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二

  日期:2011/9/22 14:07:51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二卷)  2002/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2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自在用,所化成益第十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皆得安住毘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

  这些经文每一句的前面都有「念念中,一一国土」,我们不能够忘记。这是第十句,说到究竟圆满,也是前面菩萨助佛弘法利生末后一句,「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法门」,所成就的利益,就是『皆得安住毘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修学因中是普贤十大愿王、文殊的十波罗蜜,这才是修学真正达到圆满。法身菩萨的境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念念之中都包含着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剎土,一一剎土当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众生,这是菩萨念念当中的境界。求愿这些众生,都能安住在毘卢遮那大愿海。毘卢遮那的大愿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四弘誓愿,别说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这才真正是生如来家。不同于一般大乘,一般大乘里面讲的发菩提心就是生如来家,所以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跟如来是同生性,同生性这就生如来家。这个地方意思就不一样,这个地方生如来家是证得如来究竟的果位,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没有真正生如来家。所以这个意思跟一般大乘经教上所讲的不相同,这也是华严境界。

  这两大段经文,清凉大师有个综合的总结,我们可以看《疏》。他说:「此上菩萨法化」,以上所说的总共二十句,前面十句是说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始从放光,终于得益」,后面十句是得益,这里头的意思重重无尽。就像我们过去讲《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一样,任何一愿决定是包括其余四十七愿,如果缺少一愿,这个愿就不圆满。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然后我们就能体会到菩萨教化众生这十句,任何一句也都圆满包括其它九句,任何一句都圆满包括后面所讲的十种利益。虽然这里面有浅深广狭不同,菩萨教化众生的心愿是圆满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依照众生的根机循序渐进,就像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根性利的、聪明的,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就要教,中下根性的六、七岁开始,随着他的年龄,随着他智慧的增长,教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必须要让他受到圆满优良的教育。佛菩萨教化众生亦复如是,父母教儿女大概总是十几二十年,这个教育工作就圆满;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把这个众生帮助他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个教学的工作才圆满、才结束。这个众生在等觉位还要照顾、还要帮助,不能说「他到等觉,可以了,不必照顾了」,没有这个道理。等觉位诸佛如来还是要照顾、还是要帮助他,必定要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众生才算是毕业。

  诸佛如来、这些法身菩萨,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念念不舍,世出世间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人?无论众生怎样迷惑颠倒、悖逆,佛菩萨始终不舍。你不相信、你悖逆他,他可以距离你远一点,在旁边观察,看你造业受报,看你几时回头,到你回头的时候他就现身,就来帮助你。绝对不会说我们对佛菩萨不相信他、毁谤他、侮辱他、破坏他,佛菩萨怀恨再也不帮助我们了,那是我们用凡情来猜的,全都想错了!佛菩萨绝对不会把凡夫那些过失放在心上,没有这个道理,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你早一天圆成佛道。这个事实,这样真诚清净平等的弘愿,我们应当学习。能不能学得到?肯定能学到。什么原因?因为这是性德,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德。

  所谓修行只是把我们的迷惑、妄想、错误的知见舍弃而已,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我们性德就恢复了。我们自己的性德跟十方一切诸佛无二无别,跟法身大士完全一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我们的照顾、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体的,他知道虚空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一个自性,同是性德所现的,所以他们显露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一桩事情,怎么样把自己的性德恢复,我们也能像法身菩萨一样,帮助诸佛如来教化无量无边苦难众生。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契入境界?真的要想入佛境界,佛菩萨、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没有别的,解行相应,你就能契入。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解跟行分了家,解是解,行是行,彼此不相应,这就是学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原因在此地。

  我们看看清凉大师在此地总结的有十二句,第一个:「其十须弥尘数众生得益,方在一国,余一切土皆尔,故云一一国土各令等也。」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心是这样的,念也是这样的,行也不例外。「十须弥」,十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代表圆满,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个不漏,它表这个意思。要令一切众生都得最殊胜的利益,饶益众生,最丰饶的利益。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愿行?今天我们得人身,生活在这个世间,所为何来?这个问题应当常常想想。为自己,没错!你话说得没错,你的心、你的行错了。怎么错?你没有为自己。没有为自己那到底为的是什么?你为的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不是自己。再告诉你,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是真正为自己,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无量无边微尘海数的众生是自己的身,这是真正为自己。谁能够知道?谁能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知道,所以叫迷惑颠倒,把这个身、四大五蕴之身以为是自己的身相,把妄想分别执着误以为是自己的心相。佛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那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相!四圣法界的圣者依旧不能很清楚,说实在话他们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法身菩萨才真正见到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法身菩萨才见到。八地菩萨以上可以说真相逐渐大白,真正觉悟了。

  譬如我们这个人,真正觉悟了这个身体是自己,我们现在像什么?像我们人身体上的一根汗毛、一个细胞,我们误以为那个汗毛是自己、那个细胞是自己,不知道整个身是自己。整个身是什么?整个身是宇宙,佛经里面常讲的「尽虚空界、尽法界」,那是我们的真身,在佛法叫做法身,称为法性身、法性土。身土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不是二。「自他是一不是二」你要是不好懂,你就想我刚才的比喻,自是一个细胞,他是另外一个细胞,我们这个身体是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自他是一不是二。有没有自他的相?有,自他相确实有,但是它是一体,这叫法身。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能够证得、能够肯定虚空法界是自心相,无量无边微尘数剎土众生是自身相,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你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起心动念,决定跟《华严经》一样,你的起心动念跟《华严经》讲的不一样,你没有入华严境界,你没有证得清净法身。换句话说,你的真诚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的清净平等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的正觉慈悲心没有遍虚空法界,你就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什么样子?前面所念的二十句就是,那是法身菩萨的样子。

  清凉大师第二句讲「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时中。」一念当中具足圆满的功德利益。这就是我们平常常常听到的,或者是看到古德注疏里头所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如是,念念如是。要有一念不如是,这就是失念,这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决定是念念如是,一念不相应那就是过失,凡夫有过失。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菩萨念念相续。当然这不是我们短时间能做得到,我们肯定有失念的时候,就是忘掉了,又去胡思乱想了。这个不怕,怕的是觉悟太迟,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它就相续,迷就断掉了,觉是进步,迷是退步。我们现在用功,真的是进得少退得多。

  现在我们在这里讲这部经,讲的时候、你听的时候你觉,这一天四个小时,讲完之后又迷了。四个小时进步,二十个小时退步,成就难!如何能保持不退?这叫功夫。宗门教下常常是用观想保持,净宗学人是以一句六字洪名保持,这一句佛号具足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没有读过《华严》、没有听过《华严》,虽然念这一句佛号,他没有办法生起观想,所以利益就有限。如果没有学过《华严》,学过《无量寿经》,这一句佛号念念与《无量寿经》圆满相应,那也等于与大方广佛华严相应;可是,《无量寿经》要了解得透彻,所以经典在今天确实不能不细讲,讲得愈细、讲得愈透彻,对于修学的人,愈有利益。

  第三句说「如是念念之益」,念念的利益无量无边,「方一法门所开悟,一一法门皆尔。」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之后,你的疑惑断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就断掉,「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门门都入这个境界。只是众生的机缘不相同,这就好像我们开保险柜的号码锁一样,号码锁对准了,这个门很轻易就拉开,号码可以随意去设立。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一切法的体、理体就是自性。哪一法不能见性?哪一法不能悟入?既然能悟入、能见性,那哪一法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要平等对待,对佛法如是,对其他宗教亦如是。为什么?其它宗教也是唯心所现的,只要修学方法正确,其它宗教都能够明心见性。不是宗教呢?世间一切诸法呢?说老实话也不例外,岂不闻佛法中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圆是什么?觉悟圆满的人,证得圆觉的人。正报一毛孔,依报一微尘,一毛孔是任何人身上一毛孔,我们身上一毛孔跟诸佛身上一毛孔没有两样;我们这个世间一微尘,跟华藏世界一微尘也没有两样,要记住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有什么两样?菩萨毛孔放光,放无量光,一一光中化无量菩萨,一一菩萨度无量无边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利益。我们要问,我们身上毛孔放不放光?不放光,为什么不放光?不是不放光,是它现前有障碍;障碍如果除掉了,它跟这个经上诸菩萨一样,大放光明。我们的障碍就是不觉,不觉才是我们真正的耻辱。为什么诸佛如来他恢复了大觉,诸大菩萨现在正在努力的恢复,我们现在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想恢复?这是真的。如果你有这个念头「想恢复」,你就真干,你就真的改毛病、改习气,你真干。我还不能够真干、不能够落实,「我想恢复自性」的这个念头没有生起来。

  第四句:「彼多法门,方是一念所用,余念念所用法门亦尔。」对的,法门无量无边,一念具足!念念都具足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法身菩萨。想想我们今天在这里学,无量无边法门学个几个法门都学得这么辛苦,还没有办法契入,看到这些法身菩萨怎么不羡慕?羡慕又有什么用处?自己一定要晓得,佛有,菩萨有,我也有,我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为什么?在今天他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他都能现前,我为什么不能现前?看到诸佛菩萨的形象,我们要回过头来反省,我为什么糟到这样的地步?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我们是自己违背了自己的性德,落到如此地步。如果我们能够回归性德、随顺性德,我们就能跟诸佛菩萨一样的得大自在,一样的具足无量无边恒沙德行。

  佛门常说「回头是岸」,我们也常常听说,自己也会讲,可是就是回不了头来,这个原因在哪里?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如果真的明白、了解,回头很容易。由此可知,世尊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然后我们也能够联想到,佛法在世间帮助自己、帮助众生,第一个手段是什么?教学!不教不学,你怎么能了解事实真相?佛法教学的内容,没有别的,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而已。所以佛法不是玄学,它是实学,学了真的管用,学了真得利益。凡是不能得利益的,你学得不彻底,你学得不够深入。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一样,你所修学的不及格,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达到这个标准,你当然得受用,你自然就回头了。这个意思一定要明了,然后才晓得达到这个标准的真实利益;这个标准在佛门里面讲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最低的标准。在这个标准里面,就是古人所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门通,一切法门通」,就这个意思,跟这边讲的完全一样:一念具足,念念具足,这个生活才是究竟圆满,这个生活才是真正得大自在。我们对它不明了,所以追求的念头起不来,求学的意愿生不起来;搞清楚、搞明白了,求学的愿望就坚定。

  

  前面清凉大师总结这一段话意思还没有尽,但是大师这些话诸位要是看《疏钞》不难体会。总而言之,无非显示重重无尽的法界,这些全是事实真相。法界是圆融的,就像我们这一个房间许许多多的灯,每盏灯光光互射,每一盏灯光里头都圆满具足这个房间一切的灯光,互融互遍;无论是心、是愿、是行、是种种建树,无一不周遍法界。清凉末后说,「唯智顿观,非心识境,华严海会,大用皆然。」《华严》确实是大,没有智慧你就不能体会,他讲的「顿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体会。要有清净的智慧,你才能体会得到,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才真正了解十方三世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诸菩萨不但毛孔放光,光中又化无量无边的菩萨,代佛教化众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而且光中还有音声,前面我们看到供品里面出音声赞佛,下面我们看到光中出声音也赞佛。第三光声自述:

  【尔时诸菩萨光明中,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向下有十首颂,这十首颂是诸菩萨光明当中出的声音,光中出声。第一首:

  【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国,演说佛子诸功德,能入菩提之妙道。】

  这一首是总说。清凉大师批注讲,前面「光声召命」,现在「光声自述」,「菩萨位极,用穷深广,若非自述,时众难知。」菩萨位极,这一句就给我们说明,十方来参与法会的菩萨都有一位主菩萨,主菩萨肯定是等觉菩萨。「菩萨位极」,菩萨的位子他到了极处、到了最高,再往上去就证得圆满究竟的佛果。菩萨最高的位子是等觉,来参与这个法会,他率领着世界海微尘数的诸菩萨,他的同学、他的同伴,这些菩萨的地位跟他就非常非常接近。前面讲光召有缘,有缘的标准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不是我们普通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在本土本国,毘卢遮那佛的国土,我们讲的华藏世界;他方来的这些菩萨都是等觉菩萨,我们把标准稍微放宽一点,大概都是八地以上,不是初住,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总是八地以上,从十方世界来的,数量那么多。众生的数量也不少,我们在前面看到他示现的代佛教化众生,念念当中展现的境界,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所以高位的菩萨,他们的德用深广无际,要不是自己说,中下根性的人不会明了。所以这才同时发声,光中同时出现了音声。

  『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国』,光遍虚空法界,音也遍虚空法界,当然亦遍三世。为什么?时间跟空间是一体的。『演说佛子诸功德』,「佛子」是菩萨,法身菩萨经上讲的是佛真子,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如来真正的学生;换句话说,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是佛教学的旁听生,还不是正式的学生。我们是什么地位?我们连旁听生的资格都不够。在这个地方应当要生大惭愧心,应当要真正忏悔,勇猛精进,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诸佛如来有真实的慈悲,以无比殊胜的方便,为我们开了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这一生当中就可以升做正科生,不要当旁听生。我们懂不懂佛这一番心意?要真正体会得,我们才晓得我们今生唯一的一桩大事,那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前面我给同修们提到,今天找几个同参道友不容易,一个人干,家庭就是道场,遵守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徒弟的那个方法,我们行!这个方法一点拘束都没有,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成功的关键就是万缘放下。锅漏匠能够成功,秘诀就在此。他何以能放下?他尝到世间的苦滋味,他的生活过得太苦,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所以他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个愿望专求西方净土,他没有二念。人家三年成就了,那不是假的,自在往生,预知时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了以后还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不容易!他能做得到,我们要问哪一个做不到?古大德跟我们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凡是去不了的就是你放不下,你要是放下没有去不了的。于世出世间法,只要有一样放不下,就把这个殊胜的机会破坏了。我们要干,不能不干。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切处一切时念佛第一,其它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我们除了这一门之外,修学任何法门,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成就,这总得要晓得。

  唯有这个法门,我们有把握有信心『能入菩提之妙道』。等同诸大菩萨的大觉;舍弃这个法门,不认真修学这个法门,这人没有觉悟,没有智慧,还不肯回头。换句话说,「佛子诸功德」广义的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归纳起来讲就是《大乘无量寿经》;于是我们就清楚、就明白了,一大藏教世尊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归净土三经。我希望我们同学们要重视,不要在这大经上下功夫,要在念佛上下功夫。大经只听,帮助你拓开心量,帮助你心行与《无量寿经》相应。你听有好处,心量拓开了,念念也像诸大菩萨一样,尽虚空遍法界,在这里学习。学习到一定的程度,你必定落实,你的心行都会落实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你会照顾他们、你会帮助他们,你智慧开了,你有善巧方便,你有菩萨的四摄六度。前面讲的这二十句,你都能落实,都能变成你现前的心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就入菩提妙道。舍弃这个法门,学《华严》不念佛,《华严》白学了。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作《华严念佛三昧论》,黄念祖老居士有讲义,大家可以看看。第二首:

  【劫海修行无厌倦,令苦众生得解脱,心无下劣及劳疲,佛子善入斯方便。】

  向下九首「别显德用殊胜」,这就是前面讲的佛子功德,功德殊胜。前面三首,就是第二、第三、第四这三首,「通显体用自在」。清凉大师告诉我们,第二首「悲智相导」,度生不疲不厌。『劫海修行无厌倦』,「劫海」是指的长时间。长到什么程度?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千万不要想着,「什么时候放个假?什么时候我可以休息几天?」你错了,诸佛菩萨修行永远没有假日。为什么?一有假日就懈怠堕落了。勇猛精进,你一停止就不能前进了,不进则退,所以怎么能有假日?世间的学校、世间法的学习可以有假期、有假日,为什么?他不想了生死、不想出三界,那个行;你想了生死、出三界,你生死没了,三界没出,你怎么能休息?你怎么能懈怠?

  那我们要问,圆成佛道之后能不能休息?不能休息。为什么?世间还有许许多多苦难众生没有得度,圆满菩提自性里头的大慈悲心自然流露出来,决定不会看着众生在受苦受难你不去管他,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菩萨成佛了,还是永远没有休息,干什么?倒驾慈航。回到九法界里头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永远为一切众生做示现,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为人演说」。你要为别人表演,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教人怎么修,教人怎么回头、怎么觉悟,怎样入菩提妙道,你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劫海修行!所以自己没有证得无上菩提,那个时候修行是为自己;证得无上菩提之后,还是不断的修行,是为众生。一样要做出学十善、修五戒,一样的为出家大众表演。为凡夫、出家众表演什么?「沙弥律仪」,条条做到,教化众生的,做榜样给人看的。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言教固然是方便,感化的力弱,身教感化的力量强,真做到了。稍有善根的人看到之后,他心里有感动,「我要学!」

  我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们最受利益的是他的身教,言教其次,他所讲的他都能做到,我们受感动。亲近善知识时间要长,时间短了不行,长时间的不离善知识,天天在受他的熏陶,尤其是身教的熏陶,怎么会不得利益?时间短了,难!因为你离开善知识,你很难不受这个社会影响,你很难不被五欲六尘动摇,你的根不深,你容易失败。李老师当年要求我是五年,我自己想想五年不够,我跟他老人家说我希望加一倍,十年,他老人家听了点点头。现在这个花花世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真的是念念之中都在诱惑人,我们的心愿不为所动,谈何容易?我们的正知正见不被迷惑,不是容易事情!自己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保住自身,没有堕落,已经就不容易;还能够精进,还能够把这个境界、自己修行功夫年年向上提升,诸位自己想想,修行难!自己一定要克服这个障难,拼命!要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疲不厌,这里面有法喜,法喜充满,所以你不会厌倦。帮助自己,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令苦众生得解脱』。

  清凉大师在批注里头说得好,悲要没有智,就是慈悲多祸害,变成「爱见」,「爱见悲者,则于生死有疲厌心」,确实,没有智慧就会退转,退转就不免堕落。所以长时间的修行,「劫海修行无厌倦」,证明他有大智慧。如果有智没有悲心,那就叫「下劣」,他就会疲劳。虽有智慧没有慈悲心,二乘人,不肯教化众生。尤其是阎浮提众生有名的刚强难化,「随他去,反正教他他也不听,随他去,不要去管他了」,自己退心。所以佛常常教导我们福慧双修、解行相应、定慧等学,这些话都是教导我们、勉励我们不犯这个过失,向大乘菩萨、向法身菩萨看齐。『佛子善入斯方便』,「悲」你能教化众生,「智」你没有疲厌,普贤菩萨愿愿最后的结语:「无有疲厌」,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了。学不厌,教不倦。第三首: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

  清凉大师给我们一个提示,这首偈讲的「空有双观,入法门而常寂」,这是智慧。「空有双观」就是前面两句所讲的,「空无分量,有无边际」。「入法门而常寂」就是后半偈,因为你能够观空,所以心里头常住寂灭相。《金刚般若经》上佛教导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会把外头境界相放在心里,也就是说你万缘放得下。心常寂灭相,心常住在寂灭相,也就是说你的心永远常住在清净、平等。心要能常住清净、平等,那怎么会不生智慧?清净平等觉,智慧自然现前。

  『尽诸劫海修方便』,时间真的是无始无终。诸位一定要晓得,所修的全是方便门;真实的,真实没得修,真实的是性德,修什么!自性本具的是真实,所修的都是自性里面的障碍。障碍总的来说,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障碍烦恼习气无量无边,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它断尽。用什么方法断尽?那就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很适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随时会变的,今年我用得很适合,到明年就不适合,为什么?明年境界提高了,要换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我们自己就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学提到过,我们初学用什么方法?初学佛的时候目的是两个,一个是深信因果,另外一个目标是认识佛教。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一个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不能学佛。为什么?佛法就是讲的因果,《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五周因果,《妙法莲华经》讲的是一乘因果,不相信因果那怎么行?整个佛法都建立在因果上,世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

  因此佛法不是真的,佛在《金刚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佛法为什么要舍?它符合因果。到什么时候没有因果?到寂灭场地,一念不生,还有什么因果!但是诸佛如来为了要教化九法界众生,还是要把因果提起来,这就是说「始终不离因果」。菩萨修行成佛是因果,成佛之后度化众生还是不离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法的真理。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为什么不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循环不空,因果转变,因果循环;因果相续不空,这三桩事情不空。我们初学,因果是方便法,所以读的书都是因果报应。印光大师教给我们初入佛门读《了凡四训》、读《感应篇汇编》、读《安士全书》,这些书我不但读而且讲解,还大量流通。听老人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给我讲的最多的是朱镜宙老居士,每一个星期我们总有两三次见面,他都会讲故事给我听。那个时候我二十几岁,他老人家将近七十岁,把我们看作孙子辈看待,我们受这个教育。跟方东美先生,在他教导当中,我们认识了佛教,这是方便,初学非常适合的方法。

  『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这个「方便」就是我们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就是说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不是这一个阶段,你要是看到第一句「尽诸劫海」,在我们现前这一段,我们在无量法门里面,选择哪几种法门最适合?我们今天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择的法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选择这些。现在看一看我们的根基不稳固,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净业三福」,而把净业三福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落实在《沙弥律仪增注》,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部经的内容就是净业三福,特别强调这是我们眼前的方便法门,最适合的方法。要不在这上奠根基,以后这个菩提道真的叫寸步难行,我们怎么会有长进?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一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三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