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35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五卷)  2004/11/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5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六首看起:

  【又如众地界。展转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前面我们学习清凉大师的注疏,约自类,现在我们看第二段约异类。「二约异类者,如下文,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虚空,虚空无所依」,前面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现在我们接着看下文,「准此,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识,本识依如来藏,如来藏无所依,是故若离如来藏,余诸妄法,各互相依,无体能相知,是则妄法无不皆尽」,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很重要,实在讲意思跟前面大同小异,我们学习一定要能把原理原则掌握到,这个非常重要。

  境,六根、六尘都是属于境,心是六识,在这个地方讲,六识真的它起的作用非常广大。在前面清凉大师跟我们说的第六识,就第六识来讲,实在讲,说第六当然就包括第七,第六是分别,第七是执着。十法界依正庄严,六、七识作用最大,这是妄心,此地讲的妄心。业是所造,业就是妄境,妄境是所造,妄心是能造,前面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并皆速灭,妄心、妄境,你要知道这是有为法。不但六、七识是妄心,这个地方讲的本识,你看「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识」,本识是阿赖耶,阿赖耶也是妄心。阿赖耶里面含藏着种子,这个种子永远不会灭坏,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就现行。色法如是,心法亦如是。前七识跟相应的心所都是缘生的,所以心法、色法之起,这个地方讲的妄心跟妄境,统统是缘生,缘生无性,依阿赖耶,阿赖耶确实来先去后作主公。

  「本识依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僧肇大师所讲的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个意思。「如来藏无所依」,如来藏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可是阿赖耶依它而有的,阿赖耶是能依(本识),如来藏是所依,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说,「是故若离如来藏」,实在讲这是离不开的,这是假设,若离如来藏,「余诸妄法,各互相依,无体能相知」。如来藏是真性,在哪里?含藏在一切有为法之中,这是法性,这是一切诸法的真性,一切诸法的本性。所以说,离如来藏,一切诸法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怎么能相知?所以说『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统统给我们讲「不相知」的道理。

  前面我们读过,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如来藏与无明合,这叫阿赖耶,这就是本识。本识、阿赖耶怎么来的?如来藏跟无明合在一起,这是大乘教里面法相宗所说的真妄和合,如来藏是真,无明是妄,合起来就另外叫个名词,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不同其它的七个识;其它七识是从阿赖耶识里头变现出来的,纯妄,没有真。清凉大师在此地讲得好,「若离如来藏,余诸妄法」,就是八识里面其它的七识跟心、心所法、不相应行法、色法,「各互相依」,变现是唯识所变,心现识变。心、境都没有自体,都是缘生的,无自性,无体性,所以「各各不相知」。末后这句总结得好,「是则妄法无不皆尽」,把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没有例外的,所以一切法各各不相知,这给我们答复出来了。

  第二看「依所依者」,我们看大师这段的开示。「依所依者,地界正由各无自性而得存立,向若有体,则不相依,不相依故,不得有法,是故揽此无性,以成彼法」,这是说明一切法因为皆无自性,所以诸法能建立。如果真的它要是有自性,就是它有自体,它就不能相依。正因为一切法没有自体,所以说「揽此无性,以成彼法」,这个彼法就是一切妄法,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为什么说一切妄法?是因为无自性而能够相依互起,这就是所谓因缘所生法,《中论》里面讲的「我说即是空」,空就是无自性,它能够互起又彼此不相妨碍。

  这些事情我们在大乘经教里面学了,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起观照。观照,六根最利的还是眼根跟耳根,《楞严经》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特别选中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他老人家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但是,我们这个世间眼根利的也大有人在!宗门里面,看花开花谢、看流水、看青山开悟的人不少。他悟什么?从一法当中,任何一法,能看出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缘起无性,无自性,剎那生灭,皆无所有,它怎么会相知?文殊菩萨也问得好,你要知道皆无所有,你就晓得彼此不相知,可是现象我们真正是很难体会。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张开眼睛见外面的色相,眼睛睁开接受外面境界相,确实境界相能够保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虽然很短很短,比剎那生灭的时间长。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个现相已经灭掉,已经不在,可是它的印象还保留在我们眼识里面,我们的第六意识缘眼识的相分。外面境界相,前面相灭了,后面它就又生了,前面的相灭掉,不常;后面的相接着就生,不断,所谓不常不断。前面相灭了,这是不生,后面相接着起来,它不灭。你在这里体会到什么?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再细心去体会,境界相不一不异。不一,绝对前面的境界相跟后面的境界相不一样,不是一个。但也是不异,不异是什么?它相似,前面境界跟后面境界相似,它不是异。

  从见色当中入了这个境界,这境界是佛境界,入佛境界,入佛知见。见色如此,闻声亦如是。音声,我们现在讲的音波,波动的现象,波一定是就像水波一样,有前浪后浪。前波灭了,后面波就生了,前波不到后波,后波也不会到前波,跟流水、跟火焰、跟风动,前面的意思你懂得,你回头想想是不是?我们今天读这个经,在日常生活当中忘掉了、疏忽掉了,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起观照,起观照才叫用功。细心观察诸法实相,实相真的是清楚、明白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自然就放下。为什么现在讲这么难放下?哪一个同学都说: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什么原因放不下?总得要晓得,什么原因?实在说真相没有看清楚。

  我们心目当中,依旧是落在妄相上、妄法上,把妄当作真,你才会起心动念,你才会有分别、执着。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你怎么会有分别?怎么会执着?你为什么不会有分别?不会有执着?能现、所现,能造、所造(能造所造就是能变、所变),并皆速灭。你的分别心才动,这个境界相早就不存在了,去之远矣!我要想着去执着它,那去之就更远更远!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真话,不可得,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一切诸法有即非有,非有即有;你说它有,它已经灭了,你说没有,下面一个又起来了。前灭后起,灭起不住,不住就是它不停止,一个接一个,法尔如是,这才叫真相,事实真相。这品经文对这桩事情讲得很清楚,不厌其烦,反复的在这里教导我们,加深我们的印象。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得起观照,就在日常生活见色、闻声,能想得起佛给我们说的这些。

  小的,观照我们这一身,我们这个身体五脏六腑,眼耳鼻舌身,这是什么?器官,身体外面、身体里面许许多多器官。这些器官怎么样?各各不相知。所以,文殊菩萨问的这个话,我们把它缩小在一个身体上来说。「心性是一,云何种种」,心性是法性,真心、法性,这是一。为什么在我们身上有这么多的器官?而每个器官又是许许多多细胞在组成的,虽然都在一个身体,各各不相知。在外表,我们手伸出来五个手指,大指不知道小指,食指不知中指,各各不相知。这是什么原因?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它是缘生的,因缘所生法,缘会,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心性是一,心性是真的体;虽是一,像这个经里面前面跟我们说的,「真随妄隐」,这是凡夫,凡夫的病在此地。着相,所以你就见不到真性,真随妄隐。

  觉悟的人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真性全隐而恒露。我们在《中国禅宗史》里面见到,宗门大彻大悟的人,悟后,你听听他们常常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法,无有不是,「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岂不是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真性全隐而恒露!问题在哪里?我们凡夫没看到!佛在楞严会里面教我们,也教了一招,佛说我们这个身体心性是一,云何种种;我们今天执着种种,分别种种,把心性是一忘掉了。佛跟我们凡夫讲,心性在哪里?六根的根性。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真的?六根、六尘、六识是生灭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我们这个身体精神跟肉体都是生灭法,六根的根性不生不灭,这个东西疏忽掉了。

  六识不是根性,譬如说眼,眼识,眼里头有见性,见性是真的,眼识是依见性而起的,妄心(此地讲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它就是生灭法,它就有前念后念。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永远常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所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里头有身根,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舌身叫觉性,你有感觉,在意叫知性,我们用「见、闻、觉、知」来形容它;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没有分别。睁开眼睛见外面境界,见性见,一有分别就落在意识里头,那就是意识缘眼识,见性就忘掉了,见性虽有,你完全不能觉察。

  《楞严》,交光大师讲得好,他提示我们,世尊在这部经上,用意就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舍识用根。举个例子说,我们眼睛见,不要用眼识见,要用见性见,这高明。见性见外面的色是什么?色性,就是明心见性,那才真正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有一法不是。佛门里头有句话说,哪一法是佛法?迷的人不知道,觉悟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悟的人是法法皆是佛法。迷的人是一切法里头找不到佛法,找不到法性;悟的人是一切法里头皆是法性,无心之性就是法性,遍法界虚空界,真正没有生灭。所以你要晓得经上讲的,你看前面所说的能现的心,所现的境界,并皆速灭,连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都包括在内,就是大乘教里讲的有为法,并皆速灭。无为法里头,真如无为就是法性,就是自性,它没有生灭。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物质、精神都是它所现,虽然所现,也是各各不相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但是所现的这些法产生了变化,所现的原本叫一真法界,所现!为什么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就是此地讲的妄心,妄境依妄心;妄境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妄心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还要加上二十四个不相应,这妄心。你有这个东西,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妄心有善、有恶、有无记,善的,在六道里面变三善道;恶的,在六道里面变三恶道。如果我们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确实世间许许多多难分难解的问题统统都解决了。怎么个解决法?妄心息了,妄境就没有了,这才叫真正把原理原则掌握到了。

  如果用我们的想象,想象是第六意识,妄想。用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在佛法里面讲,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我们想错了,我们看错了,会把这些境界愈变愈糟。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安定和平,我们想出许许多多方法,希望能够达到安定和平,结果把这个社会搞得更乱,乱成一团,无法收拾。到我们自己无法收拾的时候,大自然来算总帐,许多宗教里面讲的末日,末日是算总帐,所以宗教里头也有讲末日审判。

  我记得我第一次初到澳洲来的时候,到这个地方来访问,很难得那时候冯居士介绍我认识了布里斯本这边多元文化局的局长。那时候还不叫局,那时候好像是个多民族的一个小单位,尤里先生做主管,他们每个月有个论坛,介绍我去参加。我在论坛里面也跟他们大家讲了话。最后有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问我,我们佛教对于最后审判是怎么看法?我跟他们强调,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佛教是化解纠纷,没有审判。他说那末日审判?末日审判是上帝的事情,就像一个国家一样,佛教好像是教育部,教育部不管司法。审判?审判一定是司法部的事情,是法院的事情。他也点头,也能承认。

  佛教不管审判,佛教只管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悟了你就回头,悟了问题才真正解决。为什么?不造业了。不悟决定造业,就是《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你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你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分别执着是造业,有惑、有业,下面就有报!惑业苦是个循环,我们上次讲过。无明依业,业依苦,苦又依无明,永远在那边轮回不息,互为依缘,都没有自性。无明无自性,业也无自性,苦也无自性,所以它是个幻相。可是你要是不觉,你堕落在这里面,你真受苦!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末后第三,「唯所依者」,我们把文念一念。「谓揽无性成彼法者,是则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唯无性理而独现前」。这一段说,揽无性成彼法者,就唯所依来说,也能把一切诸法都包括尽了。确确实实,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各个无自性,所以才能成缘起。「而未曾不灭」,这就是前念灭后念生,前念灭,不生,后念生,不灭,不生不灭。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桩事情。或者我们拿电影银幕显现的画面,用这个来做比喻,大家好懂。放映机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出去,另外镜头关上,再换第二张,前一张不是后面一张;前一张灭了,不生,后面一张立刻就现前,它不灭,但是前一张不是后一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整个宇宙并皆速灭,我们妄心、妄法就跟电影镜头开关显示出快速移动的画面完全相同,它不是真的。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还是要用一点时间来谈谈。

  诸位同学,我们还接着来读这一段,「唯所依者」,这段文意思很深,很不容易体会。「谓揽无性成彼法者,是则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我们就先看这段。「彼法」是一切诸法,也就是佛经里所讲的「一切有为法」,这一句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有很清楚的概念,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诸法。一切诸法只能够显现,佛经里面也讲能够成立,或者是能够显现、能够变现,全都是因为无自性,就是这一句所说的「揽无性成彼法」。

  「是则彼法无不皆尽」,世间所有一切法统统都包括尽了,「而未曾不灭」。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记住前面他所说的,「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识,本识依如来藏」,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妄心是第六、第七,妄心实在讲就是前七转识跟心所法,这都是用妄心。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意识的执着,它不断!它所依的是第八识,本识。本识里含藏无量无边习气种子,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这些东西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如果有形相,佛说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哪怕它的形相再小,尽虚空容纳不下,好在它不是物质。但是这些习气种子会带着走的,它不会消灭,迷的时候它决定存在。只有觉悟之后,悟了之后它有没有?还是有,有怎么?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是它自己不会起作用,遇不到缘!觉悟的人,无明的缘断掉了;这些种习还在。

  诸佛菩萨觉悟之后,用它来做什么?用它来倒驾慈航,普度众生。你们想想,诸佛菩萨,他要是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人道的种子,他怎么能到人道来现身说法?没有饿鬼道的种子,他怎么可以到饿鬼道现身说法?也就是说,十法界的种子习气他都有,但是他绝对不会堕落在十法界。他有地狱种子,决定不堕地狱,但是有这个种子,他可以到地狱现身说法,度地狱众生,妙不可言!种子习气是一样,用途不一样,迷的时候,你要堕落在里头,去受报;觉了的时候不受报,拿这个东西来帮助苦难众生。

  这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要讲的,现在所要讲的,要懂得什么叫「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我们要来研究研究这句话。这句话就是像我前面讲的电影银幕上的画面,跟这句话的意思很相像。那个画面为什么不灭?我们知道,放映机的底片是一张接着一张,我们叫相续相。其实我们要看这银幕上,我们才起心动个念头,银幕上这个画面已经不见了,是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医学告诉我们,我们眼睛看,感受外面境界相,确实是有一段时间。时间虽然很短,大概还不到电影放映的速度,电影放映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次,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秒的二十四分之一这个速度。我们眼睛看东西的速度,大概印象存在的速度应该在十分之一秒左右,所以它二十四分之一秒的速度移动,它已经移动,已经不见了,我们眼睛的印象还在。

  这桩事情我们可以能够测验得到,譬如我们看太阳,太阳落山的时候,红太阳,光线已经不强了,我们睁开眼睛可以看它。你看它看一会儿,你把眼睛闭了,闭的时候那个红太阳还在面前,诸位有没有这个经验?眼睛闭了,外面境界相当然是灭了,可是我们眼识留的境界相还能留一会儿,可以留几秒钟。我们有这个经验!从这个经验上我们就能体会,我们的眼识作用,看外面的印象可以留一段时间,不是速灭。实在讲它也很快,也是不到一秒钟它就没有了,但是比起实际上妄境跟妄心的起灭的速度来讲,我们是慢得太多太多,它太快速了。

  现在要问,境界相为什么会有?佛在这里告诉我们,依妄心,一切法从心想生。决定没有妄境,妄境是从心想生,这个太细太细,太深太深了,从心想生。心想依本识,本识里面阿赖耶含藏的种子习气,种子习气一个一个出来的时候,那就是报,你才晓得种子习气有多少!佛讲无量无边,如果它有形相,形相再小,像微尘、像极微之微,遍虚空都容纳不下,佛讲得有道理。

  所以,我们的妄心现的妄境,就算中国人所说,古人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就算是七十岁,他的妄境能够现七十年,剎那剎那生灭,阿赖耶识这一类的种子在这里就报掉了。寿命长的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甚至于一百多岁,他这一类的种子习气多,报尽就没有了。必须是另一类的种子又起来,就像我们仓库储存东西一样,现在仓库很整齐,一个箱子一个箱子,这一箱子东西用完了,报尽了,另外有个箱子。可是麻烦在哪里?报的时候它又储存,永远报不尽;旧的东西报尽,新的东西又储存了不少。我们想想假使七十年,活七十年,这七十年的境界相是你心心所变现出来,报尽了。你这七十年又造了多少业?你在这里面又起心、动念,又分别、执着,又造善、造恶。于是这个现象就是起惑、造业、受报,受报又起惑、又造业、又受报,永远在那里循环,而未曾不灭,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妄心生灭的速度,《仁王经》上所讲的,「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我在讲席里面说那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比这个速度不知道要快多少。我们晓得电影银幕上现那个景象是幻灯片打上去的,银幕上的相是境界相。放映机的幻灯片就好比是妄心,妄的境界是依妄心,这你就好懂。妄心依本识,本识就像我们摄影机摄制的过程,影片从哪里来的?怎么产生的?阿赖耶识里含藏的种子习气,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妄心,能现妄境,我们念头起灭的速度太快,一秒钟不止两个十万八千次,不止。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就像放映机里面的底片那个镜头的开关,放映机的底片是本识,镜头开关转动就是此地讲的妄心,七转识,速度太快了,所以外面境界相,你不知道是假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外面假相是自己心里变现的,本来没有!你的心善,变的善境界;你的心恶,变的恶境界。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菩萨教我们断恶修善。断一切恶,恶的境界没有了,三途的境界没有了。那我要问,现在我断恶修善,我们现在这个境界还有没有?恶的境界还有没有?告诉你还有。那我断恶修善不是没有效果吗?没错,是没效果。你没断得干净,拖泥带水;如果真断干净,这个境界就变了。自己做得不够彻底,这才是事实真相;果然做得彻底的话,样子马上就变了,境界相马上就变了。虽然做得不彻底,如果有相当功夫,他也有受用。

  虽然现在这个世间是乱世,他心不乱,他所居住环境是安稳的。两个人同在一起,两个人不同境界,一个人是住乱世,一个是住净土。就好像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一样,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住实报土,我们住娑婆秽土,真的是境随心转。我们看他跟我们一样,住在娑婆秽土,他不一样;他看我们住的境界,在他的心目当中,这是实报庄严土,无论到哪里,到地狱也是实报庄严土。我们今天跟佛菩萨在一块,佛菩萨住的是实报庄严土,我们把实报庄严土转变成我们自己的娑婆秽土,境随心转,各人转各人的。佛菩萨不能把他的境界给我们享受,没有办法,偶尔现一现让我们看一下,这是可能的。用他的神力来变现一下,让我们看看他的,一会儿就没有了,彷佛梦中境界一样。

  懂得这个道理,对这个道理能肯定,能不怀疑,我们修学的信愿自然就生起来了。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真信切愿生不起来,怎么想发心就是发不出来。然后你才晓得,这个大经对我们究竟有些什么利益,自己就明白了。难得它把诸法实相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我们的信心、愿心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愿心建立之后,永恒不退!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都是勇猛精进,你都是法喜充满,它有这个效果在。

  知道事实真相了,你想想看,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过不去的?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说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妄心所变的妄境,就跟作梦一样。我们作梦也是的,梦里头也有好人,也有讨厌的恶人,也梦到冤家对头,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之外,一法都不可得。你要醒过来好好的想一想,梦里面的好人是自己,梦里面的恶人还是自己变的,你的心就平等了,你的心就清净了,不会在梦中现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又再造业,作梦还造业。这些都在我们眼前,都在我们生活当中,一定要落实。佛家常说观照,这是入门,随文入观,我们天天念,要随文入观,我们常常听,要随声入观,改变我们的妄心。从哪里改变起?善恶都是妄,我们先断恶存善,从这开始,然后再进一步,离染修净。为什么?善恶都是染。我们能够断恶修善,断恶不执着断恶,修善不执着修善,这叫净业!事上是断恶修善,念头上不起分别执着,这修清净心;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纵然是在乱世,纵然是在极不善之处,你的心清净,外面境界还是清净。

  清净的,但是它很乱!那就像什么?像我们看电影一样,你看到芸芸众生造业受报,可是你很清楚,我的银幕上是一片空白,丝毫不沾染。我们的心就是银幕,共业、别业就是银幕上的画面,无论是什么画面,决定不沾染清净心,诸位去好好想这个道理。现在一般人进电影院的机会是愈来愈少,为什么?因为电视取而代之。看这个趋势,我想大概五年,电视可能就像电影一样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电视太笨重,一定要放在家里,计算机可以随身携带,有大、有小,随身携带非常方便,无论在什么地方,你还是能够看到画面。画面显示在屏幕上,屏幕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法性。你看到屏幕你就能想到佛经上讲的这个道理,就在这里印证。森罗万象在屏幕里面呈现出来,那是什么?妄心、妄境。妄心、妄境所依的本识,本识所依的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荧光幕,什么东西都没有,它无所依。

  底下一句说「余义同前,上通答释成前难竟」,前面所问的「难」到这个地方答竟了。这一句里面,清凉大师有批注,批注里面重要的是讲这三门,「妄无不尽」是初门,「理无不现」是第三,这两个合起来就是第二。这是答前面三个意思。

  现在我们看下面第二个大段落,「别对诸不相知,及通前难者」。前面的问答我们要记住,「初水流转,喻前二对不相知」,前面十事五对,这个要记清楚。第一,它是前二,前面第一个是讲「业不知心,心不知业」,第二个是讲「受不知报,报不知受」。水流转是比喻这两对,这两对不相知,各不相知。「答趣善恶难」,我们前面讲的,这是引业,引导你到善道,或者是到恶道去受报,确实「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所以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受报,我们不晓得前世造的什么业因,道理就在此地。这些事情在前面有过详细的讨论。下面又说,「以善恶趣流转体故」,水流的比喻。

  第二,「大火喻」,第二、第三对,第二对「受不知报,报不知受」,第三对「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答前诸根受生如火依薪,有生灭故」,受生有同异差别,这都是属于满业,前面给我们讲得清楚,过去生中你所造的善业跟恶业。善业里面,譬如喜欢布施,喜欢财布施,这一生的满业果报里面得财富;喜欢法布施,这一生的果报得聪明智慧;喜欢无畏布施,这一生当中得健康长寿。这三种布施不是人人都具足,你看我们看到有的人健康长寿,他生活很清苦,也没有什么聪明智慧,我们就晓得这三种善事他修了一种。有些人很聪明,智慧很高,没有财富,我过去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就是的,智慧真高,一生当教授。在台湾告诉我,《大藏经》刚刚出来的时候,想买一套,没有钱!靠薪水过日子,靠钟点费过日子。好在他们夫妇两个都是教授,方老师是哲学系的教授,他的夫人是外文系的教授,教英语,两份收入,还可以过得去。有聪明智慧,没有财富。我们学佛之后晓得,过去生中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

  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统统具足,那得大福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一个人,那真是可以做代表,乾隆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人真是非常聪明,也长寿,做了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福报那么大,从哪来的?过去生生世世,在佛法里讲,至少是十世以上累积的这三种布施的福报。不是一世能修成功的,累劫修成,一世修不出那么大的福报。这里头就讲到因果。

  再看下面一段,「次以长风喻前因缘,答前好丑」。好丑是前面五对里面第三对、第四对,第三「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第四「因不知缘,缘不知因」。觉首菩萨在这里给我们答复,众生受果报的时候,有端正的,有丑陋的,不相同,就是好丑不相同,长风在此地比喻。「遇物鼓扇,现诸相故」,风吹动物,物动才知道有风动。在我们佛门里面,惠能大师最初到光孝寺参学,听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听众里面在争论是风动、幡动,这个公案很出名,大家都知道。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风动、幡动是境界相,执着在境界里头,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谁。为什么?都说出一套道理,都没有说错!说风动没说错,说幡动也没说错,谁都不服谁。真的就像瞎子摸象一样,你不能说他错,他摸的地方不对,各人执着一端。摸到大象尾巴的,象像什么?象像扫帚。摸到象腿的,象像什么?象像个柱子。都没说错!不知道完全的,它是局部的,局部没说错。可是六祖讲的,那就讲到心性上去,「仁者心动」,你说风动,你说幡动,都是依心动;你要不起心不动念,哪里会有这个分别?哪里会有这个执着?所以叫人服了。所以用长风来比喻前面讲的因缘,答好丑,端正、丑陋。

  这些经文我们学了之后,真的很有用处,即使你没有搞透彻,你还不想超越三界六道,但是在三界六道里面希求满业。这些原理、原则都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那就是现在我们一般人所讲的改造命运。我们的命运不好,要想办法把它改善,这些道理非常管用。可是对个真正学佛的人来说,这是小事,这个利益太小,我们不能把目标放在此地。我们把目标要放在远程,我们要求的是了解诸法实相,希望我们能够早一天入佛境界,入佛知见;入佛知见,解悟,入佛境界,证悟。我们不搞六道轮回,我们也不搞十法界,希望这一生超越。

  超越不是容易事情,能有把握吗?遇到净宗就有把握,遇不到净宗,难!充其量我们只能到个解悟。不遇到净宗,你的烦恼习气断不了;你能伏得住,断不了。那么来生来世人天有分,不造一切恶业,来生还能得人身。如果我们的德行、修养还能往上提升,来生生天道,欲没有断尽,生欲界天;欲望完全能控制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完全控制住,控制得很好,不起现行,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出三界真不容易,这是事实,我们千万不要忽略。

  有法师,这是我的好朋友,日常法师我的好朋友,台中万佛寺的老和尚,也是我的好朋友,都走了。他们没有发愿求生净土,发愿来生还要做法师,来度苦难众生。心是不错,能不能做到?太难了。纵然算你这一生修得不错,你来生可以得人身,没有问题,我相信。这一转世有隔阴之迷,你能记得前生事情吗?你前生所修的忘了干干净净,你得从头来起。你们这一生又得人身,现在变成小孩,你能不受现在社会的影响吗?你能够继续前生的修持吗?不可能的事情,你做不了主!佛菩萨也帮不上忙。圣印法师年岁不大,走了,日常法师大概走还不到一个月,好像他小我四岁,也不错了,七十四岁了,不求往生是大错特错。

  真正有大愿想广度众生,最可靠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先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有人问我,见了阿弥陀佛是不是马上就可以回来?我告诉他,行,马上可以回来。你回来就不一样了,你见到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回来是再来人。你已经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已经不是凡夫,你是乘愿再来,阿弥陀佛在后头支持你,做你的靠山。你在六道里广度众生,你不会迷惑,你不可能犯过失,佛力能加得上。这些说老实话,这两位法师我都很熟,都听过净土,也都听我讲过经,对我也很赞叹、也很佩服,最后还走了叉路,走了歧途。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搞清楚、搞明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自己可以选择,可以避免魔难,亲近诸佛,得佛威神加持,无论是自行化他都能有成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34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36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