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零四

  日期:2011/9/15 17:27:5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0四卷)  2001/4/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04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偈颂第三首:

  【导师救护诸世间,众生悉见在其前,能令诸趣皆清净,如是护世能观察。】

  第三尊护世精气主夜神,在长行里面我们读到,他是得「普现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这是善财童子参访焰慧地的善友。经文里面跟我们讲「护世精气」,这才是真正的救生,才是真正的护生。我们看他的赞颂,他给我们哪些启示。

  赞颂第一句,『导师救护诸世间』。从这一句的语气,我们就知道,这一尊主夜神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在佛门里面,「大师」、「导师」都是对佛的尊称。现在世间人不像过去读书人,那样的严格拘束在礼法当中,所以现在出家,甚至在家的,都称「导师」,都称「大师」。现在我们常说,这是民主自由开放,有言论自由,有出版自由,没有约束了,在从前不可以的。在以前,这些高僧大德,我们在经典里面普遍都能看到,翻经的法师称为「三藏法师」,没有称「大师」,没有称「导师」。在过去,帝王的老师称「国师」,修禅的称「禅师」,持律的称「律师」,研究经论的有称「论师」,没有听说称「大师」。「大师」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当代没有人敢这个称呼。现在称「大师」的人不少,称「导师」的人也不少。我们要晓得,我们自己学过佛法懂得,千万将来不要自己称「大师」,那给人笑话,外行人觉得你还不错,内行人一听你这个称呼就笑话你了。

  就是诸佛菩萨再来,他也不会称「大师」。像我们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后人尊敬他的。我们称「印光大师」,也是后人尊称他的。你们如果看到早年《印光法师文钞》,不叫「大师」。早年木刻本的、铅字排的、线装本的,我看过最早印老的《文钞》,上面是《印光法师文钞》,没有称「大师」。要懂,称「大师」是他已经过世,不在世了,后人对他尊称。这个可以,表现后人对他仰慕之心,几乎把他看成佛在世一样。在世是决定不可以的,这个常识我们要懂。

  「救护诸世间」,怎么个救护法?菩萨德号「护世精气主夜神」,我们想想什么叫「精气」?这两个字,我们不能用道家「精气神」这个说法,那样的说法把经义就拘束了。佛经的教诲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示同学们,圣人留下来的经教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如果说有意思,这个经是死的,它不是活的;正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含无量义。所以我们看这一部经,同样是这一部经,每一个朝代人批注注得不一样。在中国流通得最普遍的是《金刚经》,《金刚经》的批注有五百多家,每一家注的都不一样。如果它是一个意思的话,那应该每一个人讲都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只要言之成理,就对。

  所以佛所说的一切法是说一个原则,你自己去思惟,你自己去体会,同样是一部经,同样是一句话,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听众,说法就不一样,千变万化,但是它不离一个宗旨,那个宗旨是利益现前众生,这个宗旨决定不可以离开的。如果你说得再好,对现前众生没有利益,你不叫白说了吗?决定不违背经典的原理原则,而利益当前众生,这叫契机契理。契机契理叫「佛说」;契理不契机那白说,我们现在人讲「废话」;契机不契理是「魔说」,所说的人家听了很欢喜,但是教导人走一条邪路,不是正路。今天教人贪瞋痴慢,我们常常听说教人改变风水,改了之后就升官发财,这是邪说。升官发财是要积功累德才行。《了凡四训》讲的那是正法,教人贪瞋痴慢是邪法。去年我们看到有一个报纸登到,「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邪法,这不是正法。那个说法是契机不契理。所以佛说法、圣人说法一定契机契理。

  「救护诸世间」,这个范围大了,包括虚空法界,包括一切诸佛国土。我们知道一个佛国土是一个很大的星系,我们从前讲经,总以为像现在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银河系」,以为银河系是一个佛世界,一个佛国土。现在我们看到,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批注》后面附了一篇文章,提出他的看法,他说银河系不是大千世界;不是大千世界是什么世界?他说是一个单位世界。这是我们过去未曾听人说过的,但是细细想想也有道理。因为佛在经上讲,日月是在须弥山周围,绕须弥山而转。这个说法,黄念祖老居士讲,我们的日月是绕银河系转,银河系的当中那就是须弥山。银河系的中心,我们中国人称为「黄极」,这是一个大世界,是个大宇宙,整个太阳系是绕着这个转的,这个现在我们很清楚。黄极当中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是须弥山?黄老居士他的看法认为是「黑洞」,天文学家发现的宇宙黑洞,黑洞很多,可能须弥山是个大的黑洞,他是这个说法。所以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就有一千个银河系,一个大千世界是十亿个银河系。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个佛国土,那就十亿再乘十万亿个银河系,你们想想多少?这个距离就太远太远了,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这是讲一个佛土。

  在这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多维次的空间,不同维次空间里面,那些宇宙不知道有多少,这都叫「世间」。「导师救护诸世间」,一个世间都没有漏失掉,我们讲尽虚空、遍法界。世间不同,国土不同,众生不同,导师怎样去救护他?我们要能想到。这一句里面真正的含义,就是佛家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绝不局限于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于一个大千世界。如果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个心量,只照顾自己,不照顾别人;照顾自己,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就绝对不会劝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世界不是这个世界,到别的世界去了;也不会教你念其它世界佛菩萨的名号,跟那些世界的导师结缘;佛不是这么作法,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我们要想想,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德能,跟阿弥陀佛没有差别,诸佛果地上智慧德相完全是平等的,阿弥陀佛能做到,释迦牟尼佛也能做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没有细细去想这个道理?为什么?无非是破我们自私自利、坚固的妄想。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破我们自私自利、坚固的执着,拓开我们的心量,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把救护的工作、救护的效果无限度的扩张,真正目的在此地。哪有像我们眼前的小心量,不是自己的就很不高兴,这样不但度不了众生,连自己都度不了。为什么?自己依旧是轮回心,弘法利生还是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今天这个世界非常不安定、非常不安全,住在这个地球上,有几个人有安全感?什么原因?根本的因素就是自私自利,每一个人起心动念是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决定会侵犯别人的利益,别人也要保障他自己的利益,于是互相就有争端。从竞争就提升到斗争,斗争再提升到战争,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我们生在这个世间,如何救自己?如何帮助别人?要知道救自己跟帮助别人是一桩事,自度就是度他,度他就是自度,不是两桩事,是一桩事,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用什么方法?佛陀教给我们方法太多,我们展开《大方广佛华严经》,每一段、每一句都是方法,都是道理。在此地我们要学菩萨大慈大悲救护世间,你能发心救护世间,自己就得救,自己没离开这个世间。

  真正发心救护自己,也必定救护世间,像哪些人?我们最近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真正念佛往生净土,走的时候给我们展现瑞相,让我们看到听到觉悟了,那是利他。他做出一个榜样,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走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功夫好的人不生病,站着走的、坐着走的,我们在这些年亲眼看到、听到的二十多个,这些人救护世间。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我们明白了,明白之后,在这个世间,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应酬当中,再不会跟人家计较,再不会跟别人争执。事实真相明白了,肯吃亏、肯忍让,别人所要的都给他,满足他的欲望。欲,出不了欲界,欲望满足你,你出不了欲界;我们放下一切欲望,走的时候那一招,让他看看,叫他看到之后好好去想想,这一招是真的。

  人在世间寿命短暂,古人常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家听得耳熟,自己也会讲,但是就是做不到,境界现前忘得干干净净。这是什么原因?佛法里面讲业障太重,没有智慧,境界现前就迷惑颠倒,提不起觉照的功夫,所以不能救自己,也不能救世间。你讲经说法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好,你自己死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人家看到了,谁相信你的话?你能说不能行,对救护世间那就大打折扣了。必须你自己说到做到,或者是做到我还没有说到也行,说到做到是最好,不说能做到也很好,这是真正救护世间。

  在眼前我们看到现在这个社会,使我们想起印祖,印祖在这个时代不提佛法,特别强调《安士全书》,强调《了凡四训》,强调《感应篇》,为什么?「导师救护诸世间」,是为这个。现代的世人,由于从小就丧失圣贤的教诲,现在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样的教育状况之下长大的?我们今天明了了,电视机面前长大的。开始上学校,在美国小学生就用计算机,他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就相当熟悉,计算机里面的内容,我听说比电视机还可怕,他每天接受这个熏陶,这还得了吗?所以用圣贤正规的教学来不及了,现在要用救急的方法,像医院里治病的急诊室。「急诊」,印祖就提倡因果。你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你愿不愿意堕地狱?你愿不愿意作饿鬼?你愿不愿意作畜生?我看现在用因果都难了,为什么?他愿意作饿鬼,愿意作畜生,愿意堕地狱。从哪个地方看到?从他穿的T恤画的图,那个图案都是饿鬼、地狱的图,他喜欢这个。换句话说,印光大师这个因果教育,对现在人也没有什么效果了。

  这就真符合李炳南老居士的话,李老师在往生的前一天下午,他是第二天早晨五点多钟往生的,前一天下午跟同学们说,这是最后的遗教,他告诉身边的同学们,他说,「世间乱了,诸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最后的遗教。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看看现代年轻人,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言论,我们就知道诸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到急诊室也没效,也没法子挽救了;我们必须把这一点认识清楚,最后那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我们总算是很幸运,在这个时代还能遇到正法,还能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善知识对我们的教导,千言万语,总归结来不过两句话而已,「持戒念佛」,「求生净土」,就这两句话。持戒怎么做?断恶修善就是持戒。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必须要辨别清楚。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十善业道,这十条教给我们一个标准。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断十恶、修十善,老实念佛,你这一生就得度。你能做出一个好榜样,让你的家亲眷属、同学朋友、邻里乡党看到,他们也觉悟了,向你学习,你就是度他。

  如果有缘分,像我们现在能够利用这些高科技、利用这些工具,把我们的修学效果扩大,普遍供养一切有缘的同学。这个「同学」包括情与无情,只要他听到欢喜、看到欢喜,这是有缘;他肯学习,统统得度。我们在回向偈里至诚回向,凡是见到、听到的这些众生,都能够发愿「同生极乐国」。没有这个机会,独善其身;有这个机会,兼善天下,这个机会就是我们现在讲高科技的机会。工具没有善恶,我们要善于利用。

  下面一句说得好,『众生悉见在其前』。就经义来讲,诸佛菩萨慈悲关怀一切众生,大乘经里头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感应道交,我们以纯善的心、真诚的心,就能感动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时代,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那个时候已经三十多岁,大概是三十一、二岁,已经是来不及了,年轻的时候没有奠定学术的基础,老师教我,我们只有一个方法,求感应。教给我八个字:「至诚感通」,「一门深入」。学多了,没有能力,学一样。要学通,怎么个通法?感通,不是靠自己能力,自己能力是决定没有办法通达,所以求感通,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保佑。怎么求法?诚心去求,真诚到极处,至诚感通。我们除这条路子之外,还有什么办法?

  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如何能深入?经不在大小、不在长短,周止庵居士一生受持《般若心经》,人家一样成就。《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不在经文长短。清凉大师一生受持《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长,但是要晓得,都是一门深入,他才有成就。我们现在年轻人最大的忌讳就是贪多,这个也好,那个也想学,到最后一败涂地,一样不能成就。教他一门,他不相信,他说,「你害我,你学那么多,教我学一样,让我永远不如你」,他把你思想想歪掉了,你有什么法子?真正爱护他、劝他好,他把你想歪了,没有法子。这就是中国古人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感觉到吃亏的时候,后悔莫及,你的光阴蹉跎过去,来不及了。

  三十岁开始学要拼命直追,一丝毫的犹豫就失败,不比十几岁学,还没有关系,你还有足够的时间;三十岁以上没时间了,四十岁以上难了。李老师以前告诉我,四十岁困难。所以世出世间法,真正想学都在年少,年龄愈小愈好。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从三、四岁就开始,那是大福报。十五、六岁遇到的,善根是相当深厚了,一般讲都会有成就。三十岁以上才摸到、才修学,那要拼命直追,真的要勇猛精进;如果因循苟且,决定不能成就。

  佛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众生悉见在其前」,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想学什么东西真的会学得到。现在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很明显的能看得到,想学好的有人教你,想学坏的也有人教你,想学好的佛菩萨来教你,想学坏的妖魔鬼怪来教你,多,太多太多了。现在这个世间,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为什么有这么多邪师说法?想学坏的人多,佛法衰微了,想学好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今天在我们这个世界,魔、佛都悉现在其前。

  可是佛跟魔教化众生,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能令诸趣皆清净』,这是佛。他不是说「能令众人」,他说「诸趣」,「诸趣」跟「众生」是一个意思。我们把范围缩小来讲,六道众生,诸趣就是六道。如果合这一首偈颂里面第一句的意思,那范围就广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诸趣」这两个字都包括了。佛菩萨教学宗旨只有一个:清净。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就是本性,清净心是一切众生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我们学佛将近五十年了,要照中国人的算法,我学佛今年是整整五十年,我二十六岁学佛的,今年七十五岁,整整五十年。五十年当中,我们总结佛法的大意,我们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每一条里面都圆满具足其它各条。清净,清净决定真诚,虚伪哪来的清净?清净决定平等,不平等你心里头有高下,高下是傲慢,你不会清净。清净一定正觉,如果你还有迷、还有疑惑,你不会清净。清净决定是慈悲,决定是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你对众生的爱护还附加条件,不清净。所以每一句里头都圆满含摄其它的,你这一句才圆满,清净才圆满。在行持上一定还包含:「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心行都清净,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对十法界一切众生,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的教导,方法门径很多,这个原理原则决定不变。因此佛跟魔怎么样区别?与这二十个字相应的,肯定是佛法;与这二十个字相违背的,肯定是魔法。我们用这个来区别就很明显、很清楚,我们是跟佛还是跟魔,不必去问别人。魔在中国字里头的本意是折磨,我修学受许许多多折磨,这是魔法,这不是佛法。佛法是解脱,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解,离苦得乐是脱,脱苦了,这是佛法。

  此地这一句,「能令诸趣皆清净」。我们要想,先想自己,我自己有没有得清净?「诸趣」,在自己本身来说,就是念头,心造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我们念头当中来的。我们要反省,我们念佛清不清净?我们学佛清不清净?夹杂着疑惑,不清净;夹杂着妄想,不清净;时常间断,不清净。这是指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如果得不到清净,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就有问题,就有障碍。

  我们学菩萨,学佛是我们终极的目标,我们这一生的愿望,学菩萨是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还在世间,既然在世间,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群,我们如何跟社会、人群相处,这是菩萨。菩萨我们学什么?学四摄六度。那想想我们的四摄六度清不清净?清净就是圆满,不清净就不圆满。这里面决定要有真实智慧,智慧帮助我们抉择,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要用智慧来抉择,这才是经上常讲的「修菩萨行,积功累德」。

  在现前社会,这个社会虽然非常不好,李老师讲,诸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都不能挽救的社会,却是修积功德的好机会。大家都不知道断恶修善,你一个人能断恶修善,你真是宝贝,诸佛如来看到欢喜。只剩你一个人,诸佛如来都照顾你,所有一切善神都保护你、都拥护你,这世间太少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诸佛如来会特别照顾你,你要有信心,一味修善,一味积德。

  这一边,昨天有一位同修,一位大陆上的王居士,从广州来的,他有两个问题。他的小妹妹现在是有病难、病苦,这是业债,他问:这个业债多久才能还清?不要有这个问题,不要把「几时还清」放在心上,尽量去断恶修善,这样就好,一家人帮助她做更好。所以我劝导你们,把《了凡四训》带回去,现在我们制作的是连续剧,而且分量不多,只有两片,你用两个小时就看圆满一部《了凡四训》,每天看,如果一天能看两遍最好。你们全家一年不要间断,这就读书,这把它当课来上,一年下去之后,你们的思想、言行都会改变;不但你自己灾消福来,我相信你也会度化许许多多人,你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都会受你的感化。这个功德消业障的力量就大。

  第二个问题,他说:是否能雇请助念团,来帮他小妹妹一起祈福?没有必要。请别人来念佛、消灾、祈福是一桩好事情,但是起的作用不大,真正的效果是在自己回心转意。为什么?业障是从自己妄念、恶念而生的,根在此地。只要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从今而后,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起心动念为社会、为别人着想,这个福报大,这个法是真实法。你们能这样做,依照《了凡四训》道理方法上去做,寿命都可以延长,何况这些小病?《了凡四训》上讲得很清楚,了凡先生的寿命是五十三岁,他五十三岁那一年平安度过,他活到七十四岁,这是最难最难的。寿命都可以延长,何况这些小的障难?延寿比这难得多了。只要你回心转意,「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对于这个要有信心。

  这些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的。大师有智慧、有德行,我年轻跟他见面,他看我,了解、知道我没有福报,又短命,所以他给我信心,教我求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依照他的教导,依照他的道理跟方法,一生走弘法利生的路子。到达台中,李老师会下年轻的学生很多,还有比我更年轻的,二十几岁,老师看到这个同学面相很薄,短命的相,没有福报的相,他对于这些年轻人特别关心,劝他出来发心学讲经。他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发心讲经对于修福延寿,效果最殊胜。那时候我也是其中一个,他劝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积功德。用这个方法,确确实实帮助不少年轻同学回过头来。只要真干,效果非常殊胜。

  没有福报,过去生中没有修福,但是这一生当中弘法利生,我们可以享受诸佛如来的福报,佛的福报大。我们自己没有寿命,寿命也是福报之一,众生当中有福的人,诸位能够参与讲经法会都是有福的人,延年益寿是从这个道理上建立的。你们这些有福的人要听经,喜欢听经,讲经的人只好长寿,他要短命死了,你们不是没经听了吗?就这么个道理。换句话说,只要这个世间还有人欢喜听经,讲经的人要是不愿意赶快到极乐世界去,他就可以在这个世间自在的逗留,生死自在。什么时候走?法缘尽了,没有人喜欢听经,没有住在这个世间的必要。他住在这个世间就这么一桩事情,他没事做,当然就走了,就不再住世。所以寿命长短与自己不相关。我们懂这个道理,我们体会得这个道理,认真努力修学。我常常劝勉学讲经的年轻法师,决定不为自己;为自己,你逃不过命运的定数,你逃不过;你不为自己就超越了。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久住,这样就好,这样你的心才得清净;有丝毫为自己的念头,你已经不清净。

  我们的修学,决定要把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落实,落实变成自己的心地,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这个心。这个心是真心,这个心是佛心,这个心是本善,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己本有的。处事待人接物,应用在事上,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总归结到念佛,看破是念佛,自在是念佛,随缘是念佛,佛是什么?佛是觉,佛的意思是觉,念念不迷不惑就是念佛。可是诸位要记住,一个自私念头起来,马上就迷惑了,虽然口里头念阿弥陀佛,其实佛已经断掉了。佛是觉而不迷,这一断,迷而不觉。

  初学的人,念佛的时间短,中断的时间长,这个不怕,古大德教导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妄念起来,你的觉断掉了,就是你迷了,什么时候又想起来,立刻就要恢复。到觉的念头愈来愈密集,那就是你很有进步。你每天中断的时间少,能够提得起的时间长,这是进步。要到自己生死有把握的时候,念念觉而不迷,白天、晚上都能保持,你就有把握了,求愿往生,那真的得大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

  古人能做到,现在有功夫、有德行的人也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要把自己做不到的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有这个智慧能力,我也有。总要自己常常反省、常常检点,把自己的业障找到。业是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业。首先要把自己的不善业找出来,把它消除;再进一步,对于自己一切的善业不执着,决定不放在心里,心才清净。如果断恶修善,心里头还有这个念头在,那就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清净心不能现前。

  佛教给我们三轮体空,恶要不要断?要断,不着断恶相;善要不要修?要修,不着修善相;清净心现前,这是真实功德。连功德的念头都没有,如果自己还觉得自己修的功德很多,你的心还是不清净,你还没有把功德丢掉,你的心被功德污染了。总而言之,一定要心地非常清净,纯净无染,纯善无恶,纯真无妄。这是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方法虽然是无量无边,这个原理原则永远不变。

  『如是护世』,「护世」是夜神的德号,护世精气主夜神他能观察。他能观察,他能修行,他在这个法门里面得到成就,我们应当要学习,护自己的清净心,帮助别人得清净心。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零三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零五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