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四

  日期:2011/8/29 15:53:59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七四卷)  2000/3/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74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偈颂,第六首:

  【欲海漂沦具众苦,智光普照灭无余,既除苦已为说法,此妙庄严之所悟。】

  前面我们看到妙庄严鸠盘茶王,他得的法门,也就是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是「消竭一切众生爱欲海」,他是由这个法门证入一真法界,证入法界。我们看他的赞颂,这一节清凉大师有批注,注得虽然不多,经义都给我们点出来了。「初句欲海,欲为苦本,云具众苦」;二、三句是怎样消除?「既欲恶止,当说善行」。清凉《钞》里面「欲为苦本者,法华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经上这两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苦从哪里来?苦从贪欲来的;贪名、贪利、贪爱五欲六尘,因此永远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现在我们看经文。

  『欲海漂沦具众苦』,这一句的境界非常广大。「欲海」指什么?指的是六道;如果范围再要推广,十法界都没有脱离欲海,所以十法界都苦。六道里面苦苦、坏苦、行苦统统具足,四圣法界虽然没有坏苦、没有苦苦,它有行苦。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还有行苦,为什么?欲没有断根,欲是断了,根在。我们古德形容,草除了,根没除掉,根还在。六道里面的苦,那草也没除,四圣法界草是除掉了,根在,所以他还有行苦。根要拔除了,问题就解决了,他就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华藏世界,《阿弥陀经》所说的极乐世界,那是连根都拔掉了。

  但是十方诸佛的报土都叫「华藏」,密宗里面叫「密严」,净宗叫「净土」。净土之殊胜,实在讲,并不是土殊胜。土是我们生活环境,华藏、密严、净土生活环境都一样,都是同样的殊胜,诸佛特别赞弥陀净土,是赞弥陀本愿的殊胜,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弥陀本愿是接引十法界业惑没有断的众生,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不必断惑,带业往生,西方世界殊胜,殊胜在这里,除这一条之外,诸佛净土无二无别。这是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的,弘愿不可思议。

  可是《弥陀经》、《无量寿经》、《观经》,这大家晓得的净土三经,就连祖师加附进去的《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些经里面的奥义、密义,给诸位说,是圆满法轮。为什么?这些经里头有教、有禅、有密、有净,十方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统统包尽了,一法都不漏。诸位《无量寿经》念得很熟,你在里面统统看到。所以这是圆满的法轮,究竟圆满的教学,帮助我们脱离欲海。我们在欲海、在六道里面沉沦,无量劫来没有办法出离,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出离?很难说!何以故?因为没有智慧,你就不能出离,没有福德你不能出离。《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智慧,福德是定功,因缘是我们今天讲的机会、缘分,你有没有机会接触到,有没有机会遇到,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参道友、好的修学环境,这些都是属于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你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永脱轮回。如果这三个条件,有一个条件不具足,都不行!你有智慧,你有福报,但是你这一生没遇到,不知道有这个法门;有人遇到了,没有智慧,没有福德,遇到这个法门信疑参半,没有深信切愿,很容易动摇,这不能成就。

  世尊在《金刚般若》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句话是重要的开示,我们要记住。法门真的是平等,我们如何修学?修学一定要对自己的根机。法门平等是契理,选择法门要契机,我是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的根性,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哪一个法门对我来说最适合,修学方便,成就就容易,在修学上不感觉得困难。我们懂得这个原则,选择法门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连中根实在讲我们都够不上,老实讲我们是下根之人,所以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一点非常重要,人贵自知。自知,选择法门就契合自己的根性。福德是什么?福德是你遇着好的老师、好的善知识、好的法门,你有福。善根,是你深信不疑。

  我们求学作学生的时代,我跟你们讲过,我还沾到一点师承的边缘,我以后恐怕这个世间就再没有了。师承是什么?跟一个老师学,老师对我负责任,他要是把路指错了,他负因果责任。如果我们不依他的教诲,我们自己将来堕落了,他没有责任,那个过错是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选择老师不能不注意。我的世法、佛法都有师承,世法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一个老师,始终接受一家之言。我学佛法最初跟章嘉大师,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往生了。隔一年我认识李炳南老居士,这是一个善知识,真诚爱护学生,我是被爱护之一,我跟他十年,跟他一个人学,我的佛学是在这里扎根的。这一生当中有一点点成就,老师教的。这点成就,在弘法上的成就,实在讲也是老师加持,诸佛护念,不是偶然的。

  人一定要开智慧,智慧不开,决定不能解决问题。欲的根是什么?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念头不除掉,你就有把柄落在妖魔鬼怪的手上,妖魔鬼怪就有能力动摇你,就有能力控制你。大家看过《西游记》,孙悟空本事很大,他的欲没断。他什么欲?他好名,我们俗话说喜欢戴高帽子。观世音菩萨知道他的弱点,送一顶高帽子给他戴,哪里晓得那个高帽子是紧箍咒,他一生就不自由,就被人控制了。如果孙悟空连这一点点也放下了,观音菩萨对他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是他的弱点。我们要晓得我们有没有弱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只要有丝毫贪着,那就是弱点。

  佛常常教我们要把欲从根拔除,《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连根拔掉了,四相除了。四相除了是草割平了,但是根还在,根是什么?《金刚经》后半部所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诸位晓得相是执着,见是分别,不执着了,但是分别还有。所以四相破了,六道就没有了,超越六道;四见破了,就超越十法界,这是真实智慧。学佛学什么?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修一个无私、无我。念念为众生、为社会,不为自己,你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是非邪正你就有能力辨别。今天为什么许多学佛的人,没有办法辨别是非邪正?正法学了不少年,一遇到邪法马上就变了,这是什么原因?他邪的根在,虽然学正法,依旧容易动摇,他有邪恶的根,邪恶的根就是我相、我见。正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往生的人,说实在的话,我见、我执虽然不能够断,要有能力伏;也就是说,我相、我见要能够暂时不起作用,这才能往生。这个法门比起八万四千法门就殊胜太多了,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都要断我相才能超越轮回,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才能够出十法界,要断!断太难太难了,佛在经上常说,小乘人断见思烦恼,佛用个比喻来说,「如断四十里瀑流」,瀑流是瀑布。四十里这么大面积的瀑布,一下把它截断,叫这个水不流,佛用这个来做比喻。瀑布的力量,诸位如果到加拿大去玩,美国跟加拿大边界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我去看过,那个面积小,不到一里,大概只一、两百公尺而已,那个威力之大,你到那儿去看,那怎么能断得了?四十里还得了吗?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断惑难!但是把它控制、伏住,不发作容易,这个我们的确可以做得到。我怎么知道肯定能做到?我能做到。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问题你肯不肯干?断惑我不敢说我能做到,伏惑我敢说我能做到,我做到了!大乘法里面,佛教给我们方法叫善巧方便,教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想别人、想社会,把自私自利,就是我相、我见转过来,这是大乘巧妙的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了。这样用心用久了,自然而然就转掉了,所以大乘法比小乘法好修好学,愈是往上去愈有善巧方便。

  所以头一句告诉我们,我们要认识三界六道苦,苦不堪言。在我们这个人间,本身有生老病死苦,佛跟我们讲的「八苦」,真的。怨憎会,冤家对头常常围绕在身边找麻烦,你能够避免吗?冤家对头从哪里来的?生生世世结下来的。我今天看别人不顺眼,瞪他一眼,就结了怨,来生他要瞪你十次。明白这个道理,今天冤家对头来的时候我不生气,逆来顺受,很欢喜,帐了了,帐结了,钱还清了,生欢喜心。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生欢喜心,没有一点怨恨心,这是我们学佛得受用,转过来了。冤家对头有了困难的时候来找我,我一定会很热心帮助他,决不会记仇,决不会记着怨恨,这个我们在佛法里学到了,这是「智光」。

  念念有慈悲心,念念不迷失自己,乐意的帮助一切众生。我们常常起这个念头,自私自利的念头愈来愈少,少到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没有了,我们这一生念佛往生净土,脱离六道十法界,自己就有把握了。所以要真干,要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应酬当中,把这个错误,无始劫以来的错误念头转过来。把这个念头消灭掉,那个很难,那是断烦恼,一般八万四千法门用的方法。大乘里面佛教我们转过来,不再想自己,不再想自己的利害,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的利害,想一切众生的吉凶祸福,想整个社会的安全利益,这就好。不再想自己,自己没有了,不知不觉的你就能够契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功夫再深,「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然后你六根接触现前这个法界是平等法界。平等法界是什么?原来这个地方就是一真法界。证实大乘经上佛常说的「境随心转」,《楞严经》上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头一句是教我们认识。

  第二句是自己转,第三句是帮助别人转。先要自度,然后才能度他,自己没度而能度他,无有是处!这个话佛常讲的,先要把自己境界转过来。『智光普照灭无余』,「灭」就是灭众苦。但是要晓得苦是果,果没有法子灭,要在因上灭。因是欲,离欲,苦就没有了,所有的苦难都是从欲来的。怎样才能离?智慧光明就能够灭除。所以佛法自始至终要开智慧,不开智慧怎么行?可是开智慧相当不容易,但是又是必要的,不能不开智慧。老师教导我们,我头一天,这是真正接触佛法,第一天见章嘉大师,我跟出家人头一次见面,他老人家就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智光普照」。看破是明了,明了之后就要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己的毛病,放下自己的习气。头一个,也是最严重的一个习气是什么?贪爱,从这里下手。如何落实?老师教给我布施,所以从布施下手。那时候我对佛法还一窍不通,头一天接触,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他这样教我。我们自己生平最贪的是什么,最爱的是什么,你从这里下手。

  我在年轻的时候最喜欢、最爱的是书,喜欢读书。我真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三套换洗衣服,一床铺盖,什么都没有,书很多,喜欢书。对于书的执着,你们刚才看过李老师给我这个本子,在我手上五十年还保持原样子,你们就晓得我对书的爱惜。我的书通常绝不借给别人,借给别人他给我搞坏了,他看他不爱惜,看到哪里他把书迭一下关起来,我一看一道印子就难过,多少天心都不能恢复,不爱惜书的人。章嘉大师教我布施,最爱的东西是书,好了,这就宽一点,可以借给人看,从前不肯借给人,现在人家问我借,我可以借给他看,还是反复叮咛不要把它弄脏,还反复叮咛。过一个时期更进一步,反复叮咛不说了;换句话说,你去看好了,我没有任何条件,从这个地方逐步逐步慢慢的放。章嘉大师很可爱,告诉我:你好好的学六年,真的我到六年,才对于心爱的东西不再执着、不再计较。我很珍惜,看到那个时候,我离开了自己工作跟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办了一个图书馆,叫「慈光图书馆」,在筹备期间我就参加工作,以后图书馆成立之后我作管理员,所以有很多线装书我来修补,破损的地方我来修补,重新装订,来整理这些典籍,喜欢书。

  所以喜欢什么,从你最喜欢的那个先放下,先要舍,这是好办法。最喜欢的东西都能放下,那其次的很容易,这问题好解决。万万不可不喜欢的东西慢慢放下,那你就难了,你到哪一年才能放得下?所以一定要咬紧牙关,最喜欢的东西先放下,这是真实智慧。为什么?最喜欢、最贪的就是你的病根,你的苦本。我们修行,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从根本修」,我们要把根本拔掉,把苦的根本拔掉。可是现在有一些少数人,在这一次法会当中,从其它地区来的一些同修跟我谈到,有很多人针对会集本提出严厉的批评。这个也是从根本拔除,这是什么根本?善的根本,乐的根本,成佛的根本。什么人把这个根本拔除?我们晓得是魔!魔王波旬的子孙,平常我们看不到,从这个地方他的原形毕露,我们完全看到了。

  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跟释迦牟尼佛说,他发愿要破坏佛法,佛告诉他,佛所说的法是正法,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任何力量都没有办法毁坏。它是正法,常住真心,凡是能够毁坏的是无常,真常哪里能毁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佛说的是真的。波旬跟世尊说,当你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什么?末法时期的人愚痴,没有智慧,他说,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来灭你的佛法。世尊听了这话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以我们要晓得,今天出家披上袈裟的,他是佛、是魔,你就看他是做兴佛法的工作,还是做灭佛法的工作,你就看出来了。他如果是做灭佛法的工作,什么叫灭佛法?增长贪瞋痴,增长你的爱欲,这不是佛法。佛法决定是跟这个相反的,佛法是减少贪瞋痴,降低欲望,这是佛法,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每天讲享受,每天追求名利,增长妄想分别执着,这不是佛法;佛法决定是减低,决定是消除妄想分别执着。

  《华严》大经里面所说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你要能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你还会有分别、还会有执着吗?没有了!法法皆圆,没有一法不圆融。不但是佛家的经教极其圆融无碍,古德会集本跟原译本圆融无碍,翻译的本子跟梵文的原本圆融无碍,乃至于世间其它任何宗教典籍,跟佛法也是圆融无碍。甚至于我们讲现在学校课本,幼儿园小朋友念的课本,「小狗叫,小猫跳」,跟《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圆融无碍。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要跟你讲小狗叫、小猫跳,也跟讲《华严经》没两样,问题在哪里?你有没有智慧,智慧开了一切通达无碍。障碍产生在哪里?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掉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那就障碍重重。所以要开智慧没有别的,一定要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你的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就现前了。你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总是心不清净;心清净,就生智慧。

  净宗的修学,特别标榜清净心。世尊在《无量寿经》上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名号,叫「清净平等觉」,这你们在经上念到的。「阿弥陀佛」是梵文音译的,「清净平等觉」是意译的;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清净平等觉。我们听到这个音声,要懂得意思,境界才转得过来。什么叫清净心?没有执着,心就清净;什么是平等心?没有分别,心就平等;什么是觉心?没有妄想,妄想叫无明,没有妄想就觉悟了。名号里头这个意思,已经把灭一切众苦的方法,都显示在名号之中。

  第三句说『既除苦已为说法』,这句话你们能懂吗?佛门里面讲说法要观机,机里面最重要的是当机。什么人是个当机的?「既除苦已」,这个人是当机的。「既除苦已」这一句话,我们用今天的话来说,已经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叫既除苦已,这个人是当机的。你给他说法的时候,一说他就开悟,他就证果,他就契入境界。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不是当机的。《华严》讲的十种机,诸位可以参考,他不是当机的。不是当机,我们要帮助他培养,这是需要帮助他。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降伏烦恼,也就是帮助他远离妄想分别执着,帮助他离名闻利养,离贪瞋痴慢,离开自私自利,这是先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

  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究竟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世尊用身教,先做给你看,叫你在形相上看到,你自己觉悟。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做这个样子?他出生在王族,王太子的身分,世间人的欲海他都满足了,别人要求,要求地位、求财富、求富贵,释迦牟尼佛生下来就得到了,爸爸是国王,尤其他是长子,什么他都得到了,他放下,统统放下。这就显示出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他修道去了,过世间最贫穷的生活,世间最贫穷是乞丐,他当乞丐去。你晓得这个用意何在?劝人一切放下,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是普度众生。他跟最贫穷,社会上人已经把他忘掉,遗弃他,释迦牟尼佛跟他们在一起,使这一些业障最重的人,在人间最苦的人,得大安慰。别人不跟我们在一起,佛跟我们在一起,佛跟我们共同生活,得多大的安慰。普度众生!连最贫苦的人,业障习气最重的人,佛都这么样爱护,跟他们天天在一起,那其余的人更不必说了。这种示现就是帮助一些善根福德有基础的人,一看到他就明了,他就离苦了,对于欲望他就降低了。所以佛用身教、用示现,教我们看到他的生活,看到他的形相,有所领悟。只要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放下,就可以给你说法,你闻法就能开悟,你闻法就能够了解教法里面深密的奥义,这是我们普通人讲开悟,你就开悟了,你就能证果。什么叫证果?你就能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的生活,我常讲圆满的智慧,高度的艺术,就是本经上讲的佛华严的生活,自在美满。

  说法必须有对象,必须知道观机。现前没有当机的,这个当机我们一般讲根熟的,与会大众里头没有根熟的,但是他也有善根福德,我们要帮助他增长,增长他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样帮助他。如果完全没有,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我们要帮助他种三宝的种子。就像昨天巴黎来的李居士,他是第一次跟我见面,过去给我写过一封信,他在巴黎住了十二年,他是潮州人,汕头那边人,在那边从事于新闻工作,所以认识的面很广,他接触到佛法,听到我讲经的这些录音带、录像带,还有少数流进去的书籍,他们看到很欢喜。他告诉我,每天自己在家里转录拷贝,到处送人。一天可以拷贝好几个带子,他说一个月应该可以送三、四十个录像带,自己在家里做。在外国,生活、工作都相当不容易,空余的时间很少,还是认真努力在做。把这些录音带、录像带在法国赠送,德国,南面意大利,在东北面瑞士这些小国,他都送,他说听的人都生欢喜心。要求我,因为那边的中国华侨,东南亚这一带的人,对于国语听不懂,他们听越南话、潮州话、广东话,希望我们用这些言语来配音,赠送给他。正好现在「澳洲净宗学会」在做,马来西亚现在在做广东话配音进去的,澳洲现在在做潮州话,昨天正好悟行法师在,我就交代他,我们应当大量的做,赠送他,让他在欧洲流通。

  他说那边的同修,人数现在慢慢多起来了,也想建个道场,建个念佛堂。我说可以,很好,可以仿照其它地区净宗学会去建立。现在在欧洲,西班牙有一个净宗学会,伦敦有一个佛教图书馆,常常跟我们联系。我鼓励年轻的法师去,我自己年岁大了,如果去走一趟,我们自己在这里学习又有一段时间中断,那《华严经》到哪一年才能圆满?所以我现在很不想离开新加坡,除非是不得已,能不离开尽量不离开,我让年轻法师到国外去弘法。这是把佛法的缘介绍过去,看看他们的善根福德逐渐逐渐成熟了。成熟也分很多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可以在那里成立净宗学会,流通净宗的典籍,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实在说在海外的华人更需要,他们在追求,他们在摸索,总希望在物质生活之外,求得充分的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这在大乘佛法,真正接触到正法无限的欢喜,真正肯发心修学。

  我们读到这一首偈,感慨无穷,这是我们今天现实环境的写照。这首偈最重要的就是「智光」,我们到哪个地方去求智慧?能够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利害,有能力辨别就是「智光普照」。我们一定要明了,末法时期魔的力量太大了,积非为是,常常能够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修法来迷惑众生,众生没有能力辨别,于是被魔牵引过去了。如果在佛法修学多少年了,最后失去信心,也跟魔去了,那个影响力就大了。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修行多少年,为社会大众所尊敬,他是不是有真实智慧,这很难讲,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小智慧,小的德行,小的成就容易,真实智慧不容易。

  我们从什么地方去观察?诸位同修如果很冷静、很细心,还是有办法观察得出来。他有没有私心?他有没有自利?赞叹他,他是不是很高兴?侮辱他,他是不是瞋恨的面孔就摆出来了?如果还有这一套,他所修行的成就有限,不是真善知识。真善知识,你赞叹他,他不会动心,决不会因为你赞叹,他生欢喜心,高兴了;你当面侮辱他,他也不会有瞋恚;他没有自私自利,他能一切为众生。你们从这些地方仔细去观察,你就晓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智慧,这个人是不是真善知识,从这里去看。决不是他的信徒有多少,魔的信徒很多,拥护他的人太多了,我们比不上他,人没有他多,势没有他大,财更不如,所以不能用这个来做衡量。但是今天社会上,大多数是用这个做衡量,标准错了!这是古圣先贤常说,「末法时期,法弱魔强」。如果我们一心向道,希求这一生了生死、脱轮回,你要走正法,你要信佛,「信佛」这两个字相当不容易!

  我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那一年出家,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上台讲经。又两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后,我到台中去看李老师,李老师一见面,大声叫「你要信佛」!指着我,「你要信佛」。我学佛七年,出家受了戒,在佛学院教学讲经已经有两年了,见了我面,高声叫着「你要信佛」,别人听到都奇怪。然后老师叫我坐下来,给我讲开示,跟我说许许多多出家的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我听了莫名其妙,不信佛为什么出家?然后告诉我,佛的教诲没有做到,不信佛。六波罗蜜,佛教你布施,你有没有做到?佛教你持戒,你有没有做到?佛教你忍辱,你有没有做到?一条也没做到,所以到死都不信佛,太多太多了。最后老人家教诫我,什么叫信佛?依教奉行。

  经典里面字字句句的教诲,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智慧;能够将佛陀的教诲,字字句句落实到生活上,这是奉行;这样的人才叫信佛,信佛的标准如是,不是普普通通的。世尊对于众生教诲,最低的标准是五戒十善,我们做到没有?你没有做到,你不信佛,佛教诫最低的标准都做不到!老师那个时候教我,出家人要求最低的标准是沙弥十戒,能够做到这个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在家学佛最低标准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不到,不是在家信众,这是老师讲到最低的标准。

  沙弥戒里面最难的一条是金钱戒,今天金钱我们不能离开,你要是手上没有钱,你寸步难行,你坐公共巴士你要去买票,如何持这条戒?身上虽然带着有金钱,决定没有金钱的念头,事上有,心上要舍得干干净净,这是大乘法。特别是《华严》讲,事没关系,事事无碍,妄想分别执着有碍。特别是出家人,十方的供养,连许哲居士都知道,是不是供养给你享受的?不是的。他知道我不贪财,知道我会把这钱用在好的地方,不是给我享受的,是要把这个钱拿来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帮助一些需要的人,这个念头清净!这就是现在社会状况之下,持不着金钱的戒,我们今天是这个持法,决定不是这个财物据为己有,那你就破戒了。这些财物是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所共有的,我要很妥善的来支配、来运用,决不是为自私自利,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戒律,在什么状况之下、什么时代里头,我们应该怎样受持,如理如法,这才叫信佛。平常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正信的佛教徒,哪里晓得全搞错了。说穿了,自己根本就不相信,出家还不相信,你说有什么法子?那诸位要问,为什么我们今天搞得这个样子?《无量寿经》上世尊讲过,「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佛并不责怪我们。佛虽然不责怪,我们该堕地狱还是堕地狱,该轮回的还是轮回,这个佛救不了。说穿了,世法跟出世法一样,前一代没有把我们教好,前一代的上一辈无知。

  我出家学佛,跟大家没有例外,我的佛法跟居士学来的。我跟居士学佛法,我的出家师父还不高兴,把我教训一顿:你太傲慢了,目中无人,出家大德里头就没有人能教你的?他说这个话,实际上就说他自己。我回答的是,我说:出家里面的大德多,能教我的人太多了,他不肯教我有什么办法?李老师虽然不行,他肯教我,你们大德很多,不肯抽出时间来教我,我没地方学,我只好跑到那里去学。到最后我被开除、迁单,我自己出家剃度这个道场,我对这个道场有相当的贡献,最后还是让我离开,永远不能回去。李老师很慈悲知道,那个时候就跟我讲:你学讲经,经讲好了,将来走投无路。果真没错,你经真是讲得听众听了很欢喜,哪一个法师都不喜欢,哪一个道场都不能容纳你。所以我这四十年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讲经说法,谁请的?居士,都是在家居士,住在这里居士林。净宗学会的会长是在家居士,哪有出家人请我?哪有寺庙让我们在那里挂一天单、住一天?没有。你才晓得可悲!真正悲哀到了极处,痛心到了极处!

  我们记住老师真实的教诲,信佛!我们这一生当中,虽然受尽了苦难,来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以当前苦难换取西方极乐世界,忍受一切的侮辱、毁谤、陷害,我们希求拿这个来换取我们能够亲近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还是很大的安慰,决定不责怪这些人。我们对这些人还是尊重,如果他找我帮助,我还是很热心帮助他,决不会记仇,决没有怨恨心,这是我这一生在佛法里学得的,我们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观念变过来了。如果不是接触大乘佛法,我们的错误观念会永远错到底,生生世世错下去,回不了头来。

  诸位同修,你们看看我这一生修学的历史,这几句话是个写照:「既除苦已为说法」。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是「既除苦」,我搞了六、七年,遇到李炳南老居士为我说法,我懂。我要没有章嘉大师那个基础,到台中听佛法也不管用,说老实话,也听不懂,听听一些皮毛而已。真正的基础是减轻贪瞋痴慢、名闻利养、是非人我的观念,愈淡薄愈好,然后接受善知识说法,我懂了,我明白了,我能够依教奉行。所以李老师把弘扬净土这桩事情交给我,特别是把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交给我,叫我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弘扬。我的修学是有师承的,决定不会背师叛道,决定不会忘恩负义。

  我们这个小讲堂、小教室,我三位老师照片挂在我们讲堂上,每天在这里上课,如同老师在座一样,对面是韩馆长,护法,永远不离,身形虽然不在,精神永远结合在一起。我们知恩报恩,我们决定遵守佛陀、老师的教诫,绝对不会做出欺师叛道,不可能做这个事情,我们在这里才有成就。在这个地方,才足以为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所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们想想忘恩负义这个样子好吗?背师叛道、欺师灭祖这个样子好吗?社会上都是这个样子,这社会完了。我们要做好样子,不能做坏的榜样,这是最低限度要做到这一点。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三
下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七十五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