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二十一

  日期:2011/9/1 16:28:55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一卷)  2000/6/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21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长行,第八句:

  【众妙庄严音摩睺罗伽王,得令一切众生随忆念生无边喜乐解脱门。】

  清凉大师批注很简单,可是已经将它的义趣说得很清楚。「往修喜因,故见念皆喜」,这句说得好,也是给我们很大的警策,修因多么重要。菩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的善因,善因从什么地方看见?从果报上来看,果殊胜,因一定好。古德从名号里面看,他的名号『众妙庄严音』,名号里头特别着重「音」字。我们想想我们平常待人接物,我们的音声善不善,不能不留意。同样是一句话,柔软慈悲的音声令人生欢喜心,粗暴的声音令人生厌恶心。譬如说我们跟一个朋友,今天早晨第一次见面,我们会问他:你好吗?他听了很欢喜。板着面孔:你好吗?这不一样!人家感受完全不相同,所以要和颜柔语。菩萨修什么?没有别的,就是生生世世在一切应酬当中、交际当中,就修这个。

  法门无量无边,「众妙庄严音」菩萨,摩睺罗伽王是菩萨,特别教导我们这个法门,特别找这一类的根性,这一类根性就是不会说话。现在不会说话的人很多,我们遇到了,不要怪他,要宽宏大量。常常想到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这些人其实性是本善的,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那就是经上所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怪他,没有受过好的教学,所以落到这种地步。我们看到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他语言粗暴,我们的语言要柔软,让他慢慢的去体会,慢慢的会觉悟到:我们对人不好的态度,为什么别人对我们态度这么好?绝不能够以报复这种方式来对人,那就错了。古人给我们讲得太多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真正觉悟的人,以德报怨,以德报德,这是佛菩萨能做到,世出世间大圣人他才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

  佛与大菩萨教给我们,我们只有一个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无上菩提心,我们只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不论顺境、逆境,不论善人、恶人,永远没有改变;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没有差等,我们是平等的。心是平等的,但是在表现可能有不平等,表现是什么?表现是属于权智,这里头是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运用有一个最高的原则,必定令他开悟。如果用拍桌子、骂人,他会开悟,那也是善巧方便,那也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所以在用的时候花样就多了,这就是方便多门,这就是生活艺术。可是心决定是真诚、清净、善良,帮助他觉悟。觉悟,决不是一次、两次,他就觉悟了,那是属于上根利智。下下根人,有的时候一千次、一万次,他还不觉悟,可是佛菩萨对他绝不舍弃。这一生当中不能觉悟还有来生,来生不能觉悟还有后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是什么?是自性、是真如、是法身,遍一切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什么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感。如果我们心念、言行与性德不相应,这个感应就微弱;换句话说,纵然造极重罪业,佛菩萨冥冥当中还是保佑你、还是嘱咐你。是因为自己的恶业,不能接受佛菩萨的祝福,是你在抗拒。如果你念头善、心行善,非常容易接纳,诸佛菩萨善意的应,你能够领受。善与善相感应,恶与恶也相感应。什么人喜欢你作恶?妖魔鬼怪喜欢你作恶,看到你作恶,因为你是他的同类,他欢迎你,助长你作恶。你堕落到阿鼻地狱,他开心,他在那里鼓掌,「下去了,把你拖下去了」。你行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世诸佛看到欢喜,极乐世界法身大士们欢迎你。

  凡是往生净土,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也许你说,我说的话太勉强,经文上找不到。确实经文上没有这个说法,意思有,意思在哪里?就连四十八愿里面都讲过,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那不是法身大士是什么?所以确实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欢迎你。所以自己在一生当中,一定要知道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行善是真的。所有念头都是妄念,只有善念,念佛是第一善。

  我们念佛要会念,要把佛的善心、善愿、善行,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叫做真念。口念阿弥陀佛,心散乱,古人说的话,「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这两个字,你要看清楚,「念」是什么意思?今心,现在的心。心里有佛,口里有佛,行为上有佛;心是佛心,口是佛言,身是佛行,落实了,这叫做念佛。不是口头上念,心里还打妄想,身口还造恶业,这个人不是念佛人。这个人念佛念得再多,古人讲得没错,喊破喉咙也枉然。中国古人造的文字,文字是个符号,智能的符号,仔细看看这个符号,你就会开悟,你就明了。

  「众妙庄严音」,我们要学,这个名号简单的说:心善、言善、行善。《无量寿经》佛教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三句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身一定要守规矩,要给一切人做好榜样。不仅是给社会大众,要给我们眼前的人,眼前是你自己家里人。我们今天在这个团体,是我们团体共同生活的人,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同参道友,我要给他们做好样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从最贴近靠近身边的人,为他们做好样子。如果不是好样子,我们就得罪佛菩萨,得罪所有一切大众,我给他做了一个坏榜样。他们天天在学佛,看到我这个样子,所以他们学的东西都不能够落实,我们得罪佛菩萨,得罪所有一切众生,给自己造无量无边的恶业,自己并不知道,认为「我没做错事情,我没有过失」。这个不好的形象,就造成很重的过失,自己不能发现。

  佛菩萨为什么能成就上善?就是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能避免过失。《十善业道经》佛说,「不容毫分」,一毫一分,「不善间杂」,你才能做到纯善。我们今天要修善业,但是夹杂不善太多太多了,让我们的善行看不见,夹杂得太多了!根本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在烦恼、在习气,贪瞋痴慢,尤其是傲慢。《礼记》儒家教学,第二行,这是开端,头一句话就讲「傲不可长」。傲慢是什么?今天叫优越感,特殊阶级,样样都跟别人不一样,不能够随顺大众,觉得随顺大众,那我就低了一级,跟他们大家一样,我总要特殊一点。这是大烦恼,这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业障、习气。不但果德你没有分,开悟都没有分;不但开悟没有分,你每天学教、每天听经,你说你听懂了,都没有分,你没有听懂。充其量你只记到经典的文字语言,所谓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你所能学得的,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你听得很多,记得很多,你也会说,说得天花乱坠,与你自己的心行丝毫不相干。这样的修学,李炳南老居士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无济于事,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不能向上提升。唯有纯善,儒家讲的止于至善,自己能做到,然后才能帮助别人。

  『得令一切众生随忆念生无边喜乐』,「随忆念」,诸位想想,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菩萨在此地给我们示现的身教,三轮教诲,这三轮是身、语、意,偏重在身教,给大家做示范,成就真实圆满的德行。众生听到你的名号生欢喜心,见到你生欢喜心,想到你生欢喜心,果德!所以清凉大师这个注就注得好,虽然只有九个字。「往修喜因」,一生一世修欢喜的因,就像弥勒菩萨一样。今天在新加坡许哲居士就是这种人,她跟我们大家讲,她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怨恨过一个人;换句话说,一生当中,真诚平等的爱护一切众生。许哲能做到,一生真正落实了善心、善念、善行,一生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病从恶念里面生的。你念头恶,心行恶,就感应疾病。你心善、念善、行善,百病不生,道理在此地,无需要保养。用什么来保养?用什么来进补?用善心、善念、善行,这是真正懂得健康长寿之道,真正懂得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道,那个果报多殊胜!能令一切众生,听到他的名号、见到他,都能生欢喜心。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上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二十
下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二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