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四十九

  日期:2011/9/21 14:58:15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九卷)  2001/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9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稼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柔软胜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稼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文是说偈仪。

  【如来无上功德海,普现明灯照世间,一切众生咸救护,悉与安乐无遗者。】

  这一首是胜味菩萨他的赞颂,也是他的学习报告,很值得我们效法的。第一句也暗示了我们,主稼神众都是法身菩萨,唯有法身菩萨才能称如来。我们接着看下面『无上功德海』,这就不是普通的法身菩萨,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地,为什么?加了一个「无上」。在大乘法里面,等觉菩萨都不可以加无上,加上无上那就是如来究竟果地。这个神众是诸佛如来应化的。『普现明灯照世间』,这一句是说明应化的缘,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大乘经里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各个跟众生缘不同,这什么原因?是过去生中在因地的时候,跟我们一样是凡夫,发心学佛修行证果,生生世世遇缘各个不相同。成佛之后度哪些人?还是度有缘之人。

  因此,善知识常常劝勉我们,未成佛道之先,要知道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在佛法里面讲结法缘,你成佛度生就无量无边。这里面要特别注意到的,不能有名闻利养的贪求,那就错了。结缘还是要懂得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这样做?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法缘殊胜,非常羡慕,想方设法要跟他一样,甚至于超过他,这个心是什么心?好胜心。有这个心不好,有这个心成不了佛道,最后学佛到哪里去?到魔道去了。为什么?魔好胜,魔有嫉妒,魔处处要争先,我们不能有这个念头。缘,跟众生一定要结缘,绝对没有好胜心,绝对没有嫉妒心,绝对没有我慢心,这就是佛道,这是菩萨的正行,我们不能不知道。

  佛示现在世间,这个示现『普现』,「普现」绝对不是一种,像《梵网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个数字是比喻,不是真正的数字,如果真正的数字,千百亿这个数字并不大,实际上,是无量无边的化身。那我们要问,无量无边化身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一个样子?不是的,这个诸位念「普门品」你就要觉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千百亿释迦牟尼佛,他那个形相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这才叫「普」。如果都示现的是佛身就不普,普一定是各个不同的身分,才叫普。

  示现在世间做一切众生的明灯,人天眼目。六道众生里面没有智慧,六道真的是苦海无边。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欲界众生三类苦他都要受:苦苦、坏苦、行苦。色界天人,这个色界四禅十八层天,苦苦虽然没有了,他有坏苦,他有行苦;生到无色界天,连这个身体形状都不要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中国老子他懂得,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人没有身多好!无色界天人就没有身,我们现在称为灵界,称之为神灵,他没有身。因此他坏苦也没有了,但是他有行苦,这个行苦就是他不能永远保持,他会失掉的。

  无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佛给我们讲寿命八万大劫,这个不可思议。一个大劫,诸位要记住,我们这个世界一个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这是有色相的世界经过一次成住坏空;八万大劫,换句话说,这个有形的世界成住坏空经过八万次,他的寿命这么长,真叫不可思议。但是再长也有到的时候,这寿命到了怎么样?他出不了三界。他在三界顶上,不能再上去了,出不去就往下堕落。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他从那个天上一堕落到哪里去?一堕落就堕落到地狱,从最高的一下就跌落到最低的地步。什么原因?《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这个业因就是毁谤三宝,堕无间地狱。

  因为修行到这个境界,都以为自己成佛了,都以为自己证得大涅盘了,他不知道他是无色定,是属于四禅八定的一种,把这个境界误认为是佛境界。到寿命尽的时候他堕落,于是他心里生了毁谤,「诸佛如来说入这个境界就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还有生灭?佛打妄语,佛在欺骗我们。」这个念头一起,就不得了,毁谤三宝。所以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是三界所有众生的明灯,『一切众生咸救护』。我们常常说,这个经上常讲的三灾八难,三灾是讲水火风大三灾,火灾烧到初禅,水灾淹没二禅天,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天,只有第四禅天不受这个灾难。所以第四禅天叫福天,他真正有福报,这个地方没有三灾。

  八难这里面有长寿天,长寿天是指什么?是指四空天,第四禅天还不算,是指四空天,四空天长寿。第四禅天何以不算?第四禅天里面有佛菩萨化身,在那边讲经说法。无色界那就没有法子了,佛菩萨在那边连现身的缘都没有,所以他闻不到佛法,这就是无缘。诸位要晓得,三灾八难就是无缘众生。这是一般的讲法,也有特殊的情形,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懂,佛经上通常所讲的都是讲一般,我们晓得一般之外有特殊,有特别的缘分。他跟某一尊佛有特别的缘分,跟某一尊菩萨,或者跟某一尊罗汉有特别缘分的时候,虽然在三灾八难里面也能得救。

  由此可知,缘要结,我们学佛的人要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目的是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我成就之后我一定帮助他。缘怎样结得广、怎样结得深?总不外发心,我们能像菩萨一样发心,「一切众生咸救护」,你们想想这一句,岂不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众生咸救护,你们想想这两句话是不是一个意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一定要发这个愿。

  愿发了之后要兑现,现在人常讲的要落实。这一切众生包括有情、无情,无情的花草树木,我们对它们有没有爱心?我们每天一般人三餐饮食,有没有感恩之心?有没有祝福的意念?这是「咸救护」的事相。学佛的同修知道,在进饮食的时候会念供养咒,这个供养咒有没有心?如果有口无心,这个供养咒不灵。除了正餐之外,平常我们吃一点水果、吃一点点心,试问这个时候有没有感恩的心?有没有祝福的心?感恩是感激它的供养,我们喝一滴水、喝一口水都不例外。我们前面念过的是水神,我喝这一口水的时候,有没有感激喝的这一杯水?水供养我们,水神布施我们。

  真正修行人跟我们一般人就不一样,真正修行人从早到晚,一切时一切处,对于一切众生天地万物,确确实实有感恩、有祝福、有报答的心愿,所以他才能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通了,我们一般凡夫不通。把凡夫境界里头种种障碍打通,『悉与安乐无遗者』,佛能做到,菩萨能做到,试问问我们能不能做得到?答案是肯定的。会的人能做到,不会的人做不到。怎么会?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要习法滋味。前面我们看到胜味主稼神,他得的法门是「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第二首:

  【世尊功德无有边,众生闻者不唐捐,悉使离苦常欢喜,此是时华之所入。】

  这是第二尊主稼神「时华净光主稼神」,我们不要忘掉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偈颂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清楚,广大喜乐是什么?是『世尊功德无有边』。我们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把世尊无量无边的功德,想方设法介绍给一切苦难众生。在我们娑婆世界,正如《楞严经》上文殊菩萨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这个六根以耳根最利,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以音声为佛事。这一句话现在人听恐怕听不懂,「什么叫以音声为佛事?」就是以音声做为教学的手段,我这样讲你就懂了,以言语为教学的手段,不是用文字。

  在中国,孔老夫子教学也是以言语为教学手段。孔老夫子每天跟学生们上课都是用言语,跟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没有做笔记,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亦复如是。所以经典是世尊灭度之后,学生们就自己平素听佛所说的,从记忆当中整理记录下来的。这个记录可靠吗?非常可靠。从前的人心地厚道,为传老师之法,决定不会讹传,决定不会有错误。在现代,圣人的教诲几乎在这个世间失传了,没有人教了,没有人学了,这是个悲哀的世界。

  果然有有心之人,有没有?有!哪些人?众生愈是有苦难,诸佛菩萨愈慈悲。这个地方有大难,这些苦难人要优先度他,赶快去帮助他,而帮助他一定要示现同类身。所以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同修都知道,现在这个时候魔多,没错,魔是多,但是佛也不少。为什么「佛」看不见?缘没有成熟,魔的缘成熟了,佛的缘没有成熟。怎么晓得佛的缘没成熟?那就是欢喜佛法的人不多,欢喜邪知邪见邪行的人占大多数。几乎所有的这些艺术的教学领域,都在魔的掌中控制住了。

  你看看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的卫星广播电台,哪一个频道里面是佛在掌握住?没有。如果佛掌握了这一个教学的工具,必定把佛法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向全世界传播。只要有一个频道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我们就肯定了,众生学佛的缘成熟了。主控媒体是佛菩萨,佛菩萨必定用这个工具唤醒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他们回头是岸,用这个工具来宣扬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海。『众生闻者不唐捐』,唐捐是古时候的术语,意思就是白费了,不得利益,我们讲的所学非所用。但是佛法你学了之后,立刻就得受用,我们现在人讲现实,佛法是最现实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学,好像也学得不错,学得很好,仔细去观察,佛法真正殊胜功德利益他没有得到,这是什么原因?他学得不够好,十分他只学一、二分,当然他这个果德就不显著。如果他能够学个五、六分,果德就非常明显,到七、八分,八、九分,那是圣人那不是凡夫。所以我们自己要勉励自己,我们没有法子学到八、九成,最低限度我们要学到五、六成,我们才对得起自己。我们这个身身体也是众缘和合的众生,我们对得起这个众生,在佛门讲「自性众生誓愿度」,我们要对得起这个自性众生。

  诸位同学你有没有觉悟?你有没有回头?你有没有常常这样想过?有没有把佛菩萨教诲真正落实?从什么地方下手?那个方便之门也是无量无边。通途的方便,就是普通的、一般的,佛教给我们孝亲尊师、修十善业,再进一步三皈五戒。不犯威仪,这一句话就是现在我们所讲,时时刻刻要给众生做个好样子,威仪就是好榜样,穿衣吃饭一举一动都要给众生做好样子。儒家讲的威仪,《弟子规》,《礼记》里面讲的「曲礼」,佛门里面讲的《沙弥律仪》,前面十条是戒律,后面二十四条是威仪。现在人不学了,他哪里懂得?

  从前学佛的人,儒跟佛同时要学,儒佛确实是一体。所以他在这个社会上,确确实实是作师作范,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现在怎么样?我们想做好榜样,怎么作法不知道,没学过,这怎么得了?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想到这一桩大事,这不是小事。不从这上下手,那我们所有一切功德都唐捐了。所以我们最初拟订了一个「净宗同学修行守则」,第一次我们流通的,这里面就是《沙弥律仪》。在《沙弥律仪》里头节录下来的,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落实的,我们第一次集的这个本子。第二次集的本子里面所收的,节录《无量寿经》一共六十二条,又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四十四条,总共合起来一百零六条。

  这一百零六句,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失掉了,不是学佛。不是学佛,我们搞的是什么?从前李老居士常常给我们讲的,我们搞的是佛学。所以现在确确实实仔细去观察,甚至于自己冷静去思惟,「我现在是搞学佛还是搞佛学?」别人暂时不要去问,先问问自己,「我是学佛还是佛学?」佛学是把经典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自己做不到,功德唐捐!如果学佛,那就不是把经典当学问来研究,而是当作教训,帮助自己改过自新,帮助自己断恶修善,帮助自己转迷为悟,那你这是学佛。你学佛你就像佛,你学佛你就成佛,那是「众生闻者不唐捐」。『悉使离苦常欢喜』,这肯定的,这是果报现前,决定离苦,常生欢喜心。时华净光主稼神,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他把他自己修学提供给我们,给我们做参考,给我们做榜样。第三首:

  【善逝诸力皆圆满,功德庄严现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此法勇力能明证。】

  色力勇健主稼神,他得的是「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讲的一切众生。他的赞颂第一句『善逝诸力皆圆满』,「善逝」是如来十种德号之一。诸力就是讲的十力,如来果地上有十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菩萨都没有,不共二乘,圆满了。十力,我们留在后面再跟诸位介绍,底下一卷有很长的经文为我们说明如来十力、菩萨十波罗蜜,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十力,菩萨也有,相似的,不是圆满的,与长行里面讲的「一切圆满法门」相应。

  『功德庄严现世间』,这句话意思很深。菩萨把十波罗蜜落实;如来示现,把十力表现在事相当中,让一切众生见闻觉知,体认佛法无量无边的功德。从什么地方体认?从他庄严世间,我们也常讲庄严世界,在佛经里头大家也常常看到庄严国土、庄严众生。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怎么个庄严法?谁看到这个庄严?我们冷静的想想、仔细去观察,确实体会不到!什么原因?就是我刚才所讲的,前面一句所讲的,今天我们四众弟子不能不生惭愧心,我们都搞佛学,所以「功德庄严现世间」没有了,只剩下这些理论,理论与事相脱节了,事相里面没有这些理。

  我们不能不生惭愧心。真正生惭愧,这个惭愧,惭是对不起自己,我们讲的是良心发现;愧是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诸佛如来,对不起菩萨善知识。如来为我们留下这么多的经典,宝贵的教训,良师益友时时刻刻劝导我们,我们没有接受。如果再深一层去思惟,我们对不起一切众生,为什么?我修行成就、证果了,那就「功德庄严现世间」。所以庄严世间、庄严国土、庄严众生,必须要依教修行;我们不肯依教修行,哪来的庄严?那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有没有真正修的人?有!太少了!

  我们所听说的印光大师,禅宗的虚云老和尚,这些人的行持,这些人的表现,确实称得上庄严国土、庄严众生,我们听说过,没有见到过。现在这个世间也有,也是讲少数,有缘的人见到了,有缘的人听到了,得利益是少数人,不是多数。为什么多数人得不到利益?没有人传播,没有人宣扬,再说得贴切一点,没有人护持。所以我常说,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护持不力,不能把修行人他这种功德庄严扩大。用什么方法扩大?卫星电视、因特网。如果这些修行人,常常在电视、在网络里面给我们讲讲开示,露露面,让我们看看他的形像,我们就会受感动,这是在这一个时代里头,护法第一功德。

  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的太多太多,这是世尊教导我们的,一定要知道众生的嗜欲,他的嗜好、他的欲望。为什么?教学才能契机。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社会,一般教学的水平下降了,降得太离谱。我现在还收藏了几本,过去大概收藏有十几本,现在没有了,现在可能还不到十本,民国初年小学生的课本,国文课本、模范作文,民国初年小学生的。十岁左右小朋友写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看不懂,不要说写,看都看不懂。你就想想现在大学中文系的程度,不如民国初年的小学生,民国初年大概民国二十年左右,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而佛经在翻译的时候,确实已经是当时的白话文,最浅显的文字,我们不能不晓得。

  

  主稼神偈颂第三首:

  【善逝诸力皆圆满,功德庄严现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此法勇力能明证。】

  这首偈前面说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能讲完,我们接着再讲。偈颂里面真正的意思,是教导我们要有真实的修功。你有修功当然你就有德,修功有得于心,是烦恼轻、智慧长;修功有得于身,不但是健康长寿,必然是自在随缘,你有得于身。如果以我们讲堂这个对联二十个字来说,修功有得于心,必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修功有得于身,一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功德!今天我们怎么个修法?这是我们关键的问题。从哪里修起?要从读书,这不读书怎么行?要从好学。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的道德水平堕落了,我们的文化水平也下降了。

  所以我在澳洲实实在在是不得已,功德从哪里修?从《弟子规》修,从《了凡四训》修,从《感应篇》修,把这个基础打好,再入佛门。佛门从哪里修?从《沙弥律仪》修,至少从我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前后的两个版本来修。你真的果然能把这些东西落实,你修功就有德。你不真修,你哪里会有德?这个功德对自己就是庄严,庄严自己的身心。让人家一接触你,我们现在人讲的磁场不一样,中国人讲的是你的气质不一样,中国人讲气质,外国人说磁场,是一桩事情。你那个气质叫人一看,充满了智慧福德;智慧是你修功心之所得表现出来的,福德是你修功身之有得显发出来的。这是自自然然,没有丝毫勉强造作,这是真正庄严现世间,示现在这个世间。

  『一切众生悉调伏』,这是化他,自行就化他。一切众生怎么会被你调伏?被你功德所感化的。我们讲功德,儒家讲道德,你是一个道德善人,你的道德善行,自自然然让一切大众见闻觉知之所感召、感化。『此法勇力能明证』,这就是一切圆满法门。色力勇健主稼神,他能明了,他能够证得。第四首:

  【佛昔修治大悲海,其心念念等世间,是故神通无有边,增益精气能观见。】

  这是第四位增益精气主稼神,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修学的法门,是「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他的赞颂,特别提示我们,修学第一要拓开心量,心量小不能成就。我们看看佛的心量,『佛昔修治大悲海』,修是修行,治是对治。佛在凡夫地的时候,心量也很小,在凡夫地跟我们一样,也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只想自己,想自己的家庭,自己这个小团体,自己这个小地区,不能发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他不是我家人,他是外人,我为什么给他服务?」「他不跟我同一个国家,他是外国人,他不是我这个族群,他跟我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我为什么要跟他服务?」说起来振振有辞,让人听到觉得也很有道理,什么道理?自私自利的道理,在今天这个时代不能解决问题。这种观念、这种思想、这种心量,只能在现代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制造事端、制造麻烦。

  由于科技的发达、交通便捷,我们居住的距离缩小了。今天通过卫星电视、因特网,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发生一点小小的事情,通过高科技的传播,我们立刻就知道,那个画面立刻就看到了。现在我们要知道,地球已经变成一家人,一家人还要分彼此,那不就麻烦来了吗?心量不拓开怎么行?所以要修、要治,我们的慈悲心要扩大,从爱缘慈悲要提升到「众生缘慈悲」,你不提升不行。我原来只爱我自己喜欢的人,我爱的人对他慈悲,现在要扩大,对所有众生要慈悲,要能够推己及人。把你的爱心扩大,你能够爱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人民、所有的生物,你才配得上做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人,你才有资格、有条件,住二十一世纪的地球村。诸位细细去想我这一句话!

  菩萨的慈悲跟我们凡夫不一样,菩萨慈悲叫「法缘慈悲」,什么叫法缘?菩萨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他那个慈悲心从这里头生出来的。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明白这个理,他了解事实真相,那个大慈悲心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所以叫法缘慈悲。他是有法理做依据的,他不是感情的。到如来果地上,这个慈悲心又提升了一级,提升到究竟圆满,叫「无缘慈悲」。缘是条件,无条件。菩萨还有条件,到佛已经无条件。菩萨是什么?虽明其理,虽知道事实真相,没有完全契入,我们佛门里叫证入,没有圆满究竟的证入。到如来果地上才圆满究竟证入,所以他的心『念念等世间』,等是平等。这个世间是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国土,佛经上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起心动念与这个境界相应。

  『是故神通无有边』,「神通」着重在通字,通是通达,没有障碍了。智慧没有障碍,德能没有障碍,这个德能是讲能力。我们六根的能力,眼见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你都见到,亲眼所见,我们叫它做天眼通。耳听的能力没有障碍了,虚空法界一切音声,想听,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讲经说法,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我想听,这个想就像我们那个收音机频道拨对了,立刻就收听到,清清楚楚;不想听了,这个频道关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菩萨善知识讲经说法,想听什么都能听得到。

  六根的能力完全恢复了,这叫神通,神是形容神奇莫测;通是事实,就是指的六根,六根通了,没有障碍了。「无有边际」就是无有障碍。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他这个通是怎么修成的?『其心念念等世间』,这句话重要,这一首偈里头,这一句是中心。我们今天六根不通,什么原因?我们念念都为自己,自私自利,所以六根都不通了。增益精气主稼神,这是他所修学的,他为我们示现的,换句话说,他教导我们。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把这个爱心扩大,念念慈悲一切众生,尽虚空、遍法界,这就对了。第五首:

  【佛遍世间常现前,一切方便无空过,悉净众生诸惑恼,此普生神之解脱。】

  普生根果主稼神,在长行里面我们读到的,他所得的法门,他所修行证果的这个方法是「普现佛福田,令下种无失坏解脱门」。我们在这里看到他的赞颂,他的心得报告,这个境界不可思议。『佛遍世间常现前』,我们听到这句话,我想许许多多的同学不以为然,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是魔遍世间常现前,我要是把这个佛改成魔,你们诸位一定都点头。可是菩萨在此地明明告诉我们是「佛遍世间常现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前这个世间,到底是佛还是魔?

  同学们一定要晓得,在大觉的修行人,这个大觉修行人就是法身菩萨,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了,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听听他们常说的,这个世间「无佛亦无魔」,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套《六祖坛经》里面一句话来说,佛、魔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境界?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佛法要从自性当中求,所以佛法叫内学。不能在外面求,在外面求你就错了。在外面求,求法就变成外道。佛法要从内心里面求,一念觉,佛遍世间常现前;一念迷,魔遍世间常现前,这才是事实真相。

  由此可知,真正学佛的人,记住这个话,学佛,在他的境界里是佛遍世间常现前。假如是搞佛学的,佛学跟学佛这两个字颠倒就不一样了,如果是搞佛学,那今天这个社会魔遍世间常现前。我们心目当中,观看这一个世间,到底是佛遍满,还是魔遍满,关键在我们是学佛,还是佛学。学佛必定要断烦恼,必定要依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如果我们天天研教,研究这些经典教理,把戒定慧疏忽了,我们搞的是佛学。无论你是作文章,或者你是在言谈当中,你是佛学,不是学佛,这一点不能不知道。

  果然学佛,必定是『一切方便无空过』,方是方法,便是便利,也可以说便宜,就是很适合的意思,所以叫善巧方便,很巧妙很适合,你所用的方法。「一切方便」,这方便太多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穿衣吃饭,譬如我在前面所说的,我们喝这一口水,这是一切方便里头的一种。我们有没有对这一杯水、这一口水,生起感恩的念头?感谢这一杯水供养我、布施我,滋润我的口渴,有没有这种心?有没有这种愿?我的身心得健康,我如何报这一口水之恩?我认真依教修行,那就是报它的恩。

  一切方便真的是无空过,一切时一切处,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佛法讲的是一剎那,都不空过,这个人怎么不成道业!修行证果,证到如来究竟果位,哪里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一生当中这个时间绰绰有余,问题在哪里?在不会,常常忘记,所以功夫不得力。我们这个一般常讲,进得少退得多,你在一天当中,几时你省悟过来?多少时间你又迷惑了?我们在讲经这个时候你在听,好像是觉悟了,这一堂课讲完了,你离开课堂了,你又迷了,你妄想起来了,又杂心闲话。这样修行,你到哪一年才会成就?你把时间空过了,你把你所学的这个理论方法也空过了,为什么?不得其用,没有落实在生活上面。

  果然你能够精进勤奋不懈怠,你的时间一分一秒都不空过,你成就了。你成就了,自自然然就能感化众生,有形的众生他受感化,受感化也有程度浅深不同,你细心观察你就明白了。还有一类众生接受感化的,也有程度浅深不同,是你眼睛见不到的,那是什么?天地鬼神。确确实实在这个处所,在这个道场,道场不需要建筑物,起心动念之处便是道场。《维摩经》上讲「直心是道场」,他说得很多,举出很多例子,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生善。

  你对于众生的影响,你的言语是言教,帮助他断疑解惑;你的身一举一动,身教;还有你的心起心动念,意教。我们世间一般凡夫,对于言教、身教容易体会,对于意教,那是要上根之人,中下根人不行,体会不到善知识的起心动念,上根人能体会。再给诸位说,天地鬼神能体会,你起心动念他知道,我们起的心、动的念纯净纯善,他们学到了。所以说『悉净众生诸惑恼』,惑是迷惑,恼是烦恼,『此普生神之解脱』,普生根果主稼神。长行里面讲的他是「普现佛福田」,普现佛福田就是这个偈颂里头一句「佛遍世间常现前」;「令下种无失坏」这一句,就是「一切方便无空过」。偈颂里面为我们说出他的果德,是「悉净众生诸惑恼」,果德!第六首:

  【佛是世间大智海,放净光明无不遍,广大信解悉从生,如是严髻能明入。】

  这是第六尊妙严环髻主稼神的赞颂,他主修的法门是「普发众生净信华」,我们要记住他所主修的这个法门,用现在的话,他所修学的这个课程或者科目。再看他的赞颂,对前面长行讲的意思,就更清楚、更明显。『佛是世间大智海』,这个问题要能信才行,如果不能信,你怎么能得利益?信佛相当不容易,大经大论佛常常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我们要怎样才能入佛门?要信。信佛难!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得度?智慧开了就得度。

  诸位要知道,禅定不能得度,禅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修禅定的果报,修得再好,你生四禅天、生四空天。所以定一定要开智慧,开智慧才能得度。只有定,定不能生慧,果报还是在三界,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禅定一定要开慧。怎么样叫禅定开智慧?修禅定不要执着禅定,这才能开慧。如果修禅定,这禅定里面还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禅定叫世间禅定,就是经上常讲的四禅八定,不开智慧。佛教导弟子所修的禅定,是离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禅定能生智慧。所以诸位要晓得,依戒生定。一般世间人修的禅定,他里头没有戒,没有戒也能得定,定不会开慧,然后你才晓得这个戒是多么重要!

  不持戒怎么行?佛在离开我们世间之前,特别教导往后的弟子,佛不在世间了,佛在世间,大家以佛为老师,佛不在世间,我们以什么为老师?「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换句话说,你不能吃苦,你不能持戒,你就没有条件入佛门。入佛门要不怕吃苦,要严持戒律,这样得定开慧,就解决问题了。所以我们现前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成就的人太少太少了。不要说大成就,最小的成就,是不失人身,来生还能得人身,最小的成就都不多。多数学佛的人都落在鬼道,绝大多数!我们想为什么?悭贪没有断。

  贪心是饿鬼的业因,贪财贪色、贪名贪利,甚至于贪佛法。诸位要记住,佛法可不能贪,要是用贪心学佛法,来生还是在鬼道,为什么?你没有断贪心,你只是换贪的对象,所以你的果报依旧是在鬼道。不过因为你贪的是佛法,佛法是个善法,你在鬼道里面也享福。佛在经上常讲的,鬼有多财鬼、少财鬼、无财鬼,大概你落在鬼道就属于多财鬼,有福报。像哪些?土地公、山神、城隍、阎罗王,这些鬼神都是属于多财鬼。他们修善积德,没有断贪心,所以落在鬼道。我们学佛,悭贪的心没有放下、没有舍掉,将来的果报你要知道,是属于多财鬼。

  因微细,因复杂,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所以自己对于自己的前途要清楚,不需要问别人。我来生到哪里去,我来生这个生活状况,大致上自己都很清楚。如果要提升自己境界,走出黑暗,迎向光明,佛的教诲是最好的指导。我们要肯定「佛是世间大智海」,海是形容,世间真正具足究竟圆满智慧的是佛陀。佛陀在一生,为我们说出这么多的经论,我们细细观察一下,在这个世间古今中外,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够跟佛陀比较。古今中外世间的大圣人不少,也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教诲,但是跟佛一比,佛留下的太多了。在中国通过翻译,成为中文的大藏经,内容之丰富世间希有,实实在在找不到第二个。一切宗教里头都有典籍,跟佛的这个典籍一比较就逊色了;世出世间圣人,也都有著作传给后世,分量不能跟佛经相比,至于内容的精深博大,那就更不必说了。我们要认识,我们要肯定,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建立信心,真信佛!真的信法,佛现在不在世间了,佛的法宝,他的教诲留传在世间。

  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些人疑惑,说老实话,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也有这个疑惑,老师替我解决。我相信还有很多年轻人有这个疑惑,没有人给你解释。那就是说,佛经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有没有翻错?就像现在外国的文字书籍有翻成中国文的,跟它的原文一比较,同一个原本,两个人翻两个样子,三个人翻三个样子,翻的都没有错,能不能跟原文完全一样?很难!太难太难了!我们今天要问,佛经会不会也有这个毛病?我们对它的信心能够生几成?这个问题要不能解决,我们的疑问永远在此地,疑是菩萨修学最大的障碍。

  我曾经把这个事情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从前翻经的这些大德不是普通人,许多都是佛菩萨再来的,诸佛菩萨的应化身。他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晓得,但是偶尔也有身分暴露的,像永明延寿大师,我们知道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天台智者大师,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寒山、拾得,那是文殊普贤的化身;丰干和尚,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少数暴露,我们知道,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没有暴露的多,我们肉眼凡夫不知道,他们示现的为善知识,或者是出家的法师,示现修行证果。翻经的法师,至少都是三果罗汉、斯陀含、阿那含,不是普通凡夫,这是可靠。集结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的,翻译也是诸佛菩萨化身的,我们对于中文这个经典不能怀疑。

  为什么那么多梵文经典流传到中国来了,现在失传,没有了,这什么缘故?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古时候中国人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中国人,对自己民族自信心非常强烈,认为我们中文翻译的经典,意思完全没有错误,文字比它的原文还要华美;换句话说,流传在这个世间用中文就足够了,梵文可以不用了。你看,这是什么样的气概!看看我们现在这一代的中国人,可怜!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好,今天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四十八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五十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