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文章总数:17905
访问次数:245078806
|
|
|
|
冯达庵居士: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第二节 诸佛境界 |
|
2025/11/21 12:25:00 阅读:16 评论次数:0 |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
第二节 诸佛境界
菩萨因地圆满而证果位,则谓之佛。 佛为佛陀之略称;或译勃驮,母陀,没驮,乃至古作浮图,及其他相类之音,皆同一梵字也;义为觉者。觉有二释: (一)觉察,对烦恼障言之;察其为贼,知所防御也。 (二)觉悟,对所知障言之;悟向被昏,今得通达也。由觉察可获一切智;由觉悟可获一切种智。具此二智,即名自觉。运以大悲,又名觉他。悲智并用,菩萨能之。一法未精,犹在因地。法法纯熟,则名觉行圆满;遂证佛果。 因地依般若波罗蜜多而修六度万行。及功
(阅读全文)
|
|
本性法师:36 要谦虚、勿骄傲 |
|
2025/11/21 12:25:00 阅读:13 评论次数:0 |
(36)要谦虚、勿骄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萨、有罗汉、有天人。 我们人,在这宇宙中,是非常脆弱、渺小、低智慧的动物,你看:说活,多数活不过百年,这在时间长河中,只是一刹那。说力气,几个人能扛得动500斤,而500斤与大自然相比,与泰山相比,算得了什么。 说高大,几个高过两米,而两米,与太空比,是多么的短,甚至不如一棵一般的小树呀。 说跳高,我们还不如一只小鸟。 说智慧,我们到今天,连一片天然的树叶都造不出来。 冷,让我们难受;热,让我们难受;饱,让我们难受;饿,让我们难受;没水,不能活;
(阅读全文)
|
|
冯达庵居士: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第一节 菩萨境界 |
|
2025/11/21 0:24:00 阅读:23 评论次数:0 |
第一节 菩萨境界
上二章所释,皆依般若波罗密多而显之道相智,与一切智也。菩萨得此,属受用境界矣。菩萨境界,原有浅深;本经意在与深般若波罗密多相应,克证法空真如者。既证法空,必兼生空;妙平二智亦充分发展;根本后得二智即寓其中。若只证生空真如者,其受用未能如下文云云也。 菩萨境界,三乘与一乘不同。依三乘教:既证无生法忍者,不受分段身之缠缚;六尘境界无不如如;当境即是凡圣同居净土。此身既灭,或乘愿再来度生;或往方便有余净土。此与浅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克证生空真如者之受用境界也。依一乘教:
(阅读全文)
|
|
本性法师:35 要乐道安贫 |
|
2025/11/21 0:24:00 阅读:33 评论次数:0 |
(35)要乐道安贫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不堪,蓬头垢面,佛陀劝之道:迦叶,你年纪大了,不要这么苦行,换下你的破灰衣吧,穿上整洁轻软的衣服。迦叶回答说:佛陀,我以苦行为乐,不以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得失,内心充满清净解脱的喜悦。佛陀听了,意味深长地说:将来,我的正法,不是毁于天魔外道,而是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就象狮子身上的虫,毁坏狮子自身。佛陀还感慨道:弟子们呀,若要正法久住,僧团巩固,一定要象迦叶尊者那样,过着严
(阅读全文)
|
|
冯达庵居士: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
|
2025/11/20 12:23:00 阅读:27 评论次数:0 |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
第三章 般若妙用
般若波罗蜜多究何所用?此首章所引大经之言也。修此智慧至无功用道时,虽绝无状况可拟;然菩萨必须依之,乃能证无上菩提,入究竟涅槃;其妙用如此。 大经八举四问题: (一)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 (二)何故名般若波罗蜜多 (三)谁之般若波罗密多 (四)此般若波罗密多为何所用 首章业既详加说明。其要如左: 答一 不著于识所分别,而心自能了了。 答二 离去此岸尘相,而达于彼岸法性。 答三 或拌妙平二智而起,或伴其余三智而起。
(阅读全文)
|
|
本性法师:34 要相信有那么巧的事 |
|
2025/11/20 12:23:00 阅读:44 评论次数:0 |
(34)要相信有那么巧的事 不少人,你提醒他说什么什么事不能这样,否则,有不良后果,他会说:不会那么巧吧,而现实中,偏偏就有这么巧的事情。 中国人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说明,“万一”的事还是时常发生的。 比如买彩票吧,上千、上万人都没有中奖,而某人却中奖了。 所以,现实中,不乏偶然的,或者说巧的事情发生,千万不能抱侥幸的心理去待人处事。 很多人,就因为抱着不会那么巧的心态去做不道德的事从而惹来麻烦。 有的人第一次偷东西被抓。 有的人第一次上红灯区就染了爱滋病。 有的人第一次上战场就被
(阅读全文)
|
日志目录[查看此博主全部日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