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八十一

  日期:2011/9/21 16:41:29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八一卷)  200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81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道场神十一法,长行第一句:

  【复次净庄严幢道场神,得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解脱门。】

  这一类是道场的护法神,只要是有修行人,真正在修道弘道的场所,他们自自然然会到这个地方来守护,这一类的称为道场神。不仅是佛法,只要是善法,譬如儒家讲学的场所,或者是各个宗教讲道的场所,它不是邪法,属于正法,道场神都来护持。这些神灵他们并没有偏心,也没有私心,正大光明,只要这个地方弘扬的确确实实能利益众生,给予众生真实的利益。这个真实利益的标准决定是教导人、劝化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就会感得道场神来护持道场。另外的就是修行人,真正修行,完全依靠、随顺圣贤人的教诲,修正自己的身心行为,这些护法神也必定来护持他。像我们佛门里面所说的受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昼夜保护不离他,这都是属于道场神这一类的。

  可是诸位要晓得,如果只是在仪式上受三皈,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回头,这些护法神不会来的。受五戒,戒经上讲得好,每一条戒都有五位护戒神,这些神灵都是属于道场神。受了五戒,五戒做不到,破了,护法神就离开。如果仅仅是形式,并没有意思认真去学习、去持戒,根本这些护法神都不会理会你的,护法神在旁边笑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这个样子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再说真正依教奉行,没有受过形式的三皈,他听到佛法里头这样说,应当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听说觉而不迷,他听了很欢喜,确确实实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他并没有接受过仪式的三皈,他真的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靠圣贤的教诲,从一切贪瞋痴慢染污回过头来,修自己的清净心、清净身,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受过三皈,佛说他受了,护法神肯定护持他。

  所以我们学佛要真干,形式不重要。我接触佛教,那个时候还没有受三皈,我亲近章嘉大师,是以一个白衣的身分。对于佛法诚心仰慕,这样的身分亲近章嘉大师。我亲近他老人家好像一两年,有这些同学、同参道友劝我:「你跟大师那么久了,你还没有皈依?赶紧去皈依。」正好遇到章嘉大师在善导寺传授三皈,我就报名参加了。我是跟他学了差不多一年多,才正式举行仪式。所以虽然没有仪式,护法神保佑你。至于持戒,大师当时告诉我,你学一条真正发心学习,学不杀生,这一条戒你就受了。学不偷盗,你学一条你就得一条,换句话说,就有护戒神保佑你。如果这个戒受了而做不到,不但你造作罪业,你杀生不管你受不受戒都是罪业,性罪,它本身就是罪,偷盗也是罪。受了戒做不到又加一个破戒罪,换句话说,双重罪,你比世间人一般不学佛的这个罪要加一等。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

  所以有一些边缘的地区,听到佛法了,每天也读经也听经,那个地方没有法师、没有寺院,没有机会去受三皈五戒,这个不要紧。我们真正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这个愿,你就受了。早年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有许多边缘地方的同修,仰慕大师。那个时候交通很不方便,写信给他老人家求受皈依,老人很方便,把皈依证填好之后寄给他,教他在佛前把皈依的誓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恭恭敬敬的念三遍,拜三拜,就行了,印祖给他做证明。受五戒也可以这样作法,所以五戒、菩萨戒、八关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愿受持。佛法确确实实通情达理,人情事理面面都顾到,所以非常殊胜。我们现在看第一尊道场神,这是道场神里面的首座,这一类的领导人。

  『净庄严幢道场神』,他的德号与庄严道场相应,清净庄严。「幢」这个字是表高显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的清净庄严教一切众生见到、听到,都会受到感动;我们世间人常讲德高望重,德高望重就是「幢」的意思,受人景仰。他所修学的法门,『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告诉我们,「出现」这两个字是双关语,「有佛出现」的时候,他就「出现庄严具而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时候,道场神出现无量无边的广大庄严具供养佛。我们凡夫见不到,法身菩萨见到了,在哪里见到的?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世尊示现八相成道,示现成佛之后,第一部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在定中讲的。我们今天展开经卷,看到这部经里面所说的无量无边的清净庄严,庄严道场是道场神他们做的。好像佛要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与会的大众非常之多,真的是九法界众生都到齐了。布置道场的事情是道场神他们的工作,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

  佛出定之后,度我们这个世间的凡人。诸位要知道,华严会上参加的人,地位最低的都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没有这个资格,没有法子参与世尊定中的法会。这些神众,不是真的杂神众,要是真的神众、天众,他们跟我们一样是六道凡夫,一品无明也没有破,哪有资格参与这个盛会?所以我们要晓得,他们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示现,应化在九法界里面。他还是用应化的这个身相,实际他的根本是法身大士,所以他可以参加大会。佛出定之后,教化我们世间的凡人。教化凡人也有庄严道场,这个庄严道场我们看不到这些神,神在世尊讲经说法的处所护持,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道场里面有没有工作?有,佛的出家弟子、在家弟子,当然也要布置这个道场;就是在树下十几二十个听众,也有人为释迦牟尼佛铺一个座位。选一个适当的地方,大树底下能够遮阴,树底的大石头,石头上面铺草,软一点让释迦牟尼佛好坐,这些工作人员就是这个道场的护法神,属于道场神。我们现在讲的护法义工,这个道场护法义工就属于这一类的。于是我们就明白,我们怎样发心在道场把我们义工的工作做好,这一个单元教我们这些。

  「庄严具」,大的包括我们的房舍,同修们或者是独立买这个房子来做道场,这是供养广大庄严具。这个道场有了,里面需要布置。有供养佛像的、有供养佛桌的、有供养鲜花的,有在这里发心接待的、照顾大家秩序的、供给茶水的、清洁环境的,没有一样不是供养具。我到道场,我发心来清洁环境,有时候自己带清洁工具,供养鲜花水果,往往自己到市场买供品带来,无一不是道场神。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福德。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以很恭敬的心,在佛前供一杯水,供杯最好是用透明的玻璃杯。这一杯水供在佛前,是让九法界众生看到这一杯水,提醒佛心就像水,清净不染,平等不动。这一杯水代表的是寂灭定,《仁王经》上五忍菩萨,它代表的是寂灭忍,佛心。我们众生看到这杯水,九法界众生看到这杯水,提醒自己我要学佛存心,像佛心一样清净,一样平等。你想想看,你提醒多多少少人!

  你供养出自于真诚,不夹杂丝毫的妄念,你这个供养是功德,圆满的功德。如果夹杂着妄念在里面,妄念是什么?求自己的福报。你里头有求有愿,我们世间人讲在佛菩萨面前许愿,你有求愿,你有求愿在里面,功德就没有了,就变成福德。诸位要晓得,功德是与性德相应的才叫功德,与性德不相应的所有一切善行,就叫做福德。福德决定在三界,在六道里面得福报。你要享受三界六道里面的有漏福报,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得定慧。功德一定成就定慧,成就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成就自己的真实智慧,权实二智。所以功德跟福德,学佛的人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无论做点点滴滴的善事,做这个善事自己没有求愿,就是没有自私自利;如果有求愿,一定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求的,不为自己。我们今天求愿,求整个世界安定和平,求全世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幸福快乐,这个行!这是属于功德。如果夹杂着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在里面,功德就变成福德,这个要懂。所以积功累德难!集福消灾容易,积德累功不容易。积功累德是出世法,集福消灾依旧是世间法,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

  经文里面有「誓愿力」,这个誓愿力是效法诸佛如来,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大乘经论里面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千佛当中就有不少佛到道场来服务,现道场神的身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确实有许多诸佛如来示现做道场神,就是我们今天讲道场护法,实际上是古佛再来。这就是说,道场服务,如果说对这个道场不是内行,他就做得不如法。谁内行?诸佛菩萨内行。诸佛菩萨不来护法,谁来护法?诸佛菩萨往往就做道场护法的带头人。他懂得佛门的仪规,他懂得佛门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他要怎样配合佛陀,帮助佛陀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就像唱戏一样。一佛出世,这一尊佛唱主角,这出戏里头的主角。主角一定要配角,如果没有配角,这场戏唱不成。需要好多个配角,还要许多个像平剧里面跑龙套的,那就是庄严舞台的。所以我们看看舞台的表演,唱主角的是徒弟,今天让他上场,老师扛一个小旗子跑龙套。你看看是不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他的学生在这个舞台里面表演主角,老师替他跑龙套,内行人!他不是外行人。我们从这些地方要懂得「弘护一体」,不要轻慢。我们今天这个道场在讲经说法,法师升座讲经了,这些做义工的人,你要是轻视他们,错了!道场上每个做义工的、做清洁义工的人,他的功德跟上台讲演的法师无二无别。

  这桩事情我们再做个比喻来说。现在诸位同学使用钟表已经成习惯,日常生活当中不能缺少的,出门都戴个手表。你要晓得,手表起作用是表面上的两根指针,报时的。指针后面有多少零件?里头有齿轮,有螺丝,少一个报时就不准。螺丝松了,报时不准了。我们这个道场就像一个时钟一样,台上讲经的法师,那就是时钟表面上的时针;道场所有服务的人员,就是推动时针里面的零件,少一个都不行。每一位护法、每一位义工,都是那么认真努力,道场庄严!里面有几个人懈怠懒散,就像时钟里头螺丝松了,道场庄严就有缺陷,就不完美了。这是讲我们佛门里面,我们这个讲经说法的道场。

  佛法学了要会活用,我们真的学到东西了。如何把这段经文这一个单元,用在我们自己家里?你真学到了,能用到家里。家里每个人为全家服务的,你发这个誓愿为全家服务的,就像前面讲的,仿效古佛为今佛服务,「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个千佛是为现在的新佛服务。欢喜他也成佛了,他现在弘法利生我们统统帮助他、护持他,绝对没有一丝毫嫉妒障碍。在家里面,家长为全家人服务,做给子女看,现在比较富裕一点的家庭里面,还要请佣人帮忙服务。你所请的这些人是你家里面的道场神,你要尊重他。家里面一些工作,你自己做得很认真,你做给你家人看、做给你的子女看、做给你家佣人看,你自己这样认真努力去做,底下的人不能不认真、不敢不努力!所以谁是护法?谁是道场神?人人都具足这个身分,人人都有这个职责,我们要懂得。

  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经弘法,遇到别的法师来讲经弘法,我们在旁边帮助他,做接待听众的工作,这个时候身分就是道场神。我们以身、以劳力为道场服务,这是属于内财布施,内财供养,让这个道场清净庄严。这四个字诸位要特别留意,清净庄严,不俗气,听众进入这个道场,就感受清净庄严的气氛,就生欢喜心。他的烦恼习气,进入这个场所他自然就降低了,他不起作用了,他心地清凉快乐。这是道场神他们所做的工作。我们过去在外国弘法,当地一些人听不懂我们的语言。可是我发现有两三位我们讲经他每一堂都来听,他坐在后面,眼睛闭着,坐两个小时。我觉得很奇怪,我就问我们自己同修,「他们能听懂吗?」「听不懂」;「听不懂为什么每次来?」他们就问过他们,「这个地方磁场很好」。他到这个地方坐两个小时心地很平静,他是来感受磁场的。当然听不懂也没有关系,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看到这个地方佛像、看到法师,看到这么多学佛的同修,阿赖耶识里头种下了善根。他觉得这个磁场好,他就真正得受用得利益了。这个利益虽然不大,善根种下去了,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它就起作用。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明了庄严道场的重要,庄严道场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果你的心量大,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参与道场法会的,绝对不止我们肉眼看到的这几十几百个人,不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九法界众生,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那个数量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了。所以「誓愿」是看到前人的表率,发愿来模仿。「出现」有这两个意思在。第二句:

  【须弥宝光道场神,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须弥宝光』,须弥山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高的一座山,佛经上翻译须弥翻作妙高。这个山不在地球上,也不在太阳系。究竟在哪里?说法很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日月绕须弥而旋转的。须弥山的半山是四王天,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欲界这两层天都叫做「地居天」,他们依地而居的。这个依地,我们现在应当要能够体会得到,依地就是必须依星球地面居住。夜摩天以上,他们不是依地居,换句话说,这些天人他们居住的地方不需要地,这个不可思议。佛经里面称它做「空居天」,他们居住在虚空当中。

  黄念祖老居士他一生也是非常认真努力修学,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他都学过、都通达,称得上近代的一位通家,我佩服他老人家。他的讲法看法,佛经里面讲的须弥山,应当是科学家、天文学家讲的银河系的黄极,黄极是中文名称,就是银河系的中心。这个说法想想有道理,为什么?太阳确确实实绕银河系旋转。所以他的讲法,这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里面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如果银河系是单位世界,大千世界里面总共是有十亿个单位世界。因为一千个单位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说大千世界有三千个,不是的,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为什么加上三千?因为它有小千、中千、大千,这是讲这个世界的组成。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多少个单位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所以它是一个单位世界的中心,称为须弥山。

  「须弥宝光」,须弥山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是四宝合成的,宝放光。但是我们要懂得,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一切,表法的意思非常重。常言说得好,「佛说法,意在言外」,你不能执着他的言说。执着他的言说,你就搞错了。我们如何去体会他的意思?宝是福德,光是智慧,福德跟智慧像须弥那么大,我们从这个地方来体会。因此不是大智慧、大福德,就不能护持正法道场。我们想到这一点,菩萨名号里面的表法意趣,回过头来再想想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佛门的道场,怎能不感叹?我们道场很多,世间道场很多,护法的很多,真正有大智慧、大福德的人不多。道场虽然多,护法的人虽然多,佛法依旧衰微,振作不起来,这个时候怎么办?那我们要看看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我们从这里面去学习。

  他所修学的法门,『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清凉大师批注:「对物成行,令物仿之。施为行先,故偈偏举。」到后面偈子里面,你会看到更圆满。他怎样教导我们?修福德修智慧,然后来护持正法,利益众生。没有智慧福德,护法的工作很难做到成效。

  道场神十一法,长行第二句:

  【须弥宝光道场神,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解脱门。】

  第一尊道场神为我们示现的是庄严道场,我们好像容易体会,在道场上负责尽职,把自己这一份工作做好,成就道场的圆满功德。这里面,理、事都深广无尽,很难体会得到。后面这十位道场神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须弥宝光神教导我们护持道场,要护持道场里面的和尚,护持道场里面的常住,护持道场所有的信众,往下都含着有这个深意。道场的和尚,和尚就是道场的住持,我们这个学会的会长。他虽然是住持的身分,他是凡夫,他没有证果。道场虽然有很多在家出家的老同修,他没有开悟,他烦恼没有断尽,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情识当家。于是这些道场神,道场神他们是再来人;前面给诸位报告,「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一尊佛是新佛,千佛是古佛;道场神在这个地方帮助这些人。法师这里讲经,他会讲他做不到,道场这些护法的人听到法师讲经,他做到了。做到就是表演给法师看,「你会讲,没有做到;我听到,我做到了。」护法师的法,希望法师看到之后,看到这么多护法的他们都做到了,自己生惭愧心,不能不回头,不能不认真干,你看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些护法神在此地,真的在教化众生、在度化众生。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家业,就是佛家真正的事业。道场神在做,感化道场里面这些出家众、在家众、修行人。这叫真正护持。

  他们在一切众生的面前,『成就广大菩提行』,「广大菩提行」就是包括佛在经教里所说的一切道理、一切修行的方法,我们说经典当中的教诲。如果你听了,你不信不解不能行,你不是道场神,也就是你不是真正护法。道场神是帮助佛菩萨来成熟众生的、来普度众生的。就像我在上面举的例子,我们今天发心到道场来做清洁的义工,我听法师讲经,听法师念经,我在旁边听。听明白了,听懂了,我就真正做到,做给大家看。我听你们讲的「不杀生」,我听懂了,我在清洁环境的时候,看到一个小蚂蚁、看到一个小蜘蛛,我对牠们都有爱心,绝对没有伤害的念头,我会恭恭敬敬把牠们请到外面去,很有礼貌的对待牠,绝对没有一点恶意,没有一点不正当的行为,做给这个道场所有的人看。这就是教化众生。做得很自然,善巧方便,你常常会遇到这个事情。一次两次大家没有注意到,十次八次、几十次、几百次,大家恍然大悟,发心向你学习。道场神是道场大众的模范榜样,他是千佛再来的,「千佛拥护」。

  我们要问,我们凭什么感动千佛来拥护道场?释迦牟尼佛出现,没错,那是感动千佛拥护;我们凭什么?我们所凭籍的是真诚心,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真诚到极处,自然感动千佛菩萨来护持,我们的道业才会有成就,我们功夫才不至于退转,才不会堕落。所以诚重要,诚是菩提心之体,也就是真心的理体。没有真诚,你还修什么?经文里面讲「成就广大菩提行」,没有菩提心,哪来的菩提行?说菩提行,当然菩提行是从菩提心生的,很清楚很明白。道场神不是普通人,我们在道场做义工、做护法,懂得这个道理,你是真正在行菩萨道,真正在修菩提行。你协助诸佛如来,帮助法身菩萨,在这个道场广度众生、成熟众生,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我们到什么地方去修积功德?这个地方就是。

  所以修积如来无量无边广大功德,真的不分身分、不分地位,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什么地位,无论我现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我从事哪一种工作,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成就圆满功德。关键在你会不会?所以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人,「会么?」真的会,恭喜你,没有不成就的。不会就难了,会的人心真诚。哪些人不会?心是虚伪没有诚意,这样的人不会,这样的人是众生。所以真正是菩萨,他的思想、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我们能不能懂这句话的意思?能不能体会得?在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教人;没有人的地方,鬼神看到,要教九法界众生。普贤菩萨给我们说出十个修行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那个诸佛就是讲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哪些是未来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对于过去佛、现在佛的恭敬,我们不谈,你自然会恭敬;对于未来佛,我们眼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有没有做到恭敬?

  上一个星期,我住的这个地方书架很深,我们书很多,可以排两排。前面是《大藏经》,有一些书可以排在后面,我让悟平师去做这个工作,他把书后面都排好了,然后把《大藏经》放上去了。到第二天我去看,我一看摇头,里面的书无所谓,外面这排《大藏经》摆得参差不齐,这是什么?不敬。叫人一看,你没有真诚心,你没有恭敬心,你学佛你这一辈子都不能成就,从这些小地方看。对人有没有诚敬?别人对我不敬,因为他不学佛,或者他也是佛教徒他不是真学;我对别人要恭敬,我真学。对什么样的人都要有礼貌,决定不能说他的身分很低、很微贱,我们就可以马虎,错了!

  佛陀教给我们,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佛菩萨,我们要用同样的心对一切众生。形式上的礼节有差距,里面的恭敬心是一点差距都没有。恭敬心是平等的、清净的,外面的差距是随俗。「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觉」,世间用什么样的礼貌,我们随顺世间,世间人见到国家元首行三鞠躬礼,我们一定要行三鞠躬礼;见到一般朋友行一鞠躬礼,我就行一鞠躬礼,随俗,随现代人的礼节。现代人没有礼节了,我们希望现代人能懂礼节,那从我本身做起。现代人眼目当中不尊敬别人,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做出尊敬别人的样子,给那些众生看,你就叫行菩萨道。要从内心、从言语、从动作表态做出来,我要把「礼敬诸佛」做出来给人看。对一切人恭敬,不能轻慢。

  我跟黄念祖老居士初次见面,我到北京访问他。中国人有个规矩,坐客不拜行客,坐客是主人,行客是客人。实在讲我到北京我懂得这个礼貌,我在这个旅馆住定了,我要跟他约会,我去拜访他,他是主,我是客。老法师慈悲到极处,我一通知,他就到旅馆来看我,超出常礼格外的礼敬,我非常感动。他是长者,他学佛比我早,年龄比我大,他跟我的老师是同辈分,同一个老师学道。我们确实是有法脉的渊源,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的教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学的。梅光羲老居士是黄念祖的舅父,黄老是他的外甥,黄老的佛法是跟他舅舅学的;以后他舅舅把他送到夏莲居老居士那里,请夏老教导他。我们有这个法脉的渊源,在佛门讲,我们是一家人。我那个时候六十出头,他对我的称呼,称老法师。无论从称呼、接待,都是做给现代年轻人看。年轻人不懂礼、不懂规矩,做出来给大家看。菩萨!行菩萨道。

  所以我常常讲,什么时候佛法能兴?我们做佛的弟子都能够依教奉行,起心动念、言谈举止都能随顺佛陀教诲,做出样子给社会大众看。人家一看,「佛教是这样的」,尊重的心生起来了,仰慕的心生起来了,敬爱的心生起来了,当然他就想学。如果看到我们这些佛弟子,随随便便,什么也不懂,跟世俗人没有两样,甚至于还不如世间的好人,人家一看,「佛教徒是这个样子的,学它干什么?」我常常讲,把佛教的形象破坏了。道场神他就是树立佛教形象的,一丝毫都不含糊的。他们具足真实智慧、具足善巧方便,言行举止确确实实是佛教的好形象、好招牌、好广告,接引广大众生。

  由此可知,我们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有意无意都有当道场神的机缘。我们到一个人家里头去作客,到朋友家在一起聚会,这个时候想到,现前的大众都是我度化的对象。我的言谈举止做好样子给他们看,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帮助他们断恶修善,断恶的念头、恶的行为,尤其是恶的言语。一定要常常能想到,我一言一笑,是正面的影响众生还是负面的?正面的,好!负面的就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好!有罪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好好想想?古人常常讲「三思而行」,孔老夫子也说「再思可矣」。我们初学的人,恶习气太重了,为什么?养成习惯了。不良的习气、不良的习惯,让社会大众看到,「我们人生不过就如此而已,你也是这样做!」社会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这个正常就是完全能随顺自然的大道,我说这个大家听了,意思恐怕不能明显,随顺伦常大道,伦常大道就是天然的秩序,尊卑长幼。伦理怎么落实在家庭?如何落实在社会?如何落实在一切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怎样落实在朋友的聚会?哪一个人都不能够避免的,你的亲戚朋友有结婚的、有送丧的,这些喜庆宴会里面,我们有没有起心动念要在这个场合当中做最好的榜样,教化众生?你就是道场神。

  这个场合里面,你在这里面显示正法,教大家怎么做人?对于一切人事物要如何看法?如何想法?如何对待?本身做好样子,「成就广大菩提行」,不能做坏样子给人看。特别是言语,言语古人常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你是无心说出来的,那个听的人有意,认为你侮辱他、你瞧不起他。实际上你是说一句笑话,开玩笑的话,你要想对方那个人受得了受不了?所以佛在经论上教弟子,决定不可以有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的话。为什么?戏论不知不觉的伤人,令人怀恨在心,招来报复,麻烦大了。

  我们在历史里面读到,唐朝郭子仪,那还得了?封侯拜相,倍受当时人的尊敬。他对待好朋友,接待都很随便,跟一家人一样。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卢杞的官职不高,跟他相比那悬殊太大了。那时候郭子仪封王,卢杞是个小官。他听说卢杞来了,赶紧穿上礼服,一点都不敢失礼,来接待他。家里人就奇怪,「许多大官到这里访问,你都很随便,为什么卢杞来,你要穿朝服接见?」他就告诉家人,他说卢杞这个人不能得罪,不能失礼。为什么?他会记恨、会记仇,如果你得罪了他,将来这个人要得志的话,一定会报复。郭子仪聪明、有智慧,果然以后卢杞做了宰相,真的被郭子仪说中,以前只要是得罪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报复。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这里头有大学问,给我们后人做了一个好榜样。

  学佛的人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绝对不轻慢任何一个人。不但对人不能轻慢,不能轻慢动物,牠有灵性,牠前世也是人。愚痴堕落在畜生道,即使是蚊虫、蚂蚁都要尊重,都应当怜悯,都应当帮助牠,怎么可以轻慢?尤其是天地鬼神,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以得罪天地神明。没有人在的时候,一个人独处,儒家教人「慎独」,就是你独居的时候没有人看见,你不可以随便。还像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自己小心谨慎,不敢放逸。以为没有人看见就可以随便了?不可以。衣冠还是整齐,就像见宾客没有两样,鬼神看到欢喜,这是你对他们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当然尊重你,这一定的道理,礼尚往来。我们怎么对人,人家会怎么对我;我怎么样对鬼神,鬼神怎么样对我,一个道理!

  总而言之,须弥宝光菩萨在这个地方的教诲,他修学的法门,用我们最近讲经题目来讲,就没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做社会大众的模范。「我这个念头能不能做社会大众的榜样?我的行为能不能做社会大众的模范?」常常想到这个话,你才真正能够落实佛在《十善业道经》上的教诲,「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就落实了。否则的话,念是念,念得很熟,也会说,不能落实。不能落实就不是真修行,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得不到道场神的护持。第三句:

  【雷音幢相道场神,得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于梦中为说法解脱门。】

  清凉大师批注虽然不多,注得好,「梦觉皆化」,教化众生;「则时处俱遍」,就是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都在度化众生。道场,哪里是道场?一切处都是道场。什么时候到道场去服务,去做义工?一切时。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存一个念头,「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行善」,这叫道。总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菩萨的德号『雷音幢相』,「雷音」我们常说雷音震耳,取震惊的意思,打雷的时候,震惊。诸佛如来示现道场护法的身分,诸位要知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要护持。我们现的相「幢相」,这个相是好相,非常明显;说话的音声像雷震一样,把众生的迷惑震醒,帮助他觉悟。德号里头取这个意思。

  他学习的法门是『随一切众生心所乐』,恒顺众生。恒顺众生里面有一个目标,帮助他见佛;用现在的话说,运用一切的机缘帮助他认识佛教,认识佛教就见佛了。『于梦中为说法』,这是举个例子,梦中还跟他说法,醒的时候当然也说法。清凉大师这个批注就注得很好,梦中、觉醒的时候都教化众生,这样你的教化是一切时一切处都遍了。「时」要遍三际,「处」要遍十方,你能发这个大心,你不是普通菩萨,你是普贤菩萨,你是修普贤行的大菩萨。华严会上佛菩萨才如是,不是华严会上佛菩萨他做不到。这是《华严经》,当然是以大方广佛华严为境界,我们要这样学,这是「取法乎上」。我们不能得到上,也可以得到中。我们可不能取法乎下,取法乎下万一不及格就堕落了。所以一定要发大心,要学大法。

  所以入道场,这个道场就是一切场所,首先怎么样?随众生的好乐,他们喜欢什么我们都随顺,大家在一起一团欢喜。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把佛法介绍给他,他能听得进去。你在这个场所里面,一切众生对你不欢喜,你说再好的法,他都听不进去。所以那个介绍佛法的人,有人介绍他能接受,同样的,譬如佛书、光盘,那个人送进去被人拒绝,换一个人进去欢喜接受,什么原因?我们一般讲某人与某人有缘,某人跟那个人没有缘。缘从哪里来的?缘不是天生来的。缘从哪里来的?平常对他尊重、对他有礼,他对你具足信心。你送他这个东西,「你看过吗?」「我看过,不错!」他能相信,他相信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送他东西那当然是好东西,欢喜接受。如果你的平常言行举止,他都觉得讨厌,他对你不相信,你送他虽然是好东西,他也认为「你有什么好东西?」你这些东西叫我看,浪费我的时间。给你一点面子,给你收下来,绝对不会看;不给你面子,请你带回去,你送给别人。这些事情古今中外常见的事。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应该怎么做?时时刻刻记住,尊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首先我们尊重他们,他们自自然然有回报,尊重我、信赖我。我把如来圣教供养他,他欢喜接受,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这就是佛门里面常讲的「广结善缘,广结法缘」。结缘的方法,佛教导我们的四摄法,四摄法要是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跟一切众生相处的方法。当然一切众生里面,跟一切人是排在第一位。如何跟一切人相处?尤其是一切不同族群的人、不同文化的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同国家的人,不能失礼。外交官他们一定要学外交礼节,我们护法的人也要重视外交礼节,因为我们接触多元文化是特种外交。我们要重视一切众生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习俗、他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他们的忌讳,你能懂得、你能遵守,自然而然跟他们打成一片,他们欢迎你。你介绍给他们的东西,他们很尊重,你讲解的佛法他们一定专心倾听,你收到效果了。如果看到他们的生活习惯你都不喜欢、很讨厌,你讨厌他,他讨厌你,你想帮助他他不会接受。错决定在自己这一边,不在对方。

  一个成功的人他在一生当中,在修学过程当中,永远不会认为对方有错误,所有一切的过错一定是自己。他天天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能够改过自新,他成功了。他能够转迷为悟,迷悟就在此地。见别人过是迷,见自己过是悟。转凡成圣,见别人过是凡,见自己过是圣,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想成就,如果不能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也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你就难了。所以我们真正希望这一生有圆满的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的功名富贵,那个没有意思,为什么?不能脱离三界,不能超越轮回,那不是成就。成就要超越十法界,决定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随顺佛陀经论里头的教诲。天天读经,这个经典是我们救命的法宝,我一时一刻不能离开它。随顺经中的道理,随顺经中的教诲,圆圆满满的落实,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真的改变了自己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起心动念尽虚空、遍法界,大大的不一样!从前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现在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自己会感觉到受用不一样了,烦恼、忧虑、牵挂没有了,清净平等觉现前了。这是我们契入佛门的初阶,你入门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八十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八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