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三十五

  日期:2011/10/4 18:07:39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五卷)  2003/5/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5

  诸位同学,请看第八段微妙地,名号的第四句:

  【或名可忆念。】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说得很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念』,常常想念着,心里面真有。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自然就成佛,想菩萨就成菩萨;换句话说,我们平常想些什么,哪一种想印象最深刻,力量最强,这个念头往往它就起作用。所以佛告诉弟子们,放下万缘,世间所有一切法不能想;出世间法呢?出世间法也不能想,想就着相了,就会产生果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心想出来的。

  我们这个灾难是想出来的吗?没错,是想出来的,你要不想怎么会有?灾难是恶念的果报,不善的思想感召来的现象。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尤其是精神专注的时候,念力集中的时候,产生巨大的能量。凡夫可以说是多数人,想的都是财富、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些不善,不是善法,佛跟我们讲的,这是贪心重。悭贪感召的果报是什么?饿鬼道。瞋恚感召的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愚痴是对于真妄、邪正、是非,甚至于善恶都没有能力辨别,颠倒错乱,没有智慧,果报是愚痴。随着你的引业流转,不管流到哪一道,都得愚痴的满业。畜生是引业、满业都愚痴,但是也有例外的,引业愚痴引导你到畜生道去投胎了,满业不愚痴,畜生道里面也有很多灵性很高的。

  今天晚上我们学院有多元文化的论坛,现在也正在上课,我听说从美国来的汪居士告诉我们,美国最近不久发生一桩惊异的事情:鱼,一只鱼会说话。这个鱼的主人要杀牠,牠说话,说牠前世是犹太人,还是一个名人,一生做善事,救济些贫苦的人,他用什么方法救济?买鱼送给他们吃。大概这一生当中杀的鱼太多了,他现在自己投在鱼胎里面,自己也变成鱼了。透出来的讯息,这几年(他说上帝告诉他的)这个世间有灾难,他是犹太教,希望大家依照经典好好的修行。我们知道犹太教所依靠的经典是《旧约全书》,这些典籍我们都读过,摩西十诫就在《旧约》里头。在美国许多报纸都用显著的标题注销来,我听说刚才他们在网络上查出来了,查到有三家报纸刊出来的这个讯息。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收到许许多多的,用现代人的话说,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给我们的警告,有些人茫然无知?其实这个事情不难理解,为什么?谚语常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要相信,他就会把这讯息传给你;你要不相信,他没有传给你的必要,这在佛法里面叫缘分。你能信,你能理解,你不会怀疑,这些讯息就很多。讯息传来之后,你要有能力判断,为什么?也有假的。如果假的讯息你也相信了,你就被鬼神作弄了,所以要有能力判断。

  传来讯息我要仔细的观察,它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能相信。中国古人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远之」是什么意思?不能听他的话,要对他尊敬。为什么?他也是一类众生,他也有佛性。他说这个社会有灾难,我们想想这个社会上可不可能有灾难?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众生恶业做得太多,念头不善,这个念头就是意念,意念不善,言行不善,果报当然不善,那就很有可能。社会上现在信息很发达,稍稍留意观察,总有一些蛛丝马迹,有一些痕迹可寻。什么讯息?灾难的讯息。

  最重要的是要把念头转过来,改过来,这个重要。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恶法不去想它,恶行决定不能做。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总的来说,圣贤人的标准。凡是利益社会的,利益大众的,利益众生的,这是善;凡是利益自己,而不利益众生的,这是恶,这是善恶的标准。如果你是一个宗教徒,宗教里面都有戒律,与戒律相应的是善,与戒律不相应的,那就是恶。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是正道,在宗教里面,一般社会这称为正教,这个不是邪教。

  所以佛用这个德号「可忆念」,可忆念最殊胜的无过于佛,佛号里面最殊胜的无过于「阿弥陀佛」。大势至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能念贪瞋痴,不能念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不能念,念这个东西,佛在经上讲这是地狱五条根。你念这个是念地狱。「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心里常常念着这个,现前你得到一点点甜头,那一点点甜头是什么?是你过去生中修积的福报,如果命里没有这个福,念也得不到,那又何苦来?如果命里头有这一份福报,不念也享受,何必念它?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念佛、念菩萨。一般佛经里面教我们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施是布施,这个都是善;念阿弥陀佛善中之善,「可忆念」。

  【或名无上义。】

  『无上义』就是第一义谛,谛是真实,第一义谛就是第一真实,真实之理,真实之事,这也是如来果德上的名号。这个「无上义」到底是什么?要用古人的话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说,不可说」。这样的说法,让初学的人听到了,太玄了,没有法子能体会到。但是实实在在讲,他说的没错,确确实实说不出来,可是佛菩萨以善巧方便也能把无上义、第一义给我们说出来。

  「无上义」是真如自性,是宇宙万有的理体。宇宙所有一切诸法从哪里来的?它的根、它的缘称为第一,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心性,第一义;能说得出来的这个心性,那是名词、是名号。心性在哪里?性、识、心性、性识无处而不在,无时而不在,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为什么说它第一?因为它能生、它能变,这是第一,所生所变那是第二。六道凡夫知道第二,不知道第一,但是很想知道第一,用种种方法在探索、在寻求,想知道宇宙的缘起,宇宙的来源,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将来到哪里去?科学、哲学真的这是不分宗教、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世世代代都有许多人在寻求,但是始终不得要领,一直到今天还是不得要领。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方法错了,世间许多众生都是用识,用意识。意识能,佛在经上说能缘到阿赖耶识,真是不得了,就是缘不到真如本性,所以他不得要领。能用什么方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用心意识,你就能契入第一义,你能够证得,不用心意识。心意识是什么?我们从相上讲大家比较容易懂,心是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藏是什么?藏是仓库、是数据室、是档案室。六根接触六尘所产生的印象,全部都放在这个数据室里头,这个数据室叫阿赖耶,所以它是个仓库。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个档案全在里头,一样也不会漏,打个妄想都有存档,这叫心,我们现在一般讲落印象。印象落在哪里?落在阿赖耶。末那执着,第六意识分别。

  那要不用心意识?不执着,不用末那识;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那就行了。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我们一般为了大众容易理解,我们常说「离妄想分别执着」,好懂。佛法里面的名词?离心意识。这个方法可以能够契入第一义,这个地方讲的「无上义」。只要用心意识,落在心意识的,那你就达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离心意识叫参,禅宗叫参学;其实大乘佛法里面,教下也不例外,不离心意识,不能大开圆解;念佛法门不离心意识,你得不到理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差别不等,事一心不乱可以,他还可以用心意识,理一心不乱达不到。但是你要晓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只能够生凡圣同居土。但是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虽然它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它是平等的。这个现象在任何诸佛剎土里面都不平等,一切诸佛剎土要到如来地才平等,佛佛道同。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纵然生到凡圣同居土也平等,这是一切诸佛赞叹,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今天有缘,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能不能得到真实利益,那就要看你能不能把这个缘分抓住,锲而不舍,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真实的利益你就得到了。第六个名号:

  【或名常喜乐。】

  欢喜,『乐』是爱好,这句也是大乘法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由此可知,这个喜乐,喜不是忧喜之喜,乐也不是乐好之乐,为什么?忧喜乐好是凡情,这个地方是圣号,「如来于彼,或名常喜乐」。由此,我们就可以晓得这个名称是性德的名称,就如同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你要把它解作善恶的善,那就错了。善恶两边都离了,都没有了,那是真善。由此可知,此地讲的喜,忧喜统统没有了,真的可喜;苦乐也没有了,那真是乐,这是自性正受,用我们凡夫的话来讲,自性的正受。

  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用什么?我们不是用自性,我们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里面有受,这个受不叫正受。佛在经上常讲,这个受有五种,五种受,这五种受经上常说「身有苦乐受,心有忧喜受」。其实身是物质,它哪里懂得什么苦乐,真正受是什么?受是识,八个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所以我们这个五根有苦乐受,这个受是前五识跟第六意识联合起来在受。心?心就是心意识,心意识有忧喜,它这个东西都不是真的。真的怎么?真的不生不灭,苦乐忧喜有生有灭,当它灭的时候,苦乐忧喜都不现前了,这个时候叫舍受。舍受很好,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但是它保持不长久,一瞬之间或者是里面烦恼生了,阿赖耶里头习气起现行;另外一个,受外面的影响,六根受到外头六境的影响,勾引阿赖耶识的习气种子,起苦乐忧喜受。

  但是这个地方你要看名号里头的「常」字,如果没有这个常字,用世间苦乐忧喜来解释还能解释得通,有这个常字就不行了。常是没间断,没间断的不是八识,八识是有间断的,这个受是有间断的,是有变化的。那只有性德,性德里面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生灭这两个字加不上,它没有生灭,它也没有常,它也没有断。这些字样就是凡是相对的,对它统统用不上,它不属于相对的,这叫真常。这个真不是真假的真,这个常不是常断的常,我们只能用这些话,像画画一样烘云托月,月亮画不出来,画一些云彩,当中空一块,让你觉得那是月亮。这么多的言词,这是云彩,希望你从这些言词里面体会到里面真正的意思,真实义,那是「常喜乐」。我们学佛,这一句特别对我们现前,非常有受用。

  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没断,自性里面这一分的性德怎么个求?世出世间圣人都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好学。无论你学什么,只要好学,你就能得其中三昧,那就是真乐。当然好学里头最殊胜的圣学,跟圣人学,跟圣人学这个范围很大,佛菩萨是圣人,读佛经真正契入了,法喜充满。那个法喜虽然不是常喜乐,可是很接近、很相似,受用已经不可思议了。世间所有一切宗教的典籍只要好学、专心、精进都能得到法喜。

  世间圣人东方西方都有,东方孔孟老庄,西方有诸多的大哲学家,连科学家也包括在其中,你看科学他们这个研究也是全神注入,他有法喜。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法喜,就是此地讲的常喜乐。孔老夫子学什么?学圣人。他所学习的圣贤就是儒书里头所讲的尧舜禹汤,他的心确确实实念兹在兹,夫子心里头所忆念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古代的圣王。集这些大圣人教诲之大成,他成就了,他真的学成了。孟子继承孔子,能把孔子的精神学说发扬光大。他对儒家的贡献很大,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可思议。

  南宋时候出现了一位朱子,朱熹,你看后人对他的尊敬,把他尊敬跟孔子、孟子一样称他为朱子,这个尊称这是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朱子对儒家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孟子以后第一人,他把孔孟的学说条理化了,做了一番整理,把它的纲领原理原则用极少的文字叙说出来,让后人学习很容易就掌握着纲领原则。伦常八德,这是儒家能够一直维系到今天,现在又有一线曙光。前天中国大陆那边的同学,传给我一份数据,这份数据是中国儿童读经,我们看到非常欢喜。

  儿童读经是好事情,可是在童蒙的时候,真的就应当把朱夫子《白鹿洞书院揭示》,让这些小朋友们背得滚瓜烂熟才好,这篇东西不长。前清陈弘谋先生他做过两广总督,他编了一套书叫《五种遗规》,在《五种遗规》第一篇,他把朱夫子这个《揭示》放在《五种遗规》第一篇,用意很深。正如同《论语》里头展开第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用意太深了。这三句话就是孔老夫子的一生。

  所以朱夫子白鹿洞的《揭示》,学什么?圣人教人教什么?五个科目,「父子有亲」一个科目,「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谁说的?尧舜古圣先王教化人民,教什么?教这个,教你做人。科目有了,怎么个学法?也有,教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学问的顺序,学习的程序。然后教你怎么对自己,怎么处事,怎么待人,把圣贤所说的原则,真正做到简要详明,说出来了。你一生依照这个去学习,圣学;纵然不能做到圣人,贤人君子,你会有成就,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教童蒙这一篇很重要,真正把圣学的纲领抓住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第八段微妙地,名号第七句:

  【或名性清净。】

  这句德号很重要。佛在经论上常讲,众生迷失了自性,所以他才会造业,业感苦报。如果对于自性不迷,他决定不会造业。为什么?本性是清净的。不但是清净的,我们这些年来常常讲,本性它原本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正觉的、是慈悲的。所以儒家讲一句「性本善」,你想想看真诚是善的,本来是真诚,清净是善、平等是善、正觉是善、慈悲是善,性本善。要不迷失本性,他怎么会造业?不但不会造恶业,善业也不会造。这个诸位听了这句话,怕大家产生误会,恶业不造,应该!善业不造,那还有什么意思?

  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给我们表演的、教导我们的断恶修善,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这叫净业。净业,清净性现前,一现一切现,清净现前了,平等当然就现前了,正觉当然现前了,真诚、慈悲也现前了。不但如是,十善现前了,众戒现前了,六波罗蜜现前了,三学六和现前了,一切诸善统统现前了。虽现前,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真善真净。

  所以这两年我们常常提示的,纯净纯善,尤其是我们修净土的,我们清楚无量无边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是有量的),佛为我们归纳了,归纳到最后,三门。契入如来境界到最后只有三门,如来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个三门就是觉、正、净三门。在中国古大德跟我们说,禅宗、性宗他们走觉门,觉而不迷,顿悟,确实快速,成就快。但是这个法门一般人进不去,门坎太高,从前方东美先生跟我讲,他说这个门叫一步登天,你能上得去当然好,上不去要掉下来的话,粉身碎骨。这一步你要跨得上去,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佛法里面所说的,上上根人才有这个能力,不是上上根人决定做不到。

  方先生给我举了例子,他说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哪一个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个人。方老师跟我说明之后,特别嘱咐我不能学,学不到的,没有那个本事。惠能大师以前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惠能大师以后,从来没有见到第二个这样的人,那真的是一步登天。我们在《坛经》上看到,惠能大师开悟,二十四岁,就入佛境界了,以后他的一生就是表演。从契入之后,就是说五祖把衣钵传给他,给他做证明,他确实入佛境界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往后都是为人演说,连在猎人队里面避难十五年也是为人演说。细细观察,就跟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一个意思,觉门。

  觉门入不进去怎么办?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走正门。正门是什么?正规的教学,这个觉门是特殊教学,不是正规班,那是属于什么?我们现在讲天才班,不是天才不能进那个班,进正规班。正规班就是按照次序给你定上进度,由浅而深。《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一个阶级就是正科班,你开始上学,上一年级初信位的菩萨,初信就是一年级,菩萨就是学生,大乘佛法里面的学生称为菩萨。初信位是一年级,学什么?学发心,学习发菩提心。他通过十个位次,第二信位、第三信位、第四信位,到第十信位,十信心满,他升级了,入初住。入初住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是通过十个层次达到的。上头还有,不是没有了,上面还有四十一个位次,到究竟成佛,这总共五十二个阶级,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这叫正门。

  正门,诸位想想看,像爬楼梯一样,觉门是一步登上去,我们就拿五十二个阶级,好像这一栋大楼有五十二层,有本事的人,他一跳就上去了,从地面上就到顶楼了,这是觉门。正门呢?爬楼梯,一层一层上去,方老师跟我讲:正门行!中下根性的人,你爬升一级,你得一级的受用。但是问题在哪里?时间很长,不是短时间。真的,时间长,那你有没有寿命?你要是短命,功夫还没有到,寿命到了。这就是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魔之一,死魔,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好,就算你修得不错,你投胎来生还得人身,善根深厚,来生还能接着学。这种人有,不是没有,但是至少你要中断二十年,这个中断就是退转。你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从头来起,不过速度会快一点。

  总而言之,阿赖耶识里头有种子,你学习能看得出来,你比别人聪明,理解力强,进步快。这是什么?你过去生中有善根。从这些地方观察,能看得出来。如果寿命不长,短命相,这个有经验的人也能看得出来,没有福报又短命。好的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要帮助他,要帮助他培福,要帮助他延寿。为什么?他这个学业才能成功。这桩事情老师行,但是最重要的学生要合作,学生要不听老师的,不跟老师合作,不配合老师,那一点办法都没有,老师没有法子。

  我在早年见李老师的时候,我跟他见了好几次面之后,跟他老人家已经很熟了,从埔里下山决心拜他为师,跟他学教。这是很严肃的一桩事,所以老师对我的要求,那就是百分之百的服从,完全配合,无条件的依教奉行,我接受了。教我修福,章嘉大师以前就教了。用什么方法修福?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没有福报,前世没修福。所以学佛之后,我明白了,我前世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修慧不修福。在修慧这方面下了功夫,修福那一边疏忽了,所以这一生没有福报,没有寿命;也就是三种布施里头,我缺少财布施,缺少无畏布施。老师教我,要做!无畏布施延长寿命,财布施增长福报,我跟老师配合,老师教的全心全力去做。

  我今天所以非常感激老师,我们多少同学面相都很薄的,就是说寿命不长,一个个的都走了。我的命比他们还薄,现在还能住在世间,在佛法上才有这么一点成就。所以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需要长时间的熏习,才能有点成就,寿命短不行。在世间遇到了真正算命看相高明的人,你可以把你的八字给他算一算做个参考,看他说的,未来的那是姑妄听之,过去的准不准确,值得做参考。然后提醒自己,不能不依经论教诲修行。修行好处在哪里?为什么你要修?最简单的答复,改造命运。这个话一般人很中听,哪一个不希望改造命运?但是你要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你要不配合那也没办法。

  好的老师找不到没有关系,经教在,依教修行你准得好处。当然缘是关键,我们要遇不到善知识就没有缘,经教虽然好,没有人介绍。我们自己对它没有接触过,而且听信世间一般人讲,这个东西是迷信的、是消极的,所以我们心里有这么一个成见在,就产生排斥。纵然偶然遇到佛经摆在面前,笑笑,理都不会理会它,这迷信。遇到真正好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这才恍然大悟,我们从前被别人误导了,以为它真的是迷信、是消极、是没有用的东西。

  现在老师这一介绍,所以对老师要有信心,这是你一生能不能转变你命运关键所在,对老师有信心,因此对于老师介绍的这些经典,就产生了信心,认真的研究学习,依教奉行。果然改变了,最显著的改变,你自己能够发现到,相貌改变了,体质改变了,第一个产生的变化。然后再细细去观察,福报也改变了,寿命确实是改变了。章嘉大师的话,「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点都不错。他教我的,我在这几十年当中证实了,这才知道佛法之殊胜无比。

  我们今天要把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随顺性德。我们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求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求性德。现在我们列的这个条目很清楚、很明白,我现在求的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后面十个字,性德起用,性德落实,真智慧,真福报。第八个名号:

  【或名圆满光。】

  前面的德号有光焰,这个地方加上『圆满』,圆满是如来果地。这也是提醒我们不能够得少为足,特别是在初学,尤其是在佛学班上课。我们早年在台中莲社不叫佛学班,叫经学班,经学班学什么?学讲经。李老师自己亲自指导,为我们编了一套教材,《内典讲座之研究》,那是为我们编的教材。学会讲了一部经,决定要守规矩,照着老师所教导的规规矩矩的讲,讲得不好!也就是我们今天讲:讲得不精采,不能动人。老师就是教你这个讲法,你一定要听话。

  这部经要讲多少遍?我们那个时候这一班学生跟李老师学的,我所提倡的讲十遍,十遍不用一个讲稿,每一次讲一遍重新写讲稿,旧的讲稿都保留下来,然后什么?你一份一份比较,知道自己进步。如果用同一份讲稿,不会有进步,你有依赖性,你有侥幸,投机取巧,这哪里会有进步?每讲一遍,我的讲稿从头写起;换句话说,这部经讲十遍,你就有十份不同的讲稿。自己要勉励自己,不能偷懒,不能懈怠,这叫勇猛精进,非常认真的干,这个十遍是基础。老师教了你这部经,你这样用功干十遍,讲十遍、写十遍,你这部经才算是有根了,五根里头你有根了。虽有根没有力,自己心里很清楚、很明白。

  根就是什么?像小草是有根,轻轻一拔就拔起来了,很容易受摧毁。到什么时候才有力?自己真正有了悟处,有少分的悟处,慢慢的有力了。到有力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发挥了。没有契入境界,契入境界要修行,那不是天天在讲台上讲能搞得成功的。一定要把你学习经典里面的道理,真的变成自己思想,我这个思想见解决定跟经里所讲的道理相应,随顺经教。我日常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跟经上所讲的规矩教训相应,绝不违背。这个样子再用十年功,有力了。十几年下来,可以恭维你一句「根深蒂固」,你可以顺利的长成,你已经长成一棵树了,不是轻易能够把你拔掉的。以后慢慢再长成大树,大树再长成神木,决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

  但是有一些人操之过急,希望自己快速成就,那就像中国谚语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把自己毁掉了。这就从前李老师常常教我们,警惕我们的:要好心切就坏了。我们是要好,不能心切,慢慢来。永远的虚心,永远谨慎,成功之道,你才能得到究竟圆满。你要记住,明心见性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到圆满,世出世间法没有快速成就的。即使我们看到像惠能这样的人,他真的是很快就成就了,你要想想,他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他修了多长时间?你没看到,你只看到眼前。好比一个学生读书,前面你完全没看到,你只看到那个博士班再一个星期就毕业了,你就看到最后一个星期:他才念七天,你看博士就拿到了。以前的?以前没见到。

  上上根人也是从下下根慢慢养成的,不是天生的,无量劫修行累积成就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操之过急。老师爱护学生,遇到一个的学生看到可以成就的,真的把他当宝贝看待,教他的话句句真实。学生要成就,百分之的配合,不能合作是自毁前程,老师只是摇头叹息而已,可惜!这个人是有一点聪明智慧,没有福报,这是没福。底下一个德号:

  【或名修臂。】

  『臂』是手臂,『修』是长,这个德号的意思是什么?垂手救护众生。观世音菩萨示现千手千眼,那是表法的意思,显示眼到手到,眼睛看到了,援手立刻就到,不待别人求助,主动就要去帮助他。在中国古代,大户人家长期帮助地方上穷苦的人民,他们非常穷苦,没得吃,没得穿,在地方上有福报的人,他们施粥,免费的供养。能够救济这些饥饿的贫民,这是好事,冬天天冷送寒衣,随分自己的财力,帮助苦难人民。这些事情,在现代一般人已经很少做了,纵然有灾难的时候,有能力的人捐一点钱去救灾,但是没有常设的。

  我们到此地来,我们就想到这一边也有很多贫民,现在我们学院每个星期六有一餐布施供养,提供晚餐。早期我们曾经想到,最理想的我们开一个素食店,免费供养。这个素食店(这地方还没有)提供素食,来吃饭的人可以完全随意,你愿意付这个饭钱,我们也收,不愿意付的时候,还欢迎你下一次来吃。为什么?有人有这个力量来付钱,可以收的,有些穷人他没有钱付,欢迎你来吃,常年的,这是一桩好事情,施食。

  天冷的时候,穷苦的人没有保暖的衣服,没有保暖的鞋袜,我们是想到不是没有想到,我们随分随力,我们很想做,但是世出世间法要做一桩事情总在缘,缘不成熟没法子。施食,我们要开一个素食店,我们很留意,就没有找到适当的地方。纵然找到适当地方,最重要的人,什么人发心去做?果然真有人发心去做,这头一个条件有了,然后我们再找地方,好事!布施供养,眼到手到。末后这个德号:

  【或名住本。】

  这个名号的意思好,『本』是什么?本性,儒家讲本善,佛法里头本明,智慧光明,本觉,本净。要住在本性性德之中,性德纯净纯善,无有不净不善,这个世间一切浊恶,本性里头没有。那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具体学习就是交光法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那真的是『住本』。舍识,不用心意识,用六根根性。根性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没有不净、没有不善的,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九法界众生都做不到,法身菩萨住本,与真如本性完全相应了,他所表现在外面的就是经论里头所说的。经论里面所讲的道理是自性般若,所讲的德行是自性的德能,所说的境界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相好,他住本。

  九法界的凡夫,九法界六道里头叫做内凡,声闻缘觉菩萨,外凡。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以上,那不是凡人,称圣人,转凡入圣,真的转凡入圣。在大乘教里面,十住菩萨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准圣人,他不是真的圣人,准圣人。他是圣学的预备班,他把他的这个课程学满了,他就是真的圣人了。真圣人一定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思、尘沙烦恼断尽了,对于世出世间法分别执着没有了,心地确确实实恢复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圣人,住本。

  我们今天住在哪里?我们住在烦恼习气,这是很不好,很可怕。佛这个德号提醒了我们,告诉我们要住本。我们今天怎么个住法?住经教就好,决定不能离开经教。经上教我们做的老老实实做,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不违犯,那我们也算是住本。这个住本是什么?准住本。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非常难得了。后面这一段的总结:

  【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三十四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三十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