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九十五

  日期:2011/9/21 17:12:4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五卷)  20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95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身众神第六句:

  【最胜光严身众神,得令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解脱门。】

  『最胜光神』,我们看到他修学的法门,确实名实相应。「胜」是殊胜,最殊胜的光明庄严他的身相,由此可知,他的福报之大令人羡慕。他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还是很多,如何能令他们都能够得温饱,这是要大福德的人才能帮助。世出世间一切法,总不出因果,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受贫穷的苦报?这个业因我们知道,我们很清楚,前世贪财,不能够施舍,我们一般人讲的吝啬。经上常说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法,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懂得的不肯教给别人,譬如技术你懂得,你不肯教导别人,这也是吝法,不一定说对佛法通达不肯教人,世间法通达不肯教人一样得愚痴果报。你的医术高明,教学生自己总要留一手,殊不知这样的心行,招得来世的不如意,来世愚痴果报。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这个人为什么这一生得大富?过去生中能修财布施,得财富;这一生当中如何得聪明智慧?能行法布施;这一生当中如何得健康长寿?能行无畏布施。我们世间人,人人都希望自己具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不知道修因,完全都搞错了,这非常可惜。因要用真心去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修,果报不可思议。同样在修因,果报不相同,是用心不一样,这个道理尤其要清楚。大凡为私而勤修,果报少,得福少;若是为公,为社会、为众生,果报就殊胜;如果点点滴滴都能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那个果报不可思议。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经典上都说得很多。这一节经文,清凉大师的注疏相当丰富,诸位自己可以做参考,我们在这个地方略微介绍。

  大师说:「佛为良田,出世难遇。一兴微供,果获五常。」我们先说这一段。佛是真实的福田,供养佛福报最大、最不可思议,所以说「出世难遇」,佛不常常出现在世间。佛说我们这一个大劫,这个大劫叫「贤劫」,为什么叫「贤劫」?总有一千尊佛出现在世间,这是希有难逢!这一大劫的时间很长,释迦牟尼佛是千佛之中的第四位,将来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降到人间示现作佛是第五尊。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人间来?《弥勒菩萨下生经》里面说,我们这个世间的年月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这个法运,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从时间上来说,他的影响力是一万二千年,我们称这一万二千年叫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影响力在世间完全消失,就没有了,这个我们称它作灭法,释迦牟尼佛的法在这个世间消失、消灭了。

  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中国人的讲法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外国人的说法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我们不必去计较,因为印度人不重视历史,不像中国人,中国人对历史相当重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跟一万二千年不成比例,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也到这个世间来得个人身,能够跟佛法相遇到,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在这个世间,他的影响力在,我们恰好生在世尊灭度之后的三千年。佛的法运,也就是影响力,第一个一千年最殊胜,第二个一千年比第一个一千年要逊色很多,第三个一千年之后就更差,这个影响力慢慢就衰退,我们称这个时候叫末法时期。末法有一万年,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一万年的第二个一千年的前面,就是第二个一千年的第一个一百年,我们生在这个时候。

  佛法虽然衰,依旧相当可观。佛在世的时候,供佛的机会殊胜,你供养佛,清凉大师所说的「一兴微供」,就是你有一念,这个念头起来,很微薄的一点点,或是饮食、或是衣服,供养释迦牟尼佛,你的果报就能够获得五种福报,叫「果获五常」,常是长远。第一个是「色」,色相,相貌端庄。为什么?佛的相貌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以诚心诚意供佛,你也会得到相好光明。这个光明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气色,一般人也叫做光彩。「力」是你的身体健康。这色与力,经文上说「色力满足」,这个色力是前面两种,后面还有三种。第三是「常命」,你得长寿。第四个是「安乐」,真的是平安快乐。第五个果报是得「辩才」,这是智慧。一点点的这些物品,以真诚心去供佛,你得这五种殊胜的果报。

  得果,诸位要记住我前面所说的,我供佛为求自身福报,确实能得,这个福报不大,五种福报你都得到,并不是很殊胜。如果我供佛的目标是希望佛陀健康长寿,常住世间教化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的,你的福报就殊胜,这个理与事诸位细心去想想,不难体会。菩萨供佛,一文钱供佛果报都不可思议,为什么?菩萨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佛是十法界众生的导师,菩萨的意愿是希望佛陀教化十法界有情众生,那个心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量的意思也是很多,供一文钱,一文钱的量也周沙界,不在供养物质多少。随着你心包太虚,你供养的量就周遍法界,那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们明白了,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

  我们现前生在末法时期,我们要怎样来修供养,才能够获得像经典上所讲的「果获五常」,色、力、常命、安乐、辩才?现在佛不在世间了,佛法虽然衰微还没有断绝,我们的供养,诸位一定要记住,真实的供养是光大佛法、流通佛法,把如来的教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介绍给一切众生。我们的量也要大,介绍给九法界众生,这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今天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是印经布施、造像布施,都是修福。这些年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利用高科技把佛法详细的说明,给大众介绍,这就是修真实的福报。

  我们得果,果绝不自己享受,怎么说不是自己享受?自己得的色、力、常命、安乐、辩才,这是果报,这个果报都是属于自身的;我们要尽形寿,以我们的身体、以我们的辩才弘护佛法,做全方位的布施供养,这个福德就不可思议。有一天寿命、有一天健康,认真努力干一天,决定不能懈怠。一切为正法常住,一切为安乐众生,为众生离苦得乐,为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业。谁去做?当然这么大的福德,还是要有福的人去做;没有福的人,纵然机会摆在面前,也是当面空过,那很可惜。只有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他能够认识机会,他能够掌握机会,他不会空过。

  帮助一切「饥乏众生」,这个饥乏是广义的,我们今天讲有物质方面的贫穷、饥饿,有精神方面的贫穷、饥饿。如果从精神方面来说,今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普遍的饥乏;从物质这一方面,还有少数已开发的地区、正在开发的这些国家地区,人民物质生活逐渐的获得温饱,贫穷落后未开发的地区在现前这个世间还不少。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慧命远远的重过身命,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救人的身命固然重要,救人的慧命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他恢复了法身慧命,他会救度无量无边众生。帮助一个饥乏众生得到温饱,只是救一个人,救他并不彻底;你想想,一个人在世间,一生要靠救济过日子,这是悲哀的事情。所以贫穷落后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要教导他,要办教育,要帮助他开智慧,要帮助他获得谋生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救他、彻底救他,他可以永远脱离别人的救援,他有独立谋生的能力。这些事情,譬如办学校,办农场、工厂,从事于生产的事业,教导他们这些技术,这是真实的救济,真正的慈悲济世。决不是说他没有粮食,没得吃,我们赶紧送一点粮食给他;天寒了,他没有寒衣,我们送一点棉衣给他。这不是究竟的方法,这是救急。怎样救贫?救急是小恩小惠,救贫是大恩大惠,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那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一条我只说到此地,清凉大师的批注,诸位自己可以参考。第七句:

  【净光香云身众神,得除一切众生烦恼垢解脱门。】

  『净光香云身众神』,这是一位修法布施的菩萨,说法度生。清凉大师批注:「齿光除垢,表所说净故。」这是说法,说法口放光明,所以大师说齿光,牙齿放光。帮助众生觉悟,觉悟就断烦恼。人的烦恼从哪里来?从迷惑而生烦恼。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常讲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生活环境、一切万事万物的真相;再推广,人与九法界一切众生的真相,不了解。于是凭着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想象是什么?是烦恼习气,过去生中累积的习气,累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知识,以这些来用事,就又犯错误了;这个错误永远不断的再发生,麻烦就大了。我们中国人常说「冤冤相报」,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人与自然环境冤冤相报,你知不知道?这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人与天地鬼神冤冤相报,知道这一层的就更少了。

  人要是不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善神离开你了,善神离开就是善神对你的果报。善神离开,佛在经上讲的,换了一批恶鬼屯门;恶鬼来干什么?促进你造恶业,帮助你堕三途。所以冤冤相报的意思很深,境界很广,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无不是恭敬慎独,惟恐得罪于天地鬼神,这个难得;不敢得罪于天地鬼神,当然他不会得罪人,他知道这个道理。这样的人一定得善神拥护,我们一般人说善神保佑,佛法里面讲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定的道理。可是现代人麻烦来了,把这些都看作是迷信;他不迷信,我们都迷信。天地鬼神这些事,古籍里头有记载的不少,就是现前我们从报纸、杂志、信息里头看到的也很多。信息报导最后的结论,都是认为这是异常的事情,科学不能解释,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发生。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说,善根深厚的人见闻到这些事情,他提高了警觉性,警觉到了;善根薄弱的人,虽然听到了,见到了,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从这些地方来观察,就知道现在人业障之重。法师大德们发大慈悲心,教化这些众生不容易。

  现在这个时代,修行不容易、弘法不容易、护法更不容易。唯其不容易,你要肯做,不畏一切障难,发心去做,功德不可思议。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这一个原则一定要记住,清凉大师说得很好,「所说净故」;这句话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也常常在外面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是佛的上首弟子,佛教他:你为人说法,应当要遵守的原则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绝不贪着一切的相分。相分是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可以贪着。为什么?贪着你就堕落,你自己本身堕落了,你还能帮助别人吗?还能度人吗?没有这个道理。如如不动,是不起贪瞋痴慢,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这就是如如不动。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个说法叫净说,你说法清净,确确实实是在修布施供养;如果贪着别人的供养,或者贪着身分地位,现在讲的知名度,贪着别人对你的恭敬,你的心不清净,你的说法不清净。

  也许有同学要问,讲一部经不容易,希望我们的效果能够有长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把它做成光盘,或者在网络上传播,在卫星电视上转播,我们需要财力、需要物力,我们一定要接受别人供养,这个如法不如法?跟诸位说一点都不如法。为什么?我们修我们自己的法布施。至于如何把法施扩大,延长到后世,是别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你们要多想想这个道理。如果我要做这个事情,我的心就不清净了,前面所讲的「色力满足」,恐怕「五种常福」我们自身就得不到。修福的机会很多,我们不可以全部独揽,一定要让给别人。如果我们所说、所修、所行、所教导的确实没有违背佛法,自然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自自然然就有许许多多的善人、善知识,他们会去推广,这是一定的道理。那些发心推广的人,也得诸佛护念,也有龙天善神保佑。我们对这个事情不闻不问,身心永远清净,各人因果各人承当。别人把我们的光盘拿去贩卖,也好!那个因果他承当,与我不相干。我们说了是如空应空,痕迹都不着,这个样子才能够游心于菩萨境界;《华严经》里面讲的,游心于华藏世界。有丝毫一点的沾染,《十善业道经》上讲的「毫分不善间杂」,毫分不净夹杂,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换个什么?来生福报而已,这就是说我们得福很小。这一生的修持,这一生的普供养,换来生的小福报,做一个国王大臣、大富长者,搞这个,那就错了。

  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法性一定要相应。什么是法性?诸位只要记住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与真诚相应,与清净相应。净光香云菩萨教导我们,这就是说的净法,外不取相,内不动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能够与这五种心相应,就是不失菩提心,这样才能圆满成就。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批注作得很多,实在讲我们今天就陷于魔境界。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五十种阴魔,如果我们有慧眼,能够辨别,我们就不会上魔的当,不会被魔影响,这就很难得。如果你没有智慧,你还是烦恼习气当家,没有不落魔掌的,没有不受魔影响的。真的像我们曾经听说有神明附身,说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说大人是大魔,小孩是小魔,现在的社会是魔的社会。这个说法可不可以相信?我相信,我不是相信他说的,我相信儒家所讲的,《左传》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不迷信。常是什么?常是常道,仁义礼智信,儒家称这个叫五常,做人的基本原则。人能守住这五条,这才叫人道;如果人把这五条完全丢掉,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这儒家讲的。

  佛法里面所说,什么是魔?杀盗YIN妄。《楞严经》第四卷「清净明诲章」,跟儒家讲的没有两样。佛法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YIN欲、不妄语、不饮酒,跟儒家讲的五常一个意思。儒家的五常没有了,佛家的五戒没有了,这个社会都是干杀盗YIN妄,不仁、不义、无礼、无信,没有智慧、愚痴,这就叫魔;大人如此就叫大魔,小孩如此就叫小魔。所以这个讯息是正确的,是可以相信的。

  

  身众神长行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批注:「有染于五尘,无慈于六趣者,愚痴魔业也。」我们先要说明什么叫做魔、什么叫做业。魔是折磨的意思,业就是造作,所有一切造作折磨自己身心不安,这叫魔业,魔业决定离不开愚痴,称为『愚痴魔业』。大师批注里面讲得好,魔业是从哪里来的?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贪着世间的五欲六尘,贪着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严重的染着;五尘是五根接触的对象,色声香味触,对这个生起严重的贪染,因此对六道的众生没有慈悲心,他所做的一切事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叫做「愚痴魔业」。

  我们把清凉大师这个说法,跟现前社会一切众生来做一个对比的观察,我们就了解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是魔多佛少,佛太少了,所以才说法弱魔强。但是法是正法,魔没有办法毁灭正法;魔有能力障碍正法,不能毁灭正法。但是今天正法遭受严重的障碍,诸位要知道,不仅佛法受到严重障碍,中国外国,自古至今,那些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都是正法;佛法是正法,儒家是正法,道家是正法,基督教是正法,伊斯兰教是正法,印度教是正法,凡是正法都是教人远离魔业的,我们看出来了。儒、佛教我们远离五欲六尘,教导我们要仁慈博爱,要我们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基督教也是这样的,伊斯兰教也是这样的。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大宗教,我读过他们的经典,我发现他们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古今中外所有一切大圣大贤共同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而且目标还相同,目标都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魔恰恰相反,魔没有仁慈博爱,魔是不择手段控制一切人事物、占有一切人事物,令一切众生离乐得苦;你去信仰他,你去追随他,眼前给你一点小甜头,将来果报都在三途。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必须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断掉,为什么?你就不造魔业了;魔再多,势力再大,他也奈你不何,你不会受他控制。对一切人事物不可以有丝毫占有的念头。只要把这两种念头从内心拔除,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纵然生活在妖魔鬼怪的世界,也不会被诱惑,也不会被动摇。稍稍夹杂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不善,你夹杂毫分不善,你很难脱离魔掌。换句话说,你想控制人事物,最后你被魔王控制;你想占有一切人事物,到最后的结果,你被妖魔鬼怪所占有。这是什么?因缘果报,所以世出世法离不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清凉大师说,神的名号「守护摄持」,神有智慧、有福德,他有能力「善守根门」,他善守五根,五根不被外面五尘所染。眼不被色尘所染,耳不被声尘所染,鼻不为香尘所染,舌不为味尘所染,身不为触尘所染,这叫善守根门。我们要能守得住,守不住你就被外头境界诱惑,你被外面境界动摇,你就被魔控制。「摄持」,摄是收摄,收散乱心,持是一心不乱,这个样子魔自然就远离了。他动摇不了你,他就离开,不再来诱惑你。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不然,你稍稍松懈,魔就进来了,所以「守护摄持」,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昼夜严加防范。

  「摄」这一个字跟孟夫子所说的,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是什么?心在外面,心念念都在五欲六尘境界上,你如何把这个心收回来?孟子说这是真正的学问。在大乘佛法里面,摄散归一,把散乱心收回来,归一心不乱,这是摄持的意思。『守护摄持身众神』了不起,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是岸,帮助一切众生认识魔业,远离魔业。清凉大师对于魔事说得很清楚,「魔事不出三毒」贪瞋痴「及慢」,傲慢,凡是与贪瞋痴慢相应的就是魔事。我们修行,佛教导我们头一个,断贪瞋痴慢。换句话说,贪瞋痴慢不断,你跟魔连在一起。贪瞋痴慢增长,你就被魔控制,你就被魔占有,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有成就。

  「魔恼众生,不出三事」,魔害众生虽然多,总不出这三大类的事:第一大类是「上妙五欲」,引起你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我们今天讲物质的享受,上妙的物质享受。要知道这是魔事,这是魔恼众生,不是好事。第二类是「诸苦具」,具是工具;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叫你身心苦恼的这些事情,这些事情里头最明显的,赌博,现在赌博这个风气在全世界很兴盛;吸毒,这是苦具里头我举几个例子,方法、手段真的是无量无边,叫你苦恼。股票是苦具,你要认清楚,不要上他的当。第三大类就是「为说邪法」,这是最可怕的,诱导你趋向邪知邪见,这个样子你的贪瞋痴慢就增长。这就叫做魔业,我们以这个标准来观察世间,现在这个世间是魔当道还是神当道?

  跟诸位说,神,中国古人给祂下的定义:「聪明正直谓之神。」这个人在世是个好人,聪明正直,死了以后民间建祠堂奉祀他为神明。最普遍的是关公,你看看到处都有关帝庙,聪明正直。城隍、土地、山神、福德正神,这不是魔;换句话说,正神都是劝人断恶修善。魔,我们也讲邪神,他是劝你增长贪瞋痴慢,我们自己要细心去反省、观察,我自己现在是在佛道,还是在魔道?学佛的人最后变成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学佛最后变成魔?我们要晓得,这个原因总不外乎前面所说的,也就是我说的,那是很微细的因素。着魔的根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这就是着魔的根本。魔得其便,你哪有不上当的道理?

  所以我劝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修行,我讲了十六个字,一定要远离,一定要放下。这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一定要放下,一定要离开,永远离开,你在菩提道上才不遭魔障。如果这十六个字你离不开、放不下,不干不净,你没有不遭魔难的。你这一生修行修得再好,修福修慧,将来作魔王;修行功夫差一点的作魔子魔孙,走到魔道里头去了。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你在世间是个好人,对于社会慈善福利的事情你做得很多,但是你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还是堕魔道,上品作魔王。魔王的势力也很大,为什么?福报大,但是不能出三界。魔的福报享尽了,决定堕三途。我们学佛必须要认识清楚,总不能把这个事情搞错了。清凉大师还有两句,他说神对于魔的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能守护,魔不得其便,魔没有方法渗透,所以他能够得解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证究竟的果德。第九句:

  【普现摄化身众神,得普于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相解脱门。】

  普是平等,平等示现,摄持教化一切众生。在他修学法门里面是举一个例子,『于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清凉大师批注说「此有三意」:第一个「身虽周于法界,多示为王,摄御自在故」。第一个从身说。法身菩萨,实在讲这些身众神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不是凡夫。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心周遍法界,心包太虚;他们的身,量周沙界,所以能与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示现,在示现里面多半示现为一切世主,为什么?摄御自在故。「摄御」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教化众生,作君亲师容易;如果不是世主,你想教化众生不容易。

  如果今天我们讲把《华严经》能够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人民都有缘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要是国主来做那很容易,他一个念头、一句话就能办到。国家有广播电台,请法师大德在电台每天讲几个小时,全国人都收看。所以世主容易,不是世主那就很难,我们有心想做,想了几十年都不能够实现。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常常示现为世主来护持佛法。哪些人?在中国看,中国历代的帝王,都是诸佛菩萨化身,拥护正法,皈依三宝。在中国历史上,不信三宝最著名的「三武灭佛」,佛教遭三次灾难,时间都很短,一两年、两三年就恢复。所以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作国主,佛陀的教化、圣人的教学才能够普及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接受破迷开悟的教育、超凡入圣的教诲,这是现帝王身的道理。

  第二个意思是「八相处于王宫,俯接物故」。像释迦牟尼佛,他到这个世间来,他就选择王宫,出生在帝王之家。然后示现舍弃世间的荣华富贵,出家修道,教化众生就容易。因为你教人远离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你自己要不能够离开,别人怎么能相信?一切众生当中,毕竟上根人少,中下根性的人多。上根人没有问题,你一说他就觉悟;中下根性的人不行,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他看,他才能觉悟,他才能回头。八相成道的示现就太好了,世间人要争的是荣华富贵,拼命去追求,释迦牟尼佛全都得到,得到了放下,告诉大家,佛确确实实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有贪瞋痴慢,统统放下了,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学佛,学他的样子彻底放下。刚才我说过,连佛法都要放下,你心才清净。这个身生活在世间,一切随缘,决定不攀缘;佛家谚语所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什么?守我的本分。钟是什么?钟是警觉大众昏沈的,「撞一天钟」就是比喻说一天法。不是天天到寺庙去撞钟,那你就搞错了。钟是警觉世人的昏迷,换句话说,凡是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都叫做撞钟。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表现在外面,叫人家看到能够生警觉心,这就是撞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那就叫天天在撞钟。我们学佛,世尊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第三个意思,清凉大师讲:「法界菩提树下,法王宫故。」这是讲到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等虚空遍法界,这不是世间的王宫,是法王的宫殿;法王宫殿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虚空法界,是法王的宫殿,尽虚空、遍法界。「菩提树下」不是真的有一个菩提树,要是真的有个菩提树那你就错了。无处不觉,无时不觉,用觉来比喻菩提。树是什么?树是建立、建树,为一切众生建立觉悟的形象,那是真的菩提树。建树的事相无量无边,在哪些地方?小的来说就是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坐有坐的形象;你看看佛坐在那里,常常是盘腿打坐,这是给众生看,坐应该是这样坐法,身心安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站有个站相,走有个走相,那都叫建树。吃有好的吃相,为一切众生建立最好的榜样,就叫做觉树,「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建树,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那个好榜样就是「显示庄严」,菩萨从这个地方证得无上道,所以他的德号叫『普现摄化身众神』,我们明了就晓得怎样去学习。第十句:

  【不动光明身众神,得普摄一切众生皆令生清净善根解脱门。】

  身众神里面以『不动光明神』做总结,意思深长。「不动」是定,「光明」是慧、是觉照,觉照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我们为佛弟子,当然要供养三宝,怎么供法?一般同修们家里面都供养西方三圣的像,这就是供养三宝。阿弥陀佛是佛宝,观音、势至是僧宝,佛僧所表的是法宝,表法,所以三宝具足。你供养的佛像,塑像很好,画像也很好,不拘于形式,但是一定要保持清净庄严,令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这一点很重要。佛前面的供养,通常都供养香花水果,庄严道场。家里头小佛堂也是道场,不要以为这个道场小,你学了《华严》你才晓得,再小的一个小道场都周遍法界,不可思议。

  但是佛像前面最少要供一杯水,供水的杯子最好用透明的,用玻璃杯。现在也有做得很考究的,水晶的杯子,我们有这个能力,选一个水晶杯子来供佛,并不为过,可以这样作法。杯子里面这一杯水就是清净庄严、不动光明;水是干净的,净水,表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看到这一杯水,想到我的心要像佛前这一杯水一样。这一杯水是平静的,没有起波浪,所以水代表什么意思?清净心、平等心,时时刻刻念念不舍清净平等。

  《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行门的总纲领。我们修行修什么?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我们要问问,修的是什么?方法不一样,门径不相同,可是目标是一个,方向是一个,这个目标方向是「清净平等觉」,所以它是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总的修行纲领,佛前这一杯水代表了。所以你供养佛,你可以不供花,可以不供果,可以不供灯,可以不烧香,这一杯水最重要。有这一杯水,所有一切供具统统具足了,《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满具足。我们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就是「不动光明身众神」所修的、所教导我们的,我们要在这里学习。

  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摄一切众生』,这一句显示出法门广大不可思议,起心动念都是周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通常讲九法界众生;『皆令生清净善根』,善根是什么先要知道,佛在经教里头说得很多。世法善根,根是指能生的意思,像植物它有根,它就会生长,能够生长一切善法,这叫善根。佛告诉我们,世间善根有三种,「无贪、无瞋、无痴」。换句话说,就是教导众生要断贪瞋痴;如果你贪瞋痴慢断掉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善的,世间所有的善法你统统具足。为什么?你有三善根,三善根所生哪有不善的道理?出世间法善根只有一个,「精进」,勇猛精进,无有懈怠、无有疲厌,菩萨善根!诸位要知道,出世间善根是以世间善根为基础,没有世间善根,那你的精进是恶法。为什么?贪精进、瞋精进、愚痴精进,那很快就到阿鼻地狱去了。如果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三善根里面生长的善法,再加上勇猛精进,你这一生就圆证菩提。恶法的精进跟善法的精进,果报正好是个对比。

  菩萨自行化他,主修的法门就是「令生清净善根」,清净善根好!没有一丝毫污染。换句话说,他所修的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名号里面的「不动」,觉就是名号里面的「光明」。那我们晓得这一尊菩萨在此地暗示我们导归极乐;身众神最后一位,跟这部大经最后的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身众神在此地最后,是以清净平等觉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明显,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知道感恩戴德,要知恩报恩。如何报答菩萨的大德?只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经本末后「信受奉行」才能报答,我们才能真正契入菩萨的境界。好,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九十四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百九十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