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文章总数:17890
访问次数:240634720
|
|
单培根居士:与友人论研究佛教 |
2023/1/30 14:45:00 阅读:8 评论次数:0 |
与友人论研究佛教
单培根
世之研究佛教者,有原始佛教、发展佛教之分,以阿含经为原始,以大乘为发展。又有以小乘为人的佛教、大乘为神的佛教。小乘为历史性的,大乘为艺术性的。佛教自释尊涅槃而后,初有上座大家二部之别,后分为二十部,皆大乘所谓小乘也。继而大乘掘起,有中观瑜伽为空有二宗。传华为三论唯识。原佛教为释尊改造婆罗门教而成。佛教兴,婆罗门教衰落。后来婆罗门教改进而复兴。佛教颇受影响,有密教之兴起。印度发展佛教至此而止,终于灭亡,仍盛行婆罗门教。其传于印度之外者,有南北二传。南传流行于东南
(阅读全文)
|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七集 |
2023/1/30 14:45:00 阅读:8 评论次数:0 |
大方广圆觉经 (第七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7 请看第九页,别因缘第八段: 讲义【八、为示穷尽四相故。】 这个地方所讲的『四相』跟《金刚经 》说的是一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讲义【一切众生,未除四相,不成菩提。】 这句话要记住。『菩提』就是觉,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离开『四相』,你就不是真正的觉悟,佛法里面讲正觉,正觉你没有。正觉实在讲是指阿罗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就是小乘境界都不能够达到。在圆教菩萨来讲,正
(阅读全文)
|
单培根居士:意根探索 |
2023/1/30 2:44:00 阅读:33 评论次数:0 |
意根探索
单培根
十八界中六识之外又有意,是意识之根,与五色根共为六根。此惫根是什么?部派佛教只讲六识,以六根为所依,从此生六识。探求此生意识之根,于是有以无问灭识为慧根。此是以前念识为后念识依,所依舆所生识不同时。然五根舆五识,是同时之俱有依,这样,慧根不舆五根为同法了。且前念识与现前识同是意识,不是二界,舆十八界之界义不合。故应于六识之外,别觅心法,作为意识所从生之意根。
阿赖耶识是根本识,意识依之而生起,可以阿辍耶识作为慧根。然阿赖耶识是一切识之根本识,五识也是依阿辍耶识而生,
(阅读全文)
|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 |
2023/1/30 2:44:00 阅读:18 评论次数:0 |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6 请掀开经 本第八页: 讲义【六、为示修必依观故。】 这是说明第六条的因缘。这个题目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修行必须依观,这一点很重要。 讲义【大凡行人,欲奋真修,须假禅观,修不依观,未免错入歧途,故答威德所问,皆以悟净圆觉,依悟起修。悟即慧观,虽有奢摩他、三摩、禅那,三种分别,无非随顺觉性而修。佛为示修必依观,故说此经 。】 这一段可以说凡是大乘佛法的修学都离不开这个原则,由此可知『禅观』的重要。如
(阅读全文)
|
单培根居士:建立阿陀那识与末那 |
2023/1/29 18:44:00 阅读:49 评论次数:0 |
建立阿陀那识与末那
单培根
一般人认为一个人从生至死是一个我,这身体是我,这心思是我,或者说身体心思是我所。许多人认为死后断减了,这是有我而断。许多相信有前世后世的,认为前生今生后生是一个我,于是名之为灵魂,或名之为神我,这是有我而常。但是这样一个实我是找不到的,只是想像吧了。此身心之外,别无其他。佛分析有情的身心为五蕴,说五蕴和合,假名为我,此中空无有我,五蕴各各亦非是我。而且若要说有实我,生死轮回反而讲不通了。如成唯识论说:若无实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所执实我,既无变易,犹如虚空,
(阅读全文)
|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 第五集 |
2023/1/29 18:44:00 阅读:31 评论次数:0 |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五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5 请看第八页,教起因缘第四条: 讲义【四、为示穷尽深疑故。】 佛法的修学是求智、求觉,如果有疑就有障碍,所以断疑才能够生信。疑也有浅深不相同,粗重的疑比较容易断,微细的深疑很难断,不断,它就成障碍。像此地所说,金刚藏菩萨听了前面世尊所说的三番开示之后,这三番开示都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乘佛法里面最重要的纲领。在经 文里面我们还没有念到,希望诸位先有一个认识,但是这个地方是将最重要的几句话也提出来了。
(阅读全文)
|
日志目录[查看此博主全部日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