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66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六卷)  2004/5/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66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十方百万世界,偈颂第六首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于法无疑惑,永绝诸戏论,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这首偈前面说了不少,意思还没有说尽,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引用的经论非常精采。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很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这经上讲的『戏论』。这在我们现前社会非常普遍,我们自己也常常犯这些毛病。平常我们实在没有觉察到,以为这是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不知道这里面的业因果报非常可怕。所以不能不多说说。

  昨天我们说到清凉大师引用《瑜伽师地论》九十五卷所讲的六种戏论,第一个是「颠倒戏论」,给诸位做了简略的报告。第二种是「唐捐戏论」,完全没有利益的这些言论,包括文字,我们称游戏文章。中国古人对文字看法是非常严肃的,文以载道,你看这多么严肃。要作游戏文章,开开玩笑的,说说笑话的,这都属于唐捐戏论。总而言之一句话,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想到对社会有正面的利益,不能有负面的伤害,这就对了。

  学佛的人,修道的人,中国从前读书的人,书真正念得好的人都意识到人生在世有使命感、有责任感,人绝对不是一世就完了,那你就完全错了。我们学院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是美国一个预言家,睡眠的预言家卡西的报告。我采用这一份材料做英语的课本,格里菲斯的老教授,萨弥教授,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我跟他谈到这个选择,他非常称赞,他说你这个做得非常高明。卡西在一生当中帮助苦难的人民(大多数是病苦),有一万四千多个例子,他的报告非常完整。今天在美国他有个图书馆,世界上有不少人到那个地方去研究他的东西。报告里头最重要的,肯定世间任何一个人他在一生当中决定没有突然发生的事情。他说那是不可能,没有,从来没有过,都是与前世有因果相连,真正是证实了佛法里面所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通三世。我选择他的教材,最重要的就是取这个理念,让大家对于这桩事情决定不要疏忽;疏忽,你自己要吃大亏。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各地方讲经,我的总原则、总方向,就是总的题目,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起心动念一定要想想,社会上一切大众都像我这个念头,好不好?我们想这桩事情。如果大家都觉得,都像我这个念头,好的,这个念头对了;如果是不好的,这个念头我们就不能起,立刻就要把它打消。起心动念都要想到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言语不必说,言语好样子,什么是好样子的言语?真诚,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绮语、没有恶口,好样子;身做的好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出家是不YIN欲);念头上的好样子,不贪、不瞋、不痴,不为自己,一切为社会、为众生。

  我们能够这样做,利益太大,不求现在的名闻利养,我们的灵性提升。我们知道有来世,来世到哪里去?我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生天。天人的心,佛在经典上讲得很清楚,慈悲喜舍,上品十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条件统统相应,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哪有不生天的道理!我们对这个修学有了基础,所以这两年我又劝大家,我们要把这个基础不断向上提升,我们的目标要「纯净纯善」。纯净纯善就是佛法里头如来地。这是好的,我这样做,我觉得很好;别人这样做,那我非常赞叹。与这个相违背的,不善!不善,我们自己首先不欢喜,我们觉得不能接受,那我要行不善,别人能接受我的吗?

  我们教学,学生有作弊的,这大概自古以来都有。如果我们做老师的人心行不善,常常作弊欺骗别人,现在今天学生作弊来欺骗我,我要处分他,我的良心能这么做吗?我欺骗别人,别人没有惩罚我;人家欺骗我,我就要惩罚他,这想想行吗?我要叫学生不作弊,首先我自己不能作弊。我处罚他,那真是堂而皇之,正大光明。我自己欺骗别人,别人骗我,我要惩罚他,这与道德、与良心相违背。

  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讲,诸佛菩萨他一定做到了,他才说,圣人;说了之后很认真的把它做到,贤人;说了做不到,凡人。我们今天要学圣人、要学贤人,当然最上等的是我做到了再说,我做不到,我不说。这桩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没错,先学贤人,天天在学;学圣贤书,天天在读诵,天天在学习。把圣贤的道理记住,常常念在心上,说在口上,自己做不到,但是久而久之决定会受影响。这个影响在佛法里面讲,熏习,长时间的熏习,不知不觉他就做到,正是所谓「习惯成自然」。我们要把学圣贤的教诲变成一个习惯,到成熟之后契入境界,真的,我做到了才说。我自己学习三个阶段:最初的十年,能说不能行;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说了之后,他就能行,而且不感觉到困难;第四个十年、第五个十年,差不多我都能做到,我所讲的我都是已经做到。所以这个言语肯定踏实,自己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断绝戏论。如果要不认真不努力,那你永远做不到。

  我们是凡夫,习气很重,古人有所谓「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天天都在读圣贤书,面目依然可憎,这什么道理?烦恼习气太重,不能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改?在自己,自己真正有决心、有毅力,能改。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能改,我自己通过这五十多年学习,能改,你一定也能改。改过自新,对自己讲是大利益,真实的利益;对社会、对众生真实的贡献。这个真实的贡献就是做好样子给人看。天天改过,天天自新,到等觉菩萨还是这样做法。不要以为我就成就了,远又远之!我们这才刚刚入门,刚刚契入。四相舍掉,四见放下,才入门。在大乘法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还不是初发心,初发心那是初住位的菩萨。我们现在了解什么叫菩提心,我们才学习,认真努力学习。等我们的菩提心现前,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相应,没有一念违背,那恭喜你,你就是初发心的菩萨,圆教初住,你是圣人,你不是凡人。所以戏论一定要杜绝。平常言语一定要很谨慎、很小心,不要犯这个过失。戏论,我们用最浅显的话来讲就是随便说话,说话不负责任。

  第三叫「诤竞戏论」,你看看现在的社会讲竞争,竞争是戏论。为什么说竞争是戏论?竞争要真正能够争得到,那就不是戏论,竞争要争不到,那不是戏论是什么?这个道理要去念《了凡四训》,这是我常常教人,实在讲,印光大师当年在世一生劝别人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讲的是什么?业因果报,就是讲三世因果。谚语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争什么?统统都注定的。西方宗教,伊斯兰教也是讲因果报应,也是讲前世注定的。所以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批他的八字非常准确,二十年年年生活的状况,他是读书人,参加各种考试,考多少名,一发榜果然如是,一点都不差;每年的收入,在那个时候是用稻米,你每年能够得多少石稻米,一斗都不差。所以他肯定了,不要竞争了,争不到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每天静坐,不打妄想,为什么?想不到,想也是空的,想很累人,不如不想。

  有一次到栖霞山去拜访当代的高僧,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见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参禅的,看到他来了,给一个蒲团给他,叫他在那边打坐。这一坐就坐了三天三夜。云谷禅师很注意他,三天三夜他不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很好奇,他见的人太多了,一般人坐在那个地方三个小时就胡思乱想,为什么他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所以就把他叫过来,问他:你的功夫不错,一般人到这个功夫相当不容易,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就问他:你平常用什么功?了凡先生老老实实向云谷禅师说:我平常没有什么功夫,至于你问我为什么没有妄念?妄念没有用处,我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这二十年来,年年跟他所批的八字是一点都不差,我知道一个人一生都是命定的,所以打妄想有什么用。

  云谷禅师听了凡先生这一番话,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结果你这一说我才晓得你还是凡夫。了凡先生说:我怎么是凡夫?他就讲:凡夫妄想没断,所以他有数,你既然落在数量里头,哪有算不准的道理,那高明的人一定算得很准,你还是落在数里头。这话一说,了凡先生就说:难道我们可以逃过这个数吗?云谷就给他说这个道理,数从哪里来的,怎样改变。了凡先生听了这个道理之后,这才一下醒悟过来。二十多年拘束在命运里头,丝毫不能够转动。所以我读了这个书之后,我称了凡先生叫标准凡夫。他在命运这条在线,一般人命运这条线都有起伏,因为你每天有善念、有恶念,有加减乘除,但是离你命运的标准线都不太多,所以说不太离谱。大致上来讲,你的命运还是没有法子超越。可是你如果大善大恶,那你就超过这个标准线。

  了凡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认真断恶修善,每天去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到第二年参加考试,名次就不对了,孔先生算他参加这次考试是第三名,结果他考了第一名,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效果现了,收入也增加了。这样他生起信心,真认真努力去干。命里头没有功名,他得了功名,这都是这一生当中修的。不要竞争,要怎样?要断恶修善,你才真正能把你的命运往上提升。不懂这个道理,拼命跟别人争,占别人的便宜,结果什么?结果你这个命运标准线,你是下降不是提升。譬如我们讲财富,你命里头有一百万的财富,因为你竞争,总是想损人利己。这种念头、这种行为,你命里头一百万的财富,结果被亏折,打了对折,你只能得五十万,一百万你只能得五十万。得五十万,自己还认为自己了不起,这是我竞争来的,不知道你命里头一百万已经打对折。如果你的心再不善,你严重伤害别人,你这个亏折、这个损失就愈来愈大,到亏折完,你命也保不住了,死了之后堕三途!你说这个竞争是不是戏论?这个道理我们不可以不懂。

  早年寿冶法师在他的道场,香港蓝塘道的光明讲堂,佛堂上有一副对联他老人家写的,写得好,「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的,「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副对联你要多想想,认真的去想想,人间没有别的,因果报应而已。我这一生当中,遇到有善人帮助我的那是过去生中有善缘,有人障碍我的那是过去生中的恶缘。我明白了,恶缘,我要把它化解。怎么化解?没有一点瞋恚,没有一念报复。一生当中提升自己的德行,依照圣贤人的教诲去生活、去工作,绝不跟人竞争。别人竞争,我们退让,退让不吃亏,退让好快乐。退让在旁边看到那个竞争的,竞争很苦,很可怜!

  我们幸亏得到佛菩萨的教诲,教我们退在一边,我们做旁观的人,不做台上人。古人常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正明理的人做旁观者,不做当局者。人生真正的目标、意义,我常常讲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灵性,那我们这一生真的没有白来。可是永远记住要养成这种习气、这样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向上提升。我们知道我这一生所作所为决定生天,天上福报大,会不会到天上去又被那些福报迷惑?这是非常危险。

  佛经里头有个故事,师子觉、无着、天亲三兄弟。师子觉三个人学佛都学得很好,修弥勒净土。兄弟三个人商量好了,哪一个人要是先往生,到了兜率内院赶紧回来报个信。师子觉先往生了,往生之后就没有消息。所以这两个兄弟很失望,怎么他走了之后,我们约好了,到那边去赶快来报个消息,给我们报个信,说你已经平安到了,我们放心了,这消息没有。以后无着往生了,天亲菩萨等了三年,无着菩萨来报信他生兜率内院。天亲菩萨就讲:我们约好了,你到兜率之后马上就回来报信,怎么三年才来?无着菩萨说:我确确实实到那边见了弥勒菩萨,马上就回来报信。

  兜率天跟我们这里时差不一样!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他真的是从那里见了弥勒菩萨立刻就回来,这么大的时差。这佛在经上讲,没错。他就问:师子觉现在怎么样?他说:师子觉生到兜率天,在外院,被那些五欲六尘花花世界迷住,现在还没有见弥勒菩萨。天福大要是禁不起诱惑,那就跟师子觉一样,决定被天上福报所迷。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所以我们要训练,真正去训练,顺境善缘不生贪恋,逆境恶缘不起瞋恚,这是真实功夫。我们这个道场是个很平常的道场,但是这里面也相当的完备。现在有一个缘要我到别的地方去,我能不能舍掉?如果说我这个地方都舍不掉,都放不下,那将来我要是到兜率天,我不是跟师子觉一样吗?古人这些事,实在讲都是在提示我们。不要说是这个小道场,世界最伟大、最辉煌的皇宫给我住,也不会有丝毫贪恋;再多的人伺候照顾也如如不动,我们才能成就。这些小恩、小怨你都会动心,你都会起贪瞋痴,你还有什么成就?

  所以竞争不要认为这是小事,对我们修行、开悟、证果前途来讲是很严重的障碍。我们修学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烦恼习气依然控制不住?境界风一动我们就随它转了。自己在境界里头丝毫的主都做不了,这个现象很可悲、很可怕。我们能有这个警觉心吗?平常没有这个警觉心,不但要有警觉心,我常常讲要有高度的警觉心,我们才不迷,我们才不受影响。没有高度警觉心,不行。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就是修这个,要培养高度的警觉心,不被境缘所迷惑。怎么培养?你不能不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经教就是善知识,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我每天读诵,经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照自己,哪个地方有肮脏把它洗干净。那就是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跟经教讲的不相应,那就是脸上有肮脏,赶快把它洗干净。我们的心、我们的念、我们的言、我们的行不善,经典一对照,我们就发现,我这些东西不善,赶快把它修正过来。天天读经就是天天去照镜子,圣贤教诲是绝对标准。我要有竞的心、有争的念头,错了,赶快要断掉,要忍、要让。要知道我命里有的,一点都不会减少;我命里头没有的,我现在认真断恶修善在修学,命里没有的,它会增长。

  了凡先生命里头没有功名,真的他到晚年他才中进士。我跟诸位同学说,我命里头没有功名,这功名就是现在人讲的学位。我命里头没有功名,我只念到初中毕业,高中念了半年就失学,学士学位都没有。在中国古时候学士相当于秀才,举人相当于硕士,进士相当于博士。了凡先生只拿到秀才,命里头没有举人、没有进士。这是云谷禅师教他之后,他真的把命运转过来,命里头没有的他得到了,那是他这一生当中修的。我命里头连秀才也没有,真的是到晚年,现在学校里头把博士学位送来给我,也就是进士了。没有的,他有了。我这一生的修学,我这一生的转变,这是现身说法。一生遵守圣贤教诲,「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争无求,这个心永远保持平静,没有事。

  所以许多同学给我写信,我都非常抱歉没有回信给你们。为什么没有回信?你的信我没有看,这是真的。我自己跟同学说有一个手机,手机经常不开,手机号码我不知道。这手机做什么用处?临时有紧急的事情,我好找人。我只知道打出去,没有办法打进来,因为我不晓得号码。听说现在有一些手机,我这个手机已经很老式的,不是最新的,新式手机好像打的时候,我们打的人这手机号码会显示在他的荧光幕上,所以有人知道我手机的号码。但是他打不进来,为什么?我平常不开,我这个手机充一次电可以用一个月,你就晓得我很少打电话。

  诸位知道我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广播、杂志我都绝缘了。我每天所看的、所接触的是经典。尚友古人(那个尚是高尚的尚),我的朋友是古人,古圣先贤,我每天跟他们接触。所以希望同学们不要给我写信,打电话很不容易找到我,你不知道我在哪里。你们要知道我的讯息,可以在网络上,网络上每天我们正常的都有四个小时,现在还有卫星电视。卫星电视二十四小时在播我们过去所讲的这些经论;这电视上也有片段的最近的生活状况,他们到这个地方来访问,好像也有播出。

  古人教导我们句句话都是好话,「知事少时烦恼少」,我不希望知道很多事,「识人多处是非多」,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不是必须要认识的人,我没有应酬。我们道场也有不少的应酬,我总是让年轻人去做,把他们带起来;我自己总是尽量的减少,非不得已我不参与这些事情。尤其我现在这个年龄,再过两年八十岁了,最重要的就是传法。所以念念我只想教五个学生,多,我没有能力,我只能教五个人,我能照顾得到;人太多,我的精神、体力照顾不到。我可以照顾五个学生,我希望这五个学生能跟我三年,这三年要放下万缘、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相信这三年,对他会有很大的影响,他要认真的学,他真能学到东西。

  所以竞争误导了现代的年轻人,误导了现代的社会,把我们每个人命里面的福报、寿命统统都亏折了。所以这个事情你要细心去观察,不是小事!你的寿命本来有一百岁,因为你的心行不善,常常有竞争的心,你的寿命只有六十岁,你看你的折扣打多大?甚至于更大的,你的心行很不善,念念都是伤害别人,损人利己,你那一百岁的寿命可能变成四十岁、五十岁就完了,非常可惜;你命里头亿万财产,你这一生当中只能够得百分之几而已,你的亏折太大了,都是一个错误的念头引起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能保全你命里面的富贵、长寿。如果你能够断恶行善,会从你命运里头不断的在增长,不是亏折是增长。所以争这个念头万万要不得。现在时间到。

  

  我们接着看《瑜伽师地论》里面讲的六种戏论:

  第四种,「于他分别胜劣戏论」。这也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自己跟别人较量胜劣,他比我好,我不如他,往往就产生嫉妒;我比他好,他不如我,往往就生起骄慢,全是生烦恼。嫉妒、骄慢都是瞋恚里面的一分。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觉法最重要的是要断贪瞋痴。凡是帮助你增长贪瞋痴的,引发贪瞋痴的,这都是烦恼。你说这是不是戏论?

  今天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我们自己稍稍有一点长处,稍稍有一点成就,值得骄傲,这就属于这一类的。有什么值得骄傲?我们好,再好能比得上佛菩萨吗?诸佛如来他们的成就是真实究竟圆满,没有听说他讲值得骄傲。为什么他没有这个念头?他们明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佛讲得好,「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六道凡夫,地狱众生,蚊虫蚂蚁(这畜生),他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没有一丝毫减少,证得如来无上菩提也没有增加一点点。所以骄傲跟嫉妒是错误的,完全是虚妄的,虚妄叫戏论,跟事实完全不相干,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你有再殊胜的成就,你不会有觉得骄傲,而且怎样?反而更谦虚,我做得还不够,没有做到佛菩萨那么样的圆满。我今天发大财,有亿万财富,值不值得骄傲?不值得。为什么?世间贫穷人太多,我这个亿万财富不能够帮助所有苦难众生,心里面总是常常感觉到愧疚。我修行得不好,我学得不够,我的德行、我的智慧不能够帮助这个世间化解一切冲突纠纷,德能智慧不够不足,哪来的骄傲。

  所以胜劣的心就是对立,好胜恶劣。好胜恶劣必然产生竞争,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觉悟。换句话说,我们从菩提心这五句来讲,你染污、你不平、你迷惑,必然是自私,你没有慈悲心,你自私,你没有真诚。与这五句统统不相应,你还有多大的成就?这一生当中你得到的富贵,那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的福报。佛法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所受的是前世所修的。前世修积得厚,修积得多,你这一生得到的很丰盛;但是你这一生你修的善就少了。自己好好想想,这一生当中我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对众生,我做了多少贡献?如果做得少,我这一生享受的福报很大,做得很少,来生就比不上这一生。

  可是你要记住这一生的时间很短,活在这个世间超过一百岁的人不多。活在这个世间是短,来生无论在哪一道,时间都比这一生长。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长寿!兜率天人的寿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那边的时间,不是我们这边时间,他们那边时间一般寿命,四千岁。你要晓得四千岁,他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福报大、寿命长!六道里头只有人道寿命很短,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谨慎。堕到三恶道,寿命也是非常长。聪明的人,古德常讲「借假修真」,真的就是灵性的提升。当然最殊胜的是超越六道,那才叫真正究竟圆满。因为你在六道,你只要不能超越六道,在六道里总是上上下下,你不能永远保持,不能不知道。

  所以竞争的心不能有,分别胜负的心也不能有,这就对了。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难在自己好胜的习气太重,诸位要晓得这在佛门里讲,这是业障。你自己很能干,别人不如你,于是你瞧不起别人、轻视别人,有意无意当中常常显露,这样的心态、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造成与一般人隔膜,不能跟大众和睦合作,亏吃大了。所以你的成就是很有限的。别人替你工作是拿你的工资替你工作,心并不服。替你工作,肯定你常常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天天在教训人,天天在斥责人,人家为了生活,讨生活,不能不受你的委屈。他要有好的地方去他一定离开,他怎么会帮助你?一个成功的人决定是谦虚、尊敬,你才能得众,得人心。中国谚语常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无论从事于哪个行业,你当老板你一定要得员工之心,员工对你真正尊敬,真正为你办事。你要是不得人心,给你工作的人都是貌合神离,你的事业能支持多久?都不长,顶多到自己一生,自己死了,你的事业就完了。

  在中国古时候,讲老字号、老招牌,他开个店能够开两三百年。你再看看那当老板的他有一套学问,肯定是把他的员工都看作是他的子弟、亲朋好友一样,照顾得很周到,所以大家把这个字号、把这个事业就看成自己的事业,认真努力去做,他能做得好、做出名,他能够代代相传。老板代代相传,员工代代不离,他成功了。如果说只为自利,只是少分利益分给员工他们的工资,你就不能得人心。你要把人看成自己人,一家人,你才能得人心。荣誉是大众的,过失老板自己承当,不责备员工,为什么?当老板的人带头没带好、没教好,没有做出好样子,要自己负责,员工就心服口服,没话说。

  第五,「分别工巧长命戏论」,这在世间很多。命,每个人都希望长寿,可是你的寿命不是你想象长就长,想象短就短,不是的,命里有定数。这个定数是怎么来的?过去生中业报变出来的。所以算命看相有些看得很准,你到哪一年有灾难过不去。《了凡四训》里面了凡先生的寿命五十三岁,寿命就到了,不能说不准。但是以后是确实是不准,那不准是什么?云谷禅师帮他改变了。了凡先生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年。他这二十年的寿命是修来的。

  所以分别工巧长命,这是现在人求长寿之道,以为他真的学到了。医学进步,疾病可以治疗,疾病也是业障,小的业障。医生、医药只能医病不能医命,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你的寿命到了,绝对不是医生保健能够延长的,没有这个道理。我们看到很多富贵人家,有家庭医生,他有没有活到一百岁?没有。依然五、六十岁走了,六、七十岁走了,太多太多。走了之后,真的是家破人亡。只要我们稍稍细心观察一下,这些事情都在眼前。圣贤人所说的,世间人所传的,因果报应统统在面前,你只要冷静细心,你完全看到。你看清楚、看明白,道理清楚,事实真相明白,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存心,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你会真正相信圣贤的教诲,这一生当中舍己为人。这一生当中时时刻刻学圣学贤,这一生当中决定依靠圣贤的教诲、圣贤的经论,肯定过得充实、过得幸福、过得美满。

  佛法里面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儒家讲「不亦乐乎、不亦悦乎」,快乐!善意、善行确实是健康长寿秘诀不二法门。这个东西与医药不相关,与世间什么补品不相干。我这一生没有用过任何补品,别人有送给我的,我转手就送人,我从来不用这些东西。有这些补品,差不多价钱都很高,我现在有地方送,送到医院,医生处方有需要这个东西,我们就帮助别人,这是好事情。在佛法里面,这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健康长寿的业因。

  佛教导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只要行这三种布施。这三种布施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事业,我就干这个。而这三种布施里面,法布施全包括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这法布施,教导别人、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真觉悟了,你就会改善你的生活,提高你生活的质量,你得乐了。

  我们想想,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需要精神、需要体力,精神体力是属于自己的内财,就是内财布施。我不收别人的学费,不要别人的报酬,只要你来,欢欢喜喜教你,所以这里头就有财就有法。那个人听了之后,他的疑虑断掉,不怀疑,没有忧虑,好好的去做,这里头还有无畏。所以法布施里头肯定包括财布施跟无畏布施,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天天在种这个好因,那果报自然成,根本就没有想什么果报。这个果报就是我们现在讲财用,在物质上、生活上所需要的不缺乏,聪明智慧天天增长,健康长寿亦复如是。所以不必要在这上去操心,去分别工巧长命。

  这个工巧就是巧妙的方法来帮助你健康长寿。有很多人用运动的方法,每天做运动,运动是必要的,佛法里面讲健康长寿的道理,讲得很多。佛家表法最重要的就是用轮,轮是圆,做为佛法的标志,佛家称为「法轮」。你看轮这个相,它的心,圆心,圆心是静的,不但是静,而且是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你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你找不到,几何里头你找不到圆心。外面这个轮,轮是个动相,佛用这个代表我们这个人。人心,心要清净,心里头不能有一点点东西,心里头有东西就错了,心就有病了;身体,身体要动,身体是个机器,要不动它就生锈、就坏了。

  所以佛法里头最常用的运动方式,经行。经行我们现在一般人讲散步,最好的运动,不快不慢。佛陀在世这个生活方式好,他每天要出门托钵,修行的处所距离这个城市、村落,你到那边去托钵,大概都是三里路、四里路的样子,不会太远,三、四里路。你每天走一个往返,那个运动量够了。这一个往返大概总得要两个小时,每天要走这么多路;又何况吃完饭之后,大家在一起经行。另外一种就是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运动,拜佛不可以用拜垫,这高拜垫那个效果就打折扣,一定要平拜。拜佛的时候心是静的,一心顶礼。

  一心就是里头决定没有杂念,我们常讲不怀疑、不夹杂,这叫一心;你心里面有念头,那就不是一心,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就不诚敬。诚敬是一心,所以佛门用合掌代表,它表示什么?这十个指头张开,这心散乱了,现在统统收起来,合成一个,这代表一心,一心是最恭敬的,取这个意思。所以心要静,身要动,用这个来养身、养心,不需要用其它的。所以要懂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分别世间这个方法、那个方法,怎样来补、怎样来调养,都错了。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说,随顺大自然这是德,大自然是道,随顺道就是德;违背了道,德就失掉了。

  所以分别工巧长命这是戏论,总离不开分别执着。真正修道人把寿命的长短忘掉了,在这个世间完全是随缘,有缘多住几年,没缘就走了,你看多么自在、多么潇洒。这个东西不值得放在心上。尤其是稍稍深入佛法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人,不要讲佛菩萨、阿罗汉,任何一个众生有没有生死?没有。这是跟你讲事实真相,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是转变。就像我们今天看电视换频道,我们一按钮,这个频道没有了,我们想看,频道现前了。没有了,就好像死了;我们想看的频道现前,它生了。其实没有生灭,六道轮回里面换频道而已,这个道理要懂。寿命是永恒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换频道。为什么对这个频道这么重视、这么贪恋?错了。每个频道里面节目都清楚,我们选择善的,那就是向上提升;你选择不善的,那就是往下坠落。是提升还是坠落操纵在自己手上,这叫缘。所以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缘是可以控制在自己手上。

  第六条,「耽着世间财食戏论」。这六种戏论不都在我们面前吗?你说今天世间人谁不贪财?谁不好吃?这两样东西麻烦可真大。谚语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样东西不能不要,但是它的副作用,你要是贪恋不舍一定要受它害。五欲里面摆在最前面,财摆在第一。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世间人耽着在五欲里没有不堕落的。耽着的现象要到疯狂的状态,那就是世界末日,整个世界要毁灭。五欲不能少,要懂得节制,古圣先贤教诫非常重视节制,不能过分。过分怎么样?不但损德而且伤身。伤身就是缩短你的寿命,你本来可以活一百岁,结果你五十岁就完了。

  暴饮暴食最不健康,粗茶淡饭,随顺自然。要知道,人生在这个世间,这个地方所生产的五谷杂粮、一切蔬果,养这个地方人的。你采取本地,我是生长在这个地方,我用这个地方出产的东西,你所得到的滋养百分之百。那边那个地方,它是养那边人的,我们要是把它拿过来,我们来受用,它滋养成分可能只有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七十,叫水土不一样,它不是养这个地方人的。中国古代非常讲究这些,古代有所谓最好的,你吃的东西能得到百分之百养分的,是你住在这个地方周围三十里。三十里这个地方出产的,是养你这个地方的。

  我们现在人不一样,因为交通便捷,我们吃外国东西,味道不错,对我们身体合不合适?不见得合适,这里头有大学问在。对那个地方人合适,对我们这个地方人不合适,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古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每个人多半是吃当地东西,所以他的情绪,精神体力,健康长寿,那个状况都正常。现在信息发达把我们的思惟搞乱了,交通便捷把我们的饮食搞乱了,真糟糕!这两种伤害太大太大。所以西方宗教经论里面讲末日,我看了之后,我相信。末日从什么地方来的?你看思惟搞乱了,饮食搞乱了,这就造成天下大乱。如果没有接受圣贤教诲,必定是损人利己这个念头不断会向上提升。这一念提升一定会引起社会冲突,人与人的冲突、族与族的冲突、国与国的冲突,这个冲突再要往上提升就是斗争、战争。现在战争,诸位都晓得核子战争、生化战争,不得了,真的是要世界毁灭了。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懂得,我们吃我们自己居住这个范围之内的,不去侵犯别人的,这个世界是和平的。

  信息虽然发达,现在只有自求多福,自求多福什么?我不接受。我不看、我不听、我不接触,还能保持自己的思想冷静、干净。这个世间发生些什么事情,有些同学们偶尔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讲几句,我就懂得,我不需要看、不需要听、不需要接触。你知道这些原理原则,你就明白了。所以这一句里头就是包括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决定不能够耽着。常常要记住《般若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无论是饮食也好、名利也好,愈淡薄愈健康。愈淡薄,你的头脑愈清醒,清醒生智慧,混浊生烦恼,你不能不懂这个道理。特别是学佛的人、修道的人要经常保持清净心、平等心,你在这上下功夫,清净平等。清净平等一定觉、一定真诚、一定慈悲。

  要想保持清净平等,那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定要看得很淡,淡到统统不接触,这就是大慈大悲,这就是真实智慧。你要问为什么?世间人拼命争,争夺名闻利养,我有智慧,我也有能力争,不争,这个做法就是教化社会、教化众生。你看你们争,争的好累;我不争,我好悠闲,我好自在,我好快乐,我的生活多么幸福、多么的美满、多么充实。你天天在争,你的心灵是空虚的、是苦闷的,天天在找刺激,找刺激就等于现在讲吸毒、打吗啡一样,你过那种日子,那种日子苦,不正常。我们过正常生活,「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论在什么地方奉公守法,做一个好公民、好百姓,一生过平淡悠闲自在的生活。

  所以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我这个行业是老师教导我的,章嘉大师替我选择这个行业,我这一生感激他。这一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受外面境界影响,没有丝毫压力。这老师的指点给我这一生的受用,大恩大德!没有老师的指点教导,我一定会堕入也跟大家一样去竞争,必然走这个路子,不可能不受社会影响。他老人家教我走,从这里跳出来。而且教导我,学佛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我第二次听到是纳丹总统讲这个话,他告诉我,「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听了之后很佩服,内行人,不是内行人说不出这个话来。

  所以末后这个戏论,就是告诉我们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属于戏论。我们要觉悟、要明了、要远离,不要受这个累赘,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我常讲提升自己灵性,提就是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行。帮助自己断烦恼,证菩提,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能力也都长成了。今天时间到,我们把这个六种戏论简单的介绍出来。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65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67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