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81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一卷)  2005/5/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81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

  前面我们学习过文殊菩萨的发问,现在我们接着看德首菩萨的解答,科是先问二答。清凉大师告诉我们,他说「答有二意」,这就是说它有两个意思。「一云所证虽一,随机现多,多在物情,佛常无念」,这是第一个意思。「一」是真的,为什么会有种种?这个种种是随机现多,这个「机」是讲十法界的众生,这个地方诸位一定要搞清楚,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佛法界,所以我们通常讲佛,实际上佛有四种,这很多人就不清楚,佛有四种;有法身佛、有报身佛、有应身佛,这都是真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那不是应身,这要懂得,不是应身。是菩萨修行到一定的地位,跟佛很接近,天台家称为「相似即佛」,很像佛,但并不是佛,还是算凡夫。

  一般大乘教里面讲「凡夫」有两种:一种叫内凡,一种叫外凡。内外依什么说?依六道。没有出六道的叫内凡,六道以内的凡夫;出了六道之外,不在六道之中,叫外凡,他还没成圣。哪些是外凡?外凡里面有四种,有罗汉(这声闻)、有辟支佛、有菩萨、有佛。所以外凡里面最高的位子是佛,他跟真佛做邻居,往上再一级,他就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真佛里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位都很熟悉,《金刚经》里面讲的「诸佛如来」,诸位看看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这就恍然大悟。「诸佛」不是一般讲很多很多诸佛,当然这个说法也能讲得通,真正的意思,诸佛是讲多,哪些呢?四十二种佛都是真佛。佛有四十二个阶位,《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四十二个位次都是真佛。

  十法界里面那个佛不是真佛,相似即佛,为什么?无明烦恼没断。诸位要知道,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伏住,并没有断,这个地位也称为佛。天台讲的四教,「藏教佛、通教佛」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别教佛」,那就是真佛不是假佛。别教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所以相似即佛,他没有出十法界,这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贤首讲五教,五教讲「小教、始教、终教、圆教、顿教」,小、始、终、顿、圆。这里面也是前面小教的佛跟始教的佛都没有出十法界,跟天台家所讲的藏佛、通佛地位是平等的。

  佛有很多种,所以一般讲成佛,你是成的什么佛?哪一个阶程的佛?这就不能够含糊笼统而论,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里面,我们就明了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同样道理,烦恼没有断,但是真正能把烦恼克服住,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真能够把烦恼伏住。我们平常用功,功夫要在这个地方用,这真功夫!怎么个用法?六根对六尘境界,或者我们换句话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起心动念,这是凡夫,这就造业。起心动念造什么业?轮回业,造六道轮回。

  《地藏经》上说得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起什么念头?这我讲经常说,常常提醒同学,「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不能够放下,佛门进不去;不是进高级的佛门,进最初级的,小教、藏教,天台的藏教、贤首的小教。这十六个字要放下,放下之后你就得果位,也转凡成圣,小圣。什么位次?菩萨五十一个阶级里头,你第一个阶级得到了,也就是一年级,十信位的初信菩萨。初信菩萨等于小乘教里面的须陀洹,你能拿到这个地位。拿到这个地位,给诸位说,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不生凡圣同居土,生到哪里去?生到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下辈往生,须陀洹,斯陀含是二果,在我们《华严经》里面讲,初信、二信是在这个地位。三信、四信,这不一定,大概是到七信等于阿罗汉,这十信位的菩萨都是生在方便土。如果入住,「十信心满」就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还不算殊胜,我们看《无量寿经》、看《观无量寿佛经》,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什么地位?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所以这个法门殊胜。

  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你这一生空过了,真的是遗憾!明明在这一生当中可以成真佛,不是成假佛,不是十法界的佛,不是藏教里面的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不是!别教佛虽然在一真法界、在华藏世界,还没有达到阿惟越致。为什么?别教的佛在《华严经》位次上面,他是二行位的菩萨;十住等于别教的十地,初行等于等觉,二行就是别教的佛。别教上面,二行位上面,十行上面还有十回向,还有十地。十地从初地,他到七地,七地以上。我在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讲得很清楚,真的是希有难逢,为什么我们这样粗心大意把它疏忽了,不肯认真干?我也是想了很久,细心观察,为什么你不能干?是因为你没有「善男子、善女人」的条件。你看经本一打开「善男子、善女人」,你不是!怎样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能把《十善业道》、把《弟子规》学好,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你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

  所以诸位《弥陀经》上这一句话不能够疏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你是有了,你要没有善根,你这一生遇不到这个佛法,所以善根没有问题,你有了。福德没有,你没有修福,所以你遇不到殊胜的法缘。所以你真的要修福,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那就保证你这一生成就。这个机会到哪里去找?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老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你说你多幸运。多少大菩萨想得到这么个机缘,无量劫中都遇不到,我们今天遇到了,怎么能不珍惜?要珍惜。那就把所有一切的恶缘、恶业要放下,很认真的去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

  什么是错误行为?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起不善的心、造不善的业。不善的心是贪瞋痴,叫三毒;还有一个不善的心,傲慢,贪瞋痴慢。六个根本烦恼是不善的心,贪瞋痴慢这四个,接着疑,疑是对于圣教的怀疑。特别是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个法门生起怀疑,不能够深信,可惜!我们有没有疑?有疑。为什么说有疑?如果你不疑,你就照做了,你就统统做到。你今天还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你有疑,你并不是真正懂得,并没有真正搞清楚。断疑生信,学经听教用意就是破疑生信。信心建立了,底下就是行。信,他才会干;不信,他就不干。所以不干,他就不信,你搞清楚了吗?由此可知,信心相当不容易。

  李老师教我,教我「信佛」这两个字。用的方法很特殊,让我一生永远不会忘记。他老人家教我这两个字的时候,永远不会忘记!我是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这才受戒。受了戒,回来之后,当然第一个要去看看老师,感谢老师教诲的恩德。我到台中去,在慈光图书馆,我还没进门,他老人家在里面看到我,就指着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说了好几声。声音很洪亮,你要信佛!我走到里面去,他叫我坐下。

  我感到很茫然,我要不信佛,怎么会出家?我要不信佛,怎么会去受戒?现在受了戒回来,老师叫我信佛,我就茫然,不懂得这什么意思。他坐下来,告诉我:别说你这受戒不信佛,有多少老和尚八十、九十到死都不信佛。他愈说我愈不懂。然后告诉我,什么叫信佛?佛所讲的你统统都做到了,叫信佛。我这才恍然大悟。对!这是有道理。佛教我们不杀生,我做到了没有?不杀生的意思很广,知不知道?包括什么?包括伤害一切众生,难为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身心不愉快,都包括在这条戒里头。没做到!不杀是做到,但是细行做不到,所以这条戒不干净。不偷盗有没有做到?不邪YIN有没有做到?十善没有一条做到的,你怎么能说信佛?不是容易事!

  但是老师教导我,我知道我们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个目标。只要方向、目标正确,努力!天天反省自己的过失,这叫修忏悔法门,天天找自己毛病,天天改正自己毛病。譬如,别人对我不好,我心里头还会不会难过?如果会难过,那是凡夫,这是毛病,你没有改掉。别人毁谤我、别人侮辱我、别人难为我、别人陷害我,在这个境界里修行。那些人他们没有过失,他等于出了题目,提供境界让我学习,我在这里头修忍辱波罗蜜、修持戒波罗蜜、修精进波罗蜜、修禅定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菩萨六度在哪里修?离开境界,没地方修。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六度都往上提升;顺境、善缘不起贪痴,没有贪念,不愚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清清楚楚,没有留恋!你看烦恼轻,智慧长,这叫修行,这叫信佛,可见得信佛不容易。

  如果学佛,心里头还是造业,心里面没有离贪瞋痴。人家赞叹,得意忘形;别人毁谤,那个瞋恨要几天才能消掉,这怎么行?这不信佛,念佛也不能往生。你才明了念佛的人多,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往生。李老师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二、三个。为什么不能往生?境界没转过来,李老师的话就是「不信佛」。不信佛,念佛不能说没用,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那我们过去生中就跟这些人一样,一流的人物,所以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能往生,原因在哪里?那个修行是口在修,身、意没有。前面我们讲三业,我们只有「口念弥陀心散乱」,这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干的是这个事!真正有善知识点醒我们,我们就得真干,不是做表面工作,真干!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真的干。看破是明了,了解事实真相,修福修慧,利益一切众生。这个与佛的愿心就相应,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

  所以此地讲的「机」是十法界。十法界的众生都称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称为众生。所以众生不但是指有情的,无情也称众生。所有一切现象,你想想看哪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众生的意思太广太多!诸佛菩萨,这个地方「菩萨」多半是讲法身大士。但是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也度众生,也能够示现,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小菩萨。

  大菩萨(这是指法身菩萨)常常都照顾这些小菩萨。小菩萨在六道里头,他有慈悲心,慈悲心一发,他等级提高,虽提高,没有出十法界。从阿罗汉提升成菩萨、成佛了,一定得佛加持,得法身菩萨的加持,示现在六道里面,他不会堕落。会不会迷?有时候也会迷。但是他迷了之后,时节因缘到了,一定有大菩萨来护念这些小菩萨。《金刚经》上常说的「护念诸菩萨」,佛嘱咐大菩萨要护念这些小菩萨们。小菩萨容易度,他善根深厚,已经证到阿罗汉果,虽有隔阴之迷,一点就通。这在中国祖师大德里面为我们示现的很多,那个榜样我们要学习。不但要明了,要学习。经过一点就通,那个一点就是中国「教」的意思,一教你就悟了;不但悟,而且能契入。

  这是说所证虽然是一,一真法界,「随机现多」,这十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众生包括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众生。我们偏重在有情众生上说,随机现多,才有种种。「多在物情」,这个物,他不说人,要说人情,这十法界里只有一法界,人法界,其它九法界就不包括在里面,说物好!说物,十法界统统包括在里头。多从哪里来的?多是十法界众生心,情就是心。十法界众生的思想不一样,「一切法从心想生」,他思想不一样。这个道理我们能够体会到。

  不要说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就是我们自己早晨跟晚上想法也不一样。那最明显的,我们写篇文章,早晨写了,下午看看不满意,又把它改一改,这不就是不一样!改了之后,过一、二天,还不妥当,再修改。我的李老师,他是诗人,他的诗是真正做得好。他自己跟我说,在别人面前他不会说的,他说他的诗可以能够上追隋唐,这是他老人家很自负,他的诗能够达到盛唐诗人的境界;可是一首诗,有时候告诉我,改几十年。每一年都从头到尾细细读一读,再去改几个字,这就说明什么?这是说明前后思想不一样。一个人的思想都如此,何况世间这么多芸芸众生,变现的依报正报形形色色种种无量。

  后面这一句说得好,「佛常无念」。所以佛住一真法界,佛证的确确实实唯是一法。这个佛,诸位要记住,法身菩萨就是佛,也是我们《华严经》上初住菩萨以上。所以《华严》常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证得初住菩萨,念就没有!这个念是什么?我们通常这经上讲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法身菩萨最低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天台家讲分证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他用真心,他不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十法界里面的佛,执着他放下,没有了,分别也没有了,他有妄想,这个没有断。

  断妄想很难,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我这样说法,大家就好懂,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不中断的,前念灭,后念就生。你晚上睡觉,人真的是不分别、不执着,妄想没断,你还会在作梦。梦境当中,不但你妄想在那里作祟,分别执着也起来,在梦境里头还分别执着,可见得这个东西麻烦。到什么时候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初住菩萨,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不是完全没有了,他有定功、有智慧把它伏住了,好像石头压草,根在,但是它不起作用,这就行了,这就跟诸佛菩萨差不多,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他是一法。如来所悟,如来所证,一法,一真!佛常无念。

  中国的佛教很特殊,有顿教,有渐教。顿教是讲顿悟,专讲禅宗。禅宗从哪里入门?从无念入门,太高了,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禅宗的人,真正能成就,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暸暸,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定,大定!不是小定。所以他即身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在一生当中所证得的,超越《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他直接就证得初住位,那就是超越十法界。从前有这种人,不多,现在没有!这个没有不是我说的,倓虚老法师讲的。

  我跟老法师没见过面,总算是很有缘分,一九七七年我在他老人家的道场,我们九龙界限街的中华佛教图书馆,讲过两个月的《楞严经》。我听老法师的录音带,这佛七开示的录音带他老人家说的。他一生当中,他是天台宗的祖师,一生提倡念佛法门,他说学禅,学禅得禅定的是有,已经是不多;学禅开悟明心见性的,他一生当中,不但一个没有见到,听都没有听说过。能得禅定也算不错,得禅定,将来往生四禅天。看他禅定的功夫,他生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如果是未到定,达不到初禅这个程度,那么他还是离不开欲界。欲界上面四层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都是修禅定而不及格的。禅定真正是及格,那就到初禅,色界天去了,不在欲界,不容易!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所以「无念」。中国禅宗说「无念为宗,无住为本」,跟我们教下学的不一样,他那个境界太高。所以我学佛,我的老师就警告我,不能学禅,不能学密。为什么?我们不够条件。想想真的,我们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吗?不可能。不起心不动念也就不会作梦,心是清净的,做不到。密,密太高!密跟禅没有两样,在六尘境界里头,也是不起心、不动念,他才修清净心;起心动念,你清净心就没有。太高!所以方东美先生劝我学教,宗门教下,他要我走教下,学教。遇到李老师之后,劝我念佛。他劝我念佛,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对老师特别感激,真是非常用心来诱导我。我对于净宗总算是不排斥、不轻视,没有真正修这个法门。为什么?对这个法门了解不够透彻。所以现在许多年轻同学对这个有怀疑,我能理解,我是过来人。

  我怎样走向净宗法门?给诸位说,得力于讲《楞严经》,我在台中是学《楞严》的。《楞严经》过去好像讲过七遍,七遍里面,只有两遍是讲圆满的,其它的有五遍没有讲圆满,讲到一半。像一九七七年在香港,也是没有讲圆满,大概是讲到三分之一,好像第三卷讲圆满,第四卷就没有讲到,讲了四个月。有这个基础,有《楞严》的基础,然后在台北讲《华严经》。那个时候讲《华严》没有这么详细,真的是照本宣科,但是也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八十》讲一半,《四十》大概也讲一半,从这个地方豁然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净宗法门不可思议,这对于净土法门才五体投地。所以我入净宗法门是《楞严》、《华严》接引的。

  《华严》讲一半,突然有一天想起来,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这是《华严经》上三位最关键的人物,仔细把经去念一遍,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净土。善财是文殊得意的门生,入室的弟子,学生哪有不跟老师学习的?老师既然修这个法门,学生还会例外吗?所以我把「五十三参」细细看几遍,善财童子第一位参访的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面称吉祥云比丘,修般舟三昧,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一位,第五十三位善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就很深,一个「始」是念佛求生净土,最后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这才恍然大悟,当中这五十一参是浓缩无量法门;换句话说,无量法门都离不开念佛法门,才知道念佛法门无比的殊胜。

  以后这渐渐入境界了,才晓得,道理明白了。什么道理?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法门是直接想佛,想什么就成什么,天天想佛,他怎么不成佛?想菩萨成菩萨,想罗汉成罗汉。现在人想什么?现在人想五欲六尘,增长贪瞋痴慢。果报在哪里?果报在三途地狱,他想什么变什么。

  我向诸位报告过,台湾江逸子先生画了一幅地狱变相图。这一幅图,我深深相信它能够永垂不朽。他的参考大多数是取自于《玉历宝钞》,少分参考佛教经典,大多数是从《玉历宝钞》。这一幅图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跟我的缘很深。由于这一桩事情,使我想到佛在经典上,对于地狱这桩事情究竟讲了多少?我派了三个学生去查经,查了两个多星期,来给我报告。《大藏经》里面,佛讲到地狱的状况一共有二十五部经典。这个内容太丰富!我就让他们把这二十五部经论,佛讲地狱的经文都把它会集起来,我们做一个会集本。因为二十五部经不容易找,很多没有单行本的。我们把它印出来,经题就叫《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我用这个名称。现在这本书已经印成,大概很快就出版。这是佛当年在世细说地狱的状况,那比道教里面精采多、丰富多了。读了之后,常常读诵,看看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日常生活当中言语造作,点点滴滴,有没有造地狱业?我们现在自己造了,不知道。这部书就是一面镜子。

  所以我还有这么一个愿望,将来再有后继的画家,能够依照佛经所说的,重新再画一幅地狱变相图,那我相信更精采,更能够启发人,帮助大家回头是岸。佛对地狱为什么说得这么详细?地狱太苦!造地狱罪业容易,堕落下去之后,出来太难太难。所以最可怕、最痛苦的,佛就说得特别详细。你看《楞严经》里面,佛讲「七趣」,那一段经文很长,但是讲地狱占一半,这是佛的慈悲流露,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非常感恩。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的种种是众生心想生。佛应化在这里面,佛常无念,常是恒常,永远不会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佛虽然示现在十法界,实际上他没有离开一真法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佛的境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德首菩萨答的第二个意思,「二者所悟一法,即无碍法界,即事之理,全在多中,所现乃即理之事,全居一内。以即多之一是所悟,即一之多是所说,既无障碍,何有相违」。答得非常之好,这个意思更深了。我们只有在大经大论里面才能读到世尊这些开示,而《华严》确实如方东美先生所说,大乘佛法的概论,包括了全部的佛法。所以中国古大德称这部经叫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我们用个树来做比喻,诸位好懂。树有根有本,《华严》就像这一棵大树的根本一样,那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就好像这一棵大树的树干、树枝、树梢、树叶、花果,《华严》是根本。所以一切经教不离《华严》,《华严》展开是无量无边的经教。也显示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从树木,你仔细去观察树木会开悟,那个树也在说法,让我们悟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明白事实真相。

  「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一法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无碍法界」,无碍就是一,就没有障碍。「即事之理,全在多中」,事离不开理,总有理为所依,才有事相,如果没有理,哪来的事?理是什么?理是能现、能生、能变,事相是所生、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现、能生、能变之理,《华严经》上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现在讲宇宙万有,一切众生从哪里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生的是心现,真心本性,它是一。能变,能变是识,识是什么?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它能变。起心动念是心性的作用,有没有离开真心?没有离开。真心它起作用,能现一切境界。

  心性,它不是物质,不但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什么都说不上,但是它存在,它不是空无。这个道理深,大乘教里头说得透彻,说得圆满。我们现在讲「心」,讲唯心或者讲唯物,唯物,物从哪来的?唯心,心从哪来的?讲到唯心、唯物。好像我们看这个大树一样,看到什么?干,根本没有看到。再往下去深一层看,你才看到心是一个干,物也是个干,同一个根。好像我们心是右手,物是左手,左右两个手,手都是从身上生的,不是根本。大乘教里面法相唯识说得明白,《华严经》是法相唯识的根本经典。法相唯识宗它有六经十一论,《华严》是六经之一,这他们学的。

  法相家说,讲真心、讲本性,不得已说出这个名词,你可不能执着。你要执着哪里有个真心,那你就迷了。佛法也很能迷人,这是事实。所以佛说经,不得已。马鸣菩萨那是觉悟的人,真正契入境界,明白人,他教导我们听经学教、研究经典,要记住三个原则:第一个不执着「言说相」,你可以听,不能够执着言语。换句话说,文字是言语的符号,你研究佛的经典,你可不能够执着文字相上。所以不可以死在字里行间,那你就错了,你就变成书呆子;李老师讲,学佛就变成佛呆子。为什么?佛说得很清楚,「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他说四十九年说的法没有定法,无法可说,这讲得透彻,无有法可说。

  为什么无有法可说?六祖给我们透出消息(这惠能大师),「本来无一物」。你说什么?你有什么可说的?「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一法是什么?本来无一物,你怎么个说法?因此,无论是说法也好、示现也好,统统是方便!这才讲「方便是门」,你可以从这个地方入门,可以从这个地方开悟。也跟诸佛、法身菩萨一样悟入,这是悟入的一个门径,你一执着就错了。譬如我们现在走路都有指路的牌子,你在高速公路上你都看到,到某个地方有指路牌子。我们如果要到北京,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北京那个牌子,以为那就是北京,那不就错了吗?佛所说的一切经教是指路牌,你不能把指路牌就当作这东西就是的,那就错了!你要循着它的方向,要把它舍掉,叫不执着言说相,不要执着那个牌子。牌子箭头往哪里指,你继续往那边去,牌子不要,舍掉它,不要去理它,那就对了!

  我们今天学教很多都是执着在文字上。经典从梵文翻译的,同样一部经往往有好多个版本。版本不同,彼此还要执着,还分别执着,这就麻烦!叫你不要执着,偏偏你要执着,你怎么能悟入?你学佛生的是什么?不生智慧,生烦恼。什么叫烦恼?分别执着就是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不学佛还没事,学佛增长尘沙、见思烦恼,这错了!学佛是叫你断烦恼的,你怎么会增长烦恼?这是错误。所以教我们不要执着言说相。

  第二不要执着「名字相」。经上讲有佛、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你以为真的是有?你要执着就错了,佛为什么要说?为了帮助你悟入方便起见,不得已而说。本来无一物,哪里有什么佛菩萨、阿罗汉,还有这么多东西!这些话,诸位要细细的去听,不能粗心大意。粗心大意,你就听迷惑,你就听胡涂,那你真的就堕入恶取空,这就大错特错了。还不如一个迷信的人,执着真有佛、真有法,他念念不忘,慢慢他还能入这个境界。那个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佛用这些方法诱导你,教你怎么个想法。到最后把这个「想」放下,你就入门、就进去了。

  诸佛菩萨在一切法里头最善,跟性德,就是心性最接近。你天天想这个,一天天就靠近,好事!不是坏事,真正叫善巧方便,真正叫高度的智慧。所以你细细去观察、去思惟,你才知道这教学方法的高明,世法里头确实没有法子跟它相比的。不能执着名字,我们现在讲专有的名词,都是为了说法方便假设的。

  第三点「离心缘相」,这个更难懂。心缘相是什么?我们听就直接的听,不要去想,不要去思惟。听懂,你就懂了;听不懂,就算了。听不懂,再听第二遍,再听第三遍,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如果我们真的用马鸣菩萨这个方法来听经,听经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叫参学,心就是起心动念,意就是执着,识就是分别;换句话说,我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专心来听,听上一千遍,真的会开悟,不是假的。你说为什么他会开悟?这一千遍,你就入定!所以听经这个方法能入定。你把妄想放下,把分别、执着放下,你专心在听,这是修定。而且听经也是在修慧,慧没有开,因为你定没有得到,所以慧不开。听上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心定,定得到了,慧就开了。这个方法妙!

  因为戒定慧三学是性德,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得到的,本来就有的,这是戒定慧三学。现在三学为什么没有?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迷了。迷了自性,起了烦恼,烦恼把性德障碍住了,所以你自性里头无量智慧不能现前,无量智慧变成无量烦恼;无量的德能不能现前,变成了无能;无量的相好不能现前,变成丑陋。总的原因,迷失自性。佛法教学没有别的,帮助你觉悟。到你真正有一天恍然大悟的时候,佛就告诉你,「佛不度众生」,是你自己悟的,你自己契入的。

  佛自始至终对我们都是一个增上缘,佛讲四缘生法,四种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属于自己本身的,只有「增上缘」是外面人家帮助我们,外力帮助是增上。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给一切众生做增上缘。能成就不能成就,那关键就在你自己本身三种缘具不具足。亲因缘那不必说,是一切众生个个具足,统统都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亲因缘。所以你会成佛,因为你有佛性。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你怎么不是善人?你是世间大好人,你本来是好人。你现在为什么变成不好?你迷了,迷失了你自性。你要把你的本性找回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为我们现身说法,目的就在此地。

  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只要我们破迷开悟,智慧、德能、相好自然就现前。破迷开悟的最初方便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很想学,从哪里下手?我初学佛的时候就向章嘉大师请教,从哪里下手?章嘉大师教我两个字「布施」。布施是什么?放下。真的,菩萨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就是修放下,不断的要放下。果然统统都放下,连放下也放下了,你就成佛,究竟圆满佛,真正是妙不可言。

  老师教我,简单明了。从哪里学起?从名闻利养学起,先把这个东西放下,先把贪心放下。没学佛的时候,贪财、贪名、贪色,没有一样不贪,放下!这放下也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那是再来人,那就不是普通人。我们是普通人,慢慢的放,也就是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一天比一天看得淡。开头一年比一年淡,只会减少不会增长,这就有进步。从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那进步速度就更快,月月不一样!

  我现在是说天天不一样,我做不到,我不敢跟诸位打妄语,但是我现在的进步,已经到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跟一个星期不一样,这个事情,我想你们只要用一点心,你会看出来。从哪里看?从我讲经里看。你们常常听《华严经》,你从头听到现在,你看看我是不是前面讲的跟后头不一样?很明显的看出来,去年境界跟今年不一样,上一个月的境界跟这个月不一样。甚至于说,你再能够细心的观察,上一个星期跟这个星期不一样。人怎么会不欢喜?这就是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在这里。不是有地位,不是有财富,不是你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不是!是你的境界在提升,最高的享受,快乐!《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佛家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确确实实每个星期不一样。

  我自己看《华严经》遍遍不一样,《华严》我读了不少年,我每天读诵的不多,《华严经疏钞》、《合论》、《纂要》,我每天读诵的大概不超过十页,我不贪多。经文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就是这个地方所说的「即事之理,全在多中」。这个多,经文很多,尤其再加上清凉大师的批注《疏钞》,加上李长者的《合论》,道霈禅师很不容易,把《疏钞》跟《合论》能够会集在一起,《纂要》。

  理就是能现的真心、能变的性识,在哪里?字字句句都是,字字句句都圆满,不是讲某一个部分,局部,字字句句都圆满。全在其中!所现的,所现这事相,我们以经做比喻,这个经文这是所现的,「即理之事」。我们如果把这两个字换两个字来代替,意思就更容易懂。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金」跟「器」把这两个字换过来,我用这个来念,「即器之金,全在器中」,那个多是器,所现的乃「即金之器,全居一内」,这样念我想诸位更容易懂这个道理。我们把金代替理这个字,把器代事这个字。

  如果诸位有这种机会,香港金铺很多,我每天坐车走来走去,看两旁边金铺很多。实实在在讲金铺里面所有的金器还不够多。我过去看我们有个陈居士他做这个生意,做珠宝生意。我参观他的展览室,那真正是我们古来祖师大德常常用这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到他那个展览室一看,这两句话就明白。金在哪里?金在器里头。那么多器,器在哪里?器没离开金,金跟器是一不是二。金不碍器,器不碍金,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显示出无障碍的法界。

  我们再看下面文,「以即多之一是所悟」,多是器,一是金。你看那几万种这些金器琳琅满目,是什么?是金,都是黄金。这是你悟了。黄金是一,多就是一。花样再多,纯金所造的,这是你所悟。诸佛所悟,悟唯是一。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今天讲这个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无量无边,这就好比是器。你什么时候恍然大悟,悟什么?它是一,一是金,金是什么?法性。十法界依正庄严,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象是什么?是器,是法相。法相无量无边,法性是一;法相千变万化,法性如如不动。

  这个比喻如果还不好懂,那我们眼前面对着荧光幕,电视的荧光幕,我们用这个来做说明,我相信更好懂。荧光幕是一片空白,能现,能现这个色相,色相在荧光幕里头千变万化。我们把千变万化的色相比喻法相,把这个屏幕比喻作法性。然后你再想想这段经文所讲的,一跟多的关系,我相信你一定有悟处。特别是诸位看电视,因为你看我们讲经,我们讲经画面是一个,电视的画面就变化太大。我们讲经跟一般电视节目,你很明显能觉察到,讲经是定的,变化很少,你的心是定的;看电视,你的心是动的,你会跟着画面动。你的妄想分别执着随着画面非常不稳定,跟听经不一样。听经听两个小时,心很清净,很定,很得意,很有受用。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色相无边,荧光幕如如不动,它丝毫没有染着,它能现。这里面的现相,变化无穷,那是法相,那是事。那个不变的荧光幕就好比是理,你只要把理跟事搞清楚,你看理妨不妨碍事?事妨不妨碍理?不妨碍。干干净净的屏幕不妨碍森罗万象种种差别,不妨碍,而森罗万象种种差别确确实实没有丝毫染污到屏幕。屏幕代表真性,真性没有染污。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别的,他就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

  我们把这个比喻再把它落实到我们实际生活上,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一切众生哪一个不是示现在世间?不过人家是觉悟的示现,我们是迷惑颠倒的示现。人家那个示现是愿力,乘愿再来的,应机示现;我们是造作善恶业,业力示现,一点都不自在,随业流转。诸佛菩萨不是随业流转,他是随缘变现,随缘,他不随业。差别就在此地,除此之外,丝毫差别都没有。他的示现于自性完全没有染污,我们的示现于自性有没有染污?没有,也没有。所以讲到法性完全相同,就是讲到屏幕完全相同,生佛不二。究竟圆满佛跟阿鼻地狱没有两样,而且是一不是二,一法,一法性!十法界依正庄严,法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在哪里?性就在相中。如果你相不要了,相不要性也没有。性相是一不是二,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原来就是。

  为什么要执着?我们无始劫以来流转在六道里头,就是执着,不能不放下,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执着要不放下,我们学佛这一生肯定不能成就,跟佛法结个法缘,做了一点善事,来生还是搞六道轮回。不过什么?有一点福报,无论你在哪一道,无论得什么身,有福报。你的好处利益就这一点,记住,不能往生。往生的事大!所以一定要学随缘而不攀缘,随顺众生的执着,随顺众生的分别,自己绝对不能有这个一念。有一念,那你就吃亏、你就上当,你的清净心就得不到。

  心清净,这我们常说,经教里面,心清净,身就清净。外面感染的这些风寒的东西,那是小事,我们用清净心、用慈悲心就能化解,是真能化解。药物不见得会有效果,尤其现在。现在这个世间人没有伦理道德到什么程度?到现在的假药充斥在市面,别的东西做假的还情有可原,药用假的,害人!那卖假药的,真的是谋财害命。所以现在药能不能吃?不敢吃。真的少,假的多,什么都是假的。你说这个世间多么可怕!所以现在在这个世间,当然最好的不生病,能不能做到?能,问题你有没有信心。为什么要这么说法?佛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还是不信佛,李老师讲这个「信佛」,真难!这对于经教没有参透,参透心是定的,禅定。

  清净心里面能化解一切障难,能改善我们身体的体质。这个道理,我们在日本参观江本胜博士的实验室,我看得很欢喜,科学做了证明。他告诉我,人的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所以水分要是吸干,那人就会缩小。这个我们也看到很多祖师大德的肉身相都变成像小孩一样,水分没有了,百分之七十是水分。他做水实验,念头善,心行善,这个水的结晶非常之美,美是健康;心行不善、念头不善、言行不善,那个结晶非常难看。那个难看就是病源,你的身体不健康。佛在经上讲的,三千年前说的,今天科学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证明出来,这是一桩大喜事。使我们对于佛经上所讲的这个道理,得到科学证明,得到科学证据。

  所以心里不高兴,发五分钟的脾气,这对你整个身体的伤害,要三天时间才能恢复。也就是说三天心平气和,你那个伤害那个伤才能够养过来、恢复过来。天天发脾气还得了?这个人叫什么?叫自杀。情绪不好、不高兴都伤身体。世出世间做学问的人,修养道德的人,心平气和。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没有心浮气躁的。心浮气躁是病态不是常态,常态是和言悦色。你们念《弟子规》,不就都知道!

  《弟子规》里面所说的,正常的,《十善业道》里面讲的,正常的。尤其《十善业道》,佛讲的这一句话,当时我看了之后,我讲《十善业道经》跟大家说得很明白,我的感触太深。「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恶道苦」,这句话还得了!能离一切恶道苦。什么法?「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念头善,心想善;「观察善法」,言行善。一切恶道苦里头包括病苦,什么病你都不会生。为什么不修这个方法,让我们自己恢复到正常、恢复到健康?那个健康就是如来果地上金刚不坏身,在我们这个世间人所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可以修得,不要藉一切这些药物,药物都有副作用。

  一定要相信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生一切法,心能变一切法,能变就成了变化,不善的念头就变三途恶道,就变成许许多多的苦难,包括身体的病苦。如果修到纯净纯善,自自然然就调整,回归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自然是最殊胜的。所以佛的相,「紫磨真金色身」,金刚不坏身,那是自然的相。我们本来也是这样,本来是个佛身,现在变成这样的身,怎么变的?佛讲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从无明,这生三细相,从三细相生六粗相,愈变愈复杂,愈陷愈深,愈堕愈苦。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六道轮回、变成了三途恶报,不是别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不是佛菩萨给我们安排的,与上帝、与阎王毫不相关,统统是自己念头里面变现出来的。无量劫来堕落在这个里头,完全不知道事实真相,现在佛给我们说了,这才搞清楚、搞明白。清楚明白之后,最重要的要回头。

  这一段这几句还没讲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一句是讲到「一是所悟」,「即一之多是所说」这句我们还没有说,我们现在讲的是所悟。明天我们接着讲「即一之多是所说」,来说如来所说的。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80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82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