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一十一

  日期:2011/9/15 17:38:03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一卷)  2001/5/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1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偈颂第十首:

  【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由是具成功德相,此现福神之所入。】

  这是示现净福主夜神的偈颂,也就是他的修学报告。他提供我们的启示非常殊胜,我们在前面曾经读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普使一切众生所乐满足」,我们应当要牢牢的记住。偈颂里面把这个修因得果都说出来了。

  第一句『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这两句,半偈是讲的修因。佛没有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换句话说,佛也是从我们的身分修成的。他已经修成功,我们现在才开始。我们要怎样才能修行成佛?这是提供绝佳的教材,头一句告诉我们一个总原则,为众生决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果报在自己。第三句『由是具成功德相』,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记载所说,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实际上在大乘经上教导我们的,像华藏世界的毘卢遮那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个相好从哪里来的?「往昔修行为众生」,为自己错了,为自己怎么会得到相好?怎么会得到光明?所以念念为众生,决定不要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想别人。想到别人他的求愿,想到别人的需求,这个「欲」是需求。确确实实能做到舍己为人,这才能叫行菩萨道。

  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经典里的名词叫「摄受」,用现代的话来说,与一切众生交往,摄受就是交往。佛教四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能令众生生欢喜心。所以我讲经讲到这个四摄法,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就是现在所讲的交际应酬,多请客多送礼,四摄法的布施是这个意思,多请客多送礼。我们跟人交往,先从感情上建立,这是佛家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总得先有往来,先彼此信任,交个好朋友,然后你才把佛法告诉他,他就会相信、就会信受奉行。如果他对你有成见,跟你不往来,你就没有法子度他。所以要帮助他,先一定要建立很好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个非常重要。怎样把恶的朋友变成好朋友,这是功夫;把你的敌人变成朋友、变成好友,这样才能够化解战争。对抗决定不是办法,对抗双方牺牲都太大,而且结的这个冤仇,生生世世永远没完没了,无量劫的报复仇杀,你想想看这多么痛苦!这是愚痴人干的事情,决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干的。有智慧的人决定是把冤仇化解,就是无量劫的冤仇,也要把它化解。用什么方法?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就行,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大慈悲心能化解,没有不能够化解的,让对方觉悟。要想让对方觉悟,先要满足对方的需求;他要名,名给他,他要利,利给他,他要什么,只要我们能力办得到的,我们都给他。然后让他仔细去观察、仔细去反省,到底谁生活得快乐?谁得殊胜功德利益?

  人生在世,不仅是人,一切万物出现在这个世间,它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这个总得要懂得,如果这个事情不懂得,那你就是胡里胡涂过一辈子,胡涂过一生。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畜生道去,这是说你不造大的罪业,为什么?你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如果你再造作罪业,再造贪瞋,那好了,你的结果必定是饿鬼、地狱。可是哪一个愚痴人不造贪瞋之业?所以十法界里头哪一道的众生最多?给诸位说,地狱道的众生最多,我们怎么晓得?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造作这些业因,我们就能看出来。我自己将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东西自己要清楚,不必去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一生造善因,一丝毫恶念都没有,纵然别人加害于我,我还是赞叹他,我绝对没有一丝毫恶意向他。我为什么这么做?为了来生去好地方,就为这个;我要有一丝毫恶念对付别人,来生极乐世界去不了。你们同学要注意,有人来骗你、来欺负你,甚至于杀害你,你还有一个恶念对待他,这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错过了,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一边的大众,个个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不是普通的善,上善,我们要把自己修成上善,这个太重要了。

  所谓上善,心里头丝毫恶念都没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的念头,我们念佛肯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追求的,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的心里头夹杂丝毫不善,虽念佛也去不了,这个道理要懂。绝对不是你念佛念一辈子,将来不能往生,你还要骂佛,佛骗了我,佛打妄语,「我一生这么老实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想想你该不该往生?对佛还埋怨,还说佛欺骗了你,你怎么能往生?你决定不能往生,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没有慈悲。

  我们最重要的,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心理,我们的心不诚实、虚伪,要把这个心修正。我们要修真诚心,所以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你决定不吃亏。不要认为说,别人骗我,我真心对人,那我不是上当吃亏了吗?没错,上当吃亏只这一辈子,这一辈子顶多你活一百岁不得了,你来生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一点小亏不肯吃,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打滚,没完没了,你想想,到底谁占便宜谁吃亏?然后才真正懂得古人所讲:「吃亏是福」,一点没错!我吃这辈子亏,吃一百年亏,来生到极乐世界享大福报去了,吃亏不是福吗?这一点小亏不肯吃,完了!所以这一生当中我遇到别人毁谤我、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欺骗我,我欢喜都来不及!为什么?消我的业障,看看我的这个反应,等于是考试,来测验,看看我的反应;我的反应是正面的、我的反应是好的,我就知道我会到极乐世界去;如果我的反应跟世间一般人的反应一样,我知道我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亏吃大了。

  佛菩萨在此地做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没有怨恨一个人,提婆达多处处想方设法陷害他,释迦牟尼佛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反而回过头来赞叹提婆达多。你看看《提婆达多经》里头佛所讲的,释迦牟尼佛感谢提婆达多成就自己的道业,处处在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清净平等觉」?这样的心行,给诸位说,自度度他。那些毁谤陷害的人,他受不受罪?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虽堕阿鼻地狱,佛说了,他在地狱里过的生活跟天堂一样。什么原因?他堕阿鼻地狱是存心陷害释迦牟尼佛,这个罪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在阿鼻地狱享受跟天堂一样?他成就释迦牟尼佛的德行,释迦牟尼佛的大德大行从提婆达多陷害而成就,释迦牟尼佛能忍辱、能宽容,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我们才看到;要不然释迦牟尼佛这种德行你从哪里看见?我们从什么地方学习?提婆达多这个功德在地狱里过天堂生活,这合情合理。看一个事情要分析得清楚,不能只看一面,往往你把事情看错了;换句话说,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像平常人一样生瞋恚心,那他堕阿鼻地狱就受罪。所以自度就是度他,释迦牟尼佛自度,也度了提婆达多;自利就是利他,自利利他、利他自利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我们决定要把不善的念头连根拔除,在顺境里面要特别小心。逆境绝对没有一念瞋恚,顺境绝对没有一念贪恋,你有一念贪恋麻烦了,要生生世世报偿。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平等心、大慈悲心。什么叫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爱心里头不夹杂自私自利,这个爱心叫慈悲;如果这个爱心夹杂自私自利在里面,这不叫慈悲心,这是凡人的爱,凡夫讲的爱。佛菩萨爱心里没有自私自利,纯粹是利他,所以不用爱这个名词,换个名词叫「慈悲」。

  在第一句里头,这是一个基础,这是个根本,我们必须要建立正确的观念。这个世间学哲学的人讲宇宙观、人生观,第一句里头人生观跟宇宙观都包括在其中。要晓得「为众生」这个范围就广了,众生不是指人,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就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换句话说,众生两个字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形形色色全都包括在里头。我们今天的爱心能不能达到蚊虫、蚂蚁,能不能达到树木花草,地上长的一棵小草,你对它有没有爱心?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你对牠有没有爱心?佛菩萨对牠们有爱心。对于这些小动物,乃至于对于一根小草,那个爱心跟对待父母的爱心、师长的爱心没有两样,他的爱心是清净的,他的爱心是平等的。我们能不能做到?要懂这个道理,这个要学习。

  我们天天讲,菩萨道里头,大乘法里面讲菩萨修行,头一个是「布施」,四摄法头一个也是布施。蚊子来咬你一口,正是修布施。你把牠赶走,那你就不肯修布施。牠想来吃一顿饭,你好好的供养牠一顿就好;你要把牠打死,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我们是一个人,也是个动物,每天也想找一点东西吃,我们去找一点东西吃谋生,不犯罪,那人家把我们打死,跟你把蚊子打死,罪过是一样的。不肯布施是吝啬,悭贪吝啬,你才把牠赶走;真正肯布施、肯供养,你就让牠吃饱。学佛从这些地方学。我们对这些小动物都诚心诚意布施供养,何况对一切人,何况对于自己认识的人,又何况对自己的亲人?佛家这个爱心是从这里建立的。

  戒经里面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那个小草长得活活泼泼,你怎么忍心从它上面走过去?佛说法合情合理,如果这个地方没有路,一定要从这儿通过,可以!如果有路,你一定要绕着路走,你不可以踏生草。你踏生草,你不尊重它,等于说你欺负它。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不高兴,我们欺负草,草也不高兴,一样的道理。我们学佛的人有没有想到这些问题?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不是在佛堂里敲着木鱼念着经,那是搞形式;形式不重要,实质上重要。你怎么去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对待一切人事物,这里头是真修行,这里头是真功夫,不能不知道。

  众生的愿很多、欲也很多。愿里头有恶愿,争名夺利是恶愿;欲里面也有恶欲。善恶一定要辨别清楚。佛菩萨成就一切众生的善愿善欲,绝对不帮助他满足恶愿恶欲,那就造罪业。所以诸佛菩萨跟中国古圣先贤教诲一样,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要懂得。你不要看到这里,「一切愿」,那好,他干坏事情我也帮他忙,那就错了。这里头善恶必须要辨别,因果要辨别。我帮助他种什么因,将来什么样的果报;如果果报不善,我不能帮助他。所以不可以满足一切众生贪瞋痴,不能在这上满足他。在物质生活方面,佛菩萨帮助人的那是适可而止。适可而止的标准是什么?你每天没有挨饿、没有挨冻,他的标准在此地,所以标准很低,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就是这个标准。他老人家一天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顿可以活得下去,不会饿死;三衣一钵,那个三衣,你能够不受风寒就可以了,决不会帮助你贪心。只要你生活能安定,你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这个肉身可以活得下去了。最重要的是把道传给你,这就是为你讲经说法,帮助你觉悟。所以佛对于这个愿与欲,关键在此地,帮助你觉悟,提升你的境界,帮助你断烦恼,帮助你开智慧。

  真正觉悟过来、明白过来,晓得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就是这个。绝不重视我这一生的物质生活享受,不重视这些,这些是福报。纵然有福,我也不享,为什么?世间苦人太多,我的福报要与一切苦难的人共享,这个好。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对中国过去修福积功累德的人,他只赞叹三个人,三个人当中有两个我们知道,一个是孔老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这两个人我们知道,第三个他写得没有清楚,满清初年的叶状元。孔老夫子的大德,一直到今天,他的后代都受人尊敬,人家一听到是孔老夫子的后代,都特别礼遇。往年我在美国住的时候,孔德成先生到旧金山,连海关的人一听说孔老夫子,中国孔老夫子的后代,特别礼遇,沾祖宗的光,连外国人都尊敬。可见得这个善德修得厚、修得大,二千五百年之后的子孙还享他的福。

  第二位范仲淹先生,这是宋朝有名的宰相,他的家道到今天,差不多将近九百年不衰,代代都有好子孙出现,祖宗积的德太厚。范仲淹做到元帅、做到宰相,富贵到了极处。在传记里面我们看到他的生活,他一生过平民生活,国家给他的俸禄那么多,他绝对不是贪官污吏,一生清白;国家给他的俸禄,他去养这些穷苦的人,他养了三百多家,三百多家穷人靠他生活,这就是自己有福跟大家共享。积这样的大德,他的子孙,代代传到印光大师那个时候是八百多年,家道不衰。你积的善德不够厚、不够大,哪里会有这样的果报?儿孙得享的这个福是「余福」,他自己的福报可想而知。按照佛法,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天眼、没有神通,但是按照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因果来说,范仲淹先生至少他今天的地位是天王,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欲界有六层天,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不晓得他是哪一位天王,我肯定他作天王。他要不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话,决定是天王。

  所以人一生几十年当中,过这种清苦的生活,后来的福报不可思议。如果是荣华富贵在一生享尽,底下一代就没有了,这是花报,果报可想而知,他决定在三途。孔老夫子的子孙、范仲淹的子孙,这么好,这是花报,果报决定更殊胜,果报是他自己,肯定至少是欲界天王,欲界六层天的天王。所以对一切众生善愿、好的欲望,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这个善愿善欲是什么?不是为自己,为众生,为自己是私,为自己是恶。

  现在在这个世间行善很难,为什么?善恶混淆,你没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善、什么是伪善。假的善不是真善,你不懂!我们生在这个世间没有智慧辨别。印光大师表演了一套,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体会,我们明白了。印光大师一生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我们知道这个事情纯善无恶,我们印的书,纵然你拿去卖也是好事情,只要有人买就行,这真善,一点恶都没有。我很细心、很留意,我学习印光大师,所以我在这一生当中,十方的供养我就做一桩事情,印经;放生我也做,早年做得多一点,现在很少做了;布施医药。我一生做三桩事情,贫苦的人生病没有医药,我帮助他医药费,但是百分之九十用在印经上,放生跟布施医药大概只占百分之十,数量很小。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不但印书,我们制作CDVCD、录像带、录音带,赠送全世界,我们没有版权,完全免费流通,数量我自己都没有法子计算,这个工作至少做了四十年,所以流通到全世界。哪个地方请我讲经,我人还没有到,结缘的东西已经寄去。去年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马来西亚两天的弘法大会,我们赠送的结缘品五吨,我听说有五吨,在那个场地结缘两天。算算这些结缘品,价值好几十万,这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我一生不盖道场,我觉得盖道场非常可惜,把那个钱埋在土地下,不起作用,我把它印成书、做VCD,送到全世界,每一个人得到,看的人得受用,听的人得受用,他真得好处。

  我们要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上,要干这个事情,这是真实利益,这是真正为众生。现在科技进步得很快,现在已经发明电话里头有屏幕,将来电话小小的电话屏幕就是电视机,小型电视机在你手上,全世界的电视都可以在电话里头收看,这个东西产品已经造出来。所以我们就想到,我们如何能把讲经这个讯息,也能够在电视台广播,他就用他电话手机,无论在哪里,他都能看到,都能听到声音,我们用这个弘法。要寺庙干什么?讲经说法场地就我们这么大就可以,就足够了。机器一架,全世界传播,我们在此地讲同步播到美国,所以听众不只你们这几个人,在美国,在香港,在台湾,在澳洲,他们同时都在收看。所以今天弘法利生,小小的一个小地方就够了,对全世界弘法。你要盖那么大的寺庙干什么?花那么多冤枉钱。寺庙盖大了,每一个人都想抢,造罪业。我们这小小地方,送人家,人家没瞧得起,为什么?太少了,不值得来抢的,你说多么省心,多么省事!

  现在有摄像机,可以跟着我们一起旅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架上网络,跟全世界联系。我们今天也有这个设备,但是这个设备,还可能再有个两三年会更进步。无论到哪里旅行,山林水下,我们的机器往这里一架,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连这个小房子设备都不需要。我们要懂得利用科技,要用科技的方法,把佛法传播到世界每一个众生,这是印光大师给我们的启示。我们从这个启示就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应当怎样去做。

  我们不要道场,我们不要信徒,什么都不要,你的心多清净!没有罣碍,没有忧虑。现在人讲压力很重,没有压力。生活的目的,自由快乐,我真得到了;生活的意义,与一切众生欢欢喜喜和睦共处。我爱护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爱护我。我爱护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也爱我,它长得特别茂盛,花开得特别好、特别香。我们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这些道理无限的深广,我们在学习的当中要细心去体会,只要是在这个世间存在的,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都非常可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观察它,我们要是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去观察,没有一样不可爱,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满足一切众生的善愿、善欲,好的欲望,我们只要在这个地方辨别善与恶。善恶里面的真假、端曲、是非、大小、半满,尤其要细心观察,你才能够修圆满的善德,修善因一定得善果。

  「由是具成功德相」,这个「具」在此地非常重要,这一句里面这是眼目,具是具足,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一句里面,包括的就是依正庄严,不仅是正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依报庄严也具足。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如果我们要想学,《华严经》就是范本,《无量寿经》就是范本。阿弥陀佛是怎么样庄严极乐世界的?经上虽然讲得不多,纲领全都说出来了,细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华严经》讲得详细,《无量寿经》只说了纲领。《无量寿经》里面每一条纲领,你要知道得透彻,知道得细密,你就不能不读《华严经》。所以《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批注。

  今天在中国、台湾,还有一些人极力反对会集本,前天北京有同修打电话给我,他们确确实实发现了证据,印光大师赞叹这个本子。我说这个证据要是拿到就太好了,这些所有反驳的人,都要哑口无言了。印光法师晚年跟夏莲居交往非常密切,多次到夏莲居住所去访问。那个时候夏老组织了一个「同愿会」,这个同愿会,我们晓得是四十八愿同愿,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求生西方净土。同愿会的会长是夏莲居老居士,印光大师是同愿会的会员。而印光大师往生的时候,夏莲居送了一幅对联,这个对联里面的两句话,是夏老会集《弥陀经》上的两句话。由此可知,我原先以为夏老的会集本,印老没有看到,他看到了;《弥陀经》的会集本他也看到了。所以他们晚年有这样交往密切的事实,那肯定这个会集本确确实实就是佛所印证的,末法时期九千年的第一经。将来一切经典都灭尽了,这个经还留在世间一百年,这就跟梅光羲老居士在序文里面所说的一样。非常可惜,梅老没有在序文里把印老跟夏老往来这些事实写进去,这很遗憾。

  早年我们心里总是想,夏老居士是再来人,决不是凡人,这是我们肯定的。现在大家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相信夏老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决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为什么?不是这样的人,没有办法把这个经会集得这么完美。前面两种会集本,我们如果对照一下,这就太明显了。宋朝王龙舒会集的,清朝魏默深会集的,跟这个本子一比就差太远了,不是凡人能做的事情。所以批评会集本、反对会集本,我们知道这是可怜悯的众生,这个业造得很重,断人法身慧命,果报都在阿鼻地狱。你如果真正说,会集本不好,原译本好,行!你来讲,你出来弘扬,出来讲,讲得我们大家都服,好事情。自己又不肯讲,又要毁谤别人,这个罪造得就重了。

  夏老会集的时候自己曾经说过,这是在留下的文稿,我看得很多。他说得很明白,希望他这个本子能够引导所有修净宗的同学都认真去读五种原译本,抛砖引玉,这个话说得非常谦虚。我们对于这样的大德,今天会集本流通在海外,海外许许多多的同修,依这个本子得度,依这个本子念佛真正往生,不要说多,就是这个本子能够帮助一两个人往生极乐世界,它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何况能普度一切众生。我们要觉悟,我们头脑要清醒,绝不可以迷惑颠倒,听别人话,人云亦云,那就错了。

  在这个时代,弘扬这个本子不容易,《楞严经》、大乘经里面常讲,魔来扰乱,世尊在世,魔尚且来扰乱,何况末法时期?所以魔来扰乱,在我们心目当中是正常的,只要我们自己有智慧、有定力,我们不受干扰就好。

  「由是具成功德相」,这个功德相广大无边际。在这个地方,顺便把「功德」两个字跟诸位略略的说说。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过,「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生死大事,出离六道轮回的大事,这一桩事情,福不能救。修再大的福报,都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修世间最圆满最究竟的福报,果报去作天王,摩酰首罗天王,得大福报,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六道轮回要什么?功德。可是诸位要清楚,寺庙里摆的那个箱子叫功德箱,那不是的,那个是误导人,那不是功德,那是福德。有些地方它上面写福田箱,这是正确,这是对的,福田箱,没有功德。你们想想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来,遇到梁武帝,梁武帝实在讲就有一点像现在人所讲的「值得骄傲」,他在佛门做了很多善事,很值得骄傲。他在位的时候,江南在他管辖范围之内,建造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古诗里头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建的。度出家人,帮助别人出家十几万人,所以他值得骄傲。见了达摩祖师,他把这个事情向他夸耀,达摩祖师是个直心人,不打妄语的,跟他说:「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下去之后,话不投机,梁武帝不护持他,他只有跑到少林寺去面壁,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如果梁武帝要是问他,我做这么多,我的福报大不大?那他一定说你的福报很大;他问的是我有没有功、我的功德大不大?没有功德,并无功德。

  这个当中诸位一定要清楚,功德是自己修的,你一分功夫,你才有一分收获。功德是什么?戒定慧是功德,因戒得定,戒是功,定是德;你修戒得定,因定开慧,修定有功,开慧是德。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瞋恚心、发脾气,一发脾气,你想想看,戒定慧都没有了,所以功德太难太难了。你要问问你的功德,那要问你从什么时候没有发脾气到现在修戒定慧,那是你的功德。如果早晨发了一顿脾气,那你的功德只有几个小时;临命终时发个脾气就完了,全完了。所以《饬终须知》、《饬终津梁》里面,为什么那样的慎重警惕警策大众,临终的人八个小时不要去碰他,他躺的那个床,床都不能碰,怕的是什么?八个小时他神识没有离开,他有知觉,你碰他,他一起瞋恚心,他的功德全完了。功德太难太难了!什么人能积功累德?一生不会发脾气的人,你怎么样伤害他,他都欢欢喜喜的,这种人功德成就了。

  所以我们对误会我们的人、毁谤的人、侮辱的人、陷害的人,我们很感激,感激他什么?成就我的功德,他对我的伤害我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我丝毫不受影响,我的功德没有被他破坏。如果自己不能承受,起一丝毫不高兴的心,完了!功德全被他破坏。我的功德破坏了,我很不幸,他有罪;如果我能够功德不被他破坏,他不但没有罪,他也有福德,他没有功德他有福德。为什么?成就我的功德。所以陷害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都有福。罪他有没有?他也有,罪跟福混合在一起,这个你要懂。他对我恶意相向,那是他造罪;但是他成就我忍辱波罗蜜,他有福。就跟提婆达多对释迦牟尼佛一样,罪的那一部分堕阿鼻地狱,福的那一部分在地狱里还享福、还不受罪。所以你才晓得自度就是度他,我们自己不能够忍辱的时候,自己害自己,也害他。所以要普度众生,要成就圆满的功德相,不是局限的,是圆满的。密宗里头有大圆满法,是这个修法。修行的方法虽然不一样,理论完全相同。显教里头也是大圆满,这一首偈就是教我们修大圆满,显密是一不是二,我们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不向佛菩萨学习。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不能不做,不能怕难。说老实话,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古人讲「求人难、登天难」。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别人,只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不难,这是一种属于克己的功夫。那我们为什么克己的功夫会这么困难?你对这个道理没有通达,道理没有清楚,做起来就难。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法?人家这样恶意对我,我为什么要对人好?你不晓得这个道理!真正把道理搞清楚了,他对我不好,我对他好,我的果报比什么都殊胜;也减轻他的苦难,自己成就,还帮助他,你看看这多好,多么圆满!决不是这个人不好,我要害他,「我还要帮助他?」这个念头错了。帮助他!他虽然受苦受难,希望他苦难减轻一点,好事!到将来自己成佛了,他会做你的学生,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人跟我有缘,善缘、恶缘都是缘,只要有缘,我就应该要帮助他。

  所以要记住,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目的是要提升自己境界,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度。要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帮助他转恶为善,绝不嫌弃恶人。这个事情的确是真难,一般人这个观念很不容易转过来,听到我这个话起反感,「净土法门法师,你教我别的,我还能受;教这个东西」,赶快走,不听你的了,他就跑掉了。但是这是真实法,这是大利益法,真正纯正的佛法。一般初学的只能够接受掺假的佛法,纯正的他受不了。所以对于一些老同学来说,你们已经学了十年、二十年,应该可以接受纯正的。不要在里头再掺一半假的,那是投你的所好,那是接引初机的办法,现在不可以再用从前那个方法了。一定要修纯正、纯真的佛法,自己逐渐逐渐听这些话,细心去想想,冷静的去观察,你就明白了。佛在这一切大经大论里面,传给我们的就是这些,句句都是真实,字字都是真实,字字句句含无量义。

  总的来说,起心动念一定要为佛法、为众生,为佛法就是真正为众生。为什么?众生不得佛法永远不会觉悟,所以为众生就要真正为佛法,佛法跟众生是决定不能分开的,他是一体的。为众生第一桩大事情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要令众生觉悟,那不用佛法,没有第二个方法。唯有佛法、大乘佛法能令众生彻底觉悟、圆满觉悟,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此现福神之所入』,这是示现净福,这一尊菩萨他是以主夜神的身分,他的名号叫「示现净福」,他的名号我们要记住。我们对于世间,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要示现清净之福,那这一段经文我们就没有白念。无论在什么时候表现是纯净,不杂丝毫污染,这就把福转变成功德。福德转变成功德,所以果报无比的殊胜。都要落实在思想上,思想是一切的主宰。你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那我们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够生欢喜心。对待我恶意的人,时时刻刻想伤害我的人,我供一个长生牌位在佛前,把他的长生牌位供在我佛像旁边,我天天礼佛拜佛做课诵,我都给他回向;他以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回报他,决不会以恶意来答复他,成就自己净福,成就自己圆满殊胜的德相。何必做恶人?何必要去搞报复?希望大家能懂得这个道理,能接受佛陀的教诲,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自己真实功德。这一段我们讲到此地,这一大段主夜神讲圆满了,下面一段是主方神。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一十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一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