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48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八卷)  2006/5/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三小段,第十一首偈我们念一遍: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清凉给我们讲了十条,前面我们学习到第六条,今天从第七看起。我们先把清凉大师的开示念一遍,「隐胜彰劣恩。迄成正觉隐其胜德者,经云:十莲华藏尘数相,海滴难称无尽之德,并隐不彰。但云百劫修成三十二相,三十四心断见修惑,五分法身觉树初圆,如老比丘同五罗汉。故法华中,脱珍御服,着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这一段有说,也有举出实际的例子让我们体会。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像《梵网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这次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他说这是第八千次;说的是应身,八相成道,第八千次。可见得他不是真的像我们一个凡夫投胎到这世间,遇到佛法,再开始发心修行证果,不是的,早就成佛了。成佛之后,示现以佛身得度,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度之,第八千次。我们想想这恩德多大!这个世间苦,劳累佛菩萨常常来作斯示现,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懂。

  为什么说有这么多次是这个示现?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诸位好懂,譬如是个大学博士班的名教授,他教的学生都是博士,现在碰到一批小学生,没有人教,他放下他的身段,到小学里头来当老师,隐胜彰劣,彰是明显,做个小学老师,把那套高深的东西暂时放下,不谈了,谈的都不离小学课本,他也能把小学生教得非常好,调教得非常好,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知道到如来的地位真的是神通广大,无处不现身,不仅仅是娑婆世界,十方无量无边剎土,一切有众生的处所,众生有感,他统统都能应,同时可以应无量无边身。不像我们现在,这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只有这个身,不能现第二个身。

  你看罗汉,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神僧传》里面看过,同时能现五百身,有这个能力分身。这是个印度的法师,到中国来弘法利生,缘分快要满了他就回国去了。当然这些信徒都敬爱法师,大家要请法师吃饭,给他老人家饯行。他很慈悲,哪个人请都答应,明天中午一定到你家应供。到了第二天真的他都去了,去了当然别人不知道,总觉得法师很慈悲,今天到我家来。第二天到十里长亭送行,法师回国,到长亭送行,这些人统统送行,送行的时候就谈到:昨天法师慈悲,到我家里来应供。那个人说:不对,昨天在我家。另外一个听到:不对,昨天明明在我家。这样互相一说穿,五百人家他同时去了,分身。这分身有术!罗汉都能分五百身,菩萨更不必说了,如来果地能分无量无边无数身。那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示现、来应化第八千次,是不是他分身来的?是的,一点也没错,这叫得大自在!

  到我们这个世间真的是隐胜彰劣,所以他现的身相跟我们凡夫没有什么差别,不过个子比我们一般人大一点,个子高。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的,佛身是丈六金身,那个金是赞叹,丈六。古时候的度量衡跟现在的不一样,古时候的尺短,一丈六,弘一大师有考证,在《律学三十三种》里面有一篇文章。根据他的考证,古时候一丈六合我们现在中国的市尺大概八尺的样子;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尺,古时候的尺,一尺只有现在的五寸,所以一丈六就变成八尺。八尺的确比我们一般普通人个子高一点,所以并不奇怪。如果释迦牟尼佛的个子是我们现在两个人、三个人那么高,那我们就觉得很奇怪,所以是示现跟我们完全相同。不过他的相好,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师在此地开示跟我们说「佛成正觉,隐其胜德」,那个无比殊胜的德相隐而不现,不现这个相,现什么?现跟你们大家同样的相,这个道理要懂。《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的示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自己所证的,因为这种示现大家才好接受,否则的话不能接受。

  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这个人现在还在,今年是一百零八岁。我在新加坡她跟我见面的那一年一百零一岁,身体非常健康,她说她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一点毛病都没有,每天还要照顾二十多个老人。其实她照顾的那些老人都是七、八十岁的,她自己一百零一岁。那些老人都非常贫穷,所以她必须以贫穷的相示现,这老人才欢喜,他才能接受。所以穿的是破破烂烂的衣服,垃圾桶里头捡来的,人家丢了不要的衣服她就捡,捡回来洗干净,合适的就穿,不合适的改一改。生活跟贫穷人是一样的。为什么?这样接近贫穷人,贫穷人非常欢喜。如果你是一个富贵的相,你在他面前他就躲避你,他不敢接近你,也不愿意接近你,就这个道理。

  所以许哲居士就示现贫穷相。她可以过好一点的生活,没有,而且她每天就吃一餐,日中一食,而且吃得非常简单。一分钱不取,有人送给她的钱,她用这个钱去帮助穷苦的人,这个世间苦人还是多,她去照顾。通常她都坐巴士、走路,决定不坐出租车,为什么?那个费用太大,都是坐公共交通工具。早出晚归,乐此不疲,一生干这个事情。所以是财施、法施、无畏施,她得的健康长寿、财用不缺乏、确实有智慧,我们在她的身上看出来三种布施的果报。我看她寿命还很长,至少我估计她会活到一百三十岁,确实是百岁的年轻人。没有人照顾她,她还照顾别人。

  她住的地方我去过,去参观过,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除了几件换洗衣服,一无所有。喜欢读书,家里有两个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以前她是个修女,天主教的修女,非常开通。一百零一岁遇到我的时候,她看了我的一些书,来看我,头一句话问我:我有没有资格做一个佛教徒?我告诉她,妳是个标准的佛教徒。所以就给她做皈依,也给她授五戒,为什么?她真能做得到,已经做到了。一百零一岁学佛不迟!这就是典型的隐胜彰劣。所以佛成正觉,这就是禅宗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时候你的性德现前,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他统统把它藏起来不示现,不让人看见,让人看见是就你们自己的境界,这是大德。

  下面引经给我们说,「经云十个莲华藏」,莲华藏就是华藏,《华严经》上说的。我们在前面「华藏世界品」跟诸位说过,华藏世界的微尘数不是恒河沙微尘数,华藏世界微尘数比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不知道大多少倍。如果依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他说一个银河系是佛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一个中千世界就是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成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有多少个单位世界?十亿,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华藏世界有多少个这样的大千世界?无法计算。我们在「华藏世界品」看到二十重华藏世界,我们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这是一个大千世界,极乐世界也是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在华藏世界二十层里面是同在一层,第十三层。极乐在我们的西面,我们在极乐世界的东面,这是一个华藏世界。

  所以二十层华藏世界,那是一个华藏世界。那么现在人讲十个华藏世界,十个莲华藏,十个华藏世界尘数相,微尘数!你怎么想象法?恒河沙数我们就无法想象。所以通常赞佛只说「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笼统说一说,讲概念就比较清楚,那真的是无量,哪里是三十二相!这种相现前我们凡夫俗子无法见到,但是每种相好所放的光我们看到了就没有办法忍受,像阳光照到我们眼睛,不能忍受。无量无边的佛光,你怎么能见得到他?所以这十莲华藏尘数相。

  下一句是「海滴难称无尽之德」,前面是讲他的相好,这是讲他的德,那个德是讲不尽的。大海里的一滴水,这一个大海里有多少滴水,用这个来比喻。这大海里头多少滴水?数不尽,无量无边无尽,这是说果德。说了这么多,诸位要记住,这是我们自己的本能。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相就是十莲华藏微尘数相好,海滴难称无尽的德能,我们自性统统有,不是只有佛有,我们都有。都有怎么样?都有我们现在也都是隐而不彰。这个隐不是我们故意隐的,诸佛菩萨他们的隐他们是故意隐的,我们不是故意的,我们是迷失了。

  怎么样才能够恢复?总的纲领真的是太简单、太扼要,你看「出现品」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失掉、迷失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要知道我们的相好是十个莲华藏世界微尘数,相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统统失掉了,现在变成那么一个丑陋的相。我们再看看蚊虫、看看蚂蚁,觉得我们的相还不错,牠跟我们不能比。蚊虫、蚂蚁要想到人这种庄严的相,牠想到那像天人一样、那像佛菩萨一样,就像我们看佛菩萨、看天人一样。牠比我们迷得更深,比我们堕落得更苦。

  怎么恢复?佛讲的这三个原则你要是懂得,你就不难修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成佛了,你就统统都恢复了。你要不要放下?你不愿意放下,那你还继续搞六道轮回,你要真正觉悟我不搞六道轮回,我不愿意到三恶道,我也不想在人间多住,你真正有了这个觉心,有了这个念头,这佛家讲弘愿,这个愿望,你就干了。先放下执着,于人、于事、于物不再执着,从这个地方先放下,然后再放下分别,最后再把妄想放下,你就成佛了。放下执着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放下分别,这是大菩萨;再放下妄想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你就到一真法界去,你就作佛去了。这个佛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分证即佛,为什么?你妄想的习气没断,可是怎么样?不要紧,不碍事,这个时候你的相好有多少?就跟此地讲的,十莲华藏微尘数相好,海滴难算的德行,统统是自己本有,不是从外头来的。

  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我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他就告诉我看破放下,放下看破。那个时候我真是似懂非懂,有那么一点体会。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布施就是舍,样样都要舍,到最后连身体都要舍,头目脑髓没有一样不能舍。身都能舍,何况身外之物!像释迦牟尼佛,国城妻子、荣华富贵统统都舍尽。释迦世尊很慈悲,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要问你修行什么时候能成佛?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放不下你就成不了。刚才讲,放下执着,你成阿罗汉;放下分别,你成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这个原理原则、修学的纲领我们要记住,千经万论都离不开这个总纲领,离开这个总纲领就不是佛法。

  佛法没有别的,放下而已。所以菩萨道里头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结到最后一个,布施波罗蜜;八万四千法门归纳到最后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再归纳就是一个布施。布施就是叫你放下,你放得愈多,你的智慧德相逐渐逐渐都透出来了。所以这些相好是不是修来的?不是的,是本有的,去一分障碍,你本有的就露一分出来,去两分障碍就露两分出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底下说「海滴难称无尽之德,并隐不彰」,这是恩德,他能显他不显,他给我们现同类身。所以底下讲「但云百劫修成三十二相,三十四心」。三十二相、三十四心《佛学辞典》都有,《教乘法数》也有,大家可以参考,这里就不多说。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深的用意,百劫修因,三十二相是果报,这是什么?因果教育。这是教化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你看哪个众生不希望自己相好?你自性里面的德相,因为是你迷失了自性,自性德相显露不出来。你现在要得相好怎么办?修因,这讲因果。善因就有善的相,譬如我们一般大家都能体会得到的,同修都能体会到的,一个人心地善良,他的形相一看,这个人是个好人不是坏人;一个人心地慈悲,就看到这个人是个慈悲相;人心清净,他就是个清净相;这个人和睦,他就现个和睦相;这个人如果很凶、很恶,他就现一个凶恶相。所以说相随心转。三十四心是因,三十二相是果报,修因证果。这是什么?这是教我们现在迷惑颠倒没有见性的这些凡夫,六道众生总离不开因果报应。

  「断见修惑」,见是什么?见思烦恼,惑是迷惑,破迷开悟。见思烦恼一定要断,见思烦恼是执着,惑是无明,这当中把分别省略掉了,意思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惑是无明,我们也称它作妄想分别,见是执着;断见就是放下执着,修惑就是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执着、分别、妄想无量无边,一般修行人总是放下少分,不是完全放下,完全放下就成佛了。放下一部分就成阿罗汉果,再放下一部分证菩萨果位。

  我们知道,菩萨在没有见性之前十个位次,我们《华严经》讲的,从初信位到十信,十法界,这我们在前面讲得很多。七信位才是阿罗汉,等于小乘阿罗汉,八信位就是等于辟支佛,九信位是权教菩萨,十信位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再往上提升一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那你的性德就统统恢复了。所以从我们初发心到阿罗汉到超越六道,是七个位次。初信断见惑,见思烦恼就是执着里面的一分,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见解放下了,证圆教初信位的菩萨,相当于小乘初果须陀洹。你就知道二信位等于小乘二果,三信位等于小乘阿那含,大小乘你这样合起来看,你就明了了,你不放下怎么行?没有别的功夫,全都是放下。

  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在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不执着、不分别。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怎么办?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就跟菩萨示现没有两样,自己内心里有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放下,烦恼就没有了。一切都不执着,见思烦恼没有了;一切都不分别,尘沙烦恼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烦恼就没有了。当然起心动念是非常非常困难,自己做不了主。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世尊慈悲,弥陀慈悲,为我们开了一个真正是方便法门,可以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不可思议!但是怎么样?我们把粗重的烦恼总是要放下,我常常讲,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这样念佛决定得生。你还有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虽然念佛,往生未必能成就,这是真的。

  那想想我们这十六个字放下难不难?不难,人人做得到。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给诸位说,连初信位的菩萨还不到。不要以为我这个东西都放下,大概我是可以初信位的菩萨,还没有,初信位的菩萨还要努力,为什么?身见没放下,还执着这个身是我。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绝对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身不是我,身外之物当然他全放下了。所以《金刚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初信位菩萨,那是小乘的须陀洹,这要懂得。

  离四相功夫有浅深差别不同,浅的是初果,深的是四果罗汉。到诸菩萨放的是什么?那不是四相,四相他早已没有了,四见。《金刚经》的后半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是属于分别,前面四相是属于执着,所以前半部跟后半部浅深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离不开这个原则。《金刚经》是修行总的指导原则,你说你不放下能成就,那是骗人的,没有这个道理,那跟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不相应。所以经上讲的总的纲领原则要掌握住,日常生活当中,事相当中,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再执着、不再分别,放下了,这叫真修行,这个功夫才真正得力。

  五分法身是释迦牟尼佛示现证的,五分法身是什么?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就是成就了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教六道众生的,不是真正法身,但是跟法身相应。「觉树初圆」是讲菩提树下示现成道,就是证得无上菩提。所以菩提树,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就是觉的意思。觉树之下,好像是刚刚证得圆满。这个圆满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示现的,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生起仰慕的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们这一生也能做到他那个样子,这就是隐胜彰劣,表演!

  「如老比丘」,佛示现住世是八十年,咱们中国人讲的,以外国人说法,释迦牟尼佛灭度是七十九岁。他三十岁示现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悟了之后就开始教化众生。从三十岁开始就教学,我们今天讲办班教学,真的是这样的,一直到七十九岁,总共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三百余会就是办班三百多次,他的班每次人数也不一定,人数多少不一定,人数最多的时候,我们在经论上看起来有超过一万多人的,人数最少,除了他的常随众之外,有十几二十个人的;办班规模大的,可以分很多讲堂,他的学生分批来讲。到处办,所以讲三百余会四十九年。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中国人算虚岁是八十岁,所以说如老比丘。

  「同五罗汉」,这是他三十岁示现成道,最初接引的学生就是五比丘,五个罗汉,这五个人都证罗汉果。证罗汉果我们就晓得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说对一切人事物执着放下了,不再执着了,这证阿罗汉。下面引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法华经》里面所讲的。我们现在时间到了,《法华经》里头这段故事很多人也都知道,用它来做隐胜彰劣是非常非常的明显。好,我们现在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着看下面第八句「隐实施权恩」。前面第七句是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段是讲说法,法没有定法,也是随顺众生的根性而说方便法,所以隐实施权。实是真实,权是方便,真实法要是说出来,没有人懂,大家不能接受,所以只有用善巧方便。就像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博士班的导师一肚子学问,要对小学生,他那一肚子学问都用不上,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程度来教他,他才能听得进去,他才能欢喜接受,就这个道理。所以真实法是对谁说的?对法身菩萨说的,那是真实;十法界的众生都是权巧方便。真实法里头有没有说的?没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佛用这个方法来对我们,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完全不能理解,所以必须用善巧方便。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圆顿一乘,隐而不说,乃以三乘人天小法,教化众生」,我们就先把这段的大意简单的做个介绍。圆是圆满,顿是没有阶级,这是真的,这叫一乘。一乘也是不得已假立一个名词,为什么?圆是对偏说的,顿是对渐说的,一乘是对三乘说的。《法华经》上这到最后佛才透出这个讯息,说「唯有一乘法」,佛法只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是二乘,大乘、小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除非佛方便讲,才讲二乘、讲三乘,真的只有一乘。

  法是一乘,用什么来修?给诸位说,一心。修一心、修一乘得什么样的果?一真。你看都是一,一心、一乘、一真,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德,圆满的称性,这跟你讲真的,这不是假的。可是在十法界不行,十法界不是这个根性,到华藏世界、到极乐世界就入这个境界。你看极乐世界还有四土,圆顿一乘在哪一土?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极乐世界里面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还会见到阿弥陀佛的方便说。但是他那个方便,因为往生这些人得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加持,他没有障碍,佛所示现的、佛所说的,他接触到、听到统统能够觉悟,所以说根性大利!

  我们的根性为什么不行?我们的业障把它障住了。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光威神,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磁场、气氛,那是没有法子想象,没有法子去比拟,太好了,所以在那个地方很容易觉悟,很容易契入。这是极乐世界的功德之所以被十方诸佛赞叹,有它的道理在,无比殊胜!一切诸佛剎土里头没有,这正是弥陀世尊慈悲到极处。我们能够遇到,这一生是大幸之幸,太幸运!所以遇到你就不能够把它放过,一定要想着这一生成就。有把握成就就是刚才讲的,你必须至少是要把执着放下,你往生就没有障碍,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执着分别没有,你就生方便有余土;你妄念也放下,你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三个东西你一个都不放下,没有把握往生。临终一念往生,他是临终一念把执着放下,他才能走得了。

  临终为什么有人走不了?这李老师常讲的,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二、三个,为什么原因?临终还放不下,那就没法子。当然临终放下不如在现在放下多好,那得大自在!只要现在一放下,你烦恼就轻,智慧就增长,这些经教你能看得懂、你能听得懂、你能够契入。现在这个经文为什么看不懂?天天听讲经,为什么还这么胡里胡涂的不觉悟?没有别的,没放下,障碍、染污没放下,道理就在此地。你要明白了,你肯放下,不难!智慧也开了,听得懂了,能体会得到了。

  放要从心上放,心里头不再有执着,事上呢?事上随缘,什么都好。像弘一大师学佛之后,真的,分别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放下,但是执着他放下了。从什么地方看到?我在新加坡听到很多同修告诉我,弘一大师到新加坡去访问,就住在薝葡院广洽法师的道场。那个道场离我们净宗学会很近,走路二、三分钟就到了,道场我去参观过。弘一大师当年住在那边,什么都随便,什么都好,好人、坏人都是好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样样都好。广洽法师说有时候这个菜咸了一点,别人都嫌太咸,问他,咸有咸的味道,淡呢?淡有淡的味道,从来不嫌弃。所以照顾他的人欢喜,这个法师好侍候,没有挑剔,什么都好。这是什么?执着放下了,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样不好。

  我常常给同学们说,提醒大家,佛讲的「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你就不要再挑时辰,不要再挑日子,执着放下了。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对于一切人的是非善恶放下了,都是好人。为什么是好人?本性本善,他做了些坏事我不是不知道,要不知道那就变成白痴!知道,知道怎么样?不放在心上,知道那是他染的习气,不是他的本性。本性本善,本性是佛性,我们要尊重他的本性,我们不要去分别执着习气,就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你真的要做到、落实「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执着放下了,不再执着了。别人执着,随顺他的,没有一样不好;别人分别,也随顺他的,自己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里面所讲的,那讲得更彻底,那是一真法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一真。我们要常常记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执着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好执着?

  这是佛应化在这世间,对六道众生那不能不说三乘人天小法,所以这个意思也是很好。教化众生,劝导一切众生不造三恶业,不堕三恶道,这是人法,你来生还得人身;你能够修十善业道,你来生可以生天,所以这是人天小法。可是你还不能小看,人天小法是成佛的根基,《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十善业道做基础。所以从哪里修起?要从这里修起。而世尊一生四十九年再加上从前,那就是八十年,住世八十年,八十年给我们表演的、表现的,身教、言教都是以十善业为基础。这点我们读经可不能疏忽,那真的是一点都不错。希望同学们留意,十善业道是我们的根,我们只要能把十善业道做到,求生净土就有把握往生。

  十善业道里头有不贪、不瞋、不痴。我所讲的十六个字,十善业全包括了,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十善业做到就行了。今天我们的十善业为什么这么困难?我给诸位说,大乘根建立在小乘上,十善业道是通大小乘,通一切法。所以我们今天用什么?用儒家《弟子规》做根本,先学《弟子规》,弟子规统统做到了,十善业就不难了。你要是很认真、很努力,两年的时间这个根就扎稳了;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弟子规,再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十善业道,念佛决定往生。凡是念佛往生自在的人,你去仔细观察,他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有没有触犯弟子规?有没有违背十善业?你仔细观察,决定没有违背十善业,绝对不犯弟子规,所以他走得自在,他预知时至。

  起心动念,我常讲为正法久住、为度苦难众生,这两桩事情是一桩事情就完成了,哪一桩?自己认真的修行,依教奉行,你就全做到了。只要自己做得好,正法就能久住;我自己十善做不到、五戒做不到,正法就不住世。我十善业道做到了、弟子规做到了、三皈五戒做到了,就是弘法利生,为什么?给人家做样子看,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做榜样给别人看就是弘法利生,就是帮助苦难众生,就是正法久住。所以正法久住不是在言说,是要身体力行,要真干!

  释迦牟尼佛自己你看完全做到才开始讲经说法,没有做到不说,做到了才说,那都是表演。他表演,我们真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你想想看我们这个道场,如果每个同修都把弟子规做到、都把十善业道做到,这个道场就是和谐社会,就是和谐世界,这个道场就是全世界所有这些团体的好榜样,正法就住在此地,正法就在这个地方,那个影响就是发扬光大,这就是隐实施权。

  我们再看下面清凉大师引《维摩诘经》上的一段话说,下面讲「净名经中,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以何说法」。维摩诘也是古佛再来的,示现做居士身,跟释迦牟尼佛好像是唱双簧一样,两个在表演。这都是代我们问的,我们不知道,菩萨哪有不知道!明知故问。「维摩诘言」,维摩居士答说,「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这个意思我们要懂。首先要知道自己,我们学佛为什么这么困难?这维摩居士说清楚了,刚强难化。给你说的你不愿意接受,你不听,你烦恼习气太重,那是障碍,障碍了你的悟性。佛跟你说你听不懂,你不得受用,所以佛不跟你讲圆顿一乘。圆顿一乘里面决定没有一句是粗话,可是你听不懂,你不会相信,当然你更做不到。

  所以佛才说什么叫刚强之语?下面说「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行,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等」。这都是属于刚强语,但是佛说的话不是妄语。《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实语者」,实就是不是虚的,不是虚妄的,「如语者」,如是跟事实真相完全相应,决定没有离开事实。六道这个事实真相是众生业力变现出来的。众生行三善业,三善业是什么?不贪、不瞋、不痴,这佛家讲的三善根,他的果报在人天,这要知道。你要是造三恶业呢?三恶业是贪瞋痴,你的果报在饿鬼、地狱、畜生。愚痴是畜生,贪心是饿鬼,瞋恚是地狱。你就自己去想想看,你从早到晚,在这一个星期当中,从星期日到星期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三善根多还是三恶业多?你自己比较,最好是每天反省一下,我这一天起心动念善多还是恶多?

  从前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就用这个方法,功过格,叫你自己天天反省,天天记。功过格一页里头有上半跟下半,善的写在上面,恶的写在下面,每天对照是善多还是恶多,这个方法有效!功过格在明朝末年跟清朝初年很盛行,一般读书人都用这个来检点自己。所以清初盛世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一百多年当中,康熙、雍正、乾隆,康熙做六十年皇帝,乾隆也是六十年,还做四年太上皇,雍正十三年,加起来差不多将近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的盛世怎么来的?念书人都用功过格。所以那个时候成了一个风气,不但是读书人用这个,出家人也用这个,怎么知道?我看到莲池大师的功过格,他不叫功过格,他叫《自知录》,现在《莲池大师全集》里头还有。这就说明佛门里头也提倡,也用这个方法每天来检点自己,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还是恶。

  所以这个盛世不是说帝王有福,当然众生有福,真有培福、造福之人。这个培福、造福之人是谁?我们用现在的话,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决定影响社会风气,古时候讲士农工商,读书明理,他自己的言行是社会一般大众的表率,没有一个人不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效法他们。今天我们这个世间社会乱到极处,乱的原因是什么?知识分子不负责任,不知道修身,舍弃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也是唯利是图,这怎么得了!知识分子也要搞贪瞋痴,这个社会不得了!这个社会的表率堕落了,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就看你,都跟你学,你这一堕落搞贪瞋痴慢,没有一个不搞贪瞋痴慢,这个社会还能好得了吗?我们不读书、我们不修行体会不到,真正读圣贤书,依教奉行,这种因果关系你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怎样帮助社会。

  所以我们今天帮助社会和谐、帮助世界和谐用什么?讲经,真帮助!世界上许多和平的组织找我去开会,我经就不能不放下,那是什么?不得已。真正产生效果是讲经,这诸位不能不知道。我出去参加没有别的,希望把我们讲经的效果告诉他们,希望这些人也各个都发心出来讲经。不同的宗教都讲他们的经,不是宗教的这些专家学者,希望他们能够多讲一些伦理、道德、因果,就能救世界,这个冲突就能够自然化解。

  我们在汤池办一个文化中心,培训一些老师,我们培训他的时间两个月。两个月之后请他们到乡下分头去教《弟子规》,到现在五月,才刚刚半年,冲突有没有化解?化解了。那边许多同学告诉我,现在夫妻吵架没有了,冲突从这里起的;婆媳能和睦相处了,这很难的事情;邻居不吵架了,不再争执了,能够互相让了。你看每个人让一步,天下太平。小孩懂得孝顺父母,商店里面没有人偷盗,盗窃少了,在从前都要看得很紧,常常丢东西,现在不用看也没有什么东西好丢的;人与人间能互相尊重,人与人见面都很有礼貌。

  我们推动这个教学才四个月,我们看到、听到非常安慰。足以证实古人所说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你不教他就变坏了。所以《三字经》上讲「性相近」,大家都差不多,都有佛性,本性本善,「习相远」,习是什么?染上的习惯,社会的风气不好,那全都不好,染坏了。现在最普遍的教育是什么?电视、网络。好像是东方日报登了个消息,同学们拿给我看,十岁的一个小朋友去玩电子游戏机,大概母亲不让他去玩,他拿刀就把母亲杀伤了,十岁;母亲没有被他杀死,受伤了,这个小孩被警察带去。这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教出来的。所以好人、坏人都是教出来的,你可不能怪他。坏人都不可以责怪,你怪他错了,怪什么?怪自己,我们没有好好教他。古时候汤王讲得好,「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罪在我自己,那犯罪的人没有罪,他会犯罪是我没教得好。

  所以今天的教育,不是父母教、不是老师教,小朋友是电视教他、网络教他、游戏机教他,将来他会变成什么人你就当然可知。教他的内容是什么?都是色情暴力、杀盗YIN妄,那他将来干杀盗YIN妄,这是当然之理,他从这里学到的,你怎么能怪他?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不是这样的,而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把古圣先贤的教育、祖宗的教育丢掉了、不要了,学西方的。现在的电视、网络、电影、歌舞,你仔细去看看里面的内容,它是把人教好还是把人教坏,这你不就明白了吗?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先把他的病根找出来,然后再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才能救这个社会,才能救这个世界。

  现在要不赶快干,谁干?不要求人,自己干,从我自己做起。求人你决定会失望,没人可相信,从自己干,再辛苦也要干。你自己一定要晓得,你只要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学圣人、学贤人、学佛菩萨,虽然很辛苦,你将来是人天善果。我跟你说一句老实话,你要是不念佛求生西方,你决定生天。那么我们这一生几十年的辛苦、辛劳、忍受值得的,这几十年过了之后生天,决不堕三恶道。如果也跟社会大众一样同流合污,那你就要清楚,你将来这几十年生命结束之后,你就到地狱、饿鬼、畜生,人道没你的分,你说这多可怕!所以你要把这个事实看清楚、把这个道理想通了,你就会很认真努力去学好、去学善。

  所以佛讲的这个是真的,是地狱,瞋恚心重;是畜生,愚痴重,就是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不但这个没有能力辨别,连利害都分不清楚,什么事情对我有利、什么事情对我有害都不知道。你看今天世间人,贪财、贪利、要聪明智慧、要健康长寿,这佛讲得很清楚,怎样才能得到?施财得财富。你不肯布施,你想尽方法去夺取,非法夺取夺来的,佛讲得很清楚,是你命里头有的,命里没有夺不来,那你又何必?夺来了把你命里头有的亏折了。譬如你命里头有一千万财富,你用不正当的手段欺负别人,用种种非法的手段夺取来的财物,结果是什么?你命里头一千万打了对折,只剩下五百万,你这一生只得到五百万,那一半亏折了。如果这个念头很恶,手段很毒辣,恐怕你所得到的只有你命里面的三成、二成,大幅度的亏折,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什么?这愚痴,是非利害都不懂。

  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你会修这三种因,你一定得这三种果报。这个道理要常讲,要让大家明白,明白之后他就不会干这个事情。我有能力天天修布施,财布施,我财富不缺乏;我修法布施,聪明智慧天天增长;我修无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长寿,为什么不干?我们要做出来给人看。无畏布施里面第一个就是吃素,不再伤害一切众生,不吃众生肉,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从学佛到现在五十五年,我吃素已经五十五年,我学佛半年就吃素,我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教给我这三种布施三种果报,我相信,我依教奉行,果然有效!跟在我身边的一些同学,这么多年来你都看到。果然是看清楚、看明白了,我相信你一定会效法,你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快乐,法喜充满,你不会有烦恼、不会有忧虑、不会有牵挂,为什么?放下了。

  所以佛在此地这个经上讲的这三样就是贪瞋痴,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贪婪是饿鬼。下面讲「是诸难处」,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灾难。现在灾难好像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统统是恶业感召。「是愚人行」,没有智慧,不是聪明人。「是身邪行」,邪行一定有邪行的果报。邪就是不正,这个果报,我们今天生在这个社会就是是身邪行果报。下面说「乃云: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这个律就是戒律。这样子告诉他,业因苦报他要是真正明白,真正听进去了,真正懂得了,他不愿意受这些果报,他才愿意持戒,入律就是持戒,才肯学弟子规,才肯学十善业。这是维摩居士告诉这些菩萨的,释迦牟尼佛现在住世用这些方法来教化众生。

  底下说「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这些菩萨他不是六道里头的人,他常常也听佛菩萨讲经说法,佛从来没有这个说法的,为什么?人家心善、行善,根本没有恶念,哪来的三恶道?不但没有三恶道,六道轮回都没有。「如世尊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这就是大权示现,他有无量无边自在的力,统统放下,完全随顺众生。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天天出去托钵,托钵快乐无比。这我们讲精神生活快乐,物质生活完全放在一边去了,用这个来度众生,来教化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诸菩萨就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这些人也了不起,也能够不辞劳苦,谦虚卑下,以无量的慈悲心,也出生在这个地方,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隐实施权恩。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47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549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