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489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八九卷)  2005/1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89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长行第十段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

  这十句我们昨天学到『为依,为救』,今天从第三句看起,『为归』,也就是「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归」。归是回头。初回向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是「皆令得离诸怖畏故」。这句就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读了之后,感触格外的深刻。因为现在这个社会,所谓是恐怖的社会,怎样能够化解冲突,远离恐怖,是在目前社会这几年大家谈论的主题,所以我们读这句经文感触就更深了。

  归是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要从怖畏回过头来。佛法里面讲怖畏,比现代人所说的恐怖分子还要恐怖,这个怖畏是讲的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怎样才能离开三途?那你就要知道三途是怎么来的,大小乘经论里面佛都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尤其是地狱,那太恐怖了,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造种种不善业而感得的。地狱里面无量的刑罚说不尽,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已经说得很多了,实在讲,只是地狱里头一个概况而已。为什么说不尽?众生造的业无量无边,所以业报也就无量无边,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只要我们不造十恶业,十恶业每一条都是纲领,细说,条条都说不尽。不杀生,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杀害众生,不知道众生的怨恨,这种怨恨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你说这个东西多么可怕。你欺负人,人会报仇,这一世不能报,来世。

  学佛的同学都知道,你们念过《慈悲三昧水忏》,《慈悲三昧水忏》所说的是悟达国师,唐朝时候的事情,他害了一个人面疮,几乎送了命。这个人面疮怎么个来由?原来是他十世之前杀的一个人,这个人对他的怨恨,十世都在他身边。但是他到第二世就出家了,修行很不错,有护法神保护。接着一世一世,十世持戒精严,没有造恶业,所以十世不失人身,这了不得。十世不失人身,而且十世都出家,都修行,修得不错,第十世的时候做到皇帝的老师,国师,荣耀备至。皇上送他一个沉香宝座,他接受之后非常欢喜,傲慢心生起来(傲慢是烦恼,贪瞋痴慢),感觉得自己很荣耀,天下出家人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这个念头一生,护法神离开了,这个冤家找上来了,这就是人面疮,来报仇的。好在他自己十世修行,确实功夫没有白费,感动了一位阿罗汉,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对方把这个因缘说出来,什么原因来找你,现在蒙迦诺迦尊者调解,他也乐意接受,离开了,他这个人面疮就好了。

  所以诸位晓得,那个怨恨生生世世在你周边等着机会,你有福报的时候,他不敢来惹你,你修积功德的时候,一定有善神保佑,他不得其便;可是你一念起了贪瞋痴慢,他就有机会来报复你,你说这个多恐怖。这是人。除了人之外,畜生。畜生都有灵性,你天天杀牠、吃牠,牠甘心情愿供养你吗?如果不甘心、不情愿,你就要想到这个冤仇结下来之后怎么办?过去生中,这一生,说老实话,从我们没有接触佛法之前,我们都吃肉、都杀生。这一生当中跟这些众生结的冤仇,不想不知道,这一想非常恐怖。这一生当中,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艰难困苦,乃至于病痛,从哪里来的?就从这里来的。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你愈想愈恐怖,这还是花报,果报在来世,这怎么得了!如何能够离开恶道的恐怖?灾难的恐怖?佛教我们回头,回头是岸。

  今天澳洲那边有个同修打电话给我,说在南洋有一个特异功能的人告诉他,正月以后瘟疫就会发生,而且这个瘟疫非常严重。告诉我这个讯息,问我怎样预防?这个事情,我在这一年当中,不只一次,至少有三次有人来跟我说。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表警告,说这个瘟疫应当是禽流感,说这个爆发会蔓延到全世界,感染的人数估计在一亿人,死亡率二分之一,很恐怖。可是有讯息告诉我,吃素的人、念佛的人、心地善良的人不会感染。他今天来告诉我的时候,我就把这个话告诉他。不要恐慌,不要恐怖,想想看自己,要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就是《十善业道经》上佛给我们讲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瘟疫是苦,想到佛经上讲的这句话就有道理,跟我们这些所谓通灵的人所说的不谋而合。《十善业道经》告诉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你就能够避免。

  在中国古老医学上的经验有这么一句话,冬瘟,这瘟疫发生在冬天,如果在冬天这个瘟疫时间不长,到春天没有了,这个瘟疫不严重;如果冬天这个瘟疫绵延到春天,接着春天,这就很严重了。这种情形并不多,但是今年是很有可能冬瘟接着春瘟,严重的瘟疫。我们从佛的经典,从灵媒透来的讯息,尤其是讲到禽流感,我们想想,我们跟这些禽兽结的怨有多深。你喜欢吃鸡、喜欢吃鸭,喜欢吃这些飞禽,这个冤仇牠要来报,就这么个道理,牠要来报复,所以传说才说吃素的人不会感染。长年吃素,这个怨结多多少少化开一些。尤其是懂得爱护生命,不但吃素,常常放生,这跟牠们结了善缘。没有学佛的时候不知道,没有人教,学佛之后明白了,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

  我们想想,在道德教育当中,在因果教育当中,在宗教教育里面,都说到。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要回头是岸,从十恶业回过头来修十善业,那你就永远离一切怖畏,你才能够永离,正如同《十善业道经》里头所说的「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定要认真干。这十条我们也讲得相当的详细,《十善业道经》的光盘、讲记也流通得很多。能够从十恶回归到十善,这就是离怖畏。现实的社会又何尝不如是!现在我们讲化解冲突,你细心想想,冲突怎么发生的?离不开十恶。怎样才能够化解冲突,恢复社会的安定和平?一个道理,心是善才能真正化解。这桩事情决不能够责成于人,那你就错了,从自己做起。你不要去要求别人做,别人未必肯听你的,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得度了,才能度人。在大灾难里面,自己平平安安度过,人家看到你就会向你学习,你把这些道理讲给人听。

  一般人一个错误观念,素食营养不够,有碍于健康,都是用这个理由。中国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这将近一千多年了,中国这个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时间不算短,这么多人长年吃素,健康长寿的人很多,你能说素食没有营养吗?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就认真选择素食。过年,我这个素食五十五年了。我在国外许许多多地方,这个形象度了不少人。跟我同年龄的,甚至于比我小几岁的,我们站在一起,我比他年轻,我身体比他好,他就很羡慕:法师,你用什么方法保养身体的?他不问别的,这个一定会问的。连日本江本胜博士,第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很羡慕,他才六十多岁,病痛很多,问我怎么保养的。我当时就告诉他:我保养身体的方法,就是你研究出来的结论。他睁着眼睛:什么结论?爱、感恩!我是生活在爱与感恩的世界,这是你从水结晶里面得到的结论。他得到结论,他认为宇宙之间的真理,无比殊胜的就是爱心跟感谢,这是他得到的结论。我说:我这个爱心、感谢已经落实了。你研究出来,你还没做到。

  爱心,诸位想想,有圆满的爱心,怎么会造恶业?十善全是爱心,十恶跟爱心恰恰相反。所以我讲这个爱,第一个是讲自爱,自爱然后你才能爱人;你都不知道自爱,你怎么会爱人?哪有这种道理!自爱就是决定修十善业。我们欺骗一个人,不自爱,为什么?欺骗是罪恶。我们挑拨是非,两舌,不自爱,为什么不自爱?挑拨是非,将来要堕拔舌地狱。你说他是不是自爱?自爱的人还愿意去堕拔舌地狱吗?自爱的人绝对不会有一个恶念,不会有一个恶的思惟,不会有恶言恶语,不会有恶的行为。这在我讲经这么多年常常讲,常常劝导大家,我们对于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为什么?你有控制别人、控制事物,占有,那个念头都是不善,不善会招感不善的果报,那就不自爱,自爱的人绝对不会有恶念。所以行十善业道的人,这才叫自爱。自爱的人决定没有怖畏,没有恐怖、没有畏惧;不知道自爱的人,他有。

  再说得明白一点,自爱的人决不吃众生肉。有些人提出反驳:你吃的大米、吃的蔬菜,那是植物,植物也有生命,那你岂不是还是在杀生吗?没错,不但植物有生命,连矿物都是活的。江本胜做出水实验的时候就说明了,矿物都是活的。佛在经上讲得一点都不错,万物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这个心就是佛家讲的法性、真心。真心本具见闻觉知,真心现的相决定有色声香味。法性身,法性土,所有一切万物的本质是法性,所以它当然有见闻觉知。你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可是动物、植物、矿物这完全不同,植物虽然是生物,跟动物不一样,动物有情识;换句话说,他有七情,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他有贪瞋痴慢,这动物都有,所以他有报复的心;植物没有七情五欲,没有贪瞋痴慢,它就没有报复,这个道理要懂得。你还是选择,你这个饮食。

  饮食,实在讲是不善,为了要维持这个身命,不能不取饮食,取饮食要取得不能过分。所以佛陀在世,日中一食,身心清净,他需要的饮食就少了,没有杂念,一餐够不够?决定够了。这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真的是做过试验,我一天吃两餐,就是晚上这一餐不吃,佛门叫持午。我初学佛的时候生活很清苦,持午是十五年,其中有五年日中一食,早餐也没有,省事。在这里面我们体验到,人身体是一部机器,这个机器活动要能量,能量从饮食上来的。但是能量消耗状况我们应该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上。我们一个人一天到晚,前念灭后念生,全是妄想,这个消耗量最大;你要说劳心劳力,其实消耗量不大。

  我跟李炳南老师十年,我细心观察他,他老人家日中一食,吃得很少,但是他的工作量跟一般人相比,他是五个人的工作量;每天他的工作是一般人五个人的,一天吃一餐。所以我就觉得劳心劳力那个消耗量都不大,妄念。我那个时候日中一食,我是跟他学的。因为我晚饭断掉也很久了,好多年了,早晨无所谓了,就开始试验。我是试验到第八个月才告诉他,我说:老师,现在我也是日中一食。他也很欢喜,他说多久了?我说八个月了。精神体力怎么样?我说:没有感觉,一切都很正常。他桌子一拍:好!永远下去,一生不求人,需要少。我真的是有这个愿坚持,以后离开台中到台北去讲经弘法,就遇到我们韩馆长,韩馆长坚持:不行!法师,你一定要吃三餐,你不可以吃一餐。你吃一餐,将来身体体力不够,我们的责任负不了。怎么办?事在两难,所以我就把一餐变成三餐。我那时候吃一餐,小碗饭一餐是三碗饭。好吧,这是他们全家人要求,我说:好,我吃三餐,每餐吃一碗饭,量是一样多。一天、二天不吃也没事,都很正常。这是一个习惯。

  饮食是不是可以全断?可以,色界天就断了。四王天有饮食,忉利天有饮食,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夜摩天、兜率天,他们饮食闻闻味道就行了,不需要了。再往上去,闻都不需要了,到初禅是完全断。所以色界天里头没有饮食,饮食男女都没有,这色界天。愈往上去,真的没有。所以佛家讲财色名食睡,这叫五盖,也叫五欲,这是不正常的,正常没有这个东西。佛在经典跟我们讲的是初禅以上统统没有。这诸位要是多看佛经你就明白了,所以是可以离的。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如果你的烦恼很重,妄念很多,你不要去试验「我从今天起吃一餐」,不可以,你准生病,你受不了,为什么?你每天消耗需要那么多,你补充不够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受很大的影响。应当怎么做?减少妄念。你妄念愈少需要量就愈少,是这么个道理,总要把道理搞通、搞明白。当时我跟李老师提出这个体会,老师同意,确实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它有理论,就是有道理的,不是没有理论的,这要晓得。所以饮食要选择,饮食要简单。这一点我觉得外国人有的地方也有他的长处,他们着重营养,不着重口味。我们中国人注重营养,还要着重色香味,讲究得太多,饮食在中国也变成文化了,这跟西方观念上稍稍有点不同,他们饮食简单,没有这么多的花样。

  所以要离怖畏,那就是离一切恶念,离一切恶思惟,离一切不善的言语造作,这就真正远离了。所以这个归是回归,回归到自性,回归到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回归到本善。本善里头没有恶念,没有恶业,不会感召三途六道的苦报,不会有。

  第四『为趣』,「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趣」。初回向里面说,「令得至于一切智故」。趣是趣向,也可以说,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目标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这个趣就是方向。我们有目标、有方向,这个人生在世间就有意义,就有乐趣,所谓是有价值、有意义。如果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活得很痛苦,像一只船在大海上迷失了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在海里头漂流,那真叫苦不堪言。从这个比喻,诸位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所以一定要有方向、要有目标。这个问题,你要是问问现在的年轻人,甚至于问问现在的成年人,你问问他,他确实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在这一生只懂得寻求快乐,而不择手段,那就是谚语所说的损人利己,实在讲,活一天算一天。

  学佛,也有一些宗教相信三世因果,我们有前世、有后世。这些事,我相信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很明显的经验。早年我在美国,很多同修问我:过去,有什么能够证明我们有过去?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就反问他,我说:你自己冷静细心的去思惟,你在这一生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你第一次去的地方,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去过,第一次去,豁然感觉到这个地方很熟悉,有没有这种感觉?很多人都说有。我说:如果没有前生,这个现象就讲不通。你感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肯定你过去生中在这个地方住过。不一定是什么身,也许是人身,也许是鬼神身,也许是畜生身。总而言之,你在那里住过,你才会对那个地方感觉那么熟悉。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是不只一次。我们在外面旅行,突然之间,看到这地方很熟,好熟悉,很多次,这要是说没有前生,这个话就讲不通。

  我还遇到一个同学,蔡文雄居士,现在还住在美国,听说他已经搬到加州去了,我们也有很多年没有联系,早年达拉斯佛教会的会长。他告诉我一桩事情,这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早年到美国经商,跟朋友们驾一辆车,那是在加州旧金山附近这一带,有一次迷路,进入一个小镇。他一进入这个小镇,就感觉到很熟悉,就告诉他驾车的朋友,你从哪一条路,街道好像他都能说得出来,而且很多建筑他也能说出来,开进去之后果然不错,好像很熟悉,居然记得这么清楚。他告诉我,十多年来,他说确确实实第一次去,大家都是第一次,从来没去过的。他说: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来问我。我说:你前世一定在那里住了很久,这个可能就是你前一生,你没有做什么坏事,这一生又得人身,还做生意发财。那个时候很多华人到美国去淘金,旧金山以前有金矿,开采金矿的时候。我说,可能你是在里面挖金矿的工人。他笑笑:有可能。这说明什么?确实有前世。你没有前世,这个怎么解释?没法子解释。他能够指出街道,指出街道里头的还有一些建筑,那建筑果然还在。所以有前世。

  有前世、有今世,就有后世。那你就得认真要替来生着想,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佛给我们的方向,这一生当中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求真实智慧,这是决定不错的,唯有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智慧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能解决问题。佛法方向是智能,目标也是智能。你看看学佛的人,经典上有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归趣,学佛人的归趣,这句话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译的,其实是可以翻译的,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这是佛法的一个方向,佛法的终极目标,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此地讲的一切智。觉是觉悟、明了。正确的觉悟,决定没有错误,决定没有偏差,所以称为正觉。正等正觉就高一级,等是什么?等于佛。等于佛,当然不是佛,跟佛还是差一级。终极的目标,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圆满的。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还能错得了吗?

  《华严经》里面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给我们说明宇宙遍法界虚空界的事实真相。你看这里面菩萨的一问一答,这都是讲我们现在的社会问题,没有智慧不能解决,你有这个智慧,你才能有正确的解释,这里面就离苦得乐了。所以我们人的一生要有方向、要有目标,你的一生不会白过,你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就是今天一般人所讲的价值、意义,你有成就!这是真实的成就,不会随物质消失的;世间任何的成就都会消失,智慧不会消失,这真实成就。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大家请坐。我们接着看第五句:

  【为炬。】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炬」,『炬』是讲火炬,火炬能够照明。初回向里面跟我们说的是,「破彼一切无明闇故」。这下面几句都是讲的智能,实实在在说,把前面所讲的「为依,为救」说到究竟圆满之处了,一切显示出真实智能。智慧不是从外面求来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这是本有的,正是中国传统教学里头一个概念,人性本善。《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传统教学里面重要的理念,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兴起的。

  为什么要教育?人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善,染上一些不善的习气,这就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别的,是帮助人从迷惑、不善回过头来,回归到本性本善,这个教育就圆满。这个理念跟佛法完全相同,中国人叫回归本善,佛法讲回归自性,自性就是本善的,所以它具足智慧,这智慧不是从外来的。迷失了之后,智慧就没有了,智慧就变成情识,贪瞋痴慢,七情五欲。你要知道,它的本体就是智慧,智慧迷了之后变出这些东西。觉悟,觉悟这些东西全是智慧。

  所以佛法里头只有迷悟,除迷悟之外,无有一物。这是《坛经》上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除了迷悟之外,本来无一物。迷,是凡夫;悟,就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无二无别。悟了之后,智慧德相不求自得,为什么?本来有的,还求什么?迷了之后,这个东西统统丧失,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我们是迷得更深,变成六道轮回;迷得更深的,就变成三途地狱,那就非常恐怖了。所以菩萨依本愿力,「为趣,为炬」。我们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目标,我们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句就经典上的解释,「破彼一切无明闇故」。彼是指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无明没破。十法界里面的佛,执着破了,分别破了,就是无明没破。所以这句从境界上来看,十法界里头最高的一个境界。无明破了之后,他就脱离十法界,那真叫永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指十法界。他回归到华藏,回归到极乐,回归到一真法界,这个为依、为救才达到圆满。

  这句在我们现前,首先要破自己的无明。自己无明没破,怎么能够帮助别人破无明?这是一定的道理。这句话正如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帮助别人有了障碍,回过头来,这个障碍不在外面,一定在自己,我们自己是智慧德能不足,才会产生障碍;如果智慧德能具足,哪来的障碍?无论是物质的障碍、人事的障碍都没有例外。由此可知,修慧、修德是多么重要。修慧、修德,在佛法里面常讲的三个纲领,戒、定、慧,从哪里做起?从戒做起,持戒。无明,破一品无明是我们念念所希求的,但是一定要从持戒做起。破一品无明,就好像我们有这个大愿修博士学位,从什么地方下手?那还得从幼儿园小小班下手,而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这才能办得到。持戒是幼儿园小小班,不能够轻视。

  现在我们的戒学成了问题。大家都知道重要,都会讲,世尊在入灭之前教导后世的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现在人不能吃苦,要讲求享受,不能持戒,原因是什么?我们也做了很深入的探讨。现在跟从前对比,从前有家教、有儒教,所以他有根;现在家教没有了,儒教没有了,没有根。没有根,人的起心动念都是与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变成自私自利,只有眼前,眼光非常短浅。只有现前,乃至于说明年、后年都看不到,只顾眼前利益。这多危险,这就是无明在作祟,什么他都不明了。所以教学、修行的根,确确实实在《弟子规》、在《十善业道》、在《沙弥律仪》,印光大师一生提倡的因果教育,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在国际上提醒大家的、介绍给大家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这四种。这四种教育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让人觉悟。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从《十善业道》入门,我们才有根,才有基础。

  这个样子,有方向、有目标一层一层向上提升,先破见思,《华严经》里面讲的执着。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真正做到随缘而不攀缘,我讲的都是最根本的,必须把对于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占有的念头放下。这三个念头要不放下,大乘之门不得其门而入;别说大乘,儒道之门也不得其门而入。儒道得放弃一部分,大乘要彻底放下才能够契入,才能达到离一切无明闇,真正的为一切众生做一个好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地方作炬、作明、作灯、作导,都不外这两句话,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帮助一切众生回归自性,帮助一切众生回归本善。底下第六句:

  【为明。】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明」。初回向里面说,「令得智光灭痴暗故」。贪瞋痴这三毒,唯有智慧光明能转烦恼成菩提,把贪瞋痴转变为戒定慧。所以戒定慧是性德,戒定慧就是儒家讲的本善,必须智慧光明才能做得到。修学的过程,你一定要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你没有戒,哪来的定?没有定,决定没有智慧。佛在经上常常把心比喻作水,这很有意思,佛的比喻很善巧。你看水在定的时候像一面镜子,放光,把山河大地都照在里面,那就是智光灭痴暗。如果水被风吹动了,起了波浪,照的作用完全失掉了。风是什么?境界。佛家讲「境界风动」,我们的心水就起了波涛。

  你看看,顺境善缘你就生起欢喜心,心一欢喜就不清净了,欢喜是波浪;逆境恶缘生了瞋恚,瞋恚是大风大浪。人在欢喜、人在瞋恚当中,理智都失掉了,说话都语无伦次。所以伊斯兰圣训里头有一条就是讲「在愤怒跟欢喜的日子里,要说公道话」,你们想想这个味道。人在欢喜、在瞋恚的时候就失去公正,完全是什么?感情用事,感情冲突,会做出很多的恶业。在这种境界当中还能说公道话,那就是他有了几分定功,还能够克制。这是伊斯兰教里头所说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两种境界时时现前。现前好,正是我们修行的功夫在这个境界里面受到考验。顺境善缘,凡夫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哪有不动心的?哪有不冲动的?希望你这个动心幅度小一点;逆境恶缘,希望你忍耐一点,这个时候就修忍辱波罗蜜。顺境里面忍,不起贪恋;逆境里头忍,不起瞋恚。换句话说,在境界风动的时候,修平等心,修清净心,修慈悲心。这些境界一天不知道有多少次。真正肯用功的,我们看古来的大德,诸位在《高僧传》上看到,《居士传》里面看到,真正修行人,根利的,三、五年他就不受境界影响了。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界,他都能保持心平气和,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这叫功夫,儒家讲这叫修养。

  「某人有修养」,什么叫修养?就是在境界里头心平气和,不会冲动,这才能成就定慧。小定小智慧,大定大智慧。首先,要学着看破,一般人为什么忍受不住?他没有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执着它干什么?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没有,你所看到这个境界里面的现相,梦幻泡影。你看到一切众生在作恶,你就看到因果报应,十法界轮回的现象,在你眼里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苦难的众生他都有佛性,他本性本善,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不但不能责怪,要生怜悯度脱之心。他所造的业,那是没有法子,佛菩萨都不能代替,他一定要承受,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他为什么敢做?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人敢做,眼前这种小利,后来要吃大苦。所以中国古人讲「吃亏是福」,眼前吃一点亏,消灾免难。

  再说,善心人士都是发的善心,还被人骗了,还被人坑了,这是怎么回事情?统统有因果。你能在这种境界里面豁然大悟,真正能放得下,放下贪瞋痴慢,功夫!这等于说读书考试,境界现前来考考你,替你消业障。我想做好事,自古以来谚语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多磨?咱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也结了不少的过节,这一生遇到,遇到当然要报。我们明了这个因缘果报,我们就欢喜承受。报了之后,以后再见面,他就不会骗你也不会坑你了,为什么?报掉了。这里头正是古人所谓「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我们没有计较,自己提升了,境界在这里提升了。

  救度众生,众生难度。《地藏经》上说得好,「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现在这个世间尤其是。刚强难化,要不要去帮助?要。不帮助怎么办?可怜。你帮助他,他还要捉弄你,不感恩,还要把你当作冤家对头来看。这个必然的,为什么?他一生当中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好人,你是个真正的好人,他怎么会不奇怪?怎么会不怀疑?这就是什么?愚痴,没有智慧。所以我们要以自己的智慧光明帮助他,不可以跟他一般见识,要有耐心,要用长时间,可不是短时间。长时间去感化他,让他回头是岸,你就把一个恶人变成好人,把无恶不作的人把他变成善人,这是真实功德,这是教学的成功。这样一个人回头,也会感动许许多多人回头。所以从事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再看下面一句:

  【为照。】

  在初回向里面,它不是用『照』字,它是灯,「作灯」,作灯跟为照意思是相通的,「令住究竟清净处故」。我们世间人常讲,为迷途众生作灯塔。在航海里头,现在是航海仪器多了,在从前没有这些仪器,灯塔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令住究竟清净处这一句,我们修净土的同学看到这句,一定就会想到极乐世界,究竟清净处是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间呢?究竟清净处,有佛法的所在。现在有佛法的地方多不多?形式是很多,实质没有。这个话怎么说?必须每个学佛的人都要把佛陀的教诲做到。不说别的,大小乘教里头,就是佛法根本的修行条目十善业道,人人都能修十善,这个地方就是清净处,真的像佛所说的。清净当然有程度的不等,我们总算达到清净了。

  现在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迷信的多,到庙里面去烧香拜佛,为什么?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求保平安,都为这个。对什么叫做佛完全不知道,这是迷信。他求佛拜神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感应,求,真的得到了,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不相干。如果真的是那么灵,一百个人求,一百个人统统都得到,那就真的;一百个人求,只有一、二个得到,其它的统统都没有得到,难道佛菩萨还有偏心吗?对这两个人喜欢,给他;对那个人不喜欢,不给他,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中国对于神明有一个定义,正直称之为神。正直,哪有不公平的道理!

  连伊斯兰《古兰经》里面都说,回教徒都相信,世间所有这一切人,你一生寿命的长短、富贵贫贱,都是上帝给你定的。上帝为什么给这个人富贵、给那个人贫贱?上帝是不是不公平?上帝说得很好,他们不叫上帝,叫真主,真主说得很好,真主说「万物,我都依前定创造它」。所以回教有六信,六信里头有一个「信前定」,还是讲的三世因果。上帝怎么样注定你这一生富贵、你这一生贫贱?依前定。前定就是你自己造的业,你造的善业,上帝给你富贵;你造的恶业,那就给你受罪。上帝很公平,一点私心都没有。

  这个在中国讲属于因果教育。中国人也讲天地,也有讲上帝的,天王,地府阎王。《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阎王也很慈悲,不是要给你受那些刑罚,那刑罚是什么?自作自受。这一点我们以前也确实有疑惑。到城隍庙里面去参观,看到十殿阎王的变相。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是阎王殿泥塑的,塑得好,那是高度的艺术,栩栩如生。造什么样的罪业,受什么样的果报,看了之后印象深刻,让人起心动念都会警惕,不敢做坏事,不敢动一个恶念,为什么?会想到果报就在眼前,那得不偿失,不敢做。那个阎王殿,你就晓得救了多少众生,只要叫众生不敢造罪业,就是救他,为什么?他将来不堕三途,不受这个苦报。所以城隍庙对于中华这个民族有很大的贡献,无量功德,值得赞叹。

  人人都不敢作恶,天下太平,这个地方就是清净处。所以在现前,现前这个社会是个动乱的社会,非常混乱,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人民太苦了,不知道苦的原因是什么。苦的原因是什么?不清净,心不清净。这也正是佛经里头常讲的「境随心转」,人心不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居住的社会就不清净。所以净宗里头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从哪里做起?从清净心做起。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天灾人祸自然就没有了。

  也许说,人祸没有了还可以相信,怎么天然灾害也没有了?真的,天然灾害随着人心在变化。所以连大自然都是活的,都不是死的。它虽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也没有妄想,但是它随着人心的感应,人心有感,它就有应,它会起变化。人心善,这个山河大地变得非常之美,提供你享受,它来奉献,它来供养。植物也不例外,你对它好,它也愿意供养你。佛家戒律,「清净比丘,不踏生草」,显示这慈悲。除非这个地方没有路,必须要在这里通过,可以;如果有路,就要绕路走,不可以在草地上走,对它的尊敬。这里头都有很深的道理在其中,显示出清净心是智慧。下面:

  【为导。】

  「得与一切众生为导」,『导』是导师,「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你要带领这些大众得究竟安稳处。跟现在的社会对比,现在社会这从前没有过的,现在社会里有恐怖分子,确确实实令大众生活在恐怖之中。恐怖就是没有安稳,又何况得究竟安稳处,这个究竟安稳处到哪里去找?你到深山、到大海都找不到,在哪里?究竟安稳处,前面跟诸位提到的真诚清净心。人真正觉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身心安稳,任何灾害降临,不惊不怖,那才叫究竟安稳处。决定没有恐怖,不惊慌,心是定的,这是修行功夫。我们自己做不到,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人家不相信,还是首先要自己做到。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就会教别人,人家能相信。第九句:

  【为胜导。】

  『胜』是殊胜,比前面提升一级,「引其令入真实法故」。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引导一切众生契入真实法,就是净土这一法。难道其它的法门不是真实法?是真实法,你入不进去。这就是古人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有难行道,有易行道。什么叫难行道?难行道要断烦恼才能入,易行道,烦恼不断也能入。烦恼不断,怎么能入?易行道是把烦恼伏住,伏住容易,断难。用什么伏住?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烦恼伏住。就是说,境界现前,我们起心动念了,古德说的「不怕念起」,起心动念不怕,「只怕觉迟」。你要不觉悟,你的烦恼就发作,贪瞋痴就发作。你要是觉悟得早,心里才一动念,赶快「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住。这个功夫可以做得到,你真肯做,有个三年、五年,肯定做到,根利的人一年就能做到。把你的妄想杂念,一句佛号把它压住,这个功夫得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那个功德不得了。引其令入真实法故。最后一条:

  【普导。】

  这就是四弘誓愿里第一愿,众生无边,你要发心帮助他们,你要去度他们,『普导』,「与其无碍大智慧故」。在今天无碍大智慧就是净宗的经典,分量少,不难懂。自己学习,认真学习,到处去宣讲,劝人断恶修善,深信因果,持戒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无碍大智慧就现前,这不是假话。「普导」是大事,佛才能做到,我们把人介绍、送到极乐世界去,那就让阿弥陀佛来教化他,那就跟佛接引众生差不多。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488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490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