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一

  日期:2011/9/30 13:16:33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四一卷)  2002/9/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41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别辨二十层大剎,第一段跟诸位介绍出来了。

  每一段都有七桩事情,佛给我们介绍宇宙,宇宙的状况。这个七桩事情就是七句,第一个是把这个世界名称告诉我们,第二是讲这个世界的边际。第三个是说它的依住,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大劫,成住坏空,它依什么而住?譬如说我们人,人在这个世间依什么而住?这大家都知道,依寿命而住。寿命长的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寿命短的少住几年。寿命是业力;换句话说,要从根本上来说,六道众生是依业力而住世的,受报!这整个世界依什么而住,佛都给我们做了介绍。第四个是介绍这个世界的形状,这都是我们希望知道的。第五桩事情,这个世界上空,上空的状况。第六句是讲这个世界的眷属,就是它有多少星系,有多少星球环绕着它,这就像眷属一样。最后一条是介绍这个世界的佛陀的德号。所以总共有七桩事情,这是每一段都是这个例子。

  但是也有讲八桩事情,这个世界距离的远近,有时候也说。或者又加一桩事情,纯净。纯净就是说明那个世界是净土,没有六道,没有三途,纯是佛菩萨住的。如果没有纯净这个字样,那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凡圣同居土,有净有秽。这是先做一个简略的交代,下面这个文,叫流水文章。流水文章,我们念过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文很长,我们也得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把它念完。

  前面我跟诸位报告过,就是每一段每个世界佛的名字,我会略略的介绍。因为佛菩萨的名号都是说我们自性的性德跟修德;性德是果,修德是因,修因证果,这是我们应当要注意、要学习的。请看经文,在我们这个小本子第十六册第八十六面第一行: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一句是讲距离,距离远近是以前面最下,就是「其最下方,有世界名最胜光遍照」,是以它为基础,从这个往上去。『过』,「过」是超过。『佛剎微尘数世界』,这个距离相当远。真的像我们现在讲的银河与银河当中的距离,是个很大的数字。

  【有世界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

  这是世界的名称,你看有名称,它上面加了个距离。

  【以一切庄严具为际。】

  这是讲它的边际。

  【依宝莲华网而住。】

  你看到这个地方的『住』,它依什么而住。

  【其状犹如师子之座。】

  这是它的状况。

  【一切宝色珠帐云弥覆其上。】

  『覆』,就是这个世界上空它弥覆的是什么。

  【二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所以它这个世界,整个华藏世界的形状,下面小,上面大,愈往上面愈大。我们看最下面是一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到第二层就二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到最高的第二十层,它有二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愈往上面愈大。它像个什么?宝塔的形状,倒立的宝塔,这么样的形状;也像个三角形,三角形那个三角的尖在下面,底在上面,愈往上去愈大。整个华藏世界的形状。末后:

  【佛号师子光胜照。】

  这是我们要介绍的,这一尊佛的德号,『师子光胜照』。名号虽然只有五个字,它里面含义很丰富。头一个是「师子」,师子是比喻,比喻佛的威德。所以佛说法,经里面常常把他比作师子吼。在畜生道里头我们常常见到的兽类,兽类的种类繁多,以狮子的威德最为雄猛。狮子一吼,很多小的兽类听到狮子吼腿都软了,都走不动了。

  佛常常用这个来做比喻,如来说法,所说的是称性。把这个世间所有一切邪知邪见(在佛法里面称之为外道,外道是心外求法),这些人他们的学说、言论,佛都把他们压倒,所以比喻就像狮子吼一样。佛具有无碍的辩才,这个世间,不要说人间,包括天上,九法界众生,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大家要在一起辩论,谁都不是如来的对手,比喻做狮子。由此可知,这是说明如来果地上具足了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像狮子一样的雄猛,威德显著。

  这完全是性德自自然然的流露,决定没有丝毫贡高我慢的习气。尤其佛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看看佛的心态,对一切众生平等平等。平等里面表现着谦虚卑下,圣人都是这个态度;佛如是,在中国孔老夫子也如是。孔老夫子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每一个人,贫富贵贱,都那么样的谦虚,都那样的尊重别人;这真平等,不是傲慢,不是轻视别人。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大德的人,他那么谦虚?他明理,他了解事实真相。孔老夫子了解人性本善,你说该不该尊敬?他的不善,不善不是他的本性,是他染上了不良的习惯,不是他本性;他本性是至善的,真善的,夫子尊敬。

  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里面所含藏的,就是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一切众生各个具足,怎么能不尊敬?尤其佛在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这句话把所有一切有情众生包括尽了。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修行,过去已经成佛,现在修行,现在已经成佛,还有没有成佛的,正在修行。那未来佛是什么人?未来佛就是现在一切众生,他还没有想起来要学佛。但是他有佛性,他阿赖耶识里有佛的种子;换句话说,他肯定将来会作佛。

  成了佛之后,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读到,佛没有大小,佛没有高下,佛没有先后。佛在经上做比喻,好比江河里面的水流入大海之后,那个水就平等了。你不能说这是新的海水,那是旧的海水;这是前面的海水,那是后面的海水;这是这个江里水,那是那个河里水,没有,融成一片。性,性就是圆融的,所以只要见性,一切都圆融,一切分别都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圆融!融成一体,跟虚空法界剎土众生融成了一片,这个不可思议。这种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我们凡夫怎么想也想不透,也想不出它的相状。

  所以佛常讲,这桩事情「唯证方知」。你一定要亲证,怎么个证法?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真正放下,恢复到自性清净心。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容易事情。佛有善巧方便帮助我们,这就是佛跟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许许多多的经论。贵在善学,你要会学,你不会学就没有法子。你如果要会学的话,你就学成功。会学,那是善根福德因缘的成就!

  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着,随顺经论的教诲。这个样子常年累月,锲而不舍,根性利的三、五年的时间功夫得力了;十年、八年的时间,他能契入境界,这个我们讲上根。中下根性的人,天天熏习,十年,功夫应该得力;二、三十年,我相信他很可能契入境界。这个契入就是清凉大师在这个经里头讲的「信、解、行、证」;契入是证,证得。到这个时候真的叫身心安稳,得大自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怎么不自在!

  这个身还在世间,没入般涅盘。在世间干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怎么个服务法?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个好样子,哪些是好样子?不一定,看现前社会众生,看此地社会大众。譬如说我们今天住在图文巴,我们看图文巴这个社会;我们住在澳洲,看澳洲这个社会。如果他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违背了性德,那我要做随顺性德的样子来给他们看。没别的事情,天天表演,佛菩萨讲「游戏神通」!什么事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心,空的!纯净、纯善。

  跟一切众生接触,言谈,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启发人,都是以最真诚的心来关爱别人;关心、爱护,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回头从哪里回?从错误回过头来,依正觉;从不善回过头来,依纯善;从不净回过头来,依纯净。觉悟的人一定要做样子给众生看,帮助大家回头,消除大众的共业,那就是消灾免难!灾难的因是众生不善的共业。我们现在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消恶业,长善业。这个东西要在因上下功夫,果上的灾难自自然然就消了,无形当中就消失了。这是诸佛菩萨、觉悟的人在世间干的事情。

  再告诉同学们,没有一桩事情是为自己,全是为众生,他怎么不快乐!他怎么不自在!所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他肯定是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来相待。表现在外面的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就是念觉、念正、念净,觉正净是佛!念戒念定念慧,戒定慧是佛!念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佛!这是般若智光。

  「胜」是殊胜。「胜」里头就有德、有相,大德大能,无边的相好。上面几个字完全讲佛陀自分,后面一个「照」,利生;以他的智慧,以他的德能,以他的相好,普照大地一切众生。由此可知,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不是自己受用,是给大地一切众生受用,这就是广施,广大的布施供养。智慧、德能、相好是宝,无比殊胜的宝藏,修广大供养。佛的德号,我们要学。再看底下第三层,二十层,这个第三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注意前面讲『佛剎微尘数世界』的时候是距离。距离大概每一层大致上是相等,都是「佛剎微尘数世界」,大致上是这样的。

  【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普照光。以香风轮为际。】

  这是它的边际。

  【依种种宝华璎珞住。】

  这说它的住。

  【其形。】

  这是形状。

  【八隅。】

  是八角的,像八角亭一样,它不是个圆形的。

  【妙光摩尼日轮云而覆其上。】

  这是讲它的上空,它上空是光明云,很难得,你看:

  【三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它比前面又多一层微尘数佛剎。

  【佛号净光智胜幢。】

  这是说『一切宝庄严普照光』世界,在那个地方主持教化的这一位佛陀,德号叫『净光智胜幢』,「净」是清净,「光」是光明。在我们总结佛陀教我们的纲领,菩提心里头我们讲的「真诚、清净」,这个净是清净;「平等、正觉」,光是正觉。清净心起作用就是「光智」,光是表的根本智,下面这个智是代表后得智,就是我们常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根本智的起用,有体、有用;光是体,再加上个净,「净光」是体;「智胜幢」都是讲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所以诸佛菩萨过的是什么日子?是清净智慧的生活。过清净智慧的生活,他自在、他幸福、他美满。我们常讲他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像经上讲的「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梦想是妄想分别,他没有,他心清净;在一切时一切处,他都这么清净。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丝毫都不受影响,永远是清净光明,永远是慈悲教诲。这个教诲就是他做出榜样来给人看。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所做的榜样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就得在这方面学。你看佛心多清净,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学?也要像世尊一样放下!放下,我们这都有,我们有道场,还有这么多住众,还有这么多初学的人。对,是照顾他们的。他们初学,就好像一个家庭,儿女很多都没有成年,都是孩童。做父母的每天照顾这些儿童,帮助他们,所有一切必须设施是为了他们做的,不是为自己享受。这个父母真正是慈父慈母,中国人讲严父慈母。

  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跟父母照顾孩童没有两样,点点滴滴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自己心里头一尘不染,一丝毫不执着,你说这个心多清净!什么都不计较,一切都随缘。只要不犯大的过失,没有一样不好,样样都好。大的偏差错误把你扭转一下,小错误没有大碍,可以了。为什么?小小错误都来纠正,这大众烦:你怎么这么麻烦?欢喜心生不起来。所以只要没有大过失,小错,睁个眼闭个眼,不要去计较。方向、目标正确,这就好。

  像我们这个学院,最近有人从国外传的讯息来,说我们有些做法不如法。我们听了当然要反省,我们有没有做错?没有做错。为什么会有这些言论?那是谣言,那是误会,我们听了笑笑而已。误会帮我们消业障,好事情,不是坏事情。

  往年我在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办培训班,他是培训班的主任。他是校长,我是教员,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在培训班只上课,不管学生,管学生是他的事情,招学生也是他的事情。我跟这些学生没有关系,都不认识,到新加坡见面才认识,那是李居士找来的。学生听话能接受,我一定认真负责教导他们。如果他们有成见,有意见,不能接受我所教的这些方法,我也随顺,我不勉强。

  所以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不错,我们发毕业证书。第四届就有问题,里面有少数不能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成见很深,我们就随顺。到最后怎么样?不发毕业证书,所以第四届没有毕业证书。我绝对不会得罪人。

  学佛,我常常讲学佛人持戒是第一!持戒是什么?守法!决定遵守佛陀的教诫,决定遵守国家的法律规章,我们要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现在社会大众很多不守法,我们常常听到,走法律的漏洞。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是妄想。妄想障碍你的自性,障碍你的般若智慧,这个东西怎么能有?

  佛教导我们,基本法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里头都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善护口业」。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还会有什么成就?诸位要晓得,智慧从哪里来的?福德从哪里来的?从持戒而来的,从修定而来。你要不持戒,你要不修定,你哪里来的福德?哪里来的智慧?德是清净心,慧是般若智光,起作用是广利众生,就是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社会大众不守法,我们守法,决定不可以做投机取巧之事。

  我们的学院,我听许居士告诉我,我们的教室大概在年底可以落成。教室落成之后,我们招不招生?第一届不招生。第一届多长的时间?九年。我这个九年不收学生。九年培训家里面的人!这些人过去跟韩馆长出家的,在华藏图书馆住过的。韩馆长往生了,我带着大家,你们喜欢跟我的,我负责协助你们,成就你们的学业、道业。所以这九年的时间,你们认真努力,至少要通一部经。

  我这个「通」的标准不高,你要把这一部经得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契入。你能背,不能背的要念得很熟,这是我的要求。能讲,能行,你要做到。否则的话,你讲经劝别人做,自己做不到,这是假的,这就叫自欺欺人;自欺欺人就犯了戒!我们最低的要求,说到要做到;比古人已经差了一截,古人是做到而后说到。我们现在要求同学的是说到之后你要做到。

  你学哪一部经论,你就用这一部经论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你就是这个法门的代表,成功了。希望大家能在九年的时间把成绩拿出来给我们看看;这个成绩是你说到、做到。所以学院郑重宣布不对外招生。对外招生是第二届,我第一届培训的人就是往后学院里面的老师。他们不但能够教导这些经论,而且本身做出模范,能说、能行;而不是说能说不能行,我们要求能说能行。同学们在一起互相勉励。

  布里斯本净宗学会,我也跟那一边的干部同修们说过,我们还是要遵循祖师大德的教训。古人常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我们耳熟,我们也很能讲,可是往往疏忽掉了。这一疏忽就出乱子,就背因果,就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印祖是我们近代的一位祖师大德,距离我们不远,才半个世纪。他老人家所教的当然最适合现代佛法的发展。他怎么说?

  一个道场住众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志同道合在一起熏修。小道场,人少是非少。而且这个小道场不化缘,不募捐,不做法会,不做经忏佛事,老老实实认真修行。那你要问,那日子怎么过?生活,钱财从哪里来?不要去管它,老实念佛,佛菩萨护持。自古以来还没有听说哪一个真正修行人饿死了,冻死了,没有听说过。何况今天全世界佛教徒那么多,听说这个道场有十几、二十几个人真正修行,谁不护持?

  真的没有护持,自己要有决心,念佛求往生。没有这样的决心,你就没有办法学道,你就没有办法成就,要有真正的决心。真的没得吃、没得穿了,没有人护持了,《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就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岂不是更好吗?何必要贪生怕死?何必要苦苦的赖在这个世间?错了。所以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一心向道,没有不成就的。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二十层大剎,第四层,二十层大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个距离都是差不多的。

  【有世界名种种光明华庄严。】

  这是世界的名称。

  【以一切宝王为际。】

  这是它的边际。

  【依众色金刚尸罗幢海住。】

  这是它的依住。

  【其状犹如摩尼莲华。】

  这是说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很大的一个星系,它的形状像『摩尼莲华』。

  【以金刚摩尼宝光云而覆其上。】

  这是它的上空。

  【四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它的围绕比上面又加了一佛剎微尘数。这个地方要注意的:

  【纯一清净。】

  说明这是净土,这个里头没有六道,没有三途,纯净土,像极乐世界一样。

  【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

  佛的名号比较长,当然含的意思,我们一般讲比较上圆满。其实这每一个世界都是一个大世界,都是不可思议。我们娑婆世界在第十三层,娑婆世界的教主毘卢遮那,像每一层的世界,毘卢遮那是法身佛。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想象得到,这里讲的二十层大世界,每一个世界里面的佛统统都讲的是法身佛。像前面第三层「一切宝庄严普照光世界」,它的佛的德号「净光智胜幢」,就是法身佛的德号。法身遍一切处,他的净遍一切处,他的光遍一切处,他的智遍一切处,他的殊胜高显(幢是高显)遍一切处,这个意思不能不知道。

  佛的德是圆满的,说佛的德号,只是举一个例子来讲。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没有高下。佛的德能是圆满的,所以所有一切佛的德号就是一佛的德号。性德,完全讲的是自性,性德;菩萨的名号是表修德。性修不二,这个总得要清楚、要明了。为什么?我们才真正能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事上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这是给你说方便说,你好懂,你会点头,你会接受。要给你讲真话,理上没有差别,事上也没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相上也没有差别。你能够入这个境界,叫入佛境界,《法华经》上讲「入佛知见」。你才真正证得「清净平等觉」,你才真正证得大圆满。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见相而不着相,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那就行了,问题解决了。佛说法非常善巧,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现在我们看这个「纯一净土」,这个很难得。

  『佛号金刚』,「金刚」是比喻坚固,『光明』是般若智慧。『无量精进力』,这是勇猛精进。『善出现』,「出现」就是在十法界示现,「善」字妙!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有,我们凡夫没有。为什么?凡夫出现在这个世间,业力来的,这就不善。你想不来也不行,你想不走也不行,完全受业力支配,你一点自由都没有。

  世间人,这中国人常讲「生死有命,富贵由天」,这都是说明无可奈何。你的一生都注定了,一丝毫动弹不得,这叫业报,这就是不善。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来去自由,非有非无,他得大自在。他一丝毫拘束都没有,一丝毫染着都没有,那叫做善。在染不染,在邪不邪,在迷不迷,能够跟迷邪染的众生和光同尘。跟他们生活在一起,表面上装着好像也是迷邪染,实际上他是觉正净,这叫善!

  我们看佛陀的德号,「金刚光明」就是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可以说自古以来流通得最广。不学佛的念书人很少说在一生当中没有看过《金刚经》的,很少;不学佛的读书人都念。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讲知名度,佛经在中国人心目当中,知名度排在第一的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名排第一的,阿弥陀佛;菩萨名排第一的,观世音菩萨。真的所谓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有很多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但是没有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有很多人不知道大势至菩萨,不知道文殊、普贤,但是没有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

  《金刚般若》排名第一,有它的道理。当然这个里头的因缘是离不开六祖惠能大师。他们师徒两个人,五祖忍和尚,六祖惠能,这两位大师极力提倡,这一部经的知名度就排名第一了。确实好,言简意赅,这经不长,只有五千多字,真实智慧!

  《金刚经》教导我们的,从哪里入般若之门?从离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从这儿入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是不住相,不住四相、不住六尘、不住六识。真正能够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正通达,真正契入;这是明心见性,法身菩萨们的境界。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大慈悲心,生无条件、无希求教化众生的心;为众生做榜样、做模范、做典型的心。自自在在在九法界表演,一场接一场,不疲不厌。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标,希望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了,省悟过来,目的在此地。除这个目的之外,什么目的也没有,这是「金刚光明」。

  「无量精进力」,佛在果地上还示现,你就说,他示现是给我们看的。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菩萨无量精进有一个目的,希求无上菩提。证到无上菩提之后,无量精进力没有退转。自己目的已经达到,为什么还要搞无量精进?为度菩萨,为度众生,作斯示现!老师不精进、不努力,叫学生精进努力,学生不服,学生不相信。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世风日下,真的到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现在是非常明显,社会风气一年不如一年。如果你能够用微密细心去观察,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可怕!可悲!

  我们做佛的学生,不能说完全觉悟,我们有少分觉悟;多分不敢讲,少分是真有。这少分觉悟保证自己在这个社会不被污染,不会退转。这个能力有了,能保得住自己。更进一步的要效法佛陀,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今天的社会大众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要表现孝顺父母。就像演戏一样,我们要演得很逼真,演出来给人看。决不是装模作样的,从内心里发出来,你才能感人。

  舞台上的演员,我想中国外国都没有两样,第一流的演员为什么得到那么多观众的赞叹?他在表演的时候,他的心、情契入剧本,把这个戏演活了,感动人。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是一流的演员,超级的演员。我们看看今天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伦理没有了,我们要表演,要做出来。道德没有了,我们这个身体要表现出道德。

  现在人不知道父母之恩,不知道老师的恩,不知道国家的恩,不知道众生之恩;知恩才知道报恩。现在人为什么忘恩负义?不知道恩!他怎么懂得报恩?我们要做出知恩报恩的好榜样,教化众生。现在人不知道仁义,我们要做出有仁有义,仁是爱人,尊敬人,关怀人,爱护人,帮助人,仁!义是义气,道义,我们要做到。处事待人接物做到我们应该做到的分寸,这就叫义。义就是你做到恰到好处,你应该做的、应该尽的,你都做到了,都尽到了。

  人不能够没有伦常,不能够没有道德。今天社会缺少这个,没人教!我们懂得了、明白了,我一个人懂得,我一个人要做,做的虽然辛苦,辛苦也要做。

  《大乘无量寿经》的会集本,不容易!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那个时候认识的人还不少,但是经过战乱,当时这些大德逐渐凋零。在动乱的社会里头,没有人留意这一部经。非常难得在台湾还有一个李炳南老居士,这个本子终于传到李老师的手上,李老师一看,欢喜赞叹。他在台中法华寺讲一遍,亲笔眉注。那个时候他不到七十岁。

  以后这个本子交给我,我看到非常非常欢喜,尤其是看到他的批注,很清楚、很明了,我就能讲。我很想就到处宣扬这个经典,他当时制止了,他说现在还不行,因缘没有成熟,你太嫩了,再过几年。所以我才把这个经放下,改讲《楞严经》。一直到他老人家往生了,我就又想起这桩事情,把他眉注的本子影印一万册流通,作为纪念老师。这个本子,尤其这个眉注,很多人看到都生欢喜心,来找我讲,我这才开讲。

  第一次宣讲,在美国。录音带,那个时候还没有录像,有录音,录音带流传到台湾,台湾的同修生欢喜心,也找我讲;以后找我讲的人就很多。所以这个经先后讲了十一遍,在新加坡讲了两遍,很不可思议!显示出「无量精进」。

  「出现」,这里面的内容非常非常之广。出现时,天天出现,时时出现,念念出现,剎那剎那出现,要善!觉悟就善,不觉就不善,想装善也装不像。不觉是决定不能成就,一定要觉悟。要觉悟,像我们中下根性的人,从哪里觉悟?决定不能离开经教。自己一定要肯定佛是大觉、究竟圆满觉,我要跟他。他在哪里?经本就是。

  经本不要执着,你要执着你就不会觉。《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指的经本。经本都不执着,这个世间法还有什么好执着的?经本要不要?要,不要怎么行?现在是我们根本的依靠,我们不能不要。要,而不执着,这就对了,这就善了。

  夏莲居老居士《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出现!民国初年,二十几年,他在会集的,花了十年的时间,定本。实际上都是示现,他真的需要搞十年时间吗?做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生起信心。这样的人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他来就是干这桩事情的,他不是为别的事情来的。世尊末法往后还有九千年,九千年苦难众生凭什么得度,就要凭这个会集本。

  最近有少数人反对这个会集本,这个我说过好几遍,其实他不是反对会集本,是反对净空这个人而来的。我提倡哪个本子,他就反对哪个本子。可是会集本肯定如夏老所说,会流通全世界,利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正法永远就是正法,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得度!

  在这个末法时期,确确实实法弱魔强。真正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你要听印光大师的话,依靠他老人家的指示去干。他老人家教导我们,道场不要太大,住众不要太多。他老人家的建议,住众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见解相同,修学的行门相同,大家在一起共住,认真努力,有个小念佛堂。能不能成就完全看你有没有精进。果然你有「无量精进力」,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念佛堂里面修行的方法,我觉得谛闲老法师教他那个锅漏匠的徒弟那个方法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句佛号念到底,一个妄念都没有,真正放下。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不分昼夜。这个念佛的好处是什么?没有压力。二十个人在一起共修,统一、一致的只有佛号,念佛号的声调,念佛号的速度是一致的。其它,你经行念佛,我们常讲绕佛;你止静念佛,你很安详坐在那个地方念佛;或者你拜佛,各随各的便!

  所以早年在美国我们有几个道场,我都把念佛堂划成三个区域,经行绕佛的这个区域,当中拜佛的区域,两旁边靠墙壁排几个蒲团,止静的区域。止静的时候面向墙壁,面壁,绕佛的人不干扰你。止静念佛,心里面念,口不出声;拜佛的时候也是心里面念佛,口不出声;绕佛的人要出声念。念佛堂里头以绕佛为主!绕累了,才可以稍稍休息一下,坐在那里默念。稍稍休息好了,赶紧起来再绕佛。这个方法是德云比丘传给善财的,《华严经》第一参。在《四十华严》里讲吉祥云比丘。

  自己一个人家里有个小佛堂,也要这样念法。念得很疲劳了,你就到床铺上睡觉,睡好之后马上起来念佛,不分昼夜。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思虑要少,你要放下。你为什么心思那么多?是因为你放不下,你功夫不得力。尽可能的把它放下!

  唐朝庞蕴居士,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他们授记,菩萨再来,来示现的。他怎么教我们?这是在家居士,是一个颇有财富的佛弟子。他把他家里的财产装在一条大船上,把船划到江心,长江的当中,砸个洞沈下去,不要了,没有牵挂了。就有许多人看到他这个做法,跟他讲:庞先生,你那么多的财产,你不要了,你去捐助给穷人,做一点好事,那不好吗?他留下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

  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是无事,无事是第一等的好事,谁懂得?觉悟的人懂得,佛菩萨懂得,凡夫不懂。哪一天我们真正体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么事都没有了。真精进,精进波罗蜜圆满的相!庞居士给我们表演。几个人看得出来?看出来的人一定效法他,一定向他学习。还有丝毫放不下的,不是真精进。

  所以我们细心观察,诸佛菩萨种种出现,确确实实都在为一切众生做表演。正是经上所说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别人看了有疑惑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明,他就觉悟、就醒过来了。再看下面第五段: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

  这是距离。

  【有世界名普放妙华光。】

  这是世界的名称。

  【以一切宝铃庄严网为际。】

  是它的界限、边际。

  【依一切树林庄严宝轮网海住。】

  这一句是讲它的依住。

  【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

  它的形状像方的,它不是正方,它还有很多的棱角,大致上是个方形。

  【梵音摩尼王云以覆其上。】

  这是它的上空所弥覆的庄严。

  【五佛剎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

  这个地方我们注意到,是围绕它的世界(世界就是我们讲的星系)愈来愈多。

  【佛号香光喜力海。】

  这一尊佛陀的德号,『香光』,与净土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看到寺院它的名称要用一个香光寺,我们就晓得这是净土道场。大殿上如果我们看到匾额「香光庄严」,这一定是修弥陀净土的。

  「香」是戒香,是定香,是慧香。我们唱香赞,就常常听到戒定真香。由此可知,我们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燃一支香,这个诸位要记住,好香燃一支,不要燃很多。尤其是现代在家同修居住的房舍多半是公寓式的,面积不是很大,房子、房屋不是很高。如果烧的香太多,造成空气的污染。你一个人拜佛,你一家人都讨厌,你的家就不和,这个对六和敬是相违背的。所以你烧一支香,烧一支好香,大家闻了都很欢喜,不会造成染污。这一支香是表法的,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香表信。今天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确实有信心危机,彼此不相信。夫妻没有信心,父子没有信心,各人有各人隐暪的。最明显的,财务!我们看到很多人,甚至于很多事业很成功的人,先生的财产太太不知道,太太的财产先生不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隐私权。这哪里像一家人!朋友之间彼此往来也有隐暪,这哪里像知交!古人这个朋友志同道合,跟兄弟姐妹一样。但是今天兄弟姐妹也互相隐暪,不信任。人与人之间信心丧失,这麻烦大。做人的根本道理,伦常,五常里头仁、义、礼、智、信。人要没有信,古时候圣人讲的,你跟禽兽有什么分别?甚至于禽兽里面都有很多守信的。

  我在前天,在我的院子里头看到一只鸟,这只鸟原来是有配偶,一对的。那个配偶死了,我看到这只鸟伤心,围着死的这只鸟。死的这只鸟我们把牠埋葬,牠守着这个坟墓不走,牠也不吃,牠也不喝,呆呆的守在那里。守到两天,我不知道今天牠还是不是守在那里,有情有义!人要没有情义,连畜生都不如。牠在那里悲哀、在那里悼念,我们看了很感动。

  我们今天在此地看佛的德号「香光喜力海」,「喜」是慈悲,「海」是比喻深广。这个德号教化众生的,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权实二智,大喜大舍来教化一切众生,做一切众生的好样子。好,今天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四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