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一

  日期:2011/10/6 17:43:39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一卷)  2003/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081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四谛品」,娑婆世界「苦灭道圣谛」第五句看起:

  【或名平等。】

  这一句非常重要,也可以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九法界众生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佛菩萨心行『平等』,凡夫不平等,凡夫有高下,这是烦恼所起的现行。真正要做到「平等」,就没有高下,不但没有高下,所有一切对立的、相对的都消除了。诸位想想,这是什么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才真正平等,二就对立了。二从哪里来的?二从一来的;换句话说,平等是觉,不平等就是迷!迷了,这才落在八识五十一心所里面,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是对立的。性相对立,理事对立,这是从根源上说,展开来就是大宇宙,万事万物无不对立,对立里面没有平等。

  我们就现实而论,现实里面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能平等吗?父子能平等吗?君臣能平等吗?如果这个地方要是讲平等,那真的是孟夫子所说的「无父无君」,伦理就没有了,世间就大乱。所以,今天世间大乱,根源在哪里?根源就是讲平等、就是讲自由、就是讲开放;儿子跟父亲平等,孝悌没有了;领导与被领导平等,尊卑没有了。有人说平等是好事情!平等、自由、开放这是真谛!没错,确确实实,华藏世界是平等、自由、开放,极乐世界是平等、自由、开放,你要到那个水平才行。这个水平最低的条件是什么?宗门里面常讲的明心见性,你才有资格谈平等、自由、开放。如果你没有到这个程度,你要守规矩!你的生活才有秩序、才正常、才有幸福。

  就如同教学一样,儿童要教他,他没有受过教育,他没有成年,他不懂事,你要给他平等、自由,他就出乱子,小命保不住。这个时候怎么办?要给他设立许许多多规矩,教他遵守,使他就范,这就是教育。到什么时候这些规矩、限制全部解除?到他真正觉悟,一切能够随顺性德,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所有一切这些拘束统统没有了。《华严经》讲到最后,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不是九法界,那是一真法界,那是极乐世界,人人都到最高的修为的层次。在这个境界里面,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无论他是应化在九法界教化众生,确确实实他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就是没有无明;从来没有分别过,没有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断尽;没有执着就是见思烦恼断尽,这种地位是佛、是如来。也许他没有证得究竟,虽不是究竟,他是分证,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在《华严经》里面讲的是法身大士,就是这些人统统都是证得清净法身,不是普通人。

  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也要认真努力从「平等」这个科目下手,就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怎么修平等心?所以,根本的观念非常重要,我们的平等、恭敬才能够真正生得起来。基本的观念,在佛法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佛给我们基本的观念。儒家教学也是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这都是基础观念。人性本善,众生本来成佛,这是从法性上说的、从性德上说的,我们要肯定。于是对一切众生,我们自自然然就生起真诚恭敬心。

  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以什么作为根据?理论根据如是而已!一切众生所以变成众生,本来成佛,现在变成众生了,怎么变的?佛在经上说的话很有味道,「真如不守自性」,把真如本性变成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叫「真妄和合」!真的那一分忘掉了,可以说无始劫来到今天都用的是妄识,用的妄心,不知道用真心,这就迷了。这一迷麻烦了,愈迷愈深,生生世世一切众生,实实在在说,一世不如一世,我们常讲一代不如一代,这是我们读历史,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从佛法观察上讲,我们一世不如一世,都是往下堕落。有没有往上提升的?有,少数人。那是什么人?那是真正修行人。真正是读书接受圣贤教诲,天天改过自新,能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圣贤人的教诲,这种人才能往上提升。他能提升多少,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他遇的缘殊胜,无比殊胜,那他可能在这一生大幅度的提升,提升就成佛了。

  莲池大师当年在世,答复曹居士的信件里面就写得很清楚。曹居士给莲池大师的信,莲池大师回他的信,现在都收在《净土十要》里面,《净土十要》是蕅益大师编的。莲池大师那篇文章非常好,真正的告诉我们《华严》跟净土的关系,怎样完成《华严》的修学?最后还是「十大愿王导归净土」。由此可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专讲净土!这个法门是真正平等法。平等法就是一乘法,一乘是平等的,二乘、三乘不平等。无论什么人,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你只要真正懂得净宗法门,学习净宗法门,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才得到事上的真平等。九法界不行,不平等!怎么说不平?

  从事上讲,我们每个人相貌不一样,这就不平等!手伸出来,五个指头不一样长,这不平等。到极乐世界人人相貌都一样,这个诸位在四十八愿里念过,在《无量寿经》上念过,真平等!事相上平等了,不可思议!你要问这是什么道理?那就是心平等了,相是心变现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上跟我们讲「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唯心所现」,所现的真的是平等的,要是落到「唯识所变」,那就不平等了。所以,法身菩萨转八识成四智,他平等了。

  我们今天没有能力转识成智,但是非常幸运,我们遇到净土法门。我们真正能够放下万缘,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清楚,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这个下下品,诸位在经文里面读过,你去读《观无量寿佛经》,那是造作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他真正忏悔、真正改过,这从前李老师常讲的「改心」!他真的改了,临终这一念与佛相应了,与佛的心相应、与佛的愿相应、与佛的行相应,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他。所以,这一点我们不可以疏忽,我们的心、愿、解、行都要跟佛相应。《三时系念》里面,中峰禅师的开示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信愿行,如鼎之三足」,缺一个都不行。「愿」就是要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真信切愿,「行」就是念佛;念佛要会念,许多念佛的人不会念。怎么叫会念?就是相应。什么相应?阿弥陀佛的信、愿、解、行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不可思议,所以才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平常对人、对事、对物,尽可能的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是修平等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是课堂的作业,实际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那要记住古人一句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记住这个原则。念是什么?念是念头。念头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念头才起来赶快要觉,这个觉就是提起佛号,对我们来讲方便。第一个念头起来了,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就把前面的妄念伏住了,转变了,把念头转变成阿弥陀佛。这个功夫用久了,用多么久?在一般讲三年。你每天就用这个功夫,三年,纵然得不到一心,功夫成片是肯定得到!功夫成片得到了,那就恭喜你,西方极乐世界你拿到了。无量劫来生死轮回苦不堪言,你在这一生当中解决了,在这一生当中摆脱了,你想想这境界多么殊胜!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放在心上的,其它东西不应该放在心上,这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千万可不能忘记!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至于世间事,帮助众生,一切随缘。有缘我们应当去做,没有缘,或者缘不成熟,这当中有障碍,不能有丝毫勉强。古大德常常教人,进则兼善天下,那就是缘成熟,我们应当要帮助一切众生;退则独善其身,退是什么?没有缘,缘不成熟,那你自己一定要成就。像谛闲老和尚那个念佛的徒弟,诸位都知道锅漏匠,他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这是什么?他没有缘!没有缘应当做独善其身。他的师父谛闲老和尚,这是有缘,他是讲经法师,讲得好,到处都有人欢喜他,请他讲经,那他就得兼善天下了;他那个徒弟没有这个缘,独善其身,都是我们的好榜样。缘也不是偶然的,无论是善缘、是恶缘,都跟过去生中有密切关系。

  我们修学,尤其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得生净土,还希望我们的品位能够增高,净宗法门修行的最重要的纲领、原理、原则,你必须要掌握到。这个东西在哪里?《无量寿经》经题上!像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这是属于果德,「庄严」都是讲的果。有果必有因,因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我们要时时刻刻念念不违背,这个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我在这一句前面加了一个「真诚」,后面加了一个「慈悲」,五个字变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决定与这十个字相应,决定不相违背。这是什么?这是修清净心,这是修净土!落实在日常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看破」。看破什么?了解一切事实真相,在佛法里面讲,世出世间诸法实相,了解通达了,一点都不迷惑。总的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这些东西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错了!

  学佛、读书,我们今天讲真正的知识分子,读书人、修行人,当然不能没有慈悲心,佛门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要有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那就造业了!虽然不是有意造的,无意的,无意虽然不是罪,有过!我这事情没有做圆满,没有做好,自己有过失,我们内心永远会有愧疚,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老师、对不起护法、对不起一切众生。没有把事情做好。这个事实自古以来很难避免,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大家从根本上就没有读过圣贤书,根本就不知道做人、办事的道理,你怎么能怪人?所以今天无论办什么事情非常艰难。我早年在台中跟随李老师,时间也不算短,十年,我看他老人家办事,看他老人家处事待人接物,不容易!你以善意对他,他以恶心相向。这桩事情,世尊当年在世已经表演给我们看了。

  释迦牟尼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你看他示现这个僧团,最亲近的人,僧团里面还有六群比丘,专门捣蛋的,违背世尊教诲,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我们要问,这批人也是释迦牟尼佛给他们剃度的,释迦牟尼佛要不要负责任?当然要负责任。我们凡夫眼睛里看的,而实际上,实际上不是的,那些无恶不做的出家人都是菩萨示现的,都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教化世间众生的,他不是真的犯罪;因为他要不表演犯罪,释迦牟尼佛就不制作戒律。这些比丘杀生,释迦牟尼佛才制定不杀生这条戒;这些出家比丘YIN欲,释迦牟尼佛才定不YIN欲这条戒。所以,他们那一切造作是提供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的依据,戒律从这儿来的,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想的,大权示现!

  这个事情只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阿罗汉也不知道。这种种示现都是告诉我们,佛灭度之后,无论菩萨、罗汉、大善知识,住持一个道场都会遇到这些事情。那怎么处理?释迦牟尼佛有例在先,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处置的方法,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我们社会演变到今天,从封建专制,现在演变成民主、自由、开放,从农业的社会演变为工商社会,今天演变为高科技的社会。人的思想、见解、行为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个麻烦大了!在佛法里面讲,事上可以转变,理上不能转变;相上可以转变,性上不能转变!可以过现在人的生活,但是必须与性德相应,你的生活才美满、才幸福,科技的发明你才得到真正受用。

  我们现在晓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我们的生活是愈来愈痛苦,这什么原因?我们迷在科技里头,而把性德完全违背了,道理在此地。要想救自己、要想救众生,除了随顺性德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性德是平等的,平等里面有秩序,不是平等里头没有秩序!那就不得了,那不是真平等。这个东西平等里头有秩序,像什么?像舞台上演戏,演员大家真的是平等,但是在戏台上我们一装扮,你装哪个角色,你是装皇帝,这是装大臣,这就不平等了;皇帝高高在上,大臣一定要听命于皇帝,那是表演。所以在舞台上,台前不平等,台后平等;相上不平等,性上平等,这是真理。

  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或者我们讲应化在六道,示现种种身分,《普门品》大家都念的很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现种种不同身,那是不平等。但是,都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那是平等,这叫真正懂得平等,这叫真正活活泼泼灵活学习一乘。一乘法不是呆呆板板的,千变万化,它是真平等,这也是大经上常讲的「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永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所以,《华严》确确实实是平等法,但是我们在里面有看到不平等,相上不平等、事上不平等,理上平等、性上平等,平等跟不平等是一,叫真平等。把平等跟不平等分做两分,那就是惠能大师的话,佛法是不二法,平等跟不平等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什么时候平等跟不平等是一不是二,我们在这里头参透了,你就得真正平等了。再看下面第六句:

  【或名舍担。】

  这是从比喻上说的,人挑一个重担很辛苦!我记得(不知道此地有没有)早年,这大概总是有四、五十年前,将近五十年了,我在台湾台南开元寺的客堂的门口看到一张图画,叫醒世图。当时我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然后有人把它放大,放大之后,去印,印了不少张。最近台湾又在翻印,送了一批到澳洲,我在澳洲看到了。画的是一个人,背着一个车,背在身上,后面是个车,车上面是他的太太、他的小孩、他全部的家产,那就比喻着「家」,那就是『担』。真的是提醒你,这叫什么?家累、重担!非常辛苦。

  佛在此地用这个来做比喻,比喻什么?三界六道是重担,这个重担里面有因有果,因果缠绵,因果循环,因果相续,永远没完没了。所以,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你搞六道轮回,你出不去,非常辛苦。佛教导我们,修行总的方法原则就是放下!『舍』就是放下,这个「担」是六道轮回,你得把六道轮回放下,那你就得自在了,你就得解脱了。放下从哪里放?果报没有法子放下。佛家讲因、缘、果,说实实在在的话,因含藏在阿赖耶识里头,你没办法放下,果报现前受的,有人实在受不了,自杀了。自杀是不是放下?不是的。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你的业在。你的业感得的苦报,你受不了,就以为一死就了了,没那么容易!死了之后还要投胎,还要受更重的罪报,所以这不是解决问题。

  真正解决问题就是「舍」,你看四无量心里头,慈、悲、喜、舍,佛门里面还有个术语「舍得」。舍得是我们佛门的术语,你能舍,你就得到了。你能够舍世间,你就得到出世间;你能够舍六道轮回,你得到的是四圣法界;你能够舍四圣法界,你得到一真法界。要懂得舍,不能不舍!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小学毕业了,把小学舍掉,你才能念中学;小学毕业了,还留恋不肯离开,你永远在小学,你没有办法提升。像上楼梯,你要不舍下面这个台阶,你就上不了上面那个台阶,你不能舍第一层楼,你就上不了第二层楼,你不舍第二层楼,你就上不了第三层楼。所以「舍」是菩萨行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科目,菩萨成佛,从初发心没有别的,就是「舍」。

  从前章嘉大师讲的,他不是用这个名词,他讲「放下」,舍就是放下。佛教世间人,这个世间人没有什么大的心量,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只知道图眼前的富贵,佛很慈悲,也教他。你想发财,佛教给你什么?舍财,修财布施。欢喜修财布施,底下就得大财富,你种的因!舍是因,得是果。你能够舍法,法布施,你得的是聪明智慧。你能够舍无畏,布施无畏,你得的是健康长寿。这是佛教世间人,没有心思出离三界的,他觉得三界不错,过得挺好的,不想离开人天,佛教他这个方法;而这个方法跟法性相应,跟性德相应。所以,佛纵然给你讲的是非常浅显的世间法,这个世间法所依的理论依据是性德,真正不可思议!这一点我们应当要学习。

  佛给一切众生,即使给地狱众生说法,都不离性德。所以我们深深相信,性德是宇宙之间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源。今天科技再发达,不能说性德与科技有违背,那错了,决定相应,科技才能带给众生幸福美满的人生。如果你是违背了性德,给你带来的是灾难!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所以,「清净平等觉」不仅仅是净宗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是整个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清净平等觉」通一切法。不但通一切佛法,跟诸位说,「清净平等觉」通一切世间法,通一切科学技术。关键就是你要懂得能舍,你的「清净平等觉」才能现前;你要不能舍,「清净平等觉」是一个名词,永远不能落实。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灭道圣谛」的第七句:

  【或名无所趣。】

  这一句实在是跟前面所说的有密切的关联,唯有能舍,才能知道『无所趣』。《般若经》上跟我们说,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性,也就是都没有自体。实实在在说,这是缘聚缘散,缘聚就现相,缘散相就灭了。聚散无常,这才是宇宙的真相,诸法实相!它聚散的速度太快了,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到,也没有办法见到。经上说八地菩萨(八地是不动地)才见到,见到事实真相,就是剎那生灭的真相。阿赖耶里面含藏种子习气的现象,八地菩萨见到。

  在西方极乐世界,八地菩萨太多太多了,不但是八地,等觉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数不清,真的是无量无边,不是算数比喻能说的出来的。所以,经上告诉我们应当往生。为什么?你有机会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上善是指等觉菩萨,比八地高得多了。这么好的修学环境,你为什么不去!不但要去,要赶快去。尤其生在我们这个乱世,乱世不值得留恋,生活得非常辛苦,只要自己头脑清醒一点,心地静一点,你就会深深体会到,这世间苦,太苦了!不要说跟古人比,跟半个世纪之前比,就不一样了。

  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这还不到半个世纪,这二十多年当中,香港变化太大太大了。七七年那个时代,在我感触当中香港非常美好,人称为东方明珠。我住了四个月,那时香港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多,海底隧道没有,香港到九龙要坐船,这一边是尖沙咀码头,那一边是天星码头,高楼没有这么多,确实是个很美好的居住环境。但是这二十多年之后,人口增加了,高楼大厦林立,感觉得处处都有阻塞;甚至于使人感觉到,连空气都不能够流通。币值的贬质,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比那个时候苦多了。再看看整个世界的大环境,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活在这个世间的人一年比一年辛苦,何苦来!这是业力,我们过去生中造的业,现在要承受这个果报!幸亏我们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究竟了义,逐渐的我们明了诸法实相。这一切相,缘生,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才恍然大悟,佛在经教里常常跟我们说的,「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

  「无所趣」之「趣」就是法性,整个宇宙是一个法性土,没有来去,大乘佛法唯「觉」而已。只要你觉悟,觉悟才能契入,入一真法界,入诸佛境界。这样子是不是有所趣?实在讲不能说有所趣,也不能说无所趣,还有个有无,你没有契入!有无这个对立没有了,你才真正契入。真正契入,你说有所趣,行,没讲错,你说无所趣也没讲错。所以悟了之后,横说竖说、深说浅说,怎么说都是对的;没有入进去,怎么说都是隔靴搔痒。所以,悟入就太重要了。

  但是悟入,「无所趣」跟前面「舍担」的意思很相近,还是要放下,还是要舍。无所趣的意思太深了,这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乃至我们修学净土,大家熟知的西方极乐世界,现在我们在一起学《华严》,知道有华藏世界,而且知道华藏世界外围有无量无边世界,这些世界在哪里?「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跟佛法里讲的非常接近。不同维次的空间,十法界就是十个不同维次空间;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也是一个不同维次空间。

  科学家知道有这个事实存在,但是现在还找不到方法,怎么样能把这空间界限突破,但是在佛法里面早已经突破了。科学家不知道不同维次空间这种现象是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产生的,佛法里头知道很清楚。这些东西是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生出来的,正是所谓「一切法从心想生」,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心想,因此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限的。换句话说,法界是无限的,讲十法界这是总说,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里头,都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换句话说,每个人有一个法界,我的法界跟你的法界不一样。到什么时候才完全相同?到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佛佛道同!那个时候就完全一样,平等了,真的平等。为什么?证到究竟极果了,即使在等觉菩萨还是大同小异,还不能够完全一样。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一品,每一位等觉菩萨并不一样,所以可以说大同小异。到如来果地上完全相同,决定没有两样,这时候才晓得,从心想生!

  没有时间,没有空间,还有什么所趣?如果说有所趣的话,决定有时间、有空间,你才有所趣。空间没有了,远近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一真法界。所以这一句里面有因有果,我们对于这个因果道理都要通达、都要明了。然后我们学佛,心地才会清净,才真正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生净土,生哪一个土?跟诸位说生实报庄严土。你要说为什么?因为你「无所趣」,这生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如果有所趣,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有所趣;实报庄严土无所趣,这个境界就高了。

  我们听到大乘经上有此一说,先要衡量自己的根性,我能不能做到?老老实实讲做不到。做不到我们怎么样?我们要「有所趣」,我们修净土确确实实定一个方向,定一个目标,娑婆世界的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我们一点都不怀疑,完全相信,一心一意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真正念佛人,面常常对着西方,这就是有所趣!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再学无所趣,把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余土,把方便有余土提升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土跟寂光土是同时证得的;实报是事,常寂光土是理,理事是一不是二,所以同时证得。

  修行,最贵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根性,所以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在世出世间才能有成就。要想功夫得力有进步,那要修忏悔法门,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我在讲席里头常说,知道自己过失这叫悟,觉悟了!我们在菩提道上,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的觉悟,小悟、大悟、彻悟,古大德讲积小悟就变成大悟,积大悟就变成彻悟。小悟就是知道自己的毛病,知道自己的习气,知道之后要改,改就是真正修行。所以,修就是修正、修理,行就是行为,就是过失,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把这个东西修正过来、修改过来,叫做修行!你不知道自己有过,你就没有办法修;换句话说,你就停止在这个地方。停,说老实话是停不住的,读书、修道,古人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进步,你肯定退步。

  所以,佛教导我们、教菩萨,精进波罗蜜!又跟我们说,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精进就不能不觉悟。我们自己很不容易知道自己的过失,这要靠善友,善友就是我们周边所有的人。他或者是当面说我们的过失,或者在背后批评我们,我们知道了,要认真反省有没有。如果有这个过失,赶快要改,没有这个过失,要提高警觉,决定不要犯这个过失。所以,周边许许多多人都是帮助我们勇猛精进的善知识,一个真正修道人,他懂得,所以他会有进步。

  一般人烦恼习气很重,喜欢听好话,对他批评的时候他不会接受;不但不会接受,他反目成仇,他还要想办法来报复你,那就变成冤冤相报了,就变成罪业了,后患无穷。你的果报得到是什么?生生世世不如意。冤冤相报,彼此都要受苦难、都要受痛苦,你说何苦来!何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我常常劝同学,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随顺经论教诲。经论教诲就是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就是我们自性性德的流露,你如果能认识到这一层,你才真正欢喜经教,才真正欢喜依教奉行,乐此不疲!

  我自己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我也很坦诚的把我自己修学的经验、心得跟大家分享。我在不讲经的时候,无论是坐着或者躺着,都会感觉得有累,讲经的时候不觉得累,一身轻松愉快,法喜充满。换句话说,读经、讲经、为大家解答问题、研究讨论,这是我的生活,这是我的营养,不但是精神会愉快,体力也非常轻松。世间人,尤其中年以上,用什么方法来调身?多半用运动。出家人从来没有听说做运动的,那出家人如何调自己的身心?用法喜。人逢喜事精神爽,用法喜、用禅悦,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身心健康。这真的吗?是真的。寂静可以养身,运动也能养身,但是动不如静,静不但能养身,能发慧!《楞严经》上讲的,「净极光通达」,净能生慧,善能生福,福慧哪有不养身的道理!尤其是慧养精神,福养身体。

  这些理念早年我们是从经论,从儒家四书五经里面得到的。现在,我们又看到科学的证明,使我们对于圣贤人教导我们修养身心的方法,信心大幅度的提升了。现在我们真正体会到,所有一切物质是什么?是法性。从前经上是这么说,我们体会不到,我们也不敢讲,现在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它是法性。我们身体的细胞、毛发统统是法性,宗门大德常常勘验学生,「你会么」!我们现在可以答,会!毛发、细胞统统有见闻觉知,动物、植物、矿物,乃至于宇宙之间自然现象,统统有见闻觉知。云彩在空中飘浮,你可以叫它止住不动,它真的就不动,它能懂得你的意思。你在那里祈祷、祝福:你不要动,让我仔细的来欣赏欣赏,它懂得。

  你看看日本人他们在做实验,湖水,琵琶湖我们也去过,有个小湾,水不流,是死水,水很脏,不干净,水面上有小的波浪。几十个人在岸边祈祷,祈祷什么?祈祷的词实在很简单,「湖水干净了,湖水没有风浪了」。几十个人同时说这么一句话,对着这个湖水说,三天之后,果然湖水干净了,风浪没有了,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个讯息给它,它吸收了。你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爱心来祈祷、来祝福,产生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现代人用科学实验出来。我听澳洲同学打电话给我,我们这几年送的「爱」,写的「爱」字,把它缩小贴在水瓶上去做实验,结晶非常美好!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美得不得了。我们佛经里面这一些修学的纲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让水看,你看它的反应,这是科学给我们做出证明。

  山河大地,我们诚心诚意在那里祈祷、祝福,真的随着我们念头在改变,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常常想我们自己,想我们自己的身体每个器官都美好,每一个细胞都美好,它真听话,真的就变好了。如果你生病,你能够常常念着,「我这个病就好了,病没有了,身体恢复健康了」,不需要用药物,很快的、真的自然就好了。《旷野的声音》讲澳洲土著那个医疗的方法,就是这个办法,所以那个土著人真高明!严重的跌伤,他就用这种祝福、祈祷,居然能够让折骨自动收进去,伤口自然就好了,到第二天跟大家一起去旅行,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这不就是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世间人麻烦在哪里?不懂这个道理,不相信自己的意念,这就麻烦了。

  你相信医生,你就离不开医生;你相信巫术,你就离不开巫术;你相信运动,你就离不开运动,都有道理在里头,这个道理很深。宇宙之间的事,事跟理是分不开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你要是能够融通、贯彻,你就得大自在了。原来无所趣入就是大自在!无所而不入。这个话什么意思?无量无边不同维次,你统统都能够契入。底下一句第八句:

  【或名随圣意。】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随顺圣教。我们学佛,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这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出现的。随顺我们历代祖师大德,祖师大德、菩萨、声闻,没有一个不随圣教,所以,不能有自己的意思,这是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你要依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是什么?轮回的意思。六道里头所有一切众生,自己的意思叫做轮回心,轮回心造轮回业,受轮回果报,你怎么能出得了!唯有随顺圣人的教诲。为什么?他们已经超越六道了,已经超越十法界了,他的意思是正确的,没有错误!他在哪里?留下来这些经论就是。

  所以我常常讲,经论是佛菩萨亲证性德自然流露,我们随顺圣贤人的教诲就是随顺自性,这样才真正能得度,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看到古往今来,在家出家,多少都是真正发愤用功努力修行的,但是怎么样?没有得到结果。这在中国史书里面有很多记载的,出家人来生这一转生,转到人身,多半享受人间的富贵;前世,前世是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出离三界?不能去作佛、作菩萨?就是没有随顺经典教诲,或者是他把经典教诲意思错解了,所以结果不殊胜。

  我们每天读经,实在讲,读经也是在检点自己,我们为什么给净宗同学,我们定的这早晚课程?早课所读诵的经文是《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第六品),晚课我们选的经文是《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怕的是自己粗心大意,找不出自己的毛病。早课我们念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细心的对一对弥陀发的愿,我有没有发?中峰禅师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四十八愿愿愿都要相应,有一愿缺少了、没有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个问号在。我们早课是这样做法的,一条一条的来对,我有没有发?

  晚课这段经文比较长,这段经文讲的是五戒十善,要细细去观察、去思惟、去反省,我有没有犯,佛教我做的,我有没有做到,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我有没有违背?认真的去检讨、反省、改过、自新,这个晚课有功德,你是真的在做了。绝对不是念一遍给佛菩萨听,那你就错了,完全错了。这是许许多多同修用功不得力的原因,他不知道,他以为把经文念一遍就可以了,不是的,念一遍没用处,有口无心。

  念经、听经怎样才有受用?随文入观!随着经文改变我们自己的心行,修正我们自己的观念、言行,这就得用处。所以展开经卷,我与佛所说的、经论所讲的相应不相应?这个重要。我今天读到『随圣意』,我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随顺佛菩萨教诲,有没有违背?那这一句我念的就很有受用了。念到「平等」,我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用平等心?念到「舍担」,我是不是能把一切万缘放下?

  所以,凡夫修行,除了随顺圣教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最大的恩德是什么?就是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最大的恩德!他要不说、不教导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永远没有办法脱离生死轮回。得他的教诲,我们才知道宇宙之间一些真相,知道怎样学习,怎样能够超越。再看下面第九句:

  【或名仙人行。】

  佛经里面讲到『仙人』,只有《楞严经》上说到,一般大乘经讲五趣、讲六道,总是这样分类法,《楞严经》里面讲七趣,这是讲的最多的。七趣就是七道,七道是六道加哪一道?加仙道。仙道里面有天仙、有地仙;地仙里面有人间的仙人,有畜生的仙人,畜生道有仙人,饿鬼道有仙人。实在讲这就跟阿修罗一样,阿修罗是天人、畜生、饿鬼统统都有阿修罗,所以他在哪一道就归哪一道了,仙人亦复如是。所以,经上常讲五趣轮回,五趣里面有仙人、有阿修罗。如果单单把阿修罗提出算一道,只说天阿修罗,人阿修罗还是归人道,畜生阿修罗还是归于畜生道,鬼中的阿修罗还是归鬼道,只是把天阿修罗算是一道。我们援这个例,这一句亦复如是。此地讲的仙人是指天仙,人间的仙人是人道包括了,畜生里面的仙人那就归畜生道,饿鬼道的仙人就归饿鬼道。

  「仙人」是什么性质?这个我们要懂得。仙人离欲,他的心清净,他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很淡薄。真正修行人,离欲!这个地方放在此地,也就是教给我们「离欲行」非常重要,就是说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你真正能放得下,这是「仙人行」,仙人能放下。特别举出他们给我们做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放下,不是学习作仙,将来自己也成仙人了,那你就错了。为什么?仙人没有离开六道,所以这个地方的用意是要我们学他的放下,学他的看破。

  仙人能看得破、能放得下,为什么不能出离六道轮回?这就是祖师大德所说的「遇缘不同」。他没有遇到佛缘,要想超越六道轮回,只有佛道。世间宗教很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印度,印度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宗教之国,宗教最发达了,佛经里面记载的有九十六种,大大小小的宗教有这么多。高级的宗教,佛讲的「六师外道」,高级宗教,有六种,这六种都修禅定,他们都能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了不起!对于六道轮回里面的事情,他们太清楚、太明白了,也就是六道轮回的空间,在他们是一点障碍都没有,清清楚楚。但是他们不知道六道是怎么来的,什么道理形成的,怎样形成的,怎样能出离?这他们不知道。

  六师外道里面修行最高的,能够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出不了轮回;所以他不是圣人,还是凡夫,我们一般讲高级凡夫。像中国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老子的意思,「我不要身体了」;不要身体是无色界,也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人,肯修行,已经达到这个境界了,佛来就最契机了,佛来给你说明六道是怎么形成的,六道以外是什么境界,他不知道;怎样脱离六道,怎样再升华到六道以外不同维次空间,佛说这些法,这些人欢喜听,他们总是希求求不到的,碰到释迦牟尼佛这个过来人。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听众里面,就有不少当时印度高级的这些宗教徒、宗教领袖、传教师,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看破、放下,遇到佛,没有一个不成功。为什么?你障碍少。遇到佛你还是不能看破,还是不能放下,还有严重的分别执着,那你依旧搞六道轮回,这就铸成大错特错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一千零八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