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20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二0集)  2004/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20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界偈颂第五首看起:

  【或见师子吼。殊胜无比身。示现最后生。所说无非实。】

  这首我们在「离世间品」,菩萨师子王这十首偈里面,我们学习过前面的七首,现在接着看第八首。「一切诸佛所,灌顶授尊记,广施众圣财,菩提分珍宝」。『师子吼』跟『殊胜无比身』在这一首偈子里面是灌顶授记。灌顶授记是菩萨在等觉位,像世尊过去在燃灯佛所,佛为他授记;现在补处菩萨,弥勒菩萨,这也是在诸佛所授过记的,当来下生到这个世间来成佛,龙华三会度无量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弥勒菩萨将来讲经只有三会。但是每一会时间长短不相同,确实也有菩萨一会、二会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我们要晓得。这都是说的无比身,『最后生』。在菩萨位次这最后生,在往上去他成佛了,他是佛身,他不是菩萨身。『所说』无一不真实,这个地方所说,这下面几句都是说「所说」。

  「广施众圣财」,财宝是世间人所希求的,所以诸佛如来也就用这个来表法。首先要知道财的作用,是能够帮助我们解除贫穷之苦,有了财富物质,这受用就丰足了,佛以这个做比喻。佛菩萨布施给众生的不是物质的财宝,是精神的财宝,是智慧的财宝,所以称之为圣财。我们现在深刻的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只有智慧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智慧是宝。

  在中国古代,把智慧人看作为国家之宝,在佛门里面最明显的例子,鸠摩罗什大师在西域弘法,在龟兹,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中国的版图在新疆,那是一个小国。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国王拜他做老师,这国师,国宝!周围许许多多国家的高僧大德都到龟兹来亲近罗什大师,他的盛名传到了中国。中国秦王苻坚听说有这么大智能的人,羡慕之极,想把他请到中国来又怕人家不放,于是就派了七万大军到龟兹去迎请,七万大军。率领军队的将军跟龟兹国王讲得很明白,我们是来请法师,你能够同意让罗什大师到中国来,我们这么多人是来迎接的;如果不答应,不答应就攻城。不是为侵略别人的土地,不是为夺取别人的财产,不是。只是为了求一个法师,智慧之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段故事,罗什被请到中国来了,这用武力请他来的。把有智慧的人看作国宝。

  广施众圣财,我们就晓得是法布施,众是众多。菩萨示现成佛,这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你们想想这是不是广施众圣财?确实,现在流传下来的《大藏经》,法宝,也就是这个地方所说的众圣财。众圣财,现在是《大藏经》,当年是具足智慧德行的佛菩萨、高僧大德,他们能够广施法布施。「菩提分珍宝」,能布施的是佛菩萨,接受布施而得利益的,虽然没有能够得到圆满的利益,几分利益是得到。菩提分珍宝,就《华严经》教义来说,分证菩萨果位,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位是菩提分珍宝。真正接受如来的法布施,你就有成就。佛菩萨布施是开示,学生接受是悟入。你听了佛菩萨开示之后,你要能悟入,用《华严经》大分来讲,佛菩萨的开示是启发我们的信、解。我们的信、我们的解要依佛菩萨的开示,这是广施众圣财,悟入就是菩提分珍宝。我们听了开示之后,见到示相以后,你要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入分证位。佛菩萨的布施你真正得到了。再看下面第九首。

  「菩萨转法轮,如佛之所转,戒毂三昧辋,智庄慧为剑」。这后面是用比喻来说,菩萨转法轮就是讲经教学。讲经教学为什么用轮来比喻?轮的相,轮的作用在一切物质当中是最圆满的,所以佛常常用这个来比喻教学。轮,轮有心叫轴心,这个心是毂,毂就是轴心;外面有辋,辋就是轮。这里面含的意思很深,佛给一切众生所说的真实法,非空非有。什么是非有?轮的心非有。现在在学校里学了几何,知道圆心有没有?决定是有。在哪里?找不到。圆心是点,点是抽象,痕迹都没有,但是它决定有。佛用这个来比喻心,心不是物质,所以心是真空,真空不空。为什么?从这个心能够变出一个轮的相出来,轮的相是动的。你看看心不动,能现的心不动,所现的相一定是动的,轮要不动,那就没用处了,轮的作用就是它转动。

  现代科技文明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给诸位说建立在轮的基础上。佛的教学给我们讲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像轮一样,你不能说这些现象,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相明明在,你说它有,这些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空跟有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只有圆能够显示得出来,我们从这个里面去悟入。

  世尊教学以什么为中心?以戒,戒是毂。以什么为作用?定,三昧是定。轮上面必定有车,这个车是个战车,为什么?它下面有剑。我们就晓得这个车上带着有武器,这就是战车。庄是庄严,智庄,智慧庄严,诸位连到上面看看,戒定慧,智慧。所以佛所转的法轮,菩萨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戒定慧。智是庄严,慧是剑,这个战车非常庄严带着有武器,这是转法轮的义趣。慧剑能破烦恼,能破业障,把业习烦恼比喻作贼。这个战车出去是对付盗贼的,盗贼把我们的功德法财障碍住了。功德法财就是指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德相。烦恼习气现行,这全都不见了,好比是被贼偷去了,被强盗抢去了。现在我们要把这个强盗抓来,要把财宝再夺回来,就这么个意思。所以佛是把他的教学比喻作战车,把我们凡夫这些烦恼习气比作魔、比作贼。末后一首偈子很清楚了。

  「既破烦恼贼,亦殄众魔怨,一切诸外道,见之无不散」。这首偈就是说明「师子吼」教化众生所收到的效果。这一仗打胜了,果然丰收,烦恼贼破了,断烦恼了,众魔怨灭尽了。殄是殄灭,殄灭是完全消灭。佛给我们说的戒定慧三学能断烦恼、能灭业障,魔怨是业障,能伏外道。外道指的是什么?不是指其它宗教。有很多人不明白,以为佛经上讲的外道是讲其它的宗教,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外道真正的意思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所以多少佛弟子不知道佛法向内求,他向外求,所以佛法称之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你们想想「内」字,内的反面是外,这个名相正确的意思要理解。

  我们学佛今天是不是在心外求法?如果在心外求法,我是搞的外道。佛法教人回头是岸,回头就是向内求不向外求,向自性里面求那就对了。像观世音菩萨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用耳根。我们今天用耳根听的都是外面是是非非,古德说得好,「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要想修心,你要想修净,我们前面给诸位提示的纯净纯善。纯净纯善,那你要远离外面的干扰,远离外面的影响,才能真正得到纯净纯善。

  到智慧开了,这一切诸外道,见之无不散。实在讲外道统统都变成佛道了。怎么说?你要把外道,魔王、外道看清楚了,你就懂得佛在大乘教里头曾经说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哪里来的外道?内尚不可得,何况其外,那你这就是真正契入了。你还有内外,内外是对立的,内外是二法,六祖能大师说: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说法,这是佛随顺众生说的,也就是依俗谛说有诸外道,有众魔怨,有烦恼贼。如果是依自己亲证的,就真谛来说,烦恼即菩提,众魔即诸佛,内外不可得,这是《华严》教义,真正契入华严境界。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首偈总的为我们开示,摧邪导迷行,这就是师子吼义。可见得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教导我们破迷执、破邪见,作用在这里。邪见破了,你就恢复到正知正见,迷惑一转就是智慧,智慧开了,所说没有一样不是真实法。现在请看第六首偈:

  【或有见出家。解脱一切缚。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

  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很简单的给我们说了四个字,「解缚修寂」,出家时。他就说明出家是为什么?这个地方先要懂得『缚』是什么意思?『解脱』这两个字在前面讲过了,「缚」是绳索捆绑起来,它也是烦恼的代名词。解就是把这个解开。一条烦恼就好比一条绳索,你就想想八万四千尘劳烦恼那就是八万四千条绳索。一条绳索捆绑你,你就不自由了,就不能动了,现在你身上有八万四千条绳索捆绑你,你还能动弹吗?大小乘经里面用系缚比喻烦恼,解就是把这个解开,烦恼解开;脱,你就恢复自由了,你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了。这一句是「解缚」。接着底下这两句我们就看出来佛法修学的门道。

  『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你要想修行,首先要断烦恼。解脱一切缚就是断烦恼,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这一句。「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下面一句,第三句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是四弘誓愿最后一句,「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四弘誓愿是教导我们学习的程序,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颠倒了,你什么都得不到。以前李老师给我们用比喻说,四弘誓愿好比是四层大楼,你没有第一层你怎么会有第二层,没有第二层你哪里来的第三层。换句话说,你烦恼不断,你就没有办法修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为什么?没有戒。这不能不知道,不能大意,不能疏忽。

  戒从哪里修起?现在我们可以说很清楚很明了,从十善修起,从三皈五戒、沙弥律仪下手。这是解脱一切缚。中国在古时候,无论在家出家几乎都有五年学戒,也就是说你要学佛,你跟一个老师,老师给你奠定基础这个时间通常都是五年,所以叫做五年学戒。这个戒是狭义的不是广义的,遵守老师的教诫,这叫师承。老师教你什么东西?实在讲,老师教学的原则决定遵守四弘誓愿,决定遵守净业三福。四弘誓愿是解门,净业三福是行门,解行相应。净业三福,我们就知道第一福里头有十善,十善业道;第二福里面,我们今天讲到最低的、最少分的,不能再少了,三皈五戒、沙弥律仪;第三福就是《大乘无量寿经》,这是菩萨示现作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没有例外的。

  佛门里面还有一首偈,跟这个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明显,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就是解脱一切缚。「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菩萨戒。这两句把戒律,我们今天讲三藏,律藏、戒学圆圆满的显示出来。常乐观寂灭,这一句就是修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底下一句「自净其意」,你看看常乐观寂灭是不是自净其意?

  菩萨真了不起,出家示现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他那个样子觉悟了。出家不是讲形式的家,形式的家是做表演,表演给别人看,让他去觉悟,是这么个用意,不是叫你真的出家,叫你什么?叫你心出家,这是真的。身是假的,身出不出没有关系,心要不染着,不染着家,你就出了。一切众生修行圣道而不能证得圣果,不能超越六道,都在放不下家,病根就在这地方。所以佛菩萨示现为我们讲经说法,让我们真正明了事实真相,《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要记住。现在我们看「离世间品」,示现出家有十句,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事故,示现出家,何等为十」。第一个「所谓为厌居家故,示现出家」。觉悟的人看到家很苦,所以叫家累。我们韩瑛堂,也就是斋堂里面有一幅画叫醒世图,我相信你们都看到过。醒世图里面画的就是家累,你看一个人在拉车,那个车就是他的家,车上有他的太太、有他的儿女、有他的家私。这一张图,早年我刚刚出家没有多久,这说起来五十多年前,台南开元寺的客堂挂在客堂门口,我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这是照相放大的。现在印的很多到处赠送,现在放这么大,比原图还稍微小一点,小不了多少,很值得人省悟。你看到这个样子,你还要不要家?菩萨觉悟、清楚不愿意背这个重担,他把这个重担放下,示现出家。为厌居家故,这第一句。

  第二句「为着家众生令舍离故,示现出家」。这第一句讲的是自己真的觉悟明白了,家是负担、是重担,你没有办法解脱,你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菩萨做这个示现。第二个意思是为众生,无量众生贪着家业,贪着家亲眷属,产生了深情爱意,那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你为什么会在六道里头轮回?就是你的情执、你的情爱太重了,你放不下,那你得要去搞生死轮回。菩萨觉悟明了、放下了,令那些众生看了之后,心里有所警觉,为这个而示现出家。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离世间品」,以十事故示现出家。这一段经文一共有十句,前面两句介绍过了,现在从第三句看起。「为随顺信乐圣人道故,示现出家」。圣人道就是佛道。我们知道菩萨在家的多,出家的少,从这个地方我们去思惟观察就知道,这个圣人法是说示现成佛,就是示现成等正觉。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定是现出家相。其实这是示现,真正出家,你一定要懂得家是什么,这个先要搞清楚。家是现在人讲压力,佛经里面我们读得多了,重担。

  佛说「家」有四种。第一种田宅家。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房地产,你有房地产这有家,你家住在哪里。有房地产,当然你有妻子儿女,我们现在讲家庭,这是第一种家的意思。实在讲这个家并不重要,菩萨作斯示现,目的是叫我们要出另外三种家。另外是哪三种家?烦恼家。烦恼是家,所以断烦恼也叫出家,这个就不分世俗里面讲的在家、出家。在家居士把烦恼断了,他出了烦恼家了,真管用;田宅家出了,如果没有断烦恼,不管用,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第三种五阴是家,色受想行识,六道是家,六道轮回!到大乘菩萨还有一个家,无明是家。出了无明,那才真正证得无上菩提。所以家有这么多种,你出哪一种,你得要清楚。

  「出」也有四种:第一种身出心没出。这是有名无实,身剃了头了,像个出家人的样子,心跟在家人完全没有两样,具足自私自利,具足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贪瞋痴慢一分都没有减少。身虽然像个出家人的样子,你心没有出。烦恼习气不但没有减少,还天天在增加,你说你怎么得了?这样的出家人,他将来往生到哪里?给诸位说,决定往生地狱,地狱是他的家。你要说他没做什么坏事,他很守本分,没有坑人,没有骗人。他有一个罪名,什么罪名?破坏出家人的形象,这个罪名就是阿鼻地狱。人家一看出家人是这个样子,他不是骂你一个人,把所有出家人全部都骂到了,你把出家人形象破坏了,罪是从这个地方结的。所以不能不知道。

  诸位学《沙弥律仪》你就明白了,《沙弥律仪》在家同学可以学。出家戒里面除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人是禁止的,不可以学的;沙弥戒跟菩萨戒可以学。沙弥戒,小戒,我们现在不敢讲比丘,能够把沙弥做到就不错了,念佛往生是真正能行,真能去得了。如果十善、五戒、沙弥戒都做不到,出家人念佛不能往生,还要搞轮回。即使要搞轮回,三恶道的成分太大太大了,就是我刚才讲的罪名,破坏出家人的形象,你的罪业就重了。这第一种身出心不出。

  第二种心出身不出。在家居士这真能成就。形象是在家身分,心里头对这个家一尘不染,没有一丝毫染污,没有一丝毫贪恋,这个在家居士是菩萨、是罗汉,这是正确的。第三种身心俱出。在我们佛门历代的这些祖师大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身心都出。这个就是圣人道故,菩萨要随顺信乐,你真的信圣人之道,真的喜欢圣人之道,那你就要示现出家。第四种人是身心都不出。身心都不出指哪里?指在家居士,他身没有出,心贪着五欲六尘、贪著名闻利养、贪念家亲眷属,他都没有出。所以名字优婆塞、优婆夷,有名无实,他不是真的在家修行人。除这个四种,我们也要清楚,我们是属于哪一种人?你是在家的,你是属于心出身不出真正在家居士,诸佛赞叹,诸佛护念;如果是身心都不出,你也是破坏佛教形象。人家一看,你虽然不是出家人,人家说你学佛的,学佛的人干这种事情,你把所有在家学佛人的形象破坏了,这个罪不得了。

  所以出家这桩事情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印光大师一生为什么不收出家徒弟?不给人剃度?就是这个道理。什么人印光大师会给他剃头?身心俱出,这是应当要给他剃度。身出心不出,不可以,你怎么忍心把他往地狱送?决定不可以。我学佛七年才出家,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讲经,我对于这个很清楚很明白。我发愿学印光法师,一生不做主持,不做当家,不传戒,不收剃度弟子。现在你们图书馆这些跟着我出家的,我跟你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们是跟韩馆长出家的。韩馆长一生护持我三十年,她建了道场,道场需要人照顾,所以有很多人就找她,求她出家,她答应了。那没法子,找她是我来替她,代替。所以她一往生,我当时就说了,馆长往生之后,我绝对不会替一个人剃头。以后找的人很多,我统统拒绝了。所以你们出家要感谢韩馆长给你们的缘,我没有这个念头。她走了,留下你们这么多人,离开图书馆之后没有地方去,所以建这个道场是给你们的,我报韩馆长三十年护法之恩。你们跟她的人,我不可以看到你们到处去流浪,所以给你们建一个道场。

  建立一个道场,我在这里要担任院长这个名义,那是你们在澳洲没有拿到身分,拿到身分,我就得移交了。现在行师已经拿到公民了,我就交出去了。布里斯本的净宗学会,我也把它交出去了,现在让悟通师在那里管理。你们有这个条件就应当接手,自己好好的来管理,不辜负韩馆长,不辜负许多护法拥护你们,出钱出力建这个道场。你们要知恩报恩,你们要认真修行。出家要像个出家人,在家要像个在家人。在家的就是心出身不出,出家的身心俱出,这就对了,这是圣人之道。佛为我们示现出家用意很多,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模范的。

  第四「为宣扬赞叹出家功德故,示现出家」。世尊为大家曾经讲过一部经,《出家功德经》,赞叹出家。佛菩萨赞叹出家,自己不出家,那不好意思,讲不通,所以他要给我们做榜样,示现出家。所以在家居士学讲经,不能讲这部经,就是《出家功德经》这个经你们不能讲。为什么?讲了,人家问你出家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出家?会叫别人怀疑。讲经的目的是要帮助一切众生断疑生信,你讲这个经引起别人怀疑,那就错了。所以这个经不好讲,这个经一定要出家法师来讲。下面第五句。

  「为显永离二边见故,示现出家」。永断二边,二边是相对的,空有两边,真俗两边,出家是两边都离。两边都离,大乘法里面称它作中道,再向上一层,中道不存,中道也没有,那你就是真的出了家。不但出了三界家,出了十法界家;不但出了烦恼家,你出了无明家,你成就无上菩提了。你看出家还有这一层深义在里面,这个意思太深了。这个意思不是普通人能够体会得到的,什么人体会?至少是四圣法界,六道凡夫体会不到。我们就晓得示现给声闻、缘觉、菩萨看的,帮助他们向上提升。

  第六句「为令众生,离欲乐我乐故,示现出家」。这里面讲了两个「乐」。佛为了帮助众生,教导众生离欲乐,欲是欲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现在把它说之为物质享受。物质享受之乐叫欲乐,另外一个叫我乐,我乐是属于精神享受,不是物质的。精神享受里面有道有学,好学的人精神生活很丰沛。人生在世,我常讲最重要的一桩大事要活得很快乐,你就没有白到人间来。你这一生得人身要活得很痛苦,那你很冤枉。幸福快乐与地位的尊卑不相干,与贫富不相干,与贵贱也不相干,我乐。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不是欲乐,这里头没有欲望,道跟学。所以修道有乐趣,不论是哪个道门。在中国过去社会里头,儒释道三家,佛出家,道里头也有不少出家,道士出家的,儒家确实有心出身不出。

  所以这是佛为了教化众生,让众生把这两种乐都能够放下,这两种乐是有为法,不是真的。这种乐好比是外面境界刺激的,不是从内心生的乐趣。内心里面生的喜悦,那是真的。什么人有?出家人有,心出身不出的人也有,真出家!这是佛家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论语》里面所说的「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你把你所学的都能够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无比的快乐。这个乐是圣贤之乐。

  所以人活在这个世间,如果活得不快乐,那就错了。谚语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有助于你的健康,健康的身体是从喜乐里头来的。你心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你决定多病。治病从根本治,不要医药,不需要请医生,把你内心的贪瞋痴拔掉,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贪瞋痴,我常常讲,那是你内心里头最深处的病毒。你有烦恼,你有疾病,你有生死,都是它在作祟。佛教我们出家有这一层深义在里头,出烦恼家、出生死家。我们在讲席这么多年当中提过不少次,真正学佛功夫得力,不老、不病、不死。这个不老可以说老化的很缓慢,这不老,你真的功夫得力,你真的学到东西了。所以学佛你有没有功夫、得不得力,一看就明了,你瞒,瞒不住!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身体上,你怎么能瞒得过人?

  第七句「为先现出三界相故,示现出家」。先是提前,现在还没出三界,示现出家身,绝不贪恋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换句话说,出三界就是超越六道轮回。现在虽然身还在,还在这个世间,你看他的思想,你看他的言行,他不在三界中,他已经在三界外了。这一种示现出家,这不是为自己是为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众生确确实实占绝大多数贪恋欲界,财色名食睡,五欲他除不掉,无量劫来根深蒂固。有一等聪明人知道欲界还是苦,还是不清净,希望更向上提升一层,色界天。色界四禅十八层天,称为色界,告诉你这二十八层天里面每个人都没有欲,我们常讲的七情五欲他统统都没有。但是你要知道,他不是永远断掉的,他是伏断,他修禅定,禅定功深把它伏住。二十八层天愈往上层次愈高,定功愈大伏的时间愈久,他在这里头享乐。时间虽然久,终究有到头的一天,到头了他的定功失掉了,失掉之后,阿赖耶里面烦恼习气种子又起现行,这一起现行就堕落了,他不能再往上升,他往下坠落。这些事实真相,佛在经典里面都给我们做详细说明,要我们认识环境。

  再往上去我们讲精神的世界,连这个色身都没有,世间人常讲灵界,灵性的世界,这个最高了,这里面的人全是化生,他没有欲,他没有色,全是化生。有没有苦?佛说有。佛常讲的八难,三途八难,难就是苦,遭难。他的寿命长,一般也称为长寿天。他的苦在哪里?无色界天没有佛菩萨去教化众生,这就是他的苦处。换句话说,生到这个天,一定等到天寿终了,这么长的期间不能闻法,这就是他的苦处。

  闻法有大乐,法乐!我们同学当中,有几位我比较熟悉,常常看到他。虽然在澳洲没有拿到永久居留,进来时间到了,他出去了,不到一个月他又回来了。为什么?我知道他听经有了法喜,有了受用。这个受用决定比世间一切法殊胜,这个乐超过现代人讲物质文明的享乐,超过,超过精神生活的享受。他要是不超过,他为什么会来听经、会来学教?说到这一点,我自己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天不读经,一天不讲经,给诸位说这个日子不能过。没有佛法,这个日子苦不堪言,寿命长是多受罪,寿命短也不例外。为什么?寿命短,他提前到三恶道去受罪去了。

  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间,你冷静想想是不是人间的三途?天台大师讲的百界千如,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我们是人法界,人法界里面有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人法界里的佛法界。有菩萨,《无量寿经》序分里面讲的十六正士,那十六位都是当时在家菩萨,这些人就是所谓心出身不出,等觉菩萨为我们来做示范的。对于世出世法无有贪恋,对于诸法实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超越了,示现出家相给大众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的一举一动是做样子给人间一切众生看的,会看的人,看懂了的人,觉悟了,他得的是真实利益。

  第八句「为现自在不属他故,示现出家」。六道凡夫不自在,口里面喊的自由自在,口里面喊着真善美慧,全是假的,有名无实。什么人名副其实?佛菩萨名副其实。在家的形相不能明显的表示,所以佛现出家的形相。这个出家相跟在家相不一样,明显的差别。示现出家相给大家做榜样,让大家看了之后,能够省悟过来,知道家虚妄不实。示现出家是觉悟这一类众生的。为现自在不属他故,他是外面力量影响诱惑不再受了,这才叫做真正自在。

  第九句「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示现出家」。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四种无畏,菩萨也有,但是菩萨没有如来那么样的究竟,那么样的圆满。你看这里面,为显当得如来十力这才出家。后面成道,到成道那一段,那就是刚刚得到,这里还没有得到,当得。菩萨成佛决定是出家相。

  在中国,佛菩萨对中国人确实是跟一般地区的人不一样,格外的照顾。在这片大地上,诸佛菩萨做种种示现,几乎这几千年来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问题是我们肉眼凡夫,我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认识,道听涂说,以讹传讹,让许许多多善心的众生迷惑,这个罪重。明了而欺人,这个人罪很重,一般不明了、盲从的还是有罪,不能说盲从的人没有罪过,比主犯轻一等而已,不能说没有罪过。这一些理事我们都要通达明了。第九句说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示现出家。这个菩萨是等觉菩萨,后补佛,就像现在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将来他要下生到人间来示现成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第五尊佛。这个示现对于上根人、上上根人非常有说服力,他们见相闻声立刻回光返照,真能往生,真能成佛,真能像诸佛一样广度众生。末后一句。

  「最后菩萨,法应尔故,示现出家,是为十,菩萨以此调伏众生」。慈悲到了极处。最后菩萨,法应尔故。菩萨最后身,最后身就是等觉、后补佛。因为再提升就是佛身了,不是菩萨身,菩萨身在这时候最后。这是希有难逢,真正不可思议!后补佛示现成佛一定是出家相,一定是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头有出家,佛佛道同,他一定做这个示现,示现出家。这十条,菩萨以此调伏众生。这一句话是每一段都有,说明为什么做这个示现,做这个示现是调伏众生的不是为自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19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21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