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五百三十八

  日期:2011/9/22 10:05:11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八卷)  2001/12/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8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金焰菩萨的赞颂:

  上面我们将第七段金焰菩萨的赞颂介绍过了,赞颂的内容是如来果地上的十种智力。清凉大师在末后跟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十力:智是体,力是说作用,「然智即力,更无别性」,这些话为我们说明一个事实,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能力、技巧,无一不是生于智慧。佛法所求的,没有别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诸位想想这桩事情重不重要?智慧的反面是愚痴,觉悟的反面是迷惑。我们想愚痴、迷惑都不是一般人情愿要的,人人都想有智慧,人人都想有觉悟。究竟圆满的大智大觉,是佛法之所修,是佛法之所得,所以佛法不是宗教,任何宗教都应当修学佛家的智慧德能。为什么?才能够成就、办妥世出世间一切的事务。日常生活的事事务,无论你在这个世间从事于哪个行业的这些事务,交际应酬的事务,应酬的范围要是扩大,不仅是你周边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还包括着天地鬼神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你跟他们交往、跟他们往来,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所以我从出来弘法的那一天,那个时候在台北,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是三十三岁,我请求「中国佛教会」,好像是设计委员会,请这里面的大德认真的开个会议,替佛教做正名的工作。孔老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社会大众提起佛教,误以为它是个宗教,而且是个迷信的宗教,是泛神论的宗教,就是多神的宗教,多神的宗教要跟基督教相比,那差很远,基督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是低级的宗教,这成什么话?佛教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很不幸变成宗教,而且变成很低级的宗教,怎么讲也讲不过去。我那个时候提出来,也写了一篇文章,希望「佛教」里头加两个字。中国人自古以来言语文字都讲求简要详明,所以「佛教」这两个字很简单,在古时候不会产生误会,为什么?古时候没有「宗教」这个名称,大家都知道是教学,所以儒教、佛教、道教三教鼎立,几千年来中国这么大的幅员、这么多的众生都是接受三教教育。

  佛门本身也称「宗教」,可是意思跟现在宗教的定义完全不一样,佛教里面自己称「宗教」,是因为它有宗门、有教下,所以简称为宗教。宗就是禅宗,在中国佛教大小乘一共有十个宗派,除禅宗之外,其余的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是这么个意思,跟现在一般讲宗教完全不相同。为什么称为宗门教下?它教学的方法不一样,差别很大。宗门的教学不用教科书,它不用经典;教下一定要依教科书,教科书就是经典,这个差别就大了,手段不一样。教下这九个宗派有经典依据,所以它教学的对象是中下根性的人,像读书有一年级、二年级,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按部就班,次第相授。而宗门是天才班,它不需要小学、中学、大学,他直接就是研究所,那是天才,那不是普通人。他有没有三藏经典?有,什么时候学?悟后起修。没有大彻大悟之前不看经典,这个方法很特殊,悟后之后再来看经教,不但速度快,成就也惊人,为什么?他懂得经的意思,真的是一闻千悟,那不是普通人。

  我初学佛的时候,对禅也挺有兴趣,我读佛经,第一部经是《六祖坛经》,丁福保居士的《笺注》,我头一部看这个。那个时候没有入佛门,没有入佛门的时候,在朋友家里过年度假,我到台中在朋友家里面住了一个星期,他家书架上有几本佛经,这个《坛经》丁福保居士注子,我看得很有兴趣,我就利用那几天从头到尾把它看了一遍,很欢喜。所以以后认识方东美先生,方先生问我看了些什么佛书?我就告诉他,他听了之后摇头,他说:中国惠能以前没有出现过惠能,惠能以后也没有出现过惠能,那是天才,那是不能学的。于是他建议我从法相入门,介绍我《百法明门论》,窥基大师批注,《唯识二十颂》、《三十颂》、《成唯识论》,他要我从这些地方入门,确实这是中下根性所走的路。我也找了这些典籍来看,说实在的话,看不懂,法相分析非常周详,我嫌它太麻烦、太繁琐了,哪有禅宗这些典籍这样的痛快?我知道方老师讲的话是有道理,禅宗是靠悟性,没有高度的悟性,烦恼习气不断,你要是学这个,那就是古人所谓「野狐禅」,会走火入魔,走火入魔就变成邪知邪见,狂妄自大,佛家讲的「起增上慢」,果报必定在三途。

  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看法几乎都一致,可是教给我入手的方法,三位大德不一样。章嘉大师教我从戒律入门,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从《印光大师文钞》入门,从小部经学讲,我对这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一心一意跟李老师学讲经,全心投入。自己并不觉得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对于法相名词、教义教理也很自然的投入,这个方法长年熏修,自己境界的提升,烦恼习气的改变,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完成的。在这个修学过程当中,法喜充满,学习的情绪高涨,现在一般人所说的「有成就感」,年年都有成就感,每一部经讲圆满的时候,欢喜,再选下一部。有时候一部经重复讲很多遍,遍遍都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悟处,所以我讲经的心得、经验,常常提供给诸位同学。

  初学讲经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写讲稿。这一遍讲完了,我重复再讲第二遍,我前面的讲稿能不能用?不能用。如果依着前面讲稿去讲,那你是毫无进步,你已经退堕了,你在敷衍塞责。应当怎样?就当这部经没有讲过,从头到尾再准备,重新写讲稿,这有悟处。然后你把你第二次讲的跟第一次讲稿对比一下,你就晓得了。同样一部经,讲的遍数愈多愈契入,宗门里面讲的「悟处」,遍遍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这个不但是我自己的经验,李老师他也常常跟我说,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古今中外弘法的这些大德们都有这个体验。讲多了自然就讲熟了,熟能生巧,那个巧是力,体还是智慧,讲多了智慧开了。讲经,我们一般都说劝人断恶为善、破迷为悟、离苦得乐,要知道劝人同时就是劝自己。常常讲,是天天劝,不知不觉改变了,他的心不一样,念头不一样,念贪瞋痴这个念头少了,念五欲六尘这个念头也少了。你每天讲经,你天天想经里面所讲的意思,想着经里面的经文,这个念头多了,这叫修行,把我们往昔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想法看法,天天想经教里面的意义,这个取而代之。

  念头转了,行为自然就跟着转,言行就跟着转。天天在讲台上转念头、转思想,在生活当中转行为,所以不知不觉就有了成就,可观的成绩。古德教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有道理的。学东西,方先生跟李老师很重视,一定要适合自己的程度,不能学太深的。经卷展开自己感觉得有困难,你就不要学,为什么?那个经典不适合你修学,就好像学校里面的课程标准,那个课程是高年级学的,我现在在念小学,我念中学、大学的课本不适合,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程度,要知道自己现前学习的环境。如果是在家居士还有工作的,我每天能够用多少时间来学习。我在没有出家之前,每天学习的时间可以用四个小时就很不容易了。为了生活要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时,工作时间没法子学习,只有利用早晚的时间,早晨早一点起来,可以用一个小时,晚上晚一点睡觉,晚上可以用三个小时,充分的利用星期假日,不容易!如果是出家人,一般寺庙里面工作也很多,你真正想学,可能还会有障碍。为什么?你的同参们看到你学他没有学,他心里难过,往往嫉妒障碍,不让你学习;你能讲,讲得很好,他不许你讲,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多。所以李老师跟我们这些学生们讲过很多遍,你们学讲经,他笑笑:「讲得不好还无所谓,人家笑话笑话你,真要讲好了,你就走投无路。」这话真的,一点没错!真讲好了,哪个道场都怕你,跟你距离远远的!

  我早年讲经,住在韩馆长家里面住了十七年,才有一个「华藏图书馆」,谈何容易!图书馆成立的时候,只有五十坪地,台湾一坪,这个地方三十六呎,五十坪大概是一千多呎,不到两千呎,一百坪是三千六百呎,一千八百呎是图书馆刚刚成立,就这么大的一个场地,我们心里头都要有数。所以发心弘护正法,万万不能疏忽跟一切众生结法缘。如果你有法缘,这里障碍,那边还有缘,我还有路可走;如果你没有法缘,这里一障碍你死路一条,很难成就。李老师非常重视与大众广结法缘,我们这些学生在他身边,常常叮咛嘱咐。怎样结缘?真正的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主动的为大众服务。因为我们没有财力,没有办法用财物跟大众结缘,我们只有用劳力。结缘的场所,那最好的、最殊胜的,老师常常讲经,有许许多多听众,我们就做义工。他的讲堂有三个门,你在这三个门每一个门前,你都看到我们都有几位同学,在那里给人做招待一样,结缘!从大门口一直到讲堂,每一个门前都有我们同学在那里当招待,做义工。大众统统坐定,老师要升座讲经了,大概升座讲经之前三分钟,我们才入座。我们学生的座位是在最前面的两排,福慧双修。

  现在在这边讲经,听众很多,人数超过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可是我们这边同学没有做义工的,此地专门有一批同修他们来做接待,他们来做护法,修福的机会也被人家占去了,我们自己这些出家人在此地,只有修慧,没机会修福。在此地享福,修慧享福,没有机会修福,这个事情应当多想想。我听说从中国来的一些同学,还有不少人有很好的烹饪技巧,可以修福,一下课到厨房里面去帮助工作。我告诉诸位同学,我往年在外国讲经,在加拿大、在美国,我常常下厨房,常常接触来听经的,几乎每一堂都不缺的。我们聚餐的时候,我在厨房里面烧菜烧饭,供养大众。许许多多地方、城市,我都下过厨房,我教他们做炸酱。因为在国外生活很辛苦,时间分秒必争,早餐非常简单,多半都吃凉的;还有许多中国人中年以上的,对外国这些口味不太适合。我在温哥华讲经,住在柯太太家里,柯先生从台湾到那边,这外国的味道吃不习惯,柯太太自己本身也不太会做菜,每一餐生菜,外国人的色拉味道不好吃。我一动脑筋,这个生菜涂上炸酱就非常好吃,试验试验,这一试验成功了,她的先生非常欢喜。炸酱有好处,做一锅可以吃好多天,稀饭可以吃,干饭可以吃,面可以吃、面包也可以吃,非常方便。我们用这个布施结缘,广结善缘,让大家都生欢喜心,福慧双修。

  千万不要忘记,修慧不修福,果报是「罗汉托空钵」。证得阿罗汉果,出去托钵没有人供养,天天挨饿,什么原因?没福。如果专门修福不修慧,也麻烦,佛经上两个比喻,「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没有智慧,堕落在畜生道,投胎得个大象身,那个大象是国王的坐骑,一出来满身璎珞,福报很大,畜生!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这很有道理,不能不懂得,要抓住修福的机会。十七巷这边讲经,无论哪个同学上台讲经,在他还没有上台讲经之前,听众陆陆续续到达,我们都可以以义工的身分接待听众,跟听众打招呼,带领听众入席,给他安排座位,修福结缘。得自己干才行,自己要懂,很热心的去做,你的法缘将来就胜。你常常照顾别人,你所在之处自自然然有许多人照顾你,因缘果报如是。

  清凉大师说,这十种智力,要是对自己来说,也就是说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智慧能帮助你得清净心,能帮助你消除烦恼,我们常讲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统统帮得上忙;能帮助自己,当然你就能帮助别人。向佛菩萨学习,不再过烦恼的日子了,要觉悟。我们无量劫来堕落在生死轮回里面,佛在经上形容得好:「生死疲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疲劳,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你不想它,胡里胡涂这一生就过去了,你要想它就感觉得很可怕、很恐怖。如果你不想再干这个胡涂事,你就开始觉悟。你对这桩事情还感觉得无所谓,你还在迷惑,佛菩萨不会来帮助你,为什么?没有用,你还没这个意思。如果你真的感觉得这个确实不象话,死死生生有什么意思?在六道里面说实在的话,累积罪业,不是累积福德。六道里面的日子决定是三途的时间长,罪业多,三善道的时间短;我们的善念善行少,恶念恶行多,一定的道理。

  《百法明门论》讲,我们六道凡夫心所法,善法只有十一个,恶法有二十六个,恶法是烦恼,根本烦恼六个,随烦恼二十个。善法只有十一个,太少了,而且善法的力量薄弱,烦恼的力量强大,我们一看这个头数,就会摇头。要想在这一生出离,抓住这个机会,能不能办到?能!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十六个字,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住了,依教奉行,这一生就能把这个事情办好、办圆满,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这十六个字,境界深广无际,我们要懂:「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就是佛菩萨标准的形象,确实简单明了,我们学佛,学佛的形象就学到了,八个字。还是以这个为基础,然后教给我们「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前面这八个字,如果前面这八个字你没有,念佛也不能往生。那八个字里头包括净业三福、六和敬、四摄六度,印光大师八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我们所说的虚伪、染污、傲慢、愚痴、没有慈悲,这是邪;闲邪,闲是防止。存诚,心里面常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说正反二十个字,印光大师就四个字:闲邪存诚,但是这四个字不好懂,我把它变成二十个字大家好懂。要落实,要真正做到。「敦伦尽分」这四个字就是净业三福,就是六和敬。他老人家言语非常简洁,真正说到了现前大众学佛成败的关键。说得再简单一些、再明白一些,要学着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防非止恶,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这一生就成就了。

  一定要做个好人,好人的标准,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我们在这之前讲过一遍,讲得也相当详细,可以给大家做修行的参考。特别要记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前面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他告诉龙王,龙王是我们的代表,十善业道会上的当机众,佛说:「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句话了不起。《地藏经》上佛所讲的「知苦乐法」,谁知苦乐法?佛知,除佛之外谁知苦乐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个「一切」是指十法界,佛说出来,这是什么法?佛说「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不间断,纯善;「思惟善法」,你起心动念、你所想的是十善;「观察善法」,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的言行必定与十善业相应,能令一切善法念念增长。后面还有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就能离一切世间苦。离一切世间苦果报在哪里?华藏世界,你就是华藏世界初住以上的菩萨。你们想想看,这个开示重不重要?十善业道通五乘佛法,五乘佛法的根本法,从人乘、天乘一直到一佛乘。修行根本的根本,就是三福里头的第一福,第一福「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想想有多么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第八段,法界菩萨的赞颂,他是赞叹佛往修十波罗蜜圆满,现在证得究竟的果位。

  【尔时法界普音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会海已,即说颂言。】

  这是说偈仪。请看第一首偈:

  【佛威神力遍十方,广大示现无分别,大菩提行波罗蜜,昔所满足皆令见。】

  这一段总有十一首颂,第一首是总说,后面十首是别说。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里面注得很丰富,因为这是菩萨主要的修行纲领,在一般大乘经里面讲的是六波罗蜜,《华严经》上把它展开说为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是在后面加上方便、愿、力、智。十跟六只是数字上不同,内容没有两样,讲六波罗蜜,方便、愿、力、智都包括在般若波罗蜜里面,讲十波罗蜜就是把般若波罗蜜展开,这一条变成了五条。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实智,后面这四种就是方便智、权智,也叫后得智,两种智慧圆满,这才能圆成佛道。所以这个开合我们要懂得,实在讲是展开不增,把它减缩也没有减少。

  『佛威神力遍十方』。清凉大师批注「威神力略有三类」,第一个是「俱生力」,「谓风不动衣等」。我们没有这个威力,我们穿这个衣服,风一吹衣服就飘起来;再大的风暴,佛的衣角都吹不起来,显示佛的威神力,风不能动衣。我们在许多古时候雕塑绘画里面看到,佛菩萨穿的衣都很薄,好像很薄的丝织品,绫罗绸缎,当然它不是丝织品,为什么?丝织品要伤害多少众生的生命?不是丝织品,是天衣,天衣很轻,风吹不动,你想想看这个威力。第二个是「圣威力」,对于种种功德通达明了。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功德」两个字实在讲是因果,功是因,德是果。佛门里面最明显的例子说:「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就是禅定,因戒得定,「修定有功,开慧是德」。由此可知,功是修行的功夫,这个功夫是不浪费的,功不唐捐,必定有果德。世出世间修因证果这些事情,佛通达明了,这叫「圣威力」。

  第三个是「法威力」,菩萨的赞颂,法界普音菩萨的赞颂是属于第三种,法威力,这是讲波罗蜜圆满的法力。十波罗蜜,下面的赞颂、后面十首按这个顺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如来果地上这十种波罗蜜都圆满,所以称为威力。清凉大师有一些小注,我想这个小注我就不必说了,诸位同学如果有机会,古人的这些批注,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学《华严》不能不细心的去参究。

  注疏里面接着跟我们说「波罗蜜圆满法力,令五根当中一切清净」,就是我们常说的纯净纯善。菩萨修学这十个纲领,真正做到圆满,你的心纯净,你的行纯善,这个时候感得的果报,大师在此地讲得好:「四支百节,有无量力」,四支是手足,整个身体,你要是把十波罗蜜修到家,修圆满了,你第一个所感受到的,你的身体就成金刚不坏身。它后面讲到了,你的身体有无量力,「故名坚固不可坏法身、常身、无边身」,金刚不坏身从哪里修来的?从波罗蜜里头修来的。「般若波罗蜜」称为金刚,大家念《金刚经》,金刚是比喻,法是什么?法是般若波罗蜜。在《华严》里面我们必须要理解,任何一法决定圆满包括一切法,这十波罗蜜亦复如是。任何一个波罗蜜,决定包融其它九个波罗蜜,这一波罗蜜才叫圆满。到底下「别说」,下面这首偈就讲到了。

  「布施波罗蜜」,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有方便、有愿、有力、有智,这个布施波罗蜜才圆满,少一条就不是纯净纯善;它是净是善,没错,不纯,还缺少一条。我们要想相貌端严、身体健康,你总找到修学的方法了。诸佛菩萨、缘觉罗汉,跟诸位说,个个都是金刚不坏身,他们怎么修的?令心纯善,令行纯净。这两个可以互融的,说令心纯净、令行纯善都是一样的,纯善纯净,你就得金刚不坏身。

  他的境界遍虚空法界,所以第一句里面讲「佛威神力遍十方」,遍十方就是无边身。『广大示现』是变化身,对于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所有一切众生,众生心里面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叫无边身,同时可以现百千万亿的身相,而且告诉我们百千万亿种不同的身相,不只三十二应。观世音《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我们知道了,略略举几个例子,哪能细说?细说说不完,举几个例子来说吧!《无量寿经》第二品里面举一个例子,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举八相成道的例子,我们要懂。佛身都能够随意的现,其它一切菩萨众生身,那还有什么问题?当然可以现。所以示现无量无边身,是广大示现。

  『无分别』,就是十身里面的「平等智身」。佛无论示现什么身,不但性平等,再跟诸位说,身平等。我们要怎么修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你一定要懂,总的原理原则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总纲领、总原则,我们一定要懂、一定要信,决定没有怀疑。怎么修?佛也教导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想、常常想与一切法平等,你在修平等智身。上,我跟诸佛如来平等,下,我跟阿鼻地狱众生平等,说一个上、一个下,当中全部都包括了。功夫从哪里用?我跟蚊虫蚂蚁平等,你在这上用功夫,这些小动物你常常会遇到,你在家庭里面最常常看到的,厨房、洗手间,你看到蚂蚁,你看到蚊虫、看到苍蝇,合掌「蚂蚁菩萨、蚊子善知识、苍蝇善知识」,这不是精神不正常,修平等智身。牠的身跟我们身不一样,示现的身不一样,牠的性跟我们的性是相同,那是动物,动物都有佛性。更进一步,跟花草树木平等,跟砂砾微尘平等,这是依报,依报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怎么不平等?有什么贡高我慢的?

  佛的十种身怎么来的?固然是自性本具,也是多劫修行成就的,于一切法无一不平等。平等法里头就是一真,没有二,二就不平等,一就平等了。所以宗门大德讲得好:「识得一,万事毕」,什么时候你真正认识一,虚空法界是一,剎土众生还是一,什么事都没有了,天下永久太平了。我跟什么人不能相处?跟什么物不能相处?与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包括佛法界,决定是和睦相处,决定是互相敬爱,决定是互助合作、平等对待。觉悟的人有平等身,平等身从哪里来的?平等心变现的。

  『大菩提行波罗蜜』,这一句就是佛在往昔行菩萨道的时候,所修行圆满功德成就的果德。这个成就就是十波罗蜜行圆满成就示现,所以底下讲『昔所满足皆令见』。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学佛的同修,一入佛门,佛家非常慷慨大方,决不会吝法,你一入佛门,佛就把最殊胜的、最究竟、最圆满的方法传授给你。那是什么?「大菩提行」,你有没有得到?你自己不知道。「大菩提行」就是三皈戒,大菩提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所以一入佛门就传授三皈戒。你看看这三条,第一条皈依佛,觉而不迷,觉是菩提;第二条正而不邪,正是菩提;第三条净而不染,净是菩提。觉、正、净是大菩提,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你行门里面十个纲领:布施,布施要与觉正净相应,持戒,乃至于愿、力、智,每一条都与觉正净相应,每一条目都是觉正净的落实,就传给你了。麻烦的是你很健忘,一转头忘得干干净净,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随顺旧的习惯,这就不能解决问题了。还是随顺烦恼,你不随顺菩提!

  波罗蜜,因为这里是偈颂,这是七言颂,每一句七个字限制,「波罗蜜多」,把尾音省掉了。波罗蜜是梵语,什么意思?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究竟圆满」,我这个说法大家很容易理解,波罗蜜是究竟圆满。如果照印度梵文的意思来翻,翻作「彼岸到」,这是印度的文法跟我们中国不一样,我们中国人说话是「到彼岸」,他们叫波罗蜜,是这个意思。「到彼岸」,实在讲很像我们中国俗话里面讲「到家了」,就这个意思,功夫到家了,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

  无论世法、出世法,你做得很好、做得很圆满、做得一点缺陷都没有,就称为波罗蜜。我烧个菜,菜烧得非常之好,这个人烧菜的功夫到家了。这个人写字,字写得非常好,写字的功夫到家了。我们中国人讲「到家」,古印度的人就叫波罗蜜。佛讲经说法恒顺众生,就用众生这些简单的名词术语,显示佛教诲里面甚深的密义。布施到家了,这个意思你应该很清楚,布施怎么到家?布施里头具足其余九个波罗蜜,布施里面与觉正净三宝相应,到家了。布施里面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到家了。清净、平等、觉是三宝,又是三学:清净,净而不染,僧宝;平等是正而不邪,法宝;觉是觉而不迷,是佛宝。「清净、平等、觉」,夏老居士就安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你看看这个题目多殊胜!它又是三学:清净是戒学,戒是清凉法;平等是定学,定中一个妄念都没有,这真平等;觉是慧学,所以清净平等觉又是戒定慧三学。统统都相应,统统都具足,布施波罗蜜圆满了。漏掉一个、有一条不相应,你的布施就不圆满,只称为布施,不可以称为波罗蜜。为什么?不能称为波罗蜜,这个意思讲有福德,不能够成就功德;波罗蜜是成就功德,普通布施是福德。

  布施是修福大家都知道,福修的大小就是看你相应不相应,你能够与三宝、三学相应,与诸波罗蜜相应,这个功德大,你得「波罗蜜身」,佛果地上十种身,你得波罗蜜身。波罗蜜身是什么?究竟圆满之身。所以法身、报身、无边身、变化身、平等身、圆满身,你看看那身相,凡夫哪有?凡夫不会,所以身相很丑陋。我们确实是非常有幸,能够生活在这个世间,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我们还有缘闻到真经、闻到真法。不但是正法,正法里面的真法,问题就是我们信不信。果然真信,有这个愿希求,能解、能行,这个福报诸佛如来都赞叹,天龙善神都羡慕,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世间灾难再严重,与我不相干。这个道理你们能不能体会得到?

  清凉大师在《钞》里有一段详细的开示,「令五根下,辨其果相。彼法威力中,诸度各有四相。」因为菩萨这十一首的赞颂,是赞法威力,他说各有四相,这四相我们应该要懂得。第一个是「断所对治」,这个意思要知道。「布施」,修布施波罗蜜的目的何在?布施是断悭贪的,悭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把它摆在第一。布施什么时候到圆满,成为布施波罗蜜?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悭贪的念头都没有了,布施波罗蜜圆满。如何能令悭贪这个烦恼断得干干净净?前面说这个布施必须与三学三宝相应,必须具足诸波罗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才能有这种功德。第二个是「资粮成就」,资粮是讲你成无上道的条件。「资粮」两个字不太好懂,我用这个话讲,大家就明白了,我们修行成佛必须要具备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十波罗蜜。佛这十个条件圆满了,他才证到无上佛果。诸位要记住,在菩萨地位上,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勤修不退,成就如来圆满果德的条件。

  第三「饶益自他」,益是利益,利益自己、利益众生。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佛的教诲句句是真话。世间人,中国外国,可以说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哪一个人不贪财?哪一个人不是天天在担心财宝得失?你要是问问他:「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担心货币贬值,担心股票起落。实际上他用错了心,这个与求财不相干。财从哪里来的?财布施来的,布施波罗蜜里头财布施,布施是因,得财宝是果,财愈施愈多。你不肯布施,你的财就那么多。财从哪里来?财是你过去生中修布施,你修得多,你这一生命里头就多;你修得少,你这一生命中就得的少。我要想我这一生当中发大财,我命里头没有财,想发大财行不行?行,只要你肯修财布施,你对于钱财毫不吝啬,乐意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他们有需要的,你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你修这个因,果报就现前了,果报现前就是你的财源源源不断而来。佛这个道理,大小乘经论讲得太多太多了,奈何一般人不肯相信,对佛这个话不相信,还是拼命去想赚钱,想种种不善的念头,「怎么能赚钱?损人利己,这才能赚钱。」谋财害命,干这个事情,这个社会上是太多太多了。

  我这几天还听同学们告诉我,他说有一些馆子里面的东西生意非常兴隆,吃了常常想到这馆子里去吃,连小孩都不例外,吵着闹着非得要到那家去吃东西。结果以后一查,什么原因?他饮食里头掺杂着毒品,让你吃了上瘾,非到他家去不可,谋财害命!还有我听说,娱乐场所、跳舞厅放的冷气,冷气里面吹出来的风,里面也加毒品在里头,让你呼吸那个空气都得毒瘾,都上瘾,你常常想到那里跳舞。那个毒品吸进去之后,人精神兴奋。用这种方法来赚钱,错了!大错特错!他所赚得的全是他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一丝毫没有增加,他不懂佛法。将本求利,这并不懂得佛法,真正懂得佛法怎么样?薄利多销。

  一般人要赚厚利,菩萨赚薄利,换句话说,菩萨存心念念为社会大众服务,总希望一切大众得最好、最丰饶的利益,自己心里面很快乐。经商也是布施波罗蜜,货真价实,决定是取微薄的利益。绝对不是说我经商的目的在发财,不是!他经商的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个人是菩萨商主,他的财源必定是滚滚而来。为什么?他在修因,因缘具足,怎么会不发财?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佛法布施,你初学佛,一进来一丝毫隐瞒都没有,把自己的底牌拿出来给你看,难得,不容易!决定没有吝法。千经万论,无量劫的修行,都不离三宝、三学、十波罗蜜,一进门就给你了。这是讲「饶益自他」。

  第四是「辨果」,这讲果报。果报,清凉大师这是略说,说六度的果报。布施,「得大财宝,朋党眷属」,我们学佛的人讲法缘殊胜,真的不是假的。持戒果报得人天,端正的福相。忍辱,这都是举一个例子,临终的时候身心安稳,不惊不怖,你不求往生,就生于天道。精进得「爱乐殊胜士夫功业」,世出世法都是精进才能成就。禅定得神通、得清净心。般若能离一切烦恼,能断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这是略举,到后面每一首偈再细说。总而言之,如果不懂得认真修学如来果地上十种圆满的波罗蜜,我们要成就纯净纯善就难了。这些果报,成就如来果地上十身的果德,我们看到、听到了,仰慕之心油然而生。有仰慕,发心认真学习,自然成就无比殊胜的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一段是总说。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五百三十七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五百三十九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