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五十一

  日期:2011/10/6 17:24:48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五一卷)  2003/5/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1051

  诸位同学,请看第六段东南方饶益世界,如来名号第三句看起:

  【或名美音。】

  这名号的意思不但是音声美妙,音声里面所含的内涵更是美妙。诸佛菩萨的音声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性德的流露,这一点我们要明了。宗门常说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他的音声都是性德的流露,所以才说见性成佛。见性之人,用我们凡夫的话来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性德的圆满流露。如来果地上则究竟圆满,跟没有见性的十法界里面的贤圣不一样。十法界的圣贤没有见性,虽没有见性,跟我们一样,他能随顺佛陀的教诲,所以这是相似的见性,不是直接的,是间接的。换句话说,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通通放下了,百分之百的随顺佛陀教诲,就是差一层没见性,可以说他们达到见性的边缘了。

  佛经里面常常用火做比喻,他没有接触到火,但是已经感受到火的暖气,这叫相似气,感受到他的暖气。六道里面的凡夫由于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烦恼习气太重了,虽然说我们也得放下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这讲六道里面人,他做不到百分之百,能做到百分之五十就不错了。为什么?依旧夹杂着烦恼习气,他断不掉。六道里面观行功夫的浅深,就在夹杂着分别执着有多少,夹杂的愈少,这境界就愈高;夹杂着很多,你的功夫就很浅,就这么个道理。

  因此,我们要认真要努力,尽量的减少夹杂,希望自己念念都能够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保持着自己的清净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这样子性德虽然不是直接的流露(没有见性那就不是直接的流露),从佛口中流露出来,我们得利益了。但是最后的目标是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完全放下,放下就转过来了,它就是性德;性德在迷就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要是觉了,就恢复到性德了。所以烦恼习气从哪里来的?是性德在迷惑状态之下的现象。所以佛才讲「烦恼即菩提」,觉了,它就叫菩提,它不叫烦恼了。「生死即涅盘」,生死是迷,迷了叫生死,觉了叫涅盘,涅盘跟生死一桩事不是两桩事。学佛必须得学着转境界,这音声内涵之美,那就是他的音声必定能令众生破迷开悟。什么样的音声?一切诸佛讲经说法的音声。对于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种种启发的音声,称之为『美音』。下面第四个名号:

  【或名胜根。】

  我们看到这个『根』,一定会想到佛在经上讲的「三善根」,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五根、五力」,在一切时、一切处我们看到根,植物的根、树的根、花草的根,只要看到根,立刻你就能想到善根,想到『胜根』。从前想到善根,现在读了《华严》一看到这根就想到「胜根」,胜是殊胜,无比的殊胜,比三善根、比五根还要殊胜。为什么?它能生一切法。虚空法界,剎土众生,统统讲尽了。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就是从这根生的,这根就是真如本性,这根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能生万法。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读到,彻法底源,底源就是根,就是彻法根源,哲学里面的名词叫「宇宙万有的本体」。我们一般也把它称作根本,本体是根本的意思,取它能生,宇宙万法是所生,能生胜,所生劣。能生的是自己,所生的还是自己,能生的是自己的法性,所生的是自己的法相,性相不二,能所一体。

  所以,清末民初有一些大德们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佛教不是哲学。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能所是对立的,佛学能所是统一的,所以它不是哲学。因为能生所生是一,法性跟法相没有差别,古大德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比喻好,能生的是金,所生的是金器,金器跟金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说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因此在佛法里头没有对立,找不到对立,佛法是统一的,佛法是和谐的。我们明了这一个原理原则,诸位想想,宇宙之间还有什么样的纠纷不能解决?没有!不能解决的纠纷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了解了,所谓心开意解,心里头这些结全部都解开了。世间人所说的「心有千千结」,真相大白之后,一个结都没有了,全部解开了,这叫胜根。第五个名号:

  【或名庄严盖。】

  『盖』,幢幡宝盖,在佛法里面这是庄严具,一般人讲的道具,伞盖,古时候仪仗队里头一定有。它的作用是什么?晴天遮太阳,跟伞一样,比伞大,称为盖,雨天它能遮雨,除了遮阳遮雨,它还遮尘,灰尘。所以我们在有一些大的寺院里面,我们看到佛像上面,佛像顶上有宝盖。有一些画像里面也都画着,好像在中国故宫我看到,我记不得是什么人画的,画的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顶上都有宝盖,这宝盖叫『庄严盖』,它表法里面最重要的意思,防止污染。

  最近这SARS扩散几乎到全世界,所以全世界的卫生组织这些天常常在开会,连手来防范。这未尝不是一桩好事情,促醒大家注意卫生,生活环境要懂得保持清洁,常常洗手,希望能从这一次能够培养出懂得卫生的习惯。卫生对于染污是在缘上的防治,它还有因。因是什么?因是讲的心性。这一点世间学习科学的人往往疏忽,他们重视缘,重视外界的因素,疏忽了内在的真因。佛法里面对于缘上的防护,总不及对因上的防护说得详尽,这因是亲因,外面这是助缘。亲因是什么?清净心、真诚心、慈悲心,这是因。心地真诚、清净、慈悲不会有染污。

  民国初年,大概在民国二十多年,距离我们现在不算远,这应该是七十年前的事,现在年岁大一点的人,还有人亲眼见过。中国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世间人称他作金山活佛。他在外表上看,你看他根本就不懂得卫生,说话也颠三倒四,真的有一点像古时候传说济公长老一样。他的行持很像济公长老,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你看他身上都很肮脏,一生他没有洗过澡,也没有洗过衣服,他的衣服不洗的。他只有一件衣服,没有第二件,春夏秋冬都一样,他夏天也不热,冬天也不冷,我们一般人说的神僧。可是这人你要亲近他的时候,好像他有神通,你心里面想什么事情他都知道,他用开玩笑的口吻跟你聊天,把你心里想的事情全给抖出来,不能不佩服他。

  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只听人家讲有一位金山活佛,但是这状况我们是一无所知。我也有个老朋友、老同参煮云法师,喜欢写文章,到处去搜集金山活佛的故事,到处去打听,他写了一本小册子,《金山活佛》的传记、传奇,在台湾流通,我看过。以后乐观法师又写了一本,乐观法师年岁比我大,这是前一辈的,他曾经跟金山活佛在一起同住过,对他相当了解。他看了煮云法师所写的里面有很多错误,传言,不是亲眼见到的。所以他也写了一个金山活佛点点滴滴的那些不思议的小故事,这书我替他印过两次。

  用现代人文明的眼光来看,那完全不是!虽然他不洗衣服、不换衣服又不洗澡,他身上放出来的气味是香的。很奇怪的,一般身体不好、有病的,他那种香气能治病,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什么原因?我们现在明白了,他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就像日本的科学家江本胜博士所说的,他在实验室里头得到的证明,人心地善良,你把你的善意传递给任何一个生物,它的反应都是正面的,都是美好的。

  我们知道金山活佛所传播出去的是无比殊胜的善意,确实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善意从内向外发,这内是身,头一个他传递的对象就是他自己身体,自己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是纯善,纯净纯善,不可思议,他一丝毫染污都没有。身体外面那就是他的衣服,衣服是物质,你不要说这衣服,他衣服也有灵性。所有一切的物质都有灵性,为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实际上来讲,它是干净的。即使这衣服上染着有灰尘、有尘垢,尘垢落在他的衣服上就起化学作用了,结晶就改变了。尘垢落在普通人身上,结晶很不好看;落在他的身上,那个结晶,要现在我们讲,在显微镜底下去观看就非常之美。

  心生万法,心现万法,心转万法,心能力它能转。我们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看到金山活佛就是妙善法师他能转境。他的生活方式,我们一般人不能学,我们看到《传奇》里面所讲的,他在地上看到人家掉的东西,吃东西时掉在地上,他就捡来吃,他也不怕脏,甚至于他还吃铁锈。人家供养他钞票,他把钞票就吃掉了,我们讲钞票是最脏的,多少人手摸过的,他也不生病。他死的时候,好像是在仰光一个居士家里。居士好心,一定要他去洗个澡,一生没洗过澡。好吧!仰光是热带地方,冲凉,好像他是在浴室里面冲好了之后,就站着走的,他往生了。洗了澡之后他走了,很不可思议!

  这是我们讲到庄严盖,这「盖」防治染污,佛懂得从心地上防治,「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坏是什么?世间法重视在环境上的防治,我们随顺,真正的功夫在内在,修清净心,万缘放得下,这一点很重要。所有一切心里上的染污就是放不下,凡夫修行不能证果,甚至于说功夫不能成片,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此地。宇宙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之间没有一法是对立的。对立是病态,不是正常,这出了毛病。正常是谐和,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实在说人的身体是个小宇宙,这小宇宙的复杂跟大宇宙是平等的,完全相等。我们这身体每一个器官、每一根脉络、每一个细胞都能谐和,互助合作,身体健康,哪有毛病?如果我们这身体里面的器官、脉络不和了,对立了,毛病马上就发生了,这人生病了,病要是严重的话,那就得死亡。

  诸位如果从这地方把道理参透了,明白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自然就转变了,欢欢喜喜跟一切众生共存共荣,和睦相处,这是随顺自然的法则,随顺性德。自己守住自己的本位,眼的本位是见,耳的本位是闻,彼此互相配合,互相合作,这是正确的,地位完全是平等,没有高下,没有大小!佛经里面跟我们真讲到究竟处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所以叫「平等真法界,无佛无众生」。佛跟众生从哪儿来的?从分别执着里头来的。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哪有佛?哪有众生?无名无号,无形无相,那境界就愈来愈高了,愈来愈殊胜,愈来愈真实了,这是庄严盖。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盖比较少见,伞就见得多了,下雨天,你出门一定要有,夏季烈日之下,阳伞遮太阳的也很普遍。看到这个就要知道,我们要防止心性的染污,心性不受染污,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是庄严。第六个名号:

  【或名精进根。】

  『精进』确实是根,善根,大乘经论里面常说「世间有三善根」,佛讲的世间人,特别是讲六道,六道里面有善法、有不善法,所有一切善法从哪里生的?从三善根生的。所有一切恶法是从三毒生的,这话讲得很深。真正能听得懂,了解佛的意思,确实不多,所以我们读《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实在是谈何容易?

  我们想想现在这世间许多病毒,最近在传染的SARS病毒,这些科学家研究这SARS在变种,愈变愈毒。还有比这更毒的细菌,它从哪儿来的?找它的根,根就是三毒,三毒变现出来的。你要想把它消灭,你把贪瞋痴三毒灭掉,它就没有了。它是从所有一切的不善,不善的物、不善的事,都是从三毒变现出来的;所有一切的善,从三善根变现出来的。三善根是什么?无贪、无瞋、无痴,所以佛说三善根。世间法特别是六道,六道里头所有一切的善法、恶法根源,佛说得很清楚。我们如果真的能把三毒变成了三善根,那岂不就跟济公长老一样,跟金山活佛一样,什么样的毒菌到他这地方来了,马上转变成最善的。为什么?他心里头没有三毒了。

  佛在经上讲得真的是很清楚、很明了,我们听的人、天天读的人,不会!辜负了佛的教诲。如果我们学佛的人都能够把三毒转变成三善根,这社会上的人只要看到这个:你高明,你教我。哪个不来学?它带给自己、带给家庭、带给社会,有真实圆满的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精进是善根,菩萨唯一善根,这讲出世间法。你想修行证果,你想成圆满菩提,根本是什么?就是精进,勇猛精进,你就能快速成就。精进根,菩萨善根,能成就一切出世间法。出世间这些菩萨心地纯净纯善,所以在这阶段里面不讲三善根,讲精进根,帮他再往上提升。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东南方饶益世界,如来名号第七句看起:

  【或名到分别彼岸。】

  梵文波罗蜜多翻成中文就叫到彼岸,这一个术语在古印度是很普遍的流行在各个阶层的社会里。佛说法总是用最浅显的、最通俗的名词术语,来传达最高的智慧,这样子才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佛的善巧方便。用现在话来说,是他智慧高度的艺术。「到彼岸」是从梵文直译过来的,我们中国人很少有这说法,中国人有什么说法跟他相似的?到家了,功夫到家了。印度人讲到彼岸,中国人有「到家」这术语。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做出有优异的成绩,人家就说:这人功夫到家了。写字书法写得好,别人也赞叹:他功夫到家了。画画、弹琴或者是技术能力成熟,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说「到家了」。印度人讲波罗蜜多,到彼岸。换句话说,它的含义在中国学术里面的成语就是「圆满成就」。诸位想想圆满成就,更高的再加两个字,「究竟」圆满的成就,无以复加,不能比他再高了,这印度波罗蜜多有这意思在。

  所以你看般若,《般若心经》,它都加一个「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是智慧,加上波罗蜜多,我们称它作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翻成中国意思。六波罗蜜,六度!布施波罗蜜,究竟圆满的布施,或者是布施已经做到究竟圆满了;持戒波罗蜜,持戒已经达到究竟圆满了;忍辱波罗蜜,忍辱功夫到究竟圆满了。我说这几句话,诸位应该能体会到了,这就是『到分别彼岸』。布施是一桩事情,持戒是一桩事情,忍辱是一桩事情,精进、禅定、般若,这分别。除六度之外,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波罗蜜多,这就是到分别彼岸了。

  总而言之,「到分别彼岸」的意思就是不论什么事,无论是哪个法门,样样圆满,样样第一,究竟圆满就是第一,没有第二。在修行果位里头亦复如是,像菩萨的五十一个位次,十信位到第十信,信位圆满了,分别彼岸;再往上面去十住,到第十住,十住圆满了,十行圆满了,十回向圆满了,十地圆满了,等觉圆满了,这也是分别彼岸。小乘须陀洹圆满了,斯陀含二果圆满,阿那含三果圆满,阿罗汉四果圆满了,这都叫做分别彼岸。就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佛教导我们样样都要圆满,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到尽善尽美,那就叫到彼岸。

  无论做哪一桩事情,吃饭,饭桌干干净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摆得整整齐齐,一点错乱没有,这也是分别彼岸。餐具清洁整齐,放置有秩序,中国古时候很讲究,三个菜、四个菜,每一个菜放的位置都有一定的,不能错乱,现在人不懂。你们要想知道,你去念《礼记》、《吕氏春秋》、《仪礼》,这里头通通都有记载。现在人没有人学了,学了也没用处。为什么?这社会上大家都不讲究了。但是这是一般常识,这些也都是学问,符合规矩。规矩目标在哪里?让受用的人方便,这是原理原则。

  我们总得要想到,老人、病人特别照顾。老人年岁大了,身体逐渐老化了,他的饮食起居跟一般人不一样,他要吃软的,稀质容易消化,让他容易吸收养分。无论是饭菜都要软一些,煎炒一类的东西尽量避免,他吃了不容易消化!蔬菜里面如果太老了,不适合给老年人吃。养老是中国一门很大的学问,总而言之,一个大原则,圣人的教诲最高的原则,不是为自己想,处处替别人想,处处希望别人方便,那就没有不如法的。疏忽,粗心大意疏忽那是过失,所以你不学,不学就很难避免过失。学问没有别的,希望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过失而已。

  在这地方这一个名词术语,波罗蜜多,我们知道它里面的含义非常广泛,不是指一桩事情说的。在佛经里面诸位很熟悉的六波罗蜜,它决定不是六个,六波罗蜜这是六条,每一条里面所包含的都是无量无边。佛讲经教学不能不用归纳的方法,譬如讲布施,无量无边布施的项目,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这三大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每一大类里头又可以分很多类,财施里头大分有内财布施,有外财布施,愈分愈多!所以到彼岸这意思就很广泛很广泛。「到分别彼岸」里头总的意思,就是教导我们样样都要圆满,不要有欠缺,这是这一个名号里头真正的含义。从起心动念到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样不圆满,到分别彼岸。第八个名号:

  【或名胜定。】

  『定』是禅定,『胜』是殊胜,禅定里面最殊胜的。禅定就修学功夫浅深来说,差别不等。佛讲大的,大的在六道里面,八种,把这禅定功夫浅深分为八种,色界里面四禅,无色界里面四定,这我们合起来讲「四禅八定」。这诸位要记住,绝对不是说四禅之外还有个八定,八定包括四禅,四禅加上四空定合起来称八定,这是大分。细分太多了,没法子说了,一层比一层胜,二禅比初禅胜,三禅比二禅胜,四禅比三禅胜。小乘人也是大分,四相四果,大乘菩萨我们在此地所读到的都是讲大分,菩萨五十一个阶位;换句话说,禅定功夫层次五十一种不同,一个比一个殊胜。无比的殊胜,最上的殊胜,如来果地!没有再比如来高的了,如来达到究竟圆满,『胜定』。

  饶益世界,这世界的人善根深厚,根熟的人多,佛用这些教学的宗旨纲领,这从名号当中得知,他们都有定功,都知道修定。如来示现究竟圆满的禅定,教导大家不能够得少为足,不能够在禅定境界当中起了染着,就是着相!因为定中境界快乐,要不然谁修它?定中境界里面,你们想想看,没有睡眠,没有饮食,有殊胜的乐趣,禅悦!悦是喜悦。色界天人没有睡眠,没有饮食,这东西不要了,那养分从哪里来的?从禅定当中来的,很不可思议,我们想不通。欲界众生,身体这是个机器,这机器运动一定靠能量来支持,能量耗尽了一定要补充。我们的饮食就是能量的补充,你的身体再好,三天不吃饭,你什么工作都不能做了,能量耗尽了。一个星期不吃饭,你就濒临死亡了,这机器要坏了。

  为什么色界天人可以不需要外面能量的补充?现在我们懂得这道理了,禅定的功夫等于说他自己能够产生能量,不需要外头补充。自己产生能量,这能量是无尽的,没有止境的,哪里需要饮食?有饮食你就不自在,你就有障碍,什么都不需要!再跟诸位说,什么都不缺乏。这时候自己才真正能做得了主宰,得大自在,入无障碍的境界,显示出禅定的作用不可思议,禅定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这能量能变现一切所需。当我们不需要这些物质受用的时候,又能把这些物质转变为能量,随心所欲。科学家今天懂得这道理,肯定这是可能的,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做到。

  几千年前,佛菩萨、许许多多这世间高级的宗教都懂得这方法。印度婆罗门教,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六师外道,那个时候印度真的是宗教之国,佛经里面记载的有九十六种。高级的宗教都是修禅定的,甚至于都有能力契入非想非非想天,这样高的禅定。但是他到非想非非想天,他就止住了,以为宇宙的源头他到了,以为那个是大涅盘的境界,这是误会了、错会了,不再精进了。安住在这境界里面,这事情麻烦了。非想非非想天人还是有寿命的,八万大劫,时间到了,他再不能上去,那就得往下坠落。这一坠落自自然然他就毁谤圣贤,认为这圣贤人给他讲的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为什么现在有生有灭?他怀疑,那就是毁谤圣贤,毁谤圣教。

  圣贤圣教没错,是他自己搞错了,这罪业从最上面掉到最下面,掉到地狱!这我们中国人常讲:爬得高,跌得重。总而言之,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法教学比一般圣贤要高明,讲得清楚,非想非非想天上面还有,不是到头了,上一层是什么?上一层是出了六道轮回。四圣法界里头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这两大类,超越六道轮回了;还有菩萨法界,还有佛法界,这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相似即佛,他不是分证即佛。他也没有出得了十法界,什么原因?无明没破。在这地方,我们晓得见思烦恼没有了,转变了。见思烦恼是执着,这一转变不执着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没有执着,不再有执着的念头了。

  这是我常常勉励我们同学,从哪里下手?从控制、占有,从这里下手。对这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再也没有一念想控制的念头,再也没有一念想据为己有的念头,我们从这地方下手,破我执。我执真正要是破了,证须陀洹果,不要瞧不起须陀洹,在大乘法门里面,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你要问他为什么?他决定不造三途的罪业。三途罪业,你想想看,须陀洹跟初信位的菩萨,他贪瞋痴没断,虽没有断怎么样?他不起作用,这一点要懂。为什么不起作用?他对于一切人事物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了。然后你自己想想,他这三毒烦恼很淡薄,是没有断,没有转变过来,他不起作用。慢慢慢慢的就把三毒转变成三善根,不像凡夫,凡夫这三毒烦恼念念增长,他转不过来,没有善根!

  我常常讲,同学们自己要好好去思惟,我们的病根到底在哪里?我讲这十六个字,常常说,这是我们现在的病根,虽然认真努力来学习佛法,可是一点进步都做不到,什么原因?这东西障碍了,这关口不能突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突不过!所以连个小乘须陀洹得不到,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没份。要知道我们学佛决不是这一生、这一世才开始,那你就搞错了。这一生这一世才开始,这世间那么多人,他为什么不学佛?佛法讲:他没有善根!你学佛证明你有善根。你善根从哪儿来的?过去生中曾经学过,一轮回、一生死把从前那个忘掉了。虽然忘掉了,还是有一点印象,这一生当中一接触,欢喜心生起来了,这又续上了,当中脱节这脱得很厉害,现在再接上,这么回事情。

  如果你要是证得初果了,证得初信位的菩萨了,你续上之后,以后就不中断了;如果没有入这境界,还是会中断,这就难了,娑婆世界修行,难就难在此地,进得少退得多!病根障碍你要能找到,只要把这病根拔除,把这障碍去掉,菩提道上就好走了,一帆风顺。当然障缘很多,这障缘有内在的、有外在的,都叫做魔障。你有智慧,你有善巧方便,这一些魔障对你,你都有智能能力把它转变成增上缘。顺境善缘是增上缘,逆境恶缘也是增上缘,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

  你要是真正明了了,从此以后绝对不会有怨天尤人的念头,知道自己世出世间法成败自己负责,与外面没有关系。为什么失败?自己不知道转境界,会转境界的人成功了。古人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为什么?人情捉摸不定,变化无常!人跟人相处那叫大学问!真正修行,凡夫修炼成圣贤、修炼成佛菩萨,在哪里修?人事环境里头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的是人,我们得看清楚!这社会上奇奇怪怪的人都能跟他相处,跟佛菩萨能相处,跟妖魔鬼怪也能相处,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共存共荣,这里头互助合作,那就是佛菩萨。决定没有一个恶念,舍自己的生命欢欢喜喜,为什么?他了解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西方科学家讲的「物质不灭,精神不灭」,你要这两句话的意义真懂得了,跟佛法里面讲的没有生死!死了,这是身灭了,没这道理,身怎么会灭了?身怎么来的?缘聚,这身现前了。身怎么灭的?缘散了。只是缘聚缘散,缘聚的时候缘不生,缘散的时候缘不灭。譬如说我们这本书,我们把这本书比作一个身,书是怎么成的?这里头有几十张纸,订在一起就成了一本书。我把这本书拆开,一张一张纸分开,书灭了,真的灭了吗?没有。它的缘,纸还是那么多张,这纸聚起来,这书成了;散掉了,书灭掉了。你被这幻相欺骗了,实实在在聚集起来,它不生,散开来它也没有灭。为什么缘聚的时候你就欢喜?缘散的时候你就悲哀?这不是颠倒吗?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缘散物质不灭。

  佛经上讲的所有物相,《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合相」,合就是组合,那个「一」是什么?在佛法里面叫微尘,就是最小的物质,小到不能再小了。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的现象,物质现象都是这基本的物质组合的,它不灭。你这才真正知道,不但精神不灭了,我这身体也不灭。但是身体里面,这最基本的物质它是流动的,它是无常的,我身上细胞粒子可能会跑到你身上去,他身上也可以能跑到我身上来。所以赵梦俯的夫人写了一首词,「你侬我侬」,那是宋末元初时候人写的,她那里头有两句话说:我身体里头有你,你身体里头有我。这是《华严经》,这是佛讲的真正的境界,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得的这身相,组合的这些粒子,现在科学家称为粒子,最微小的粒子,来自四面八方。过去这些粒子是在哪一个人身体、哪一个物体上身体组合的,我们不得而知,现在到我们这儿组合成我们这身体。你要明了这道理,你才真正懂得佛经里面讲的真实话,万物与我一体。佛家讲的清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怎么个共法?「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共同一法身,都是法相里面极微之微组合的,所以确确实实是「共同一法身」。我们每个人身体都来自宇宙之间一切法,我们跟整个宇宙、跟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现在讲的动物、植物、矿物,是一体的,不能分割的,只有在最高禅定境界里面才能见到。这大乘经上常讲,到什么层次?八地菩萨。八地菩萨亲证,不是听佛说的,不是在理论上得到这讯息,他是亲证的境界。

  现在科学家从数学演算当中得到了个讯息,在某一个状况之下,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这是得到个讯息,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时间空间没有了,那在我们现在学佛这想象当中,是什么时候?圆教初住菩萨的时候,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禅宗讲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净土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就亲证这境界了。所以它没有远近,你看西方极乐世界

  那个里面的众生,每一天早晨,他参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远近,没有距离;不但没有距离,他还能参访过去如来,未来如来,他没有先后。

  现在我们对这说法,听说科学家在数学里面得到这讯息了,我们的信心坚定,一点怀疑都没有了。科学家说在某一个条件之下,这条件在西方极乐世界里,人人具足,你说这自在不自在?我们听了这讯息生欢喜心,希望这一生能够证得。你有这希望,你只要能够依教修行,你肯定证得。《无量寿经》我常常讲,是诸佛菩萨给我们的保证书,不但《无量寿经》是,哪一部经不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愈想愈有味道,你愈想的时候,你的信心愈坚定。好,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五十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五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