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九十二

  日期:2011/9/14 15:53:14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九二卷)  2001/2/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92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九首:

  【众生暗覆沦永夕,佛为说法大开晓,皆使得乐除众苦,大善光神入此门。】

  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善根光照主昼神,他修学的法门是「普生喜足功德力解脱门」。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为我们说明,「众生暗于多欲,故沉沦长夜」。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众生讲经说法,做种种的开导,这里头特别提出了一句话:「喜足为先」,这句话我们要非常非常的重视。「喜足智俱,是功德力」,才能够令众生离苦得乐。我们今天看偈颂,菩萨的修学报告。

  第一句『众生暗覆沦永夕』,「暗」就是无明、愚痴。烦恼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这个问题,所谓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最不容易断。戒、定可以能断见思、尘沙,唯有智慧才能破无明烦恼,所以佛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戒定慧三学。戒学能帮助我们伏断见思烦恼,不能够灭断,伏断,使一切众生虽然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戒学有这样的功德。定学能断见思烦恼,能伏尘沙烦恼;诸位要知道,能伏不能断,这是定学。到从定开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能断尘沙烦恼,能断无明烦恼。可是无明烦恼,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讲有四十一品,那就看开的智慧大小。你开的是小慧,断的品位少,必须到大彻大悟,究竟圆满的智慧现前,才能把无明烦恼断尽。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必须得「金刚智」现前,才能破最后一分烦恼,一分无明,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些道理我们都应该要懂得、要很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修戒定慧三学。持戒、修定、开慧有什么好处,自己清楚,自己明了。

  众生戒定慧三学都没有,这个麻烦就大了。不但是一切凡夫这三学没有,把戒学变成了见思烦恼,把定学变成了尘沙烦恼,把慧学变成了无明烦恼,于是就永远堕落在无明里头,永远沉沦在六道里面。「永夕」是讲六道轮回,如果严格的来说,的指三恶道,沦落在三途。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得人身,甚至于得天身,正是《地藏经》上所描绘的,是从地狱里头出来度假的,没有几天又回去了。六道众生肯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明白。

  众生之苦都是从愚暗而来的,佛怎样帮助众生?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示现在九法界,为众生说法,帮助众生觉悟而已。我们今天学佛,懂不懂佛的意思?能不能依教修行?真正要是明白了,决定要依戒定慧,要破贪瞋痴。经论上说得好,贪心是饿鬼,人有贪心,贪而无厌,这鬼道;贪心是鬼心,瞋恚心是地狱心,愚痴是畜生心。如果我们贪瞋痴还是这么严重,我们就晓得来生到哪里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道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所以佛菩萨慈悲,为我们说明这些事实真相,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大彻大悟来的。由此我们就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世出世间法第一桩好事、无比殊胜的好事,是什么事情?帮助众生觉悟,这是好事。

  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众生觉悟?方式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殊胜的、最方便的是师道,所以这些诸佛菩萨选择的方式都选择作师,示现成佛,我们称佛为「本师」;换句话说,他用教学的方式,用教育的方式,他不用别的。这是最主要的,用教育,我们今天称佛教为「佛陀教育」。儒家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修学弘法,首先从正名下功夫,「佛陀教育」。过去说佛教,大家懂得这个意思,佛教就是佛陀教育;现在讲佛教,一般人迷惑了,说佛教就想到,那是宗教,那是迷信;这是现代人跟过去人,对于佛法的认知有了很大的不同。

  帮助众生,利益众生,一定要应机说法。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为众生讲经说法,要有这个时代的解释,我们解释用的词汇不一样,意思没有变,这就正确了;决不能把佛的意思讲错。佛教导我们,我们展开经卷,一定要晓得「佛是教我的,不是教别人」,我们要明白这一层道理。教我的,我就得认真好好的学;不是教别人的,别人认不认真与我不相干。所以自己要想成就,首先要肯定三藏十二部是诸佛菩萨教导我的,我要发心作佛弟子,我要发愿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别人学不学与我不相干。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学佛而不能成就,就是这个地方观念颠倒了,「佛是教你的,不是教我的」;天天责备别人,「你破戒了,你犯戒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起心动念都是找别人麻烦,这样造了一身的罪业,最后的结果三途轮转去。亏还是自己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诸佛菩萨,说实在话,无处不现身。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形,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形相。佛菩萨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所以大经里头常说,诸佛菩萨无有法可说,看众生的毛病,看众生的习气,无非是对治而已。众生没有毛病、没有习气,佛菩萨一句话都没有。我们知道这个原则,读经才能看得出意思。

  我们看了这一首偈颂,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们自己愚痴,没有智慧,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顺自己意思的起贪爱心,不顺自己意思的起瞋恚心,千万不要认为起心动念是小事,微不足道,而不知道起心动念虽然是微小,积小恶就成大恶。真正修行人,会修行的人,我们在经论里常常读到,他们知道「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起心动念。《十善业道经》一开头,佛嘱咐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就是从根本修;起心动念不能有一分一毫的不善夹杂在其中。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决定没有吝法,真正是从一开端就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教导我们要怎样才能成就,要怎样才能抓到根本,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修学的。

  第二句,这就是世尊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得多了,现在在中国把它编辑起来,我们称之为《大藏经》,总共有一万多卷。这些教诲是佛当年在世教化一切众生的,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习气不相同、爱好不相同,烦恼也不相同,所以世尊为我们开八万四千法门,为我们开无量法门。我们是不是统统都要学?不需要,只要在这里面选择一门就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就成功了。无论哪一个法门,总而言之,无非是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断烦恼、断习气,恢复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而已,这就是一切经论的教诲。可是我们在四弘誓愿里面有读到,「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要教我学一门?佛说的话没错,就怕我们自己把它解错了。所以开经偈里头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把如来的意思解错了。这一句很难得,非常重要。

  一门深入它的功用在断烦恼,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恢复我们的本性。明心见性要一门深入,两个法门决定做不到,要一门深入。等到见性之后,智慧开了,德能现前,这个时候再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四弘誓愿,这是第三句,前面一句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无尽统统都断掉了,才能够广学多闻。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第二句,断烦恼的,我们今天讲自度。不能自度而想度他,佛经里头常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一定要先度自己,然后才能度众生。度自己一定要一门深入。什么时候才能广学多闻?智慧开了,在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我们教下讲「大开圆解」,在净土念佛人来讲「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你才有资格广学多闻。

  我们看佛书里面记载的,龙树菩萨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全都念完了,三个月的时间!那个分量比我们现在的《大藏经》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佛法在古代交通不方便,流传到中国非常艰难,所以流传到中国是少分,多分都没有能够传到中国来。龙树菩萨在三个月就把这个课程完成了,什么原因?开悟了。龙树是初地菩萨,就算是别教初地菩萨,也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才有资格广学多闻。我们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经教,还是不能够通达;不但不能通达,愈研究疑惑愈多、争论愈多、烦恼愈多,习气加重了,这是不善学。

  所以才知道修学的方法非常重要,就是在一切经里头,你只选一门,一门深入。这一部经你有能力读诵,这个诵是背诵,你能读能背;这还不够,还要通达义理,经里头讲的道理要明白、要清楚;然后把这些道理、教诲,完全落实到自己的心行,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你这一部经得受用了。得受用的浅深广狭完全在自己的功夫,到一定的深度、一定的广度就开悟了,到那个时候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你都能够触类旁通,一接触就明白、就通达了,所以很好学,很容易学。龙树菩萨给我们做了示范,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东西全部都学完了,他一接触就通达。我们今天接触,天天都探讨,还是不通达,原因在哪里我们自己要晓得,一定要把自己这个因素消除。消除的方法就是一门深入,经不论大小、不论浅深,选择一部,一生都不改。依照这三个步骤:读诵、深解(经上讲「深解义趣」)、奉行(依教奉行),然后就能证果。证果就是一切都通达,世出世间法一接触就通达,证果。那个时候就离苦得乐,所以『皆使得乐除众苦』。大善光神就是善根光照主昼神,他就从这个法门开悟的、证果的,从这个法门证得圆满的佛果,无上菩提。

  我们初学千万不能误会,哪个经是大经、哪个经深、哪个经浅、哪个经小,实际上告诉诸位,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没有大小,也没有浅深,岂不闻《金刚经》上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不算长,一部《般若心经》不算短,两个是一样的。我们众生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其实一样的。所以从《大方广》里面入进去,从两百六十个字《心经》契入进去,最后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理事我们都要懂,你真正通达明白,你选择一部你就会专了,就不会被别人境界所转。我学《心经》,人家学《华严》,那个人学《法华》,都赞叹他,小看了我;你会生烦恼,你会生妄想分别执着。你真正通达明白了,不会,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他从那部经一门深入,我从这部经一门深入,入到一定的程度大家完全一样。

  《心经》文字虽然少,义理很深,我们早晨讲的《十善业道经》比较浅;其实「比较浅」,还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仔细的看,《十善业道经》跟《华严》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十善业道修到圆满了,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教的佛果,《华严经》修满了,也是无上菩提,也是圆满佛果,有什么两样?关键是在一门深入,你入得不深不行。正因为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佛法才说,一经通一切经通。我《十善业道经》通了,《华严》哪有不通的道理?展开《华严》不通,《十善业道》没通;展开《法华》不通,《十善业道》也不通;就这么回事情而已,我们必须要晓得。再看末后这首:

  【如来福量同虚空,世间众福悉从生,凡有所作无空过,如是解脱华缨得。】

  这是妙华璎珞主昼神,他得的是「声称普闻,众生见者皆获益解脱门」。清凉批注里头讲,「有觉德行,故名称普闻。既福广名高,故不虚其益」。我们要怎样学习?经文一开端,不用「诸佛」用「如来」,前面偈颂里面,第一句开端,我们看到佛放光、佛雨法、佛为说法,这个地方不用「佛」用「如来」,换一个名称,意思就不同。说「佛」多半是从相上讲的,说「如来」则是从性上讲的。说「佛」我们不是佛,说「如来」我们大家统统都是如来,从性上讲生佛不二。诸佛在果地上,他的福量确实同虚空法界,我们常常念「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如来的福量,是我们自性本具的。

  我们自己的心跟佛的心,我们的量跟佛的量,没有差别,完全相同,都是包虚空法界。我们现在心量为什么这么小?这是迷了,迷了真心,迷了本性。迷了之后,这才生起妄想分别执着,把自己的心量变小;其实心量还是那么大,决定没有变小。起了这些烦恼之后,最麻烦的形成了自私自利,这就坏了。变成自私自利,永劫轮回,你就没有办法超越了,真的叫死在轮回里头。什么时候你能超越轮回?哪一天觉悟,把自私自利放下,你就超越轮回。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经论里面所讲的,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什么原因?阿罗汉无我。我们凡夫有我,有我是轮回的根;无我才能超越三界。《金刚经》上一再提示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真的。你能破四相,四相无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功夫再深,连四见都没有,这四种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恭喜你,你超越十法界了。四相是执着,四见是分别,所以依《金刚经》修学,可以出十法界,可以证得一真法界。这就证明我们的福量确确实实同虚空法界,这是我们的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世间众福悉从生』。这一句是说,诸佛如来为了帮助苦难众生,示现在世间,这个「世间」是讲十法界,示现在十法界里面,这些人都有大智慧、都有大福报。他这些智慧福报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自性本具所生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可是我们今天自性迷了,迷得太久了,性德虽然具足,如果没有修德,性德不能现前,得不到受用,还是要受苦受难,这是我们现前的状况。因此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为我们表演,表演什么?表演修德;教导我们,我们要修,性修不二,自自然然起感应道交。所以明理的人心地清净,他省事,他没有烦恼,他只知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至于福报不福报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懂理,「你命里头有福,这个福报别人抢不去的;你命里头没有福,人家给你的福报,你也享不到」,所以何必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放在心上,你就迷了,你不觉悟,你不是学佛,你是在学魔。魔就是把这些拉拉杂杂东西都放在心上;佛,这些拉杂东西全部放下,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绝不在乎。

  菩萨要示现做一个商主,他做生意就好自在,赚了钱他也不会有欢喜心,赔了钱他也不生一点烦恼,被人坑了,被人骗了,欢欢喜喜。为什么?后面有大福报来。怎么知道有大福报来?因为「福量同虚空」,他会有大福报来。所以有去有来,没有去,怎么会有来?

  往年我们有一位校友到大陆去探亲,带了很多礼物,听说大陆同胞喜欢黄金,就买了很多戒子、项链、手镯,买了很多,带到大陆去准备送给亲戚朋友。进入大陆之后,不多久,好像是在车上被一个扒手扒去,全部都丢光了。他也不生烦恼,「我送给那些人,跟送给小偷,没有两样,反正都是送人的」,心开意解,他不生烦恼。亲戚朋友是同胞,那些小偷们也是同胞,给哪个不都一样吗?念头一转,这个心多么自在,这叫福量。如果斤斤计较,「这是我的家亲眷属,那不是我的同胞」,你就烦恼了;烦恼,也追不回来。所以学佛的人念头一转,多么自在!

  何况我们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报应,因果通三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造作业因定的。真的是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你真正通达明了事实真相,你才知道这个世间,人要想占人的便宜,没这回事情;说哪个人吃了亏,也没有这个事情,不可能。这一生我占他的便宜,来生他占我的便宜,还掉了,抵消掉了;这一生他吃了亏,来生我要吃亏。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我们的心平静了,我们才真正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要与性德相应,万万不可以与自己的烦恼习气相应;与自己烦恼习气,那「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真正通达明白了,这个人才不会造业,才不会造罪。

  过去生中所造的,在这一生当中把它消掉,消业障,不再造业。还造作罪业的那些人,对于佛讲的道理他没有懂;虽然学佛,依旧是迷惑颠倒;虽然天天读经,经里头讲的理论教诲,他完全不能够领会;我们一般讲,是业障太重了。对于这些人,我们要同情他,要原谅他,还要帮助他。业障稍稍消除,他就肯回头,欢喜回头。所以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总得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

  福报决定要给众生去享,不要自己去享受,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福报一味自己去享,几天就享完了。这个事情跟世法没有两样,世间人储蓄很艰难,每个月赚一点钱,在里头提出一点储蓄,储蓄了几十年,才有一个可观的数目;如果拿去花天酒地,不到一个月就花光了;如果去赌博,恐怕几分钟就花光了,我们看得太多了。早年我们在台北,西门町那边有个西瓜大王,听说是发了大财,以后儿子长大,听说赌博一晚上输光了,全部财产输尽了;对方还不错,给他一百万安家费,让你还能活得下去。老子几十年的积蓄,他一晚上就把它花光。佛跟我们讲,我们的福报也是如此,福报要积功累德。要知道节俭是真正的享福,我们看孔老夫子,学生对老师的赞叹,老师的德行,学生们公认的五种德行:「温、良、恭、俭、让」,节俭、忍让;佛菩萨就更不必说,诸佛菩萨的示现,物质生活都相当清苦,一丝毫奢侈都没有,所以他福报享受不尽。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它的来源,一个是性德,一个是修德;虽有性德,没有修德,你的智慧福德不能现前,必须要有修德。

  『凡有所作无空过』,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凡有所作」,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每天、每一个时辰都不空过。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要帮助别人,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起心动念,这个「念」是正念,不是邪念,言语是正语,行为是正行,佛家讲的「八正道」,不可须臾离开的,念兹在兹,这就是自行化他。人见不到的地方,鬼神见到,我们帮助众生,不仅仅限于人道,九法界众生都是我们帮助的对象,所以人看不见,鬼神看得见。所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怎么能做亏心事?怎么能以为人不知?这种念头实在讲是真正的自欺欺人,他不能成就。能成就的人,完全透明的,没有一丝毫隐蔽。

  有一年,我在美国迈阿密讲经,就是讲《认识佛教》,现在流通的小册子。听众里面有几位,用中国的话来说特异功能的人,我们一般讲有天眼通的人,有两、三个,美国人。我去讲经带了一些结缘的书去,这书里头有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批注,带了几十本过去,跟大家结缘。前面有一张照片,就是这一张,夏莲居老居士这张照片,这几个特异功能人一看这个照片非常惊讶,他说:这个人身体是透明的。我们看不出来,他从照片上看,这个人身体透明的。我们凡人身体是污染的,不透明。这个人身体透明的,透明表示什么?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贪瞋痴慢;人心透明的,身透明的。这些外国人跟夏老,不但没有见过面,听也没听说过,他知道「这个人已经不在世了」,说得都非常清楚,说得很准确。

  我们的心被污染了,一定要懂得恢复清净心,决定不可以做亏心事,一般世间人讲要凭良心做事,我们就不空过。起心动念皆善念,都是为众生,都是为社会,决不为自己,决不为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要为天下国家的利益,不能为小团体。要放眼世界,念念祈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整个世界的大社会安定,人民都能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佛陀教育目的就达到了。佛教的目的是离苦得乐,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前面讲苦从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大彻大悟、修善积德来的。我们今天明白了,念念当中要断恶。所以从根本修,把恶的念头断掉,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个恶念。别人以恶念对我,可以,他没觉悟;我再要以恶念对别人,我错了,我又迷了。也许说这样你不是吃了亏吗?是的,你们眼睛看到是吃亏,可是我的眼睛看到我占大便宜了。为什么?你将来还搞六道轮回,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占大便宜。所以古人说「吃亏是福」,这个地方你不肯吃亏,那好,你继续搞六道轮回,你错了。这里肯吃亏、肯舍、肯放下,你们慢慢去搞,我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了。这个道理要懂、要明白,然后无论吃亏上当,我们都得大欢喜、都得大自在,一丝毫挂碍都没有,这是佛法讲「解脱」。

  我们从这部经读到这个地方,每一位菩萨得的法门,最后三个字「解脱门」,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解脱。不肯吃亏,不肯上当,不肯让别人占自己的便宜,你永远不得解脱。解脱是对轮回讲的,广义是对十法界讲的,你没有办法脱离轮回,你没有办法脱离十法界。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结解开,你就脱离了,一丝毫的忧虑牵挂都没有,这是真心,这是本性现前。凡是有牵挂,还有忧虑,这是凡情、俗情,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第三句「凡有所作」,「所作」里头包括念头,这是意的所作;言语,口的所作;身体、动作是身的所作。你所作的行为总不外乎身口意,三业要清净,三业要纯正,你就没有空过了。在我们今天这个境界里头来说,我们没有觉悟,这都是事实。没有觉悟的人,要想一切造作不空过,决定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到自己哪一天明心见性,彻底觉悟,你的性德自然流露,自自然然没有过失。所以在我们的分上,只有随顺佛陀教诲,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我想怎么样,我以为怎么样,这就坏了。为什么?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总怕在这个世间吃了亏,总怕别人占了我的便宜。这个思惟是六道的思惟,哪里能出得了三界?

  由此可知,「放下」这两个字说得容易,真正做到不容易。你还有这个意念,你没有放下,这是三界六道的根。这个根,你不能放下,你不能拔除,你在佛法里面修学成就有限,充其量修一点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是恭惟你的,为什么?很可能你的福报是在饿鬼、畜生道里面享受。畜生道享福,这个太普遍了,诸位稍微留心,人家养的宠物,畜生道享福的。我们愿不愿意来生被人家当宠物去养?愿不愿意来生作鬼神受人家去祭拜?那是鬼道里面享福的,这个错了。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这事情麻烦大了!

  佛在此地,这是很高的警惕,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犯过失。标准就是十善业道,起心动念立刻就要想到,我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就是与十善相应不相应?如果与十善不相应,那就是十恶。佛讲的标准简单,容易记,能够记得很牢,才能产生效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立刻就想到这个标准,就可以跟这个标准核对一下,我们的念头是善还是恶?我的言语是善还是恶?我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念念都要依靠这个标准,这叫依教奉行,这是真正从根本修。

  诸位果然明白,果然懂得,你不妨试验试验,三个月就有很明显的效果。做三个月的功夫,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是你的思想言行与十善相应,与十恶相背,三个月之后,你的相貌变了,你的体质变了。为什么?相随心转;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它真有效果。你不肯真正修,天天在研究经教、在讨论经教、在讲解经教,不能把经教教诲落实在生活上,那还是没有用;换句话说,你该堕落还是堕落,该轮回还是搞轮回,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落实。

  『如是解脱华缨得』,妙华璎珞主昼神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做给我们看的,他得到了。他将他的修学成果给我们做出报告,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一心念佛,这是主修、正修,菩萨提供种种的教诲,都给我们做助修,正助双修,我们这一生决定得成就。主昼神这一章到此地介绍完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九十一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九十三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