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69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九卷)  2004/05/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69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十方百万世界偈颂第九首看起:

  【众生及国土。一切皆寂灭。无依无分别。能入佛菩提。】

  这首偈清凉大师注得不多,但是注得非常好,言简意赅。「次偈入佛菩提」。这个标题非常重要,入是契入,我们一般人讲证果,得道证果就是契入。契入是什么个境界?这首偈就把境界说出来了,「依正皆寂,故无所依;智契于斯,故无分别」。前面这两句,『众生』是正报,『国土』是依报,『一切皆寂灭』。什么人入这个境界?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包括法身菩萨。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解释经文里面的诸佛,那个「诸」字,诸是多,他不是说佛众多,他那个诸字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是多,诸。诸是指四十一位,再加上后面一个妙觉位,就总共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位次都称之为佛,都称之为如来,所以称诸。这个讲法讲得好!

  何以说他们是诸佛?他们确实入这个境界了。什么境界?众生、国土一切皆寂灭。如来所证得是寂灭忍,如果依照《仁王经》,《仁王经》上讲五忍菩萨。五忍从什么地方算起?从初地算起,最高位次寂灭忍,寂灭忍下面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有三个位次,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再上去十地,十地是下品的寂灭忍,等觉是中品的寂灭忍,究竟果位是上品的寂灭忍。「一切皆寂灭」。如果以《仁王经》这个标准来说,这个境界应当是十地菩萨,十地以上。可是在别教里面讲,别教讲寂灭忍就是圆教的十行位的菩萨。别教十地相当于圆教十住,他的等觉就是初行位菩萨,他的妙觉就是二行位菩萨。

  这段经文是赞叹佛功德,入佛功德,『入佛菩提』,这到究竟位了。这个时候诸法实相全体现前,什么相?寂灭相。清净寂灭,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诸佛菩萨能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跟事实真相相应。放不下?放不下不相应,跟事实真相完全不一样!事实真相里头什么都没有,有是幻有不是真有。

  现在科学相当进步,科学家发现这个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连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这很不容易、很难得。空间就是虚空,虚空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等于零,虚空没有了;虚空没有了就是说明远近没有了。诸位从中国组团到澳洲来,飞机要坐十几个小时,如果虚空没有了,那就在面前,一步都不要走,就在面前,虚空没有了。《往生传》里面有记载,我过去曾经读过,这个人念佛功夫成熟了,要往生了,家里人问他: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堂屋。他卧房外面就是堂屋,极乐世界在堂屋。经上讲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在哪里?在隔壁。堂屋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客厅,但是从前中国一般人家堂屋当中供祖先,也是待客的地方,也是起居室。这是说明什么?空间没有了。这些事情不是单独一个个案,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头有好几篇。

  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过去几千年、几万年就在面前,未来几千年、几万年也在面前,这不是真的。我们迷了自性,从迷里面,这一迷他就有妄想分别执着,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显现空间跟时间这种现象。在佛法里面,相宗入门的一门课程,《百法明门论》,那是相宗入门的课程,学法相先要读这个书。天亲菩萨把一切法分归纳为一百类,称为百法。百法就是宇宙之间一切法,那个一切法无量无边总归十大类。这十大类里面就有时间跟空间,时间是一百法里的一法,空间也是百法里的一法,可见得自古以来对这个都很重视。可是这一百法分为五大类,它排列在哪一类我们有没有留意过?它排列在不相应行法。这五大类第一个是心法,第二个是心所有法,第三个就是不相应行法,第四个色法,第五个是无为法。

  什么叫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实。抽象的概念,你不能说它没有,你决定不能说它有。列在这个地方很有道理。你有分别执着的时候它就有,确实就有空间,就是它有距离、有远近、有先后;可是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远近、先后的现象就没有了。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我们面前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就在面前,好像我也进入他这个讲堂一样;我也没有去,他也没有来,空间没有了。智者大师在讲《法华经》,讲台上入定了。他讲《法华经?药王品》,这一入定之后见到释迦牟尼佛、见到灵鹫山,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出定之后告诉大家,灵山一会到现在还没有散。智者跟释迦牟尼佛相去一千多年,智者是隋朝的人,一千多年这是时间先后没有,在定中居然在一起。佛讲《法华经》,他还听了那么一段。我们不懂这个事实真相,把这些事情都称之为神通,称之为特异现象,其实在如来他们境界里面,这叫正常现象。如来那个境界里看我们十法界、看六道,那叫特异现象,但是这种特异现象在他的境界里面没有障碍。这个境界总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

  所以我们读经,在经上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可是我们怎么样?我们要真正能够接近、能够契入。怎么样契入?就是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于众生、于国土不再执着、不再分别;练,日常生活当中练。怎么个练法?常常观察大自然。大自然里面有没有界限?实实在在找不到。我们落在地球这个地面,我们所看的范围很小。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先生就跟我讲过,学哲学的人这一生当中至少要坐一次飞机,这为什么?你到高空去看就不一样。说这个话五十年前,五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要去坐一次飞机可不是简单事情。现在交通便捷,飞机已经变成世间人普通的交通工具,现在很少人出远门说他是坐轮船,很少听说过。常常飞到高空,你再往下面看、往周围看、往上面看,心量自然就拓开了。看到什么?地球太渺小。地球在太空当中是个小星球不是大星球。在太阳系里面也不大,木星、土星比这个地球大太多。宇宙之间巨大的星球不知道有多少,地球跟它们比,那真的是怎么比也比不上。

  我们今天在地球上,生在地球,地球人。如果你要问,现在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有人住,很多星球上没有人住。你要问我,我想象当中所有的星球都有人住,为什么?佛经上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没有正报哪来的依报?依正决定是同时存在的。以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我们死了,这死我们还没死过,不知道死的样子是什么;可是我们每天睡觉,这个经验有,你看你睡着了,眼睛一闭睡着了,这地球有没有?没有了,就离开了。你作梦的时候是入另外一个空间维次,不是这个空间维次。你有没有想象这个问题?你要常常想到,这很有趣味,慢慢会开悟。真的是一切皆寂灭。眼睛一闭,色相没有了,可是耳朵它不会闭,虽然见不到色相,它能听到声音,往往这个声音他错解了,产生了错觉。譬如说你睡觉的时候听到击鼓,在梦中是打雷,那是什么?因为你听到击鼓的声音产生错觉。

  这两句话是讲宇宙真相,甚深、甚深!此地这个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万物都在这里头。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诸位要是读法相的论典,你就明白没有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缘说不尽,佛讲宇宙之间任何一法无量因缘所生。无量因缘,这教学就困难,不好讲!所以世尊把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叫四缘生法。这四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每一种里面都无量。在过去我们学教,学得不够深度,总认为增上缘无量,无量无边,我们能相信。无间缘也是无量的吗?所缘缘是无量的吗?可能,所缘缘可能。亲因缘也是无量的吗?总是有怀疑。现在我们读《华严》才明白,真的四缘每一缘都无量。亲因缘无量无边,四缘的无量无边应当是相等的,初学不容易理解。

  亲因缘,这宇宙之发生,科学家讲这宇宙的原点,大爆炸的原点。你看原点那么小,我们佛法讲的微尘,那个微尘一展开里面是世界,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但是微尘里面现世界,世界里面有微尘。这个境界不能想、不能说,想不出也说不出,所以叫不可思议。不思不议这个境界就现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证方知,你就证入这个境界了。

  这个境界,再跟诸位说它为什么是寂灭相?确实它不存在,佛法里面常讲剎那生灭,《楞严》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讲生灭的现象。生灭的时间究竟多长?《仁王经》上世尊方便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这一弹指,一剎那有九百生灭。那我们弹得快,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两个十万八千。我们怎么能知道它在生灭?所以我们今天看的相是什么?相续相。这相存不存在?不存在。所以大乘经教里头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说别的,你单单把《仁王经》上这一句真的体会到,试问问你放得下还是放不下?如果真正了解佛说的这个真相,万缘放下了;万缘一放下,你得定了,你不会再受世间一切诸法的干扰。

  世间人不懂得事实真相,都把这个幻象当真;不是真的,梦幻泡影。《楞严经》上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两句话说得是一点都没错,但是我们不懂。当处、随处没有法子体会,把《仁王经》上这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合起来看,懂得一点了。它太快了,当处就是没有空间,随处就是没有时间,这里头没有时与空。我说这个话是佛方便说,为什么?今天科学家给我们证实,生灭的速度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太慢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光速,光的速度、电磁波的速度差不多是相等的,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三十万分之一秒,比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要快很多,那个光还走一公里。这我们才知道这是佛方便说,这不是真实说。

  我们就用光速,光在宇宙当中不是最大的速度,肯定还有比光更快的速度我们没发现。现在科学里只知道速度最大的是光,但是也知道宇宙之间还有更快的速度,比光还快。那么光走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里一千公尺。那它要走一百公尺?三十万再加十倍,三十万就三百万,三百万分之一秒,光走一百公尺。走十公尺?三千万分之一秒,一公尺。一公尺一百公分,那走十公分?十公分是三亿分之一秒。那走一公分?走一公厘?就从这上面来说我们就懂得,那个速度「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速度是亿万分之一秒。这个亿不是数字,要从数目字那是亿亿亿个万分之一秒。你怎么会知道这个虚幻的相续相是真的?被这现象迷了!

  只有那个心清净如如不动的人,这不动很厉害,不动就是所有一切运动的相,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动怎么样?你跟着它动,你对于它真一无所知,你跟着它动;你要是不动,你看它动看得很清楚。世间人心都在动,你心要是不动的话,你对于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所以佛经上常讲定生慧,动生烦恼;动生妄想分别执着,静生智慧。智慧是不动的,聪明是动的,聪明不是智慧。智慧是清净心起作用,你才能了解事实真相,一切皆寂灭。

  一切皆寂灭当然『无依』,清凉大师这个批注里头「依正皆寂,故无所依」。豁然大悟,雍正上谕里面讲豁然贯通。「智契于斯」,这个智就是觉,一下明白了,明白宇宙之间依正庄严是怎么回事情,这是把那个真的东西找出来。真的是什么?性,佛经上讲的自性,讲的佛性,讲的法性,一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时候你得大自在,你不会再迷惑。你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再没有分别,这个分别里头包括了妄想跟执着,于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绝对不会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是惑、迷惑,就是佛经上讲的无明。无明没有了,诸位想想你还有分别、还有执着吗?三大类的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断尽了,断尽了叫做『能入佛菩提』。那我要问你,真有能入?真有所入?智是能入,佛菩提是所入,告诉你能所都没有了,那才叫真的入;还有能入还有所入,没入!为什么没入?你还是在相对上,能所对立。这是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他说宇宙的存在是相对的。这话说得不错,相对才显示出来。可是宇宙的真实面不是相对,没有相对,这个科学家就做不到,他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佛菩萨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境界?用禅定,这要知道。

  禅定,广义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禅定,无量法门也都是禅定。决不要误会佛门里头有个禅宗,他们修的是禅定,那是没错,无量无边禅定你只认识一门,这不行!你应当要真的认识。真的认识所有一切法门统统修禅定,只是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念佛是不是修禅定?是修禅定。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看它的目的都是要离妄想分别执着,离了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定的境界。定就是你的心里头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这是浅的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是深定。所以法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

  六道里面的定不执着,他有分别,有分别出不了十法界,有执着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里头有四禅八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执着没有断,他有分别、有执着所以出不了六道轮回。真的一切都不执着了,阿罗汉证得了,执着放下了,这得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轮回了;但是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还要向上提升。那我们知道在佛经上讲的四圣法界,至少有四个等次的禅定,阿罗汉是第九,辟支佛就第十,菩萨第十一,还有一个佛第十二,要到第十三层才突破了十法界,这才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佛菩提,你就晓得这个事情有多难。

  这样说起来,对我们这些凡夫真的是吊胃口,你给我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做不到,依然是生死凡夫。所以诸佛如来真的是慈悲到极处,给我们开了个方便法门,净土法门。末法时期,除这个法门之外都不能成就。这话是佛在经上说的,祖师大德们给我们做了证明。经上有说「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很希罕的没有一个人得道,除了净土法门带业往生。那么净土要成就,你对于净土的这些道理、理论、方法、境界要不是真正通达明了,也不容易!善导大师讲得好,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在理论上讲是肯定的,是没有说错,但在今天事实上来讲,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讲的:一万个人修行,真正得往生的两、三个而已,不是万修万人去。什么原因?善根福德不如古人,业障习气太重。

  现在在中国大陆,我所晓得的有几个念佛道场很如法,不多,这里面常常听到有人往生。有同修来问我:是不是真的往生?真的。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诸位都知道,印祖所说的话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他教导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末法时期小道场真修行,道场小容易维持,他教导我们不要做经忏佛事、不要做法会、不要传戒、不要讲经,专一念佛,他讲得没错!可是我们试验了这么多年,感觉得是经还是要讲,不讲经不行,为什么?不讲经他不明理,他的疑虑断不了,他修学不如法。经还是要细讲,最好是把经教搞清楚、搞明白,万缘放下,一心念佛,那没有一个不成功,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都是入佛菩提,所以《华严》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有道理!这才真正普度一切众生,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我们接着看偈颂第十首:

  【众生及国土。一异不可得。如是善观察。名知佛法义。】

  佛为我们说法,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经的术语叫诸法实相。我们今天用宇宙人生实相,实在讲宇宙人生没有「诸法」那两个字用得好,但是说诸法不太好懂,说宇宙人生比较容易懂,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我们用什么样的名词都比不上佛经上的名词术语高明,因为诸法可以包括宇宙人生,宇宙人生没有办法包括诸法。佛为我们说法,他善说,我们要善听,不会听的,你听不懂他说什么,所以要会听。会听不容易,怎样训练成我们会听?老老实实的听,常听多听,慢慢就养成会听,这里头老实是比什么都重要。

  老实人是什么?老实人没有成见、没有意见,完全随顺。上面第七首偈讲到随教,就是随顺,随顺如来教诲。你看偈子里头讲「了知差别法,不着于言说,无有一与多,是名随佛教」。这在前面跟诸位细说了,我们要记住。十大愿王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里头就有随有顺,华严境界!普贤十愿是《华严》的总纲领、是《华严》的总结。经文里头细说,而且重重细说,不止说一遍。至少你想想看,这在十信里头十信说了,将来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一次比一次精采,一次比一次微妙,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学习的程度不一样。现在学十信好比是小学程度,我十信学满了学十住,就好比是初中程度,十住学完了学十行,好比是高中程度,还是这个科目,愈讲愈详细,愈讲愈深入。从这些地方让我们也觉悟到,真实智慧向上功夫确实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才能成就。

  末后这一偈,前面是入佛菩提,入佛的境界,通达了知诸法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诸法真实义就是如来真实义,那这四句偈里面所说的『众生及国土,一异不可得』,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跟我们说「上明生土皆寂」,这个上是前面第九首偈,第九首偈讲众生国土皆寂灭。「不可言异」,异是不同,众生跟国土是一不是二。众生剎那生,国土也剎那生,都没有自性,都没有实体,因缘生法。寂灭,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寂灭是零,众生等于零,国土也等于零,空间等于零,时间也等于零,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等于零。所以皆寂,皆等于零,无所依。

  佛门里面称如来、称佛叫无依道人,这个称呼里面的道理很深,很深的义理,无依道人。无依才是真正证得究竟圆满;有依,还在迷、还没契入。入这个境界之后决定是无依,为什么?跟宇宙合成一体了,还有什么好依的。我们在讲席前面曾经讲过,「虚空法界是自心相」,剎土众生就是此地讲的国土,「剎土众生是自身相」,身相就是法身,你说还依什么?身土是一不是二,剎土众生是自身相。我们要常常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常作如是观,这个观成就之后,能入佛菩提。只要能稍稍契入,我常说的,你的真诚遍法界,你的真诚遍众生国土,没分别了;你的清净、你的平等、你的正觉、你的慈悲也是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众生及国土。这就是佛菩提,这就是究竟圆满。

  上个月我们刻了一个小图章,「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一般人看得懂,看了欢喜,要做到!这是菩萨境界,菩萨位次并不太高。如果菩萨位次要高的话,那就不是善意满人间,人间范围太小,善意一定遍剎土众生,大菩萨!怎么能从小菩萨慢慢提升到大菩萨。现在讲「众生及国土」,很多人不懂,满人间懂,善意满人间好懂。契入之后知道诸法的义趣,真实义。诸法义是什么?一异不可得,还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般若心经》里面所讲的「无智亦无得」,这两句是总结,总结里的总结。

  实际上《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结,《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心经》是总结,总结里面的总结就是这两句「无智亦无得」,五个字。智是能知,得是所知,智是能契,得是所契,能所都不可得,你就真的得到。为什么?这是我常讲的,有能有所,你心里头有对立,能所对立。真心自性里头没有一样东西对立的,对立就是病,有智有得还是病,那是病根。无智亦无得,病根拔掉你才是真正健康之人,究竟佛果,拔干净了。那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学了这么多年,总有点这稍稍的印象,什么时候你把内心里头,我常讲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对立化解,就是经上这句话。我讲得很啰嗦,不啰嗦不懂。讲得再多,《心经》上五个字讲完,「无智亦无得」。那我们要讲这么多,现在人才能听得懂,不能不啰嗦。

  「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东西就拔掉了,这个对立就消除,虽然消除还不清净。好像我们对立,隔了一道墙这两面对立了,墙推倒了,这两面不再对立了。墙虽推倒,痕迹还在,这个痕迹慢慢再把它化掉,到如来果地上这痕迹才真的没有。所以四十一品无明就是痕迹,这个痕迹慢慢的把它搞得干干净净,一丝毫都没有,如来果位,究竟果位。经上常跟我们说的,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四十一品无明就是痕迹。对立是什么?对立就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确实没有了,这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

  分别执着的痕迹,那个痕迹也称之为习气,习气很难断。确实没有分别,但是有分别的习气;确实没有执着,有执着的习气,藕虽然断掉了,丝连着。所以虽是丝连着,妨碍不大。真的把这个化解了,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那个修行的根本就在这个地方。所以你要问:我们现在学佛到底从哪里下手?我今天上午跟大家讲得很明白,从学做人下手,你的功夫才会得力。学做什么样的人?学做每一个人都欢喜的人。我还有喜欢、还有讨厌的,不行!学着用真诚心对人、用清净心对人、用平等心对人、用正觉心对人、用慈悲心对人,就学这个。对一切人,不管人家用什么心态对我,我要学着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人,我就学这个,这就叫真学佛。

  岂不闻经教里头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还叫别人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对人要平等,对人要清净,清净是不受别人影响;智慧是对于理事、性相、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迷;慈悲就是真诚的爱心,帮助别人觉悟。这个事情难,不是容易事!教人觉悟,自己先要有个觉悟的样子,为人演说,演是表演,你要做一个好样子给人看。教别人不要贪,我自己还贪,那怎么行?人家自然疑惑,自然不会跟你学。自己真做到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好样子,他教我们不贪,他真的不贪;他教我们放下,他真的放下。他是太子,他要不出家,将来作国王。王位放下,荣华富贵放下,妻子儿女放下,真的做到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生活出去托钵,这还有什么话说?他不是生在贫穷人家,没吃没穿,不是,富贵人家!我们才相信他能够这样做一定有道理,他能够过这种生活方式,一定比荣华富贵的生活还要快乐。果然没错,真快乐、真自在!一个人在一生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恐怖畏惧,你说多自在。他表演给我们看。

  中国四书里头还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没有防人之心,因为防人也很苦,你处处要提防,防范都没有。为什么不需要防?没有生死,你防什么?一般人防人什么?贪生怕死,总是怕受人伤害。没有伤害、没有生死,做给我们看,我们就信了。我们要把世尊这一套学到,对待每一个人都好。他对我态度不好,我对他的态度很好,为什么?他对我那个不好的态度,我没有放在心上,我没有看在眼里,我只看到他的好处,我没有看到他的坏处,这一点不容易,这一点是觉悟了。

  觉悟之后,知道一异不可得。这佛说法你要懂得,举个例子。一异就是正反两面,一异不可得,正反不可得,善恶不可得,真假不可得,你这才看到什么?看到诸法实相。换句话说,特别是六道众生识变的境界,你从识变的境界里头看到真相,高明。真相是什么?见性。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性里头没有七情五欲,性里面没有贪瞋痴慢,性里面没有一丝毫恶念恶行。所以我在经教里面说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能不能看得出来?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这一生遇到不少!我心目当中对这些人,好人,统统是好人,他们干的是好事。不生怨恨,不生报复。我要见到他,我还是非常欢喜接待;他要有困难,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他对我有界限,我对他没界限,单单就这么一点,你就想这个受用多大,这个受用多自在。

  诸法确实有性有相,你看在哪一个角度上去看,从性上看没有,不可得,从相上看「依正两殊,不可云一」。依报不是正报,正报不是依报,不能说一,从性上看不能说异,从相上看不能说一,一异不可得。这第二句是「一异不可得」,你才真的清净,真的干净,真的通达明了。我们凡夫境界是执着一、执着异,执着两边、分别两边,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天天在制造问题,问题都是虚妄不实在,前面讲的全都是戏论。难,不容易!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迷,你少数觉悟的人你所说的,他们在旁边笑话你,他们不相信。他们认什么是对的?大多数人说对就是对的。你是少数,你所说纵然是真理是对的,没有人相信,不接受你。这是六道里面的事实真相。

  佛菩萨在这里头委曲求全、善巧方便,显示出大慈大悲。你不接受怎么办?我随顺你,他就欢喜了。在随顺里面,为他示现讲少分,多分他不能接受,讲少分;少分他如果明白接受,他就得受用。如来教化众生在小乘里面教十善业道,教五戒十善,在大乘里面教净业三福,这就是少分,众生听这个,他听得懂,他听了欢喜,他能接受,他能得受用。当然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他得这一点受用敌不过烦恼,压不住习气,所以起心动念还是罪、还是业,这《地藏经》上说的。

  那佛教给我们,这实在讲是佛在教菩萨『如是善观察』。我们学,我们也学这样的观察,为什么?渐渐他就能知道佛法的意思。在哪里?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跟一切众生交往之中。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真正《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现实的宇宙,就是现实的人生,这就是。经本是个说明书,大方广佛华严的说明书,真正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我们实际的人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真正的大方广佛华严。

  你在这个里面观,观什么?观一异不可得。其实大乘经上讲这个讲得太多,《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用这个来看。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顺境善缘,逆境恶缘,用这个观法一看,心马上平,心就清净,不受外面境界影响。顺境、逆境不起贪爱,你起贪爱受它影响;逆境、恶缘不起瞋恚,你起瞋恚受它影响,在这里头是真功夫。外不着相,不受影响,这叫禅;内不动心,这叫定,这修大定。真正在修禅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在修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这「善观察」,观察是慧,那个善里头就有定,正是宗门所说的「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这种心态生活得大自在。虽然这个身在六道、在乱世,可是他的感受是在极乐、是在华藏,为什么?这善观察就是把这个境界变成一真,把这个境界变成华藏。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常常念,你怎么会忘掉?心里想的法性,观察的是法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不二就是一异不可得。他怎么不入佛境界?怎么不明佛法义?可是一般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几个人能作如是想?希有难逢。

  为什么不能作如是想?经虽然听,听得不熟。我听经就是接受佛法的熏习,佛法熏习的时间太短了。所以你想想一天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当中,你几小时佛法熏习?不是佛法熏习一定是烦恼熏习。烦恼熏习的时间长,佛法熏习的时间短。睡觉,睡觉也是烦恼熏习,无明熏习,无明烦恼;清醒的时候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睡觉的时候无明烦恼,二十四小时烦恼熏习的时间长。我读经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接受佛法的熏习,那一两个小时是在熏习,熏习力量很薄弱,一点也禁不起考验。怎么说禁不起考验?如果你在念佛的时候,听到有个人在背后骂你,你马上就生气了,禁不起考验!你能不能听到的时候,我在这个地方念经,别人在那里骂我,我若无其事就像没听见一样。那功夫得力,不容易,那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够。天天干。

  我这一生当中,在经验当中,诸位仔细观察你也能体会到,五十三年!五十三年的熏习不中断。前天我还跟诸位报告,你们不要写信给我,不要带很多东西给我看,为什么?我不看。也不要给我说很多话,实在讲你们跟我讲的那些话,我没听进去,耳边风吹过去。我要天天听那么多、看那么多东西,烦恼熏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管它这些东西干什么?这不是佛法义。你跟我讲,我完全明了,明了我也不执着,我也不会分别。学佛没有别的,学了这么多年来要安住清净心。你们大家知道的,我不看电视,我不看报纸,你们给我提起来,我不胡涂,我样样清楚、样样明了。

  所以善观察这个善,善是用清净心,无分别心,那叫善。你才真正看到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整个宇宙是统一的,整个宇宙里面决定没有分裂,决定没有对立,决定没有矛盾。大宇宙如是,小宇宙是身体,你要能常常观察你自己的身体,也会开悟。我们这个身体你想想看多少器官,外面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每个器官多少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各个不相知,但是怎么样?它合作,它和谐,它没有对立,它没有矛盾,它没有冲突,身体健康。

  我们对待这个身体,最重要的是给它清净,怎么给它?我们的念清净这个身体就清净。我们的意念真诚,每个细胞都真诚;我们意念平等,每个细胞都平等,它本来就平等;我们的意念慈悲,每个细胞都欢喜,真的法喜充满,全身细胞法喜充满。所以不能有怨恨。一有怨恨,我们整个细胞各个都变成怨恨,麻烦来了,那是什么?那就是病,病毒,怨恨是病毒,贪瞋痴都是病毒。不能贪,人有贪瞋这个念头,你的细胞都变种,所以你会多病,你身体不健康,你生活在烦恼当中,你得不到法喜。这在世间是大学问,很遗憾的这大学问大学里头不开这个课,这使我们感到很遗憾。大学开这个课,普遍人都能学到;大学不开这个课,少数有缘人学到。哪一个人学到,哪个人幸福;哪个人学到,哪个人美满快乐。

  现在虽然大学不开这个课,我们利用高科技因特网、卫星电视来开这个课。天下有缘人不少,他常常收看这个节目,明了诸法实相,他也如法泡制依教奉行得利益。我在讲经时候常常讲,这讲了几十年了,学佛的人不老、不生病、不死,你们想想这算不算是科学?我问你,你要不要?你要想要,到这来学。人为什么会老?忧能使人老。忧虑、烦心,忧虑的事情、烦心的事情一年比一年多,老了;如果忧虑烦心的事情一年比一年少,人不会老。尤其现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说有理论的根据、有事实证明。科学家告诉我们,不管他是正确性多少。现在人相信科学,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人的身体七年是个周期,就是身体每个细胞新陈代谢。所以这个身体剎那生灭,不是真的。剎那剎那之中这个细胞换了,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代替了,时时刻刻在换。你要懂得这个道理,那旧的淘汰掉了,换了是新的,这不是永远年轻吗?一点都没错。可是有些人他换了是旧的,他换的这个细胞还不如他老死的那个细胞,这什么原因,怎么会变旧的?他有忧虑、他有烦恼,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人有自私自利,人有贪瞋痴慢,人有是非人我,他这整个细胞变质了,现在一般人讲变种,就跟江本胜博士实验水结晶的道理完全相同。这样子你就要觉悟,为什么我们不叫自己永远生活在欢欢喜喜的境界上?欢欢喜喜,我这个新陈代谢的新细胞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是充满活力的,不老。佛菩萨不老、阿罗汉不老,什么原因?我懂得了,他没有烦心的事情。所以你们要晓得,你们那些拉里拉杂的话给我讲多了,一大堆信件给我,是干什么?叫我快点老、快点老。我不上当,我不看、我不听。所以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好像不衰老,原因就在此地。你要学会了,你也长生不老。放下、放下,一切放下,你才享受到真正的人生,才能享受到正常的人生,幸福美满。这一大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68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70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