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八

  日期:2011/9/29 14:37:23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八卷)  2002/7/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88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四周轮山偈颂第二首:

  【摩尼宝轮妙香轮。及以真珠灯焰轮。种种妙宝为严饰。清净轮围所安住。】

  这一首大意、表法前面都介绍过了,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两句没有细说。这一首偈是重颂前面所讲的山轮,也是讲轮围山的形相,山腰起伏的形相,以及山中它所含藏奇妙的珍宝。虽然讲的是依报,我们应当要晓得,佛给我们讲经说法的义趣究竟在什么地方,尤其要晓得依报的庄严从哪里来的。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第四首偈跟我们讲成就轮围山的因缘。我们从这部大经,过去这四品,这一品经是第五品,这是第八卷,前面这七卷经文已经深深的体会,依报是从正报变现出来的。依报是属于阿赖耶的相分,正报属于阿赖耶的见分,心心所各个具足四分,这四分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的?见分变现出来的。但是要晓得,见分对相分来讲它只是缘,它不是因。因是什么?因是自证分;自证分是体,就是大乘经上讲的真心本性,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见相同源。正报的体是真如自性,依报物质之体也是真如自性。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讲,有情众生从见分上说的叫佛性,无情众生完全从相分上讲的,我们今天讲物质;现在的话大家好懂,物质、精神。精神就是阿赖耶的见分,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精神跟物质同一个源,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出现品」里,佛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才说「性一切心」,一切就是依正庄严。心是讲的体,一切万法的理体是自性。

  证自证分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觉,他明了,对于能现能变的心识他清楚,对所变的见分、相分(就是讲的物质、精神),他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这是证自证分。所以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一般人讲觉。不觉就迷。这是佛在九法界里教化众生真正的目的,这才真正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说出来了。古人比喻说「和盘托出」,一丝毫的隐藏都没有,全部托出来了,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个。

  今天我们在此地讲轮围山,我们体会这个意思,伟大的形相是不是这个意思?轮围山是伟大的形相。伟大的形相要具足哪些条件?轮围山上一切所具足的,那就值得我们学习。我跟诸位的报告,重点也在此地。一般讲我们懂得表法的义趣,从表法里头我们就学到伟大、究竟、圆满的形相。

  『种种妙宝为严饰』,「妙宝」绝对不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那个不是。「妙宝」是什么?佛在经上教诲我们的那些纲领、纲目,妙宝!三福是妙宝,三学是妙宝,六和是妙宝,六度是妙宝,十波罗蜜是妙宝,普贤十愿是妙宝。归纳到最后,妙宝的妙宝,一句万德洪名!我们懂这个。如果这些我们统统都具足了,那是「种种妙宝为严饰」。

  世间俗人看不出来,你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像当年济公长老示现的,不但衣服肮脏,衣服还破烂,他身上有妙宝!济公和尚出现在宋朝,在南宋,南宋大家读历史都知道很有名的岳飞,济公跟岳飞同时代,在浙江出现。他老人家圆寂之后葬在杭州,我这次也有缘去礼拜济公长老的塔墓。《高僧传》里头有他的传记,他的传记比一般人长,但是与外面《济公传》小说不一样。小说不是传记,那是不负责任的。《高僧传》里面的传记是负责任的,确确实实有这个人,确确实实是这样的示现。他的形相疯疯癫癫,但是没有人不尊敬他。虽然穿得破破烂烂,他身上有异香,不是普通人。

  民国初年,民国十几年,江苏金山寺妙善长老,这人早已经往生了;不是普陀山的那个妙善,他们的名字相同。民国初年金山寺的妙善,大家称他作金山活佛,他的形相跟济公非常相似,也是很邋遢、很随便,不修边幅。只穿一件长褂,冬天也是它,夏天也是它,一年到头就一件长褂,他没有第二件,他也不洗。一生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衣服,身上清香,莲花香气。他到过南洋,身上有宝,全身「种种妙宝为严饰」。凡夫看不出来,给诸位说,天龙鬼神看得出来。凡夫肉眼看不出来,天眼能看得出来,不一样!他的妙宝是三学六度,经上常讲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妙宝!

  『清净轮围所安住』,这是讲这些统统是在伟大的形相里面,这个伟大的形相就是大世界、华藏世界四面的轮围山。我们懂得这个意思,在这个地方学习,这就对了。再看下面第三首,这是讲轮围山之体。前面是讲轮围山的形相。

  【坚固摩尼以为藏。阎浮檀金作严饰。舒光发焰遍十方。内外映彻皆清净。】

  真的是宝山,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华藏世界有,我相信肯定有,极乐世界有,也肯定有。为什么?境随心转,依报随着正报转。你想想,华藏世界住的是哪些人,极乐世界住的是哪些人,这不就很清楚了吗?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原因?我们世间住众心不清净,哪里来的净土?这是净土!

  从什么地方看到净土?最后一句,『内外映彻皆清净』。华藏世界是法身菩萨居住之处,我们晓得人家见思烦恼断了。佛给我们讲纲目,把见思烦恼统统归纳起来,见烦恼归纳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他统统断掉了,没有了。思惑,思烦恼里面讲了六大类: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实在讲就是前面讲的五种见烦恼,所以实际上合起来是十条。

  佛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这十条,法身菩萨断尽了,真的断了。三界里面色界天、无色界天人,他是用定功伏住,叫伏断,他不是真断。伏断是石头压草,没除根,暂时压住而已。他是真断,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尘沙烦恼是分别,世出世法所有一切分别没有了。分别没有了,平等性现前。见思烦恼断了,清净心现前。清净、平等!无明烦恼也破了,觉现前,清净、平等、觉。无明没有破尽,破了几分,真觉,破一品都觉了,天台家讲「六即佛」,他是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

  不像十法界,十法界里面这些声闻、缘觉、菩萨,也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佛,他不是真佛。华藏世界里面的住众是真佛,不是相似的,他是真的。真佛,那就是圆满不圆满。我们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真佛,但是他不圆满;毘卢遮那是究竟圆满佛,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所以那个世界叫一真法界,它不是十法界。因此,一真法界四周的轮围山,依报随着正报转,你看看那里住的是什么人?当然不一样!佛在此地说这些话,我们一点疑惑都没有,完全肯定,深信不疑。

  可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给我们启示,是教我们觉悟。我们觉悟不要在环境上,「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这个山这么好,我们也要造一个这样的山」。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我们来造一个、模仿一个。不行!我们要找能变的,我们要在这里下功夫,外面境界自然就转了,这就是世俗人讲的改风水。真改,他不是改小的,改大的。改风水首先要改命运,你自己的命都改不过来,你怎么能改外头的环境?

  从这些地方我们也真的省悟过来,学佛学什么?改造命运。学佛是真的彻底改造命运。我学了这么多年,改造命运有没有一点效果,有没有一点成绩?假如没有成绩拿出来,没有效果,那我这些年学佛白学了!效果从哪里看?我的思想有没有改变?跟没有学佛之前,想想看,我的见解有没有改变?就是说我对于一切人事物,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有没有改变?我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说法做法有没有改变?成绩从这个地方去观察。

  没有学佛之前,别人批评我、责备我、骂我,我会生气,我心里会不平。现在学佛这么多年了,你再来骂我,你再来侮辱我、毁谤我,我不生气了,改了!没有不平的现象了。不但没有这些负面现象,而且欢喜接受,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那些批评我、毁谤我、责备我、侮辱我的,甚至于陷害我的,我生感激的心,感恩的心。感什么恩?消我的业障。如果我果然有错,他提醒我,让我认真的反省,把我的过失找出来,我改过自新。他不提醒,我疏忽了,幸亏他提醒,怎么不感激?如果发现我没有这个过失,他冤枉我,好!消业障,没有过失是真消业障。有这个过失,他提醒我,他对我有恩有德,我怎么能够生气?从这些地方看我学佛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成绩,在这些地方。别人赞叹我,在从前我很高兴,甚至于感觉得很骄傲,这都是毛病。现在学了佛,别人赞叹我,我也合掌,内心里面一定回光返照,「他赞叹我这些好处,我有没有」?如果我没有真实的德行,人家来赞叹我,我生惭愧心,勉励自己要改过自新,要名实相副,他的赞叹我确实有实德。

  真正他赞叹的是事实,我有没有起傲慢心?有没有起欢喜心?就是说你的七情、情识有没有动?如果有动,立刻要警觉、收敛,你动了情识,凡夫!那是没有觉悟。觉悟的人怎么样?如如不动。虽然如如不动,在外面要恒顺众生,你不能板起面孔像个木头一样,那人家说你学佛学呆了,连人情都不通。人情还要通,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也要谦虚、谦让,「承蒙过奖,愧不敢当」。绝对不是现在一般人讲「值得骄傲」,那就完了!学佛就在这些地方学,真得受用。这个样子去练,在日常生活当中练,工作里头练,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去练,然后性德才往外露。

  那个性德是『坚固摩尼以为藏』,「藏」,我们要把它说为藏识,确实是形相的本体,唯识所变!体,能现的体是自性,自性坚固,自性不能破坏。「摩尼」是如意,千变万化,唯识所变!这个轮围山,不但是轮围山,万事万物都是阿赖耶变现的相分,我们从这里去观察。

  『阎浮檀金作严饰』,「金」,七宝里面排位排在第一,它表什么意思?大乘经里讲得多,它表永恒不变。金属里头只有金永远不会变色,它珍贵在这个地方。银铜铁锡颜色都会变,唯有金色不会变,这是表性德。「阎浮檀金」,这是说佛跟我们讲,娑婆世界阎浮提洲是我们居住的这个世间,佛说这个世间有阎浮提树,这个树的汁流出来,点物成金,是真金,称为「阎浮檀金」,真金!金里头最好的。

  众生有福,这个宝树就出现;众生没有福的时候,这个宝树就不见了,就隐没了。所以,依报确确实实是从正报变现出来的。众生要是有福,真的是风调雨顺,不但是五谷丰登,大地众宝遍满,到处都是珍宝;众生没有福的时候,这些宝都变成石头、变成泥沙,不见了!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吗?能相信。

  心地清净的人,心地清净我们也说他为定功,定功很深的人确实能够点铁为金。怎么会把铁变成黄金?现在学了一点科学,有那么一点科学常识懂得了,改变它的分子排列。因为我们晓得铁跟金组成的基本原子粒子是相同的,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你要是有能力把铁的方程式改变成黄金的方程式,铁不就变成黄金了吗?

  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完全用精神,不是用科技工具,不是的!甚深定功,纯净的善心。所以居住这个世间的人,各个人心地清净善良,他居住地方的地面、地表、地下,自自然然产生了变化,砂石变成金沙,石头变成宝石。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

  华藏世界诸佛的报土,跟我们这个土有什么两样?《金刚经》讲的「一合相」,「一」就是阿赖耶的相分,基本的相分。佛法里面称之为微尘,我们今天科学的名词称它为原子、电子、粒子,那是阿赖耶的相分。唯识所变,那个识是什么识?第六识、第七识;第七识执着,第六识分别。心心所四分里头,见分能变,相分所变,变出来无量无边形形色色的物相,是这么来的!不是经过人工的,自自然然变的。所以佛在大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这个道理。佛确实了不起,一语道破!

  我们在此地看出来,菩萨的净土,这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菩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绝对不羡慕,羡慕是什么?妄想。我们要做真实的修心、修行,心要真,行也要真。所以我们常常讲,在今天的社会,一般人与人之间虚情假意,我们了解,他以虚情假意对我,应该的、是这样的;我能不能这样?我不能这样,我要是跟他一样,我还学什么佛!我要怎样对他?我对他是真心真意,真诚!我对人用真心,我对人用诚意,这里头没有分别对一切众生。人事上来说,对我周边亲近的人,对我素不相识的人,对我同一个族类的人,对我不同族类的人,都要用一个真心诚意,我学佛,佛对于九法界众生唯一的真心诚意。我这一点做不到,我没有学佛。所以,这就是佛心。

  虚情假意是轮回心。我们晓得,芸芸众生他造轮回业,他往后生生世世还是搞六道轮回。我觉悟了,我不再搞六道轮回,我用真心诚意。别人欺骗我,不要紧,随他欺骗。能欺骗多少年?我在这个世界还能活多少年?要是不肯被他欺,要跟他计较,那好了,我极乐世界去不成了,还要跟他搞轮回,生生世世还得报来报去;计较就是报复。觉悟的人在这个地方不干,所以他的心思跟没有学佛之前、没有觉悟之前不一样,行事不一样。一般世间人看,傻瓜,被人骗了都不知道。其实一点都不傻,一切事、一切理、一切因、一切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哪里会傻?比什么人都聪明,走的路是金色光明。看看世间人的路,前途一片黑暗,我的路一片光明,不一样!人生在世最可贵的是觉悟,不觉则迷,不迷一定觉悟,佛跟众生的差别就这么一点点。觉悟了,那就是经典上的形容,「阎浮檀金作严饰」。轮围山我把它说为伟大的形相,我们的心行伟大,我们的环境就出现这个形相,自自然然的。

  『舒光发焰遍十方』,有体一定有用,这是什么?你有德、你有学、你有慧,决定表现在你的形相上。你的面孔六根聪利(聪明、锐利),相好光明。「舒光发焰遍十方」,这是相好光明,不但照自己,还照别人。照别人是什么?照别人就是影响。凡是接触你的人,接触你的物(这个物是九法界众生)都得利益。得什么利益?最少的利益,种善根。见到你的形相,见到了,听到你的音声,闻你的名号,我们佛门里常讲「跟你有缘」,跟你有缘,好!你是个修行人,你是个好人,你将来成佛作祖,我跟你有缘,你一定来度我。

  佛法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道理在此地,我们跟佛有缘。你修行没有成佛的时候,就是菩萨,先跟你结缘。将来你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就是成佛,分证佛;分证佛就有能力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到分证佛的地位,几乎所有空间维次都突破了,我们一般人讲神通广大。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个时候我们无论在哪一道,他都知道。就像《无量寿经》上讲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们,极乐世界的住众一个个都是天眼洞视、天耳彻听,没有障碍!我们无论在哪一道,他的天眼都看到了。我看不到他,他看到我。我有所希求的话,我听不到他的声音,他听得到我的声音,这是我这边有障碍,他那边没障碍。「千处祈求千处应」,跟这些菩萨感应道交。只要真心想回头,真心求觉悟,哪有不来帮助你的道理!

  这些菩萨们,『内外映彻皆清净』,「彻」是透明的,这也是真的。一般人看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不是透明的,是肮脏的。真正修行,烦恼习气断了,他的身体就是透明的。我过去在美国迈阿密讲经的时候,有人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说他的身体是透明的;特异功能的人说的,我们相信。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四周轮山偈颂第三首:

  【坚固摩尼以为藏。阎浮檀金作严饰。舒光发焰遍十方。内外映彻皆清净。】

  末后一句的意思很重要,我们要知道学习。这就说明殊胜的体相是表里一致,行者内心纯净,外相纯善。我在前面提到夏莲居老居士,这是有一年曾宪炜居士,他住在迈阿密,他成立了一个佛学会,请我去讲经。在那个时候我在美国东部旅行,从纽约到费城、到华盛顿,然后到亚特兰大,再到迈阿密。这一带我都是讲《地藏经》大意,到迈阿密也是做一个星期的讲演,每天两个小时,题目是一样的,都是讲《地藏经》大意。

  开讲的第一天,我看听众里面有半数都是美国人,当地的美国人。因为在其它地方去讲,差不多听众都是华侨。在迈阿密曾宪炜居士翻译的能力很强,他替我做翻译。我一看到这么多的美国人,跟他们讲《地藏经》不契机,临时换一个题目,我跟曾居士商量,我讲「认识佛教」。现在流通的小册子,就是那一次的讲演。同学们从录音带,那时候我们没有录相,有录音,从录音带里写出来,写成一本书,《认识佛教》。这个就比较契机,说明佛教到底是什么。

  曾居士他学佛学得比较杂,他喜欢「教」,他也喜欢「禅」,还喜欢「密」,非常喜欢神通感应,他交往的这些人也都是这一类的人。迈阿密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什么样的人物都有。来听我讲演听众当中,他说有三位有相当高的特异功能,我们中国人讲神通,他们有天眼通。

  我还没有到迈阿密,我到迈阿密的前一站亚特兰大,但是我们结缘的书,两个星期之前就从达拉斯寄过去了,这是要在讲座当中跟大家结缘的。书里面就有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批注,我们在台湾印的,第一版。书里面有夏莲居老居士的一张照片,这个印在前面。这个书到达之后,曾居士给这些有特异功能的人,都是美国当地人,给他们看。他们一看,非常惊讶,告诉曾居士: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全身透明的。曾居士事先并没有介绍,实在讲对夏老居士都相当陌生;而且他讲的话都说得很正确,「这个人现在不在世」。

  我到迈阿密的时候,曾居士把这个话告诉我,他看到许许多多的异象,我相信。曾居士就问我:怎么能从照片上看到这个人是透明的?我说:很简单,心地清净,这个身相就透明。有天眼的人能看出来,练气功高段的也能看得出来,你的身体透明,你的身体放光。

  佛家讲光,练气功的讲气。每一个人都有光,光大小不一样,光的颜色不一样。如果烦恼习气多,他的光是灰色的;恶业造得很多,光就深灰,像黑色一样,那很不好。真正修行人,修行真的是修得很好的人,他的光大概是白色的、黄色的、金色的。夏老居士身体是透明的,他不是普通人,他是再来人,这是我第一次从美国人口中听到。他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为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重新编一本《无量寿经》。这部《无量寿经》是会集本,所以是重编,不是重写,是从五种原译本把它会集。

  过去做会集的工作有:宋朝王龙舒第一次,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这是第二次,这两个本子也都传下来。但是这两个本子都有瑕疵,都不是尽善尽美,他来做第三次。第三次会集,他会集的稿子三年完成。会集完成之后,年年修改。修改了六、七年,他讲的「十年定本」,现在流通的本子。为什么要这么慎重?取信于人。这个本子真的会集得好,我一接触生欢喜心。诚如梅光羲老居士所说的,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得度,靠这个本子!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以后我认识黄念祖老居士,我到北京去看他,他告诉我夏老往生的时候,他们都在身边;告诉身边这些人,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这个本子将来会流通到全世界。当时这些人都听呆了,怎么会从海外传到中国来?好像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印的分量很少,好像只印过两次,每次印的分量大概都是一千册、两千册,分量很少;初版的跟再版的合起来,大概都不超过三千册,怎么可能是从外国传到中国?到以后果然如夏老自己所说的,确实这个本子传到台湾。

  传到台湾只有一本,李炳南老居士看到了,看到之后非常欢喜。前面一篇很长的序文,他老师写的。梅光羲居士是李炳南的老师,看到老师的序文特别亲切。所以当时在台中就铅字排版,交给瑞成书局排了两个版,好像印了三千册。李老师在台中法华寺讲了一遍,就用这个本子。当时没有批注,没有参考数据,他自己用眉注,段落勾得很清楚。这个眉注的本子我们把它印出来了,真的流通到全世界。以后这个本子从海外传到中国,黄老居士说:一点都没有错,这是夏老讲的话完全应验了,本子传遍全世界!先后我自己印过十几次,别人印的,很多人印,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三百万册,现在在世界上流通,最保守的估计。末法九千年度众生,出轮回,生净土,唯一的法宝!

  这么好的东西,有人要问:怎么会有人反对?有,这是不能避免的,这是第一次的反对。再过若干年,还有第二次的反对。第二次的反对大概时间是一年,再过去就没有人反对了,各个人依教奉行。这是第一次的反对,还有一次。所谓是一切佛菩萨注定的,哪有不清楚、哪有不明了的事情?

  内外干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不为自己;为自己就染污,你这个身体里面是肮脏的、污秽、不透明。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与性德完全相应,这是透明的。『内外映彻皆清净』,我们应当要学习。

  下面第四首「成山之缘」,前面都说体相,现在要跟你说缘。缘要修因。在前面长行说得很简单,「焰藏金刚所共成立」,就这一句。在这里一开端:

  【金刚摩尼所集成。】

  『金刚、摩尼』这两类宝所集成的。「金刚」是什么?《般若经》里头有金刚般若波罗蜜多,我们就晓得是金刚般若。「摩尼」是什么?摩尼是如意。非常明显,这一句里面讲的权实二智,金刚是实智,摩尼是权智。这是真因,这是怎么形成的?自性本具般若形成的。《大般若经》里面跟我们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金刚、是实智,无所不知是权智。再看底下:

  【复雨摩尼诸妙宝。】

  『雨』是降落下来。『摩尼诸妙宝』是什么?诸位想想,三学、六度、十波罗蜜、普贤十愿是不是「摩尼诸妙宝」?佛讲这些东西,全是自性本具的性德。我们在六道轮回的时间太长,把自己自性本具的德能忘掉了,所以佛法讲「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迷失就是忘掉,忘掉就是迷失。所以佛在经上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说的,所说一切法整个归纳起来,它的总纲领就是戒、定、慧。这是性德,是我们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所以他说他没有说一句话,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全是你自己自性本有的;没有一句、没有一个字是性德之外。所以他没有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

  佛为众生说法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有没有妄想?全都没有。我们在经典看到许许多多人向世尊提出疑问,向佛请教,佛有没有说想一想再答复你?没有!随问随答,从自性里头流露。当然我们现在明了,问的人也不是普通人,问的那些人许许多多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声闻、缘觉应化来的。佛法里头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牟尼佛像唱戏一样,他老人家唱主角,配角太多太多了。配角都是诸佛如来来协助他,给他做配角,给他跑龙套,给他敲锣鼓,都不是普通人。问,称性而问;答,称性而答,真的不可思议!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复雨摩尼诸妙宝」,我们要明了,佛所说的全都是从自性般若里流露出来的。我们如果不信、不能理解、不能奉行,我们就犯了很大的过失。

  但是佛经确确实实不容易理解,为什么?他们说话往往都是意在言外。这是说法的艺术,说法的巧妙,一句话里头含着很多的意思。这个意思浅深广狭不同,完全看学人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能够体会多少。他称性,称性没有边际,我们常讲深广无际,这都是真的。怎样能够契入?唯一的方法是依教奉行,帮助你深入。我现在听了,我懂得一点点,我这一点点就做到;做到这一点点,再读第二遍,又悟了一点点,悟了一定马上就落实;然后再看第三遍,又悟到了一点点,渐渐契入。

  哪些人不能契入?纵然是听懂了,没有能落实,不能够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他就一分都不能够契入。他所理解的止于这个境界,再往深处去,他可能就变成妄想,把这个意思就解错了。这种情形自古以来很多,曲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那就变成邪知邪见。

  所以佛教在今天的社会,这是我在迈阿密就讲得很清楚;不是在迈阿密,在纽约,还在迈阿密讲「认识佛教」之前。现前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佛教有四种不同的形式,我们要认识清楚。第一种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但是它已经真正变成了宗教,我们不能够否认。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膜拜,把经典当作一种神秘的咒语来看待,只能读诵,不能讲解、不能研究的。佛跟人完全脱节了,佛高高在上,人望尘莫及,这是宗教的佛教。

  第二种,它变成学术,一般人讲哲学,它变成哲学、变成学术,把它当作世间一种学问来研究。像有一些大学在外国,把佛经当作一个题目来研究,与实际的生活也脱节了,这变成学术,清谈!自己烦恼习气不断,这是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属于这一类的,能说不能行。

  第三种形式,那是最近大概半个世纪才发生,邪教的佛教。诸位要知道,前面两种还不会给社会太大的伤害,邪教就不一样。打着佛教的招牌,欺诳众生,他自己在这里头希求名闻利养,曲解了佛教,贻误众生,使许许多多的众生没有得利,反而受害,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我们今天学习的,传统的佛教。传统佛教是什么?是佛教的社会教育,我常讲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这一生学的是这一类。

  这一类的典型、模范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仔细研究、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他存什么心、他说什么话、他行什么事,我们学佛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心,大菩提心!释迦牟尼佛的行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你要说我「念佛」说错了,请你看看《华严经》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这是《四十华严》,《八十华严》是德云比丘,你看看这一章经,你就晓得,念佛!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念佛法门,妙不可言!念佛成佛。而在《华严经》里面最后非常具体的给我们指出来,普贤菩萨指点出来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念阿弥陀佛。吉祥云比丘没有点名,他那是广义的念佛,所有一切法门,门门都是念佛。到《华严》最后点出来了,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雨摩尼诸妙宝」。

  【其宝精奇非一种。】

  这个『宝』,我们现在很具体的落实在法宝。佛在世的时候,佛宝、法宝、僧宝;佛不在世,佛不在世什么是真正的宝?法宝。真正依照佛法宝修行的人,这人叫僧宝。诸位要记住,僧宝不是专指出家人,在家人依照经论的理论方法修行也叫僧宝,所以僧不分在家、出家。它的标准是什么?佛在经上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信受奉行」,这个人就是僧宝。僧宝是一定要依教奉行,换句话说,僧宝是一定遵守六和敬,僧宝一定是持戒,「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僧宝绝对不会贪图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如果对于五欲六尘还有贪图享受的念头,他不是僧宝,他没有真正觉悟。他要不持戒,他不是僧宝,他不是佛的弟子。真正佛弟子,佛这几句教诲,哪有不奉行的道理!

  大小乘经论里面,这个话不晓得说多少遍,每一部经里头都说到。总的纲领、原则、教诫,无过于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这是佛陀教育的总纲领、总原则、总的宗旨。它不是一尊佛的教学纲领,诸佛,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总不离开这个宗旨。

  「诸恶莫作」是小乘戒,成就自己的德行。「众善奉行」是大乘戒,舍己为人,牺牲奉献,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做好模范。「自净其意」就是「内外映彻皆清净」,纯净纯善。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把总的纲领抓住,我学什么,我修什么,念兹在兹。天天反省都不行,时间隔太长了;念念反省,念念都不失,念念相应,这是真佛弟子。

  佛的教诲,我常常讲字字句句义理甚深,他说的真的是对九法界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现前最迫切需要的,针对我现前生活环境的,祖师给我们修学的纲领决定不违背总纲领。但是祖师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印光大师传法的法语,我是常常说它是印祖的心传,传心。他老人家的心法是什么?也是四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他老人家这四句可以说是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得度,就要靠这十六个字。如果我们把这十六个字做到,肯定往生。

  什么叫敦伦?敦伦,用现在普通的话来讲,就是与一切众生关系处好。我们是在人道,全世界人民跟我们是同一个伦,人道。敦是什么?真诚、诚恳与我们同伦相处。现在我常常讲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相信赖,互助合作,都是敦伦。

  尽分,尽我自己的本分。本分就是尽职。我现在在这个世间,我是什么身分,我是什么地位,我做的是哪一个行业,我要全心全力把它做好,尽到我的本分。做好是什么?把这个成绩贡献给社会,供养一切众生,不为自己图名利。我为一切众生服务,我要拿出成绩出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拿什么为人人?我这一生选择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个行业,多元文化教学,我用这个报答社会,供养大众,我尽到我的本分。我不讲经、不教学,我自己读书;我要是荒废我的学业,我就没有尽到我的本分。每一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在自己工作上,尽到自己的本分,贡献社会,供养众生,「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闲邪,闲是防止,防止邪知邪见邪行。存诚,心里头常常存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常存这个心。无论对人对事对物,我就是这个心,真诚心!真诚心自自然然包含了圆圆满满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然后教我们这一生成就,教我们这个特别法门,「信愿念佛」。你对于净土宗,你要信!对于净土的经论,不能怀疑。我是唯恐有人对夏老居士的会集本疑惑,所以我把《无量寿经》九种本子印在一起。五种原译本,王龙舒的会集本、魏默深的会集本、夏莲居会集本,这八个本子;还有一个彭际清的节校本,总共九个本子印在一起。《无量寿经》的原译、会集、节校,你统统都看见了,随便印哪个本子都好。这九个本子是平等的,你喜欢用哪个本子就用哪个本子,一点都不勉强!

  夏老自己非常谦虚,他会集这个本子真正用意在哪里?是引导大家去念五种原译本,这是他老人家谦虚。五种原译本读过了,我们就可以完全依他的会集本。为什么?它是五种原译本集大成,简单、扼要。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圆满的成就。印祖这十六个字是传心法印,那真是『其宝精奇非一种』,这是里头的一种,非常的精奇。

  【放净光明普严丽。】

  清净光明我们见到了,从印光大师一生的行谊上见到了,清净光明。他老人家一生,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不为名染污,名没有染污他,利没有染污他,五欲六尘物质的享受没有染污他,精神的享受也没有染污他,一尘不染,清净光明。

  『普』是普遍,不但是庄严娑婆世界净土,不仅庄严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普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剎土,平等的庄严。『丽』也是庄严,「严丽」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庄严;庄是庄丽,端庄、华丽,自性的性德。这是转变依报的因缘,你看看转变依报完全靠证果,我们在这里真正体会到依报随着正报转,一点都不错。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七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八十九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