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一

  日期:2011/9/30 12:12:40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一卷)  2002/8/2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1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明体,长行第十五句:

  【或有以一切佛方便音声为体。】

  佛的『方便音声』可以说教化九法界众生,没有一法不是方便法,因方便而悟入真实,这是佛教化众生常用的方法。「方」就是说的方法,「便」是讲的便宜,「方便」两个字合起来讲,用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最合适的方法叫做方便。所以佛法里常讲,佛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由此可知,佛懂得方便,方便才能够应机施教,所以它不是固定的。

  在佛法里面特别显示的五乘,五乘是方便,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在《法华经》上给我们讲,诸佛如来「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是把方便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了。真正的佛法只有一法,这个一法是什么?成佛之法。这个法对什么人说?这经上我们常常看到,根熟众生,这个根性熟了,熟透了,这一生肯定可以成佛了。哪些人是根熟众生?我们在相上来说,他万缘放得下,这个就根熟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留恋,不再放在心上了,决定没有得失,决定没有取着;或者说没有取舍,没有爱憎,心在一切诸法当中,在九法界当中,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这个人根熟了。像大乘经上讲的「怨亲平等」,对待你的亲人,对待你的冤家对头,你都能用「真诚、清净、平等」心。不会说:亲人我喜欢他、爱他,冤家对头我恨他。你要是稍稍有一点分别执着,你的根没熟,你这一生不能成就,根熟的众生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行,修什么?就是把那个没有熟的根,希望把它修成熟了,这是功夫!就在「怨亲平等」上下功夫。我过去教过不少人,有同学来问我,烦恼习气重,特别是冤家对头,恨透了!想起来,瞋恨心就起来了;看到,当然就不高兴了。来问我:怎么办?我说:这是障碍,这是你念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成片,原因就在此地。那怎么办呢?修怨亲平等。怨亲平等怎么个修法?我就教他:你学佛多年,都是受过三皈五戒,你家里有没有佛堂?有,家里有佛堂。我说:你在佛像的旁边,可以供你的祖先牌位,供你父母的长生牌位,我们不能把祖宗忘记,我们要报父母的恩,每一天将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父母亲。同时,你把你的冤家对头也供一个长生牌位,跟你的父母牌位在一起,怨亲平等。每一天回向,也给冤亲债主回向,你这样去做,你天天拜他。他确实真的听话,他去做了。过了两三年,遇到我,他说:法师,我想到那个冤家债主,我心里还是不平。我说:你有没有天天拜?天天拜,但是提起来,看到人,心还是不平,怎么办?功夫不够,继续再拜,三年时间短了。你看看,你拜个十年、拜个二十年,准定心平了。两个极端,怨亲是两个极端,修平等心;在名闻利养里面修得失心,得到没有欢喜心,失掉没有烦恼。在得失里头修平等心,怨亲里头修平等心,都是方便法!

  所以佛陀教化一切众生,我们在《大藏经》上看到,你看世尊平常接众,我们今天讲接见,佛法的名词叫接引(接见你引导他),这个意思比接见意思要深。引导他离地狱出火坑,引导他离烦恼出三界。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世尊接触多多少少的人,世尊对于这些人开示教诲各个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根性不一样,佛的方便法。上上根人,佛可以跟他讲一乘法,根利,一点他就觉悟了;中下根人不行,要慢慢的诱导,要渐渐帮助他提升。道业跟世间人的学业不相同,世间人的学业的目的,是要学一种技能,将来在社会上可以谋生,现在人讲的是可以发财、可以升官,目的在此地。佛法的修学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求脱离六道轮回、脱离生死苦海。这些目的不相同,因此方法也不一样。

  佛法无论多少法门,八万四千也好,无量无边也好,佛法的修学决定不是从外面学,所以佛法称之为「内学」。诸位可不要忘记,经典称为「内典」。内是什么?内是心性。佛法要从心性当中求,你才能开悟,心性是空寂的,心性是定的,从心性当中求,就是要从定中求。说实实在在的话,佛法的修学,禅定是总枢纽,如果没有禅定,那就肯定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决定是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我常常讲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禅定。我们念佛用持名这个办法,修什么?修禅定。何以知道修禅定?我们修学学什么?念佛念什么?

  你们现在都知道「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不是禅定?一心不乱是不是禅定?是!他们用参究的方法,我们用持名的方法,方法不一样,成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用持名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这是禅定初步得到了,跟禅宗里面观照这个层次是平等的。那个观照是什么?功夫得力,你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换句话说,人家赞叹你,你不会得意忘形;人家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你若无其事,心里面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的念头,若无其事,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了,功夫成片。这是我们佛家有个俗语说「八风吹不动」,不受外头环境影响,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能够平等对待,欢欢喜喜,功夫成片。

  那我们念佛,这个念佛人心里常常想着,我的功夫有没有成片?你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一反省就知道了。果然不会被外头境界影响了,功夫成片了,这样的功夫肯定得生净土。但是不高,生凡圣同居土。那再要往上升,那你要得事一心不乱,那个不容易得到。事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这在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统统断尽,你的功夫跟阿罗汉平等,跟圆教七信位的菩萨平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自在了!真的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毫不碍事,生死自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是方便有余土,这个功夫跟禅宗里面「照住」平等,照住是得定。禅宗都是讲照,观照、照住,最高的境界「照见」,你看《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是最高的。在我们念佛门里面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就是「照见」,理一心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你看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这些方法、手法都叫做「方便音声」,佛菩萨、善知识、老师教导我们,开示我们,统统是「方便音声」。我们今天自己学习,我们也帮助一些有缘的同学,离开「方便音声」,自他都不能成就;要提升自他境界,离不开「方便音声」。

  但是这个「方便音声」前面加上『一切佛』,这一点要注意。「一切佛」的方便总的纲领,也是我们常讲,经上讲的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那是一切诸佛的方便音声教。虽然只有三句十二个字,它的内容深广,没有边际,十方三世,《华严经》上讲的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都不离这一个原则。

  善恶的标准不是一种,不是一个标准,那个标准也是世界海微尘数,看什么样的众生,什么样的根性,用什么样的标准,标准不同,标准很复杂。在不同复杂的当中,有一个绝对标准,这个我们要晓得。绝对标准是什么?性德,随顺性德是善,违背性德是恶。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不合性德?

  那现在问题来了,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能证得佛菩萨的果位,什么是性德我们一点不知道,我们如何随顺?这是真的,这是老实话。佛菩萨告诉我们,经典所说的就是性德,所以随顺经教就是随顺性德。因为诸佛菩萨的言教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诸佛菩萨的行为也是从性德里面表现出来的。他身体表现出来的,我们今天称之为戒律,戒律是性德的形象,经论是性德的标准。由此可知,凡夫没有开悟,随顺戒定慧三学就行了。

  每一部经里面都具足戒定慧三学。诸位仔细去看,大小乘所有一切经,如果不具足戒定慧三学,那不是佛经;是佛经,肯定具足。无论这个经典分量大小,古大德编辑《大藏经》把它分类,那个类怎么分法?部部经里面都有经、律、论。那三藏怎么分?看讲的分量多少。像《华严经》,《华严经》讲定学讲得多,就把它编在经部。《华严经》里头有戒律、也有研究讨论,但是那个分量要是跟定学来比,定学的比例占得重,戒慧占得比较少,这个就把它编在经藏里面。如果这部经戒律上面讲得多,定慧上讲得比较少,那这个就把它分在律藏里头,是这样分法的,也是属于方便。

  佛接引大众,无论这个开示长短,都具足三学,这是佛的彻底悲心,诚心诚意帮助众生,只要跟他见面,决定没有空过的。学人能不能成就,有多么大的成就,完全看学人自己能不能依教奉行。果然能够依教奉行,都能得到世尊预期的成果,或者是证阿罗汉,或者是证菩萨果位,佛很清楚、很明白。

  在这个地方最重要的一句话,方便必须要跟性德相应,这个最重要了。方便要与烦恼相应,那个不是佛法了,魔说法了,佛跟魔的差别在此地,我们学佛的同学要记住。如果真的是佛法,我们听了之后,心地清凉自在;反过来,如果我们听了这个法,生起了七情五欲,这是魔法,魔说法,叫你的心不得清净。我们在这么多年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有相当深刻的体验,到了真正有功夫了,魔,妖魔鬼怪来给我说法,我的心也很清净、也如如不动,不会被他挑动,功夫成就了。功夫成就,换句话说,生死自在了。人家常常讲,你生死怎么知道有把握?你自己到那个境界,自己很清楚,用不着去问人。下面这一句:

  【或有以一切剎庄严具成坏音声为体。】

  这一句我们要明白,因为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正好遇到这一个剎土『庄严具成坏音声』。这个音声是什么?许许多多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宗教是迷信,那我们完全看走了眼。所有宗教的创教人,都是有真实智慧,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立说,如何能流传几千年?这平常人做不到!我们中国历史上,聪明智慧的人多,谁的学说能够传到今天?那真是除了孔老夫子之外,孔、孟、老、庄之外,什么人的学说能够流传到几千年,还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孔孟的学说,实实在在讲比不上宗教,世界上哪一个宗教信奉的人,比信奉孔孟的人不晓得多多少倍,那怎么不是圣人来传授的!《新旧约》里头讲的「世界末日」,《古兰经》里面多次的重复「信真主,信末日」。末日是什么时候?很可能就是现代,这是现代许许多多人有理由相信的。

  东西方古老的预言,都讲到两千年这个时代进入世界末日,都说在这个时候有大灾难。我们很冷静的观察这个世界,你仔细想想,该不该有大灾难?「该不该」这是学问,你没有这个学问,我可以教你,而且很容易学会。你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每一天念一遍,一年;一天念两遍,半年;一天念四遍,三个月。如果你有工夫的话,你每天念个四、五遍,念上三个月,你这个观察、判断的能力就有了,不难!《了凡四训》文字并不长,只有四篇,一天念个四、五遍容易,三个月念下来,你的心定,你的智慧开了,你心里头也有标准,那个标准就是《了凡四训》。你用这个标准来观察,吉凶祸福,你心里头就有数了,你就知道该不该有灾难。就像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好好的反省,你该不该得功名?该不该有儿女?因为算命的先生算他没有功名,算他没有儿女。云谷禅师这样一问他,他一反省,他说出道理来了,不应该,没有这个福分,不具足这些条件。云谷禅师传授他改造命运的方法,他学会了。

  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前世的因!佛经里头常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过去世造的些什么因,我这一生所受的果报就是,因果一定相应。「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那你要想来世我的果报怎么样?这一生你造作的就是。我们自己反省,我这一生当中造作,不敢说没有罪业,罪业少,恶少善多。我今天在晚年了,我求的是什么?我求的是纯善无恶、纯净不染,我这五十年来造作的善多恶少;现在想再提升,提升到纯善纯净,那多自在!一定要把自己境界往上升级,这个是聪明人。我们还有时间、还有精神,为什么不再向上提升?要向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跟性德相应,那就提升了。

  世界末日来了,我们不惊不怖。为什么?意料之中,它早晚一定会来的,一点不害怕,一点没有恐惧,若无其事,有好地方去。到哪里去?最好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去也!这是人生无比的乐事。这个娑婆世界与我有缘,我随时可以来,乘愿再来;再来的时候,不是凡夫了,是菩萨应化来的,是乘愿再来的。不是像这一生,这一生是业力来的,不来不行。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要懂得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这是真实功德。把往昔、今生一切不善的习气毛病统统改正过来,你要修到纯净纯善,心里头不能有一个恶念、不能有一点染污,有丝毫的染污、丝毫的不善,你就达不到这个标准了。特别是在人事环境里,哪一个真正修行人,没有不重视在人事环境里头「历事炼心」。历是经历,顺境经历、逆境也要经历,善缘经历、恶缘也要经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炼心,炼什么心?炼清净心、炼纯善心,善财童子修的是纯净纯善,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是我们的好样子!这是慈悲到顶点的示现,究竟圆满的示现,给我们做出修行的样子,我们要会学。

  头一桩学的什么?心里头没有敌人、没有冤家,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不要记别人的不好处,这是修行人。我们自己要转凡成圣,凡夫记人家的善与不善,他都记;圣人记人家的善,不记人家的不善。别人对我有一天的好处,我永远感恩不忘!以后或者有某种误会,对我不好,我把它忘得干干净净,绝不放在心上,永远放在他那个时候帮助我的事情。特别是我们现在已经出家人,别人帮助我们,这是护持,这是护法,是施主,对于我虽然是小小恩惠,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一天,往后有再大的误会,我这一天的恩德念念在心,永远不忘。为什么?我修纯净,我修纯善,确确实实落实「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我们怎么报答?我修行成佛就是报答他。他对我的布施、对我的供养、对我的护持,他有功德;我要修行不成就,他那个功德落空。所以报恩,那就是真的要成佛。你不成佛,你怎么能报恩?成不了佛,也得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报恩,他对我的护持、对我的布施供养有了成绩了。极其微薄的供养,极其微小的恩惠,他都能得大利益。为什么?能帮助一尊佛,那真是千万劫中难遭遇的事情。

  我们自己要不成就的话,你去想想看怎么对得起人?特别是个出家人,接受四众同修的布施供养,接受许许多人的护持。为了念念不忘,我们每天朝暮课诵都要礼拜回向,回向给老师,回向给护法,回向给檀越,檀越是施主。特别是这个施主、这一位护法现在对我有误会了,那就要特别回向,求三宝加持,求三宝护念他,自己要特别认真用功,成就自己,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不能有一丝毫恶意。肯定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中国圣人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肯定我们的冤亲债主他有佛性,他的性本善。他今天的不善,一定是别有因缘,我们要相信他本善,我们尊重他的本善。这个样子修行,把自己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修掉,修是修改、是修正,才能成就自己纯净纯善,才能报护法、施主檀越之恩,这是真报恩者。在现前,如果要是看到他有困难了,我们一定是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他今天对我有误会,我帮助他,他不接受,我们可以拐弯抹角想别的方便法去帮助他;他还有信得过的好朋友,我们委托他,说他帮助的,不要说我帮助的;他遇到困难,我们请别人来替他排解,不要说是我。善巧方便!时时刻刻关怀,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前面我们讲到第十六句:

  【或有以一切剎庄严具成坏音声为体。】

  我们说到这一句。这一句因为正好我们生长在现前这个时代,很可能会遭遇到重大的灾难,因此必须要时时刻刻提起高度的警觉心。我们不要想去躲避灾难,灾难是躲避不掉的,应该认识灾难,要准备往生。往生的目标,当然头一个是极乐世界,万一极乐世界去不成,也应当选择天道。天道里面,色界天要去不了;这个色界天的条件是要离五欲六尘,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说的,色界四禅得修禅定。是不是只有修禅的大德才能生色界天,不是修禅的大德那就没分了?色界四禅十八层天,那就变成禅宗道场了,这讲不通!但是确确实实是因禅定而得生的。

  首先,你要了解什么是禅什么是定?得把这个搞清楚!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念佛也是修禅定,念佛人能不能生色界天?能!只要你符合它的标准,你就能得生。禅是什么意思?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外不着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是不是一定要在禅堂里面去坐下?不一定。六祖这个说法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六祖是在《金刚经》上开悟的,所以常常引用《金刚经》。《金刚经》世尊教须菩提教化众生,应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这个话讲得很深、很有道理。

  我们看自古以来,现在社会那就更不必说了,如果没有禅定,出去教化众生,没多久被众生度跑了,很多!什么原因?敌不过五欲六尘的诱惑、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这个力量太大了。所以世尊教须菩提尊者,实在讲就是教我们大众,须菩提尊者我们相信他有定功、他有智慧,那已经是菩萨再来的,是教我们凡夫,菩萨尚且如是,何况我们!所以什么时候你可以出去弘法利生?那佛的标准就是这个,你真正能够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才有资格出去教化一方;没有这个功夫,你要说是你不被境界转,你不会堕落,难了!太难太难了!

  我们生在末法,末法真的这个标准降低了,降得很低了。我早年跟李老师,跟他老人家学经教,他教导我的是四十岁之前不可以接受外面邀请去讲经说法,不可以;四十之后,这个标准就放宽很多了。佛的那个标准高,你真的得禅定,不受外面境界诱惑,佛才准许。那我们的标准就很低,限定在四十岁,我遵守,我听老师的教诲。老师能够对我关怀照顾,没有别的原因,听话。所以他老人家一生讲经说法,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无量寿经》会集本,他传给我了,嘱咐我将这个本子弘扬光大。这个事情,我们同学很多,他没有交给别人。

  我在这么多年,总共讲过十一遍,印送这个本子,老师的眉注的本子,超过百万册以上,我以这个行动报答老师知遇之恩。这一部经肯定接引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我认识,我了解。这么多年来,从这个缘上面能够得知,在海外、在中国凡是接触的生欢喜心,这就说明这个本子的缘比什么都殊胜,比一切经都殊胜。

  我自己有非常明显的感触,我一生讲经也讲了大概大大小小的总有好几十部经论,任何一部经论,那个法缘比不上《无量寿经》,就是说明讲《无量寿经》那个缘特别盛,听众特别多,特别欢喜,讲其它经都比不上,这是感应。从这个地方我就明白了,这个经肯定是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修学修行证果(往生就是证果),主要的依靠。

  夏老会集的功德不可思议,夏老绝对不是普通人再来的。我在美国迈阿密遇到那些特异功能的人,中国人讲特异功能,外国讲有神通。遇到这些人,在迈阿密遇到三个,都是美国人,他们看到,读我们第一次印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这个本子送到迈阿密去了,前面有夏莲居居士的一张照片,印在这个书上的,这一些特异功能的人看了这个照片,告诉曾宪炜居士:这个人是再来人,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说得很好: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了。完全正确,没有人给他介绍过,他说出来了。而且说出这个人身体透明的,从照片上看出来,很不可思议,没有亲见其人。身体透明是怎么回事情?证明他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染污。如果有烦恼、有染污,身体不透明,有特异功能看到我们身体是漆黑的。

  黄念祖老居士清楚、知道,但是他一生口风很紧,绝不透露。我心里有数,他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肯定也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为什么?要不然《无量寿经》会集本不能够会集到这样的完美!会集前面有四种了,王龙舒有会集本,宋朝时候的;魏默深有会集本,咸丰年间的;还有一个本子叫节校本,是乾隆时间的,这个彭居士的作品,彭绍升。前面这两种会集都有瑕疵。王龙舒站着往生的,了不起!王龙舒这个本子影响很大,莲池大师注《弥陀经》,他那个批注本叫《弥陀经疏钞》,《疏钞》里面引用《无量寿经》,差不多一半都是用王龙舒这个本子的文句。由此可知,这个本子在佛教里面的地位,这个本子收在《龙藏》里面。佛菩萨为了末法九千年的众生,特别应化来做这一桩事情,我们要知道感恩,要知道顶戴奉行。

  夏老非常谦虚,也非常善巧,希望用这个本子引导大家对于《无量寿经》生起兴趣、生起敬仰,能够引导他去读《大藏经》里面的原译本。原译本有五种,现在我们将这五种原译本、三种会集本、一种节校本,九个不同的版本我们统统印在一册上,诸位自己可以看、可以比较。《无量寿经》九个本子都在你面前了,都供养你了,你可以把九个本子统统看一遍,然后你选择一种受持,读诵受持。

  我不是迷信,我得到他这个本子之后,看到非常欢喜,所以把这九个本子我都找到了,我都看过了,我发心受持这个会集本,这个会集本真的是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我欢喜赞叹,五体投地。我讲十一遍了,最后这一遍没有讲圆满,也在新加坡讲的。所以我是准备《华严经》讲圆满之后,我发心把《法华》讲一遍,《楞严》讲一遍,然后「净土五经一论」再讲一遍,我的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华严》初分我细说,这是属于初分,后面还有一品,「毘卢遮那品」,这是第六品。第七品往后我就不是这个细说了,略说了,点到为止。初品是最难的,如果不知道这个里面表法的密义、表法的深趣,这个十二卷经文你很难看得下去,你看不出味道出来;这细说你就明了了,知道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所以,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最珍贵的是得到解脱。如果你还要跟这个世间人争名逐利,还要贪图五欲六尘享受,你就完了!你这一次得人身不可贵,你遇到佛法没成就。

  什么叫大事因缘?自己总得要清楚,总得要明白。特别是在大灾难的前夕,我们发菩提心、发大乘心,救自己,帮助别人。救自己,绝对不是说幸免这个灾难,那不是救自己。救自己是在这个灾难之前,我自己修学有了把握,灾难来了我不害怕,我有地方去。真正做到不为五欲六尘诱惑,自己心里头有主宰,不会动摇,则不能生极乐世界,就能生四禅天,生到色界去了。如果名利情欲还没有能放下,虽没放下,很淡薄了,这一点很重要;在境缘当中,虽然还会动摇,但是动摇的幅度很轻,能生欲界天,享人天福报。所以一定要晓得来生到哪里去?来生的状况怎么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在经上讲「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所作所为,自己要平心、要反省,这一生当中没有做一桩对不起人的事情,没有起个念头害别人,这个重要!这个就是我们生天的本钱,这个就是色界、欲界天的条件。具足这个条件,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再看看三途,饿鬼道是悭贪,地狱道是瞋恚,畜生道是愚痴,贪瞋痴感三恶道。我们贪瞋痴这个念头纵然是没有断,决定能够伏住,不起作用,不起现行。顺境善缘里面没有贪爱,逆境恶缘里头没有瞋恚,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不迷惑,不愚痴,没有三恶道的缘;换句话说,肯定不堕三恶道。人道的因具足,敦伦尽分,五戒十善,孝亲尊师,念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人道的条件具足了。灾难来了怕什么?欢欢喜喜。纵然舍身,我很清楚换个身就是了,换一个身体。换个身体准比这个身体好,为什么?因好,果当然好。可是我劝同学们要力争上游,不要希望享人间富贵、去享天福,一定要取极乐世界。我们能够有欲界天、色界天的善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凡圣同居土是决定得生的。

  那么这里的障碍,就是我常讲的我们不能往生的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要把这个障碍断掉,这些东西是我求生净土的障碍,一丝毫都带不得。修净土的人,二六时中常常保住自己的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要摒弃外缘,没有必要再攀缘。

  讲经的法师外缘比一般人多,要尽量减少。减少的方法自己要懂得,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娱乐,放下!所接触的都是学佛的同学们。学佛的同学有真学佛的、有假学佛的,这个不能不清楚。从前李老师常讲,假学佛的是什么?是到佛门里面来消遣的,不是真学。算是不错,他没有到娱乐场中去消遣,他到寺庙佛堂里面来消遣,好像是高尚一点,他不是真心在学,对于世缘放不下,世味很浓,我们要认识清楚。他来了,我们不能拒绝,我们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他回头;回不了头来,这是没有缘,就算了。

  现在还有一个魔,这个魔的力量很大。这个魔是什么?计算机。很多年轻的法师都在学计算机,要知道那是个魔,你在计算机里头什么样的讯息都有,负面的总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你被这些魔迷了,落入魔掌了,你很不容易跳出来。还有一个大魔,是什么东西?行动电话。如果你身上有这两样东西,两大魔王在你的身边,你想逃得出魔掌,那不是简单事情。行动电话方便,走到哪里都有人找你,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你怎么能得清净?我住在香港、住在新加坡,我住的地方装了有电话,平常我把电话线拔掉,所以有很多人打电话打不进来,电话线拔掉了。我有要紧的事情找人,我就把电话线插上。省事!

  那个魔要远离,好!不要亲近。常常跟魔在一起,你想想看,你有多大的定功?你有多大的智慧?你降伏不了它,肯定被它降伏。好心出家学佛,到最后学成了魔子魔孙。你要记住,你那个行动电话是魔,你那个计算机是魔,现在出家人最可怕的就是这两大魔王,很少人能警觉到。

  你要用这种工具帮助你学佛,好事情,那是功德。你要在里面看一些信息,那就坏了,你能不能控制得住自己念头?克服不了念头,古人的办法,远离!所以,古人道场为什么建立在深山里面?一般人很不容易去,没有交通工具。所以不是真正虔诚仰慕佛法,希求亲近善知识,谁愿意吃这个苦头,到这个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学佛的人不喜欢清净,喜欢热闹,糟不糟糕?纵然住在深山里面,还要特别开个马路上去,车好上去,甚至于还要做缆车,唯恐观光旅游的客人不多,唯恐这个地方不热闹,这哪里能办道?道就是清净心,怎么能叫心清净?清净心破坏了,道就没有了。换句话说,你还是轮回心,学佛也是轮回业,那再加上攀缘,麻烦就大了!

  跟信徒缘结深了,这个历史上例子很多,死了以后,到他家做他的儿子、做他的孙子。为什么?跟他一家有感情,到他家投胎去了。还算是修得好的,你还没有失人身。差一点的、贪瞋痴重一点的,三途去了,堕到畜生道,有的时候也到信徒家里去了,信徒家里养的有小狗、小猫,你跟他有缘,你欢喜他,他也喜欢你。结果变成什么?变成他们家的宠物了,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说不尽!能不警觉吗?

  这个修行愈想愈难,愈想愈不容易,你自己要扪心自问,你真放下了吗?你真的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了吗?真的不动摇了吗?如果没有须菩提的功夫,「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没有到这个境界,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最好不接触外缘。

  所以,我是希求净宗学会的念佛堂,到这个地方来念佛的人、同学,止语!你到这个地方来念七十天,十个佛七,七十天一句话不要说,一个杂念不要有,你成功了!不说话能减少妄念,这七十天当中,你进了念佛堂,就一桩事情,六字洪名,二十四小时不中断。

  有同学来问过我,他说那吃饭、睡觉算不算是中断?那不算中断。你要晓得吃饭的时候,心里面的佛号不断;睡觉睡着了,佛号忘掉了,醒过来之后立刻进念佛堂,我又把它接上,这个就是不断,醒过来就念佛。我这七十天什么事都不干,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切人事物我不再分别、不再执着,用这句佛号伏自己的妄想就好,真有受用。你只要肯真干,守住念佛的原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念到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你就会法喜充满,你就真正得到利益。当然最难的是第一个星期,为什么?妄想习气很重,第一个星期,那你真的这一句佛号有力量,把它控制住,烦恼伏住了,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的时候,你身体就轻安了,你就有法喜了,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好,你的睡眠时间会愈来愈少。

  念佛堂的饮食,这是常住、护七的义工们要注意,要时时供应他们的茶水、点心。念佛的人不能吃太饱,吃太饱了就昏沉,提不起精神;也不能饿,饿的时候心里发慌,你心里头七上八下,佛号也念不好。所以念佛堂跟禅堂一样,少吃多餐,维持着不饥不饱,这是古大德的经验。所以小馒头、包子多准备一些,供养他们茶水,要照顾周到。随时感觉得有一点饿,吃一点点,这样就好。你吃东西的时候也不要招呼别人,你自己去取,都给你准备好了,自己去取,吃完之后回到念佛堂。一定要吃得很少,能提起你的精神。这一天没有空过,这是消灾免难的不二法门。下面这一句:

  【或有以无边佛音声为体。】

  『无边』是古印度的数量,跟下面『或有以一切佛变化音声为体』,这个「无边佛」跟这个「一切佛」是一个意思,这里面还是有讲求的。天台大师讲「六即佛」,从理即、名字、观行、相似、分证、究竟,这是「一切佛」。「无边佛」是从数量上说的,无量无边!这六种每一种都无量无边。

  「名字即佛」是凡夫,我们常讲有名无实,他有佛性,但是佛性被烦恼盖覆住了,不起作用。他的思想、他的言行是道地道地的凡夫,「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一个学佛修行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学到东西?能!你看到他迷的地方,反省,我有没有这个迷惑?看他邪知、邪见、邪行,看别人看得清楚,看自己看不清楚,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的心行,我有没有像他一样的邪知、邪见、邪行?我有没有像他一样的染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的善知识,他是在教我。你能从这个地方学习,你就能转境界了,「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所以真正修行人,我常讲顺境善缘增长自己的福慧,里头不生贪爱、不生贪念,增长自己的福慧;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消自己的业障。那是一面镜子,回光一照,照见自己的过失,它不是在说法吗?我看到了,这个我也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消自己的业障。然后你才晓得,大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无边音声;六尘都是诸佛菩萨化现的,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提醒我,都在帮助我。这个时候你的心目当中,尽虚空遍法界全是诸佛菩萨,我们在诸佛菩萨环抱之中,你看你欢不欢喜!诸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我,我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三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