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34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四卷)  2006/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二个小段,「若得增上下二颂半,明十行位」。这一共有五行十句,说十行位,跟前面的大致相同,没有十行之名,有十行之事。我们看经文,把经文念一段:

  【若得增上最胜心。则常修习波罗蜜。若常修习波罗蜜。则能具足摩诃衍。】

  『波罗蜜』是十行的总名,十行菩萨于十信、十住自利圆满,又复为利他之行也,所以称之为十行位。由此可知,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要自利圆满,自利不圆满不能够利益众生,这是决定的道理。佛法如是,世法又何尝不如是?现代我们遇到许多的家长,我在国内遇到的还不多,在海外多,告诉我儿女不好教,不听话!很多老师,特别是初中老师,抱怨学生不好教,我能够想象得到。为什么不好教?第一个是父母没有做得好,你怎么能够教育子女?老师自己做得不好,如何教学生?师是榜样!你样子不好。学生在家里面学父母,儿童,没有成年;在学校里,老师是他的榜样,所谓是为人师表。特别是幼儿园、小学、初中,老师一定要跟学生做个好样子。

  佛法是社会教育,住在世间的使命,大乘就是教化众生,不入生死,生死是六道,他也不入涅盘,不舍众生,这是大乘法。不舍众生就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帮助什么?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你就想到,自己没有破迷开悟,怎么能帮助人?自己不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个好人,怎么能教人家持戒、守法?所以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十信、十住全是自利,自利里面当然有利他,利他还是自利,这个一定要懂得,是以利他为手段,自利为目标。到十行、十回向,利他多了,利他还是自利,为什么?这个时候要修十波罗蜜。所以,经文里面讲『则常修习波罗蜜』,这是他主修的功课。

  什么是十行?我们在此地也简单的做个介绍,我们应当要学习。菩萨要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给社会大众看。第一个是「欢喜行,为佛子之菩萨以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也」。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做的?经教里面我们常常读到,「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当然这个菩萨,主要的就是指十行的菩萨第一行位,也能够泛指所有的菩萨。你是个菩萨,菩萨不能令一切众生生烦恼,会令一切众生生烦恼的,不是菩萨,那是什么?魔,不是佛。魔令一切众生生烦恼,生恐怖,菩萨不是的,菩萨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为什么一切众生见到菩萨生欢喜心?菩萨学佛!如来就是佛,佛的德行是什么?无量无边,祖师大德给我们归纳,三皈。你看看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样的人一般大众接触欢不欢喜?持戒、修定,处事待人接物,十善、六度、四摄、普贤十愿,如来的妙德。修德而随顺一切众生,「十方」是一切众生,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切众生接触当然生欢喜心。

  我们在此地要学的,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不要说是十行位,十信位都没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总要记住,初信位的菩萨有一点点如来妙德,哪一点?他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这个断掉是什么样子?就是《金刚经》上讲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做到了。他是圣人,他不是凡人,《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虽然他还没出六道轮回,我们知道七信才出六道,才证阿罗汉果,六信以下没有出六道,前面跟诸位做了报告。但是因为见惑断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决定不堕三恶道。在六道里面只有天上、人间,他也不会堕阿修罗道,就是人天两道。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七次往返,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就出了六道轮回。

  所以初果,我们这里讲初信菩萨,在三种不退里面他所证得的是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落到凡夫。小乘四果四向,我们今天在哪个位次?我们今天在初果向,就是目标、方向是初果,但是没有证得,认真努力在学习,没证得,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地位。人贵自知之明,你才能够奋发向上,精进不懈,不能不知道自己。向上,这些知道有好处,让自己生起仰慕之心。你要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证到十住、十行?这没有时间表的,完全靠个人努力。有,真有一生证得的,真有无量劫才证得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晓得。无量劫跟一生,这时间差距太远了,在《华严经》上念劫圆融,关键在迷悟。

  说到这个地方,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都会问,怎么样才能开悟?定就能开悟。怎么样能得定?持戒就能得定,持戒是守规矩。老师教的,你要认真学习,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专,你看《三字经》上讲「教之道,贵以专」。老师教一班学生,哪个学生真的接受、听懂了,老师晓得,从哪里晓得?这学生专注,上课的时候全部精神集中在听讲,这个学生决定是得到。如果这个学生上课心不在焉,他有妄想,他有杂念,精神不集中,不能专注,老师就晓得这堂课他虽然在教室,他听到的有限;一面在听课,一面在打妄想,没有专注!听是听了,懂不懂?不懂。不懂他怎么能体会?当然不能开悟。专注是定,不可以打妄想,连写笔记都是妄想。

  真正好的学生,写笔记是什么时候?这堂课上完。上课的时候专注的听,课上完,下课再写笔记,把这堂课重要的东西记下来。如果是上根人,不要写笔记,为什么?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明年的境界跟今年不一样。今年要费好多的时间、精神去写笔记,写出来的东西,明年一看没用处,自己向上提升了。根大利的人,半年就不一样,三个月就不一样,一年四季,季季向上提升,那笔记有什么用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上课接受老师教诲的时候,决定不能分心。一会儿有个人有事情叫你,现在尤其是手机会有电话,你怎么能专心?你不专心,你听经就没有悟处,没有悟处你就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亏吃大了。

  我做学生的时代,在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对我的教诲,就是特别叫我专注,不准写笔记。上他老人家的课前面三堂,大概只有三堂,因为我的座位是在第一排当中,老师看得很清楚,上课的时候我有笔记本我在那里写。第三堂课下课,老师就叫我到他房间,就问我,你听经在写什么?写笔记。他就告诉我:这个东西没有用,明年你的境界提升,你想想看,你浪费这么多的时间、精神,你写这个有什么用?要专心听。我这才明了,以后不写笔记,全部精神贯注在听讲,有悟处,果然比听经写笔记有效。因为听经写笔记分心,你所记的是言语,你记他的言语。古人所讲的弦外之音,你完全不能体会,真正的意思不在言语里头,在言语之外!你听经要会听,要听言语之外的,那叫妙音,那叫妙理。

  这个要靠你领悟,你不能领悟就没有办法,笔记记得再多,记得再好,普通学生,不是一等一的学生。一等一的学生是专注,怎么能分心去写笔记?老师他也是观机施教,看众生的根性。有悟性的学生要帮助他开悟,没有悟性的学生,那就随他记笔记去,不会干涉他,没有悟性。同是一个教室同学很多,老师对每个人根性都了解,虽然同一个教室上课,用心不相同。所以,你不能够体会如来的妙德,你怎么能修行?你怎么能随顺?随顺是智慧,随顺里头有法喜,随顺里面不会被外面境界转。如果随顺随着转,那个麻烦大了。现在社会的众生你去随顺他,准随顺到三恶道。高度智慧!

  第二个,「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也」。益就是利益,饶是丰饶、丰富,无比殊胜的利益,供养一切众生,这叫饶益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为众生想,无一不是为利益众生。我们生在现前的社会,大家晓得众生很苦,我们自己也很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我们对于人生、宇宙的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偏偏还自以为聪明,怀疑古圣先贤的教诲。古时候没有科学,认为我们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东西不合科学,没有信心,不愿意去学习。苦难当中,用科学方法寻求解答,科学家、哲学家、聪明人一直学到今天还是找不到一个妥善的方法,都在那里摸索,摸得很苦!看到世界愈来愈混乱,混乱到现前这个局面,真正是叫人难以忍受!

  自杀率为什么这么高?最近这些年来,自杀率年年往上升,没有止住的现象,年年上升。这就是说混乱到令人无法忍受了,只好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问题之道要学问,要真正的学问,不是空谈。是理想、是空谈,那个无济于事,要真学问,真管用!东方的圣人实在讲都是讲实学,实在的学问,决不是空洞的,中国传统是实学。佛法是实学,真有内容,不是谈玄说妙,它所追求的实实在在真的解决人生的问题,认识宇宙的真相。人生是自己,解决自己生死大事,不是假的。这个问题都能解决,世间这一切混乱、冲突、矛盾,小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哪有不能解决之道?怎么解决法?要教,要上课。更重要的,觉悟的人要表演出超脱、觉悟的形象给大家看,让大家看了之后能一下醒过来。

  众生的根性不齐,利根的人、上上根人,一看、一听他就领悟。中下根就不行了,必须要看很长的时间,听很长的时间,他才能开悟;下根人那时间更长。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很早!释迦牟尼佛出来弘法利生,很早他就亲近了。一直到般若会上,到金刚般若会上,我们估计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差不多是三十年。三十年天天看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出去托钵,天天做的这个样子,他看了三十年,一下开悟了,赞叹希有、希有。看出苗头出来,看了三十年,赞叹备至,这是《金刚经》的发起。须菩提不是中下根,在佛陀的身边还要这么长的时间;那我们现前对同修们的教诲,没有三十年行吗?三十年能够觉悟,这都是好根器,不容易!

  我也常常劝勉同修,在这么个混乱的时代,佛法衰落到谷底,我们还能够受益,没有被世俗的洪流所淘汰,什么原因?天天不断的在学,非常认真的在学。天天学,不认真,没用,为什么?天天学,不认真,世味比法味浓,还是放不下五欲六尘,「那个好!那里头有快乐」,你就被淘汰掉了。天天很认真的学习,发现这里头有乐,有法乐,法乐超过世间的乐,你才会主动的放弃它。你看世间人,现在人迷恋电视!我居然四十多年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看电影。这些世间人认为是娱乐的,我全部舍弃,为什么?读经的乐超过它们,不能比!这就是把我们自己享乐的等级提升。世间人所享受的乐,五欲六尘之乐,我们提升了,那个自然就放下。你要不提升,你怎么能放下?

  我们在前面读过的,你看经上讲的,不求五欲,不求王位,王位在此地可以说社会的地位,哪个人不追求?我们不要。五欲六尘的乐不要,身分地位的荣誉的乐,我们也不要。富饶是财富,自乐是享受,大名称,我们今天讲知名度,凡是有知名度,在社会上都是有权位,有地位、有权势,统统舍弃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那是什么?他的享受提升了,不是这个境界。我们如何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把享受向上提升?当然还是先从自己做起。自己没有提升,怎么能帮助别人提升?自己提升之后,帮助别人,别人相信。你自己没有提升,想这个世间我都不要了,修苦行,世间人认为修苦行,实际上我在前面讲过,苦中有真乐,那是提升。回过头再看看世间人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乐中有真苦,你说应不应该舍弃?这自己就晓得了。

  第三个是「无瞋恨行」,这很重要,「自觉觉他,无违逆也」。违逆是对自性讲的。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不违背自性,一切总是随顺自性,绝无违逆。特别是瞋恨,瞋恨是不觉。世尊给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瞋恨是在哪一道?地狱道,这个我们要记住。「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人在盛怒之下,他的血液、他的细胞都含着有毒素,你说多可怕,对自己实在讲非常的不利。常常发脾气的人,寿命不长,这个道理不难懂得,常常发脾气的人,他哪来的快乐?古人告诉我们,当你在发脾气的时候,你的饮食味道都变了,你有没有能觉察到?你心情很不好、很不高兴,很好的饭菜,你吃的是什么味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吃了怎么样?无味。不是真的味道没有,味道被你变了,境随心转!

  去年,还是前年,我听说有些小学生,老师带着做实验,用馒头。同一个蒸笼蒸出来的馒头,拿两个,一个放在前门,一个放在后门。前门进进出出的,都给馒头讲「你太好了,我很喜欢你」;后门的那个,跟它讲「我讨厌你,不喜欢你」。一个星期之后,前门这个馒头颜色也好看,虽然时间长了,发酵了,但是气味很好闻。后面那个,你对它瞋恨,不喜欢它,那个馒头变黑了,你闻闻看,臭气,很难闻。这个实验大概是从江本博士水实验那个地方引伸的灵感,来做这个实验,果然不错。你就晓得你欢喜心,你吃这个馒头不一样;瞋恨心尝,又不一样。

  人在欢喜的时候,菜饭是很普通的,吃起来津津有味;人在非常不高兴的时候,很丰富的宴席,吃起来没有味道。这个很容易做实验。而且在盛怒之下决定影响你的内脏,血液循环的系统受影响。再一个就是消化系统,你吃的东西,如果吃的分量多一点,很容易得病。我讲经的时候说过,发脾气,你对某个人发脾气,他受害只有三分,自己受害七分,错了,大错特错。能原谅别人是大德,不知道积功累德,而去造过失,这是愚痴,真正叫不懂事。希望我们能够随顺法性,我们也没见性,也不知道性是什么?随顺佛陀教诲,佛陀教诲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我们对佛陀要有信心,佛不欺骗人。《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决定不欺骗人,句句是实话。那就是自性流出来,我们能随顺是随顺性德,随顺自性。

  所以,批注这八个字注得好,无瞋恚就是自觉觉他。无违逆,意思尤其是双关,自己不违背性德,跟别的人不会产生冲突。我们现在讲社会的冲突、矛盾,你没有瞋恚自然就能化解,化解就是无违逆,这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再说下面的第四行,「无尽行,随类现身,三世平等,通达十方,利他之行无尽也」。这是十行位第四行,我们很清楚可以看到菩萨所示现的能力、德能,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教化众生,他就说什么法。所以大乘教里面,我们必须要知道,没有一定的形相,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像《楞严》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类化身,三世平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法博大精深,这不是赞叹之词,这是真实的。它没有一样不包括在其中,你怎么能分别?怎么可以执着?现在讲科学,科学一定要分门别类;换句话说,决定不能够离开分别执着。离开分别执着,科学就没有了,科学必须要有分别,要分类。

  而大乘教里面,宇宙是一体,所谓不二法门,你想想看这个味道,不二法门!世界上宗教这么多,《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是什么?宗教是一;多,宗教里头有佛教、有基督教、有天主教、有伊斯兰教、有印度教,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佛法里头有味道!平等。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说,常常提起,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得到。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基督身得度就现基督身,应以天主教身得度,就现天主教身,圣母玛利亚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叫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人现的身?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没有形相,能现一切相,能现一切身。所以一切相是一个相,一切身是一个身,这叫三世平等。

  我们学习宗教,信仰宗教,无论学哪个教,教教都通!没有矛盾、没有分别。矛盾、分别是没有真正理解、没有真正认识诸法实相,从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里面产生错误的见解,把宗教的真相扭曲了。真正觉悟之后,宗教原来是一家!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哪里有对立?哪有矛盾?哪里会有冲突?不可能的!一切随顺自然,就对了。只要违背自然的法则,违背自然的运行,一定出乱子,弊病就出现了。以我们身体来讲,这个身体随顺自然,健康的;不随顺自然,就是用脑过度,用思想过度。我们通常讲用心过度,我们读书,说用眼过度,都会成问题;现在我看用手机,是用耳过度。

  手机发明人好像有个公告,这个东西常常听,听多了会影响整个脑神经,决不是好事情。所以发明人,我好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讯息,提出一个忠告,听手机最好不要超过一分钟,这是忠告,而且劝人一定要用耳机,用耳机;要是时间太长,一天次数太多,肯定影响你头脑,为什么?不正常。科学技术确实是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许多便利里头不正常!影响我们生活,影响我们的生理,影响心理,付出惨痛的代价,得不偿失。几个人觉悟?

  菩萨随类现身,通达十方,利他之行,通达十方是智慧,只有有智慧才为众生现身说法,现身是身教!做出最好的榜样来。以身教为主,言教是辅助,言语是辅助,身教是主,一定要做出来。怎么做?知道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我们前面念过的。我们要怎么做?就要把这个做出来,做出来第一个是尊重,对一切众生尊重、恭敬、赞叹、供养,字字句句里头都包含无量义。然后晓得我们对一切众生怎么对待?要跟对待自己父母、兄弟姐妹一样,要跟对待诸佛如来、祖师大德一样,那就对了。

  那些细节,《弟子规》里面说出细节的纲领,《感应篇》和《十善业道》都是讲细节的纲领。我们认真学习,依教奉行,这是身教,表演,这真正是个菩萨。我们今天的地位,用小乘的话来说,初果向,我们向着这个圣道方向、目标,方向没错,目标还没达到。初果是第一站,二果是第二站,第四站才是阿罗汉。我们现在开始起步走,向第一站走,第一站还没到,第一站到了就是证初果,这个总要晓得,总要清楚、要明白。不能狂妄,愈是高位愈谦虚,愈是高位愈尊重别人。为什么?他知道得愈清楚,了解得愈透彻,所以他做得很彻底,做得很圆满。最高的果位是如来,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在经教里头,这里有不少记载,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所现的是真实、清净、平等的慈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看这个名词术语的意思,无缘是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自他是一体,不是二体。就像我们身上的器官一样,你是眼睛,我是耳朵,虽然不同,是一体。一个心性,一个法身,关系多么密切。确实比儒家,我们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还要向上提升一个层次!中国传统的文化已经了不起了,为什么?把世间所有的人都看作亲人,总是想把你拉进来,没有把你排出去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家庭,诸位你要晓得,古时候是大家庭,跟西方人小家庭完全不一样。大家庭不分家的,几代同堂,一个家族几十人是非常正常的。三代,祖父母、父母、叔伯、兄弟姐妹,下面还有儿孙;家族人丁旺的,五代同堂。诸位在小说里头,《红楼梦》是个好的代表,大家族!上上下下二、三百人,那是一个家族。

  所以家要和,怎么和?守礼,礼是规矩。都懂得谦让,每个人都知道谦虚,都知道让,不争,家和万事兴。能够治家就能够治国,齐家、治国,能治国就能够叫天下人得到公平,平天下是这个意思,让天下人得到公平。在学校念书,老师,老师称师父,在从前私塾称老师是师父,学徒称他的老师称师傅,同学称师兄弟,你们想想看这个味道,多亲密!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要化解冲突,要恢复到世界的安定和平,中国这套东西有效!靠什么?靠教学,办班教学。这世间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是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一生乐此不疲!教化众生。孔孟教学,释迦牟尼佛教学,耶稣、穆罕默德统统是教学。

  中国《三字经》上讲得好,「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体,一个生命共同体。「性相近,习相远」,远近不是说别人,这是自己,每个人自性是一样的,平等的,所以说相近。但是每个人的习气不一样,习气违背你的性德,跟你的性德愈来愈远,这是一个意思。习性跟习性也不一样,也有远近距离的差别,教育就非常重要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人回归自性,这高明。「苟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的教他,染上不好的习性就变坏了。今天社会的动乱原因在此地,没教!自然他就变坏了。

  而「教之道,贵以专」,教学要懂得专注,没有专注的心态来学习,再好的老师都没用处。真正高明的好老师,学生不能专注的他不教,为什么?白费力气,教了他听不进去。只有他专心,他一分专心他能得一分,十分专心他能得十分。他不专注,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心浮气躁,妄想太多,欲望无穷,这个跟道、跟性德完全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真正觉悟的人、这个善友他不教了,不教怎么?专求提升自己,这个世间缘尽了,他就走了。这一小节是讲感应道交,不舍众生,利他之行无尽。

  下面第五,「离痴乱行,种种之法门虽不同,然一切合同而无差误也」。你看看痴、乱,痴乱是什么?三毒烦恼里面的愚痴,痴一定乱,痴翻过来是智慧,乱翻过来是治,痴是大乱,智慧是大治。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所以,种种法门,法门不同,八万四千法门。教化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一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都开悟,能令一切众生都成就,这做不到的。所以佛说种种法门,说八万四千法门。

  我们今天做了一个光盘,「凡圣迷悟示意图」,里面也做了五、六套不同的法门,破迷开悟。为什么做许多不一样的?就是代表种种法门,取这个意思,不是一个法门。诸位仔细看你会去领悟,有顿悟的、有渐悟的,顿悟的是妄想分别执着一下就拿掉,顿悟!渐悟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先破执着,再断分别,最后再放下妄想,这是渐渐渐修的。所以用很多方法来表示,让你在这个里头看出,法门虽然不同,但是目标是一个,都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一切合同而无差误,一切合,一切同。然后我们就晓得,八万四千法门在方法、门径是异,可是目标、方向是同。用佛法来说,无非都是断烦恼、开智慧,无非都是菩提道,证大般涅盘。

  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每个法门都是菩提道,都是通达无上菩提。修学,那你就要注意,你只能走一条路;同时走两条路,同时走三条路,你想想能不能成就?不能。为什么原因?你的心不能专一。心不专一你就是有分别、有执着,分别执着不容易放下。你选三个法门,肯定你都喜欢这三个法门,譬如我们常常听到的,禅净双修,他就两个法门;还有人还加上密,禅净密三修,好像是有道理。这三个方式不一样,他同时要学,同时要兼顾,你说他分不分心?分心是不是执着?是不是分别?是不是妄想?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放下,凡夫一个。他忘掉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什么意思?叫你在所有法门里头选一个法门,一门深入!这是专。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你不专你学不到。那要问你学什么?学定、学慧,不是学别的。

  定慧怎么学法?学看破、学放下就对了。不放下是愚人,这句话是古大德讲的,一等一的聪明人,听了之后马上放下,还不放下那行吗?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放下就是!上上根人,禅宗惠能大师讲的上上根人,他自己做了个代表。你要知道,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家里很贫穷,一无所有,靠劳力砍柴、卖柴过日子,母子两个人相依为命。所以生活清苦,好!没有妄想。你看一听到人家念经,他从窗外走过,听到里面念《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就有领悟。再跑到屋子里面问念经的人,你念的是什么?你从哪里学来的?当然念经的人也问他,你问这些干什么?他听了这个很有意思,他有领悟。

  一个人能悟入,那太不容易了!学佛的人都是好人,听到这个人听几句经文,他就有这么深的领悟,就发心帮助他。劝他到五祖那里去参学,家里面?家里面大家来照顾,所以就有一个人拿十两银子给他安家。「你好好的去学,十两银子可以给你母亲过生活。」当然这些发心的人自然会照顾,他就放心去。这些都是示现的,都是在做给我们看,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要做到这么样的圆融,这么样的自在,你不离愚痴怎么行?怎么离愚痴?放下!不放下,永远愚痴。要知道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经上讲皆有,本来具足!你的智慧跑哪儿去了?智慧现在变成烦恼,就是智慧变成了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烦恼、菩提是一不是二,觉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烦恼,总在迷悟不同。

  迷的时候,把菩提,就是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扭曲了,变成烦恼,变成这种坚固执着,不肯放下。坚固执着不肯放下,在十法界业因里面是畜生因,那里面还有严重的贪爱在里面,悭贪的心。有,舍不得给人,不肯布施,不肯供养,自己抓住不放,这有贪心,贪心是饿鬼。这是造的什么因?鬼、畜之因。这一生好不容易得个人身,来生变成鬼、畜生,这是聪明吗?总要自己好好想想,你想通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肯放下,我不再干傻事了。放下是聪明人,离愚痴,对种种法门平等恭敬。我自己虽然修净土,我对净土之外的禅、教、密,没有一个法门不恭敬。不但对佛教所有法门恭敬,我们现在读《华严》更明白了,心量拓开了,有点智慧。对世间所有一切宗教,所有一切的善法,没有一样不恭敬,为什么?现在知道它是一体。

  没有一样不是佛菩萨示现,不仅仅是应以佛身得度即现佛身,那是讲宗教。应以国王身得度,现国王身;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现童男童女身;应以长者身得度,现长者身;现在讲,应以教授身得度,就现教授身,不一定。你才晓得这个世间人各行各业里面,有没有佛菩萨应化在其中?太多了。你迷惑你不认识,如果一旦觉悟,认识了,你自然是一切恭敬,一心顶礼,欢喜赞叹。这个苦难,众生特别苦,佛能舍弃吗?愈是苦的地方佛菩萨愈要多照顾一分,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愈是苦的地方,愈是有灾难的地方,佛菩萨应化愈多。但是什么?他身分不暴露,凡夫不认识,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对他尊重、礼敬,但是凡夫对佛菩萨不会尊重,不会礼敬,甚至还要毁谤、侮辱,还要陷害。佛菩萨无所谓,你把他身命害死了,他又来了,绝对不会责怪你,总是希望帮助你回头。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下面第六「善现行,以离痴乱故,能于同中现异相,于一一异相各现同相,同异圆融也」,叫善现。以佛法做例子,确实于同中,同一个法性、同一个法身,现异相,异是不同,现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异相。虽异,异中有同,同是什么?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而且怎么样?同一个手段,那是什么?决定同修戒定慧。只是用的方式不一样,都是修的戒定慧,都是断烦恼长智慧。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异中有同!无论哪个法门,总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原则是共同的,持戒、修定、开慧。

  再扩大,我们看看,扩大到其它世间所有宗教,标准不一样了。虽然不像佛门持戒这么样的严,修戒定慧,但是一定是有规矩。《新旧约》里面讲,上帝与人定的有约,这个约好像条约一样,也就是给你定的规矩,你要遵守,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持戒。上帝劝人,爱世人要像爱上帝一样,你怎么样爱上帝,你就怎么样爱世人。你们想想这个味道,爱上帝是自行,爱世人是化他,先成就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你想想看是不是一个味道?宗教不相同,接引的方法不相同,你去看它的意思是不是一样?我们细心去体会就明白了,没有两样。他们说上帝、说真神,在佛教里面讲的法性、法相。佛教里头不称为真神,不称为上帝,为什么?真正是造物主!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法性,「唯识所变」。其它宗教里面称为真神、称为上帝、称为主;依斯兰教称为安拉,我们中国人翻作真主。名相不同,里面真的有相同的地方。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同异圆融。你要是契入这个境界,在现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人家要问你,你信什么宗教?我什么宗教都信,什么宗教跟我都不冲突,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许多场合里面,人家问我,法师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我是地球人,我们共同都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不是地球人吗?地球人就是一家人,何必分什么这个国、那个国?这个族、那个族?国、族是异,地球人是同,同中现异,异中现同,同异是一不是二,这就是圆融。圆融才得自在,圆融才真正变成一家人,哪有不尊重的道理?哪有不敬爱的道理?怎么可能不互助合作?你要还有分别执着,还有自他,你认识不清楚,事实真相你还没有明白过来;换句话说,痴没断。痴没断,贪瞋就没断,贪瞋痴没断。贪瞋痴断了就圆融,贪瞋痴断了,才知道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是自己,是一家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33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35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