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八十九

  日期:2011/9/14 15:42:02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九卷)  2001/1/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89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五首:

  【普入法门开悟力,旷劫修治悉清净,如是皆为摄众生,此妙药神之所了。】

  第五尊主昼神,我们在长行里面读到,是普集妙药主昼神,他得的法是「积集庄严普光明力解脱门」。我们看他的偈颂,偈颂里面也很明显显示是佛陀的化身,从哪里看起来?第一句就很明显,『普入法门开悟力』,不是诸佛如来,「普」字做不到。「普」是一个也没有遗漏掉;换句话说,等觉菩萨都还做不到。清凉在前面批注里面告诉我们,「方便开示,世乐亦苦,令其悟入,见理法乐,如欢喜地也」。现在要怎样才能契入这个境界?偈颂第一句就教导我们,你要想入这个境界,得开悟。此地所说的开悟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是说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你才能「普入法门」。

  「普入法门」,也就是俗话常讲一闻千悟,一悟一切悟,这就是普入法门的意思。可是这「一」,你要真的悟才行。所以古人着力的地方就是在「一」,一门深入。我们常常用圆来做比喻,用圆。圆,我们晓得有个圆心,在圆周上任何一点都通达圆心。没有到圆心,好像每一个点都是独立的;如果达到圆心,才晓得圆周上所有的点,都是从圆心发出来的。那一门深入要深到什么程度?要深入到圆心。然后就普入诸法,就一切都通达了。所以古人的修学是这么一个道理。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佛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仅是释迦所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没有例外的。佛怎么成就的?他就是契入圆心,所以一切法就圆满通达。我们今天所修学的,只是在树梢、树叶上做功夫,所以我们看一切诸法都是对立的,甚至于都是矛盾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别的办法,深入。如果我们深入到一个树干,就晓得这个树干有很多枝、很多条、很多梢、很多叶,都是这一个干生的,你就通达不少法门。可是这个干跟那个干好像又是对立,那要解决对立问题还得深入,深入到本、深入到根,才晓得原来许许多多不同的干一个本生的,许多不同的本一个根生的,这样才能把问题圆满解决。今天社会上为什么有这么许许多多的纷争?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互相不相让,没有见到根本。佛菩萨见到根本了,所以告诉我们事实真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见到根本了,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不深入怎么行?这才是事实真相。

  世出世间学问,无论哪一种,都要学佛法追根究柢,佛经里面的术语「彻法底源」。因为世出世间法同是一个根生的,这个根就是自性,真心、本性、自性、法身,法相学家叫「第一义谛」,都是说这一桩事,名称尽管不同,意思是一个。所以我们要懂得,我们也要帮助别人,只有彻法底源,不论是什么法,佛法、世法都一样,真正把根源找到了,才晓得是一不是二。话虽然是这么说法,怎样才能开悟,才能彻法底源?

  下面教给我们方法:『旷劫修治悉清净』,旷劫是长时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不是短时间的。所以圣人的教学,尤其是佛法,是教我们生生世世永无止境的在学习,谚语所谓「学无止境」。我们也常听人说,但是真正的含义不懂。学无止境是不是一生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还不是这个意思,你还有来生,生生世世永无止境,那不学怎么行?学到底有没有圆满的时候?有圆满的时候,成佛就圆满。佛所证的是「无上正等正觉」,再没有比他更上的,那就是圆满;达到圆心的中心点,圆满了。圆满之后是不是可以不学了?不是的,圆满之后还要学。学什么?做出学习的样子给没有证得圆满的人看,教他。由此可知,成了佛并没有休息,成了佛还是在学。做样子要做得很认真,不能让人看出来,你这是假的,你是假装的,要做得很逼真,好像真的在学习一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是做给我们看的,他早就毕业了,他装得多像!《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是第八千次,其它地方示现不算,单单在这个地球上示现第八千次。成佛没有休息,没有成就的时候老是学,成就之后老是教,教跟学永远没有止境,永远没有间断。我们要发这个心才行,如果不发这个心就堕落,这一定道理。

  学问之道,世出世法都一样,不进则退。进在十法界是往上提升,退是往下坠落,不进则退,这是一定的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为什么他老人家常讲,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不能成功吗?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原来是进的时间少,退的时间多,退转!就是什么?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懈怠了,懒散了,不想学了,那就大幅度的倒退;再想学的时候,则又进一点。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进得少、退得多,进步太缓慢,退得太快。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说那个退得多可怕!所以才要这么长的时间,才给你讲三大阿僧祇劫,讲无量劫。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不退,一生成办。《华严经》就是一个例子,善财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一生不退,一生就成功。他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也不需要等到来生,这是给我们做了最佳的榜样,锲而不舍。五十三参里面还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最后指归净土。何以故?无论是哪个法门修成功了,都在华藏世界,在华藏世界成佛。成这个佛,天台大师所讲的「分证即佛」,不是圆满的,分证即佛。宗门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分证到究竟位,这就是普贤跟文殊这两大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古佛再来,早就成佛了。在华藏世界示现菩萨身分,帮助大家,用什么方法?「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这什么意思?不到极乐世界去不行吗?行!不到极乐世界去,在华藏世界修行,从圆教初住到圆满的佛果要三大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不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去那就快了,把三大阿僧祇劫就缩短成一剎那,剎那际就成就了。因为那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要求生净土,他们是生西方实报庄严土,而且都是上上品往生。我们知道实报土上上品往生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大概是一天就成就,圆满成就。这就是说明,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把成佛的时间缩短了。

  我们在净土经里面看到,十方诸佛国土的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在西方世界修行,修到「花开见佛悟无生」要多少时间?经上给我们讲十二大劫,下下品往生的,凡圣同居土。「十二大劫」在我们看天文数字,如果在佛法里面看,这个时间很短,不长。修别的法门要无量劫才能到这个程度,你十二劫就成功,这算什么?连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修到圆满的佛果都要三大阿僧祇劫,你这十二劫算什么?你仔细从这个地方,你才能体会到西方世界的殊胜。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都赞叹西方净土,道理在此地,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佛所说的,西方世界的境界连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个世界太奇妙、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会死心塌地专修净土,搞别的法门不晓得搞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脱离六道,超越十法界,到华藏世界去。

  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下死功夫,一切万缘统统放下,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下下品往生也了不起,十二劫的时间就花开见佛。「花开见佛悟无生」,那是什么境界?就是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逐渐把自己提升,提升到实报土的下下品,实报土的下下品花开见佛。实报土下下品的那个人是什么身分?《华严经》上初住菩萨的地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十二劫就断掉了。如果不是这个法门,我们就是见思烦恼,十二劫都断不了,这是真话!

  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修,佛在经典上说,善根非常非常深厚,过去生中都供养无量的诸佛如来,为什么还搞到现在这个样子?这才知道难,在六道修行之难。无量劫培养的善根,今天又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有没有把握成就?关键在自己,不在别人。要怎么修?就看你是不是真的能「放下」,是不是真的能够「如教修行」。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这一句。佛在经上常说「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教给我们这一生,真正修行人一生住在世间的态度。「受持」就是如教修行,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老实去做到。说得太多,记不住,不必要记那么多。所以我们在《修行守则》里面选了五个科目,只要把这五个科目做到了,落实了,就行。这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佛家常讲「福慧双修」,没有修慧之前先修福,从三福下手,《观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孝养父母,我们落实了没有?我们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因循苟且,得过且过,这是不孝父母,这是不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十善业没有做到,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个东西要落实才行,这一生才靠得住,才不会空过。学了,做不到,没有用处的。从前李炳老教导我们常说,「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这个话的意思你还是受业力支配,你还是依旧搞六道轮回,你没有学佛。你搞的是什么?现在人讲的话时髦,「佛学」,你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佛学跟学佛是两码事情,把佛的大道你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也通达,你也能说,能言善道,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完全没有做到,这叫佛学。我学一句,我这一句真正做到,这叫学佛。学佛才会有成就,佛学不能成就。现在很多人他搞什么?作佛学家而已!在社会上浪得一个虚名,与生死不相干。古人讲「腊月三十到来」,腊月三十就是你临命终的时候,「手忙脚乱」,这就错了。我们今天要真老老实实学佛,那就是说,我们要抓紧这几个纲领的科目认真去做。

  一定要从十善业道做起,我讲三福讲这一条,前面两句是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所以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孝亲尊师,这个孝敬怎么落实?就是落实在「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存着有伤害别人的念头,不孝,不孝父母,这是不敬师长;我们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盗心,这是偷盗,这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我们跟别人往来还说妄语、还欺骗别人,这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甚至于我们心里头对世出世间法,还有一点贪的念头,还有一点瞋恚的念头,那都是不孝、都是不敬。所以十善业道修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就成佛了;成佛,才把孝亲尊师做得圆满,而没有欠缺。

  我们今天在现前生活状况之下,在现有的身分行业里面工作,我们是不是认真努力在做?如果不认真,不认真是懈怠,懈怠就是不孝、就是不敬。我们今天这个行业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就是现在世间有许多人讲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佛陀教育是属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从事于这个行业,我们有没有把这一个工作尽心尽力去做?尽心尽力去做,这就对了,我们就尽孝了,我们今天对得起老师、对得起父母。如果我们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我们怎么对得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是不是真的认真努力在做,落实在这一天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这叫学佛。如果是「真干」,成佛就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圆满,跟善财童子一样。不肯真干,那就是《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因循苟且,得过且过,那就完了。我们这一生也跟过去生中一样,阿赖耶里面只种一点善根而已,不能解决问题。换句话说,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

  我们定的五个科目简单好记,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它相应,这叫真学佛。这叫做随顺佛陀教诲,决定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别人怎么做,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别人怎么对我,那是他,我要想着我怎样对人,佛教我怎样对人,我们听佛的话。别人对我误会、对我歧视,甚至于毁谤、侮辱、陷害,我们要用什么态度对他?决定不可以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那就错了。要去反省,自己要改过,总是我们自己做得不能如他的意。不能如他的意,这里头也没有什么是非,为什么?他的意不是善意,他是自私自利;他自私自利,我们不能满他的意,不是个坏事情,我们避免造业。

  于是,这是世间人,世间凡人,你跟他利害上有冲突,他就造谣生事来毁谤陷害。我们可以不与他计较,多想想他还有长处,他还有好处。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要看别人的过失,看他的优点、看他的好处,不要看他的坏处。常常记住他的好处,我们的心多好。如果我们要记别人的坏处,我们的心就变坏了。心像个容器一样,心像个茶碗一样,我们要装好东西在里头,不要装毒药,把别人的缺点、坏处装在里面就是装毒药,我们自己坏了。我们决定不会把别人丝毫的恶处装在自己心里,自己心里头要装一切众生的真善美慧,装这个。我们能这样做,久而久之能感动对方,化敌为友,这是菩萨道,这叫度众生。如果他来害我,我起怨恨心,我要报复他,那就错了。那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错了。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说实实在在话,它是圆融的,它没有敌对。凡是不能圆融而成敌对的状况,都是他对于事实真相没有了解,他以为是对立的。其实不是的,是圆融,法法圆融,特别在《华严经》里面显示。所以在这个世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材,《华严经》确确实实是第一。可惜讲的人太少了,让世间有权势的这些人物;我刚刚进来看到报纸上写个标题:「美国新总统可能继续发展军备」;这是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物,他们如果能省悟过来,军备到现在可以了,不必再发展。你发展,别的国家一定会跟进,这样造成什么?军备竞争。诸位要知道,军备竞争要花多少钱财?为什么不拿这些钱财造作社会慈善事业?军备到今天已经可以了,不要再竞争了。

  现在真的要打仗,说老实话,谁怕谁?核子战争爆发了,我不必对付你,我自己在家里头,把核子弹在一个地方同时爆炸,地球就毁灭了,同归于尽,我何必要打你?同归于尽,整个地球会毁灭。我们想到这一点,还搞什么军备,还怎么可以打仗?打仗是大家都死,没有一个能活得成。今天核子弹,不要说多,十颗、二十颗,同一个时间在一个地方爆炸,地球就毁掉了。这个能力许许多多国家都有,你原子弹去炸人,人家不打你,我自己自杀,自杀的时候整个地球毁灭,你也活不了。所以何必还要搞防卫战争?不需要了!

  今天挽救世界劫运,只有走和平这条路子,共存共荣。确实不要打仗,我自己在家里自杀,你也完蛋,我把地球炸掉。今天有这个能力,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不必要攻击别人。所以想想看还有什么再要发展新武器的必要?没有必要了。今天一定要懂得共存共荣的道理,要对全世界提倡爱的教育。我们想一想汤恩比博士所讲的,挽救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只有大乘佛法跟孔孟学说,非常有道理,这一句话真的能挽救世界。

  我们要懂得长时间修行,「治」是对治,就是改过自新。我们今天用最简单这五个科目,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五个科目相违背,就是错误,就是造业。必须把这些错误改正过来,恢复到清净。心地清净,自然就平等;不平等,不会清净。心地清净,自然真诚;不真诚,那个心是虚伪的,不会得清净。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每一个条目里面决定圆满具足其它的一切条目,一个也不会缺少。《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真理。清净里头没有慈悲,清净不圆满;清净里头没有真诚,清净不圆满;慈悲里头没有清净,慈悲不圆满;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如是皆为摄众生』,菩萨的学、教,目的都是为了普度众生,这把目的说出来了。菩萨为什么苦学?为什么不疲不厌教化众生?为帮助众生断恶修善,为了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是岸,一直照顾他到圆满成佛,这才是究竟。可是众生无尽,佛菩萨的愿就无尽,永远不疲不厌,教学相长。他没有自己,决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众生,这是公不是私;为众生才是真善,这不是假善。这个道理、这个意思,普集妙药菩萨他懂得,他从这一个法门契入,也以这个法门教化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八十八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九十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