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三十二

  日期:2011/8/25 14:45:58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三二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32

  请掀开经本,月天子长行第九句看起:

  【净觉月天子。得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给我们批注的文字不多,很简单,但是意思很明显,「悲愿为物,现相好形,是大业也」,这一句意思无限的深广,特别是在《华严经》里面显示无遗。经文里面,我们特别要留意关键的字是普,『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由此可知,诸佛如来,实实在在是指我们的性德,佛在经上常说,可是我们往往疏忽了,「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法求的是什么?明心见性而已。心性就是佛,所以明心见性的人,我们就称他作成佛了。心性是一切众生共同的,佛的心性跟我的心性是一个心性,不是两个心性,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佛法里面的根本教诲,正是大根大本,让我们认识自己跟一切诸佛、一切众生的关系是一不是二。所以普为一切众生,我们要学的也就是这一句,我们也要学「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大业用,清凉说得好,悲愿。像本经以普贤菩萨为代表,普贤菩萨发十大愿,愿愿都是为众生,确实为众生起大业用,就是以大慈大悲为一切众生示现,给一切众生做转迷为悟的好榜样,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看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四十八悲愿也是普为一切众生,不是为一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诸佛菩萨不是你信佛的他就度你,你不信佛的他就不度你,不是的,普度一切众生,没有信仰的差别,佛的慈悲、关怀、照顾是平等的;不但对人,对物亦复如是。《华严经》上说,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桌椅板凳你说它信佛不信佛?佛菩萨是以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对待一切万物,物尚且如此,何况一切有情众生?这是真正觉悟,真正明白。

  真觉悟,真明白,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体,所以「共同一法身」,包括尽了。法身没有相,法身能现一切相,一切相是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如古德所说,用比喻所说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哪里有差别?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这个人称之为凡夫;明白了,知道事实真相,这个人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在这一句里头我们要觉悟,觉悟的人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不是为自己活着的,为一切众生。六道凡夫起心动念是为自己,什么都是为自己,这是迷,这是不觉。诸佛菩萨觉悟之后,一切是为众生,为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普为一切众生,要常常记住!实在讲,我们每天早晚功课,做完了都念回向偈,回向偈的意思就是「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你们想想回向偈的内容,「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包括尽了。四重恩里面:第一个父母恩;第二个佛菩萨恩,这里面包含着老师的恩,佛菩萨是老师;第三个是国主恩,现在讲国家之恩;第四个是众生恩,一切众生于我们有恩惠,互助合作,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美满。三途,他们的见解、他们的行为违背性德,所以受这些果报,迷而不觉,他们现在在受苦报。我们知道起惑造业受报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苦受完之后,他还会觉悟,还会省悟过来。好像喝酒,酒喝醉了,说疯话,胡言乱语,我们可以原谅他,暂时的;待一会儿,他酒醒他就恢复正常。我们看恶道众生,就是他暂时迷了、暂时醉了、暂时在受痛苦。苦报从哪里来的?是他错误的业因感召现前的,不是别人造作这个苦境去折磨他,让他受,不是的。自作自受,决定没有人惩罚他,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人天之乐,欲界天、色界天,也不是别人造作这个环境让你去享受,不是的,都是自己善业变现的善果。所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因一定要受恶报,这是业因果报,自作自受。

  我们通明这个事实真相,觉了这个大道理,我们这一生无论是遭遇到什么样的环境,绝对不会怨天尤人,而有非常好的心态来接受这些事实,认真反省,改过自新,我们的业障就消除,我们的境界会转变。转变境界要从心里面转,为什么?心是能现能变,外面境界是所现所变。你从所现所变上转,转不过来的,那是错误的;要从能现能变上转,就正确,这是真实智慧。诸佛菩萨非常慈悲,为一切众生示现善因善果,让你在这里头觉悟到,我们要想得善的果报,一定要修善因;又给你示现恶因恶报,让你看到了,我不想受这个果报,我就不应该造这个业因。于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深深体会到,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诸佛如来给我们示现的。说诸佛如来给我们示现,就怕你着相,但是教诫初学离相又不是初学能办得到的。佛教诫中下根性的人,就叫你从事相上去转变你的思想。转恶为善,把恶念转成善念,把恶的行为转变成善的行为,转恶为善,这是教初学。再向上提升,转迷为悟,这是佛法教学的中心,教学的核心是转迷成悟,让你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时候可以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的,这是从理上说;诸佛应化的,是从事上说,理事是一不是二,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的化现。

  正因为这个事实真相,普贤菩萨教我们发愿,教我们怎样转过来;这一转,转凡成圣,我们得会转。第一个大毛病,我们对一切众生不恭敬;不但对一切众生不恭敬,对父母不恭敬,养育我们大恩大德的人,我们对他不敬;对师长不恭敬,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长,孔老夫子是我们的师长,苦口婆心教导我们,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这恩德大了,我们对他也不恭敬,何况其它的人。这是凡夫的病根,所以普贤菩萨帮助我们从根救起,怎么救法?教我们要发愿,「礼敬诸佛」。这真叫对症下药,礼敬是我们的性德,我们不懂得礼敬,性德迷了,失掉了,用这一愿恢复我们的性德。「诸佛」怎么讲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有过去佛,有现在佛,有未来佛,佛家有《三世佛名经》,这是佛举例说,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有不少道场在过年的时候拜千佛,拜三千佛,这是佛举例说。「千」不是数字,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数字,你就着相。千是表法的,表无尽。《华严》用十表法,千是大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大十,表无量无边,无有穷尽。过去无量无边,现在无量无边,未来无量无边,都是诸佛如来。这里头特别要说明的是未来佛,哪些是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华严》上佛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我们这个礼敬才圆满;换句话说,性德才圆满的流露。你有一分不恭敬,你的性德就缺了一分,世间人常讲缺德,你的性德里头欠缺了一分,不圆满。性德圆满的流露,是对于一切众生生起礼敬之心。礼是落实在事相上,敬是在心里;心里面真正敬爱,表现在外面是有礼。佛法一切讲求契机契理,敬是契理,礼是契机,我们要知道怎样去修学。儒家教人,《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礼敬诸佛」的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时、一切处,礼敬不可以中断,因为我们二六时中面对一切境界,人事物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礼敬的心愿怎么可以中断?这是普贤行,要给一切众生做榜样。一切众生里头有我们能看得见的,有我们看不见的,我们今天讲有有形的、有无形的,实在上他不是无形,他也有形,我们看不到。人我们能看见,畜生我们能看见,鬼神我们看不见,他在不在?在,鬼神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道教里面讲的三尸神,佛在经上常给我们讲,有两个神一生跟着我们,一个同名,一个同生,这是最贴近的;其它的多,太多太多了,比我们每天接触的人要多很多倍,我们能知道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做好模范,这就是「起大业用解脱门」。

  第二愿「称赞如来」。我们介绍十愿的时候常常说,礼敬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分别,但是称赞里面就有差别,我们只称赞善的。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对于众生的影响,如果这个影响是善的、是好的、是正面的,我们要赞叹。赞叹不一定是口,口里也许没有说一句话,行为去赞叹他、帮助他,成人之美,这是真的赞叹。只口里赞叹,不肯帮忙,那不算赞叹。赞叹要真正帮助他,成就他的善行,扩大他的影响;扩大空间的影响,扩大时间的影响,是真赞叹。现在有不少同修发心印经布施,这是赞叹。所以要晓得经文真正的义趣,如果是不善的,影响是负面的,我们不赞叹。这个跟前面礼敬不一样,礼敬是一律平等,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教人毋不敬;赞叹里面就有善恶、就有邪正、就有是非,有这些标准存在其中,我们要懂得。这是我们还没有到法身菩萨的境界,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广修供养」,没有分别。布施供养里头不分别、不执着,善人我们布施供养他,恶人我们也布施供养他,不能说他造作恶,他今天没有饭吃了,我们看着他,眼睁睁看着他饿死,这不可以的,恶人也要帮助他,供养是平等的。供养跟布施是一桩事情,用心不一样,我们怜悯心、爱心做这个事情,叫布施;怜悯心、爱心再加上真诚、恭敬心,就叫供养;事是一样,用心不一样。普贤菩萨是个见性的菩萨,彻底觉悟的菩萨,他这个布施里头有真诚恭敬心,所以称之为「广修供养」,跟一般菩萨不一样。一般菩萨有很多还没有见性,我们讲权教菩萨,没有见性的菩萨他是行布施,他修的是六度,布施波罗蜜;这是以慈悲心、怜悯心,关怀照顾帮助一切众生,里面恭敬心不足。而普贤菩萨彻底觉悟,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他有孝顺心、有恭敬心,这个称之为供养,就不称为布施,广修供养。

  做给大众看,普为一切众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做给一切众生看的。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让一切众生看到、听到,一切见闻者回头、觉悟。六道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自私自利,不肯布施,不肯供养,他们不晓得,这是真正福德的业因。世间人所追求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是六道众生,不论是人道,畜生也不例外,饿鬼、天人,哪一个不求这三种福报?三种福报从哪里来的?都是从布施供养里头来的。所以你不修布施供养,这三种福报得不到。求佛菩萨、求神仙赐给你,这在理上是讲不通的。佛菩萨没有办法赐福给你,福是要你自己修,就是修布施。我欢迎外地同修到新加坡居士林来参学,让你们亲眼看看,居士林这几年来非常认真努力在修布施供养。每天供斋,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到居士林,随时茶水、点心、饮食不缺。每天正常三餐饭,上午还有一道点心,下午也一道点心,晚上念佛堂的人,念佛是日夜相续不断的,所以夜晚茶水、点心、咖啡、牛奶,供应都不中断,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不要收一分钱,完全是免费的。每天吃饭一千多人,星期假日,你们都看到,三、四千人吃饭,一分钱不收。愈布施愈多,愈供应愈多,财从哪里来的?布施供养是因,财是果报。修因,哪有不得果的道理?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亲身体会到的,愈施愈多。你要想得财富,你为什么不肯以财物帮助别人?你们再仔细观察,居士林的人各个有智慧,普遍的,你进去看。为什么个个人都有智慧?法布施没有间断,非常认真在修学。每天有两小时讲经,用电视回放讲经的录相带,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人人有智慧。不但人人有智慧,居士林里头这些鬼神都有智慧,他们天天听经,日夜不间断。

  再看居士林这些老人,健康长寿。上个月我们去访问基督教,基督教就问我们,好像你们佛教对于老人福利事业做得太少,照顾这些孤儿、老人,没有看到居士林有养老院,办孤儿院,没有。李木源居士告诉他们,佛教的养老院、孤儿院比你们宗教办得多,太多太多了。他非常惊讶,在哪里?李居士说,我们的寺院道场就是养老院,就是孤儿院。这话说得没错,你们不相信去看,你看居士林楼下那些老人,他们在做义工,帮忙在拣菜,帮忙在清洁这些环境,照顾大众生活,非常快乐,有说有笑,一面做工、一面念佛、一面听经,这是我们的老人院,跟你们老人院不一样。你们老人院确实有个老人院的形式,每一个老人每天都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也不跟任何人说话,我们去看过,我们看了很难过;可是居士林的老人有说有笑,进到里面非常亲切。我们老人跟你们老人不一样,健康长寿。为什么?修无畏布施。所以三种果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你到居士林去看,一目了然,全都看到了。为什么这么殊胜?这三种因都在修,非常认真,非常努力,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所以得到这样殊胜的果报,做出来给大家看。

  前两个星期,有十四个国家的天主教修女到居士林来访问,我们招待她午餐,午餐跟我们平常一样,没有给她加一个菜。她们吃了非常欢喜,问我们:你们这么多人吃饭,这么大的开销,钱从哪里来?几乎每一个到居士林来都会问,你们钱从哪里来的?我曾经听过李居士有一次答复人,他答复得很好,他说:我们有个后台大老板。大家就问,这个老板一定很有钱,老板是谁?阿弥陀佛。这真的,一点不假,我们是替阿弥陀佛做义工的,真正老板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大福报,我们所有一切众生享受不尽。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性德往外面流露,那怎么会享得尽?一切众生都享受不尽。理跟事都要通达明了,所以你就会很欢喜、很放心的去做,没有一丝毫畏惧,也没有一丝毫退缩,不会去想到钱从哪里来?从来没有想过这问题。居士林那么多人吃饭,一年到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不缺,没有买过米,没有买过菜,什么都没有买过,你说从哪里来的?没有人知道。每天都有人送米、送面、送菜、送油,天天都有人送,送来我们这么多人吃还吃不完。这个东西又不能留,留两天就坏了,所以我们吃不完的,我们也用卡车,一车一车往外面送,送给这些养老院,送给这些孤儿院,我们帮助他们,跟他们广结善缘,布施供养,证明了愈施愈多。我们在经典上念到,好像这是理论,未必是真的,现在我们做出来,你们大家看看,这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们把佛的教诲做出来给大家看。只要发真诚的心,真诚心就是自性,不能有一丝毫虚妄。我们解跟行相应,希望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

  佛度众生契机契理,机就是说现前这个地区、现前这个时代一切众生,他犯的是什么毛病,他需要什么样的教诲,佛菩萨对症下药。现在众生,刚才说过了,根本的错误就是没有恭敬心,大不敬,这是个根本。从根本生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我们就晓得,佛菩萨对这些众生所示现的恰恰跟他相反,他们贪财,我们舍财,他们愚痴,我们智慧,他们傲慢,我们谦虚,做出来给他看,让他省悟过来,这就是「起大业用解脱门」。不但帮助现前这个地区,还要影响邻近的地区,影响到整个世界,目的是普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什么?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要示现,苦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乐是什么因素成就的,展现在一切众生的面前,让他看到,让他听到,让他觉悟,让他反省,帮助他回头,这是佛法,这是佛陀的教学。所以佛教育非常现实,非常实用,你学了之后立刻就得好处,就得利益。这里面决定没有一句话是废话,经典里面没有一个字是虚妄不实的,字字句句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佛法的好处,言简意赅,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字字句句都包容一切法。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听从佛的劝导,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净觉月天子他将这一句落实了,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就是为人演说。他能够落实,我们为什么不能落实?他这一落实,就转凡成圣,这是法身大士。这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我们应当要学习。再看末后这一句:

  【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断一切疑惑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也注得很简单,「普断等者,毛光普演,何疑不断」。这两句话说得好,意思太深太广了,我们要从这里面去体会。「毛光」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样去学习?毛是讲我们身上汗毛,毛端、毛孔,依报里面最小的。光是什么?光是智慧。你不要想到,毛孔放光,毛端演法,你这个说法说得没错,古人有这个讲法,但是不通。你要晓得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极小的事情,一般人常讲鸡毛蒜皮的事情,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要做得很圆满,都要做得给别人做示范,这就叫毛光普演。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有个坐相,站在那里有个站相,走路有个走相,穿衣吃饭,日常点点小事,极小之事,你心里都有这个意念帮助众生觉悟,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为一切众生做模范,这就叫放光。你才懂得佛在经上讲的义趣,他是什么意思。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是业报身,但是我们今天有机会接触到佛法,我们认真努力的修学佛法,那就是我们要学作菩萨,要学作佛,这是学佛。学佛要像佛,学菩萨要像菩萨,佛菩萨是什么样子?佛菩萨普为一切众生。前面「净觉月天子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就是做榜样。

  这个地方『大威德光明天子』,普为一切众生断除一切疑惑。断除一切疑惑,必须从解行两方面下手,解行相应,疑惑就没有了。有解无行,大家看到会起疑惑,有行无解也会起疑惑,必定要解行相应,才能帮助一切众生断疑生信。疑是根本烦恼,世尊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疑是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在菩提道上,为什么不能精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有没有仔细去反省检点,毛病究竟在哪里?在疑惑。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你修学功夫不得力,佛所教导的不能够依教奉行,都是对于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搞透彻;换句话说,你有疑,你有顾虑,所以你的功夫就不能向前面再跨一步,你永远不能够向前。为什么?害怕,对前面有恐惧,对前面是完全不了解。所以佛法要天天讲,天天读诵,天天在一起研究讨论,目的是什么?破疑生信,我们在行门里面才没有障碍。解,实在讲是帮助我们行的。彻底明白了,佛家讲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行不难,解难!要想功夫得力不难,断疑难,凡夫疑虑重重,困难在此地,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是为这个。如果你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修行证果一念之间。在中国有样子,禅宗永嘉大师就是个好榜样,看永嘉大师修行证道好像太容易了,一点都不费力;什么原因?人家决定没有疑惑。六祖会下称「一宿觉」,他在曹溪住了一晚上,那一晚上还是六祖大师特别留他的,他一晚上都不想住。这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

  我们要怎样断疑?每天听经,每天读诵,每天研究讨论,是不是就能断疑?是断疑的方法,未必能断疑。那要怎么办?要把讨论的结果落实,你要真的去做。这个做就是放下,理透彻明白了,事要放下。事放下,不是在相上放下,是在心上放下。心地清净,再没有疑虑,再没有牵挂,再没有烦恼,你的功夫才能得力。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心里还有牵挂,还有疑虑,还有放不下的,这就是障碍。不但障碍行门,连解门都障碍,我们听经听不懂,不会开悟,读经充其量只记住文句,智慧不开,原因都在你心里有烦恼。宗门说,你心里有一物,有一物是什么?你心里有忧虑、有牵挂,心不清净,这心里有一物。这一物东西是个障碍,是个阻塞,你在理上就不通。必须把这一物拿掉,心里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个人容易开悟,这个人容易证果。特别是我们修净土法门的,我们的证果是往生极乐世界,是我们希求证得的果报,真正觉悟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对于自己往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功夫稍微好一点的人,就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们一般同修说,我很想去,就是去不了。为什么去不了?你心里的忧虑牵挂没放下,所以想去也去不了。果然把心里忧虑牵挂统统放下,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什么障碍都没有。最怕的是什么?这是我的身,好了,这个身就把你障碍住,你就去不了。我们是不是为这个身活着的?为这个身活着的是六道凡夫,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佛菩萨在这里教我们的方法妙绝了,为什么活?为一切众生活着的,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我们来去就自由了。为自己活着的,为家人活着的,都不行,甚至有一些心量大的,为我的国家民族活着的,也不能超越轮回。我们在历史上读到,宋朝的岳飞尽忠报国,他不为自己,也不为自己家,他为国家民族,现在在鬼道里当鬼王,就这一念之差。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活着的,我这个身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不为自己。虚空法界超越轮回了,不但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你的果报在哪里?当然在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

  所有一切疑虑,就是心里的牵挂都舍得干干净净,在这个世间只要我们做得如理如法,目标方向正确,没有偏差,没有错误,别人赞叹我们,我们也不会生欢喜心,别人毁谤、侮辱我们,我们一点烦恼都不生,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就没有障碍了。别人赞叹几句好欢喜,骂你几句,几天心都不平,你还是凡夫,你依旧出不了六道。为什么?心不清净,往生净土的条件,心净则土净。所以你真修行人,赞叹你的人是善知识,毁谤你的人也是善知识,他来考考你的功夫。赞叹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你还会不会被污染?赞叹你,听到心里很舒服,被污染了;毁谤你、侮辱你,你生气,被污染了,禁不起考验,不管怎么修,境界一现前,立刻就堕落。我们要晓得,在《华严经》上要学善财童子,毁誉不动心,佛家常讲「八风吹不动」。八种境界归纳起来,不外乎顺境跟逆境,善人跟恶人,都能以真实智慧观察,真诚恭敬相待,顺逆、善恶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佛教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就成功了。离一切相,最重要的就是把心里的忧虑、疑惑、牵挂统统放下,离这个相,不是叫你离外头境界相。外面境界相不碍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有什么障碍?碍事是你心里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碍事。所以诸位要晓得,外面境界相不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正妨碍是起心动念。

  这个疑惑很难断,你断得愈多,你悟得就愈深,悟的就愈广,你证的果位就愈高,所以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阶级。离了妄想执着,这个人就是法身大士。微细的疑惑就是四十一品无明。用什么方法来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明显的告诉我们,历事炼心,那是破无明,他们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统统断尽了,五十三参是破四十一品无明。善财童子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就多破一品无明,他的地位就往上升。吉祥云比丘初住,破一品无明;海云比丘二住,破二品无明;妙住比丘三住,破三品无明;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无明就破一品。这是教给我们,最后用功的方法是历事炼心。要用现代的术语来讲是多元文化,参与多元文化,在这里面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破除微细的疑惑,证得圆满的佛果。而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跟我们说得太好了,他用四个字:毛光普演,何疑不断?毛,诸位要记住,极微小,微不足道的事情,里面都充满了智慧。而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也就在这一点,以为什么?很小的事情微不足道,这何必认真?哪里晓得菩萨不然,法身大士不然。大众认为这微不足道的事情,菩萨也非常认真,决定不含糊,再小的事情都给众生做榜样,都给众生做示范,这叫「毛光普演」。这种做法令一切众生断疑生信,这样才能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能够如教修学,将来求愿往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在净宗这个法门得生死自在,来去自如,比其它法门来得容易。可是净宗,诸位要记住,佛教导我们,祖师大德示现给我们,净宗三个条件:信愿行。信,一定断疑,决定没有丝毫疑惑;愿,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行,断恶修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那就是接引一切众生,影响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这就是普为一切众生。这是大乘法,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个意思在这一句经文里非常明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长行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二百三十一
下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三十三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