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四十一

  日期:2011/10/6 12:44:08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O四一卷)  2003/5/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41

  诸位同学,请看第二大段「娑婆邻近十方」,十方就是十段,我们看第一段「密训世界」,我们将经文从头念一遍: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

  这是东方。

  【次有世界,名为密训。如来于彼,或名平等。】 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接着再看第二个名号:

  【或名殊胜。】

  『殊胜』这个意思前面我们都看过,「胜」是超胜,「殊」是特殊,换句话说,无比的超胜,称之为「殊胜」。佛在世出世间,烦恼习气包括无明都断尽了,圆满的性德,性德里头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相好没有一样不具足,这个时候全部都现前了。他所现的相,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其实还不止,那是我们一般人见不到的。不但是六道凡夫见不到,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乃至于法身大士里面还有一部分,可以说是多部分也没有见到,但是他们常常听说,见解当然比我们高明太多。那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一一微尘,真是讲到究竟处,微尘比毛孔还小,比毛端也小,这一个毛端里头不知道容纳多少微尘,一一微尘,一个都不例外,一一微尘里面有无量无边无尽的虚空世界。我们想到这个地方,才知道如来名号当中殊胜的真实密义,这个名号的义趣才能够略略的体会到几分。

  说到真如,说到本性,佛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不可思议」,佛也常讲这一桩事情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实这两句话还是不可思议的意思,言语道断不可议,心行处灭不可思。这些话,我们在大乘教里头常常读到,常常听到,一定要了解里面的意思。我这样说,以为讲得很清楚了,同学有没有听懂?我知道很难很难。为什么?真正听懂了,你就有很大的受用,这个受用真正能帮助你断烦恼,生智慧,生欢喜心。为什么?宇宙的真相,这里头还可以加一个生命,人生常常想到自己,生命这个范围就扩大了。宇宙生命的真相,大乘经教里常讲的依正庄严,依正庄严的真相你逐渐能体会到,这是真正的殊胜,无比的殊胜。第三个名号:

  【或名安慰。】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自自然然就想到我们现前,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地区遭遇到非典型肺炎的侵袭,这在中国过去称之为瘟疫。现在这个瘟疫还没有办法控制,还没有过去,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这个时候每个人急需要的是『安慰』。谁来「安慰」我们?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用什么来安慰我们?为我们现身,为我们说法,以如来身语意三业来安慰我们。我们怎样得到真正的安慰?对于佛的意思,真的懂得、明白,「愿解如来真实义」。特别是佛在这部大经,我们在这部《华严经》里面能够有少许的契入,真的,我们就得很大的安慰。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工作,怎样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如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一样,做出好样子来给大家看。

  瘟疫发生了,整个世界都震惊、动荡不安。我们算是非常幸运,遇到佛陀的教诲,能信、能解、能行,行之有力,你就能证。这个时候我们又得到一个生命,没学佛之前,我们只是这个身体肉身的身命,学佛能契入少分,我们得到了慧命。然后明了身命是无常的,有生有灭,慧命真常,不生不灭;身命是幻相,慧命是真我。这要是明了了,真正得大安慰,可以入世了,可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即使失掉这个身命,无所谓!失掉身命,像换件衣服,不惊不怖,自在安然。诸位想想看,这是不是真实的安慰?佛安慰我,我得到佛的安慰,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这是人情上讲不通的。接受佛陀之安慰,我们有义务如佛一样去安慰苦难众生。

  世出世法不外因缘生,因缘具足,再观察这桩事是符合道义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道义两个字统统包括尽了。「道」是大自然的法则,在佛法里面讲,与自性相应的是道。既然与性德相应,我们要不要做?当然全心全力去奉行,这就是「义」,义是应当要做。中国古人所谓是见义勇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一丝毫不犹豫,赶快去做。儒家讲的成仁取义,决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安危利害,不想。只要符合道义,足以为社会大众做一个好的榜样,能够启发社会大众深思,这是值得做的,一定要做的,都是属于「安慰」。这是佛恩德的一部分,是属于无畏布施,我们应当要学。遇到众生在困难的时候、在不安的时候、有恐怖的时候,最需要有人给他安慰、给他安全、给他保障,帮助他离开恐惧。如来第四个名号:

  【或名开晓意。】

  这个名号是佛门里头一般说的开示,『开』就是开示。开示是什么意思?我们凡夫智慧不开,烦恼很多,烦恼很重,为什么智慧不开?『意』是讲心,心里面对于现前一切人事物的观察,不能明了,『晓』是明了。如果一切通达明了,问题就没有了。正因为对于一切人事物不能通达明了,凭着自己想法看法总不免有偏差、有错误,这些偏差错误肯定招来不善的果报。于是,佛是大智慧的人,是真正证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智者,他看到我们的缘成熟了,他来帮助我们,缘成熟是我们乐意接受,佛给我们讲经说法,也就是说明一切事实的真相,让我们心开意解,恍然大悟,这样眼前的困惑自自然然知道怎样处理,晓得应该怎样去做,会做得恰到好处,做得圆圆满满。「开」这个字多半是用言语讲解,如果连示一起说,「示」是示范,做出样子给人看。开示也就是「演说」两个字的意思,开是说,示是演,做出来表演给你看,让你的心意明了。这都是属于教学,是教学重要的仪式,教化众生总不外乎演说跟示范,现在人讲示范。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无论住世长短,这些乘愿再来的,他住世长短不是业力。我们在经上看到,有的诸佛住世很长很长,用劫数来计算;有些佛住世很短,有一天的,有三天的,七天的,时间很短,什么原因?原因是众生的业感。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也就是我们一般讲佛菩萨不会起心动念,如果他还会起心动念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他的心是随众生之感而应的,就像山谷里面的回音,我们在旅行到野外郊游的时候,在山谷里面长啸一声,立刻就有回音,就有回响。众生有感就像长啸,佛菩萨的回响就是应,自自然然的应,他不是有意思,有意思就不是应,有意思来受生还是业力。只要你有意思就是业力,完全没有意思这才叫乘愿再来。

  乘愿再来是佛对我们凡夫说的,为什么?这个说法好懂,要是讲感应是自然现的,难懂,你会怀疑,这个怀疑什么?你会胡思乱想,这胡思乱想把事实真相愈想愈讹,想错了。所以佛说一个乘愿再来,他也没说错。他为什么有应?因为在没有成佛之前,像我们现在这样的身分,我们曾经发过愿,发了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有没有发过这个愿?不管你是真心还是妄心,是真是假,这四句偈你都念过。你要有心,阿赖耶识这个种子有力量,力量很强,我们一般人讲印象很深;如果你有口无心,这个力量很微弱,我们说印象不深,说完之后忘掉了。要是有人提起来,是,是曾经说过这个话,没有人提起想不出来,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们发愿要用真诚心,要用清净平等心,印象深,在日常生活当中它才起作用。

  佛在经上真的无数次的提示,诸法因缘生,诸法唯心所现,诸法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开示。说得很简单、很扼要,句句真实,字字真实,我们怎么样?我们虽然学了,学了不管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把它派上用场,这是我们的大错。我们要问:为什么有人证阿罗汉果,有人证辟支佛果,有人证菩萨果位?没有别的,他把如来这些重要的教诲,他派上用场,已经变成他的思想行为的一部分。佛陀这些开示,确确实实已经支配了他的思想言行,这样一来,是不是被释迦牟尼佛牵着鼻子走?有很多人想到这个,算了,不听了,我要依照自己的思惟,自己的主宰生活,不愿意受别人影响,也很难得,也不容易。但是你要晓得,佛菩萨的开示,圣贤人的开示,全是性德的流露。我们想到性德的流露,随顺性德这是天经地义,那还有什么话讲。

  性德没有形相,性德没有言语,但是性德会现相,没有形相会现相,没有言语会说法,现佛菩萨的相,佛菩萨为我们演说,佛菩萨就是自己真如自性的圆满流露。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很乐意的去接受,为什么?性德!你仔细再听听,仔细再看看,是不是性德?你听了你看了,你会点头,人生在世应该如是,这是良心发现,良心是性德。可见得我们自己的性德,是被烦恼习气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不容易觉悟。佛菩萨的形相,佛菩萨的言语,我们听了看了,把自己的性德引发起来,自自然然产生共鸣,那这不是性德,是什么?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就非常乐意向佛学习。以佛为师,以菩萨为友,良师益友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我们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再看第五个名号:

  【或名闻慧。】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会联想到那个世界的众生,一定很善良、很可爱,守规矩,修戒修定,但是开慧的人不多,所以佛用这个名号做为教化的纲领、教化的方针。有戒有定,要求开智慧,如果没有戒定,讲这个慧就很难很难。这个名称是三慧之一,三慧说一个,三个都具足,闻思修,闻慧、思慧、修慧,在三学里面统统用一个「慧」代表,所以修学的次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遵守。从哪里学?从戒学起。前面我们读到持戒佛,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慧这三个字是实法,真实的,闻思修这三个字是虚法,慧开了,一开一切开。为什么慧要讲闻思修?闻思修都是代表字,你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闻」代表接触,耳根跟音声接触叫闻,所以闻代表接触。眼接触色尘也用这个作代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字作代表,代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思是什么?思是研究,我想一想,想一想就明白了,所以「思」代表明了;不是真的去想想,真的去想想你就不明了了,这个地方完全是直觉,你接触立刻就明了。从明了这个角度来说就叫思慧,从接触就叫闻慧;明了,当然你就不迷惑了,从不迷就称之为「修慧」。

  由此可知,闻思修这当中没有界限,不像戒定慧,戒定慧当中确实有界限。我持戒,持戒功夫不到家,禅定的境界不能现前,这个戒里头没有禅定,功夫到家了,禅定才现前;禅定功夫不到家,不开慧。所以三学有界限,它不是同时的;三慧是同时的。三学三慧名词术语的含义,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绝对不是说,闻慧是什么?我们常常听,听了就开智慧,那你把这个意思全搞错了。思慧是什么?思慧是我们去研究,研究研究这个明了了,这叫开慧,意思错会了。所以这三个字是代表字,真的是一念当中,一剎那当中,接触、明了、不迷,接触叫闻,明了叫思,不迷叫修,一念一剎那完成。

  

  诸位同学,请看「密训世界」第六个名号:

  【或名真实语。】

  我们看到这个名号,佛在此地提倡说实话,不妄语。密训世界很不错,这个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诸位一定要晓得,一个大千世界里面诸位想想有一百亿个小世界,这么多小世界里头,每一个世界都是上善人居住,这个少有。密训这个世界我们想象当中总是善多恶少,它还是有不善的。我们娑婆世界,说老实话恶多善少,不能说没有善的,释迦牟尼佛的报土是净土,是纯善纯净,但是这个大千世界里面一百亿小世界,从这上说,善少恶多。密训世界,也是有百亿小世界,在我们想象当中,那个世界善多恶少。佛用「真实语」,就说明这个世间,我们常讲此时此处,真实语不能不说。我们这个地球上古时候的人诚实,不打妄语,不开玩笑,这个事情我们能相信,为什么?在二十世纪上一个世纪,前半个世纪,人心还相当的淳厚,比现代人厚道多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就常常听老人说世风日下,感到很悲观,说不如从前。

  我们要是半个世纪、半个世纪来说,它不如十九世纪的那个时代,我们在一生几十年时间的体会,我们能懂。前人说的这些话,这含义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确确实实一代不如一代,什么原因?原因出在教学上。那个时代虽然不好,已经世风日下,其实世风日下孔老夫子就说了,就非常感慨的讲,孔子出生是二千五百年前,他非常感慨那个时候的世道人心远远比不上尧舜禹汤那个时代。所以在前一个世纪,这个社会上还读圣贤书,对圣贤书还很尊重,有心学习。虽然学,他禁不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所以他虽然学了,他做不到,这是真的,这就是世风为什么日下。时至今日,圣贤的教诲统统抛弃掉了,不要了。西方人再也不相信宗教,再也不相信有神,相信什么?相信科学。相信名闻利养,相信五欲六尘的享受,相信竞争、斗争、战争,相信强者生存,弱者一定要灭亡,他相信这些,跟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相违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后面一句话他不知道,后面是什么话?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他不知道,你跟他讲他也不相信,他不相信反而掉过头来说你:你迷信。所以李老师讲,今天诸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救不了。

  西方宗教许多古老的预言家,都讲到这个时代世界末日,末日必然是有大灾大难,史无前例的灾难!我们今天学佛,听了这些话,我们会点头,肯定。为什么?这个灾难不是上帝、神对于众生的惩罚,不是的。如果你说这些话,这些话真的是迷信。也不是佛菩萨降罪给你,佛菩萨大慈大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佛菩萨怎么会怪罪你?是你自己的恶业感召的恶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间走向末日,天灾人祸一切都来了,什么原因造成的?众生的恶业,佛法里头讲众业所感,麻烦在这里。我们要怎样挽救?这个名号好,真的挽救,大家都说老实话,都不要再打妄语,不要再欺骗人,恶业就转过来了。我说话不真实,依旧在欺骗别人,换句话说,我今天的心行在助长末日赶快来临,不就是这桩事情吗?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不在别人,在我自己,别人转不转是他的事情,我知道了,我立刻就要转。

  佛法中说得好,共业里面有别业,不共业。世界末日来了,共业。但是共业里头有别业,有不共业,不共业的人不受害,这个不共业的是什么?其实许多宗教预言里头也说,善心人,不造恶业的人,信奉圣贤教诲的人,圣贤的教诲要真正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跟这些众生不共业。不共业,你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的?我们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你来到这个世间就是教化众生的,众生作恶你不作恶,你做出这个样子给他看,众生不肯行善,你在这里行善,你对这个世间起了真实教诲的作用,他们听了看了有没有觉悟,那是他的业力。他的善根要深厚,业力并不是很强,他看到你,听到你所说的,他会觉悟,他会发心向你学习,你能,我为什么不能。

  在佛门里面,这么多年来,许许多多地方同修念佛往生的瑞相,我们时有耳闻。今天台湾有一个同修寄了一份资料给我看,是从前华藏图书馆的一位老同修,最近往生了,预知时至,坐着走的。这个老居士不认识字,我们在景美建了一个华藏图书馆,每一个星期念一次佛,平常讲经,他来听经,他来参加念佛。因为文化水平很低,经他听不懂,但是念佛很认真。最近他来了一个表演,表演给大家看看。没有生病,他告诉一般同修说,他要往生,他要走了,你们大家来帮我助念。走的时候真的没人帮他助念,因为没有人知道他要走,看他身体很健康,说要走了要走了开玩笑的事情,没有人把这个事情当真,哪里晓得他真走了,盘腿打坐走的。这些人都是给我们表演,人心地厚道善良,这大家都知道的。我们把这个报导,希望重新打字放在我们网络上,供养大众,很难得他还寄了一张照片来,我看到照片我认识人。我们离开台湾六年了,要不看到照片提起这个人我想不起来,看到照片我知道。他来教导我们,特别是在现在大乱之时,灾难频繁,一个接着一个,一次比一次严重,不求往生,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不肯依教奉行,你就不具备往生的条件。

  我们修行从哪里修?古大德常常说,从「不妄语始」,从这里开始,这个话讲得非常非常有道理。《戒经》佛常常教我们「守口如瓶」,佛常说许许多多人修行的功德,都从口里头流出去,流掉了,修了一辈子什么功德也没有,那什么原因?喜欢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四种是最损功德的。所以我常讲,别人欺骗我们,我不骗别人,别人对我恶意的造谣生事、毁谤,我们以一味真诚慈悲待人,你要问为什么?我自己要把这一生短短的时间修佛道,要走成佛的道路,佛道里面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绮语,没有恶口。这四种口业是三恶道,不是佛道,学佛的人还要造口业,把自己的佛道毁掉了,不是别人毁你,自己毁自己,你这个样子像学佛,其实你是在修三恶道,十不善业。你看看佛在经典里面常讲,五逆十恶,五逆十恶是地狱里面的阿鼻地狱业,为什么要干这个?干这种业,那真是愚痴到极处!

  不孝顺父母,不尊重老师,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批评父母,毁谤老师,自以为是,这是造阿鼻地狱业,那不是走的佛道。佛道菩萨道乃至于声闻缘觉,甚至于天道,天修上品十善,天修慈悲喜舍,所以你自己要冷静去想想、去观察,你走的到底是哪一条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劝你学佛,劝你在这一生当中成佛,你为什么不觉悟?为什么偏偏往地狱里头钻?所以真实语是入佛门行佛道的第一关键,这一关要不能通过,你怎么能入得了门?现在人胡作妄为,真正是忘恩负义,父母有养育之恩,不知道报答,轻易毁谤。老师教导之恩,佛在经上讲得很好,父母生我的身命,我这个身从父母得来的,有养育之恩,佛菩萨给我们聪明智慧,法身慧命得自于佛菩萨。轻易的毁谤三宝,批判三宝,自己不信那也罢了,还要影响别人,诱导别人退心,跟你一样去毁谤三宝,这个罪业太重太重了。

  尤其是身为佛弟子,无论你是出家身分或者在家身分,你还登坛说法,在佛的殿堂讲堂上毁谤三宝,你冷静去想想这是什么罪业?你不是学佛的身分,那个罪轻一些。是学佛的身分,受了三皈,受了菩萨戒,穿袍大衣在讲台上毁谤三宝,侮辱三宝,世出世间的罪恶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中国古人常讲忘恩负义,真的无过于此。佛弟子每天诵经,回向里头都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会念不懂意思。四重恩是一切众生与我都有恩,有没有人曾经想过:我这一天日子是怎么过的,我喝的水,我吃的菜饭从哪来的?你要能想,你就知恩了。我们居住的房子,在这个讲堂教室里头学习,这场所从哪来的?多少人供养的,有间接的供养,有直接的供养,无论是直接是间接对我都有恩,少一个人都不能成就,我们拿什么报恩?「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不能用造业来回报,人不能忘恩负义。

  儒家教人,印光大师给我们提示出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八个字怎么讲法,那是人道,你要能做到,你这一生不失人身,做得好,你来生生天,你得天身。你没有修禅定,色界天没有分,欲界天有分,但是你要记住,欲界天人都是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他不是恶人。人中现在善少恶多,天上善多恶少,恶很少很少,善人多。我们自己扪心自问,反省检点,如果自己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还谈什么?人要修中品十善,五戒不缺,中品十善能保住人身,这是真实语。圣贤人的教诲句句真实,我们居然一丝毫警觉心都没有,这怎么得了。今天我们读这一句名号,我们感触很深很深。我常讲,从自己做起,不问别人,自己同参道友都不问,不放在心上,只顾自己,自己做好了影响别人就是化他,自行就是化他;如果只是劝别人,自己不做,两边都落空,自己不得真实利益。

  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没有办法转你的业。对别人,别人是:「你教我,你自己都做不到」,人家不相信。自己做到了,你教别人,人家看看你所说的跟你做的是一样的,他才会点头,他才会认为这不是假的,假的你不会去干。所以自行就是化他,化他一定要自行,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不能够分作两桩事情,分作两桩事情来看那你就错了。言语真实了,慢慢不善的意念、不善的思想行为,逐渐逐渐就容易改过来了。所以古大德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改过自新从不妄语开始,我们能够坚持这一点,自己一定得受用,从这个地方建立自己的德行,奠定自己学佛的基础。下面第七个名号:

  【或名得自在。】

  这些就像每一段经文后面所说的「令诸众生,各别知见」,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得自在』是一切众生所羡慕的、向往的,怎样能得自在?那你就要认真去反省一下,你为什么不自在,你要想不通,你再去看看佛在经上怎么说的?佛讲:众生所以不得自在,是被一切烦恼习气所缠缚住,你怎么会自在!烦恼习气时时刻刻现行,它叫你造恶业,起心动念,什么念头?损人利己,是这么个念头。念如是,言行是它的工具,言行来执行,造业,造损人利己之业,你怎么会得自在!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们真的得大自在,善巧方便无量无边。你要细心去观察,你才能明了,粗心大意,你看不到,你也听不到,当然更不可能觉察得到,真正细心观察你就知道了。示现种种不同身,最明显的,佛在这部大经后面,为我们所表演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都是诸佛如来在表演、在示现,你看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一不自在,这是得大自在。

  他自在从哪来的?老同修应当知道,自在是从放得下来的,我们今天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放不下,不但世法放不下,佛法也放不下,你怎么会自在。《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那个舍就是不要执着。把分别执着舍掉,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我们想想,我们现前念念妄想、分别、执着,不但放不下,还非常坚固的执着它。如来给我们示现的,他不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不再分别,连念头都没有了,这个才得真自在,真的圆满。为什么他能我们不能?他觉了宇宙真相,所以他放下,觉了就是看破。我们对宇宙真相完全不知道。宇宙真相,佛在大乘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我们实在讲业障太重,习气太深,常常听大乘经教偶然好像觉悟了,清醒了一下子,但是时间不长,只有几秒钟。几秒钟过后又迷了,原形毕露,他怎么能自在?

  这个地方我们要说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那就是讲到我们当前灾难,老师教我们要求生净土。往生的人多自在,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他为什么会走得那么自在?那是得自在,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看得破、放得下。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挂在心上,他才能成就,只要有一桩事情挂在心上,就变成了障碍,一个障碍会引发许许多多障碍。特别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看到临终的苦相,这就是死苦;得自在的人他死不苦,他很快乐,身体柔软,面色不改,自在的相。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学成,这一生白过了,你还是要随业流转,这很可怜,也很可悲,很可怕。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四十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四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