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九百五十六

  日期:2011/10/1 14:08:28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六卷)  2003/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6

  诸位同学,请看「传化众生」,悟他十句里面第八句看起:

  【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

  同学们要记住,前面省略掉的是「为一切世间」,为一切世间『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神」是神通,「变」是变化,神通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神奇莫测,那一种的神通变化。这个境界是无比的广大,得有智慧,还要有定力。所以如来不思议的神变从哪里来的?从定慧当中而来的。定慧功夫愈深,智慧愈大,你的神变也就广大无边,所以一切菩萨比不上佛的神变;同样一个道理,声闻缘觉的神变比不上菩萨。为什么?定慧不等。我们要怎样学?实在讲,还是要修定、要开慧。由此可知,不思议的神通变化,原来就是定慧的作用,定慧的落实。在佛法里面常常讲到的,「应机说法」、「随心应量」,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个现身是神变;应当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无一不是神通变化。

  所以佛不但没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形象。佛菩萨教化众生如是,一切众生又何尝不如是?我们要明了。以我们自己来说,只要你细心观察,我们自己的心、态,心里的念头,言语,身体的动作,从早到晚也是千变万化,哪有一定的?我们自己的心态是个不定的,佛菩萨教化众生要是用定法(一定的方法),怎么能够收到教化的效果?所以三学的作用就是不可思议的佛神变,这样子才能契机。变化里面有不变的,不变的是什么东西?戒定慧不变,戒定慧起用变幻莫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变,但是大菩提心在加被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千变万化。一部经、一段经文,乃至于一句经文有种种不同的解释,这就是不思议的神变。

  道场,大家在一起共修,你看看在古时候中国这个地区,寺院庵堂不知道有多少。每一个道场有每一个道场的道风,学风、道风不一样,为什么?甚至于小到一个村庄,我童年居住在农村,农村大概在三公里之内,不出三公里,三公里之内,我记得大概就有四、五个小庙。农村人口并不多,这么小的范围就有四、五个道场,有的道场有一、两位比丘住持;有的道场是一、两位比丘尼住持。我们这些做小孩也常常去玩,学大人烧香拜佛。

  道场这么多,有道理的,不是没有道理,每一个众生根性不相同,修行的方法不能够一样。譬如我们就以念佛堂来说,我们大家都是修净土、都是念佛的。同样是一句阿弥陀佛,六字也好,四字也好,有人喜欢追顶,就是念得很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有人觉得这样念他受不了,他中气不足,他就念得很慢。所以,领众的同修,你有没有想到你这个道场是老年人多,还是年轻人多?身体强壮的人多,还是身体虚弱的人多?你要照顾到!这个不能不多想想,想一个什么方法折衷,让大家都能够接受。

  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地区风俗习惯不相同,我们佛门也有风俗习惯,那就是这个地区的道场,你看看他们唱诵多半是采取什么样的腔调,跟其它道场不一样!我们在香港,香港这个地区,大概广东、澳门这一个小范围大致上差不多,跟中国内地的腔调不一样,跟福建的不一样,跟台湾也不一样。所以外地法师要到这个地方来弘法,不能不懂这个道理,入境随俗。外地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能不能领众?不能。为什么?他们这个地方的腔调不熟悉。领众是可以当老和尚,不能当维那;可以当悦众,悦众听维那指挥。这些都是讲到不可思议佛神变,所谓是通权达变,你才能收到效果,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欢喜就得益,不欢喜他就生烦恼,生烦恼就有伤害。

  昨天我收到一个同学给我寄来一本书,日本人写的,这个书是中文的译本,说水的感应。这桩事情去年我在日本听说过,我能够理解。河水、江水,甚至于井里面的水,我们现在在城市里用的自来水,它会随着我们的心情产生不同的变化,证明了佛在经上说「境随心转」。这些研究的人在显微镜里面观察,你对这个水说感谢、说感恩,欢喜心,它显示出的结晶非常之美。如果你很生气,脾气不好,在那边骂人,这个水的结晶就很不好看。你看看,我们认为:它懂!不是它懂,是「依报随着正报转」。

  所以佛菩萨的世界,你看我们在《弥陀经》上念的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为什么水也有八功德?人有八德,水当然就显得八功德了。人心里面有三毒烦恼,严重的瞋恨,水的结晶生起变化,就有毒!水如是,我们要问这一切物质如不如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跟水没有两样,确实随着我们的心念在产生变化,这都是「不可思议佛神变」。

  所以,诸佛菩萨的世界依报环境美好。为什么他们的环境那么好?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在「往生经」里面我们读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我们非常羡慕。他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无二无别,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神变不一样。阿弥陀佛心善、心净,行善、行净,所以他的环境美好,清净庄严!环境跟他的心一样,一样清净、一样善好。那我们想想,我们的心不清净,起心动念无不是自私自利,无不是妄想分别执着。

  佛在经上跟我们讲,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浊是染污,染污的真因是什么?真因是我们的思想、是我们的念头。我们思想、念头不清净,跟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搅和在一起,我们是这样的心情,世界怎么可能美好?我们看了这个小册子的报导,我就联想到,如果他见到极乐世界七宝莲池里面的水,那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水结晶之美,怎么也比不上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

  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晓得,诸佛菩萨摄化众生,摄受教化!能令恶作的众生见到佛菩萨,他不起恶念,他的恶念生不起来,恶的行为生不起来,什么原因?被佛感化了。想作恶,暂时放下来。这个我们一般世间人讲德行的感召,这一句话说得比较笼统,不是没有道理。真正的原因,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你强烈的磁场改变了他的磁场,是这么个道理。你纯净纯善,使他接近你的时候不起恶念、不生烦恼,他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他能生欢喜心,能生清净心。

  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我就想去看章嘉大师。纵然不说话,我跟他在一个房间里面坐,感到非常舒服,清凉自在。看到他的行状,我们中国人讲他的气氛,西方人讲的是他的磁场,给我有这么好的感受,所以他的话、教诲,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都会想到老师的教诲;违背老师的教诲,自己的心不安,怎么对得起老师?老师离开我将近五十年了,诸位想想,在时间上来说,他对我影响,五十年之后,对我还有这么深的影响,这真正是德行的感召,是他修持的功夫,不是他讲经说法,真有修持。

  戒定慧、觉正净的磁场能摄受众生。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看到,大威光菩萨不就是这样的吗?一见到佛,听佛说话,他就开悟了。当然这是宿世有很深厚的善根,宿世没有很深厚的善根,还得与佛有缘,你跟他没有缘,没用处。没有缘是什么?他的磁场虽然好,你有磁场抗拒他,你不能够接纳他。完全没有抗拒,全部接纳,得大利益!什么叫抗拒?你对老师怀疑,你对他并不是真正尊重,时时还自以为是,这就是你自己不善的磁场在抗拒。诸佛如来纯净纯善的不能加持你。

  其实佛的纯净纯善是遍虚空法界,佛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也是遍法界虚空界,与佛有缘的人感受到了。这种感受效果真的是与日俱增,天天增长!天天增长,你没有办法觉察,月月增长,稍微容易觉察,确实我这个月跟上个月不一样。年年增长,那就很显著了,一年做一个比较,不一样!

  我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老师能知道学生根性,我有一点悟性,老师就以善巧方法来开发我的悟性。听经不准写笔记,一心专注的听,听懂了很好,听不懂不要管,一心专注!写笔记就分心了,就不能专心。他是要照顾我那一点悟性,他用这种方法。所以我学的东西非常活泼,不呆板,变化很大。我真的懂了,真的明白了,就能应用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上,真的年年不一样!这样几十年来,这些年来,月月不一样,欢喜无比!不入境界,没有尝到法味,难!一般人尝的是世俗之味。

  世俗是什么味?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之味,你尝的是这种味,酸甜苦辣咸,你没有尝过法味。法味要悟性,有一点小悟性,遇到高明的老师,他有善巧方便把你的悟性向上提升;小悟就变成大悟,大悟就变成彻悟,这是善知识给我们的增上缘,这个恩德太大太大了。

  佛在经上讲的,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说大千世界七宝的布施供养都比不上为人演说四句偈。这个话不是对普通人说的,对普通人说的时候,不懂!不要说四句偈,你给我说一部《华严经》,我觉得你不如送我一千万黄金,我要这个,我不希罕你的一部《华严经》。为什么?我尝的是世味,没有尝到法味。所以这个话对什么人讲?对那个未悟将悟的人讲,这四句偈一说,他恍然大悟,开悟了。开悟里面那个快乐,真的大千世界七宝不能比,为什么?那个受用,依旧在迷惑颠倒之中,依旧生活在烦恼习气之中,你转不过来。你一悟入境界之后,转烦恼为菩提,学会这个本事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佛神变。

  譬如今天这个世界,五浊恶世,你果然会了,契入境界了,你有能力转五浊为清泰故乡,就是极乐世界!妖魔鬼怪在你面前,你有办法把他转变成佛菩萨。转变要不要作意?不要!「我想转,我要怎样转」,你决定转不了。不加丝毫意思在里头,完全是真性流露,真性起用,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法尔如是,自自然然能感动人,能感动人那么样的深。所以那个话是对于我们佛门里面讲,上根利智,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才行。薄福之人,就不行,那就不能用这个方法。

  薄福是什么?烦恼习气很重。你跟他讲,他虽然听到点头,他信不过,半信半疑。譬如讲布施,好不容易赚一点钱,你叫他把它舍掉,难!他听了你的话,好,舍一点。我今天赚一百块钱,我舍一块钱,顶多我舍十块钱,能舍十分之一,这就很不错了。能不能舍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那就算上根人。能不能彻底都舍掉?我今天赚一百,我就舍一百,这种人太少太少了。那是什么样的人?彻悟的人,一定是这样的。这里头有大道理,有无量功德,佛经上常常这样讲,我们听了,还是不能完全相信。我舍了之后,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生活怎么办?哪一个人不是这样想?记住,人这样想,凡人。

  到什么时候想法跟人不一样?证得阿罗汉果就不一样了。阿罗汉没有彻悟,他觉悟了,所以阿罗汉是正觉,他不是正等正觉,他是正觉。阿罗汉能舍,比我们凡夫高明多了。为什么?他信佛,我们不信。所以佛讲,财富从哪里来的?财富从财布施来的。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你不肯舍,你怎么会得?佛给我们讲愈施愈多,法布施愈施智慧愈大,财施愈施愈多,无畏布施肯定得健康长寿。不肯施那就没法子,你不肯种因。这一生你所得的财富,是你前生修的因。这一生当中,你又迷惑了、又颠倒了,不肯再修因,这一生过了之后,来一生你就不如今生。

  所以,往往大富大贵的人修布施供养比不上贫穷之人。贫穷之人修的心真诚,没有分别执着,诚心诚意在修,来生得果报。富贵人家修的时候,他还要计较,有分别、有执着,而且布施,实在讲是他的千万分之一。不像一般贫穷人家,做小生意、小买卖或者自己去打工,一天赚一点点钱,非常有限。他的布施,几乎是他所赚的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五十,这个福德不可思议。所以谚语有所谓「天道好还」,穷人来生变成富贵,现在富贵人来生变成贫穷,不是富贵生生世世都富贵,贫穷生生世世都贫穷,不是!它这个里头有因果。

  因果的道理很深,佛菩萨知道,觉悟的人知道,六道凡夫不知道。所以往往一世的福报,是过去多少生当中修得的,但是这一生当中缘成熟了,一生短短几十年报尽了。报尽之后,他还有余福,但是余福到来生大幅度的衰减了。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史书里头都有记载,我们读了应当要细心去体会、细心去观察,我应该怎样学习?我学习得到利益了,得到好处了,要学诸佛菩萨,为一切世间众生去表演,记住佛这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句话妙绝了!佛教菩萨,佛这一句话讲给一般人听,一般人不懂,菩萨懂。愈是深位的菩萨,了解得愈透彻,跟佛陀学习,诸佛如来都是这样的,这里头快乐无穷。

  我跟诸位同学说,儒家的四书我在二十几岁就读,真正能体会到那个境界,是七十岁以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是七十以后才知道。孔夫子这一句话的味道,这一句话的境界,我才明白、我才得受用。夫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五十年前读,五十年后才恍然大悟,才真正尝到法味。真正尝到法味,自然就走佛道了。

  佛道是什么?佛道就是学,就是教!学不厌,教不倦,天天干这个事情乐此不疲,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乐事。在教学里面,智慧天天增长,烦恼天天减轻;在生活工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比的灵活,这个灵活就是神变。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九句:

  【显示庄严无量清净佛土。】

  每一句都是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普贤菩萨的心量!菩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无不是为一切世间的一切众生。为什么?菩萨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性相一如。法身大士都清楚、都明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一切剎土众生是一个法身,他不为众生为谁?为众生就对了,我们常讲的随顺法性。不为众生就错了,错在哪里?违背了法性。总而言之一句话,若不随顺法性,必定随顺烦恼,随顺烦恼就错了。随顺法性,那是菩提大道,菩萨道、佛道;随顺烦恼是三途六道。

  所以为一切众生『显示庄严无量清净佛土』。怎么个庄严法?同学们每一天做早晚课、修学佛法都会念个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个「庄严无量清净佛土」就是庄严佛净土。用什么庄严?愿以此功德,是什么功德?念一遍经文,算是功德吗?不能说不是功德。什么功德?阿赖耶识里头落下的种子,所以不能说不是功德。不能说是功德,什么原因?阿赖耶识虽然落种子,它不起作用,现前没有法子庄严佛净土。那究竟要怎么样才是真正能够庄严佛净土?一定要落实清净心。佛在经论里面不知道讲多少遍,心净则佛土净。

  由此可知,念佛诵经,会的人真的有功德,不会的人,只是阿赖耶里头落个种子,其它的什么都谈不上。会的人怎么是功德?会的人用念佛、用诵经,用这个方法修自己的清净心。诸位一定要晓得,清净里面一定有真诚,一定有平等,一定有正觉,一定有慈悲。这个五句,每一句里面都包含其它四句,一句都不能少,这叫清净句。少了一条,你这一句就欠缺了、就不圆满,就不是圆满功德。所以一即是五,五即是一。真诚里面一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有慈悲。慈悲,慈悲里头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否则的话,那个慈悲叫滥慈悲,那慈悲就有祸害。慈悲里头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它怎么会有祸害!佛家「慈悲为本」,慈悲里头圆圆满满的具足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是本。「方便为门」,前面一句我们念的「不思议神变」,那就是方便。

  所以,用念佛的方法把我们的妄念分别执着念掉,清净心就现前,这是功德,这个确实是庄严佛净土,这叫会念。念佛也好、念咒也好、念经也好,用这个方法一定要达到效果。效果是什么?把烦恼念掉,把习气念掉,把妄想分别执着念掉,把迷邪染念掉,这是真实功德。这个功德当然「庄严无量清净佛土」,不只是庄严一个佛的净土,庄严无量诸佛清净剎土,我们要会!这是课堂里面上课。真正的功夫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内不动心,外不受影响,真清净了,真的不染着了,这样才行。

  佛净土在哪里?就在此地。这个地方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娑婆佛国,无异一切诸佛剎土,一处清净,一切清净。今天我们多少懂得一点,境随心转。怎么样转这个净土?从自己内心。心净则佛土净,心平则佛土平,诸佛世界的大地,其平如掌。它都有道理的,都有业因,有因有缘它才现出果报;从果报上我们就看到因缘,从因缘我们就能看到果报。所以要想庄严佛净土,你就不能不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虚伪,在一切境缘之中,决定没有染污,决定没有高下(高下就是不平,高下就是傲慢),决定没有痴迷,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以这个功德庄严净土就对了。末后一句:

  【显示普贤菩萨所有行愿。】

  前面偈颂里面,普贤大愿力,我们讲普贤菩萨修学的十个纲领,跟诸位简略的报告了。这一句就是说要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要落实、要做到。为什么做到?表演给一切众生看,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显示』,就是为人演说,要表演。普贤菩萨对一切众生没有不恭敬的,他恭敬不是装模作样的,真诚。对佛菩萨恭敬,对凡夫也恭敬;对善人恭敬,对恶人还是恭敬;对你的亲人恭敬,对你的冤家对头也是这样恭敬,我们要学。普贤行细说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总的纲领就是普贤的十愿,总纲领!这十愿里头,每一愿都含摄其它九愿。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为什么?因为他称性。

  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观念,一不是二,二不是一,这什么原因?堕在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离妄想分别执着,诸位想想,一跟多还有分别吗?没有了。所以在应用上,动一个念头,说一句话,身体一个动作,我们要问普贤行具不具足?具足,十大愿王统统具足。十大愿王具足就是菩萨所有一切行事圆满具足。读《华严经》的人对于这个道理大多不怀疑,但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他就做不到了,他统统都忘掉了,真的,我们见过很多。讲经说法的法师,在讲台上讲的头头是道,下了讲台之后,不是那么回事情,跟他讲的不一样。这什么原因?有原因的,熏习的时间不足。自己见解思想没有能转过来,没有能够跟诸佛菩萨的教诲(叫经教)融合成一体,我们一般讲,没入境界!

  经是读了,没有入,经是经,我是我,是两码事,不是一码事。真正契入,经就是我,我就是经,我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我。我起个念头,发一个音声,做一个动作,都是究竟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显示普贤所有行愿,教化一切众生。

  大威光菩萨,你看这一段文是传化众生,他用这一句做总结,结归到大圆满。我们想想,他老人家肯定契入,他要不契入,他说不出来。所以古圣先贤,不论是外国、中国,我常常说,他们都是做到之后,说到;他没有做到,他不说。他自己做到,他才教人,所以语气坚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斩钉截铁。

  我们也曾听过许许多多法师在台上讲经,他自己没有信心,讲到佛菩萨教诲还是半信半疑,很勉强的说出来。从他的表态、音声、动作,我们能够体会到,他没有坚定的信心,为什么?没做到。没做到又不敢深入的去说,说的什么?自己心里有愧疚,马马虎虎过去就好了,敷衍塞责。所以,圣贤的典籍,它能够流传千古,能够流通到全世界,只要能读、能听、解其义的,没有不肃然起敬,没有不得利益的,那是什么?人家做到了,没有别的。佛法重在实行,我们也要向古人看齐,做到之后再说,不一样!

  现在这个时代,讲经说法的人少,我们这些做不到的人也上台来讲,讲了怎么样?要生惭愧心,要有很好讲台的态度。这个态度是什么?我不是法师,我不是在这里讲经给大家听的,我没有这个资格。我在讲台上是学习,诸位听众是我的监学、是我的老师。你们大家看着我,我现在讲的是佛的教诲,你们看着我有没有做到,你们大家来督促我。我早年上讲台会先把这个事情向大家报告,讲台上是学生,讲台下面是监学、是老师,我是这样一个心态上讲台的,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我在讲台四十五年了,学生,我天天都在学。

  有些好心的同学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有人在毁谤你!我说我知道。他为什么毁谤我?我学得不够好,我所学的、所表现的还不能叫他满意,他的毁谤对我来说,是好事不是坏事,他常常来提醒我:你还学得不够好。要到没有人毁谤,各个人都赞叹,那个很可怕!为什么?人很容易生骄慢。所以有人常常骂你、常常责备你,好事情,这个人就是常常拿鞭子在那里督促你。我有高度的警觉,这些人都是我的善知识,别人不知道。我的心是报恩心,用什么方式报恩?努力学,学得更好,让他感到满意,我报他恩,不是坏事。

  我常常举的大家在《金刚经》上念到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是梵语,歌利王翻成中国意思是暴君、恶王!忍辱仙人是个修行人、是个菩萨,他把他害死。菩萨受这么大的苦难,没有一丝毫的瞋恚心,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所以忍辱仙人看歌利王,是恩人!要不是他用这个手段来对付,忍辱仙人的忍辱波罗蜜不能圆满。他能帮助你修忍辱圆满,应当感恩、应当报答。忍辱仙人用什么来报答他?当时他就发了个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那个忍辱仙人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前世的事情;歌利王,果然没错,就是憍陈如尊者,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个开悟的,证阿罗汉果的。

  所以受冤害没有怨恨心,忍辱圆满;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心,持戒圆满。持哪一条戒?不杀生的戒。没有怨恨心,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些。没学佛之前,别人稍稍对我们有恶意的言行,我们心里头立刻就生起怨恨、报复,没学佛之前。学佛之后,佛对人不是这样的。学什么?学忍耐!处处要忍,处处要让。初学的时候真的相当困难,不能忍,要忍,不想让,要让,为什么?老师教我这样做。如果我不能这样做,我违背了老师。违背老师,背师叛教,那是不仁不义,我愿意做个不仁不义的人吗?我能做对不起老师的事情吗?

  真正做个好学生没有别的,对老师尊敬,老师的教诲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得好处、得利益的是自己,不是老师。到自己真正得利益,得什么利益?戒定慧三学。入了戒定慧,这个身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是这个身;身就是觉正净,觉正净就是这个身。这个时候你才感激老师,报老师恩。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给我们这么多的好处,超过父母太多太多了,这个时候才真正懂得老师给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的报答,就是大威光菩萨在此地表演的,传化众生,这是报恩。你要不能够传佛法,不能够教化众生,你就辜负了佛菩萨、辜负了老师教导你的恩德。

  总而言之,这一桩事得契入境界,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得到,不入境界你不懂。不入境界,那就是过去中国鲁迅写的阿Q,所谓是阿Q精神。佛菩萨在外面表现的很像阿Q,实际上不一样,那是什么?大智慧,高度的智慧,圆满的德行,与性德完全相应。特别在今天这个时代,消除冲突,真正能够消除所有一切的怨恨、过节,能够达到心地的清净和平,自自然然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自然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尊重一切众生,尊敬!从内心里面生起的尊敬。不论是善人恶人,不论富贵贫贱,不论男女老少,这个尊敬是真诚的、是平等的。从这个地方真正做到了落实,不自欺不欺人,这是大德!唯有大德才能成就圆满的道业。

  开经偈里头赞叹佛法,「无上甚深微妙法」。这一句确实讲得太好,好到极处,无以复加。武则天做这首开经偈,往后一直到今天,无论出家在家想再做一首开经偈,就没有办法超过她,所以一直到今天还是用她的这首偈。她这首偈就是为《华严经》做的,那是《八十华严》翻译出来了,送给她看,她在封面上题了这四句偈,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我们有了,「得受持」,那就有问号了。我们今天见到、听到了,有没有得到受持?受持是你真的信,真的明了,真正做到,这叫受持。果然能够能信、能解、能行,「愿解如来真实义」是证,入佛境界!你要没有能信、能解、能行,你怎么能入佛的境界?那如来真实义你都明白了,那个欢喜无量,叫法喜充满,不亦说乎!

  所以传法、教化众生总要先做到,就像开经偈上所讲的,「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然后传化众生,你也会像佛菩萨一样辩才无碍。这十句我们就讲到此地。下面还有一行半经文,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给我们标的是「利他之益」,就是传化的利益。请看经文:

  【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

  这是第一个利益,这个利益非常殊胜,真正了不起。我们智慧、德能比不上威光菩萨,佛都称他菩萨!菩提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在《华严经》上讲最低的果位是圆教初住菩萨。世尊讲《华严》的对象,《华严经》的听众是什么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这个经的当机者,这个课程里面正式的学生。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法身菩萨是《华严》这个课程的当机者。

  这一发菩提心最低限度就是初住菩萨,他就入华严境界,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想想自己,要生惭愧心,智慧德能不够,要加紧努力来学习。我在讲台上讲了四十五年,一个发菩提心都没有!他这个地方『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我们这四十五年是一个都没有,怎么能比?发菩提心在中国佛教里面所谓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威光菩萨教化传法的成绩,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了。再看底下一句:

  【佛剎微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

  这个数量就更多了,但是这个成就比不上前面。前面发菩提心,那个成就是无比的殊胜,这个成就次一等,虽次一等,还是不可思议。「佛剎微尘数」,就算是一个佛剎,一个佛剎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头,有多少个须弥山?有十万亿个须弥山。『微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这句话,怕大家听了还不能够清楚的理解,我们再说白一点,就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过去禅宗里头,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一生教学之中,在他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有四十多个人。这四十多个人就像在此地讲的发菩提心的,那真的,发菩提心是明心见性。可是我们知道,能大师在一生教化当中,跟他学的人有多少?至少有几万人,这是我们最保守的估计,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相信,十几万人乃至于几十万人肯定有的。我们李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接受他教诲的有五、六十万人,我离开他的时候,差不多那个时候有五十万人。这些人都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没有明心见性!像我们现在这种程度的,天天在干,每一天认真在这里做功课,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但是没有见性,这样的人多!多得太多了,这是当然的道理。所以这个意思你懂,你就晓得了。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九百五十五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九百五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