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一十九

  日期:2011/8/7 15:24:31   阅读:    繁體   

 

太上感应篇  (第二一九集)  2000/3/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219

  请看《感应篇》第九十九节、第一百节。九十九节一句话:

  【YIN欲过度。】

  批注注得很长,可见得这个恶是相当严重。第一百节有三句:

  【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

  看《感应篇》九十九节『YIN欲过度』。批注里面说:「邪缘外合,灭德丧心,太上固已垂戒于前矣」。这在前面说得很多很多。下面说,「至于夫妇正色,尤须有节。若云正色非YIN,岂免纵欲杀身之祸」。后面批注得很多,诸位同修自己去看。佛法里头常说,爱是六道轮回的根本,「爱不重不生娑婆」,这个爱就是爱欲;「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两句话重要,净宗法门「欣厌」两个字圆满的包括了。厌是什么?厌离娑婆,厌离六道轮回,首先就要把爱欲断掉。你有这个东西,事上没有,念头上还有都不行。你有这个念头,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专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念不一不行。怎样才一?二六时中只有这一念,除这一念,别无二念,那个念才一。这样的人决定得生净土,真的叫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如果有缘,一定要广度众生,为什么?与菩提心相应,发菩提心。没有缘分广度众生,他有坚固的誓愿,他没有缘、没有机会,但是他有坚固的誓愿。绝不是没有度众生的愿,没有度众生的愿,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所以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发菩提心,你不能够专念,不能往生;专念不发菩提心,也不能往生,这个我们要记住。所以爱欲一定要断,要从心地上去断,知道这个祸患无穷,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出不了六道,就是被这桩事情害了。如果在这一生当中还不放下,那就跟过去一样,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个缘。你要问哪一天能往生?哪一世能往生?你得问,哪一个时候你把这个爱欲断了,就是你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注得很长,换句话说,就是说明这句话的重要性。

  再看看底下这三句,『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这些事在现代社会里面常常见到,我们自己要细心反省,我们有没有犯这个过恶。外面容貌装得和颜爱语,这种伪装,实在讲可以欺骗世人,真正有道行、有学问的人欺骗不了。世间愚人容易上当,太多太多了!末法时期,佛说了「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魔王外道很会伪装,很容易诱惑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他徒众很多,财力、物力非常雄厚,我们弘扬正法的四众弟子远远比不上他。他会装,我们不会装;他用手段,我们没有用手段。我们遵从佛的教诲,随缘而不攀缘;他们是攀缘,绝不是随缘。「秽食餧人」,这一句话引申的意思就很广了,凡是不能用的、不堪用的,拿这个东西来布施供养,都是这个罪过。

  「左道惑众」,那就更广了。尤其是佛门,我们如何辨别?佛教给我们一个基本的原则、方法,与戒定慧相应的是正法,与戒定慧相悖的是邪法。戒定慧的范围也很广,我们净宗同学所依据的经论是五经一论,我们从经论里面摘出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诸位要是能善于运用,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你自然就能辨别。所以你用三福,用六和,用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做标准,与这个相应的是正法,与这个相悖的是左道,旁门左道。过去李炳老常常教我们要提高警觉,门内外很不容易辨别。佛门之外的这些外道,你很容易知道;佛门里面的外道,所以这是古德讲的叫门内外,愈是亲近自己的,他这个思想不纯正,都变成门内外了。甚至于我们同一个净土宗、同一个净宗学会,还有门内外的。为什么会变成外道?他也在这里修净宗,也跟我们在一起,他的心要当领袖、要抓权,这个心就坏了,心就毒了。毒是什么?贪瞋痴是三毒。不能够放下名闻利养,在这个道场里争权夺利,制造小党派,毁辱与自己对立的,都犯了这个罪。如果我们拿这五个科目一对照的时候,你就发现了。你要有标准,你才能辨别邪正、辨别善恶、辨别是非。

  我们自己一个纯一的善心,自然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纵然受到伤害,也不怨天、不尤人,自己回过头来反省,重报轻受。如果我不认真修持、修行,报得比这个不晓得要重多少倍,这是属于重罪轻报。所以心里面自自然然就能做到逆来顺受,我们的怨可以化解,灾难可以消除;不能消除,也能够减轻。所以心善、言善、行善,必定有利益。世出世间法里面,决定不争权,决定不夺利,不与人争权利,不与人争名位,我们要顾着道义。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自己居在什么样地位,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心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居在职位上,要负起服劳役的使命;不在这个职位上,我们协助。像我们这个道场,我们全心全力协助李会长,他在领导,全心全力帮助他,他有多大功德,我们跟他的功德是相等的,无二无别。你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有什么好争的?佛教给我们要忍让。但是今天的社会,小孩从生下来,大概就教他要竞争,你说这怎么得了?以为擅于竞争,不择手段能够争得到的,被社会大众所赞叹,这个社会前途可悲。孟夫子过去跟梁惠王说的,「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那是讲一个小国家,上是帝王,下是百姓,大家都争利,竞争名利,这个国就危了。现在我们看看全世界上下交征利,所以外国的预言说,世界末日到了,世界危矣!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干什么的?来到这个地方受苦受难的吗?那你就是应劫而来的。如果不是应劫而来的,你在这里面绝不受这些灾难的影响,劝导大家回头。劝人回头,首先自己要回头,给人做一个榜样。自己不回头,如何能够劝醒别人回头?所以自己要回头,要表演一个「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我们把这两句话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对众生来讲,我们真的有了贡献,这个行持就是贡献。你不要认为,我这样做,没有人晓得;没有人晓得,有鬼神晓得。鬼神今天学佛的人数,听经念佛的人数,比我们看得见的这些众生,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怎么会没有人知道?福不唐捐。我们念到「左道惑众」,就想到还有人来批判《无量寿经》的会集本,这是「左道惑众」里头与我们最接近的、最贴近的了。所以你们仔细想一想,正法出世,决定有魔来扰乱。魔为什么来扰乱?世尊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说得那么清楚,魔不希望这些众生超越三界,他喜欢魔子魔孙愈多愈好,愈多愈欢喜。多福多寿多男子,那是魔的观念,不是佛法的观念。佛要度一个众生出三界,就等于说有一个人移民出去,离开我们国家,这个做国王的人痛心了,我的国民怎么又少了一个?所以魔很执着。他也护持佛法,他也礼请法师、大德、佛菩萨讲经说法,就是不希望人出三界。你行善积德他欢喜,你要是了生死出轮回他不欢喜,总给你做种种障碍。

  我们晓得,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本子,不晓得要度多少众生,魔看到这个本子多讨厌,总想尽方法,让大家对这个本子丧失信心,去念其它的本子。其它的本子果然认真来念,也能成就,但是我们能够想到,他很不容易往生,因为他没有定功,他没有智慧,他没有信根。今天人说这个好,他相信他,违背了那个相信的;明天再一个人说,还有一个好的,比这个更好,他又舍弃这个。他的心是浮动的,他没有主宰,很容易上魔的当。今天遇到这个魔,告诉你这个不好,你要学那个本子;学了一两年,又来一个魔,告诉你这个本子不行,还有那个本子好,让你一生当中常常换法门,你就一个成就都没有了,一事无成。不管哪一个法门,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就决定有成就,这个原理原则,我们一定要明了。所以诸位就你自己程度、你的生活环境,你所欢喜的法门,选定一个,一生不变,你决定有成就。常常改变法门,这个人决定没有成就,诸佛如来都度不了他,都帮不上忙。



上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一十八
下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二十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