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五十九

  日期:2011/8/21 10:24:38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九卷)  1999/7/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59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长行第四句看起:

  【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解脱门。】

  这一大段,知足天里面十位天王,都是兜率陀天的补处菩萨所居的道场,天王也表这个意思,所以他们修学的法门,所得的殊胜果德,都从经文里面能够看得出来,全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第一尊知足天王是表总相法门,向下九尊是别相法门。别相里面第一个是得「清净光明身」,这就是法身,佛经里面常讲证得清净法身,我们也常念「清净法身佛」。接着给我们讲「净愿灭苦」,这昨天跟诸位报告过了,可以做一个单独流通。净愿息灾灭苦,特别是我们眼前所遭遇到的环境,我们对于菩萨修学的法门要特别重视;实在讲,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应。我们如何面对眼前几乎不能避免的天然灾害,而佛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净愿就能够息灾灭苦,昨天跟诸位细说了。有净愿能灭世间苦,这桩事情要如何落实?那就是今天寂静光天王他所修得的法门,『普现身说法』。由此可知,前面讲的「净愿息苦」是自己成就,这个地方所讲的「普现身说法」是化他。自行里面有化他,化他里面有自行,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不能把它分割成两桩事情,它是一桩事情,这是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的。也不能说,这两桩事情或者有所偏重,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正是《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才是圆融圆顿的大法。

  「普现身」在菩萨境界里面是随类化身,大乘经教里面常常说到,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随感而现,这个例子太多了。在佛门里面,现佛菩萨相、现比丘相、现长者相;在其它各个宗教里面,示现他们心目当中所崇敬的身相:天使相、先知相,也随时示现各个宗教里面传教师相,哪有一定?我们肉眼凡夫不能辨别,怎么知道佛菩萨普度众生?无论现什么相,无论说什么法,他心地永远清净,永远没有分别执着。不但愿净,身也净,所说之法也净;有一丝毫妄想分别执着,那就不净。

  我们净宗,诸位都知道,修的是净业。净的标准就是永离妄想分别执着,然后无论你造的是什么业,统统叫净业;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都是净业,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净业。佛菩萨是净业,「净」就是心里了无痕迹。我们凡夫做不到,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阿赖耶识里落印象,那就不清净,就不是净业。阿赖耶识里落印象、落种子,就是染污我们的真心,染污我们的本性。这个业就不净,随着阿赖耶里的业习种子现果报,善的种子现三善道的果报,恶的种子现三恶道的果报,是这么一回事情。如果我们做的是纯善无恶,这里面没有执着,但是还有分别,这个念头还没忘,所现的果报是四圣法界的果报,还是不清净,比六道是清净多了,往上看依旧是不清净。这是用意识心用得最纯、最正的,所以四圣法界在天台家讲是相似即佛,还不是真的。真正清净了,妄想分别永远断,无明也破一分,那叫真清净,真清净所现的法界就叫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有什么不相同?一真法界永恒不变,十法界还是有变化。但是十法界愈往上去,那个变化的幅度愈小,它还是有变化;愈往下面去,变化的幅度就愈大。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随着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愈往下分别执着愈严重,所以变化就大,往上去分别执着愈淡薄愈少,变化就少,就这么个道理。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然后才晓得,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的教诲有道理,他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凭着自己意思讲的,依据理论、依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这个道理是一切诸佛菩萨所证的,这些现相是一切诸佛菩萨亲眼看见的,绝不是自己的意思;如果是自己的意思,那他又变成凡夫了。十法界里面的人,才有自己的意思,为什么?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这用自己意思。一真法界的人,转八识成四智,这才超越十法界。

  我们确实非常幸运,这一生能够闻到佛法,听佛菩萨的教诲,逐渐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这个缘分无比的稀有,很难遇到,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这个话都是真话,决定没有夸张,我们遇到怎能够不珍惜?你懂得珍惜,你这一生就成就。能够珍惜这个因缘,决定能把世缘放下,世缘还不能放下,你没有珍惜这个法缘。世缘要彻底放下,不能把世缘再放在心上,再放在心上我们就错了,辜负这一生大好的机缘。谁能放下谁就成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就。所以你要问,我们几时才能脱离六道轮回,几时才能够脱离十法界,几时才能够修成佛道?这个话不要问人,问自己。问自己几时你明白了,你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问这个,几时你真正放下了。佛门有句谚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看成佛就这么容易。屠刀是什么?不是杀猪宰牛的那个刀,是屠杀我们法身慧命的那把刀。那个刀是什么?我们佛门里常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就是屠刀。我们现在换句话说,大家好懂,不必要解释这些法相名词;妄想、分别、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你能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你放不下你是凡夫,放下就成佛了。为什么不肯放下?没看破。什么叫看破?对于这些事实真相没有看清楚,事实真相看清楚就叫看破。

  实在上,经论都是讲这些事情,讲得太多了,太多反而把我们搞迷惑了。因此世法、佛法,我们都要抓纲领。中国人,现在全世界这些外国人都肯定,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就是说中国人修学能抓到纲领。这个纲领,就这么四个字「看破、放下」。我当年刚刚接触佛法,很幸运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给我的就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详细的解释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是一切经里面的纲领,文字不多,五千多字,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不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还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那个相也是虚妄的,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真法界除外,没这个讲法。所以菩萨生到华藏世界,对华藏世界没有执着,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知道相是虚妄的,相是心现的。

  为什么华藏、极乐世界称为一真?它那个相不变。我们在经上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永远是年轻,他不老,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四季常春,它永远不会凋零。那是什么?「唯心所现」,现,它不变。十法界里面为什么会有变化?它「唯识所变」。真心里面夹杂着妄心,所以它会变;一真法界里,真心里不夹杂妄心,没有妄心,所以现的相不变。但是你要晓得,所现的相都是虚妄的。《金刚经》末后说得更清楚,皆是「梦幻泡影」,这个要晓得。所以他们的心永远清净,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为什么?虚妄的,你起分别、生执着是错误的。眼前我们这个身,你能执着吗?剎那剎那在变灭,你控制不了。控制不了,就是说你没有能力执着它,所以你执着那个念头是错误,那个念头还是个妄想,绝对不是事实。但是这种妄想,造业了,业又把现相、幻相发生变化;善的念头变好的境界,恶的念头变坏的境界,变三途境界、恐怖的境界,善念变成喜悦的境界,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明白这个原理,天堂、地狱我们自己可以做主宰,决定不是佛菩萨做主,不是上帝天神做主,也不是阎罗王做主,我们自己做主宰,古人讲自作自受,这个话才是真理。我们看西方古老的预言,那个预言家也说,人类自作自受,所以看看这些人很聪明,他不迷惑。但是他所了解的不够透彻,这是真的。不够透彻的原因,没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是大幸!遇到佛法,我们在大宇宙当中自己做主宰。

  所以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天天我们在学习经论,目的就是明理,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我们本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自己,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不是别的事情,这在开讲的时候就跟诸位做了详细报告。所以佛法的教学比世间任何教学都要来得亲切,字字句句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怎么能不学?学以致用,学了之后要有用,用现在人讲是落实,学了之后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应酬上,这得大自在。心地永远是清净平等,清凉自在,不生烦恼,只生智慧。这是佛菩萨,这就超凡入圣。我们能不能做到?肯定能做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放下。你能够把烦恼放下,你就得到。所以我们不要羡慕别人,不要羡慕这些佛菩萨,没什么好羡慕的,他不过就是能放得下而已;我能放得下,跟他无二无别。

  现在我们自己问问,为什么不能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愚痴,胡涂!佛菩萨的慈悲,佛菩萨的加持,在哪里?就是在经论当中,教诲众生,劝导众生,佛用文字。古人说得好,「一时劝人以口」,那是同时的人,大家在一起,用口劝他;「百世劝人以书」,千年万世劝导众生那只有用书籍。所以经里面这些文字,就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劝导,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展开经卷如同佛菩萨当面给我们开示一样,我们以尊重的心、真诚心、清净心,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什么利益?悟入,两分诚敬你就有两分的悟入,十分诚敬你就有十分的悟入,悟入是真的利益。你听了不开悟。入是什么?入是心理上做一个转变,那是入;悟是明白了,明白之后心理上就起变化。佛经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听明白了,悟了。悟了,没有入。怎么叫入?这一切有为法我统统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着,入了,你心理上产生变化。明白,心理上没有转得过来,你没入。悟了,没有入,不管用,还是随着业力牵引,你的生命还是受业力支配。但是入的人,跟业力就脱离,不再受业力支配,那么你在十法界普现身说法,那是愿力,不是业力了。愿力自在,业力不自在,所以转业力为愿力,你就真正入了,入法界。《华严》末后是「入法界品」,清凉大师把这部大经分成四部分:信解行证,「入法界品」是证入,完全过佛菩萨的生活,而且是过普贤菩萨的生活,你说多自在,那多快乐!即使在大三灾当中,他还是快乐,他还是幸福,大三灾对他毫无损伤。为什么没有损伤?大三灾也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怎么能够动摇真实,一丝一毫都不会受损害。

  所以我们要证得什么?证得真实。真实是法性,真实是性德。哪些是真实的性德?真诚的心,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人家以虚妄心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人,好!我们只一个心对一切众生,凡夫要用种种心应付人,那个好苦,那生活好可怜!哪有佛菩萨那么自在?佛菩萨一个心,永远没有第二个心,一味真诚。对佛菩萨是这个心,对妖魔鬼怪也是这个心,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清净心,决定不受污染;换句话说,清净心决定不受污染的伤害。贪瞋痴是污染,水火风是灾难。水火风从哪里来的?贪瞋痴变现出来的,唯识所变。所以没有贪瞋痴,就没有水火风,别人变的水火风与我不相干,决定伤害不了我,自己变的水火风会伤害自己,别人变的伤害不到。这个理甚深甚广,通达这些道理的时候,这些灾难我们看起来鸡毛蒜皮,不算回什么事情。不了解的人,灾难还没有来,先吓死了,你说冤不冤枉!所以这些灾难不可以说,说了什么?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修养,真的会把他吓坏。只有对于明白的人、通理的人,能够觉悟的人,帮助他。帮助他什么?眼前有这些事相,加功用行把自己的功夫迅速提起来。怎么提法?快快放下,彻底放下。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金刚经》上讲得彻底,放下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要是放不下,你修得再好,定慧修得再深,也不过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相似即佛。为什么?没有彻底放下。彻底放下,你就超越十法界,是一真法界的菩萨,在《华严经》上讲是法身大士。所以我们现在希求的,是希求作真菩萨,不要作假菩萨,真菩萨、假菩萨的标准,《金刚经》上所讲的四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即非菩萨,是即非一真法界的菩萨。因为十法界里面这些菩萨,四相比我们淡薄,他还是有。佛给我们讲的标准在此地,彻底放下了。

  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小乘须陀洹果,四相已经放下,但是放下得不彻底。他要不放下几分,须陀洹果就不能证得。由此可知,小乘四果四向八个位次,大乘菩萨五十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怎么分的?就是四相放下多寡分的;放下得愈多,你的地位就愈高,放下得愈少,你的地位就愈低,一分都没有放下,你决定不能超越六道。六道里面修行,天台家讲两个位次:名字位、观行位,这没出六道;出了六道叫相似位,出了十法界叫分证位,天台家六即讲得很好,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晓得,我们要是在「名字」,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在「观行」里面,观行位的菩萨所有灾难还是要受,你还是逃不过。最低限度这些三灾八难不受影响了,是什么地位?相似位。相似位的菩萨,一般经论里面讲,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我们常讲,执着完全断掉了,分别还有,决定没有执着。在这个境界里面,三灾八难不相干了,虽有不受。所以晓得,观行位还不行。但是在净土法门里面,观行位可以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相似位的人往生,生方便有余土;分证位的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我们如果真的有志气,就要争取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这才是真正有志气的人,决定不搞这些世间名闻利养。搞世间的名闻利养,搞世间的是非人我,是三途业。学佛学到三途去了,这很冤枉,这是极大的错误,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如何学佛不堕三途业?学释迦牟尼佛,就决定不堕三途。释迦牟尼佛,你看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就不会堕三途。我要起个道场、盖个庙,靠不住,很容易堕三途,自己还不知道。庙盖好了,从前李炳老常讲有庙无道,那就叫三途业。这个事情很现实,我们不能不想到。印光老法师给我们示现,这最近的,大家都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老人家一生没有盖庙,人家寺庙请他作住持,他不做。一生不作住持,不收出家徒弟,不传戒,所以他不会堕三恶道。作住持不容易,作住持是当校长,这个地区一切众生法身慧命都在你掌握之中,你要不是全心全力教化这些众生,你这个校长就有罪。今天净宗学会这个道场,居士林这个道场,李木源在当校长,他做得不错。全心全力排这些功课,请这些老师,请这些法师就是老师,在这边修学,在这边教化,这个校长尽到他校长的责任,这才有功德。如果这个学校没有课程,也没有人在教学,那个校长就有罪,罪就很重。自己可以不必讲经说法,不必去教学,请教员来教,校长可以不上课。但是这个教育是他办的,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辛辛苦苦讲经教学,功德是谁的?李木源的,你要晓得,不是我的,是他的。他不请我们来,我们哪有机会在这里讲经说法?他当校长,我们是教员,是他聘请来的。所以教学的成就,教学的功劳,是他的。政府奖励,你学校办得好、办得很成功,一定是奖励校长,不会奖励教员的。世出世法一个道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这都是觉悟。觉悟之后,我们要把自己的境界转过来、行为转过来,那就入境界、入法界了。

  印光大师一生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他言语有障碍,他是山西人,方言很重,在南方讲经说法,大家听不懂;听不懂,他老人家就用文字。所以他一生,我们知道公开在外面讲经说法,只有一次,上海护国息灾法会。那一次,他去讲了七天,最后一天传授三皈五戒,也讲了《三皈五戒》这个小册子流通;那是当时,有些居士听讲笔记。只有这么一次,其余的全都是文字流通,好!文字可以永传后世,真正是末法九千年,一切苦难众生的依归,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为什么不收出家弟子?收这些出家弟子,出家弟子如果不能好好的修行,将来要堕落到三恶道,师父虽然没有罪,他有过,你不收他,他不会造这个罪业。佛门里最容易造重罪,谚语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是随便说的。在现前我们所看到的,「侵损常住」,这是我们在每一个道场里面都能看得到的。不晓得惜福,糟蹋常住的财物,这个过失《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阿鼻地狱。他不住在道场,他没有机会,他不会造这个罪业,住在道场很容易造这个罪业。另外一个重罪「破和合僧」,不住在道场,也没有机会造这个罪业,住在道场天天搞是非,破和合僧,破坏和合的团体,这是在《戒经》里都讲得很清楚的。五逆里头就有这一条,破和合僧是五逆罪,五逆罪堕阿鼻地狱。印光大师为什么不收出家徒弟,我们明白了,很不容易制止。现在人劝他,他不听,跟他讲他不相信,他将来堕落的时候,你帮他剃度,你脱不了干系。这是祖师大德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第三,他老人家一生不传戒,有道理。传戒很热闹,传了戒,他能不能持戒?他要不能持戒,你这个传戒师父有没有因果?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只给人传三皈五戒,这在家居士要求的;出家戒,他决定不参加,不作传戒师父。圣贤人,是在末法示现榜样给我们看,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的好处,着重实际,不注重形式。我问他戒律的事情,他告诉我:你能做到一条就受持一条;你到戒坛里面受戒而做不到,你反而有破戒、犯戒的罪,何必去搞那个形式?受个菩萨戒,耀武扬威,「我是菩萨了」,你是什么菩萨?冒充的菩萨,冒牌的。人家没有到戒坛受戒,真正是个善人,真正做到,那是真菩萨。他没有戒牒,我们不承认,佛菩萨承认他是真菩萨。你的戒牒一大堆,每一个戒坛他都去受戒,有这种人,好多;家里戒牒挂了好多,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是冒充的菩萨。冒充的菩萨,连鬼神都瞧不起,我们何必干这个傻事情?

  今天为众生说法,要说正法,要讲真话,不能再欺骗众生了,再要搞自欺欺人的事情决定堕落,这个灾难决定不能避免。真话!佛经里面句句都是真话。可是现在人,有一些毁谤佛法的,不是别人,学佛的人谤佛、出家人谤佛,说我们翻译的经典不可靠,这不是原文经典,原文已经丧失,翻译决定是有翻译人自己意思在里头,这个经不纯,不可靠。我们听听,讲这个话似是而非,就有很多人相信。这些是什么人?魔王波旬的子孙。我们怎么知道的?佛经上有记载,世尊说法四十九年,魔王波旬来启请,请什么?请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不要讲经说法了。而且跟释迦牟尼佛说:我要把你的佛法破坏。佛说:我说的法是正法,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纯正之法,没有人能破坏得了。波旬就讲:等到你末法的时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袈裟来灭你的佛法。世尊听了之后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以我们要有能力辨别,哪是佛、哪是魔?我们有能力辨别,我们就不会吃亏、不会上当,能保住自己。

  经典翻译决定没有错误。我在最初接触佛法也有这个疑问,我问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我提出这么一个疑问。梵文的经典流传到中国,那么多的分量,流传到中国并没有完全翻译,翻译是个很艰难的工作,所以在带来的佛经里面再挑选;从印度带到中国来是一层挑选,带到中国来之后,翻译又是一次的选择。我有一个疑问就是:那么多的梵文经典原文为什么会没有了,都失传了,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我给方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方老师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很得意。他告诉我,我们中文翻译的经典比原文还好,第一个意思完全没有错误,第二个文字比梵文还要美,还要华美,所以只要读中文本,原文可以不要了。这是方东美先生说的,这个话值得中国人自豪。但是遗憾,还是没有把原本保留下来。他说这个话,也是很有道理。中国人过去译经非常谨慎,不是随便翻的。我们在历史记载里面,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四百多人,玄奘大师的译场六百多人,它是有组织的,分工合作。译完毕之后还要来印证,请许多通达语文的这些高僧大德们来做证明,译本跟原文有没有出入,细心的去核对,绝不是像现在这种翻译粗心大意。前人的做法,使我们对译本充满信心。依照译本去修行开悟的、证果的,历代不知道有多少人;留下传记,后人知道的,少数。譬如以往生的人来说,《往生传》里记载,《净土圣贤录》里记载的,少数。许许多多往生的人,我们不知道,没有记录。没有记录的多数,有记录的少数,都是依靠译本成就的,这个译本哪里会有错误?现在人要惹成这种麻烦,让大家对译本产生疑惑,丧失信心,岂不叫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那个音念错了,你这个不是梵音,不是原音。我们看到,念「阿」弥陀佛的人往生了,念「婀」弥陀佛的也往生了。

  佛实在是慈悲,实在是高明,他在入灭之前教我们「四依法」,如果我们明了四依法,守住四依法,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就不会影响我们。佛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人家怎么说,我们可以不必相信,相信经典。第二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我们这一生能够成就的,这个法门、这个经典对我来讲是了义,我依这个法门能成就。所以了义跟不了义与个人根性有关系,契机就了义,不契机就是不了义,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机。第三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问题解决了,你依它的义理,语言没有关系,这翻译就不成问题了。意思对了就行,语言文字多一句、少一句,那有什么关系?所以对于译本这个问题,佛这句话帮我们解决了。所以同样一部梵文原本,《金刚经》就是例子,《金刚经》有六种中文译本,原本是一个本子;《般若心经》原本是一个本子,译本有十几种,我曾经看过好像有十四种。现在流行的,《金刚经》流行的是罗什的译本,《心经》是玄奘的译本,都可以合起来参看,意思对了。所以古德都流通,你喜欢用哪个本子,你就依照那个本子修学,都能成就。显示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每个本子都好,每个本子都第一,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执着。依照自己喜欢的本子去修学,别人选不同的本子我们赞叹,决定不可以毁谤。

  《华严》五十三参给我们做出好样子。五十三参里面,总共有五十五位善知识,他们所学的法门都不一样,这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显示法门平等,所以彼此互相赞叹。而且自己都非常谦虚,赞叹别人,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果赞叹自己的法门,毁谤别人的法门,诸位想想,人家学的法门是不是佛说的?也是佛说的,那你岂不就谤佛?自己修行,觉得修得不错,但是干的事情是谤佛、谤法、谤僧,你想想你会不会成就?不能成就。念佛的人毁谤参禅的,禅是佛传的;毁谤禅宗经典,谤法;法是佛传的,谤佛;依照禅宗修学的那些高僧大德,那些菩萨是僧宝,谤僧;你念佛,决定不能往生。凡是念佛往生的人,决定是心平气和,普遍赞叹别人法门,尊敬他们的修学,这个人才能往生。这个道理,现前世风日下,自赞毁他的毛病,好像自己没办法控制,这种烦恼常常起现行,这不是个好事情,决定是障碍。我们今天,不但不能够毁谤佛门其它的宗派、其它的法门,乃至于其它的宗教都不可以毁谤。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华严》明白了,其它宗教里头的传教师,都是诸佛如来现身,你要对他毁谤,也是谤佛、谤法、谤僧,这一层能看得出来的人不多。佛菩萨要救度苦难众生,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应以基督教身而得度者,他就现基督身;现基督身,原来是诸佛如来,不是别人。应以神父身得度者,他就现神父身,怎么可以毁谤?所以我说,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导师。

  「普现身」,诸位要记住这个「普」字,这句话的关键在普字,无处不现身,不分族类、不分信仰、不分宗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到处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我们普贤行就能落实了。「礼敬诸佛」,一切宗教都是诸佛如来,如果分我们是佛教,那是基督教,它总比我们低一层,你的礼敬诸佛就不能落实。不但不能落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你也没懂,你连悟都谈不上,哪里能谈到入?真明白了,你的境界就慢慢的转变过来,而后看到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示现为我说法,示现帮助我成就。善人恶人、顺境逆境,无一不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这个样子你才稍稍能体会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才庆幸,感觉到自己非常幸运,生活在诸佛如来怀抱之中,一时一刻没有离开诸佛如来怀抱,才能感到诸佛如来的慈悲、爱护。你能够知道、明白,你才会生报恩的心。今天人为什么忘恩负义,不知道恩德,报恩心他怎么会生起来?只有真正知道,知恩才会报恩。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恩德太大太大了。我今天可以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应以有情身度众生就现有情身,应以无情身度众生就现无情身。有情、无情,情、器世间统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诸位想想,我们还会有什么灾难?什么灾难都没有了,烟消云散。你不明这个道理,不入这个境界,那就难了。

  我们今天读这一句,关键是「普」这个字,我们要学习,我们也要学诸佛如来普现色身。我们今天怎么做法,我们又不会变?只要有一个真诚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族类,以这个心去接引大众,就是普现身。用什么方法与一切众生往来?佛给我们讲「四摄法」,我们要记住。四摄法第一个「布施」,布施就是今天讲的结缘,你跟他没有缘,那就没法子,要跟他结缘。往年演培法师,这是我的老朋友,有一天他请我吃饭,在灵芝请我吃饭。我说:老和尚,今天为什么请我吃饭?他说:今天我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我说:不敢当,什么事情?他是我老前辈。他说:你法缘很好,你要教教我,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法缘?我说:这很简单,布施。他听了之后,眉头一皱,他说:我太小气了。他用新加坡的话说,他说:我很孤寒。我说:孤寒我听不懂。孤寒就是我们讲的小气、吝啬。你能布施,你的法缘就好,你不肯布施,那怎么行?以后他到台湾,都喜欢住在我的基金会,他不住别的地方。看到我们基金会印的那么多书,往全世界赠送。他问我:我的书怎么没有?我说:你的书后头都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怎么敢印?他听了就没话说了。以后找了一个还没有版权的送给我们,送了两、三本。我说:我给你向全世界流通;你后头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们学佛的人守法,绝不敢犯法,所以不敢印你的东西。

  所以要与众生结缘,「普现身」头一个条件,与一切众生结缘。结缘,我常讲,我们以真诚善意,一颗爱护一切众生的心,无条件的布施供养,这个缘就结下来了,愈结愈殊胜,愈结愈多。今天大家都知道,「净土法门法师法缘很殊胜」,怎么来的?结来的;我能结,你也能结。你们接受的供养要去盖大庙,我常常讲那个钱埋在地下,你跟那个地有缘,缘很深很深。人家供养我的,都散掉,印成书,做成录相带、录音带,广泛的结缘,所以我的缘结得很广。你的不错,你的缘结得很深,深入地下;可是地下再下去是火,地心是火。这些我们这一代种种心行,诸位要是能够看得出来,你就有智慧,你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我一生当中没有自己的道场,想建几个道场都是为别人,不是为我的。都是帮助大家,成就大家的,我自己决定不搞道场,搞道场会累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五十八
下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六十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