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一百零二

  日期:2011/8/18 15:31:43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02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八面,最后一行看起:

  【复次可爱乐法光明幢天王,得普观一切众生根为说法断疑解脱门。】

  从这个地方看起。天王的德号前面介绍过,这一尊虽然前面跟诸位说过,可是意思还未尽,有必要补充一些。『普观一切众生根』,这是说观机,『为说法断疑』,这是说法,主要是说观机说法。世尊教导我们,不仅仅是说法要认识众生的根机,实在讲即使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要懂得观机。「观机」这个名词里面,含义可以说是无限的深广,世间为什么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这些障碍之发生,实在说就是不能够明了一切众生的根机,随着自己的意念与一切众生相处,这里面才产生许多误会、许多隔阂,现在讲许多矛盾,乃至于许多的冲突。在经上讲是障碍,理事有障碍,事事有障碍,理与理有障碍,事与事有障碍。众生世间就是这么形成的,尤其是六道,众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我们再仔细观察,诸佛剎土何以那么样的安乐,那么样的自在?《华严经》所说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哪些人住?诸位晓得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也是来自不同的诸佛剎土,不同诸佛剎土有多少?无量无边。不像我们世间,你来自多少国家,来自多少族群,是有数量能够算得出的。地球上的人口也能算得出,这个数量不多,要比起华藏世界,我们的数量是太少太少,微不足道。他们的数量太多,多到我们不可思议,华藏世界如是,西方极乐世界也如是。华藏世界我们暂且不论,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法身大士,用我们中国俗话来说,都是修行证果之人,那还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来看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许许多多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他是地道的凡夫。这些凡夫也是来自十方诸佛剎土六道里面的众生,人数也是数不清的,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来自不同的剎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类,太多太多了。烦恼习气没断,在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能够生活在一起,不闹事、不打架、不吵嘴?这个我们要好好的想想。华藏世界是圣人,不谈他,他们不打架、不吵嘴我们能想象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他们天天在一起不闹事,这是什么原因?

  当然大致上我们也能体会得到,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要问阿弥陀佛是如何加持?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我们有没有能够意识到?阿弥陀佛对于这些人的根性,观察得清楚透彻,佛以他的神力,一个众生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状况,他都清楚,他都明了。佛陀的加持,给诸位说,用现代的话来讲爱心,在佛法里面讲慈悲。这个慈悲心是从清净平等觉里面生出来的,真实的慈悲,佛法里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清净平等觉里面流露出来的,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真实的爱心。无论哪一种不同的族类,你要用真心待他,用爱心待他,没有不被感化的,这是阿弥陀佛的用心。他用什么样的心待人,将种种异类能够把他化解,我们现在讲多元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思想,如何能把它融合,这是大学问。我们读经、我们学佛,实在讲就要学这个学问,要学这个本事,学成之后就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就是佛陀的教学。

  所以先要学习佛陀的用心,佛是用什么样的心?其次,你看看他用的是什么方法?方法是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世尊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每日二时,二时就是今天的八小时,世尊当年在世每一天讲经八小时,从来没有中断过。时至末法,我们现在的人,无论在智慧、在福德都比不上古人,当然更比不上佛陀那个时代,我们在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体力,每天讲八个小时,偶尔讲一天还勉强,恐怕三天就会病倒。今天唯一的方法,就多请几位法师轮流来跟我们讲,行不行?是可以;但是这里头有问题,每一个法师讲的不一样,那怎么办?这个法师教我往东去,那个法师往西去,我们到底往哪里去好?这也成了问题,西方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一个人说法,一个老师走的是一条路,不会出问题。

  你才晓得阿弥陀佛用的手段是教导,不但佛自己讲经说法,经上讲佛能够变现众鸟,这些众鸟也都说法。那个鸟不是畜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鸟说法就是阿弥陀佛说法;不仅鸟说法,树木花草统统说法,六尘说法,六尘说法还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真的叫神通广大。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你闻法决定没有中断的时候,在我们这个世间纵然一天给你讲经说法八小时,还有十六个小时中断,西方极乐世界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在讲席里面曾经多次提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八个字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彻底做到。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根机,在这种环境里面熏陶,就能够统合种种不同的意见。

  佛讲经说法的内容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说明一个真正的事实,那是尽虚空遍法界跟我们是同一体。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觉悟什么?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是他真正觉悟了。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他也不是你,这不是觉悟人的观念;觉悟的人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体,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家,这才是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实在说,佛说出来,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也曾经说过这个话,老子讲过;老子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没通过讯息,从来没接触过;老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不是觉悟的人说不出来。如果这两句话不是老子随便讲,确确实实是他的境界,老子就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最低限度他也是法身大士,他如果不是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清净法身,这两句话怎么说得出来?这两句话跟如来的境界无二无别。如果契入这个境界,就天下太平,一切意见都化为乌有了。

  佛法讲到最高峰的地方,凡是有见解都是邪知邪见,自性清净心中无有一物,唐朝惠能证得,「本来无一物」,哪里有知见?《楞严经》上说得更好,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无明从哪里来?什么原因有无明?几时起了无明?通过修行,无明断了之后,什么时候无明还会起来?这是富楼那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们佛门叫大问,根本的问题。世尊解答得太好,八个字,「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八个字为我们说出来,一切众生你有思想、你有见解、你有意见,全是错误,真心本性里面没有知见,没有知见的知见才是佛知佛见,才是正知正见。没有知见的知见怎么讲法?你睁开眼睛不是一切都看见吗?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知。外面所有一切音声,你不是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你也不瞎、也不聋,六根接触外面的六种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得其受用,这叫知见,这是佛知佛见。什么叫邪知邪见?你在这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叫邪知邪见。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里面,不容许起心动念,不容许分别执着,我们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舍掉,当下就是佛知佛见。你要是在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叫「知见立知」,你在知见里面建立一个知见,你错了。无量无边的意见,不同的知见,是这样产生、这样建立的,这种知见都是错误的,都不是正知正见。佛清楚,菩萨清楚,所以一切意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停的跟大家讲经说法,让你觉悟。

  所以有许多同修来问我,我们在网络上,美国那边同修也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为什么我们修学功夫不得力?在念佛堂共修心地很清净,回到工作岗位心又乱了,如何能保住?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实际,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的答复是听经不够,所以你妄想才多。要怎样消除这些妄想,恢复自己的清净心?一定要多听经。可是听经有听经的方法,不会听的不行。怎么听?佛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得全做到。佛给我们讲经,任何一部经典,它的内容结构总不外乎「教理行果」,这是佛说一切经的内容结构。教是他的言语,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的言语记录下来变成文字,我们今天称为经典,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这是属于教;这个言语文字里面,包含着有道理在,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所以经就有内容,它有道理,有理;不但有理,而且经典里面,佛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方法,我们依据这个方法能够证明道理;然后你在生活上就得到福利,你得福、你得利益,那是果。果怎么讲?你学会了之后,你会过日子,从前你不会过日子,你现在会过日子,你过得很幸福、过得很快乐,离苦得乐;你会做人,从前不会做人,天天跟人家结冤仇,结怨,欢喜也是怨,欢喜冤家。你会做人,跟人往来决定是利益众生,如诸佛菩萨接触大众一样,增长自己的定慧。跟一切众生往来,自己心地清净不染,增长定力;对外面境界了了分明,增长智慧,又能利益一切众生,布施恩德,所以说你就会做人了。我们现在凡夫很可怜,天天跟众生结怨,天天在造业,还想往生,还想脱离轮回,那怎么能办得到?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我们明白这桩事情,才知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重要性,你不听经怎么行?不读经怎么行?佛说经的内容分为教理行果,我们要怎样去受持?要怎么去听,要怎么去读?清凉大师在这部经上教我们方法:信解行证。我们信佛的教诲,我们解佛的理论,依照佛的教诲来修行,最后才能得利益,得利益就是证果;刚才讲了,你会过日子,你会生活,你会做人,你会应酬,那就是你现前得的果报。从这个果报,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从证小果逐渐证大果,先做小菩萨,慢慢就做大菩萨,菩萨摩诃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几天有一些同修送了几个光牒来给我看,这光牒是什么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韩战、越战、海湾战争,这四套VCD。我偶尔看了一看,看了我有心得,我看这个东西是在读经,是在学佛,也有几个同学跟我一起看,我问他:你们看了之后得到些什么?你体会到什么?他说不出。我告诉他,世间种种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思想,战争解决不了;我们从这半个世纪这些历史,我们一定要觉悟,这个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把问题搞得更糟,众生会过得更辛苦,不能解决问题。什么样的方式能解决问题?阿弥陀佛这个办法能解决问题,天天讲经说法,问题就解决了。大家都觉悟,大家都明白,意见都消除,误会也没有,就不会打架,就不会再吵吵闹闹,诸位想想有没有道理?佛法整个的教学,可以说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融合多元文化一定要高度智慧,才能解决世间一切的纷争,达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带来社会整体的安定、世界和平,共存共荣这个理想才能达到。其它的手段,百千年来多少人在试验,都得不到很好的效果。真正能得到效果的,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看看华藏世界,看看诸佛剎土,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在这里面找出一条出路。这些都是观察一切众生的根性,然后为他说法断疑。以真诚心说,以清净心说,清净心决定没有染着,以慈悲心说,关怀他、爱护他、帮助他,这里面没有任何条件;有条件就不清净,你的心就不清净,无条件;有厚薄就不平等。所以我们要修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我们要做的是将世尊留给我们的大乘佛法,为一切大众讲解清楚、讲解明白、讲解透彻;不但你能讲,还要做到,身体力行,别人才能相信。你能讲而做不到,别人信心很难建立,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佛在经教里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依教奉行。

  天王所得的法门,我们应当如何学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知道观机,然后才能跟大家和睦相处。人是机缘,事物也是机缘,你会不会办事,你认不认识事之机;你不认识事的机就不会办事,不认识人的根机你就不能处人,还要认识物之机你才能跟物相处。我们现在这三方面都很糟糕,不懂得人之机不能处人,不懂得事之机不会办事,把事情办错了,不懂得物之机,破坏我们生活自然生态,这是我们不认识万物。今天地球生态平衡被破坏,什么原因?不懂得这个机,随我们的意思来处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生态被破坏,不平衡,直接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直接间接给我们带来一些自然的灾害。归纳其原因,我们不善于观察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也就是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包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里面主要是讲有情众生,因为他有根性,实在广义的讲,无情众生也包括在其中。我们明了就能与人相处,与大自然相处,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就得受用。他能够得解脱,我们也能得解脱;解脱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在净宗里面讲往生不退成佛,解脱的意思。接着看第二尊:

  【净庄严海天王。得随忆念令见佛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句里面,他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随念何佛,如名应之」,第二个意思是「随念有浅深,令见佛有粗妙」,这两个意思都说得好。『净庄严海天王』修的是念佛法门。世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几句话非常重要,这几句话是我们修学乃至于生活基本的概念。你能掌握到这个基本的概念,你的生活决定是幸福美满的,你过诸佛菩萨的生活;你与这个概念相违背,那你要过苦日子。我们既然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念佛会成佛就是根据这个理念。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无量无边差别的相分,从何而来?从众生心想中变现出来的。我们要问:是从一切众生心想当中生起来的,还是从我心想生出来的?你要说是从一切众生心想生出来的,那我要受他们的累赘;如果从我心想生出来的,那很不幸,这个灾难大家都要受,我对不起大家。

  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中观论》里解释得好,「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四句偈我们能懂吗?如果你要懂了,你的问题解决了。佛菩萨讲得好,真的很简单几句话,将事实真相和盘托出,奈何我们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我们自己有业障;这个业障,总而言之是妄想分别执着。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佛菩萨说的话我们都不懂。我们听了,用什么方式来领略他话的意思?还是用妄想分别执着来解释佛说的法,把佛所说之法统统变成妄想分别执着,冤枉不冤枉!我们每一堂讲演的时候,大家都念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个愿望,而实际上我们都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天天是干这个。所以才奉劝诸位同修到念佛堂老实念佛,目的是什么?希望你妄想分别执着减缓一些、减少一些,佛法你就能多听明白几分。少一分分别执着,你对佛法就能听明白一分,少两分分别执着,你就能听懂两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佛说法你就全都懂了。佛法不能猜、不能想,一猜一想落在意识里,诸佛菩萨的教诲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不是从意识里面流出来的,我们是用意识心,解如来自性当中流露的真言,怎么会懂?麻烦在这里。

  人家念佛,念几声佛号就把佛叫来,佛就现前,我们念了多少年,佛的影子都没有,什么原因?不相应。古大德教导我们,「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虽然念得很多,不相应,所以佛不现前。大家听了我这个话,千万别打妄想「我要相应,我要把佛念来」,佛没来,妖魔鬼怪来了,麻烦就更大。用什么样的心才感应?用真心,真心离念,真心里没有妄念,没有妄念的心就是真心。我们念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除了念阿弥陀佛之外,不掺杂一个杂念,你那个心就是真心,就有感应,佛现不现在你面前都有感应。其实诸位同修在这个念佛堂,我想都有一些共识,确确实实有佛菩萨在念佛堂跟我们一起念佛,不少同修有这种感受。佛虽然没有现身,我们已经感觉到佛菩萨在我们这个念佛堂,这就是感应。我们显感,佛菩萨冥应,虽然是冥应我们也能够觉察出来,这个念佛堂殊胜,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

  清凉说得好,你念哪一尊佛,随这个名号就起感应道交。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听经、读经要相应,相应就是字字句句都有信解行证,你就相应。念佛也如是,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声声具足信解行证,你就相应了。对于这个名号深信不疑,你是具足信心;名号含无尽的义理你能够明白,这是自性的德号,你能够解其义;念到名号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行解都能相应,这是行,这是证。所以念佛人声声名号里面都具足信解行证,这叫相应,这样念佛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相应功夫有浅深不相同,众生有感,佛则有应,感应的胜劣不一样,我们念佛的心真诚恳切,你有十分真诚、十分恳切,你得到的感应是圆满的;我只有三分真诚,只有三分恳切,你得到的感应也就浅,不是没有感应,决定有感应,你感应浅薄,这岂不是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四土三辈九品,这种现象从哪来的?华藏世界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个现象又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每个人用心不一样。实在讲,佛讲经说法,都是把它归纳归类,认真说华藏世界菩萨的阶位无量无边,不只四十一个。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说学生的程度,也是笼统的说,他是中学程度,他是大学程度,这笼统说;说中学,那还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他是几年级的程度。同样是一个年级,一考试还有第一名、第二名,从第一名到末后一名,每个人不一样,哪里会找到两个人程度完全相同,找不到。于是我们才晓得,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归纳起来讲,细说每一个位次里面都无量无边,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亦复如是。到什么时候才完全一样?成佛,佛佛道同,只有佛是真平等。菩萨不平等,同样是等觉菩萨,他们也不平等。到佛才完全平等,为什么?妄想断尽,当然是平等。还有一品妄想没断尽,那一品妄想都有差别。同样是等觉菩萨,这一位等觉菩萨跟那一位等觉菩萨有差别,并不完全相同,成佛才完全相同。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你念佛见佛,所见的佛不一样,但是你都见到佛,正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肯定的。我们现在修的法门跟天王很接近,他这些理论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三尊:

  【最胜慧光明天王。得法性平等无所依庄严身解脱门。】

  他所得的『法性平等』,这个法门非常重要。怎样才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或者与我是一体?必须通达亲证法性平等。在中国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见的是什么?就是法性。法性是平等的,性体湛寂,自性的作用虚灵。我们只是听古大德这么说,没有契入这个境界,如果契入这个境界你就是法身大士;所谓法身大士就是证得法性平等。这桩事佛告诉我们,凡夫所以不能见性,总有三重障碍,也叫三种烦恼,第一个是见思烦恼,第二个是尘沙烦恼,第三个是无明烦恼,你有这三重障碍,所以你不能见性。性是什么?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自性。自性在有情众生的分上,佛法里称它作佛性,在无情众生的分上就称它作法性。佛性、法性、自性是一个性,三个名称说的是一桩事情,所以它叫平等的。

  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法界的业因,十法界很复杂,因缘无量无边,怎么说法?世尊有高度智慧,有善巧方便,他把它归纳,归纳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常讲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佛说,作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佛心是平等的,如果你能够修到平等心现前,你就作佛了。平等不容易,你起一个念头就不平等;我起个念头,你也起个念头,你的念头决定跟我念头不一样,那怎么叫平等?所以,什么时候才平等?一念不生就平等了。一念不生是不是真的平等?未必。为什么?一念不生是无明,无明怎么会平等?这个事情可麻烦,一念生是妄想,一念不生是无明,那到底生不生?妄想不平等,无明也不平等。所以一念不生你要懂得,不生妄想也不生无明,这才叫真不生。我们凡夫不生妄想就堕到无明去,不生无明又堕到妄想去,总是在二边,总到不了当中。佛法讲中道,我们总是落在二边,所以很困难,众生成佛不容易。

  佛教给我们修行有个总原则,总原则就是禅定。禅定是怎么修法?定慧均等,不落二边,这是禅定,落在二边就不是禅定,佛法上讲的禅定是二边不住。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禅定,这是中道,这是平等法;住生死是凡夫,住涅盘是二乘。佛与大菩萨,心平等、心清净。《无量寿经》经题好,直接教导我们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清净平等觉」,多好!经里面的文字,文如其体,体如其文,才晓得这部经的好处。所以法性平等,是我们学佛人唯一的一个目标,我们要证得。证得的方法,从前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我学佛四十多年,在讲台上讲经今年也四十年,这四十多年当中,深深体会到章嘉大师这两句话的深义。可以说佛法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地,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而已;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

  世尊在经教里面,跟我们讲了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法门仔细观察,离不开这个原则,就是看破放下,没有别的。看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放下是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执着是烦恼,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你能够放下见思烦恼,也就是说你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超越六道。更进一步也不分别,尘沙烦恼也没有了,尘沙烦恼是从分别起来的;对世出世法不分别,你就超越十法界。这个时候你就成佛,但不是究竟圆满的佛,分证佛,这是《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证即佛,天台大师说的,你是真佛,不是假佛,但是没有究竟圆满。必须把妄想再舍尽,妄想是无明,统统舍尽,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修行证果的原理。你明白这个道理,依据这个原理原则去修,你的方向目标正确,没有错误,你的功夫才会得力。

  现在许多同修都在说功夫不得力,你想想你为什么不得力?因为你还有严重的分别执着,你的功夫怎么可能得力?换句话说,你还放不下。你既然没有放下,你怎么可能看破?我们要想看破,从哪里做?从放下做。我们是凡夫,必须从事上真正下功夫,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我执,放下我所,这还是从纲领上说。如果落实来讲,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一切欲望,你的心才能恢复到清净;稍稍有欲望,你的心就不清净。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还在世间,身体还要活下去,离开衣食住行,这个身就活不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你要把欲望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所谓是只取所需,所需之外你应该统统放下。

  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表演,他生活所需只需要三衣一钵就够,别无所求;印度那个地区是热带,所以三衣足够了。佛法传到中国,中国是在温带,一年四季分明,你的衣服要有四季的衣服,三衣不够用;夏天有夏天的衣服,冬天有冬天的衣服,只要能够遮体,能够保暖,足够了,不需要很多。饮食能够维持健康就够,不必讲求色香美味,不必讲求这些。我们现在人烦恼重,一天必须要吃三餐,古时候的修行人烦恼轻,一天吃一餐就够了。饮食实在讲是我们身体能量的补充,现在人讲能源,能源的补充。每一个人生理不相同,换句话说,有些人是大量耗费能源的身体,他补充就要多,没有大量的补充,他这个身体就生病,他那个机器就故障、就坏了。有些人的身体只需要少量的能源,他就足够用。

  能源的消耗,消耗到哪里去?我在早年作学生的时候,曾经跟李炳南老居士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李老师是个在家居士,他的工作很多,非常忙碌,他一天吃一餐;换句话说,他的能源消耗量很少。我在旁边仔细观察,观察很久我得到一个结论,能量的消耗不是工作量的多少,我觉得与工作量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李老师的工作量很大,大概他一个人做的工作,至少是普通人四、五个人的工作,他一个人所做的。通常要跟他见面,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前约定时间,不在一个星期之前约定时间,他抽不出时间来接见你。这样一个忙碌的人,一天吃一餐,所以我觉得能量的消耗跟工作量关系不大。到底消耗到哪里去?我的观察是消耗在妄想上。我提出这个看法,我跟李老师讲,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念上,你实际上生活工作需要百分之十就够。他听到我这个话点头,他同意我的看法。

  所以,一天吃一餐够了。什么人够?妄想少,工作量多没有关系,妄想少才行!妄想多的人也要学日中一食,我想三天他就病倒,他什么工作都不能做了。因此,妄想愈少、心愈清净,你消耗的能量就愈少;换句话说,你的饮食就可以愈简单。这个事情诸位同修明白之后,不可以勉强学,勉强学你一定把身体搞坏,那是错误的。你需要多少能量,每天应当照那个量去补充,这是正常的。佛最伟大之处,最了不起之处,令我们佩服五体投地,佛从来不勉强一个人。佛对我们的慈悲,讲经说法劝我们修行,我们修不修,他从来不管,从来不逼着你修,不勉强你修,佛从来不干这个事情,我们要学会。如果我们勉强一个人,这个人依照这个方法修,我们生欢喜心,不照这个方法修,我们就很烦恼、很苦恼,自己堕落了。为什么?你天天生活在烦恼里面,生活在七情五欲里头。人家如教修行,生欢喜心,落在欢喜里面;稍稍看到不如意生烦恼,你岂不是天天生活在喜怒哀乐爱恶欲之中,你天天修七情五欲,你不是修戒定慧,你搞错了。

  要学佛菩萨,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从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天天讲经说法教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功夫,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他这种示现,告诉我们什么叫中道第一义谛,示现讲经说法,不住空,可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住有,空有二边不住,他示现表演的是中道。这种表演给我们做了八十年,从释迦牟尼佛出生到他老人家灭度,做了八十年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还看不出来吗?佛虽然不在世,这些事情都记录在经典之中,我们展开经卷就如同面对佛陀。我们在经典里面细细观察,了解世尊一生的行谊,那就是我们的榜样,那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我们想提升自己,想改造自己,世尊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做了一个最好的模范,我们怎么没看出来?我们到哪里去学习?他已经做出样子来了。

  尤其是这部《华严经》,《华严经》的四分,清凉大师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分是「信」,第二部分是「解」,第三部分是「行」,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证」。他证的是什么?完全把你所信的、你所解的、你所行的,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就是证。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尊佛示现给我们看,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现身,随机说法,那是五十三参,那就叫证。证就是证明、证实,证实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兑现了,真正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工作,变成我们日常应酬,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我们才真正认识佛法,是了不起的大学问。欧阳大师所讲的「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今人所必需」,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他要没有契入这个境界,这句话说不出来。能说出这句话不是凡人,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有学、有修、有证,才能说得出来。

  信解行证都离不开平等的法性。佛经里面也常常讲「一味法性」,一就平等,二就不平等。这个话很难讲,为什么?你要有「一」的念头,还是不平等;一的念头没有,才真正叫一念。净宗里面讲「一心不乱」,一心是什么?一心就是平等的自性,就是此地讲的法性平等,二心就不平等。所以我们念佛求什么?每天用功夫,还不就是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的八个字,净宗人所求的就是这个。如果你能真正得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给诸位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身大士。为什么?你已经证得平等的法性,你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是法身大士。

  但是净宗里面讲一心不乱有程度差别,这个差别很大,古人才讲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里面差别也很大,最低我们讲功夫成片;其实,功夫成片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差别,总要诸位同修细细去体验、去体会。到理一心不乱,祖师大德所说的理一心,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叫理一心,也就是理一心是真正证得平等的法性。《华严经》上给我们说有四十一个位次,也就是说理一心浅深程度有四十一个阶级,但是这都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就跟《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无二无别。可是净宗法门很特殊,这是个特别法门,难信之法;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也跟实报同居土里面的人在一起听经,在一起上课,在一起生活,这是不可思议。这是其它经里没有说过,其它诸佛国土里面,释迦牟尼佛也没有给我们讲过,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诸佛国土都有四土,四土不在一起,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土不同时空。现在科学家讲时空的维次,诸如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空间的维次不相同,所以见不到。我们三度空间的人见不到四度的,四度空间的人也见不到五度的,不同空间。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同空间,它空间没有障碍,它完全在一起;凡圣同居土的人,也能够见到方便土的菩萨、实报土的菩萨、寂光土的菩萨,这不可思议,这才叫真正特别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

  我们要怎样修学才能有把握往生,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千万不能够疏忽。首先我们要晓得,我们功夫不得力,是因为我们有障碍、有烦恼、有习气,必须在生活当中把烦恼习气磨掉;磨是磨炼。本经末后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修学的方法「历事炼心」,这是我们必须要修学的。因为善财童子也是修念佛法门,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也是生净土。他的方法就是直接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这个方法诸位要记住,包括生活的方法,工作的方法,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要在五十三参里头学,学了马上就管用,这才是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学问。过去方东美先生对《华严》赞叹备至,他给我介绍,就是经典里面所讲,无论是理论、方法,字字句句都落实到生活上,没有一句话是空谈,这才令人佩服。

  我们每一个人习气烦恼不一样,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哪一种烦恼重,重的烦恼先断。譬如有人贪心重,你要先断贪心;贪还很复杂,有人贪财、有人贪名、有人贪利、有人贪色,哪一个烦恼重,先从这里下手,先断最重的。有人傲慢,习气不相同,还有人自卑,都是烦恼,你的心都得不到平静,你的功夫都没有办法得力。《维摩经》上讲「平常心是道」,前面都跟诸位细说,如何能做到平常心,实在讲平常心就是此地讲的法性平等。那用什么方法能突破?净宗的方法殊胜微妙,一句阿弥陀佛。当我们烦恼起现行的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了贪瞋痴慢,念头才一起,「阿弥陀佛」,眼睛闭下来,阿弥陀佛,回归到阿弥陀佛。我这个念头只起来一次,第二念换成阿弥陀佛,心地很平静、很安详,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自己的烦恼消除,这叫会念佛,这叫会用功。一定要用这句佛号,把自己无始劫来的妄想习气烦恼,把它伏住。《金刚经》上讲「云何降伏其心」?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来降伏其心,这个心就是妄心,妄想、杂念。

  这个功夫要绵绵密密,不能够间断。古德教我们,念佛第一个不能怀疑,「不怀疑」就是你有信心,非常重要;你能不能理解,关系都不重要,信心最重要;「不夹杂」,念佛不可以有一个杂念掺杂在里面;「不间断」。只要能做到这九个字,你念佛的功夫就得力,决定是烦恼轻、智慧长,你功夫就得力。绝大多数功夫不得力的人,这三个毛病都犯了;第一个对净宗怀疑,半信半疑,说你不信你又满相信,说你相信,疑问很多,问题很多;第二个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再有常常间断。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原因,要把这些因素消除,功夫自然就得力。真正功夫得力,智慧就开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你自自然然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相应、都如法,那个时候你就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佛法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你就得到了。这个时候你得到是轻安喜悦,这是我们学佛得到功夫最浅的,我们讲证,你证得最浅的是轻安欢喜,感觉得一身都轻松,轻飘飘的,有这个感触。这就是瑞相现前,功夫得力之相。由此可知,是非人我要淡,愈淡愈好,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完全离开,烦恼、贪瞋痴慢也要淡。一定要懂得知足常乐,样样都知足,生活衣食住行知足,名闻利养也要知足,世法知足,佛法也知足,也不能够贪图这些许许多多经论,那你也搞坏了。我们在一切经论里面选择一门,一门深入,这就是知足。

  这个文下面,还有『无所依庄严』。什么叫无所依?《金刚经》上给我们讲得很好,「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你把能得的心放下,你所得的一切诸法也放下,这叫无所依。无所依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所以佛也称为无依道人;世法都有个依靠,佛没有依靠。没有依靠,跟诸位说,跟法性相应;如果你有所依靠,你跟法相相应,但是法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就说明十法界里面有所依,十法界外面无所依,无所依就摆脱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如果有所依,出不了十法界。有我、我所的执着,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怎样做到无所依?随缘而不攀缘,这是无所依。攀缘是有所依,随缘是无所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庄严身』,这是你证得真正的庄严。《金刚经》上所谓「庄严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那是真庄严。你一定要以为有一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才叫庄严,你着了相,你不庄严了。诸佛菩萨,随类化身,那是庄严。我们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要拜三年才拜到,路上避免不了寒暑的病痛,伤风感冒避免不了的。生病的时候,遇到难的时候,文殊菩萨来帮助他。文殊菩萨现什么身?乞丐的身分;那个乞丐的身分是庄严身。换句话说,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与法性相应,无论现什么身相都是庄严身,庄严身是这个讲法,没有一样不庄严。不是我们世间人从分别妄想执着里想到,一样很美好那叫庄严,有缺陷的不庄严,我们哪里懂得庄严的意思?《华严经》上讲世尊十身,一切诸佛、一切法身大士都有十身,每一种身都具足圆满的庄严,这才叫庄严身。由此可知,庄严身是从无所依来的,无所依是从证得清净自性而来的,这个名号里面讲了三桩事情,三桩事情都有密切连带的关系,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他得的是「法性平等,无所依,庄严」,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应当要学习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一百零一
下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一百零三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