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三

  日期:2011/9/16 16:39:59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三卷)  2001/6/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3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偈颂第三首:

  【佛于暗障众生海,为现法炬大光明,其光普照无不见,此行庄严之解脱。】

  光行庄严主方神,长行里面我们读到的,他修学的是「破一切暗障,生喜乐大光明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他的修学报告。偈颂第一句显示出主方神是佛陀的化身,这就是说明,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分。『佛于暗障众生海』,众生是指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剎土里面的众生,不单指我们娑婆世界,更不是指我们这个地球而说的,它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无不是暗障。暗是无明烦恼,障是见思、尘沙烦恼,这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这样的分类,这是总分为三大类,三大类都叫做业障,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暗障变现出来的境界。

  学佛的人,口头里常常讲消业障,我们要想消业障,首先要知道业障是什么?如果对于业障含糊笼统,不清不楚,你怎么消除它?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譬如我们要抓贼,贼在哪里?谁是贼?你要认识他,知道他在哪里,你才能够把他抓到,如果你不认识,不晓得他在哪里,知道是有贼,贼在你面前你也找不到。我们今天天天在念着消业障,为什么业障消不了?你不认识业障,你不知道业障在哪里,所以你的消业障,做了几年、做了几十年都没有效果,这个道理要懂。何谓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我们呼吸没有停,我们脉搏跳动没有停,睡着了它还不停,还在造作;我们每一个器官,内脏器官,它在那里运作也没有停止,甚至于每一个细胞的新陈代谢都没有休止,这些作为统统都是业、身业,不只是这个经上常常讲的,那是讲大的、严重的,杀盗YIN妄。不杀生、不偷盗、不YIN欲、不妄语,善业;杀盗YIN妄,恶业;非善非恶叫无记业,剎那不停的在造,从来没有止息的在造。我们知道,口业是言语,着重在言语,饮食也是口业。意业是指念头,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一般人粗心大意,他不知道什么叫业,知道这是业,业决定产生障碍,善业得三善道的果报,恶业得的是三恶道的苦报,出不了三界六道。三界六道是业力在主宰,不是别人主宰,是自己业力在主宰,业力障碍了我们的心性,我们再说粗一点的话,业力障碍了我们的灵性,用佛法的术语说,障碍了我们的智慧、障碍了我们的德能,业力障碍了我们的体能。体能就是佛经上讲的六种神通,我们六根原本是聪利的,六根的能力都是遍虚空法界,我们眼见的能力是虚空法界,阿弥陀佛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如果我们没有障碍的话,我们坐在此地,看阿弥陀佛看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在讲经说法,我们这个地方听得清清楚楚。业障把我们这些能力障碍住,业障要是消除,我们能力就恢复。给诸位说,消除一分就恢复一分,消除两分就恢复两分。真的消除了,在我们佛法里讲证果了。

  小乘初果把业障里面最粗的、最显著的见惑消除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身见是什么?执着这个身是我,不再执着了,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身见破了。身见破了是什么样子?我们常讲,自私自利没有了,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身见破了;还有自私自利,身见没破。边见破了,相对的执着没有了。给诸位说,身见破了,烦恼障就少了一大半;边见破了,所知障也就少了一大半,于是乎这个能力恢复一些,天眼通恢复了,天耳通恢复了,你的眼根、耳根非常聪明、非常猛利;也就是说,你能够突破时空维次一部分。成见没有了,见取见跟戒取见这两种都是我们所谓的成见,没有了。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没有成见了。末后一个邪见,所有错误的见解你都断了,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入门,这在佛法讲入门。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入门?没有入门,我们是在门外。像念书入门是小学一年级,正式上学;我们现在是什么地位?我们是幼儿园的小小班,望小学一年级还挺遥远的,不努力怎么行?这种坚固的执着不放下怎么行?这都给你说老实话。

  自己要想成就,要破除暗障,没有这个决心,没有这个毅力,做不到!从哪里做起?过去章嘉大师教我,从布施做起,先舍身外之物,要做!理帮助事,事帮助理,理跟事相辅相成,如果只执着理而废弃事,那个理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干才行。这个破第一关,没有出三界,诸位要晓得,证得四果阿罗汉才出三界,才超越六道轮回,这才初果。那我们就能够想象得到,这个事情的确不容易。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方法门径尽管不相同,除暗障决定是相同的。暗障不除,真性不能显露,这个东西分分除,真心分分显露。

  『为现法炬大光明』,第二句、第三句是佛教导我们怎样除障,佛现法炬,这个炬是比喻,佛教给我们方法,这个方法能除障。佛给我们讲经说法,先教我们认识暗障,暗障从哪里来的?大乘经里面佛说得好:「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暗障的起源,起源于一念不觉。我们要问,一念不觉是怎么起来的?一念不觉是从什么时候起来的?这在佛法里面称为根本大问。世尊当年在世,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提出这个问题,佛为他解答,这个解答在《楞严经》第四卷。诸位要想知道这个问题,你好好的去念《楞严经》,不过我可以说,《楞严经》纵然念上百遍千遍,你这个问题还是不能够解决,什么原因?佛所说的话很不容易体会到,「愿解如来真实义」,真难!但是我告诉你,佛答复富楼那的时候,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为什么听不清楚?为什么看不清楚?我们有暗障,就像《吉凶经》里面讲的,我们「愦塞难信」,如果我们没有愦塞,听了佛这个开示,一定是大彻大悟,那就明心见性。这怎么办?佛教给我们另一个法门,另一个法门是你不要去管这些,教你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个办法好,这办法我可以学得到,但是要记住「一心称念」,关键在这句话。这「一心」两个字,一心就是禅定,一心就是真心,不许有一个杂念夹杂在里头。这样念佛念久了,也能把这个「暗障」念掉,也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在净土法门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关键在一心,如果不是一心做不到,你的障难还是不能够化解。

  诸位真正明白了,佛法里面讲的教、讲的禅、讲的律、讲的密、讲的净,是一不是二。禅、教、密、律、净是方法不一样,目的全是破暗障的,全是教我们明心见性的。方法手段不相同,理论目的完全一致,那你还有什么好争论的?摆在面前八万四千法门,你喜欢用哪个法门,你就用哪个法门。无论哪个法门,法门不相同,方法不一样,原理相同,都要一心称念。学教要一心,参禅也要一心,持戒也要一心,念咒也要一心,念佛还是要一心,「一心」不能离开。无论用哪个方法,都是要一心称念,没有不成就的,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如果执着这个法门高,那个法门下,你永远不能够契入,为什么?你有高下,高下就是暗障。一才能入,二就不能入。所以心性在佛家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我们的心入不二,我们的行也入不二,我们的语亦入不二,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甚深甚深。实在不能,就「老实念佛」。这句话里头,关键在「老实」,老实就是一心,二心就不老实,一心老实,这要懂得。

  永远保持着一心,就是安住佛住,佛住一心,凡夫住三心二意。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什么是一心?离一切虚妄就一心,只要夹杂虚妄在里面,这个心就不是一心。所以念佛人,祖师大德教我们不怀疑。因为你里头有怀疑,你就不是一心。不夹杂、不间断,这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告诉我们,他的话跟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的原理原则完全相通。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就是不怀疑、不夹杂,这个念叫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这是修行。一个人想入佛境界,想明心见性,行门里头总纲领、总原则,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净念相继。离开这个原则,你就不会成就,然后你才晓得,这四个字是多么重要。

  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教给我们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个法门是纲领,这中间确确实实没有委曲相,而是一切众生都有能力修学,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富贵贫贱,也不论聪明愚痴,你只要老老实实的持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不知不觉当中,暗障消除,智慧显现,德相逐渐也都转过来了,真正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总结一切法门,用十大愿王总结,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都会归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想想这什么意思?这是何等的示现!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句话意思无尽的深广,我们究竟能够体会到几分?

  『其光普照无不见』,这一句是讲佛教化众生,佛虽然是清净平等慈悲的教化,奈何众生暗障太重,对于佛光普照依旧是不见不闻,这个可惜!不是佛不帮助我们,我们迷惑颠倒,不知道佛陀的教化可贵,尊贵到极处,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跟它相比。所以护持、弘扬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只有真正认识的人、明了的人,他才会全心全力去护持弘扬,不惜生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世界,迷惑的人多,暗障严重的人多,认识的人太少了,觉悟的人太少了。无与伦比希有的法宝,《无量寿经》会集本,不但他不能接受,他还要反对,我们从这个地方看众生的业障、看众生受苦、看众生受难,其来有自。明眼人、觉悟人应该都能肯定世尊末法九千年,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只有这个本子。你要问为什么?这个本子是集《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之大成,五种原译本里面所讲的意思,一条没有漏掉,经文一个字没有改动。会集的善巧是把艰涩难懂的文句舍掉,取浅显易懂的文句,了不得!这是圆满的智慧,与弥陀、与诸佛菩萨相应的慈悲。他们不相信,我们相信,他们为什么不相信?他没有遇到善友,他没有遇到好老师,《吉凶经》里面一开头就讲「从明师受戒」,他一生没有遇到,他是不值善师,所以或信或不信,犹豫不决,我们清楚。我们非常幸运,我们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指点我们,无尽的慈悲加持我们,让我们有机会,有能力受持,能度末法九千年一切苦难众生的大法炬。

  诸位也许要问,你今天为什么要去讲《华严经》?预定当中还要讲《法华经》、讲《楞严经》,为什么讲这些大经大论?我只有一个目的,帮助大众认识《无量寿经》会集本,你没有这些大经论的基础,这个珍宝你不识货;你要是具足一切大经大论的知识,你看到这个,你才知道它是宝中之宝。这是必须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将这些大经细说一遍,帮助大家开慧眼、开法眼;你这个慧眼不开、法眼不开、天眼不开,肉眼凡夫你怎么能认识诸佛如来的珍宝?

  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依旧随顺你自己的无始无明、烦恼习气,你怎么会不造业?自己不信,劝别人不信,你到底信什么?说穿了,你还是信你自己的烦恼,还是信你自己的习气。在十法界里头,你走的是哪一条路,你知道吗?所以我们读到这句经文:「其光普照无不见」,我们感慨万千,有几个人能够像光行庄严主方神?「光行」这个名号,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我们凡夫恰恰相反,凡夫是生活在烦恼业障之中。你看看他们的生活,生活在智慧光明之中,这个多快乐多自在!自在快乐叫做「庄严」。他们统统能见到,他们确确实实毫无暗障,沐浴在佛光之中,佛光注照,暗障念念在消除。暗障就像冰山一样,佛光像太阳,太阳照着这个冰山,冰山渐渐在融化。这样修行人,冰山渐渐融化,就是他烦恼习气不知不觉的念念都在消融,他自性里头本具般若智慧也念念往外透,这是菩萨的生活、这是觉悟人的生活、这是正常的生活,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些。

  也许有同学要问,我也很想学,从哪里学起?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没有法子给你解答,佛给我们解答,「从明师受戒」,亲近善知识,从这里下手。但是自己要具备作学生的态度,自己确实是个好学生,遇到好老师,你才会有成就,自己不是个好学生,遇到老师,也没有法子成就。学生的态度是什么?佛给我们讲「专信不犯」,这一句是「善根」,我信老师,老师绝不欺骗我,我对老师要专信不犯,不犯是不违背老师的教诫;「精进奉行」,这一句是「福德」;亲近善知识,这是「因缘」。专信不犯是善根,精进奉行是福德,《弥陀经》上跟我们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这三个条件都要具足。不是修学净土法门,修学其它法门的,也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而得成就。你这三个条件统统都具足,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佛这些教训,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是佛对于我们根本的教诲。

  好老师决定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无论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宗旨决定不会变的,真善知识。你在《了凡四训》里面,你看看云谷禅师怎么样对了凡居士的开示,教导他断恶修善,趋吉避凶,这样的人就是真善知识,他教你好,教你真得利益,你听他的话准定没错。为什么不听?暗障太重,业障重,你不听、听不进去,听了之后半信半疑,这是自己业障太重。业障重也不怕,怕的是没有机会常听。我们同学当中,你自己可以反省反省,你是什么时候才回过头来的?决不是听一次两次。一次两次就回过头来,上上根人,为什么?你业障习气很薄;如果你听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才相信、才回头,我们自己不能不承认,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天天在听,天天在讲,听的人中下根性,我这个讲的人也是中下根性,为什么?假如我半个月一个月不讲,我的习气毛病又犯了,又随顺烦恼、又造罪业了。天天讲天天学,展开经卷,就是跟佛菩萨见面,就是听佛菩萨教诲。我在这里讲给大家听,是讲给诸佛如来听,诸佛如来还要听我的吗?要听,听我学习的报告,听我学习的心得,他是我的老师;做老师,学生学习的要听。所以我们天天有进步,年年有进步,自己感觉自己跟去年不一样了,跟上一个月不一样了,我们要不肯学、不肯讲、不肯教,怎么能不退转?怎么能不堕落?由此可知,要保住不退转、保住不堕落,只有一个办法,天天要读经,天天要听讲。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听讲的机会比过去多。过去要没有老师讲经,我们就听不到。现在讲经的人都把他的音声影像用摄影机保留下来,我们可以重复的听。纵然是一次,我只有一个录像带,只有一片光盘,我每天都听一遍,如果有时间,我听两遍、听三遍,一年到头一天都不间断,那个效果,我告诉你不可思议。你听上个三年五载,可能你就开悟了,你就证果了,为什么?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专信是真心,精进奉行是性德。因此我们每天听佛陀的教诲,不在乎多,在乎精,每天听一样的,每天感想不相同,悟处不相同,所以他能够做到不疲不厌,道理就在此地。古时候善知识教学授经,授是传授,一部经。佛门里面一部经最短的,通常是《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有人终身受持,他也开悟也证果了。由此可知,受持的经文不在乎长短,在乎专精。我们每天听教,不一定这部经我要从头听到尾,我在当中听一段,《金刚经》上佛说得好,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七宝布施,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我们有没有想想这句话的真实义,四句偈反复读诵,无间断的读诵,不怀疑、不夹杂,久而久之,他会开悟,他会见性,无量无边大千七宝怎么能跟它相比?为什么?无量无边大千七宝不能开悟,四句偈能开悟。

  净土五经里面末后的一种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章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若能一心受持,他必定能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家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得一法门,得一切法门,何以故?《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入不二法门」。可是诸位要记住,入不二法门一定从一法门入,从一门入,你所得到的是一切;因为一,一是不二,才能入不二法门。你要搞二搞三搞四,这个不二法门你永远进不去。所以务必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离妄想分别执着,禅、教、密、律、净就是一,如果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五,五没有办法契入,你入不了门;「一」才入得了门。由此可知,这个一心,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一心?障碍究竟在哪里?诸位能体会得到吗?原来障碍就在分别执着,我不提妄想;只要你有分别,只要你有执着,你决定做不到一心,我们净土法门讲「一心不乱」,分别执着害得我们生生世世不能往生。

  我们的同修们跟净土的缘深,怎么知道深?你听到这个法门,你能够生欢喜心,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缘深!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分别执着障碍了,障碍你一心。因为念佛往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你肯定往生。你有执着,你一心不乱做不到;你有分别,心不颠倒你做不到。分别执着破坏了我们一心不乱,破坏了我们心不颠倒,虽念佛而不能往生,今天我们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给诸位说,大小这两部经合起来看,一向专念就是一心不乱,发菩提心就是心不颠倒,两个经上讲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导我们依义不依语,言语怎么讲法,没有关系,意思是一样的,我们要懂得。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心不颠倒,一个意思。净念相继就是一向专念,都摄六根就是发菩提心,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所以,放下分别执着要紧,比什么都要紧!分别执着就是严重的暗障,「暗」是指无明,「障」就是分别执着,我们先破障,再破暗,这里头是有顺序的。这个「暗」就是妄想、无明烦恼,最难破的。先破「障」,先破烦恼障执着,再破所知障分别;最后破无明障,就是此地讲的「暗」,这样才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今天有缘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善友,这五十年的修学有一点成就。接着下面的,我们要知恩报恩,怎么报恩?弘法利生,把佛陀这样纯正至善神圣的教诲要传下去,这才能报佛恩。不但要传下去,还要尽一切能力把佛陀教学扩大,利益一切众生,就像菩萨所说的,「其光普照无不见」。这个「见」在此地也可以说「现」,其光普照无不现,现是明显的意思;两种解释都讲得通,我们称为双关语。对我们同一个时代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我们将佛法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让佛法常住在世间久久不衰不灭,这是真正报佛恩。要把这两桩事情做得圆满,自己一定要真修,自己一定要具足「实、德、能」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做到,才不辜负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二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二十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