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人间天:菩提愿之菩萨愿与佛愿

2019/6/9 9:19: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同修:老师,阿弥陀佛的愿是以成就国土种种为主,为众生打造一个进修的最佳环境;各位菩萨的愿以救度、离苦为主。只是,完成愿的过程是一样的,还是互相的配合,或是另有其他?

  另,《维摩诘经》中佛讲诸佛在行菩萨道时,因其种种行做而成就未来佛国的种种,但阿弥陀佛虽然也是如此行做,却似乎逆向而做,以愿先来成就国土庄严,以此成就再救度众生等。

  老师:菩萨愿和佛愿是有区别的。

  佛愿是菩萨依此愿而成就为佛;

  菩萨愿是菩萨依此愿而行走于菩提之路。

  之前说菩提愿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取愿作佛;二是取愿救度众生。当菩萨救度众生做得差不多了,终究会发现,最后还是要成佛,才能完成更好的救度。

  比如,释迦佛成佛了,他可以招感所有和他有缘的众生来到娑婆(被其他世界摒弃的众生),受他教化,这就更方便了。

  而菩萨救度众生,往往是菩萨要深入到众生身边周围,虽然是主动的,但一次行走所能覆盖的众生范围就太有限。

  因此,佛可以招感众生到自己国土,再继续受教化,这就明显比菩萨跑到众生身边去救度要更加快速、迅猛、宏大、方便、直接、高效了。

  比如说,弥勒菩萨将要成佛,那么他成佛时,国土内的所有众生,不管是什么样的,都是和他有缘的,都是他以佛力感召而来的。所以成佛要负责一个空间范畴的支撑,他支起一个大的平台,各位菩萨、各阶菩萨再参与其中,分领部分工作,共同完成。

  如果不以佛身出现,那么无论弥勒菩萨出现在哪里,最多是这个地方的一些人和他有缘,不可能全部都有缘,而且范围就不可能太大。这是菩萨和佛在救度众生上的差别,然后才是法门的部分。

  佛是所有法门悉知悉通,而菩萨全程要解决的就是“破法执”,也就是怎么破除对某法的执着。只有到了位面很高的菩萨位了,才算是没有法执了。所以,在菩萨全程的各个阶段里,很长一段时间,是有自己所执的法门。

  这就相当于,你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了,你执着于这个模式,这模式是否足够覆盖全部众生?是否可以覆盖全部情况?

  很显然,以一个固定模式是很难完成好的,而某些众生如果不满足这个模式,就不能接受救度。因此,以一个较为固定的模式救度众生,会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分割,由此被模式摒弃在外的众生也就会更多。

  而佛不执着这些,但他知道这些。所以佛救度众生是全方位覆盖,多角度救度,这和菩萨是有很大不同的。

  之前说,要完善救度版图,不应该出现明显的硬性的缺项。缺项越多,越明显,越刚硬,这就是菩萨的位面越低,能力越差,智慧越少;相反,越是靠近佛位的菩萨,他们在救度半径上,救度范围上,救度版图上,都在努力覆盖全部,而不令产生某类大项的缺失。

  所以菩萨愿和佛愿在表述上,在所涉及的事物上,是有很多不同的,目标、方法、手段、范围等等也有种种的不同。

  任何一尊菩萨在行菩萨道时,往往都很辛苦,很努力,也很漫长,其实也是在摸索救度范围是否存在漏项,从而让自己的救度版图能够覆盖全部,以此基础堪得成佛。

  若行菩萨道时就有很多麤漏,以这样的基础成佛,必然要摒弃非常多的众生在自己的救度范围外。

  佛是无分别、自性无分别性、身语意无分别业。若救度众生有分别,这就是理上答100分,事上不足20分,总体不及格,怎么可能作佛?

  菩萨也懂得不分别,可是事上很难做到不分别,因为能力不够,不能毫无分别地对待一切众生。这样他就必须努力成长,让自己能做到事无分别,从而匹配理论的高度,达成理事圆融。

  我们看《八大人觉经》,“等念冤亲,不念旧恶”,这是佛对菩萨大士说的内容。如果菩萨都能面对亲疏一视同仁,佛用叮嘱吗?显然彼时听课的很多菩萨,还不具备这个能力,还没达到这个水平。

  而我们理解菩萨,往往较为狭隘,都眼睛盯着等觉、妙觉这类大菩萨了,可是这类菩萨在全部菩萨里,也是亿万分之一二而已,不是全部都这样的。因此,总观佛与菩萨的愿行,在救度的层面、能力、范围乃至各项细节都有种种的不同。

  人间天于幻海迷局 2019.5.10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