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五十六

  日期:2011/8/21 10:12:02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六卷)  1999/7/6  香港  檔名:12-17-0156

  请看经文,知足天长行第一句:

  【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

  昨天我们将知足天王修学的法门介绍过了,这里面的意思非常深广,对我们现代人来讲非常重要。今天社会的动乱,众生无所依归,第一个因素就是教育失败。什么是教育,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现代人对于教育的概念偏差了。这几天早晨,我们都在讨论「忠孝」这两个字。忠孝是教学的准则,唯有大圣才能够做得究竟圆满,而究竟圆满之道在「知足」。所以觉悟的人、明白的人,对于自己生活所需,无一不是真正做到知足,只取所需,不取多余的。而自己所需的实在讲很少,一般人每天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如果人人知足,没有贪欲,这个世间就不会有竞争。也许现在一般人,听到这个话,不以为然。为什么?社会竞争才有进步,不竞争社会没有进步了。可是你要了解,竞争的后果是世界毁灭。何况在圣贤教学里面也有竞争,竞争是什么?德行的竞争。今天社会的竞争是物欲的竞争,物欲的竞争到最后是毁灭的,同归于尽。德行的竞争,不断把你的生活质量、境界向上提升,从人道提升到天道,从天道提升到声闻、缘觉道,从声闻、缘觉提升到菩萨、佛道。要论世界之美好,古人讲得不错,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不读往生经论,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所以我们想想,声闻缘觉、诸佛菩萨,他们是过的什么生活?我们今天讲进步、讲文明,跟他们比相差太远了,即使科学技术也远远落在人家的后面。我们从新加坡坐飞机到此地,还要飞三个多小时。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任何时间要想参访遍虚空、诸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亲近、供养、闻法,一念之间就能周遍法界,哪要我们现在这么麻烦?六道之外的这些有情众生,个个都是天耳彻听、天眼洞视、神足圆满,这是今天科学技术永远做不到的,那才叫真精进,那才是真正的竞争。所以聪明人、觉悟的人、明白的人,是向佛道竞争;胡涂人、迷惑的人,是向三恶道竞争;这两条路背道而驰,一百八十度的反方向,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一切佛出兴于世圆满的教轮,是教我们从正法勇猛精进,在正法里面竞争,这才是正理,这才是正确的。我们在这一生,不幸的是我们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栽培,家人、父母、老师,没有人教导我们;所幸运的是我们成年之后,有缘分听到圣教,有缘分亲近到善知识。可是我们的进步,远远落在古人的后面,这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小时候没有根基。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古人传记当中看到人家的成就,根性利的,三年、五年就成就了,所谓明心见性,福慧双修;根性劣一点的人,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也都成就,作佛、作菩萨去了。反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到中年、到老年,还是没有成就,烦恼习气与日俱增,没有减少。这个原因在哪里?都在我们没有从小培植。由此可知,童年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童年的教育是一生的根基。但是我们这个根基已经错了,后悔也来不及,我们唯一的办法只有抓住现前,奋发努力,彻底克服自己的困难,这个困难就是不知足。

  也正因为这个因素,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了真心话。佛法如果要能复兴,要能光大,要能利益一切众生,只有一个办法,出家人效法释迦牟尼佛,日中一食,实行托钵的制度。这个话他的意思在哪里?知足。三衣一钵,日中一食,知足!知足,你烦恼就没有了,爱欲、嗜好才能真正断得干净。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到他这一段文字,深受感动。在早年,香港洗尘法师到台湾来看我。我曾经劝导他、鼓励他,带领我们这些后学,他年龄比我大,是佛门的长者,我说:你老人家领导我们,不必多,世尊带五个学生在鹿野苑能够创教,你老人家发心也能带领我们五个人,学习释迦牟尼佛生活修学的方式,佛教准能复兴。当时他听了也很欢喜。今天我们要实行托钵制度不难,佛门在家的信徒很多,都愿意真的供养,绝对不要以为我们托不到饭,不可能的事情。树下一宿,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体力远远不如世尊那个时代,可是可以住帐篷,像童子军露营的小帐篷,放在树底下,很好!这种帐篷很轻便,一个帐篷可以使用三年。洗尘法师听了之后,确实是好主意,可是他回到香港之后,音信杳然,说说而已,没有能够兑现。我们培训班同学们要记住,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的建议是正确的,完全正确,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过这个生活,一定要走这个路。

  也许你们要问,弘法利生,我们需要很多参考数据,需要很多典籍,没地方放?我随身带不动?我再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带了多少本参考书?一本也没有。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谁手上曾经带过一本书?谁身上带过一枝笔?没有。真的除了三衣一钵之外,什么都没有。佛天天给他们讲经,他们天天听经接受教诲。佛时代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真正放下了,自性里头无量智慧现前。毕竟这是末法时期,不是正法时期,拿正法时期那个标准,我们确实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烦恼习气断不了。可是你要知道,你要想成就,断不了也得要断,非断不可。我在有生之年,如果能有一点福报,我会帮助你们大家,找一块土地做一个僧院,做一个道场,道场里面住小茅蓬,最好是住帐篷;体力衰的、有病的住小茅蓬,身体健康的应当住小帐篷。在一起念佛共修、讲经、听经,我们盖个大茅蓬,大茅蓬里面放一部《大藏经》,足了。末法时期修学,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如果不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的心怎么会定下来?诸佛如来教学纲领,就是「戒定慧」三个字。戒是如法,佛陀生活的样子,教化众生的模式,就是法的准则。我们能做到,那叫如法;我们做不到,就不如法。我们得多想想,向如理如法这条路上精进,向如理如法这个途径上竞赛,我们如果有真诚的心,自然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护持。几个真正肯发心的,我们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我们把世尊的道风、学风重新振作起来,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世界、对于法界众生才有真实的利益;否则,利益天天挂在嘴皮上,全是假的。

  我们不能不反省,常常想到圆满教轮。清凉大师为我们指出来,圆满教轮就是《华严经》。古德告诉我们,《华严》有大本、中本、小本。这个说法,不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上中下三本,不是这个意思。古德讲的三本,大本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中本就是《大乘无量寿经》,小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一生就学这大中小三本就够了,这三个本子足以自度度他。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行为,不违背经典的理论与教诲,我们就成就了。诸位真正发愿,真正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不知足回头,知足了;从迷惑颠倒回头,你真正觉悟了;从自私自利回头,你发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要一百八十度的回头。从每天涉猎这些不相干的文字回过头来,专依三经:《华严》、《无量寿》、《弥陀经》。专依三经,专修专弘,我们发这个大誓愿。

  我初学佛的时候,最早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勉励我,真正发菩提心,真正为佛法、为众生,你这一生就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自己什么心都不要操。我听了老师的教诲,我接受老师的教诲,我努力在做,我做得不圆满,但是年年月月我都在进步。这桩事,我想常常接触我的同修能体会得到,从哪里体会?你们看看我这么多年所讲的经,我讲经到今年是四十年了,每一年所讲的,你们都听听,都比较比较,你就能体会到,年年讲的不一样,年年体会的不一样。这个地方你就能体会到,我年年都在进步,一年比一年成熟,我也一年比一年自在。所以我对于老师感恩戴德,对于护法念念不忘。李木源居士曾说,我听他讲过,「净土法门法师性情中人」,所以全心全力跟我合作。他这句话讲得不错,说老实话,我肯留在新加坡也是他这句话。中国古时候,读书人常讲「士为知己者死」,人一生在世间,难得遇到一个知己。古时候故事当中,伯牙与锺子期是知己,管仲与鲍叔牙是知己,千古传为佳话。人在一生当中遇一个知己,一个真正认识你的人,真正了解你的人,难!

  学佛,我们想想,佛菩萨用什么样的心态待人?看法界一切众生,无论是善人、是恶人,无论是亲近、赞叹他的人,或者是恶意毁谤、陷害他的人,佛菩萨是一片慈悲,没有分彼此,都是以至善之心待人,至爱之心待人,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解决困难,度过难关。这是佛菩萨,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如果有人说,人家陷害你、侮辱你,你还这么好心对待他,你又何苦?你错了。世间人看法,我们是错了;我们自己的看法,佛菩萨的看法,你没有错,你对了。世间人的想法看法,跟诸佛菩萨的想法看法确实不同,诸佛菩萨的看法中正、不偏不邪,世间人的看法偏邪,离开中正这个标准太远了,觉悟的人怎么可以学习?

  我年岁大了,真正到了晚年,所有一切的期望都在你们年轻法师的身上,希望你们年轻法师,在修学、在德行、在智慧、在弘化事业善巧方便,各个方面都要大幅度的超过我,才能够普度世间一切苦难众生。诸位要发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这一句不是口头禅,从内心里真正发出来,真正发出来就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可是你要知道,一定要非常刻苦去做,佛菩萨护念你,佛菩萨不会给你很多的财富,给你很多的物欲,你那么想法,你就错了。我发心,大概佛菩萨一定给我建个大道场,我所要的大概佛菩萨都满足我的愿望,你这个想法完全错了。佛菩萨会照顾你、会帮助你,你要过三衣一钵的生活,你要过世间最清苦的生活,要过最贫贱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样子。不肯过这种生活,你就不是学佛,你就不是真佛弟子。你要在这种生活里面体会到富足、体会到真乐,你的修学就有心得。然后你才真正明了,原来这个生活是天上人间最幸福、最美满、最究竟的生活。回头再看看世间人,他们的生活,那是《地藏经》上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他们过的是那种生活。抬头往前面多看看,他们的前程是三途六道。释迦牟尼佛弟子们的前程,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我没看到!我们怎么能看到?是非人我、妄想习气、贪瞋痴慢、自私自利,一分一毫都没放下,你怎么会看到?如果你真正看到,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释迦牟尼佛跟这一班弟子,每天过的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他们生活在一真法界里面,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生活在十法界,生活在六道,生活在六道里面最苦的环境里面,五浊恶世,浊恶之极。由此可知,我们没有见到是慧眼没开,法眼没开,不晓得人家那个大自在,那才真的叫得大自在。

  同学们,你们跟我时间虽然不长,我是一丝毫没有隐瞒,我所学得的,我所知道的,全盘托出供养大家,勉励大家,对大家抱着很深的期望。这个期望也是诸佛如来的期望,诸大菩萨的期望,希望大家把念头转过来,化业力为愿力,你们每个人都是诸佛菩萨再来示现的。诸佛菩萨示现,跟凡夫业报之身,就在一念之间。这一念转过来,你就是化现;这一念转不过来,那就是李老师常讲的话: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李炳老讲的话很含蓄,诸位仔细思量可以明白。如果诸位喜好其它法门,也好。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不是说一个。但是稍稍涉入法藏的人懂得,世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能够贯通、都能够圆融、都能够和合,这才是真正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事实真相正如佛所说,一法通达,一切法都通达;一经明了,一切经都明了。不仅如此,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明了。

  所以我们出家学佛,做佛的学生,我常讲你第一个要认识佛教是什么,第二个要认识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他在社会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两桩事情要没搞清楚,我们自己一生准是胡里胡涂过一辈子,胡里胡涂到这个世间来,胡里胡涂过日子,胡里胡涂出了家,将来要胡里胡涂死掉,去轮回。干这种事情的人多!我们可不能走这个路子,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佛教是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教育的内涵,虚空法界无所不包,没有一法超出这个范围之外,所以我说它是究竟圆满的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在这个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个义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一生的行谊,所作所为展现给我们看的,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他尽心尽力,「忠孝」两个字做到,圆圆满满的做到了。大忠大孝,尽忠尽孝,我们要明白、要学习、要效法,要学得像,要做得像。

  这个身命一文不值,不要常常为这个着想,为这个着想就造罪业。世间许许多多人仰慕佛法,学习佛法而学得不成就,原因是在什么地方?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重视自己的身命,所以怎么学都学不像。《金刚经》上佛讲得很清楚,真正要想学得象样,一定要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教我们离四相。离四相,总而言之一句话,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离四相就是一切放下,有一样放不下,障碍。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过,「本来无一物」,那就完全放下了;有一物,就没放下。所以分别执着我相,你错了;分别执着人相,也错了;分别执着众生相,众生相是世界、虚空法界,众缘和合而生的;寿者相,时间的观念,过去、现在、未来,这叫寿者相。离四相,把自己的身心放下了,把一切时空放下了,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全都放下了,给诸位说,你的真心本性就现前。宗门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能够把四相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的本来面目就现前了。本来面目是什么?如如佛。你本来是如如佛,是究竟圆满佛,因为你放不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把你的佛性障碍了;不但把你的佛性障碍,把你的佛相也障碍了。

  我第一次见章嘉大师的面,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要怎样修学才能入门。他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学佛,遇到的是真善知识,第一次就把修学的纲领教给我,而且殷勤嘱咐,勉励我要依教奉行。我对于老师仰慕、尊敬,老师讲的话我就真做,我就真干。他的话果然应验,所以我这一生过得很自在,过得很幸福,过得很美满,都是老师的教诲,所以对于老师的恩德永远不忘,常常念着。我要遇不到这三位老师,我这一生还不是一样胡里胡涂生、胡里胡涂死,想想那个状况多可怜!老师的帮助,老师的救拔,真正是超度了。我们怎样去报老师的恩?佛在经典里面说,除了弘法利生之外,没有能报佛恩者。所以我懂得,报恩只有弘法利生。所以这一生,生在感恩的世界里。李木源居士大概在两、三个星期之前,收到有一个人送给他一个纸条,他也不晓得什么人送的,写了几句话,李居士看了很感动,拿给我。我看了之后,把里面几个字改了,现在印出来给大家看。我把标题也改了,标题我把它写着「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个生活有意义,生命有价值,化解一切运劫,时时刻刻、念念之中用真心,不用妄心。可是诸位要知道,离四相才是真心,真心才能现前。如果不能够离四相,还是用的妄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修行不是这一生、这一世,这一生、这一世哪来的这么深厚的善根?《无量寿经》上诸位都念过,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子,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善根深厚。四百亿,我们把这个亿算它最低的单位,十万叫亿,这是亿最小的。我们中国人讲亿是万万,古时候有这个讲法,万万称亿,千万也称亿,百万也称亿。咱们再降一等,十万叫做亿,四百亿也可观,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我们今天如果把经典搞清楚、搞明白了,发了这个大心,超过他们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晓得我们的善根非常深厚。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这个念头起不来,不可能有这个念头,何况还有行为,以行践愿,才知道自己善根的深厚。相信自己有深厚的善根,相信自己愿力能成就,有愿必成。世间人常讲心想事成,何况是个善愿,无私的善愿,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愿,清净平等的善愿,自自然然得到诸佛菩萨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不但佛教里头善神拥护,所有世间宗教里面的善神都拥护。为什么?因为你无私。你要有私就分别,你不相信我的教,我不拥护你,我不保佑你;你无私,无私就都拥护了。所以自私自利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我是苦口婆心劝导大家,一定要把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念头,这是无始无明、根本无明;还有一个罪行,就是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想占有那个念头、那个行为,那是罪业。想占有,念头起来了,你就造罪业了;不要有行动,起这个念头,你就造作罪业了。控制那个意念那是迷惑,占有的念头是造业,意已经造业,再要有行动,那你身也造业。这个要不放下,佛道虽然很慈悲,虽然很广大,你还是入不了门。一定要放下、要舍弃,要彻底放下,要舍得干干净净,我们这一生准得大利益,真实的利益,永脱轮回,圆成佛道;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上上品往生。这样无比殊胜的利益,我们为什么不去争取?世间人讲竞争,我们为什么不去竞争?你能不能争得到,也都在你一念之间。你一念觉悟,一念回头,一念克服自己的烦恼,《金刚经》上讲「降伏其心」,你就做到了。世间人断恶修善,念佛参禅,最大的障碍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不能成就,要长劫轮回。这个世间人是谁?是我们自己,不是讲别人。我们相信佛在经上讲的话,我们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得到结果,搞无量劫还落得现前这个样子,这什么原因?都是不能克服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总算是觉悟了、明白了,一定要克服自己的障难,这个障难就是习气,就是烦恼、妄想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圆满教轮就现前。圆满教轮是什么?里头讲两桩事情:一个是圆满的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另外一个是圆满的善巧方便。圆满教轮的体是智慧,用是善巧方便。我们看世尊,他所给我们展现的是圆满教轮,看诸佛、诸菩萨,再看历代的祖师大德,无一不是!所以道场,我今天在此地讲经,这是个居士的小道场,圆不圆满?圆满,圆满具足,具足一切佛法,样样不缺;心圆满了,境界就圆满。

  此地的小佛堂收藏有《大藏经》,我们头先讲的三经统统具足。自己如理如法的修学,烦恼尽,智慧开,善巧方便现前,自行化他没有障碍,这个时候应当为人演说。所以在为人演说之前,受持是破障,读诵是成就智慧,佛常在经上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是行菩萨道,住持正法,弘法利生,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就是为人演说。可是自己的本钱是受持读诵,受持是依教奉行,读诵就是读诵大乘。有能力的常常读这三经,没有这个能力的,三经里面选一部。根性利的,可以选《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年岁大,根性比较差的,《华严》太长太大了,选个短一点的《无量寿经》;再差一点的,可以选《佛说阿弥陀经》。一部经常常读诵,天天读诵。《阿弥陀经》不长,念一遍十几分钟,一天可以念二十遍、三十遍;《无量寿经》比较长一点,念得很熟的人,一天也能念十遍。

  可是有很多同修告诉我,他是照念,一天念十几遍,可是烦恼习气还是一样,没有改变,来问我这是什么缘故,是不是念经不灵?我点点头,是不灵。不是念经不灵,是你念经不灵。为什么有人念得灵,有人念得不灵?你没有看到「受持」这两个字,你只有读诵,没有受持,所以不灵。「受持」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受是接受,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你明白了没有?明白了。明白了,没接受,那是佛的道理,不是你的。怎么叫接受?把佛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道理,就接受了;把佛的想法看法变成自己的想法看法,你才真正接受了;把佛教给众生的做法,我们也真正学到、做到了,接受了,这叫「受」。受才管用,不受当然不管用;受才灵,不受当然不灵。受了之后还要「持」,持是保持,永远不能丧失,永远是这个样子,那叫受持。

  诸位要晓得,受持是行门,读诵是解门,佛把受持放在前面,就是告诉你行比解还要重要,解行两个摆在面前,行比解重要。《华严》,华严三圣,当中毘卢遮那如来,旁边左面是文殊,右面是普贤。《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普贤为长子,文殊是庶男。长子是普贤,普贤代表行门,文殊代表解门,普贤是长子,偏重在行门。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如来两个助手,观世音菩萨代表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家家观世音,岂不是都偏重在行门上?所以佛说话,受持就是普贤菩萨代表的、观音菩萨代表的;读诵,文殊菩萨代表的、大势至菩萨代表的。行帮助你理解,解帮助你受持,就是帮助你保持而不失去,解门跟行门相辅相成,行帮助解,解帮助行。解门是看破,行门是放下。

  章嘉大师当年教我,从初发心到成佛道,就是「看破、放下」辗转相依,就这么一回事情,他讲的话一点都没错。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不断的往上提升,从凡夫地一直把你提升到如来果地,看破、放下就是解行两门。所以要持续,决定不能够间断,不能够中止。世出世间一切法,佛都教我们知足常乐,唯独看破、放下不能知足,那一知足就坏了,你就不能更向上提升;唯独看破、放下,不可以知足。受持,持是持续。放下,烦恼断了,定成就了。诸位要晓得,定不是盘腿面壁,是彻底放下,心定了,心清净了,不会再受外面境界诱惑,不会再受外面境界动摇,定成就了。定成就之后,慧也成就了,慧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个时候,应当去帮助别人,为人演说。到什么时候我们才为人演说?没有时间限制的,你学到一分你就做一分,做一分样子给人看;学到两分,做两分样子给人看。换句话说,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是工作,佛法就是为大众服务,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你就完全曲解佛法,你也就糟蹋佛法了。我们生活要给一切人生活做一个好样子,那就是为人演说。生活怎样给别人做个好样子?世间人生活为自己。你为什么人活着的?为自己。觉悟的人为什么人活的?为众生、为社会,不是为自己,这个观念一百八十度转过来了。你每天工作,无论你搞哪一个行业,没有觉悟的人,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觉悟过来的人,我的工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决定不是为自己。

  凡夫跟圣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凡夫要吃饭,圣人也吃饭,凡夫穿衣,圣人也穿衣,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目的不相同,一个是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一个是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转过来,超凡入圣。破迷开悟,超凡入圣,无非就是这个念头转过来,真的转过来了。然后就成就,你也就变成一切佛当中的一位。这一念转回头,你就是诸佛,就是佛出世,圆满教轮就现前。希望我们同学们,个个觉悟,个个回头,个个转业报身为如来的愿力身,「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真正尽忠尽孝,真正做一个报恩者。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五十五
下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五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