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四十一

  日期:2011/8/15 16:01:03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41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三面第二行。昨天介绍主林神,十位上首当中我们介绍到第三位:

  【生芽发曜主林神。】

  菩萨德号里面含义非常的广大,我们如果不能够深入的体会,就没有办法得到受用。佛的经本,实在说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问题是我们展开经卷能够体会多少?能够用到多少?佛法对我们才有真实的利益。主林神的大意给诸位报告过了,他可以说是包含我们现前社会,主要是工商业,而实际上他包含的行业相当之多。他们对社会的建树就像林木一样,许许多多说之不尽。而「擢干舒光」,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某一个行业里面杰出的人物。擢是突出的意思,所谓是出类拔萃,都是诸佛如来在各个社团、各个行业里面示现的。第三尊,「生芽」,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这是基础的教育。后面我们还会讲到教育这个社团,在此地就是如何培育出类拔萃的工商业的杰出人才,这是他真正的意思。而一个成功的人物,一定受过非常好的教养。教养在儒家讲,一定是从胎教开始。

  昨天跟诸位解释到波动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现象要能够很清晰的体会到,然后才知道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跟整个虚空法界有关联,正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心动念它有波动,实际上任何一个物体都有波动的现象,这是现在科学家所观察到的。再小的微尘,我们正报里面毛端,微尘、毛端怎么形成的?也是原子、电子、粒子组成的。这些极小的物质现象,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动的。我们佛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物质的现象有四个特色︰地、水、火、风,佛是用这四个字来代表,显示基本的物质。最小的物质,它有这四个性质。所谓地大,「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能够看得出来,它是一个物体,地代表一个物体。「水」代表现在讲阴电,「火」代表阳电,它是一个带电体。「风大」是说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的。我们知道动就产生波,不仅起心动念,所有物质都有波动的现象。它波动的范围多大?在理论上说,决定是虚空法界。怎么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重要的原则。所以任何一个物质现象、心理现象必然是周遍法界,所以它自自然然就与虚空法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念佛得佛力加持,念佛得菩萨善神拥护,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的语气说得很肯定。为什么说必定见佛?忆佛是心忆,心里面想,起了念头,就是心的波动;念佛是口念,是尘的震动。六尘,色声香味触这是五尘,我们念是声尘。要是以佛法归纳的讲法,忆佛是心法,念佛是色法,六尘都属于色法。心意,心发出波动,心的波动快速,而且没有强弱,立刻就传遍虚空法界。口念是色法,色的波动有强弱、有远近,愈是到远,那个波愈弱,它跟心法波动现象不相同,这是感应道交,诸佛菩萨加持的原理。所以一切的念头,念佛这个念头是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凡夫不念佛,老实话,起心动念都是造轮回业,跟什么东西相应?跟三途恶道相应。唯独忆佛念佛是跟诸佛如来相应,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然后你才欢喜念佛,肯定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念佛法门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不提倡的,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

  「生芽发曜」,曜,光明照耀。由此可知,我昨天把这一句说作慈善救济,慈善救济到极处是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慈善救济。教学与真实智慧相应,才能发曜。真实智慧是性德,性德很难懂,我们把它落实在生活里面,诸位比较容易体会。我们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说这十个字大家好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十个字相应就发曜,就与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应。所以在教学里,最重要的是道德的教育。儒家的教学,孔子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政事是办事情的能力,将来你在社会上你要生活,你要有能力生活,我们今天讲一切技能,孔老夫子是讲政事;最后才是艺术、文学,那是精神生活。先把物质生活解决了,然后才能提升精神生活,夫子讲得很有道理。这里头特别要注重的是前面这两种︰德行、言语。言语,他老人家看得这么重,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善护三业,第一个是善护口业。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没见过面、没开过会、没有交换过意见,他们的看法做法相同,这是我们中国谚语所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为什么?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漏掉。辛辛苦苦修,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那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话要是说错就造口业,把你的功德就流失掉、漏掉了,这有漏法;在有漏里面,口是最大的漏洞,这不能不知道。请看第四尊:

  【吉祥净叶主林神。】

  什么是『吉祥』?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多半用吉祥。现在人问候,看到人:你好吗?用这种口气了;可是远不如吉祥含义之美。吉祥的浅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决定不可以取,这就叫吉祥。这里面范围包括就很广,包括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应该得的我才得到,不应该得的遇到也不可以取,这是吉祥的意思。凡是,不仅是不义之财(义就是应当得的,不义是不应当得的),不应当得的名、不应当得的利,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如果不应当得的你要是得到,在佛法里面都是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了。非分、非法,或者是夺取、或者是欺骗,或者是以威势逼迫人不能不奉献出来,统统都叫做偷盗。所以「不盗」跟儒家五常相配是配在「义」,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盗是义。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守住自己本位的德行,长养自己的善根,非分之一切我们都不能够去取。即使是应该得到的,诸佛菩萨所表现的都是把它供养给一切众生,去做布施供养。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福报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佛应该接受一切众生供养,九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供养佛,供养佛的福报大。

  佛得到的供养都供养众生,都布施给别人,佛没有享受。菩萨示现在世间,阿罗汉应化在世间,都是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要知道向他学习。他能舍,唯有能舍,他才有圆满的大福德,他的福德是在生活上,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决没有缺乏。生活在我们看起来很清苦,而实际上他的生活是大乐。世间人在饮食一定是肉食,这个饮食是丰盛,我也没吃过,说不出来,你们比我知道得多。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那种饮食造罪业,在旁边叹息「可怜悯者」。他看到我们素食可怜,我们看到他肉食可怜,到底哪个可怜?到后来结局才知道。好心、善行、素食,果报都是生天,后来享天福;杀生、肉食,跟一切众生结下冤仇,来生在三恶道。你说哪个有福?真正的福报不是看眼前,眼前不容易看出来,眼光往远处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才知道哪个是吉祥、哪个是不吉祥。实在说就在眼前,如果诸位有微细的观察,你也能够看出来。为什么?素食的人身体健康长寿,少病少恼,能令人羡慕,这是现前的好处。也许有人问,素食的人也有短命的,也有生病的?那是另有原因,决不是素食的影响,别有原因。果然心善行善,能够依照佛的教诲、经典理论方法修学,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健康长寿,一定是法喜充满。

  经典上记载,阿难一生没生过病,他的名字阿难,翻成中国意思叫庆喜,你懂得这是什么道理吗?常生欢喜心就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病从忧虑来的。你心里很烦很忧,你就会生病;你每天法喜充满,怎么会生病?这两天念佛日夜不间断,有些同修来跟我说,他参加了,念得很欢喜,念到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因为自己以为没有这个体力,两天两夜一定会倒下来,没有想到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好,来告诉我。你在这里能产生信心,两天两夜念得生欢喜心,你要念上二十天二十夜更欢喜,信心不就生起来了吗?你不经过,不历练,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你经过念佛堂一段时期经历之后,我跟你讲的话你会相信。当你疲倦的时候,精神不能振作起来,到念佛堂转一圈马上就好了,体力就恢复;不需要打针,不需要进补,那个很麻烦。世间富贵人家天天进补,补得一身的毛病,补得一身的不自在。所以真正的补品在念佛堂,不过听说念佛堂吃的东西、饮料也在进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忆佛念佛,我们心波波动跟诸佛的磁场能相应,这才是真正带给你法喜充满,带给你无比的健康快乐,这真正是吉祥。

  『净叶』,树,我们知道树木,叶是最重要的,它吸收阳光、吸收养分,叶是净叶,表清净,唯有净叶才是吉祥的。所以这名号里面因果具足,吉祥是果,净叶是因。这个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切的造作,也就是事业。世间所有一切的工作,佛弟子都可以去做,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读到,世尊教诫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有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世间意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轮回心造一切事就是轮回业;如果你是清净心,清净心造一切事就变成清净业,就是「净叶」。佛法的水平高,但是并不是高不可及;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达到的,问题都在自己。自己真肯学习,没有做不到的,我们确实可以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我们在经上读到,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在六道十法界里面示现,游戏神通,游戏多快乐,神通就是没有障碍。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华严经》上讲,四无碍的生活: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正是大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叶子叫净叶。

  我们怎么学法?从哪里学起?从转变念头上做起。过去我们起心动念,念头一生起,第一个念头是我,为自己,这个念就不善。初学佛的同修听到这个话感觉得奇怪,好像这个话不通人情,确实是不通人情,不通人情它通法理。佛为什么这么说?佛告诉我们,六道怎么来的?六道是从我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法第一个教你把「我」这个念头突破。你再不执着有个我,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生死,大小乘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由此可知,我们怎么转变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从今天起不再为自己想。我要吃饭,就立刻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吃?我要穿衣,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衣穿?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我想幸福,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到幸福?我想避免灾难,一切众生有没有避免灾难?念念想一切众生,久而久之「我」这个执着的念头自然就淡化,这是大乘法的教学。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观念转过来,给诸位说,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决定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执破了,我们念佛往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余土,再向上去那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这才是真正的净叶,得最吉祥的果报。第五尊:

  【垂布焰藏主林神。】

  『垂布』就是慈悲布施供养,『焰藏』是智慧的宝藏。在佛经里面,光、焰、金刚,这些字样都是表智慧。焰藏两个字就是指无尽的智慧德能,这些智能德能随着你的修学不断的增长;你的智能天天在增长,你的能力德行也天天在增长。增长出来做什么用处?一定要利益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说,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虽然尽心尽力服务社会大众,除自己生活必需,对社会一无所取,这是菩萨。应当得的也舍,不应当得的更不必说了,决定不取。应当得的统统都舍,这是真正度众生,做出榜样给众生看。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应该得到的他也想要得到。菩萨示现「我应当得到的我都不要」,菩萨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愚痴众生看久了,看久了就会觉悟。最初的时候他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个人傻瓜,他应当得的他都不要,他傻瓜、他愚痴,久久之后他就觉悟到,他才会效法。所以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很有耐心,凡是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这是《地藏经》上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起初要随顺他的烦恼习气,然后慢慢的来转变,这东西急不得,谚语常说「欲速则不达」。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一定要观察他的时节因缘,因缘没成熟,因缘不具足,一定要随顺,这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技巧,佛经里面常讲善巧方便,方便。垂布,垂是慈悲,我们讲爱心、关怀、照顾,无微不至。

  这个德号总结就是以清净平等心,将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个企业家,主林神我们把他看作现代的企业家,他能够以这些原理原则去服务社会大众,他的事业、他的前途无比的辉煌,他的福报永远无尽。绝不是说这样做法就赚不到钱了,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要赚钱,你能赚得到吗?如果你能赚得到,我就不学佛,我跟你学了。赚不到!你所赚到的,你命里头有的,命里头没有的,想也想不来。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财富从财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说多在那里就不施了。不施,你就那么多,再就没有了。没有之后,它不但不增加,它天天损耗,现在钱币会贬值,会损耗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这个意思深。你所得到的,得到的也要舍,舍所得。不是说舍了之后,我就得了,得了之后不再舍;得到的要舍,你才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自性,六祖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你得到一物赶快舍掉,才与「本来无一物」相应。你要不肯舍,你就又有一物,再得两个又两物,你的物一大堆,那个麻烦就大了,那就带来无穷的灾难,灾难是从这里来的。舍尽之后,什么灾难都没有了,业障舍掉了。所以要懂得布施,懂得真正的服务社会大众。第六尊:

  【清净光明主林神。】

  这个名号里面的意思非常鲜明,可是不容易做到。虽不容易做到,你要真正肯发心,不是做不到。第一要心清净,心必须要一丝毫不染着才清净。假如我们见了适合自己意思的就喜欢、贪着,这心不清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讨厌它,你的心也不清净。这事难,为什么?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有喜欢的,还真有讨厌的,这时候怎么办?这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在作怪,不是事实。你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了解所有境界的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你在这个境界里面就不会起心动念,你才真正放得下,放下心就清净。所以彻底明白是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更深入一层的看破,这是相辅相成的功夫。我们应当要做,对自己的好处太多。放下之后,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过日子?我们还有这个身在,同修们你们还有家庭,你还有眷属,你还有亲戚朋友,如果统统放下了,一天到晚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表情都没有,那都把人吓坏了,这佛还能学吗?一切看破放下之后,我们后面还有两个字:自在、随缘。

  你懂得什么叫随缘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是什么?随缘就是表演、唱戏。也表现得有喜怒哀乐,样样都表现,表现得比世间人还要美满,心里真看破、真放下,是演戏。所以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是讲随缘,人生如梦是讲不染着,知道它是假的。也就是说,人生如梦是看破了,从看破上说的;人生如戏是从放下上说的,放下之后演戏。所以我讲过,我们的经本是剧本,真正看破放下的人就跟诸佛菩萨一样,照着剧本演戏。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一切活动,没有自己!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所以在事上面非常活泼,在理上与性空相应。这个人我们就肯定他是佛菩萨应世,是乘愿再来的,他不是凡夫。为什么?不仅仅他超越六道,连十法界他也超越了,这才叫清净光明。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种生活才真正是幸福美满,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凡夫。诸位要是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衡量,你看看这种生活自不自在?

  『光明』浅说,浅而言之,落在我们生活上,光明磊落,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透明化。现在这个世间,在外国很重视隐私权,佛教给我们光明磊落,一切透明,没有隐私。凡是有隐私大概都不是很光明的那一面,为什么?怕人家知道。诸佛菩萨没有一桩事情不能告诉人的,没有一桩事情是值得瞒着众生的,没有。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样样公开,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私利,连我与我所都舍得干干净净,这身是透明的。这个地方的光明,应当从这个地方做起。最初的方便,怎么做法?从不妄语开始。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从不妄语做起,你才能真正做到光明磊落。第七尊︰

  【可意雷音主林神。】

  这一尊是教给我们说话。『音』是音声,这个音声可意。『可意』就是一切众生听到生欢喜心,这是可意的声音,也就是可喜的声音,这个音不是普通的音声,不是泛泛之音,而是能令众生觉悟之音。『雷音』,雷的音声能振奋人心,能震破众生的烦恼,震破众生的无明;还有一个意思,雷音远闻,取这两个意思。这里我们应当要晓得,这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之中,只要我们开口,遇到人跟人家交谈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我的音声是可意雷音。闲谈的时候也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世间人常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的本行就是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经》,古德讲净土宗的经典叫往生经,把这样殊胜的法门,时时刻刻存这个心,遇到的人只要他跟你交谈,你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要跟他讲解。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完全由你自在,这种音声就是可意雷音。不仅是在讲台上,什么地方说话的时候,乃至打电话都是可意雷音。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要变成我们现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们就依照《大方广佛华严》剧本来演戏,那个生活多美、多么殊胜。第八位︰

  【光香普遍主林神。】

  前面这一尊是表言说,这一位是表现相。我们的形象要好,形象就是一般讲的威仪,形象要好。形象也可以常常变,常常变化,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形象,「和其光,同其尘」,我们才能普度一切众生。譬如我们的表情要随着场合变化,人家有吉庆的场合,我们一定表情很欢喜,我们穿着的服装让人一看也都能生欢喜心,颜色可以鲜艳,与它的场合能相应。如果我们参加一个丧礼,你的表情要肃穆,不能嘻嘻哈哈的,好像人家死得好一样,那就错了。你服装颜色也得要素一点,穿黑色的、穿青色的,表示哀悼之意。所以色相是随着众生种种不同场合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在家人服装很多,什么场合你们都懂得要穿什么样的服装,要怎么样打扮去应付这个场面,这就是「光香普遍主林神」教给我们的。出家人的服装都是这个样子,比较来得单纯,无论什么场合我们都是这个打扮,而且也都是这个颜色,这是在社会里面比较特殊的。虽然服装我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表情有变化。光跟香,『香』在此地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气分,『光』是光彩,一般讲都包括在威仪当中。『普遍』这两个字很重要,普遍决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才能普遍,这样才能跟社会大众生起作师作范的作用,做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因为你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做出种种慈悲的示现。第九尊︰

  【妙光迥曜主林神。】

  这个德号里面充满智慧光明,我们今天讲高度的智慧,遍照世间。德号里面有一个『妙』字,高度智慧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工作,特别工商业界的应酬特别频繁,表现在这里面,妙是谦虚。一般人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都免不了骄慢,贡高我慢那就不妙。在人间,我们可以说有史以来,我们在历史上记载所看到,无论是智慧、福报、才艺,佛是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人能跟佛相比。释迦牟尼佛多谦虚,释迦牟尼佛对于最贫穷的乞丐都非常尊重,决定没有一丝毫轻慢这个表态,这种行才叫妙,这个光才叫妙光,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佛很清楚、很明白,贫穷乞人他也是一尊佛,怎么可以轻慢他?世尊何以看到他是一尊佛?世尊是见性不着相,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佛性,怎么不是佛!所以世尊在这个经上说,《圆觉经》上也说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从性上讲,一切众生统统是佛;从相上讲,这才有差别。但是相是假的,相是妄相;性是真的,是真性。换句话说,他是真佛,他是假众生;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佛才是真的。他为什么搞成这个相?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诸佛如来是觉悟的佛。我们只能用这个比喻来说,希望同修们从比喻里面去领悟,你可不能着相。你不要以为还真的有一个觉悟的佛,还有一个胡涂佛,你又糟糕了,那你就不解所说意,所以言说执着不得。还是马鸣菩萨说得有道理,我们一定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叫做妄想,我们怎么看法、怎么想法,那是心缘相。这三种都要离开,你才会听;你读经、听教,你能有悟处,你才能入这个境界。悟入这个境界,你在生活上立刻就用上,佛法好就好在此地,真有用,跟我们的生活没有脱节,真有用。用熟了不知不觉就超凡入圣,转我们的业报身变成愿力身,《华严经》里面讲的愿身、智身,也就是常说的乘愿再来,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把业报转变成愿力的化身。转变是一桩难事情,但是不是不能转,决定可以转。佛菩萨能转,我们也能转,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妙光迥曜名号里面的含义。最后这一尊︰

  【华果光味主林神。】

  这位尊者德号里面的表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成就,他在工商界的成绩,华、果、光、味,说出四样。『华』表他的因行,也就是从他创业一直到成功,辛勤努力的工作,好比是花。他的事业成就了,这是『果』报,事业有成,成功了。『光』是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味』是令一切众生得他真实的利益。他在某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成就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让一切众生在生活上得到便利、得到享受,这是味。所以末后这一尊主林神表法是总结这一段,意思非常的具体而圆满。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这数量跟前面一样,都是佛世界微尘数,参与这个法会。这个法会实在讲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但包括现前,包括过去、未来;我们现在的话说作时空,时间与空间,数量之多。末后这一句叹德︰

  【皆有无量可爱光明。】

  这个意思我想大家很容易体会到。我们如果到乌节路上去走一走,你可以看到本地或者是外国许许多多的商主,佛教里面叫商主,现在叫企业家。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事业,真的像树林一样,树立在那边,我们去参观、我们去欣赏。他们这些产品琳琅满目,『可爱光明』,你看到都很喜悦。如果这些商主是菩萨的话,我们去很容易得到享受。为什么?菩萨布施。布施是什么?是很合理的价钱卖给我们,这就是布施。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如果是以赚钱为目的,他是凡夫,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如果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他是菩萨,他这个财富就无有穷尽了。为什么?在理论上我们晓得,愈施愈多。前生修的福报很有限,一个经济风暴来的时候,他受不了,他禁不起,菩萨禁得起,菩萨无所谓。不管你风暴大小,他一样发,一直发到底,因行果报不一样,世间人不了解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谁不愿意学菩萨?他们事业的成就都有可爱光明,而且非常鲜明;一说到的时候,一切众生都能够体会得到。这段就介绍到此地。

  再看末后这一段,第九「主药神」。我说这是末后的一段,是因为从执金刚神一直到此地这九段,九类的神众,他们代表十住因果。十住、十行、十回向,到这里是一个大段,他们表十住因果;住佛所住。由此可知,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将每一位代表的菩萨,他们在此地示现的身分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菩萨,他们的名号做了详细的介绍。而实际上就是教给我们,我们在社会,生活在世间,面对社会大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在这社会上,选择哪一种行业,从事某一项工作,这些都是菩萨行里面重要的原则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能够照做,我们就在行菩萨道,修菩萨行,这真正学佛,真正学作菩萨。所以真正学佛,学作菩萨,不必要换一个生活方式,不必要换一种行业,不需要,就在自己现实生活本位的工作当中。你明白、觉悟了,你就是菩萨化身,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

  下面这一段,主药神。诸位一看就能够联想到,这是我们社会里面,从事于医学、医药界的这些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包括制药都在这里面,现在讲的健康保健统统归在这一类。这个社团,实在讲是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离开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在世间,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一定要求助于他们,所以这些人最重要的要有德行,我们常讲医德,特别标显的是仁慈。从事这个行业,本愿是救度一切众生,是救人的,决不是牟利的。如果用这个行业牟利,造的罪业就很重。众生得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你一定要要求很高的医药费,否则的话不给他治,这个业造得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从事于医药这个行业的,他要积功累德比一般行业容易,他要做亏心缺德的事情,造业也比别人重。换句话说,他将来的前途两条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看他往那里走了。你要真正学这个行业,是为了救人的,你是菩萨;你不往生,也决定生天,得天福。你要认为这个行业可以赚钱,可以敲人竹杠,你的前途就是地狱。

  古时候世间人最敬爱良相、良医。宋朝范仲淹,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很苦,穷秀才,饭都没得吃。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苏州人。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在一个寺庙里面念书,穷到没有饭吃,每一天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四分,一餐吃一块,穷到那个程度。以后在这个寺庙里面发现寺庙有人藏着黄金,数量大概不少,他是无意当中发现的;一般人,这是发了财。这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的,所以他又用土把那些黄金埋掉、埋下去。他也不告诉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寺庙里地下埋了有黄金。人品就看到了,难得!曾经有一次跟几个朋友遇到看相的,大家看相算命,他也就凑一脚,找算命先生给他算命,给他看看。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我能不能作宰相?算命先生听他这个口气,笑笑,太夸张了。然后他就问,你给算算我可不可以作医生?算命先生说:你怎么从宰相一下就掉到医生,你什么意思?他就说:唯有宰相跟医生能救人。这个算命先生不跟他算了,「你真宰相也」。发的心是救人,不是要得高的位子,得高的利润,不是,他完全是个救人的心。所以算命先生佩服他:你这种心胸是真正的宰相。他以后真的做到宰相。人家做到宰相,做那么大的官,做那么大的事业,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还是过穷秀才的生活。他那么多收入哪里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济贫。他养三百多家,亲戚朋友里面生活困苦的,他都帮助。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他的家不衰,代代都出贤人。印光大师最佩服的,中国孔老夫子是第一个,他是第二个。积的德太大,代代贤能,他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一个好样子,不但是不义之财不取,应该得的都施舍。完全是一个救人的心,从小怀着救天下人,一直到老死,他没有把这个念头改变,而且真正做到。发这个心就是菩萨心,在我们佛门里面看都是再来人,菩萨乘愿再来的,给世间人作师作范。我们看经文︰

  【复有无量主药神。】

  经文里面说这一类神的数目是无量,似乎比前面所讲的更多。主药神,刚才说过,就是从事医学、医药,主治一切众生疾病的行业,我们今天称为医学界、医药界,就是这么一个社团。在本经表法是代表行德,所谓讲医德,各种行业里面德行最明显的。他只晓得救人,救人要紧,救人第一,至于酬劳费用他没有想到。在古代,行医多半是布施,大富人家给他一点供养。古时候作医生,没有说是一定要多少钱的,没有,这话说不出口。一个是作医生的,一个是作老师,教学的。教学、教学生,不能说要多少学费,不可以,这是说不出口的。所以教学生,对老师的报酬随意的,你家里面富有,可以多送一点供养给老师;实在没有的,表示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钱的。从前老师他有德行,他的心目当中是培育人才,不是来求报酬的,没有。医生也是如此,病治好了,对医生的报酬也是随分随力,医生决定不会说一定要求多少报酬,这个话说不出来,完全是救世。

  在此地,因为他是治病,众生有什么病?烦恼是病、迷惑是病、贪瞋痴是病。所以他表现的是伏贪瞋痴,这个样子才能帮助一切众生便利于修学,利益我们的法身慧命。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告诉我们,如果就利他德行来说,「三业不空」,这是总表医德。心里念念是帮助病苦之人,心里要有这个愿望,身体每天去工作。病重的人,不像现在,现在医院很发达,医疗设备比从前进步太多,人生病住院,在从前没有,从前生病都在自己家里。医生很远,请的医生到家里来治病,路途遥远,有的时候要走一、二天的路。在从前代步的只是马、驴,用这东西代步,交通非常不方便。病重的要请医生,要在家里住几天,哪有这么方便?医生只要遇到病人来请,没有理由说不去的;不能说路太远、太辛苦了,不可以的,治病要紧,所以确实「三业不空」。

  在行业里面,主药神表哪一个行业?表出家这个行业。佛是大医王,学佛就得学医王。世间这些医生大夫是给人治身病的,出家人是要治众生心病的,所以「三业不空」意思就非常圆满、非常明显。出家的佛弟子,念念要发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度众生,你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力。德行是先断烦恼,自己烦恼不断,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断烦恼?你自己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一定要断烦恼。烦恼里面最重的是贪瞋痴,佛要求的是「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我们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跟戒定慧三无漏学相应,决定不能跟贪瞋痴相应,这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德行成就之后,还要学一套本事,才能帮助人。本事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还得学法门。法门,学哪些法门?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要看自己的能力,要看自己现实生活环境,你去选择法门。还要了解这个时代众生的需要,我们学这个法门才能契机,这是智慧的选择。

  佛在灭度之前,跟我们讲「四依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示。四依法里有一条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重要。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这个法门不能令人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就是不了义。如果真的能帮助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超越三界、了生死的,了义。这是教给我们选择法门头一个要考虑的。哪一个法门能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很有把握的?照原理上来讲,哪一个法门都可以。你要观察现在一切众生的根机,想一想自己,我自己修学其它的法门,能不能了生死?佛说,了生死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如果不能够断尘沙烦恼,你决定不能出十法界,这个要知道。无量法门,方法不相同,依据的理论不相同,但是它达到的效果决定相同,都是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我们今天想想,我们能够断得了见思吗?实在说,一品都断不了。怎么办?想想了义法门里只有一门,念佛往生净土,带业往生,烦恼不断,行!可以成就。其它法门,烦恼不断是决定不能成就。唯有念佛法门,烦恼不断可以成就;烦恼虽然不断,要有能力伏住,才能往生。如果连伏住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没有法子,这一定要懂得。所以这个法门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就是你有能力把烦恼控制住,不让它发作,烦恼确实没断。

  佛教给我们什么方法?教给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这个办法用熟了,到临命终时有效果,临命终时心里还是想佛、还是念佛,不念烦恼。所以对于世缘要看淡,不能太浓,将来往生的时候没有障碍。经教理论愈透彻愈好,愈明了愈容易放下,对于一切事物你就不会执着,你也不会去分别,这是念佛法门的殊胜。世尊也是这样劝导我们,他在《大集经》里面说得很清楚,正法时期,戒律成就。那个时候人心淳厚,严持戒律就能够超越三界。像法时期,众生根性就差,换句话说,妄想多了,烦恼重了,单单靠持戒不行,要修定,禅定成就。末法时期,众生每况愈下,妄想烦恼比过去人不知道要多多少,修禅不能得定,别说开悟,修禅都不能得定。所以佛才开这个法门,念佛,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想一想自己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听佛的话决定不错,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经论不多,古时候是三经一论,现在是五经一论,分量不多。又何况五经一论这六种当中,随便取一种,一门深入,老实念佛,都决定得生,这方便太多了。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又能遇到往生的法门,真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今天成就。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认真努力修学,我们这一生就作佛了。真的作佛,作究竟圆满佛,世间这一切太渺小,不值得我们再去顾念,我们作佛要紧。你真正有这个认知,你智慧开了,这才叫真实的智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四十
下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四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