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33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三卷)  2004/1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3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五首看起:

  【又如长风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觉首菩萨这四首偈,从第二首开始这是比喻,这首是「依风有动作,喻妄用依真起」,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过。前面一首「依真妄起灭」,这一首「妄用依真起」,有点差别,不一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三义同前」,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批注,《疏》,「一唯动者,离所动之物,风之动相了不可得,无可相知」,这一句是唯就能依来说的。确实这种现象,现在人比较容易体会得多。

  许多人都曾经有过国外观光旅游的经验,观光旅游现在多半乘飞机,飞机在高空当中,高空当中风速很大,每个小时几十公里的风速,这在高空。我们坐在飞机上只听到报告,现在高度是多少,飞机速度是多少公里,外面的温度是多少度,风速是多少公里,这是飞行的情报。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可是向窗外去看看,如果天气晴朗,云彩不多,你一丝毫都不能感触到,没有感触到飞机外面温度那么低,也没有感触到风速有那么大。什么原因?就是此地讲的,离所动之物,风之动相了不可得。如果空中有云,有云彩,我们能看到云彩在动,而实际上是风动,风吹着云彩才动,云动可以看到风的速度。

  宗门大德说了,到底这是风动?还是幡动?如果我们今天坐在飞机上,看到这种现象,到底是风动?还是云动?是不是像六祖能大师所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大师这句话能不能用上?用是可以用,总是不太合适。什么原因?祖师说话没有废话,逗机施教完全看根机,逗机施教,这个话说出来之后,叫人听到之后就觉悟,所以没有废话。如果这个话说了,别人听了根本就无所谓,这个话叫白说,这个话叫废话,毫无意义。这就是我们平常说话,跟宗门祖师们讲话不一样,他的说话不是在那种场合,他不说。所以,每句话不是每个人都开悟,当机者开悟。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彻悟,浅深不同,总叫人有悟处,所以这才叫说法。此地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用意,是让我们在此地明了「无可相知」,这个风动。

  『遇物咸鼓扇』,如果没有物,风动看不见。我们在野外遇到风起的时候,我们有感触,风吹在脸上,吹在衣服上,这是有物。如果无有一物,再大的风也看不出来。所以风的动相了不可得,一定要有物,你才能够觉察到风的动相。所以它不相知,『各各不相知』。或法,『诸法亦如是』,这是比喻妄法作用,依真起灭,「妄法亦尔」。这个地方,我们在这品经里面看到多,清凉大师在此地非常慈悲。缘起甚深太重要了,这品经里面给我们讲「十甚深」,而觉首菩萨「缘起甚深」差不多占清凉大师批注里头的二分之一,说得这么多,说得这么详细。这个事情如果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得大受用,得大利益!我们前面也说了不少,我们的修学最难的,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没看破就是不了解诸法实相。清凉大慈大悲,这个十一首偈颂,每首不厌其烦来给我们讲解,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悟入。

  法,妄法,法是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加上一个妄,真的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可不能当真。但是「妄法离所依真体」,它就不可得了。我们这个本子,它的逗点在「真」字这个地方,「离所依真,体不可得」,句读放在这里好。所依的是真性,法性!法性遍在一切处,离所依的真性它没有自体,一切法没有自体。你看种种比喻里面都显示出来,为什么?法是缘生,缘生无自性,所以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佛说的,无自性。

  这个事情,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讲,可是离开讲席,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依然执着、依然分别,佛法里面所学的没有得到实际的作用,就是所学非所用。这个原因总要知道,原因是什么?我们接受佛法的熏习不够,佛法给我们的熏习少,时间也短;烦恼习气给我们的熏习时间长,力量大!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随顺烦恼,不能随顺菩提。往后如果还是这样下去,那可以说我们这一生空过了。现在要问诸位同学,你们希不希望在这一生成就?我说的成就是真正往生净土,脱离六道十法界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我这个话提出来,很多同学都点头,想去。是,是想去,口里想去,心里还怀疑,所以我们没有去的样子,就是没有求往生的行动。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像!虽然身在道场,心不在道场,就是心不在道上,身在道场又有什么用处?

  道场,如果说规模大一点,住众多一点,总难免是非人我,这是众生的烦恼习气。纵然真正有善心人为大众服务,大众在一起各个宿世、今生缘不同,有人欢喜这个人,有人无所谓,有人讨厌这个人。这个人是谁?往往就是我们自己;而我们对于别人也有这种情形。我们这个道场是小道场,住众包括短时间到我们道场来参学共修的,我们道场也不过是五、六十个人,多的时候有七、八十个人,不算多,这样的是非人我依旧不能避免。那像比我们道场更大的,住几百人的、几千人的,谈何容易!所以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道场常常说龙蛇混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个冶炉,像炼钢的炉子一样,你到这个里面来是来考验的。

  来考验什么?世出世间法。古大德常讲,考验你的定力;世间人讲,考验你的忍耐;佛法里面讲,忍辱波罗蜜。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一切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成就,秘诀、关键就在一个忍,你不能忍,你就不能成就。小事要小的耐心,大事要大的耐心,今天我们要办的是脱离六道十法界,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你要是没有耐心,不能忍辱,你怎么会成就?这个道理我们不是不懂,说出来人人都懂,六波罗蜜你都能说得上口,可是境界现前你就受不了,你的忍耐就没有了,所以你不能成功。到临命终时,毛病还是发作,那你就去不了!

  这个功夫肯定要在平常练成,临命终时,它就起作用,不受外境干扰。再大的福报,都免不了外境的干扰。我们举实际上的例子,在家同修念佛往生,他的儿女、他的兄弟姊妹、家亲眷属,不一定是学佛的,有很多不信佛,还有很多信仰其它宗教,大家都很热心要来插手管你的事情。你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做不了主。譬如我们佛门里面,诸位都晓得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不能动他,不能碰他,世间人不懂。如果他临终在病院,现在很多病院,一断气,十分钟就把你送太平间去,就送到冰库去。马上就触动你,怎么会给你等八个小时?这是最麻烦的事情。

  所以病院里面往生,能够停八个小时,甚至于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在台湾行,在中国大陆也可能行。虽然医院里面规定,人断气之后马上就要送太平间,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医生、护士都知道,所以只要给他们说明,不要去报。人已经断气了,医生到这个地方来,要来看看,可以跟医生说,他睡着了,睡得很好,现在不要动他。有的医生也知道,点点头就过去了。所以能够保持到八小时、十小时,韩馆长也是在医院往生,十四个小时才移灵。这种情形在其它地方做不到,在此地做不到!在新加坡、香港都不行!这是我们念佛人,也是现实的一个问题。我们也想了很久,当然最好的方法,往生不要在这些地方往生,到中国去,到台湾去,这个关系太大太大。

  我们要真正求往生,真正希望有同参道友帮助我们来助念,临终有这样殊胜的缘,大福报!这是人生第一福报。这也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临终的缘比什么都重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学佛的同学在平常《饬终须知》要念。我们过去华藏图书馆印过,希望我们还要多印,分给我们各个净宗道场,希望大家常常能看,懂得这最后一着怎么处理法。我们看到别人往生,我们应该怎样如理如法的帮助他,送他到极乐世界。送一个人到极乐世界,功德很大,没有忌讳!他不是死,他是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要帮助一个人,送一个人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你说你这一生做了大好事。

  大慈菩萨劝人念佛偈子里头说,你要真正帮助两个人往生极乐世界,就比你自己这一生修行的功德还要大。他偈子上能劝两个人修,真修不是假修,真往生了,你将来就是功夫稍微差一点,都能往生。如果不是业障很重,不是造很重的罪业,到你临终,寿命到了的时候,你帮助往生的这个人,他在极乐世界他看得到你。《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大众,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神通道力跟佛差不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他看到了,他就想到,他自己到极乐世界是你帮的忙,现在你的寿命到了,我们去接你。不但我们去接你,我们一定还请阿弥陀佛一起来接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曾经帮助过他,他现在要帮助你,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

  你帮助别人愈多,帮助很多人往生,你自己将来往生净土就愈有把握,真的是古人所讲的功不唐捐。所以千万不要有世俗的心理,什么心理?怕死,看到人死了就很忌讳,赶快走得远远的,碰都不敢碰一下,这是错误!你能不死吗?我们常讲,死不可怕,很平常!可怕的是死了以后,你不知道到哪里去,这个才可怕。人死了之后生天,人死了之后到极乐世界,试问问你,你想不想早一天去?这个世间太苦了,你还愿意多待一天吗?我相信,如果有人真的知道他是到极乐世界,他的寿命都不要了。名闻利养,再多的财富产业统统丢掉,他到极乐世界去作佛,或者是生天到天上去享天福,肯定是这么回事情。连在这个世间,如果说是有某个地区,这个地方生活环境非常好,你愿不愿意去移民?他就急着要移民过去。

  我们这个世间选择好的地方去移民,过好一点的生活,安乐的生活,你都心向往之,都有行动跟着走。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地球上不管移到哪里,出不了六道轮回。现在有个机会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焉能不去吗?这种机缘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抓住。遇到道场有同修往生,热心的帮助助念,在道场也好,甚至于有些在医院、在殡仪馆,都好!你的心地清净,你的心地慈悲,你走到病院,你进到殡仪馆,磁场都变了,这是佛法里讲得清楚,境随心转。

  我们华藏图书馆的同学,以及我们的同修,你有这个经验。你们想想当年韩馆长生病住在医院,她在医院往生的。我们常常到医院去看她,那段时间,我住在景美图书馆,一天至少去看她两次。那个医院的磁场祥和,走到里面生欢喜心,一丝毫恐惧都没有。馆长的病房,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我们图书馆出家同修轮流,两个人一班,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还有居士也有几位,在她生病期间,念佛不中断。病房里面供养阿弥陀佛的圣像。她往生的时候移灵到图书馆,大殓之后移灵到殡仪馆、火葬场,我们都参加。一片祥和,一丝毫那种阴森的感触没有。这什么?念佛人。我们明了,她住院,医院里面每个病人都得利益;她在殡仪馆、她在火葬场,一切神灵都得三宝威神加持,所以磁场祥和,丝毫恐惧都没有。

  佛在大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我们要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还被境界转,我们学佛什么功夫都没有。最低限度的功夫,你要能转境界,也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外面磁场不好,我们到那里去,磁场就改变,为什么?教中常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的慈悲心就起感应。我们身体也是妄法,妄法确实依真而起,我们身体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要是了解事实真相,你的妄想、恐怖、颠倒统统就消失了,真的像《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离一切苦厄」,都是给你说真话,给你说实话。

  觉首菩萨说法的十首偈,十一首,第一首是客气话,应酬话,真正说法是十首,从第二首到十一首,为我们说明一切法的实相,跟《般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我们要是真的明白,觉悟过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觉悟的,你的心是慈悲的,你不迷。你知道一切法当体皆空,知道一切法相有体无,事有理无,你在一切法里头不会起心动念。不生烦恼,也就是你不会生起分别执着,你处理的一定很平和、很安详、很如法。

  再看第二段,「依所依者,谓风不能自动,要依物现动,动无自体可以知物,物不自动,随风无体,不能知风」,这段是说风,也是不相知。风虽然依物而动,风不知物,物也不知风,「各各不相知」。风从哪里来的?现代科学给我们说明,风是空气的流动,就像水一样的。水,前面的波流出去了,后面波就跟着进来。风亦如此,这个地方的空气移动了,气体;如果没有气体,我们称它作真空。真空里头有没有风?真空里头没有风。但是在大宇宙里面,科学家还告诉我们有宇宙风。我们相信肯定是有的,为什么?

  星球、星系是以很高的速度在虚空当中旋转,像太阳,带着这么庞大的一个星系,太阳系,九大行星,行星还带着卫星,非常可能行星里面还有许多小的卫星,我们还没发现。这样一个庞大的星系,在太空当中,自转、公转,速度都很大,转动就有风。风是动相,不动就没有风,风就是动,动就有风。我们想想看,地球,包着地球是大气层,大气现在我们知道有地心吸力,大气不会跑掉,总是裹在地球的表面。但是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很大,大气怎么不受影响?所以就造成气流,气流就是风。

  现在的飞机可以飞到同温层,四万英呎的高空,现在喷射机远程差不多都是这样的高度。在这个高度里面,气流动得快,但是它速度很均匀,飞机在这个里面飞行时很安稳、很正常,这个常识现在我们都知道。所以,风没有自体,风哪里有自动?这是我们用水的比喻就更容易了解,它是气流的,这个地方移动了,这里空了一块,那个地方气流补充到这里来,形成了风。离开的气流,不知道补充的;补充的气流,也不知道离开的,所以前流后流,这气流形成的风,这个比喻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讲气流,大家好懂,前面流跟后面流彼此不相知。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第二小段的后半段,「法中,能依妄法,要依真立,无体知真,真随妄隐,无相知妄」,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为什么真不知妄,妄也不知真,这给我们说出来了。能依的法,这一切诸法就像雾一样,真就像风一样,法要依真立,妄法无体,无自性,所以它不会知真,它不能知真。真妄虽然和合,在事相里面,真随妄隐。凡夫、二乘着相,凡夫是分别执着,二乘人虽然不执着,他依旧还有分别,所以不见性。离妄想分别执着,在妄法里面才见到真性,原来性没有离妄法,所以说真妄和合。

  真,永恒不变。妄,为什么叫妄?剎那生灭,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一切有为法无一不是剎那生灭,就像清凉大师在前面给我们说的,「能现所现,能变所变,并皆速灭」,这个速灭诸位要记住,是讲能、是讲所。心性里面?心性里头没有能所,这个要知道。能所是相对的,能所是二法,六祖能大师说得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哪来的能所?所以佛说法无非方便,真实法不能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是真实法;还能够提出来给你讲解、给你讨论,这不是实相,是妄相。这就是所谓借假修真,要从妄、假里面你去悟真实,这是诸佛度化众生的方便。不但言说是方便,事相也是方便,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统统叫方便。方便不是真实,方便也不离真实。真实是什么?真实是隐在方便里头,方便是妄,真随妄隐。所以真不知妄,妄不知真,这就说明「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再看下面第三段,「唯所依者,谓风鼓于物,动唯物动,风相皆尽,无可相知」。这个话什么意思?风没有形相,依风有动作,物相依风有动作,这个理不深,我们很容易懂得。在澳洲,我们常常看到风车,我们自己也做了个风车。风车是物相,有风的时候,从哪里看?风车转了,它动了,我们知道有风。风从哪一面来,你看风车面向哪个方向,它必定是迎着风的。所以风车的角度是三百六十度的在旋转,哪个角度有风,它就转到哪个角度。

  「风鼓于物」,这是最明显的,其次的是树木花草,你看风一起,树枝摇动,我们这里很明显的能够看到动。动,物在动,没有看到风动,只看到物在动。所以,六祖在广州光孝寺遇到两个出家人在争论,一个说幡动,一个说风动,我们看只能看到幡在动,没有看到风在动。幡为什么在动?有风在鼓吹它,风在鼓扇,所以幡才会动。如果没有风,当然它就不动。所以你说幡动,不能说他错,说风动,也不能说他错,每个人执着一端。六祖在这个地方把他点一点,为什么?他们都没有离开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是什么?心,你妄念在动!不是说我念头不动,外头风也不动,幡也不动。祖师在这时候一句话点醒他,借着这个缘把他点醒。这两个出家人都是修行人,经过这句话一点,有道理,争论马上停止,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们再看这一段,法中,「妄法作用,自本性空,唯所依真,挺然显现」。妄不离真,妄依真起,真是什么?真是法性,真是实相,真是性空,真是缘会。任何一个现象,就是任何一法,你要是悟了,什么叫悟?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叫悟,你就见到真。真随妄隐,这怎么回事情?你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真就见不到了,你只能见到妄法,你见不到真性,这就叫做真随妄隐。离妄想分别执着,你看妄法作用没有体,自本性空,你在这个现象里面看,仔细观察。风没有自性,物的动作也没有自性,无自性之性就是真性。真性有个名字叫本无,本来无一物,你就真正见到了,所以说唯所依真,挺然显现。

  后面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做了个总结,「是故妄法全尽而不灭,真性全隐而恒露,能所熏等,法本自尔,思之可见」。像上面所讲的这些例子,讲的这些原理,我们体会到事实真相,妄法全尽而不灭。为什么不灭?法性不灭。法相有生灭,法性不灭,法相虽然有生灭,说实实在在讲,法相不生不灭,《中观论》上讲的八个不,都是讲的法相。这怎么说?这个我们要懂得剎那生灭的道理,前面一个相灭了,后面一个相生起来;前面相灭了,不生,后面相接着起来,不灭,叫「不生不灭」。前面的相没有了,后面的相接着又来,前面相灭,不来,后面相生,不去,「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前面相灭了,不常,后面相生了,不断。妄法全尽而不灭,这一句是讲的法性。就是法相,我们也晓得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真相存不存在?不存在,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定要认识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我们的心清净了,攀缘的念头才能够断掉;攀缘的念头断了,攀缘的事相当然没有,这个我们不能够不懂。

  明了之后,对于断妄证真大有帮助!再说得浅一点,看破、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看不破?对于这些事实真相实在是不了解。这个经里面常说,我们也常常读,也常常听讲,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虽然听了很多遍,提起来也都能够说得出口,可是境界现前依然不起作用,还是随烦恼习气。这个原因我也跟大家说破了,我们熏习的时间不够,熏习的力量不够,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

  至于法性的常住,永恒不灭,法相的起灭,能现所现,能熏所熏,能变所变,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情?佛法里头这一句说得好,法本自尔;大乘教里头也常常讲,法尔如是,跟这一句意思完全相同,用现在的俗话来说,它就是这个样子,它本来就是这样。这个事实真相,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真相大白,真相就在眼前。如果你还有分别执着,这桩事情,佛菩萨、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是存疑,这就是疑情。这桩事情你不明了,你疑惑,但是不要求解释。为什么?求解释就落在妄想里头,妄怎么能知真?前面讲真不知妄,妄不知真。妄想要能知真,要能证真,我们还要修什么行?用我们的思惟,用我们的思考,用我们的探索,像今天探索宇宙。你看看多少数据、多少出版物,跟我们讲太空物理,跟我们讲量子力学,这是人类的知识。我们学佛知道,他们所探索的,用科学实证的,是不是事实真相?在佛法讲不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够发现事实真相?方法错误,事实真相不可以用心意识。

  我们把话说回来,什么叫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着,心是妄想,你用妄想分别执着永远看不到真实,真实的东西就是被这个东西隐了,前面讲了,前面这里有一句,真随妄隐,你怎么能把真的找到?只有今天我不用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我不用它,这时候真的就现出来,你就见到了。这是大乘法里面,佛教我们用见性见,六根的根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你用见性,你就能见到法性;你用闻性,你就听到声性;你用舌性,你就尝到味性,就这么个道理。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法本自尔,你所见的跟诸佛如来所见的无二无别,这叫入佛知见,正知正见。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修学的秘诀,我们听,或者我们见,大概我们学习,六根用这两个最多。要怎样听?要怎样见?你看他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不执着,离名字相,不分别,离心缘相,没有妄想,你见色闻声开悟了!这个时候真的是「妄法全尽,法性不灭,真性全隐而恒露」,这就叫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成佛,是法身如来,《华严经》里面讲的法身大士。

  清凉大师在《钞》里头,对「是故妄法全尽而不灭」,他总结有两对。「结文有两对,具上三门,妄法全尽而不灭者,单取妄法全尽是初门,将上而不灭,对下真性全隐,为第二门,以不灭为能依,全隐为所依故,下句中而恒露,即第三门」,这个批注我们念一念就行了。再看下面第六首,这是比喻里面最后一个:

  【又如众地界,展转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觉首菩萨这四首比喻是用的四大,地水火风。但是它的顺序不是我们地水火风,它头一个是水,第二个是火,第三个是风,这第四个比喻是地。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批注说,「依地有任持者」,任就是自然的意思,持是保持。这是说地球表面生存的许许多多的生物,或者是动物,或者是植物,都是依大地而住。大地在持着它,在保持着它们,它们依地而居住,在地面上生活。「喻(比喻)妄为真所持」,如果没有真哪来的妄?正如同没有大地,哪里会有这些生物?这个比喻浅显我们能懂。妄是指一切妄法,前面讲妄法依真所起,这个地方比喻妄法为真所持。

  「三义同前」,第一个意思「唯就能依」,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批注,「初地界因依,有二种义,一约自类,二约异类」,这个「约」用现在的话来讲,就自类而言,第二就异类而说,古人用一个约字。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多说几句话,希望我们要重视佛菩萨的教诲,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才能够学到真实智慧。这点很重要,决定不能有成见。成见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譬如现在一些年轻,反对传统,反对旧的文化,认为旧的东西不合乎科学,应当把它废除,不要了,这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成见。自古以来,大圣大贤教我们求学要虚心,虚心就是心里头不能有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个东西你心就不虚。心要空虚,不能有东西,才能开悟;心里面有东西,就把悟门堵死了。

  所以佛法用轮来表法,意思很深。通常我们看到佛门表法的,最常见的是三种:一种是轮,叫法轮;一种是莲花;一种是卍字,这是最常见的三种。卍字表吉祥,这个图案是吉祥;莲花表清净、表不染,出污泥而不染,这个意思都很明显。轮,圆的相比较深一点,实在讲,它表的意思也深,从形相上来看,它代表动静一如,动静不二。所以圆表不二法门,圆周是动的,圆要不动,它就没用了。今天科学技术的发明都靠圆在动,我们出门乘车,车轮在动,车轮是圆的。现在一般人带手表的很多,手表是报时的,它为什么会报?里面很多齿轮在动,都是圆。飞机能飞,你看看那个发动机也是在那里动,转动,都是靠圆,圆的作用太大了。

  圆周在动,圆心不动,现在一般人大概念初中就学到几何,几何就会讲到圆。圆的周是有形状的,非常明显。圆的心有没有?有,在哪里?没有形相。你在当中点一点,那个点在放大镜里面是很大的面积,没有点,点是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圆的心是空的,圆周是有,你看空有不二。有从哪里来的?有从空来的,周不能离开心,离开心哪来的周?有从空来的,真的是无中生有。有是妄有,空是真空,因为真不生不灭,有是有生灭的,这个意思就深了。所以它代表佛法里面所讲的不二法门。

  你看佛家讲相有,这个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所有一切物质的现象,这是轮,圆周。心,心是空的,心不是物质,心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质都是从这个心生的;心是能现,精神跟物质是所现。要用法相唯识的名词来讲比较容易讲,精神是见分,物质是相分。我们在前面讲过三细相,「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是个「业相」,就是动,这一动就产生现相。为什么会动?这个经上说「法本如是」,大乘教里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法尔如是」,这个地方讲的是「法本自尔」,这是无明业相。这一动就产生了见分,见分叫「转相」,今天我们讲精神这个部分。由见分,从见分就又变现出「境界相」,相分,相分是物质。所以物质跟精神都是法性变现出来的,都称之为法相,精神的现相、物质的现相,都称为法相。这在《百法》里面,诸位就能看到了。

  天亲菩萨把一切法归纳为百法,你看《百法》里头「心法」、「心所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的现象,这不是物质;「色法」这才是物质。「不相应行法」,虽然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是个抽象的概念。实在讲,一切有为法总出不了这三大类,从哪里来的?从三细相来的,这是法尔如是。我们要懂得佛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法本自尔,本来自自然然它就是这样的。这是说出精神跟物质的来源,佛经上这样的说法。

  佛说了,不是说教我们相信就完事,那佛法不算是高明。佛法高明之处,佛给我们说出来,下面教我们亲证,这是佛法的教学。你自己要证实,不是听佛讲了就算数,你要把佛所讲的证明出来,你自己亲证,亲证你也就成了佛,这叫佛法,这叫人不能不佩服。佛教一切众生都要入佛知见,都要入佛境界,入佛知见是精神上的享受同佛,入佛境界是物质上的享受也同佛,所以是圆满,我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你统统都得受用,没有丝毫欠缺,这是佛法,这是佛陀的教学,我们不能不佩服。所以我们对它才向往、羡慕,认真的学习。

  我们自己要契入这个境界。我们自己亲朋好友,也希望他们各个都能契入,由亲而疏,把心量慢慢拓开,能帮助一切有缘众生。为什么说有缘?没有缘你帮不上忙;有缘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肯干,有缘众生。不分亲疏,不分恩怨,平等的帮助,这叫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恩德。实在说,讲慈悲、讲恩德还是妄想分别执着,对众生讲的;真正在佛的境界里头,他一念不生,哪有这些念头?没有。可是在事上,纯真无妄,纯净纯善,帮助一切有缘众生;除非他排斥,他拒绝,他不愿意跟你接近,这没法子、没有缘,帮不上忙。只要他能信、能解、能行,一定帮助他证得。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32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34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