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四十五

  日期:2011/10/6 17:20:3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四五卷)  2003/5/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1045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三段离垢世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次有世界,名为离垢。如来于彼,或名意成,或名知道,或名安住本,或名能解缚,或名通达义,或名乐分别,或名最胜见,或名调伏行,或名众苦行,或名具足力。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离垢』,前面跟诸位说过。名号,也常常提醒我们,特别是在这时代,垢是烦恼的代名词,这个时代烦恼重、烦恼多,我们必须要向佛菩萨学习,怎么样远离烦恼。远离烦恼不是在事上,如果事上离垢,诸佛菩萨就不会到六道、到九法界来度众生,为什么?九法界,尤其是六道,六道里面尤其是三恶道,严重的染污,不清净,离垢怎么可能到这世间来?不会来。佛菩萨高明的地方,没有染净。心里头有清净,那个清净也是染污,必须染净两边都舍离,才是真正的离垢。

  如果是相对的,说老实话,离垢出不了三界。为什么?佛给我们说过,色界天三禅是净土(娑婆世界的净土),四禅是福地,没出三界。因此,这地方不向佛菩萨学就不行,佛菩萨事上没有离开,理上离开了;也就说心地上他一尘不染,所以他在净土没有乐受,在地狱没有苦受。这是大乘经上常常说的,我们疏忽了。佛讲凡夫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要听清楚,凡夫有五种受;觉悟的人,觉悟的人阿罗汉以上,这五种受没有了。五种受没有了叫「正受」,大家听过这名词,受是享受,正是正常,正常的享受叫「三昧」。佛讲六道凡夫的受不正常,怎么不正常?苦、乐、忧、喜、舍这五大类。佛已经恢复正常,已经远离不正常,不正常是垢。佛这些教诲,其中的义趣我们要明了,决定不能误会。误会怎么样?误会你就错了,你讲修行,修行你修错了。知见比什么都重要,大乘教里头常说的,破戒可以救,佛能救你;破见,佛不能救。见是什么?见解错误,佛没法子,见解要正确,修行自然就得方便。真正修行,《华严》末后五十三参历事练心,你不在事相上,你怎么能够把烦恼习气断尽?这讲断尽,小乘教里说的,大乘教中不讲断,讲转变;你怎么能转烦恼成菩提?

  所以,菩萨不舍六道,不舍三途,他在这里头转境界,自己转了自受用;自己转,给别人做榜样,别人看出门道也学着会转了,这就是度他,不用说话的。所以佛菩萨在世间天天做如是示现,也可能天天做同样的示现,不断在重复。为什么?众生烦恼习气很重,绝对不是说很快就回头,很容易就转过来;其实不然,众生真正转变回头是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是讲长时熏修,佛菩萨示相天天在示相就是熏修。

  释迦牟尼佛在世,诸位读《金刚经》,你在《金刚经》上就看到,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多少年?佛成道之后不久,他就加入僧团,佛开始讲经教学,先说阿含,小乘法人天道讲了十二年。大家已经有这样的基础,可以向上提升,这十二年就好比小学毕业,佛要开初中的课程,方等。方等讲了八年,中学完成,可以再提升,提升这是讲大学课程,这讲般若;般若是佛主要的教学,讲了二十二年。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四十九年,讲般若占二十二年。须菩提尊者,诸位想想看,你算这时间,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般若讲二十二年,《金刚经》是在中间讲的,般若法会的中期讲的,我们算它十年,三十年。

  须菩提尊者跟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三十年,天天看他是这样子,过一种很呆板的生活,机械化的生活,每天除了讲经教学之外就出去托钵,天天做这示现。每天做,做了三十年,这一天被须菩提看出来了。这是《金刚经》的发起,须菩提才赞叹「善哉善哉,希有世尊」,看出门道出来了。什么门道?全部的佛法,原来就在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当中演变出来,你得会看。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是他从早到晚所示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教诲,又何尝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说从早到晚时间还太长,你要真的会看,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所示现的,圆圆满满的佛法。

  我们把它缩小来讲,不要讲得太多、太杂,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须菩提要看三十年才看出来,这叫什么?大彻大悟,这叫明心见性,这真正脱离了十法界。所以长时的熏修,长时的表演,这叫大慈大悲,哪里是短短时间能觉悟的。所以学佛,佛法常讲福慧双修,不能不修福,为什么?寿命是福报之一,你没有这么长的寿命,你没有法子觉悟。熏修几十年了,你还没有开悟,寿命到了,这就叫死魔。这一生不能开悟,到来生,算你这一生修得还不错,来生能得人身继续修行,但是至少要中断二十年。二十年的中断,前面所修的大概也忘了差不多,势必要从头来起,这叫退转。

  一次的生死是很大的一个落差,退转。如果你这一生修得不错,来生得大福报享福去了,这太危险了。人一享福就迷惑,前世修行他忘得干干净净;这一世,这是五欲六尘的受用太丰足了,对于修行这念头起不来,这很可能,例子太多了。所以往往一退转,几世、几十世、几百世,这是菩提道上事实真相。到什么时候才不退?经上讲得很清楚,小乘证得须陀洹果,大乘圆教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你证得位不退。那就说明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不会堕三恶道,人天两道你会继续修行。如果你没有把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修的一切善因很可能就享福去了,那就是长时间的退转,大幅度的退转,所以修行成佛要无量劫。

  善导大师给我们的教诲很宝贵,修行能不能成就,有多么大的成就,他老人家讲「总在遇缘不同」。这缘里头最重要的善友,我们讲的是老师,《华严经》讲的是善知识,这与我们的关系最密切了。你要遇到好老师,得到好老师的调教,你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你明理,读书明理,了解事实真相,你不会退转;你不明了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哪有不退转的?这就是没有办法离垢,就退转了。所以我说这世界的人不错,这世界的人已经离垢,至少他们的烦恼习气很轻,不重,佛在这地方教化容易,这地方的人民善根深厚。

  如来在这地方第一个德号,『或名意成』。成是成就,意成就。实在讲意成就了,没有一样不成就。身、语、意三业,意业是主宰,身口是为它工作的。这名号里头,意义非常之深。诸位都知道大乘法里头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里面跟我们讲的「唯识所变」。意是识,意要是善,没有一样不善;意要是净,没有一样不净;意离垢,一切染污统统离了。

  我们的麻烦在哪里?有的时候学得好像有那么一点样子,但是意上没有。很勉强的外表形式上,持戒持得很严,仪规做得很如法,外表上像,庄严肃穆,里面染污没离开,还是自私自利,还是贪瞋痴慢。细细去思惟、去反省,佛给我们说的标准我们没做到,差距太大了。所以外表虽然怎样做,不能持久,这现象进进退退,冷暖无常。这在修学过程当中,必然的现象,这是一个关口,看你能不能度过。你要能够安全度过,往后真的是一帆风顺,度不过就退堕了,菩提道上没有分,你走的还是三途六道。最重要的「意成」。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的例子,心行不善,临终遇到善知识给他开示,教导他,忽然觉悟过来,知道一生做错了,真正忏悔往生。像佛陀在世的时候,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忏悔往生了。佛跟大家说他是上品中生。我读到这段经文,我都非常讶异,因为我们心目当中想,临终忏悔往生,大概总是下辈往生,下下品往生。佛说他是上品中生,简直不敢想象。为什么?上品中生,一般一生行善用功的人都未必都能得到,一个五逆十恶的人,临终一念忏悔居然能往生,但这话是佛说的,佛不会打妄语。所以,从这地方我们真正体会到,世间谚语有一句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想到这一句,恶人真正回头过来,他就是一等一的好人,真回头了,从此以后再不造恶业,这力量太大太大了。

  这里面还有一层很深的意思,什么意思?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可以轻看了恶人。你不要以为这人五逆十恶样样都做,你瞧不起他,说不定他临终遇缘,忏悔往生地位在我们上面,高得太多了,那个时候见面怎么好意思?所以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只看到他这一世,没看他前世,他前世肯定是大修行人,为什么这一世变成这样子?善导的话「遇缘不同」。他这一生从小遇的是恶缘,他周边的人,交际的朋友都是狐朋狗友,都不是善人,他被熏染了。那个善根底子厚,所以临命终时他会忏悔,这就是说明他有很深厚的善根,这一生当中不幸而被迷了;听到善友一开示,他立刻就觉悟、就回头。

  我们没有天眼,不能看到三世,换句话说,不认识人。这些佛菩萨示现,含义都非常之深。往往我们没有看在眼里,看轻的人,轻慢的人临终走的时候非常殊胜。你看《影尘回忆录》里头,倓虚法师记载的修无师往生,修无师在世的时候谁瞧得起他?他什么都不会,也没念过书,大家只看到这人老实忠厚,常常受人轻视,甚至于侮辱,粗重的活都叫他去做。他欢欢喜喜去做,从来不抱怨,走的时候预知时至,他也不生病,坐在那里就往生。往生的时候还留了一句话,那是替他助念的人要求的。这些助念的人说,过去真正修学成就的人往生,总留几首偈子或者留两首诗给后人做纪念。他们要求修无法师,修无说我不认识字,老粗,他没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他说:我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但是我有一句老实话告诉大家,「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他留了这句话,我们想想这句话有道理,他是不会说,但是他都做到。讲经说法的法师,会说,他没做到。他没做到,他没有真智慧,成就当然不如他。在世法里面他不如别人,在佛法里头别人不如他。

  我们的缘在这时代来说,算是很殊胜,殊胜在哪里?天天没有离开经教。不管你是什么根性,天天都在熏修,这是无比殊胜的法缘,天天不间断,总有一天醒悟过来。不要以为现在已经觉得不错了,好像已经是觉悟了,其实没有。现在可以说你稍稍有一点温度,有一点暖气,这觉悟好像火烧起来,你现在还没有。觉悟过来的人不一样,真正觉悟就像宗门里头常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是真正觉悟。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平等是觉悟,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处,心平等的,清净平等真诚慈悲,你觉悟了。你这一点做不到,没有觉悟。这是讲什么?讲境界。境界要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你才能向上提升;经义要熟记、要明了,你才能落实,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觉悟的人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平等慈悲,周遍法界,普被苍生,这真正觉悟了。大乘法里头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正觉悟不舍一人,所以「意成」这名号含义很深很深。

  第二个名号,『或名知道』。这两个字意思跟前面「意成」一样的博大精深。「道」广义的,世出世间一切道理,佛法里面常讲的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你不通达明了,这叫「知道」。这意思在一般宗教里面赞美上帝赞美神全知全能,知道就是全知全能。狭义来讲,十法界依正因果,这是道。法相唯识宗所讲的引、满二业,我们明了吗?你要是明了你就会修,你修学得很如法,你就有成就,一天有一天的成就,一年有一年的成就,必定是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会修了。我们今天又如何?说老实话我们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法?不知道你才会造业,知道,不会造业了。知道是真正认识道,这道是道路,是方向,是门道。我们真的不知,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一丝毫都不能够转动,随顺烦恼习气,三恶道!

  想想看,这想想看是真修行,反省。佛法里头最重视的朝暮二课,你有没有去做?早课是提醒,我这一天不能够违背经教,就是不违背性德,不违背佛菩萨的教诲。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佛菩萨教诲?晚课是做忏悔的功夫,没有做到的,希望明天要做到,已经做到的,希望能保持,这样做早晚功课怎么会不进步!所以许许多多人朝暮二课流于形式,这功课为谁做的?好像都是为佛菩萨,与自己不相干,这是什么?这不知道。你真正知道,你要晓得朝暮二课与佛菩萨不相干,与自己的关系大!

  我们现在得人身,希望在这世间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人到底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用天台大师的「百界千如」来讲,你是想作佛还是想作菩萨?是想作缘觉,还是想作声闻,还是想作天人,还是想作人?甚至于有人还喜欢作阿修罗,罗剎。不舍贪瞋痴,贪心重,贪而无厌,人中之鬼,鬼头鬼脑;瞋恚心重是地狱,愚痴心重是畜生,你做哪一种人?作佛,佛是清净平等慈悲,菩萨是六度,四摄六度是菩萨。这里面有引业、有满业,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怎样做人,怎样修福修慧。福慧得到了,你肯修哪有不得的道理!你们看《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真正肯修它一定现前。这道理现在你们同学都知道,日本江本胜博士从水的结晶里面得到证明。你修善一定得善果,你造恶一定得恶报,这是科学从实验室里头发现的,自然的道理,不是佛菩萨、神赐给你的,不是的,自自然然的道理。你知道这道理,你肯干。

  所以你看江本胜先生他呼吁,希望全世界的人明白这道理,以爱心,以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的前途非常美好。特别是什么?别人以恶意对我,我以感恩的心对他,这是中国古人都说过,无始劫的怨结立刻能化解。人把内心里面一切怨结仇恨统统消得干干净净,这不得了,内心里头的怨结消干净了,业障化除了,外面没有障碍了。外面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一接触到,没有一样不圆满,没有一样不自在,自利利他,真的成就无量功德。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离垢世界如来名号第三句:

  【或名安住本。】

  这名号对我们修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本是什么?在中国过去小朋友念的《三字经》,我们小时候也念过,第一句就把这个「本」说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本是善的。佛法里面讲本是清净的,这是讲的心,心是万法之本,它是纯净纯善。它本来无一物,能现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本,既然纯净纯善,所有显现的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本净本善。所以修行证果的人,如果不把这当作本修因,你决定不能证果。为什么?大乘经上常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真,果就真,真的是什么?真的是纯净纯善,本善。

  我们今天看这世间,这一切人事物里头真的不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哪里叫善?没错,你所看的是现象,现象它的本是纯净纯善,但是它现在为什么会变成不净不善?这是被染污了,你要明白这道理,就像一块黄金掉到粪坑里去了,虽然掉到粪坑,黄金它的本还是真金,它的价值没有一丝毫的损失,只是外表上肮脏而已,那个肮脏把它洗干净,它本来面目就现前。所以不善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不善,《三字经》上讲得很好,「性相近,习相远」,习就是染污,习性,那不是本性。习性与本性说老实话不相干,我们要重视的是本性,不要把他的习性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会纯净纯善。佛常常讲是我们迷了,是我自己迷了,迷在哪里?不知道看本性,专门去看习性。六道凡夫最糟糕的就这桩事情。诸佛菩萨高明,就高明在此地,他看一切众生的本性本善本净,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有一切众生,佛眼睛当中都是佛,所以佛敬佛,佛尊重佛,这是本。

  我们能不能『安住本』?我们要安住本了,天下太平。你的心肯定,你的真诚遍虚空法界,你的清净平等遍虚空法界,你的正觉慈悲遍虚空法界,普被一切众生。你今天还做不到,做不到是什么?你没有安住本,你是安住末。安住末就是安住在烦恼习气里头,安住在迷惑颠倒里面,这叫凡夫。这一颠倒,心里面常常放着烦恼习气,就是染污,你所现的这境界相,这就是六道轮回,这就是现前的天灾人祸,许多宗教里头讲的世界末日。大灾大难从哪里来?「从心想生」,诸位要好好记住佛这一句无上的开示,不是从别人心想生,从自己心想生。我自己心地纯净纯善,别人怎么样想恶,与我都没有关系,这叫什么?共业、别业,别人造的恶业我会受到牵累,因为我也有这恶业,你才跟他共,真的共患难。如果你的心地清净一丝毫不受染污,你跟他不共。这不共的话,那就是佛菩萨,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世间,不共。

  我们这里受苦受难,人家住清净庄严的净土,你要问这什么原因?这是真的吗?你细心去看看,日本江本胜博士他对水结晶的实验,你应该有所启示。这一杯水放在这里,一个心胸很恶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们两个人看这水,水结晶不一样。善心的人看这水,水呈现的是非常美丽的结晶,像花朵一样;不善的人去看的时候,那个结晶是支离破碎。你要把这扩大到世界,不如此吗?这世界以恶心看,这世界是乱世,灾难重重;以善心看的时候,这世界是净土。到底是净土是秽土,是吉祥是凶灾?不在外境,在自己一念,与别人不相干。我的念头转过来了,我住净土,他的念头没有转过来,他住秽土。我要有慈悲心,我帮助他,我把这道理事实真相讲解给他听,他念头转过来时候,他也住净土。「境随心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些真是最宝贵的教训。你想想看,是不是统统都是教我们安住本?人能安住本,这人就成佛,就成菩萨。

  我见到有最恶劣的人,最凶狠的人,以恶意恶行加于一个人,让这人受极大的冲击,受极大的苦难,但是现在这恶人有灾难,曾经受过他侮辱陷害的这人,听到这桩事情,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要去救他。这种人在历史上也不多,把过去世的怨恨,过去那个怨恨忘得一乾二净,看到这人有苦有难的时候要帮助他,这是什么力量?佛法不思议的力量,他觉悟了,他入佛境界,这才能转得过来,没有通过思考,直接的反应。要是一般人听到这事情,岂不幸灾乐祸;你过去整我,你看你现在报应来了。我们学佛的功夫境界就在这地方考验。

  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百分之百的做到。怎么叫百分之百?他出自于自然,没有通过思考,通过思考就不是百分之百。如果听到这事情,想一想佛教我「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还是去帮助他,这就打很大的折扣了。这念头转过来,境界转过来了,福智增长,这人是智人,这人是福人,这人安住本。能够「以德报怨」,只有菩萨才能做到,真正觉悟的人才能做到,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世间贤君子做不到,能做到「以直报怨」,这是儒家讲的,这不错了,以德报怨还得了。所以这是化解无始劫冤业最殊胜的方法,妙法。

  我们应当要知道学习,像诸佛如来,像法身菩萨一样,这就是我们走佛道,走菩萨道,对自己有大利益。今天我们讲这大利益,诸位能接受,善心变的是善境界,恶念变的是恶境界,你的心纯净纯善,什么样的灾难都消了,什么样的业障也都化解了,这是佛法修学真实功德。所以,我们要学安住本,首先要认识本,本性、本净、本善,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本来具足无量德能,本来具足无量相好,本净本善就统统现前,现在就现前了。离开了本净本善,用现代科学里头的话讲,那就变种了,一次变,第二次变,第三次变,无数次的变,愈变愈糟糕,愈变愈坏,愈变愈不善,但是不怕,无论它有千万次的变化,只要一念觉悟,马上就回归到本善,就在那一念觉悟。我们的心要安住本,我们的言语要安住本,我们的行为要安住本,特别是对恶人,对于自己的冤家对头,要以善心、善意、善言、善行来对待,那你这佛法是真正学到了;你还做不到,你没学到。再看底下一个名号:

  【或名能解缚。】

  「缚』是绳索捆绑,「解」是解开,解开缠缚,这缚也是代表烦恼习气。坚固的妄想分别执着在佛经里面叫结缚,怎么样结缚的?迷了才产生的。无始以来迷失了自性,起了无明,无明是结缚。从无明里面又起了妄想,妄想里头又起了分别,再起了执着,这结缚是愈来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这圈子愈来愈小,愈来愈紧,紧得让你透不过气来,古人所谓作茧自缚,迷惑到极处。迷没有不造罪业,罪业带来给你的苦报,惑业苦。怎么样才能解脱?觉悟就解脱。

  所以佛法的教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是破迷开悟,破迷就是此地讲的『解缚』。用什么东西来破?用觉,觉而不迷,烦恼习气就化解。转烦恼为菩提,真实般若智慧,它的德用就是把所有一切不善统统转变成纯善,所有一切不净统统转变成纯净,就在一个智,在一个觉。智觉有这么大的功能,这是真正的宝,我们称之为法宝,称之为佛宝,称之为三宝。佛法僧三宝,三而一,一而三,就是智觉。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是智觉的意思,法还是智觉的意思,僧还是智觉,都没离开,一而三,三而一。不智就愚迷,不觉就迷惑,愚迷结缚,智觉解开了。

  佛能解缚,第一个意思是自己解脱了,把最微细的无明都化解,就是圆成佛道。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化解掉,其它的统统都解开、都化解掉了,还有一品生相无明,这一品生相无明再把它化解掉,他就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这是如来示现给我们看的,这桩事情别人帮不上忙,所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什么?这缠缚是我们自己做的,不是别人缠缚我们,是我们自己缠缚自己,这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今天受了冤屈,受别人陷害,别人能给我们委屈吗?能给我们陷害吗?不能。为什么受得这么苦?是你自己无知。别人给你的是个增上缘,这增上缘给你了,你把你自己内心里面烦恼习气引发出来,这习气让你自己受罪,外头没有关系。外面假如要有关系的话,我们今天苦,佛菩萨要来救我,他要不来救我,他慈悲何在?这说明了,完全都是自作自受。你受苦,苦是你自己做,你自己心里头变现的,不善的心;你得乐,是你自己的善心,与外头一点交涉都没有。你要怨天尤人,你不是罪上加罪吗?这道理很深,真的不容易懂,但是它是真理。

  你明白这道理之后,吉凶祸福,不是外面加给我的,是我自己念头上变现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说得对,一点都不错。外面东西充其量是一个诱导,这诱导问题是你接不接受?你要不接受,一点事都没有。你要接受什么?把自己烦恼习气引发出来,然后变现出苦境界你自己去受。所以佛菩萨看到这些众生受苦受难,在那里叹息「可怜悯者」,他真可怜,他以为灾难是外头来的。诸位想想,这桩事实真相,不但说世间人不知道,都以为苦难是从外头来的,快乐也是从外头来的,他不晓得是自己内心变现的,就是染净善恶的念头。你要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不必透彻的明了,能够明了少分,你现前这些苦难就去掉一大半了,你怎么会苦?你怎么不快乐?我们今天能够稍稍懂得这点道理,我们要感谢释迦牟尼佛的经本,我们要不是看经,不是听他的教诲,我们怎么会懂这道理?这道理就是佛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两句话会讲的人很多,哪一个佛教徒不懂?都听说过,不学佛的世间人听说过这话也很多,这话真正道理懂不懂?不懂。为什么?真正道理要懂,你就离苦得乐,你就得佛法真实受用了。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面看如来的名号,我在前面讲了这世界叫「离垢」,这世界的众生善根深厚,他听得懂,如来在那里好教。在教学里面讲这些学生根性成熟了,机会到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他到这程度,纵然没有起心动念求佛菩萨,只要到这程度,佛菩萨自然来了。到这程度,这是冥感,佛显应。你没有这善根,没有到这程度,佛不来,为什么?来跟你讲没用处,你听不懂,你得不到受用。必须你善根成熟,佛菩萨到这地方教化,起很大的作用,帮助你成就。

  在这地方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能体会到,自己解缚才能帮助别人解缚,自己安住本才能帮助别人安住本,这是一定的道理。自己做不到,决定不能帮助人,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几句话佛说的,我们的印象很深刻,我们要想别人帮助,今天世界上苦难很多,求助的人很多,我们有没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转过来就能帮助人,自己转不过来,没有办法,所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哪有能力帮助别人?这帮助别人不费钱的,是自觉,自觉自悟,这形象去帮助别人。佛在经上最重要的这些开示都能够落实,纵然是不能圆满,少分,给一般学佛的人带来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人失去了信心,一事无成,就是世法很小的事业都要有信心,他才能成就,没有信心决定不能成就。第五个名号:

  【或名通达义。】

  义是义理,这一句名号意义很深很广,我们今天学习的,着重在这义字。我们在基督教经典里头《新旧约全书》,在《古兰经》里面,常常看到神所赞叹的义人,能够行义的人,上帝、神都常常赞叹;不义之人,我们就可想而知。他们那个经典上,上帝有惩罚,惩罚的对象是什么?不义之人。什么是义?与道相应的行为叫义。在中国儒家所讲的五伦五常这是义,落实在生活当中,在人事、在物质环境里面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者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义,浅显的解释,人应当的行为。父慈子孝这是义,为人父母对儿女不能不慈悲,做儿女对父母不能不尽孝,这是义。我们现在社会人讲义务,应该要做的,没有条件的,决定没有讲求报酬的,讲求报酬是生意买卖,那不是义;无条件的,应该要去做的。兄弟互相友爱,朋友有信,信义。什么人能『通达义』?究竟圆满的通达是如来。如来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义务,这是他不能不做的。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但是他因为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变成了十法界。如来有义务帮助他们回归自性,这是如来的义务,没有条件,没有代价,这是大义。我们不晓得。他跟我无亲无故,我为什么要帮助他?只有如来才晓得。

  世出世间没有无亲无故的,如来果地上明白了,法身大士也明白,明白什么?佛经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说有没有关系,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哪有没有关系的?没有关系是你迷,是你无知,你要不迷,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密切关系。由此可知,你讨厌一个人,是讨厌自己;你瞋恨一个人,是瞋恨自己;你不喜欢一个人,是不喜欢自己。这种大道理,六道里头人不知道,四圣法界里面知道,还不能完全做到,一真法界里法身菩萨他懂得,他做到了,他跟佛一样在做。由于无明没断尽,他还有一点障碍,他在做的时候有时候还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像佛那么样的大圆满、大自在,六道凡夫完全不知道。

  知恩报恩这是义,今天人不知道报恩,什么原因?不知恩。能不能怪他?不可以,你要怪他你就错了。为什么?忘恩负义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知恩报恩,但是他今天所作所为真的是忘恩负义。你要知道,这是他迷了,迷失了自性,佛经上常常讲「可怜悯者」。他可怜在哪里?迷失自性。所以这时教育重要,诸佛菩萨为什么要示现教学,就这道理。《三字经》上「苟不教,性乃迁」,乃迁是什么?性就产生变化了。现在你看SARS病毒,我们常常讲的变种了,为什么变种?没人教它。所以六道凡夫你要晓得,讲六道凡夫就要用怜悯心,他不明了。现在我们稍稍有一点明了了,明了我们要像佛菩萨一样对待他们,示范给他看,讲解给他听,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

  这帮助绝对不是短时间,要有耐心,这耐心就是修自己的忍辱波罗蜜,没有这些境界,忍辱波罗蜜到哪里修去?没地方修。真正有耐心,像释迦牟尼佛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帮助须菩提觉悟,他得用三十年的时间。须菩提这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托钵回来,才「希有世尊」,希有,为什么?他看出门道出来,三十年天天看,都没有看出来,这一天发现了。但是你要晓得没有三十年天天看,他怎么会觉悟?所以自己不觉悟,怎么能觉悟别人,自己觉悟,才有长远的耐心恒心,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帮助所有一切众生,帮助冤亲债主。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四十四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四十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