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九十一

  日期:2011/9/21 17:06:4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一卷)  2001/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91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足行神第十句:

  【积集妙华足行神,得开悟一切众生,令生善根海解脱门。】

  足行神是我们修学的带头人,好像我们到哪个地方去旅行,他是我们的导游。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这个人非常重要,我们得到他的帮助,就会少走很多冤枉路。最后这一位,他的德号是『积集妙华』,在《华严经》里面,开头一位很重要,最后一位表法也很重要,这是总结这一个单元的精义。「妙华」就是比喻修因,总结我们修因,从他修学的法门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开悟一切众生,令生善根海』,「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的是无量无边,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善根,足行神要帮助他生起,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他的行门、他的利生功德,确实是值得我们赞叹。

  我们应当如何学习?中国人有一句谚语「顾大体、识大体」,足行神确确实实是表这个意思。我们起心动念,目光之所及,要知道世出世法什么是最重要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最重要;一切诸佛菩萨修行是为这个而修的,证果是为这个而证的,倒驾慈航还是为这一桩事情。「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是慈悲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要知道怎样落实,为了这桩大事,用我们凡夫的话来说,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菩萨所修,难行能行,头目脑髓,只要真正利益众生,没有一样不可以舍,没有一样不可以布施,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这是真实功德、无量功德。如果违背了,障碍众生善根的生起,帮众生生起疑惑,帮众生生起退失菩提心,这个罪过也是无量无边。换句话说,罪福的造作往往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是迷悟。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他才帮助众生生善根,帮助众生增长福德,促进众生圣学的因缘。这个造福是世间没有法子相比的,这就是法布施,具体的法布施,真是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能够为比。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作法,就是把如来经教的义趣广泛为一切众生介绍。尤其是我们佛门四众弟子,出家不必说了,你是专干这个行业的,在家菩萨也有发真正大心的,放下一切,专门做弘护的工作。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虽然常说弘护一体,而确确实实护法超过弘法。佛在《涅盘经》上讲到,我们在《华严经》清凉大师批注里面也引用《涅盘经》这些经文。这个话怎么说?弘法的人是到课堂直接上课,就像学校里头的教员,教员有机会跟学生上课,你们想想他需要什么条件?他需要学校,他需要教室,他需要学校校长聘请他,他是个再好的教员,他没有场所,他没有教学的对象,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聘请他,他这一生有再大的长处,也是没有办法发挥。所以他需要护法,学校是他的护法,校长是他的护法,有学校,有校长聘请他,这才有学生,这才能发挥他的长处。所以诸位要晓得,住持正法是什么人?听听名称就晓得了,一切道场的住持,他是真正住持正法的,正法久住要靠他,不是靠弘法的人。弘法的人没有这个力量、没有这个权,他有权。

  住持是主,讲经说法的法师是伴、是宾,宾主我们要分清楚。就服务的面来说,住持所担负的责任大,工作量多;教员很单纯,请你讲哪一门功课,你只在这一门功课下功夫,把它讲好,如果你又能以身作则,把它做到,你是个很好的教员。论功德还是住持排在第一。由此可知,你是个住持,主持正法的人,这学校你当校长,你要是不聘请教员来教学,这个校长就有过失了。校长一定要招收好学生,聘请好的教员来教学,这个教育是成功的,这个校长有智慧、有德能。所以每一个大大小小道场的负责人,佛门一般称住持、方丈,他们的责任大,他们是如来正法的主持人。「积集妙华」,这个德号形容他们的无量功德,他们做的工作就是开悟一切众生。不必自己上课,校长不必自己跟学生上课,聘请好的教员,培养人才,替佛门培养师资,住持正法。

  「令一切众生」,一切,得有这个心,九法界众生,佛是这样让我们生起广大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决定没有嫉妒障碍。一个好的教员到什么地方去教学?一般来说是缘分,哪里有缘哪里去。这个缘分一般讲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事,有没有大德的护法来护持、来礼请?佛家讲礼请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聘请,请你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是第一个缘。第二个缘是听众,要观察这一方听众的根机,我所学的法门、我所弘扬的法门契不契大众的根机?第三个叫时节因缘,包括时跟处,你看看每一部经一展开,不是有六种成就吗?那六种成就就是缘。我们要考虑的就是「主成就」,这个主不是讲经说法的主,那是释迦牟尼佛,这个主是邀请我们的人,这个寺院道场的主人,他热心弘法利生,热心提拔后学,这主成就有了;「处所成就」,这里有庄严的场所,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时成就」,时节因缘,这个地区安定,我们可以在这里安心的学习;「众成就」,有许多同学、有许多听众,听众都是我们同学伴侣,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这是种种条件成就了。

  这个道场从住持、法师、道场本身所有干部义工,再包括我们所有的听众,我们都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帮助一切众生生长善根。我们要同愿、同德、同行,佛法才能在这个世间推广教学,帮助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改恶为善、转迷为悟,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用这个来做足行神的总结,我们想想这个意思很深很长。现在我们接着看偈颂:

  【尔时宝印手足行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足行神众而说颂言。】

  说偈仪我们念念就行,前面都说过。第一首:

  【佛昔修行无量劫,供养一切诸如来,心恒庆悦不疲厌,喜门深大犹如海。】

  这是宝印手足行神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我们在赞颂里面看到,就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佛』是讲一切诸佛如来,过去生中修行,时劫之长没有法子计算,大经这样的句子太多太多。佛说这个话的用意在哪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修行是要无量劫,绝对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发长远心,永远没有休息的这个心。没有成佛,我们苦修是为了自己成就,自己成就之后还是苦修,为一切众生示现。众生无尽,我愿无尽,一定要效法普贤菩萨无有疲倦,不厌烦、不疲倦,无有疲厌!没有长远心怎么能成就道业?

  长远的修行,跟诸位说最大的障碍是遇到挫折、遇到困难、遇到障碍,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用忍辱波罗蜜。佛教导我们「以苦为师」,我们愿意吃苦,你才能突破;如果怕吃苦,这苦难自己受不了,必定退转。古往今来的修行人,从这个地方退转的不知道有多少,受不了苦难,禁不起挫折,所以修行要无量劫。如果不怕苦、不怕难,勇猛精进,那就是《华严经》善财给我们示现的例子,一生圆满成就,这是我们要懂得学习的。

  诸佛如来在因地修什么行?这个地方这一句讲得好:『供养一切诸如来』,就是修的这一门,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菩提、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就是「供养一切诸如来」。这一句「供养」全都包括了,这里头含的意思多广多深!孝敬父母、奉事师长都在「供养」这两个字圆圆满满包含了。我今天断恶修善,以这个供养如来,以这个孝养父母,以这个奉事师长;父母欢喜,你能断恶修善,老师欢喜,诸佛如来欢喜,还有情与无情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情与无情也是「一切诸如来」,《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众生有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我们称性叫如来。在相上我们用「诸佛」,从性上我们用「如来」;如来加个「诸如来」,有情无情统统包括在其中。因此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之中不忘供养。我们念佛是供养,我们行善是供养,我们持戒是供养,我们读诵是供养,我们在此地与大众一起学习是供养,《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如果以普贤菩萨十愿来说,礼敬是供养,称赞是供养,忏悔是供养,随喜是供养,请转法轮是供养,请佛住世是供养,乃至于到最后「普皆回向」,哪一法不是供养?再说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是供养,持戒是供养,忍辱是供养,精进是供养,禅定、般若样样都是供养,这样才显示出《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法门平等,任何一门都含摄一切法门在里面。有些人他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他有分别、他有执着,「我学这个宗派好像跟另一个宗派格格不入」,这是错误。学禅的人不看教下的经典,学显教的人排斥密宗,这些都是错误的行为。他不知道佛门里头任何一法圆摄诸宗,一法都不漏,这叫大圆满。大圆满是任何一法都大圆满,并不是哪一法独有的大圆满,其它的一切法就不圆满,那你就错了。不但佛门法法圆满,世间一切法跟诸位说,如果世间法不圆满,那佛法还是不圆满。所以佛法当中才说「哪一法不是佛法!」

  觉悟的人法法都是佛法,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两个字怎么讲?佛法两个字是觉悟,佛是觉,法就是一切诸法,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统统都觉悟、都明白了,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全都明白了,哪一法不是觉法?果然你要是不觉,那这个话就反过来讲,哪一法是佛法?迷的人,《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觉悟的人,幼儿园小朋友念的课本也是佛法。这才是宝印手足行神善导众生,所以『心恒庆悦不疲厌』,广修供养。一门含摄一切法门,生欢喜心,无有疲厌。『喜门深大犹如海』,宝印手足行神,他修的法门是广大欢喜,「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所以「喜门深大犹如海」。布施佛法、供养佛法,这个供养是三业圆满,善心、善言、善行,这才生广大欢喜。第二首:

  【念念神通不可量,化现莲华种种香,佛坐其上普游往,红色光神皆睹见。】

  这是第二尊莲华光足行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示现佛身,坐一切光色莲华座令见者欢喜」。所以赞颂里面他就说『念念神通不可量』,神通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能力,他能够化现莲华宝座,从莲华宝座出现光色;长行里面我们读到的「一切光色」,色就有香,它表法的意思很明显。菩萨是以戒定慧三学教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欢喜是称性的喜悦。为什么?戒定慧三学是性德,九法界众生迷失了自性,性德不能够现前。我们要问,性德有没有丧失掉?跟诸位说没有丧失,佛法里面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是你迷了,你没有觉察得到,虽有,好像是没有,是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有。

  戒是行德,我们的生活行为;定慧是我们的心德,就是心意的德能。戒律是我们身口的德行,万德万能,这个「万」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万不算多;它是表法的,表多,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行。我们都被烦恼习气,《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蒙蔽、障碍了,它不能现前。佛菩萨为我们示现、为我们表演,希望我们从他的示现、从他的表演上得到启示,觉悟到自己的性德,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恢复自己自性本具的德能,如此而已。我们要想成就,那要真做、要真干。

  这四句偈,前面两句我们要深信不疑。「念念」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真心本性的能力;「神通」,通是通达,没有障碍。性相没有障碍,理事没有障碍,因果也没有障碍。清凉大师在这部经里面跟我们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叫通。神在此地是形容,不但我们凡夫感到惊讶,神奇莫测。我们是处处不通,佛为什么一切通达无碍?以眼来说,佛是五眼圆明,世出世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都能看得很清楚,没有障碍。佛告诉我们,阿罗汉的神通只能看五百世,他能够看到五百世前,也能看到五百世后,超过五百世他就看不到了。他的神通能力有限,佛是没有限的,我们要相信。佛能够示现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才真正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佛来度他,他就现佛相,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众生看到很欢喜。确确实实有一类人对佛很尊重,不想亲近,他喜欢亲近观世音菩萨,觉得观音菩萨很亲切,佛太严肃了,有点怕他,那么佛就现观世音菩萨来度他。也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地藏王菩萨的,佛就现地藏王菩萨而为说法。我们现在常常在外国走动,看到外国人对佛法不喜欢,喜欢耶稣、喜欢玛丽亚,我们就懂得佛一定现耶稣身而为说法,他欢喜,现玛丽亚身而为说法。这就是此地「念念神通不可量」。

  我们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种示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误会都能够化解,所有一切争执都能够消除。正如一些宗教所谓的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真神神通广大,示现无边,这个地方讲『化现』,化现无量无边。一个真神,我们佛门里面不叫真神,叫自性。他们叫真神,我们叫自性,能现、能变、能化。所化现的,要记住,是『莲华种种香』,这个意思你们懂得吗?自性是如来化现的,决定清净,「莲华」表清净;决定平等,决定不会离开戒定慧三学,「种种香」是戒定慧三学。无论他怎样示现、怎样变化,你仔细去观察,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他表现出来的。在形象上表现出来的,决定是戒定慧三学;他的言语、行动是有规律的,他的心是安定的,充满了智慧。我们看看这个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确实符合,他怎么不是如来化现的?

  『佛坐其上普游往』,「佛」这是从形相上说的,「其上」就是清净平等,我们今天把它总结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莲华,坐在这上面游化九法界。『红色光神皆睹见』,红色光神就是莲华光足行神,他看见了,他学到了。

  

  足行神偈颂第三首:

  【诸佛如来法如是,广大众会遍十方,普现神通不可议,最胜华神悉明瞩。】

  这是最胜华髻足行神的赞颂,他修的法门是「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如来众会道场」不在形式而在实质,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得,然后才能够依教奉行,自他两利。

  『诸佛如来法如是』,不是一尊佛,一切诸佛无不如是。清凉大师批注提示:「内则念念安于理事」,内里头念念与性德相应,我们一般讲与道德相应。外面是「处处建立道场」,「外」就是讲我们的色身、我们的形象,我们色身形象所表演的就是道场,令一切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都有所感发,有所领悟。现在人讲的启示,就是这个意思。让人接触到之后他有所启示,启示就是觉悟,觉悟之后自自然然他就发心效法,向你学习。如果过去生中跟你有缘,他就依你为师,向你学习;如果缘要是薄一点,虽然没有正式依你为师,他暗中在学习,或者你已经往生,不住世,你的著述还流传在世间,他依靠你的著作来修习,这是缘稍微差一等的。利益众生,真的是无量无边!

  足行神这个单元,特别着重在形象,每一句、每一偈里面我们都能看到特别重视形象,形象不是不重要。我们常常也曾经听佛门大德说过,「学佛重实质不重形式」,形象就是形式。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自行是这样,自己修行重实质不重形式。但是要为了利益众生,形式就非常重要,所以为什么要建立清净庄严的道场?众生欢喜,他看到这样的道场他就来了。由此可知,佛法里面庄严形式的道场不是为别的,是为了接引众生。大乘法里头常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个庄严道场是欲勾,用这种手段来接引众生。这个手段是现在在商业里面讲的广告、包装,做得好,做宣传工作,让大家看到听到生欢喜心,他就到佛门里面来看看、来观察;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生欢喜心,他就坐下来学习了。

  由此可知,形象对于接引初机是多么重要!这一点我们不能疏忽。自己修行成就之后,作菩萨了,菩萨要接引初机,要以佛的形象出现,还要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告诉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果报,是福德的果报,果必有因。那我们要问,菩萨在无量劫当中修行,具不具足这个福德?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具足。当然具足,何必还要修?表演给众生看的,劝导众生你要好的果报,你一定要修善因,种善因才能得善果。而实际上诸佛菩萨善因善果都已经圆满,由此可知,他百劫修相好是示现、是表演,做给我们看的。我们要是依照这个样子来修学,果报确实能得到,一点都不假。

  从这些地方证实,佛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是「唯心所现」,真相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是永恒的,都是生灭法,而且告诉你真相,它是剎那生灭,永恒不断。我们今天这个身体、身相现前,这个身相怎么来的?缘聚则生,就现相,缘散之后,相就没有,这是一般人看的粗相。譬如我们这个经本,这经本是一本书,缘聚的时候这本书生了、现前了。这么多纸张把它钉在一起,这一本书成立,我们叫它一本书,书生了。缘散则灭,我们把这本书一张纸一张纸拆下来,书没有了,这本书的相不在了,纸的相又现前了,书变成很多纸张。世出世间所有的现象就是这么生起的,佛叫「缘生法」,因缘生法。你要真正体会到这一切法是缘生的,我们这个身体是缘生的,四大五蕴合起来这个身相现前,四大五蕴要是散开,这身相就没有了,身相灭了。

  身相灭了,四大五蕴没有灭。就好像我们刚才用这本书做比喻,这本书是许多纸张聚集起来,我们把它装钉起来,这是一本书,你看到这本书,书本出现了;我们把书拆掉的时候,就变成一张一张纸了,书的相没有了。书是缘生缘灭,书灭了缘没有灭,纸张没有灭,纸张在。如果你从这个地方细心观察,一下体会得明白了,恍然大悟,然后告诉你真相,「缘聚不生,缘散不灭」。「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这是看假相;「缘聚不生,缘散不灭」,这是看事实真相。真相明白了,我们人有死吗?没有!我们缘散了,散了的时候我们这个物质的色身不灭,现在科学家证实了物质不灭,它转变;精神不灭,精神是我们一般中国人讲的灵魂,它又去投胎了,它去转世了。转世一点都不希奇,你们听到西藏很多活佛转世,其实哪个人不转世?哪有不转世的?

  转世到底转到哪里去?心地清净的人不受污染,他自己知道转到哪里去;心地迷惑的人,他随着自己业力去转,不晓得转到哪里去。但是苦乐忧喜舍的受,他不能避免,这是六道凡夫。如果修行真有功夫,心地清净不染,见思烦恼断了,他转世就转到四圣法界去了,不在人间。证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果位,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他没有了,他是永远断掉了。在六道里面色界天这五种受还是有,很轻微!那是他的甚深禅定伏住烦恼,没有断,四禅四空天没有断,伏住。到四空天是完全伏住了,实际上就好像是真的断掉了。但是四空天的寿命是靠禅定,非想非非想处天定功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他这个定功会失掉,失掉的时候苦乐忧喜舍的烦恼又现前,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他不是究竟,他那个叫「舍受」,不是真正的禅定。到阿罗汉所证得的,《楞严经》上称之为「九次第定」,这行!为什么?苦乐忧喜舍永远不会现前,他见思烦恼断了。

  因此无论是自身的形象、道场形象,我们今天讲硬件建设,要清净庄严。我们道场形象好,里面住众四众同学人人形象好,这是「诸佛如来法如是」。『广大众会遍十方』,这种实质、形象表里一如,这就是修行的功夫,这就是修行的功德,这是真正庄严道场,这是真正庄严三宝,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能够感受得到。『普现神通不可议』,「普」这个字在佛经里面就是平等的意思,没有分别。不分国土,佛法讲国土,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不分剎土;不分族类,像《华严经》上讲的,你看看多少族类?同生众、异生众,异生众里头有天众、龙众、阿修罗众,我们现在读的这一段杂神众,一共又有十九类,不分族类。现在我们是不分宗教、不分文化、不分语言,平等对待,这叫普。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示现,普示现!这里面决定没有偏爱,我喜欢这个地区,错了;我喜欢这个人也错了,我喜欢这一桩事也错了,为什么?喜欢是烦恼,不是智慧。智慧的显现是什么?随缘,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这个叫示现。

  即使是示现,有没有起心动念?跟诸位说没有。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的时候,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示现的是八十岁灭度。这八十年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起心动念?跟诸位说,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为我们示现形象,佛在经上讲得很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是示现,无作就是不示现,示现跟不示现是一不是二。从众生「感」这一方面看到佛「应」,佛示现了;众生只看到外表,只看到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看到假相,真相没有看到,这个道理很深。

  什么人能看到真相?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心地清净,智慧现前,他看到真相。九法界众生都看不到真相,为什么?九法界众生无明没破,没有见到真性,没有证得法身,他见不到。四圣法界都见不到,何况我们凡夫!我们只是在大乘经里头听说而已。但是从许多原理原则我们来仔细观察,佛讲的这个话是真的,理没有问题,事当然可能,理事不二!如果在这个地方能够稍稍有一点体会,那对我们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至少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对大乘经生起疑惑,欢喜信受奉行。我们乐意向佛菩萨学习,虽然学得不像,只要真学,总靠一点边,那个利益就无有穷尽。学习的方法就是形象跟实质两者兼顾,自行化他,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观机,不但说法要应机,示现也要应机。

  现在这个社会,众生最严重的病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真的是达到了顶峰。贪而无厌,为了贪瞋痴不择手段,这个太可怕了!所以感得的果报是世界末日,是无间地狱,不是饿鬼道。举世之人造极重罪业,这还得了!菩萨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示现是什么?无贪,要示现一丝毫的贪心都没有;要示现大布施,让一切众生看到听到肯回头,让一切众生真正相信佛所讲的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道理?众生不是贪财吗?佛说财从布施来的。我们试试看,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修布施,看看我们财富会不会增长?果然那个财富源源不断而来,这就证明佛讲的话没错。世间人还要贪什么财?

  希求财富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用不正当的手段是造罪业;用正当的手段是欢喜布施供养。我财源源源不断而来,我们来证实佛所说的话。法布施增长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增长健康长寿,我们真干!世间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佛经上这些话读得很多、听得耳熟,为什么不肯干?没有信心,「我要真的这样做了,把我的钱统统都舍掉了,那明天我吃饭谁来管我?」对于大乘经教佛所讲的教诲,疑虑重重!他不是没有听见,他不是听不懂,他怀疑,不敢接受,不敢尝试。于是裹足不前,佛法里面殊胜的功德利益他得不到;表面上学佛,内里面还是被烦恼所转。财从哪里来?不贪。「不贪怎么会来?」还是起贪心,还是要骗人,不骗人怎么会发财?观察观察这个世间发大财的人,好像他们的手段都是不正当的,想的、做的无非是损人利己,于是损人利己之道大行于世,世间许许多多人都在学习。佛菩萨圣贤的大道没有人过问了,听起来「说得是很好,这是理论,这不是事实,不是真的!」

  我们佛弟子,有义务、有使命把佛陀讲的话,让它字字句句都兑现,这是救世之道,这样才真正能够挽救劫运。我们要做,要认真努力做,要赶快去做,迟了就来不及。世间人好吃、贪吃,吃的是众生肉;看到我们素食的人,他们批评我们素食没有营养,对我们的健康有妨害。我们要怎样跟他说明?最好的说明,我们这个身体的形象,形象很重要,你是肉食,我是素食,我们两个比一比,我不但不输给你,比你超胜很多。这是说什么?素食是有道理的,素食对于健康长寿是有好处的。他要是看清楚、看明白,真正体会得了,他要希望健康长寿,采取这个方法你就能得到。

  素食的人也确实有很多不健康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心不清净、烦恼多。谚语说得好:「忧能使人老」,忧虑能使人老化;这句话里头还有很深的意思,忧虑会给你带来疾病。所以佛陀教导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还有什么好忧虑的?还有什么好牵挂的?把一切忧虑、妄想、牵挂统统放下,身心自在,你的身心跟宇宙合而为一,这是最健康的;跟大自然合而为一。澳洲土著里面就有一部分人他们做到了,确实是健康长寿;不但是健康长寿,而且生死自在,因为他心清净,他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所以他知道他过去生中从哪里来,将来死后到哪里去,他有这个能力。他到这个世间来游戏神通,到这个世间来玩的,什么时候想走,他说只要把身体各个器官的开关关住,两分钟就走了。他知道全身器官的开关在哪里,他喜欢关的时候,立刻就把它关闭,两分钟就走了,不生病,生死自在。我们人身体的器官是不是有开关?真有开关,我们凡夫不知道,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事情;澳洲土著他们知道,他们很清楚,所以他们的心行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普现神通不思议」,佛如是,菩萨如是,我们应当学习。『最胜华神悉明瞩』,最胜华髻足行神他明了,他为什么明了?他学到了,他做到了,所以他才明了。如果不认真学习、不完全落实,那就没有办法明了。落实在实质,就是心性上;落实在形式,就是色相上。第四首:

  【十方国土一切处,于中举足若下足,悉能成就诸群生,此善见神心悟喜。】

  这是摄诸善见足行神,他教给我们「举足发步,悉调伏无边众生」,我们从他赞颂里面看到,这就是他自己修学的报告。『十方国土一切处』,这是讲处所,说「一切处」当然就包括一切时,一切时一切处。『于中举足若下足』,举足下足也是表法,实际上说的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诸位要知道「一切处」是没有边际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只要我们人身体在这个地方,也不论是白天晚上,也不论这个房间有人没有人,没有人的时候有鬼神。我们建筑这个墙壁可以障碍凡夫,凡夫在外面看不到里面,不能障碍鬼神。我们在摄影棚里面做出隔音,墙外面听不到我们的音声,鬼神没有障碍;隔音设备做得再好,也障碍不了祂的眼,也障碍不了祂的耳,这个事情我们要知道。两年前,在中国东北有一位法师闭关,关房里面山神进来了,八个山神出现在她关房里面,门窗都没有开,祂怎么进来的?所以障碍不了鬼神。

  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是要成就众生,『悉能成就诸群生』,这句话说得好,这个「群生」是九法界众生。我们的心正、我们的思想正、我们的行为端正,九法界众生都欢喜赞叹,向你学习,你就能广度众生。如果你要是懈怠、放逸、懒散,这些天龙鬼神看见你,摇头离去,善神远离。佛在经上讲「恶鬼屯门」,为什么?你不善的心行感召来的是妖魔鬼怪。人常常跟妖魔鬼怪在一起,还会有好日子过吗?所以你的思想,胡思乱想。这个胡思乱想,诸位要晓得,因是业障,自己的业障习气很重;缘,就是这些恶鬼、不善的神灵,他们给你做增上缘,让你头脑不清楚,一天到晚迷迷糊糊,现出这种果报来。世间人对于这其中的道理,他不清楚,这是找高明的大夫都没有法子,为什么?大夫能治的是生理的病,这个诸位要晓得,你精神的病、业障的病,再高明的大夫都束手无策。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保持身心健康,要知道消业障,要知道远离恶缘,自己有纯净的心、纯净的思想、健康的身体。摄诸善见足行神他懂得,他从这个法门证无上道,提出他自己修学供给我们做参考。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九十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九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