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人生的矛盾都源于自己的内​心

2019/10/4 11:37: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生命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在于修心、修心在于修身!——邓皓天

  在这个生活中,真正遵守“道德”的人不多,但是站在“道德”的立场上面标榜自己,斥责他人的人倒是不少。

  有太多的人总喜欢拿“道德”去绑架一个人,自己做事的时候有失偏颇,但是当别人一旦做事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善于指责。

  正所谓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大多数人似乎总看不清自己,但总是能够从其他人的行为中挑出来毛病,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

  《道德经》中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大道容纳万物,无论这个世上存在着什么样的人,大道都能够容纳每个人,包括他的缺点。

  但是每一个人却容纳不了世界,当身边出现了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就大张旗鼓的拨乱反正。

  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个性,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每一个不同的个性交织碰撞在一起,才显得更加的多彩。

  但是世界的矛盾也正是因此而起,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标准,大多数人却总是认为自己的标准就是对的,甚至把自己的标准套用了道德的标签,以此来标榜他人,希望用自己的标准可以拨乱反正。

  但是,结果不但未必如愿,而且还会因此产生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原其可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批评别人厌恶,不要太过于严厉,要考虑对方是否能接受,教导别人要与人为善,不要要求过高,应该看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但是一个人最大的愚昧,却刚好就是妄图改变他人的心思。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是因此而起,就是因为要求自己的太少,而要求别人的太高。

  但是事实上,妄图改变他人,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错误时,我们急于指责,或许我们是为犯错的人着想,希望他们早日改正,取得进步。

  但是我们越是过于强调正确的位置,越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最关键的是有一些人,只是站在主观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的对错,对别人加以批评,他的批评更加缺少说服力。

  因为事物存在着主观情感与客观事实的区别,而大多数人对一个事情做出对错的评论时,其实掺杂的都是主观的情感,很少有人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所以,就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产生了无尽的冲突与矛盾。

  矛盾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内心

  在面对着这种问题时,哪怕是你认为别人做事有失偏颇,其实问题的根源也不在别人身上,问题是在你内心的那个心结。

  你的内心多了一份戾气,少了一份和气,所以当别人有一些做得让你感觉不满意的地方,马上就在内心深处有纠结和矛盾,想要改正别人,甚至想要和别人大吵一架,来解决问题等等,这个根源都要从你自己身上去着手解决。

  《道德经》中,说“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对于“大道”来说,不管一个人有没有存在问题,“大道”都能够容纳他保护他。

  当一个人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时,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大道容纳万物一样,能够包容这个问题呢?

  学着让内心多一份和气,多一份理解他人的心思,不要总是把自己标榜的多么伟大。你也只是一个平凡人,你自己也只是存在于主观情感的角度,你怎么能够保证你所指责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呢。

  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多包容一些别人,大家都只是一个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对错。

  所以我们要学会圣人一样的包容态度,不会站在主观情感的角度,更不会踩在道德的制高点标榜自己,就有一个合理平衡的局面出现了。

  南无阿弥陀佛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