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七十

  日期:2011/8/22 21:21:33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70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偈颂的第三首:

  【如来往昔修诸行。清净大愿深如海。一切佛法皆令满。胜德能知此方便。】

  这一首偈,前面两句我们讲了两次。第三句『一切佛法皆令满』,清凉大师注子里说,「杂染本空,故前令灭(这两句是说第一句);佛法本具,故今令满。妄尽真显,二言相成」,解释第三句。批注的文字虽然不多,意思相当具足。如来与大菩萨果地上的德行,德行就是起心动念、生活行为与道德相应,就叫做德行。道是什么?德又是什么?道是心性的本体,德是心性的起用;换句话说,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自性体用相合,这是德行。自性体用,里面确确实实没有杂染。杂是指妄想分别,染是讲分别执着,在佛经里面讲的三种烦恼:无明、尘沙、见思,尘沙是介于两者之中,尘沙就是分别。所以见思烦恼、执着,纯是染污;尘沙、分别,一半是染污,一半是夹杂。我用「杂染」两个字来讲,无明、妄想是杂不是染,执着是染不是杂,分别里面有杂有染,这是讲三大类的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障碍我们见性,佛跟我们说,心性的体用里头本来都没有。佛与法身大士证得,所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言行与性德相应,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佛教给我们要断烦恼,断烦恼从哪里断起?从自私心断起。自私自利的念头,我们要觉悟,把我们害惨了。我们在佛经上得到的讯息,今天我们有缘聚会在一堂,每一个人的善根福德都非常深厚,不是你这一生才闻到佛法。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佛说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不比他差,如果我们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福德,这一生当中决定听不到佛法。你要不相信,新加坡学佛的人有多少?几个人能够听到这部经?显而易知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很多,有福报的人很多,就是没有机会听到这部经典。所以我们肯定过去生中所种的善根福德,绝不比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他们低,很可能还超过他们,这都是说实话。为什么无量劫的修行,还落得今天这种地步?原因在哪里?私欲没有放下,我们要觉悟,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起心动念还是为自己,做百分之九十九的好事,还有一桩自私自利,所以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要知道警觉,要知道惭愧,要知道发愤,这一生当中把这个毛病赶快改过来,如果不能改过来,这一生又空过了。空过之后,千万不要以为我的善根福德很深厚,来生一定还会遇到缘,来生不见得。你自己得好好的想想,盘算盘算,你来生能不能得人身?来生要能够得人身,五戒十善至少要能够打上八十分、九十分,来生才能得人身。自己给自己打分数,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五戒里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这是四重戒,每一条戒想一想,能不能达到八十分?十善里面,身三业完全相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语有四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三业:不贪、不瞋、不痴,冷静去思惟我们做到几成?不符合那个标准,来生就不能得人身;换句话说,不能得人身,就三途去了。愚痴堕畜生,什么叫愚痴?简单的说,这个世间好事、坏事没有能力辨别,好人、坏人也没有能力辨别,把好人当作恶人,把恶人当作善人,愚痴!没有能力辨别佛跟魔,来生堕畜生道,没智慧;贪爱,饿鬼道;瞋恚、嫉妒,地狱道。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有没有这三种贪瞋痴的意念?如果天天还造这三业,而且贪瞋痴还相当严重的话,我们就晓得来生到哪里去?三途去了,很可怕!所以你把眼光稍微看远一点,你就知道很恐怖。眼前什么灾难不要紧,小事一桩,将来到三途去了,这个麻烦大。堕进去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出来之后,能不能再得人身?大问题。地狱道出来之后,多半是饿鬼、畜生,为什么?还债。《感应篇》里面,我们看批注引用的经论,引用一些公案,还债,我们知道有变马、变牛还债的,披毛戴角还,没有想到还有变成植物还债的。你想到愈想愈可怕,我们不断怎么行?

  大家都以为这个断很难,不知道断掉之后清凉自在,那真舒服,解脱了。不肯断,心胸狭窄,你的精神生活很苦,重重绳索绑住,你不自由;物质生活再好,也是富而不乐。佛祖为我们示现、为我们做榜样,真正放下了,真正解脱了,他的物质生活很贫乏,精神生活丰富,贫而乐。那种贫苦的生活一般人都受不了,佛菩萨过那种生活得大自在、得大安乐,这是我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到的。佛是得到真乐,离苦得乐,得究竟乐。大慈大悲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们,告诉我们这种大自在、大喜乐是我们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只要你放下一切杂染,你的果德就现前,果德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头来的。佛也曾经为我们示现,在《华严》示现的华藏世界,在西方示现的极乐世界,实际上,极乐跟华藏就在眼前,经论里常常跟我们讲「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今天见不到华藏、见不到极乐世界,什么原因?我们的心杂染,所以把华藏、把净土变成我们现在的依报,「一切法从心想生」,唯识所变。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这个道理,真明白才真回头,没有回头你还是不明白,你那个明白是似是而非的明白,不是真明白;真明白,你决定真的做到。哪个人愿意吃苦,不愿意享乐?那才叫真的傻瓜、叫愚痴。佛菩萨不愚痴,个个聪明绝顶,个个都是高智慧,高智慧哪有不肯放下的道理?只有痴人才放不下。所以我们自以为高智慧,错了。你过得这么苦的日子,你哪来的智能?真有智慧的人,过佛菩萨的日子,过神仙的日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三句说「一切佛法皆令满」。满,不容易,这首偈关键是「满」这个字。我们看了这首偈,看了这个字就晓得,胜德天王是什么人?如来化现的。不是如来化现,哪能够有这个境界?菩萨一切佛法不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还欠缺一分。「满」是如来果地,这是我常常给大家介绍,《华严经》上你看到所有这些人物,全是诸佛如来化现的。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是法身大士,不尽然,不是真正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当然有,很多,他们这些代表的人物不是法身大士。就好比我们在念书一样,我们同学学生是法身大士,学生当中选个班长、选个代表,那是佛陀化身,那不是真的法身大士。如果真的法身大士,这不是他的境界,他是真正做到究竟圆满了。

  我们要问前面,什么叫做「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是一切法,哪里是一切法?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起心动念、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那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加了一个「佛」字进去,「佛」是什么意思?彻底明白,彻底搞清楚。明白了、清楚了,到底是一桩什么事?一切法是一法,「一」是自性,一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切法是一法,一法就是一切法。一法是什么?一法是自性,唯心所现。一法又是任一法,随便拈一法,任一法都是一切法。我跟你讲一切法是自性、自性是一切法,理事无碍;跟你讲任何一法就是一切法,事事无碍,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诸位要知道,无障碍,事事无碍,今天科学家所说的,无量不同维次的空间突破了;虚空法界是空间,过去、未来是时间,全部突破了。生活空间大了,你可以回到过去,你可以进入到未来,过去、现在、未来这个界限没有了,四方四维上下的界限也没有了,这才叫做「一切佛法皆令满」。这是真正的圆满、究竟的圆满,密教里面称为大圆满,这是我们本来面目,我们应该要过这个生活。

  由此可知,我们迷得多深,我们活得多苦。这样深的迷惑、这么苦的日子哪来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你自己迷惑颠倒。迷惑的根源,执着这个身是自己,执着这个念头是自己。外国哲学家比一般人聪明,哪是我?知道这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那是什么?执着第六意识能够思惟,以为这是我,错了。佛说得高明,一切众生执着第七识是我,第七识「四大烦恼常相随」,我痴、我爱,你说这个东西糟糕不糟糕?「我的意思」,大毛病。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最初方便是破我执。学随顺别人的意思,不要坚持自己的意思,这是第一步的功夫,破我执从这里下手。但是随顺别人,这里头有个原则,别人都是恶的行为、恶的念头,我们怎么办?古大德有很好的教导教我们,他的行持与性德相应,我们完全随顺;不与性德相应,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善巧,那就是随顺当中我们有能力避免过失。

  我过去曾经跟诸位说过舜王的例子,舜王孝顺父母,他的母亲是继母,继母常常要害他。他父亲也颠倒,完全顺从他后娶的太太,时时刻刻想把他害死。舜知道、很清楚,绝不以为那是父母的过失,他念念只想的是我自己没有尽到孝顺,常常叫父母生烦恼,这才叫真正孝心、尽孝。舜怎么样?一切顺从。他的父亲挖了个井,挖井干什么?不是取水的,想找一个机会把他推到井里面去,活埋在下面。他知道了、清楚了,预先到井里去挖个洞,挖一个斜坡,有一个出口出去。他的父亲把他推下去,他就下去了,石头压下去、砸下去,他从洞里小路跑掉,这叫顺,这是孝顺。如果他真的愚孝,父母要他死就死了,陷父母于不义,叫后人都骂他父母,那哪里叫孝顺?这是高度智慧,善巧方便。这一类的事情,舜一生遇到的太多太多了,最后父母感化,回头了。所以中国人讲孝道,二十四孝他排名第一。这是教导我们如何尽孝,如何把「孝顺」两个字做到。孝顺,「顺」要有高度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没有智慧的人,不懂孝,也不知道怎么顺。真正在人事物上都能够尽孝,都能够做到恒顺,普贤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恒顺都是要像大舜那样的顺才对,才是正确的,不是感情的随顺,是高度智慧、善巧的随顺,这才是自他两利。这些大道理,现在没人跟我们讲了,只有靠我们自己读圣贤书,做到圆满的觉悟。

  「一切佛法皆令满」,这个「佛」是觉悟的意思,对于一切法觉而不迷,都能够做到圆圆满满。清凉大师批注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妄尽真显」。「真」是不能修的,古人常说「但除妄想,莫求真实」,你要有个心去求真,真就变成妄,还是个妄想;只要把妄想除掉,真性自然就现前。妄想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见思、尘沙、无明,我们现在换个名词来说,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是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要记住,要在生活当中真的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样样都好,不必要满我的意。一切满我的意是增长我的烦恼,增长我的执着,只要不违背法性,哪一样不好?样样都好。喜欢吃甜的人甜的好,喜欢吃辣的人辣的好,都好。不能说我喜欢吃甜的,你们统统跟我一样,这不是横行霸道吗?那怎么叫恒顺众生?对人、对事、对物,绝不坚持自己的成见,这是我们学佛第一步,必须要知道,诸佛菩萨没有成见,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为什么?他没有成见,众生干什么都好,你喜欢佛好,你毁谤佛也好,你总有一个喜欢的。你谤佛,要把佛灭掉,基督教好,佛就变基督来度你,不是一样的事情吗?这是佛的善巧方便。

  你要懂得「一切佛法」,耶稣基督是佛法,我看耶稣基督就是诸佛如来,所以我能随顺。我见到耶稣的像,见到十字架,我也合掌、也行礼。为什么?就是诸佛如来。前天我听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有几位天主教的修女到居士林四楼,看到千手观音,她们也合掌、也拜,这些人也都开智慧了,也不固执了,不是看到佛像说魔鬼,这叫「一切佛法」。所以什么叫佛法?破除执着是初级的佛法,破除一切分别是中级的佛法,灭除一切妄想是高级的佛法。如果我们还有坚固执着,一定要随顺自己意思怎么做怎么做,我们没有入门,我们在佛法门外,没入门,这个要懂得。好像念书一样,这是幼儿园,一年级才算入门;我们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有入进去。换句话说,咱们无量劫来,虽然善根很深厚,供养几百亿诸佛如来,都是念幼儿园,从来都没有达到小学一年级入学的水平,没达到。在幼儿园里头老留级,留的时间太长,不是三年五载,留了无量劫,无量劫都念幼儿园,都出不了头,养得一身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还能不觉悟吗?应该觉悟了。

  所以希望我们这部《华严经》能够在一块学习圆满,纵然不能够证果,也应该破迷开悟。如果说破迷开悟、彻悟我们做不到,积小悟成大悟总应该要有;大彻大悟,那是明心见性,我们办不到,至少要做到大悟。真正的大悟,天台大师讲的观行位、相似位,这都算是大悟。观行位是真干、真正学!真学就是不再随顺自己的成见,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些真的放下了。随顺佛陀的教诲,这个要读经,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对人对事对物,念头才起,想一想佛有没有教我们这样做?佛没有教我们这样做,我们这个念头不能起,这事不能做;佛教我们这样做,那这个事情我们欢欢喜喜去做,这个人觉悟了。如果还做不到这一点,这个学佛的人在迷,没有悟。大悟的人那更不必说,大悟的人清净心现前,正觉心现前。彻悟是正等正觉,那是分证位。大悟是清净觉现前,那个地位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是相似位,这种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观行位,生凡圣同居土;分证位,生实报庄严土;这是四土九品的差别。

  我们今天是一品烦恼都没断,这样的人有没有往生的?给诸位说,果真是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是决定不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但是我们也看到,确实有一品烦恼没有断,他往生了,这是什么原因?这一品烦恼平时没有断,往生那个时候断了。往生那个时候要不彻底放下,决定去不了,那是那些人在临命终时候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了,纯粹是一句佛号,行!决定能往生。那我们听了很高兴、很欢喜,现在不断没关系,临终再断。试问问,临终你有没有把握去断?你有没有那个福气?古大德跟我们讲,这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临命终时神智清楚,一点不迷惑;第二个条件,遇到善知识提醒你、劝导你;第三个条件,你一听就觉悟,马上就放下。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到临命终时,有把握这三个条件都具足吗?没有把握,现在就要准备资粮,靠自己。资粮如何准备?我现在就断,我临终才有把握,要断得干干净净,就没有病苦。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妄想分别执着而来。我现在就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现在就断恶修善,累积功德,做往生的资粮。

  我们现在初具一点小小的能力,可以辨别是非善恶,我们知道依照佛陀教诲修行,是世间第一大善、第一功德。我们知道了,知道要不干,把这个机会放弃,太可惜了!许多人想干,不知道从哪里干起?我们今天明白了,全心全力在做这桩事情,为什么?为这一生想永脱轮回。所以起心动念只干一桩事情,「住持正法,弘法利生」,就做这桩事情。效法诸佛如来,我们用法布施,这是我们能力做得到的;财布施那一方面随缘,绝不有丝毫的勉强。我们今天出家身分,接受在家信众的供养,供养得多我们就多做财布施,供养得少就少做财布施,没有供养完全做法布施。何况佛在经上说真实话,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如四句偈为人演说。佛这个话是真话,但是一般人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佛这句话他没听懂,他听懂了他就相信。他以为跟人家讲一段经、讲四句偈,这个功德就超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他是这么想的。这么想,完全想错了,哪有那么大的功德?佛说的话,他真的是粗心大意,佛讲是「为人演说」,演是你自己真正做到,你表演给人看。你自己真正做到,那你不是作菩萨、作佛了吗?「演」是给众生做模范,给众生做表率;「说」是众生向你请教,你给他解释。

  唐朝时候,庞居士他表演了一招,那是演。他相当富有,他把他家的财富统统装在一艘大船,大船划到江当中砸个洞,整个沉下去,不要了,舍得干干净净。人家看到了,就向他请教:居士您既然不爱财,您为什么不把这些财物拿去做好事、做慈善事业?他就跟他说,先演后再说,跟他说什么?「好事不如无事」。今天社会怎么这么乱?风气为什么这么不好?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说:好人太多了。什么样的好人?好人好(音「号」)事。每一个人自己以为是好人,每一个人都想做好事,这个事情就做得乱七八糟。极乐世界没有人好(音「号」)事,华藏世界也没有人好事,所以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人人守自己的本分,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好,就是大圆满、大功德;不是自己的事情,千万别插手,千万不要去管它。

  我们今天这个行业,就是为一切众生介绍经典、讲解佛法,这是我们的正业;如果我们还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那不是我们的正业。诸位要懂得,佛法是教学、是社会教育,就像一个学校,校长、教员他们办的事业是教学生。如果这个学校校长、老师们发心,我们做社会慈善救济事业,我们也不要上课,统统到外面去募捐,这个学校校长马上撤职查办,恐怕教员都要判刑。这叫什么?不务正业。哪一行有哪一行的正业,我们要懂得;八正道里面讲的「正业」,意思要清楚。这个社会行业太多,现在不止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实在讲也不是数字,表法的,表圆满。我们在这么多行业当中选这一个行业,这一个行业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很清楚了解,释迦牟尼佛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我们今天参与这个行业,就要好好的学这个行业里的规矩,要学这个行业里面的智慧、方法,我们才能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

  而佛又给我们订了非常鲜明的目标,我们帮助社会,帮助些什么?佛讲三桩事情:第一个帮助众生「断恶修善」,所以你一定要把善恶做出来,自己先断恶行善,要做样子,然后教导别人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有非常殊胜的果报,你要让大家看见,要让大家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欢喜羡慕,他才想学。所以佛法不招生,表演给别人看,让人家自己来。学,只有来求学,连《礼记》上,世间法都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才是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尊重你自己的好学,善友才肯帮助你;你自己对你自己所学、所做的不尊重,别人想帮帮不上忙;尊师重道是尊重自己的德学,意思在此地。更进一步,已经断恶修善了,更进一步帮助他「破迷开悟」,这是佛法的正教。说实在话,断恶修善是个手段、是个接引,是小利益,破迷开悟才是大利益;让他彻底悟入诸法实相,彻底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果报是「转凡成圣」。所以转凡成圣是果上的事情,前面两个是因上的事情;你能够修因,你一定证果。佛家的多元文化社会教学,教的是这个东西。

  佛法教学,用现在的话,祈求的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佛法的教学,《华严经》的教义。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今天首先要做的是和合不同的宗教,融合不同的族群,你才能做得到。使各个不同的族类都能够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思想也能够共存共荣,消除其中的误会、矛盾,真正能做到圆融和合。你们诸位想想看,世尊讲这部《华严经》是不是这个目标?和睦族群,融合宗教,《华严经》就讲这个。方东美先生早年把这个经介绍给我,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对世人介绍大乘佛法,说到「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国孔孟的学说」,这个话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真正有学问,真正有远见。孔孟学说的纲领,宋朝朱夫子编了一部《四书》,孔孟的精华就在这部书之中。佛法的精华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古以来,佛门的大德赞叹这部经典是佛教的根本法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根本法轮。我读《四书》,我很疑惑朱熹灵感从哪里来的?他怎么编得这么好?朱熹一定读过《华严经》,我想他的灵感是从《华严经》上来的,只有《华严》才这么美满,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四书》编得很像《华严》:《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论语》、《孟子》不就是跟我们《华严经》五十三参一样吗?把《中庸》之理,《大学》的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上。孔子、孟子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表演给我们看,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孟子做得很圆满,孔子做的是大圆满。

  佛在《华严》里面有最圆满的理论、最周密的方法,后面用善财、五十三位善知识,把前面讲的理论、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各种不同行业之中,举出实际的榜样来给我们看,你说世间还有什么样的教科书能跟它相比?过去方先生讲:古往今来,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没有能跟它相比。方先生晚年,在天主教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授课。他晚年在几个大学博士班授的课全部都是佛经,他讲过「隋唐佛学」、「大乘佛学」、「华严佛学」,全部讲佛经。真实智慧,真实的受用,他老人家常讲「人生最高的享受」。只有学习《华严》,才真正能够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为什么?「一切佛法皆令满」,最圆满最殊胜的享受。

  所以天王的名字好,在长行里面诸位看到「最胜功德幢」,这个地方是略称「胜德」,最殊胜的功德幢。「幢」是比喻高显;高,非常明显。最殊胜的功德就是清净大愿、清净大行,是这么来的。清净的大愿大行,能令一切法都清净,正是所说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无一不清净。你说我没有见到清净,你当然不清净,为什么?你心不清净,你怎么会见到清净?菩萨跟我们坐在一起手拉手,他见的是清净,他心清净,我心不清净,我住秽土,他住净土,我所住的环境处处缺陷,他所生活的环境处处圆满,这不就是跟你说明,境随心转。随谁的心转?随自己的心转,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自己真的转过来,境界转过来了,那些众生虽然心不清净,还有灾难,灾难也减轻。为什么?沾光。祖师大德曾经很多次给我们透露这个消息,我们这个世间,如果没有佛菩萨应化在这个地方,这个世界早就毁灭掉了,哪里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早就提前千年万年了。幸亏有许许多多诸佛菩萨在此地,我们虽然造重业,沾他的光,世界虽有灾难,还不至于毁灭。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要学菩萨,要学大慈大悲,要救苦救难,不是做不到,真做得到,只要自己做一个大的转变,自己真正有大觉悟,首先自度了。自度是什么?自己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这是自度;一切还迷惑颠倒、苦难的众生沾光,那就是度他。他虽然能够免于大劫难,但是苦报还在后头,三途六道他不能够摆脱。

  所以还要认真去教诲,菩萨还要认真去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要做断恶修善的样子,要做破迷开悟的样子,这是佛菩萨真正的慈悲,示现男女老少,示现各行各业。《普门品》诸位念过,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分,菩萨没有一定的相貌,佛没有一定的说法。如果有一定,他就有成见,他就有法可说。他没有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菩萨。如果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经上不是这么说法的吗?菩萨尚且没有四相,如来果地上哪里会着相?哪有这种道理。不但相没有,法也没有。佛菩萨相从哪里来?众生心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么一回事情;说法也是这个原则说出来的,也是随心应量。所以佛菩萨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现相,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你看他多自在!这才叫圆满,这是一切佛法真的圆满。我们要能懂得这个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要知道怎样去学习。

  『胜德能知此方便』,最胜功德幢天王他知道,给诸位说,知道就做到了。我们说我们知道了,知道做不到,是没有知道;做到才是真正知道,做不到是没有知道。千万不要把做不到的,自己也认为知道,这是我们很大的障碍。为什么?你学就到此为止,不会再有进步。如果真的明了,我没有做到,我知得不够彻底,知得不够深度,你还会往前面精进。真的知道彻底透彻了,你一定做到,为什么?方先生讲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要?哪有这种道理?我学佛,就被他这句话引诱进来的,所以我对方老师非常感激;这句话很中听,很有诱惑力。那也是各人根性不一样,这句话我重复多少遍,对你们好像不起诱惑力,我听他说一遍我心就动了。这首偈就到此地讲圆满,我们讲了三次。好,现在下课。



上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六十九
下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七十一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