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零七

  日期:2011/8/24 17:10:40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07

  请看经文,三十三天偈颂最后一首:

  【寂灭法中大神通。普应群心靡不周。所有疑惑皆令断。此光明王之所得。】

  自在光明天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在他赞颂里面,境界比长行里面讲得广大,长行里面讲「开悟一切诸天众」,这就有限制,偈颂里面讲『普应群心靡不周』,十法界全都包括在其中了。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留意,他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个启示是暗示,我们自己要从这个地方去领悟。佛的经论用这种方法非常之多,我们要问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这是古德的习尚,中国人尤其是含蓄,不会给你明说,要给你明说在从前人就是瞧不起你,为什么?你无知,才给你明说。这个暗示一经表示你就知道了,你有智慧,你受过教育,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可是现在确实我们没有办法见到,什么原因?因为我们没有受过教育。所以从古人眼目当中,看我们都是野人,野蛮人,没受过教育就是野人!这正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可是我们现在天天在学习,应该要能够,不能说达到,要接近古人的水平,要懂得暗示,让我们一接触,一看一听,一接触就明了。

  『寂灭法中大神通』。清凉给我们批注,第一句「即能开之法,是寂灭智通」。长行里是「开悟一切诸天众」,有能力开示,有能力令一切大众觉悟,这是佛法教学的中心,教学虽然有三个层次,是以这个为主,断恶修善是铺路。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转恶为善,可见得三个都是转,三转;第二是转迷为悟,第三是转凡为圣。转就是回头,不肯回头就不行。第一个转变是转恶为善,理跟事,理很深,事很广,我们究竟懂得多少?实在讲,你懂得多少你就转多少,如果没有转,你就完全不懂。不懂,我们听得不少,读得不少,也会讲,那不是真懂。那是怎么懂法?孔老夫子所说的记问之学,是听别人说的,人云亦云而已,不是你真懂得,真懂得你决定有转变。所以世法跟佛法,古时候都讲教化,化就是转变,化是变化。教导你了,你还没有转变,还是老样子,这个教是白教了,没有收到效果;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成绩可言。辛辛苦苦教学,而得不到成就,没有转变。不但学的人要有转变,教的人更是要有转变,这是教学相长。如果教的人没有大的转变,诸佛菩萨何以要讲经说法?他讲经说法为谁?实实在在讲为自己,这就是古德所说的教学相长。听经要听得多,听经听得最多的是讲经的人,讲经的人讲给别人听,实在讲是讲给自己听,自他两利;别人听的,总没有自己听得那么丰富、那么圆满。

  我在讲台上讲了四十年,我自己就听四十年,天天在受佛法的熏习,这才转过来的。转不是一天转过来的,逐渐逐渐转过来了;每一次讲经都有一点小的转变,累积到四十年,这才是个大转变。你们同修听到了、看到了,有没有体会?有没有领悟?至少应当要想到,修行证果是什么因素促成的,闻法!闻法的因缘不但不能错过,而且要懂得去创造条件。这个不算攀缘,创造条件也是随缘,但是你要有心去创造。创造条件就是找机会讲经,没有场所,没有讲台,这无关紧要,只要有一个、两个听众就行了。随时可以讲,随处可以讲,四无碍辩最后一条「乐说无碍辩」,喜欢给别人讲,讲一遍自己熏修一遍,自己熏修这个力量远远超过听众。一般中下根性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这个方法最巧妙、最殊胜。不喜欢跟人讲,不愿意跟人讲,这就难了,不是障碍别人,实在是障碍自己。可是要怎样才能讲得好?好的标准没有一定,无止境的。这首偈里头提供给我们「寂灭法」,寂灭是什么?寂灭是清净心。心清净到相当的程度,《楞严经》上说得好,「净极光通达」,光就是智慧;净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通达,就生起来了。智慧是从寂静心里头生的,智慧不是多闻能得到的,多闻没有智慧。你听得再多,再聪明,记忆力再好,像阿难尊者,那个记忆力真的是第一,一遍听过永远不忘,楞严会上还遭摩登伽女之难。为什么不能克服障难?没有智慧,他那属于记问之学,业障现前自己没有法子;如果是自己真正智慧,他就不会遭难。智慧才能化解问题,记问之学不行,为什么?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他所听、所记得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所以记得再多都不管用。

  清凉这个提示好,「能开之法」,你能够开示别人,能够叫别人觉悟,「是寂灭智通」。不但自己通,也能够帮助别人通,自己不通就很难帮助别人。所以寂灭法,是释迦牟尼佛教学的第一纲领。佛教学的纲领,诸位要记住,就是名号。「释迦牟尼佛」这五个字就是他教学的纲领,纲领里面有通有别,跟我们讲经题一样;释迦牟尼是别,佛是通,佛是智慧、是觉悟,通。一切诸佛菩萨在十方法界教化一切众生,都是教人破迷开悟,所以这是通。别是别于这一方,别于这一个时期。这一个时期,在佛法称之为劫。这个大劫里面,大劫里头在这个时段,释迦牟尼佛这个时段,这个时段一万二千年。此时此处的众生,他们需要的是什么?需要释迦,需要牟尼。为什么需要?这两样东西治他的病。此时此地众生得的病,第一个是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其次是心不慈悲,自私自利,害人害己。佛在此时此地的教学,总纲领、总题目就是「释迦牟尼」;释迦是能仁,牟尼是寂灭。寂灭就是最极清净心,清净心清净到极处就叫寂灭。寂,大家晓得这是清净的意思,很明显;灭是什么?把那些无量无边的妄想都灭掉,灭是灭妄想;妄想没有了,分别执着当然没有了。这是什么境界?清净心现前,真心现前。我们在大经上常常念到「真心离念」,念是妄念、妄想,没有妄想的那个心就是真心。

  我们跟佛菩萨往来,跟鬼神往来,要想得感应不难,怎样才真正得感应?寂灭就得感应。当然我们这个寂灭是保不住的,短时间行,长时间就不行,心里妄念就起来了。短时间,几秒钟、十几秒钟行,能够保持,保持是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晓得这个原理,如果我们求佛菩萨,在佛菩萨面前发愿,这个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就灵。《了凡四训》里跟我们讲过画符,道士画符,佛家没有画符的,道士画符,那个符真灵。符怎么灵?画符的时候这一笔下去,一道符画完成,一个念头没有,这个符就灵,它就起作用。如果画符当中打个妄想,这符就不灵。所谓诚则灵,诚是没有妄念。你懂得这个道理,念咒也是如此。念咒,一般人都念大悲咒,大悲咒从头到尾念下来,一个妄念没有,这个咒灵,管用。这个咒念下来之后,当中还打几个妄想,这咒不灵,没用处。所以你们看有些人念大悲咒,这个大悲水能治病,有的人念大悲咒,大悲水不能治病,什么原因?念咒的人心诚不诚,念咒的时候有没有妄念。所以咒愈长愈难,这里头自己控制不住会有妄念起来,有妄念起来就不灵了。所以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不如?短,愈短,时间短容易;经太长了,难免不打妄想。咒比经短,就容易持,可是咒比佛号还是长。诚心诚意一个妄念不生,那个佛号灵得不得了。同样一个道理,有人在佛菩萨面前抽签,那个签很灵,有人抽签不灵。什么原因?你在祝愿抽签的时候一个妄念没有,这个签就灵,有一个妄念夹杂在里面就不灵,就这么个道理。

  「寂灭法中大神通」,要是能常常保持清净寂灭心,这个人就是佛了,是佛心,这就叫真如本性。佛给我们说,自性本具无量智慧德能,大神通就是讲无量智慧德能。我们学佛没有学别的,特别是净宗,就是修清净心,你的心愈清净,你的智慧德能愈往外透。智慧德能透多少,完全跟你的清净心成正比例,你一分清净心透一分智慧德能,两分清净心就透两分智慧德能,十分清净心就透十分智慧德能,不是向外求,自性本具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知道,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德能,我们的心一点都不清净。知道自己心不清净,才肯认真学习,才肯认真去修。如果不知道自己心不清净,自以为清净,这个人就完了。为什么?不会再上进,不会再认真修学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能,才真肯干;以为自己很能,不会再学了。为什么许许多多人,我们看到都很好,到最后都没有结果,这原因在哪里?都是发生在自以为是,都是这个毛病,都是这个习气害了。我们学佛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我们要向佛看,向佛看我们就不行了;不能向人看,向一切众生看,跟人家相比我还觉得不错,我比他强很多,他不如我。你们想,再看看祖师大德,就不行,就不如人家了。菩萨、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我们展开经卷一个意思也没看出来,这什么原因?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自性智慧没透出来。何以人家能看无量义?人家心清净,自性智慧现行了,一接触经典他智慧就现前。无量义当中他能看多少义,完全看他心地清净的程度。我们晓得天人心地比我们清净,阿罗汉比天人又清净,辟支佛的心比阿罗汉更清净。智慧不等,展开经卷看的意思多少,广度深度都不一样,经文没有变更,还是这几个字。由此可知,清净心多么重要!

  如何修清净心?要放下。我们心为什么不清净?放不下。彻底放下,你的清净心就现前。佛放下了,佛劝菩萨放下;菩萨放下了,菩萨劝一切众生放下。我们为什么不肯放下?理上放下了,事上也要放下。这个话初学同修不能听错,事有自己分内事,有自己分外之事,分内的事要做,本分以外的事情放下,决定不做。不是说事放下了,本分之内的事情也放下,那就错了。如果说本分之内的事情也放下,佛也就不要讲经了,何必辛辛苦苦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应当放下。讲经说法,普度众生,是佛分内之事;他做,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圆满;分外的事情,佛连边都不沾。商人经商,工人做工,各个行业他们那些事情,在他们是本分事情,在佛是分外的事情,分外事情不沾,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那我们要问,佛法除了教学,要不要做社会救济慈善事业?社会救济慈善事业都包括在教学之中,不是离开教学特别去搞社会慈善事业,那你又错了。佛法的慈济,慈善救济从根本上救起。哪是从根本救起?根本是教你转恶为善,这从根本救。一切众生的灾难,种种不如意从哪里来的?从恶业来的。佛做慈善救济工作,不是从枝枝叶叶,是从根本,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最严重的、最大的灾难是什么?是六道轮回,是三恶道。佛讲经说法帮助我们觉悟,脱离六道轮回,这是慈悲救济到了极处!但是佛做这种慈济工作,没有人赞叹,还毁谤佛,「佛没有慈悲心,看到众生有苦难都不帮助他一点」,不知道佛做的是究竟圆满的慈悲济世。佛家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是世间人所讲的,他没有衣服穿了,去做几件衣服送给他,没有东西吃了,去送一点粮食给他,这是救一时不是救永久。佛的教诲是救我们永久,也不疏忽一时,这个慈悲救济才圆满。

  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心地都是清净寂灭,有智慧观察时节因缘,因缘不成熟不能勉强,有因缘可以促进机会成熟,也可以尝试着去做。决定是智慧,决定不是感情用事,决定是无私无条件的;有私心,附带有条件,你的心不清净;清净心是佛法,不清净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心,我们常讲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这个要懂。为什么?境随心转;不能说我轮回心学佛法,我就会成佛,那心就被境转了。心被境转是假的,境随心转是真的,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们要有能力辨别。所以清净心,给诸位说,造染污业都是无漏业;染污的心讲经说法,也是六道轮回的业,有漏的。不但理如是,事亦如是,《华严经》说这个道理,后面举例来做证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他们所造的业是恶业,贪瞋痴,他们用什么心去造?清净心去造,所以都是无漏业,都是净业。这个在事上给你说明境随心转,具足显示出佛华严的境界,佛华严是什么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但是,寂静法里头才是事事无碍。我们在整个佛法教学里头观察,从十法界这个例子来说,六凡法界里面事事有碍,理事也有碍,为什么?心不清净,完全是轮回心,他怎么会没有障碍?出离六道,四圣法界里面理事无碍,事事还是有碍,为什么?他们心清净,但是不是寂灭,清净心的程度还不够,理事没有碍,事事还是有障碍。

  怎么知道事事有障碍?佛法教学真是达到高度艺术,你看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罗汉、辟支佛相貌不一样;相貌不一样,显示一个什么道理?事事有碍。到一真法界,诸位看《无量寿经》,西方世界的人,每一个人相貌都一样,体质都一样,都没有任何差别;显示什么?显示事事无碍,最极清净心,佛佛道同,所以入无障碍,真正无障碍的法界。统统说明了一桩事情,境随心转;六道是从心想生,十法界也从心想生,一真法界还是从心想生。一真法界里面的心是真心,清净寂灭,想,正念,决定没有妄想,所以那个境界转变成四无碍的境界;清凉在《华严》讲: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读了这些经文,深深去观察这些事相,岂不是世尊给我们讲的「境随心转」,给我们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不就是证得了吗?在事实里头看到是证得了,亲证的境界,这个信心生起才是真实的信心。

  我们求智慧,过去圆瑛法师的讲堂,他讲经说法的道场不大,那个讲堂大概就我们这么大的样子,我去看过,坐满了,坐得很挤,大概也只能坐个百把人的样子。他不叫讲堂,他叫「三求堂」,他老人家做了一副对联,这个对联里面写的是「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三求。我们要求慧、要求福,慧从哪里来?慧从定中来,福也从定中来,福慧都从寂灭法中来;换句话说,都是从清净心里头来,清净心里面有真正的福慧。如来果地心到最极清净,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所以现出来的相是「福慧二足尊」;福跟慧圆满,足就是满足,圆满的意思。所以福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佛法称为内学,一切向自性当中去求,不向外求,外面没有东西。我们现在明白了,外面东西都是自性变现的,所以我们要相信,要牢牢记住,佛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是心变现的,我们当然要求能变的,不要求所变的。能变的求到了,那不就是随心所欲?所变里面求,求一样,少一样,苦不堪言,那是愚痴。聪明人向自性里面求,换句话说,只要求清净心,清净心得到,一切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没有一样不自在。由此可知,凡是会障碍我们清净心的,一定要把它放下,要舍弃。障碍不除,你怎么能得清净心?你怎么能开智慧?

  他这首偈里头,关键就是「寂灭法」。「大神通」里面决定包大智慧,智慧跟神通是分不开家的。通是通达,一切都通达、都通了,神是形容词,形容他的通达神奇莫测,不但我们凡夫想象不到,声闻、缘觉、菩萨也想象不到,不可思议那种智慧通达的能力,这讲如来果地上的。水平往下降,降到最低,也是初住菩萨的境界。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也可以说他的心达到寂灭。为什么?六道里面知见灭了,十法界里面的知见也灭了,但是跟佛相比,他是分证位,他还没有圆满;无明烦恼没有断尽,他只三分灭了两分,还有一分没有灭干净。究竟寂灭,只有一个位次,如来果位。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灭还没有灭得干净。所以我们要不修清净心,智慧就不能现前;没有真实智慧,纵然学教,也是古人所谓说食数宝,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所以不能不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就是先断烦恼,先转恶为善,从这里下手。而佛更具体的给我们说明,转十恶业为十善业,这是佛教初学,初学第一堂课。

  下面两句是讲度众生,自己智慧德能恢复了,恢复之后做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干这桩事情,菩提心愿这才落实。我们今天在凡夫地,先要发大心,大心发了之后,知道我们今天修行先成就自己。为谁成就自己?为度一切众生而成就自己。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行行为一切众生;为自己就造业,为自己就是障碍,叫业障。所以我们细细反省,所有一切过失统统归自己。有时候有意为自己,有时候是无意为自己,无意为什么也为自己?无意为自己太多太多了,那是习气,不知不觉毛病就起来了。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个伤害的可怖性,就要从这个地方下决心、下手,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念念想一切众生,不要再去想自己。自己图一点方便,许许多多众生就不方便;我自己牺牲一点方便,就能令许许多多众生得方便;令众生得方便是功德,叫自己得方便、令别人不得方便是罪业,你们想想看,功德跟罪业都在一念之间。佛家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功德可以随身,罪业随身,就看你自己怎么做,怎么做法都在你一念心。现在世间有灾难,回心转意的人愈多,这个灾难就愈小,灾难的时间就愈短,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正慈悲济世。

  「普应群心靡不周」,这个群是十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九界众生。佛法界我们暂时不说,我们讲九法界大家不至于有疑惑,都能够周遍。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已经不会怀疑了,我们明了一念周遍法界。任何一个众生,不论他是觉还是迷,他是菩萨还是凡夫,他是人还是畜生,畜生乃至于蚊虫蚂蚁,动一个念头都周遍法界,速度之快不可思议,这一动念立刻周遍法界。不是像电波、光波,它们速度慢。光的速度现在大家晓得,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用光的速度,从银河这边到那边还要二十万年,光才能够达到。我们起心动念,念头一起,周遍法界。所以光是物质,物的速度真的有限,心的速度立刻周遍,心造物相。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能与一切众生立刻感应道交。佛菩萨是寂灭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动相,他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无知,我们没有感觉,我们确实身得了重病,麻木不仁。虽然身有重病,还在造重业,可是佛菩萨从来没有一念舍弃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何时度脱,皆豫知之」,你什么时候得度,佛也知道。回头就得度,不肯回头就不能得度,佛菩萨佛光天天照你也没用处;你肯回头就得度,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得度,在哪里回头就在哪里得度。

  什么叫回头?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思想,放弃自己的欲望,放弃自己的爱好,你就回头了。我在讲《地藏经》的时候,跟诸位说了两个:爱欲、嗜欲,嗜是嗜好,你只把这两种欲望放下,就回头了;回头是岸,你才能真正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在哪里?不是真有一个形相的佛菩萨来了,佛菩萨就在这些经书上,你回过头来,你再看这个经书不一样了,意思出来了;没有回头看这个经书,一个意思看不出来,看不懂。真回头之后,经卷一展开,好多意思,那就是佛菩萨来度你,你跟佛菩萨的心通了,障碍没有就通了。经典里面是佛菩萨的言语,心通了,语言当然就通了,文字也就通了。

  『所有疑惑皆令断』,「疑」是根本烦恼,疑惑是痴。贪瞋痴里面这三种烦恼,痴是根本;不痴,他就不会贪,也不会瞋。贪瞋里面有痴,决定有痴,痴里面不一定有贪瞋。痴是无明,贪瞋是业习,所以法身大士疑惑还没断尽,可是贪瞋决定断尽了;不但断尽,习气都没有了。「所有疑惑皆令断」,他不用贪瞋;如果说所有贪瞋皆令断,辟支佛就断掉了,阿罗汉断贪瞋,辟支佛断习气;不用贪瞋,用疑惑,疑惑是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掉,那是法身大士。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何以有四十一位?疑惑没断尽。他们的疑惑,我们没办法想象,没有法子体会,这是真的。我们现在也不需要去想象,也不需要去体会,为什么?你一定要想象、体会,是打妄想,想不到的,没有入那个境界。这一句在此地很重要,帮助众生要帮助到底,要帮助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才是真的大慈大悲。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小慈悲;帮助你得人天福报,不慈悲,还要搞六道轮回。搞六道轮回,决定会堕三恶道,慈悲在哪里?所以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小慈悲;帮助你脱离十法界,中等慈悲,你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帮助你破尽四十一品无明,证得究竟圆满佛果,叫大慈大悲。这个话我们也只能在华严会上讲,在其它会上一般人听不懂。慈悲也有等级,这些等级是随众生而建立的,《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等级是这么来的。佛心里面平等,决定没有差别,清净心哪有差别?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我们里面确实没有差别、确实没有污染,但是在外面示现的相分上要恒顺众生。这是佛家常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你要不能够恒顺众生,你就度不了众生。为什么?他不肯接受,你要想帮助他,要想成就他,一定要让他欢喜接受,欢喜接受你就不能不顺从他。这个顺从,事相上顺从,心地里头决定不染污,要有这个能力才能修「同事」,四摄法里的同事。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这一条决定不能修;只能够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能修。自己有这种定功,有这个智慧,可以;你帮助众生,你利益众生,帮助他的面广,帮助他的深。话说回来,都得要有缘,没有缘不行,想帮助也帮不上。所以世法因缘生,佛法还是因缘生,这个我们一定要懂,然后才真正能做到,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度众生可度之机。真正做到契机契理,出家人的本分事情才能做得好,才能做得无障碍。众生造作罪业,障碍佛法,你们要把这个话听懂,佛法是不是受障碍?不受;修行的人有没有受障碍?不受。到底障碍什么?障碍众生的得度机缘,所以他那个罪重,他不是障碍一个人,障碍一个法师,障碍一个菩萨,没有什么罪过的;障碍许许多多众生得度的机缘,所以那个罪业才堕无间地狱。我在初学的时候,读到这些经文我很怀疑,哪有那么重的罪?破坏一个道场,障碍一个法师弘法利生,哪有那么重的罪?到以后亲近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他们开示,我们才明了,不是障碍法师,不是障碍道场,是障碍一切众生得度的机缘。所以他这个罪是跟众生来结的。

  这一切众生,说起来麻烦大了。我们能够觉察得到,是这个道场信徒,听众这些人,我们疏忽掉的是影响面,我们疏忽掉这一点,影响有多大,这个帐全算是他的。不但是人在听经,许许多多六道鬼神在听经,这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现在我们在居士林,听到陈老居士的冤亲债主附在一个居士身上跟我们谈,我们才晓得不是一个人,很多。我们问他到底有多少?他也不清楚,他也不敢数,他只知道好多,不是一个。所以我们才晓得,得罪天地鬼神,不是得罪一个人,不是得罪一个道场;一个人,一个道场,我们怎么想,怎么可能有那么重的罪;是得罪广大的听众,广大的信徒,障碍佛法广大的影响力,那个罪是从这里结的。所以我们明了之后,自己做一点牺牲,成就这个因缘,那个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才真正通达,为什么欢喜去做好事,欢喜成就善缘,这个对自己决定有利。三求堂的「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我们要常存这种心,行便利大众的事,这个三求都能够得到,都不至于落空。

  偈颂里面讲「所有疑惑」,所有是多,我们想哪个众生没有疑惑?我们的疑惑,大分对宇宙人生的理有,事疑惑,事太复杂,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对因疑惑,对果报疑惑;一直到等觉菩萨,对最后那一品生相无明还是疑惑,他要不疑,就破掉了。所以不是在如来究竟果位上,统统都有疑惑。佛法的教学,我们常常听到,它所标榜的是断疑生信。所以,教学的目的何在?无非是帮助人断疑而已。我们今天智慧小、能力小,帮助众生断小疑惑;将来自己修行逐步向上提升,智慧慢慢大了,我们也就能帮助众生断较大的疑惑;究竟根本的疑惑,我们实实在在没有能力帮助他,但是有个办法,只要他善根成熟,劝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再大的疑惑,阿弥陀佛有能力帮助你破除,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在我们没有成就的人,也能够帮助别人究竟解脱,这是净土的殊胜,这是其它法门里头没有的。而且净土实实在在容易生,佛在经典里面劝我们这些话太多太多了。但是要怎样得生?要放下,要看破。放下、看破,老实念佛,就决定得生。我常讲,讲了四十年,为什么放不下?因为你没看破;看破,没有不放下的。所以说实在话,放下容易,看破难,真难!怎样让我们看破?只有一个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帮助我们看破。我们自己要想看破,唯一的方法是多听经,听经少了不行,听经少了你就没有办法看破,所以要听经多。

  昨天晚上那位小姐我没有问她姓名,这也是我的习气,我不喜欢问人家姓名,她给我讲鬼附在身上的事情,她们全家都知道,也都相信。所以她跟她弟弟讲,劝她弟弟听经、学佛,她说连鬼都要求听经,你要不听经,连鬼都不如,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她这个话不是专说给她弟弟听的,也是说给我们听的。所以你们同学们上台讲经,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去的,不想去听经的,连鬼都不如,鬼都要求听经。天目山齐居士的报告你们听了,那边每天放录相带,大概是一天放两个小时,那些鬼神要求时间要增加,两个小时太少了。你们想想看,唯有多听,不断的听,熏习,我们才能回得了头,不再随顺自己的习气,随顺自己习气决定造业。我们听到这些事情,尤其居士林念佛堂发生这个事情,大家亲眼看到的,这不是传闻。亲眼看到要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如来三转法轮,最后作证转,拿出证据来给你看,你再不相信,那你就是一阐提,经上讲没有善根的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一章三十三天到这里就讲圆满了。



上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零六
下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零八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