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四

  日期:2011/9/22 14:28:22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四卷)  2002/1/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4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光声自述偈颂第八首:

  【一一尘中无量身,复现种种庄严剎,一念殁生普令见,获无碍慧庄严者。】

  清凉大师批注「尘尘多身,门门化异」。『一一尘中无量身』,这是性德圆满的现前。回过头来看我们,我们这种能力完全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迷失了,实在讲等于真正失掉,为什么?完全不起作用了。我们在经上看到诸佛菩萨一定要知道,这都是我们的本能,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都不能现前了。『复现种种庄严剎』,第一句是现身,第二句是现土,身土不二。「庄严剎」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我们在这部经里面看到的是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读了感到不可思议,非常的羡慕向往,不知道这些事理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一念殁生普令见』,这是举一个例子,「殁生」是示现,就是大乘经常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为什么一一尘中能现无量身?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是性德本具的功能,这个功能不是从外头得来的,自性本具的。自性里头没有相,正因为它无相,所以能现一切相,能随众生心念现相。我们知道十方法界,前面比喻里头所讲的,十个世界微尘数国土,一一国土,那个国土是佛剎,又有世界微尘数众生。自性能随一切众生的心念自自然然生起变化,现身。现身这叫生,这个现象生起来了,现象消失就叫「殁」。为什么不叫生殁,文字上用「殁生」?这就说明前念灭了后念又生,永远是相续不断,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凡夫没有智慧,见不到。

  什么人见到?『获无碍慧庄严者』,他能见到。「无碍慧」是法身菩萨,他们已经契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一首偈是讲的事事无碍,法身菩萨他能见得到,我们凡夫见不到。从这个地方看才真正体会到我们迷失自性之可耻,然后也能够体会到诸佛如来的大慈大悲。他出现在这个世间为的是什么?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自性而已。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对这些好心人我们冷漠了,说实在的话,我们对不起他们,他们是无条件的来帮助我,我对他反而冷漠,没有在意。第九首:

  【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剎那中悉能现,知身如幻无体相,证明法性无碍者。】

  这是「现自在」五首颂里面最后的一首,念劫圆融;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是证得深。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修行要勇猛精进,要求深证、要求彻法底源,换句话说,学佛的目标一定要订在究竟圆满的佛果,不能在中途就休息了。得少为足,那是错误。念劫圆融,给诸位说,时间的障碍突破了。我们今天有这个障碍,在时间上来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一念,一剎那就是一念,这是时间之短;一切劫,这个时间长。「三世一切劫」跟「一剎那」不二;换句话说,在一念之中能见过去无量劫,也能见未来无量劫,时间跟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了。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这是事实真相,给诸位说,这是觉悟人的事实真相;我们讲十法界、讲无量无边法界,这是讲迷失自性人的真相。这两个真相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妄?两个都是真相。如何从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如何从一真法界入十法界?那是诸佛菩萨到十法界里面来应化,就是前面讲的「一一尘中无量身」,现身现剎,普度众生,这是佛入众生法界。众生入佛法界,那就是成佛,众生成佛了,突破时空的维次,证得念劫圆融。

  『知身如幻无体相』,不但身如幻,境界也如幻。《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些是有为法?凡是有生灭现象的都叫做有为法,凡是没有生灭现象的称作无为法,这一桩事很难懂。过去我们讲经常常用《百法》来说,大家好懂,《百法》里面就分作有为跟无为。《百法》是天亲菩萨将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其中所说的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是归类,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分类;天亲菩萨觉得六百六十法还是太多,不便于初学,把它再归纳,归纳为一百类,我们要知道这一百类一展开,就是一切法。这一百法里面又分为五大类,心法是一类,心所有法是一类,不相应行法是第三类,色法是第四类,这四类都叫有为法;跟有为法相对的是无为法,那又是一类,总共五类。有为四类、无为一类,叫五法,大分。心法八个叫八识,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识,六识之外还有末那、阿赖耶。小乘只讲到六识,佛不说末那、阿赖耶识。这八个心也称作八心王,它起作用又分为五十一类,五十一种作用,这叫心所法。每一个心王它的作用广狭不相同,第六意识作用最大,五十一心所全了;最少的是阿赖耶识,阿赖耶单纯,它的作用只有五个,五遍行。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不相应是: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心所法,它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面产生出来的抽象概念,事实上决定没有。

  譬如时间、空间,时间、空间是抽象概念,确确实实没有。空间是个抽象概念我们好懂,譬如讲四方四维上下,到底哪个地方是东方?哪个地方是南方?一定要有个坐标,也就是要有个中,可是这个坐标不一定。如果说以澳洲为中心,北方是太平洋,东南方是纽西兰,南方是南极;如果以南极为中心,澳洲在北方,所以变了。所以方位没有一定,你讲东南西北,到底是以什么为中心?这是一个抽象概念。我们是从中国来的,对中国地理比较熟悉,如果是以南京为中心,北京在北面,上海在东面,武汉在西面,香港在南面。如果以香港为中心,上海在北面不是在东面,南京正好也是在北面,到底哪个地方是东?哪个地方是南?哪个地方是西北?没有一定,所以是抽象的概念。时间是抽象概念,现在人比从前人容易了解,为什么?现在交通工具发达,知道有时差。在从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没有时差这个名词。为什么?譬如坐船,从中国坐船到美国,顺风大概要一个多月,如果遇不到顺风,可能要三个多月。有没有时差?没有时差。为什么?每天走的路途不远,感觉不到时差。现在交通工具发达,速度快,于是很明显的发现时差。中国是白天,美国是晚上,北京跟纽约恰恰好相差十二个小时,这时差太明显了。所以时间不是真的是假的,是个抽象概念。

  得失也不是真的,二十四个不相应里头,头一个就是得。你得到什么东西?谁得到?所以不相应行法,就是抽象概念,它不是心法,它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但是它跟心、心所、色法有关系。如果没有心、心所、色法,这个抽象概念就生不起来;生起来不是它们三个,所以不能不别立一法,称为不相应行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都是属于心法。我们讲色跟心,色法就是物质,心法不是物质,色心对立了。色是物质,物质也不是真的,我们身是物质,色法。我们生活的环境,你六根所接触到的,眼所见的、耳所听的、鼻所嗅的、舌所尝的、身所触的,都是属于心法都是属于色法。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色法剎那生灭。色法从哪里来的?心法变现出来的。心剎那生灭,心有相分,佛讲心法有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法相唯识里头说得详细,所以心、色都不是真的。凡夫迷失了自性,以为是真的,实际上它不是真的,剎那生灭。佛在比喻上讲,「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诸佛菩萨他们看到的事实真相。所有一切境界相,大到虚空法界,小到毛孔微尘,无一不是剎那生灭。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生灭这个现象存不存在?给诸位说,不存在。为什么?说生这个生已经灭了,它的速度太快了。佛在《仁王经》上给我们讲的例子,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弹指的时间六十分之一叫做一剎那。我们弹指弹得很快,一秒钟大概可以弹四次,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秒中我们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就二百四十,一秒中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佛说一剎那当中有九百次生灭,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情形?怎么能看得出这一切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佛给我们说出真话,事实真相如是,我们觉察不出来。

  过去我讲经的时候说过,这个话是佛的真实说还是方便说?我们学大乘学了这么久,知道佛说法的原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真实法不可说不可说,真实比这个还要快。《仁王经》上这个算法一秒钟生灭并不很多,两个十万八千次,也就是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方便说!让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才生就灭。佛给我们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什么意思?生灭同时,没有办法辨别。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象,这是因果的相续相,一定要晓得剎那剎那那个相不一样、不相同,不是一个相。你要以为是一个相,你看错了,你迷了。这一个事实我们用电影的摄相机来照相能够觉察到,电影的摄相机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即使照一个植物,不要照动物,我们照一秒钟二十四张照片,每一张不一样。第一张绝对不是第二张,第二张决定不是第三张,为什么?你照第二张第一张灭了,你照到第三张第二张灭了,第二张灭了第三张生了,第三张灭了第四张生,这个很容易觉察得出来。我们照人亦复如是,第一张这个人像灭了,第二张人像生了,第二张人像灭了,第三张人像生了。一秒钟二十四次的「殁生」,我们已经被电影银幕画面欺骗了,不知道它是假的,以为它是真的。

  你再想想,《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秒钟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辨别得出来?这个还是如来方便说,给我们说出生灭同时、不生不灭;然后从这个地方你才真正能够觉悟出身土都是梦幻泡影,我们才真正能够懂得佛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真正明白了,确实是虚妄的,一点都不假。真的了解,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对于自己的身、自己的念头,你就能放下了,不再执着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你的自性现前,这个时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教下里面所说的大开圆解,你觉悟了,你是真的觉悟了。为什么?事实真相明白了。凡是放不下的,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没有明了,他还有执着、还有分别、还有妄想。所以那个想加个妄,非常有道理,告诉你你想的不是真的,是虚妄的。妄想没有了,分别执着也没有了。所以妄想是根本无明,妄想叫做根本烦恼。真正觉悟的人、彻底觉悟的人知道身土,说了一个身、说了一个土就包括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是幻相、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

  『证明法性无碍者』,你在此地也确确实实证得理无碍、事无碍。理是能现之性,它随缘现相,事是它所现的境界相,是无碍的。为什么?那就是性,性体无碍,性所现的相哪里有障碍?理事无碍,能现不碍所现,所现不碍能现。事事无碍,能现跟能现当中也没有障碍,这是事实真相。谁能证得,我们就称他为法身菩萨,证得这个境界的人我们称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这都是法身菩萨。我们今天迷了,迷得太深了,长劫在六道里面受苦受难,错了!诸佛如来他们圆满的恢复自性,这才回过头来帮助我们这些依旧迷失自性的众生;如果我们能够信得过,相信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有利益的、是好的,我们应当依教奉行,也希望早一天明心见性、早一天恢复正常。佛菩萨的生活是正常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不正常的生活;佛菩萨的受用,经上讲正受,他们证得无量三昧,三昧是什么意思?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今天很可怜,我们的受是堕落在不正常,不正常的享受,佛经里面说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得到真正的解脱?就是脱离这五种不正常的享受,恢复到正受,那就对了。

  佛菩萨帮助我们,我们要依靠他。不依靠诸佛菩萨,自己想恢复正常,不可能!所以我们一定要依靠佛菩萨的教诲。他示现在九法界,示现在我们的世间,没有一样不是教导我们。他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也是过正常的生活,我们过的是不正常的生活。细心去观察,认真向他学习,就对了。用一般的术语说,恢复我们完全的健康。

  第十首:

  【普贤胜行皆能入,一切众生悉乐见,佛子能住此法门,诸光明中大音吼。】

  这一首总结,结归普贤菩萨的大行。『胜行』,无比殊胜的行门,换句话说,佛法讲到究竟圆满的行为,结归在普贤。普贤胜行无量无边,哪里能够说得尽?世尊把它总归纳为十条,就是本经末后的十大愿王。学佛的同学天天读诵,只有读诵没有受持,所以不得利益。受是接受,依教奉行叫做受,我们天天读没有能够依教奉行,没有受,没有持。没有受持,读诵又有什么用处?充其量只能说阿赖耶识里面种了善根,这是真的。为什么普贤的胜行都是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性德的行为本来如是,现在我们性德的行为完全失掉了,想恢复也做不到。实在讲世尊慈悲,教我们恢复的方法,他知道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太深了,时间太久了,决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得过来的,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觉悟得过来的,所以教导我们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那就是从戒定慧入门。普贤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没有定,就不能入普贤境界,如果我们没有戒,就不能成就三昧。前面所讲这些法身大士,他们不是三贤位的法身菩萨,而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称地上菩萨,大圣不是小圣。《华严经》上所说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不思议的境界,普贤皆能入;这一句话我们要记住,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十方三世诸佛果地上圆满境界,普贤能入。

  《无量寿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念得很熟,可是随念随着就忘掉,经本还没有合起来就忘掉了,念到底下一句,这一句就忘掉了。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学?如果真的是有心人,真的是想学的人,真想在这一生成就的人,他们读诵听闻决定跟我们不一样。世间人所谓「有心人」,他有心,我们是无心人,志不在此,听是听了,念是念了,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意思想照做,所以不能成就。真的是有心人想在这一生成就、想在这一生出离,一定会认真努力去学习。普贤菩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量大,我们学普贤头一个要学这个,这也算得上是从根本修。普贤菩萨的心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跟诸佛如来的心完全相应、完全相同,所以能入诸佛如来的境界。

  佛是怎样对人、对事、对物?《华严经》上所说的都是。普贤菩萨对一切众生,这些众生也是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心理的行为,我们讲思想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造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再多都不出这三大类,佛法叫三业,身、口、意三业或者说身、语、意三业。三业里头意是主,从根本修就是从意地上修,也就是说从起心动念处修。头一个就是要把我这个小心量修正,一定要像普贤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就要认定虚空法界是我自心相,无量无边剎土众生确实是我自身相,我们从这个地方修行,把这个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然后普贤行就不难了,那就是断毛病、断习气,根本抓住了。心量不大怎么行?心量大确确实实不为自己,不但不为自己,给你说个老实话没有自己,无我相了,真的般若智慧开了。有没有人相?无人相,亦无众生相,亦无寿者相。

  无四相,时空里面所有一切的障碍全部突破了,于是跟诸佛菩萨观念一样,事有理无,相有性无,心地自然清净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妄念了,不起分别执着,什么境界不入!我们今天不能入诸佛菩萨境界,说实在的话,诸天鬼神的境界我们都不能入,什么原因?心量太小,分别执着太重了,这是我们不能契入的真正原因。所以要修普贤行,要学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把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的行门全都融会落实。融会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一法,所以这一法就是一切法,这一行就是一切行,八万四千行门在一行;一行如是,行行如是。这个境界要很冷静的去观察,你才会明了、你才能体会得,然后才真正的能学。

  礼敬,我敬一个人就是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换句话说,敬一个人就是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敬一个物,蚊子咬了,学普贤菩萨的人,这是供养,欢欢喜喜的供养,供养这一个蚊子就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蚊子是未来佛,佛佛道同,未来佛跟现在佛跟过去佛是一不是二,欢喜供养。所以普贤菩萨他老人家的行门,「一门就是一切门,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都收在一法里头,无量无边法门都收在一门里头。这个心才真正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并没有分别,不是分得那么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不二」。我们细细想这个道理,这个境界确实无比的殊胜。

  『一切众生悉乐见』,乐念去声,「乐」是爱好。诸位想想看,哪一个众生见到普贤菩萨不欢喜?普贤菩萨的行是真实行,一丝毫虚妄都没有,普贤菩萨的心纯真、纯净、纯善,普贤菩萨的行,一一行也都是纯真、纯净、纯善,恶人看到也欢喜,妖魔鬼怪看到也欢喜、也赞叹。『佛子能住此法门』,这是诸大菩萨毛孔放光,光中化菩萨,菩萨又放光,光中说偈,重重无尽,最后结归到普贤,这一句是劝导所有一切佛弟子,无论是在家出家,是初学还是老修,希望你「住此法门」。此法门广的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狭义的来讲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能住这个法门就是住大圆满。大乘法里头无论是显教、密教,讲到最殊胜、最究竟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就是普贤法。密宗特别重视大圆满,密宗的祖师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密法是龙树菩萨开南天的铁塔,这个铁塔一打开,见到金刚萨埵,把密法传给他,密宗从这儿来的。金刚萨埵就是普贤菩萨,无论是显、无论是密,你就晓得十大愿王是大圆满。

  十大愿王要怎样完成?每一愿都要具足十波罗蜜。礼敬里面要具足十波罗蜜,十波罗蜜里面第一个布施,我们礼敬的时候,有没有具足布施?用什么布施?佛家的礼节,礼敬时偏袒右肩这什么意思?这就是布施供养。拜佛的时候衣服偏袒右肩,右手露出来,随时听命服务,准备奉事,这是以身来供养、以心来供养,具足布施。又何况依教修行?《行愿品》里面跟我们讲的如教修行,佛怎么教我,我怎么做,这就是对佛的供养。行礼如仪,绝不违背仪规,这是持戒礼敬。布施礼敬,持戒礼敬。礼敬态度从容缓慢,如在定中,忍辱供养。朝暮不懈怠,这是礼敬里面的精进礼敬。后面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礼敬里头统统具足,境界等虚空遍法界。

  说到称赞如来,称赞里头也都包括十波罗蜜,这叫普贤行,所以他的行叫「胜行」。一般大乘法里头没有具足这么圆满,不是一法里面具足一切法;普贤法,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切法融在一法里头。《华严经》常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味道我们才真正能懂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明白这个道理,你对于现代有一些人提倡的本愿念佛,你就明了了,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法界,换句话说,那是大圆满法。几个人懂得?许多人把它看轻了,大圆满法看轻了,那还有什么法你能看重?修净土的人不能不懂。但是净土的好处、净土的殊胜,你不懂也能往生,不懂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你要是懂得这些道理,消业往生,你生上三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不一样!菩萨总是劝我们往生应当提高品位,为什么?成佛快。往生的品位低,成佛的时间要长,为什么不在这个地方努力?

  所以《华严》实在说对《无量寿经》是大有帮助,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无量寿经》只讲大纲,《华严经》讲细目。我们要「能住此法门」,华严概略明了就行了。我们还是要把纲领抓住,《无量寿经》是纲领,《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话就是全部的《华严经》。全部《华严》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圆融无碍、深广无际、一多相融、事事无碍,只要抓到这几点就行了。然后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普贤的十愿,把普贤的愿变成自己的本愿,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一样不恭敬,对一切人事物的行持没有一样不赞叹。但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礼敬跟赞叹是有别的,十愿里头「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就有差别。说诸佛是从事相上讲的,没有分别,善人恶人同样的礼敬,佛菩萨与畜生、饿鬼也是同样的礼敬。为什么?普贤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畜生、饿鬼有佛性,畜生、饿鬼是未来佛,他怎么不平等?但是称赞怕对一些没有觉悟的凡夫起不良的影响,所以称赞就有差别。称赞用如来,如来是讲的性,我们就明白了,他的言行与性德相应,我们称赞;与性德不相应,我们礼敬不称赞。一个用佛,一个用如来,差别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广修供养这是平等的,不论是善人是恶人,供养是平等的。当他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力的去帮助。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供养,帮助一切众生开悟,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桩事情往往我们凡夫疏忽了。学佛的同修们有慈悲心,看到众生受饥饿,你会供养饮食;受到寒冷的时候,你会送衣服给他;没有地方住,你也会盖房子给他住,是好事,不是不好事,这能解决他的问题吗?救一时之急,不能长久解决他的贫困。怎样永远解决他的痛苦,叫他离苦得乐?教学。所以世出世法真正慈善救济是什么?办学校。办什么学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老人家一生从事多元文化的教学,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就是上课,教你开智慧、教你种种技术能力,你就有谋生的能力,你就可以自立,可以不要依靠别人,这是真正的慈悲济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临时救济,不是根本办法,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社会上一般的教育,关于技术能力的教学已经相当普遍,至于断恶修善的教育、破迷开悟的教育、转凡成圣的教育,缺乏,没有了。如何能够在一般教育里头再加上这三种教育,这就是大圣大贤的济世教育。

  世尊为我们示现了一生,但是他并没有正式办一个学校。为什么?我们要去想想,办学校教学就有限制,他没有学校,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他擅长于机会教育,遇到人都教,一个不空过,每天接触众多之人。佛成名了,从各个地方特地来跟他学的人不计其数,这就是后代所讲的参学。佛的大智大德大能感化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都希望亲近释迦牟尼佛,打听他在哪里,成群结伴一同去求学。经典上记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人那是常随众,那些人是佛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一生他都不散的常随众,这些常随众都是后来的传法弟子。世尊入灭、不在世,教化众生的工作落在他们身上,他们代佛教导众生。佛陀灭度之后这些人分散,各化一方,哪个地方你跟他有缘,他就在那个地方教化,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事业。这在佛法称为「续佛慧命」,代代相传。所以佛法到现在依然不灭,就靠这些人。

  这里面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传法的弟子也有出家身分、也有在家身分,这个事情我们要懂。出家在家各有方便、各有因缘,同等的殊胜。欧阳竟无大师在「内学院训」里面讲得很清楚,出家人千万不能够有分别,认为我出家了,总比在家人要高一等,那你出家错了。为什么?佛法修学是要断烦恼的,你比人高一等你增长傲慢,你就错了。不出家还没有这个傲慢心,一出家贡高我慢起来了,真的不出家还没有事,一出家往地狱走了,跟普贤菩萨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三世诸佛。所以普贤行难修,许多大乘菩萨都做不到。你什么时候看到蚊虫、蚂蚁都是三世诸佛,你就能修普贤行,你的贡高我慢、贪瞋痴、自私自利,自自然然就没有了。

  『诸光明中大音吼』,「诸光明」就是前面说的十方化佛无量无边,毛孔放光,一毛孔放无量光明,全身一一毛孔无不如是!光中又化佛,佛又放光,光说偈颂赞叹妙法。十方三世一切诸菩萨无不如是,你说这个多殊胜!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三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五百八十五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