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1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一卷)  2006/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5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十地位。这一共有十九首颂,我们上面经文讲到第三首,说到法身不朽,因为它具足「涅盘八味」。八味第一个是「常住」,三际常存,十方恒在;第二个是「寂灭」,寂绝无为,大患永灭。今天我们来看第三个,第三个「不老」,不迁不变,无增无减。实在是不容易体会到,这是大乘涅盘的境界。八句都不好懂,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常识。譬如讲常住,在我们感官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有过去、现在、未来,有此界、他方,跟佛菩萨所证的、所说的完全相违背。所以这个境界,佛祖一再跟我们说唯证方知,你不证得,你没有办法理解。这里面有个大道理,总的原理原则,这也是我们世间人无法证得的,那就是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涅盘八味就是讲宇宙真相。

  「不老」,我们人为什么会老?你看每个人,从童年,这我们看到的,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慢慢到老年,人生必经的历程,哪有不老的?这是经上世尊随世俗说的。所以佛说经依二谛,讲涅盘、讲法身是依真谛说的,就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他们见到的。另外一种,随我们的境界,随我们凡夫知见,告诉我们有生老病死、有成住坏空、有生住异灭。这一说我们就懂,一点疑问都没有。讲不生不灭、讲常住不空、讲不老不死,这个我们就迷惑了。他讲的是真的,我们今天所体会到的真的是虚妄的,不是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就像此地所说的,不老,怎么不老?不迁不变。不迁就是没有移动,永远不变,也不增也不减,永远保持它的原状。原状是什么?原状是空,万法皆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所以佛法这个空难懂,我们提到空就误会了,以为空是什么都没有这叫空。佛法的空里头有「有」,空有不二。诸位天天念《心经》,《心经》里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色就是森罗万象,这是色。空是什么?空是法性,森罗万象是法相。我们用性相来讲,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是空,相是有,所以有即是空,空即是有,空有是一不是二。这个话难懂,愈说愈迷糊,为什么?我们凡夫因为有分别有执着,不知道事实真相。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见到像佛菩萨一样的境界?佛告诉我们,你只要把执着放下,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了,你就见到。只要你还有分别、有执着,譬如执着这个身是我,有我、有你、有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那你就永远见不到,你见的是妄相。凡是相都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永远见到的是虚妄相。虚妄相,你并不知道它是虚妄相,你以为它是真实相,错会了。这个境界难懂,佛在经上常常讲比喻,比喻讲得最多的是「梦幻泡影」,虽然讲四个,其实是以第一个为主,梦。我们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到醒过来之后,这是一场梦,假的,什么也没有。你正在作梦的时候,学佛经的人可能有这个经验,在这部经里面念多了,印象深刻。一下想起经上讲的,这是梦,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如果你在作梦当中想到这不是真的,这个地方有一道墙,不是真的,走过去,真的就过去了,就没有障碍,梦中有这个经验。只要你知道它是梦,不是真的,它对你就没有障碍。

  现前我们在这个房子里面,佛也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很在意、执着,这个房子这里有门,那里有窗户,这个地方有墙,就出不去了,门关起来就出不去。有没有能够就走出去?有,还不止一个。我在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序文里面看到,他老人家自己说的。进到寮房里休息,门关了,突然想到有桩要紧的事情要办,披了衣服就出去,真的出去了。出去之后,突然想起来,门关着,我没有开门!再回头一望,门是关的,推一推,就不行了,怎么出来的?于是就想到佛经上讲的,在那一时那一剎那当中没有执着,没有想到门是关的,没有想到,居然就走出来了,老和尚有这个经验。再回头就进不去了,为什么?有分别执着了。那一剎那当中,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证明佛讲的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坏就坏在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对佛讲的他们那个世界的现象,我们完全不能理解。而且他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世界,不是两个世界。还是古人讲的那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可见得障碍不在外面,障碍在自己。佛说了,我们要是舍去对世出世间法的执着,你对于宇宙之间的真相就能看到少分。像圆瑛法师这种情形,少分,他那时候一时没有执着。没有执着门的开关,没有这个念头,反正从这儿走过去就是了,他就出去了。稍稍有一点执着就不行,就出不去了。真的放下,房子里面的墙壁是毫无障碍,他能通过,阿罗汉就能通过。你看身可以通过,为什么?身也不是真的。如果身是真的,也不能通过。真的在那个境界里,所有一切都是虚妄相,都不是实在的。真相!

  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对我们读经、理解佛经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个事情唯证方知,你不证的话你不知道。科学是用仪器的实验,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发现,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现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是假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有还归无。所以他们讲,物质是什么?是场里面变现出来的。场是什么?场是能量。能量稀薄的时候就叫场,能量在集中的时候它就会变成物质。这个说法并不希奇,因为能与质的转变,这个事实的发现很早了。我们晓得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发明的,把物质变成能量,物质虽然不多,但是变出的能量很大,这个做到了。可是怎么样把能量变成物质?科学家现在做不到,能与质的互相转变。如果我们要是懂得把能量变成物质,那我们地球上物质的资源就永远不会缺乏。

  所有一切物质都是能量变的。能量在太空当中,真的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物质不用了,就把它化成能量,不必要储藏,用不着储存。我们念极乐世界的这些经典,述说极乐世界大众生活的状况,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那个世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什么?所有一切染污全部变成能量,没有了。要用的时候,随着念头变。极乐世界的人想吃饭了,能量马上就变成饮食,百味饮食就摆在你面前。你享受尽了,不用了,不用就没有了。你看也不要收拾,也不要洗碗,也不要收拾碟子,全都没有了。你们看这个世界多妙!我们这个世界上,现在真是一流的科学家,知道有此可能,但不知道怎么做法。我不知道这些科学家有没有读过佛经?这个事情不但佛经有,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高等的科技,为什么?欲界天就有,高等的欲界天。

  欲界天有六层,这个诸位都晓得。我们通常讲忉利天是第二层,忉利下面是四王天,往上去,第三层夜摩天,第四层兜率天,弥勒菩萨就在兜率天。第五层叫化乐天,你就知道,变化、快乐!第五天里面人的生活就像极乐世界所说的,想吃什么他有办法变,把能量变成物质。他想住房子,房子就现成的;想穿衣服,衣服就在身上,不用裁缝。随心所欲,变现出来的。第六天,最高的一层天,福报更大,所有的一切享受都不要自己变。第五天要自己变,第六天不要,不要从哪里来?第五天供养他,第五天变化之后供养他。他不用了,当然他比第五天还高明,不用的话马上就恢复成能量。所以能跟质的转变,欲界天里面第五天、第六天都做到了,何况极乐世界!在神通里面讲,这是比较大的,这不是小神通。

  小通,那是天人都具足,不但天人有,鬼神也有。鬼神能变身相,变现你家亲眷属的样子,多半变的是你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变这个样子,目的多半是来诱惑你,那是不怀好意的。这些佛在经典里面都给我们说过。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确实,证到不要说是太高的位次,四圣法界就有了。你看小乘阿罗汉不是证到偏真涅盘吗?他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断,都在!可是像这里常住、寂灭、不老,他有没有?有,他都有。六道里面的时空他突破了,但是诸佛剎土他还没有达到,还见不到;也就是空间维次无量无边,他突破一部分。

  所以佛经上给我们说,阿罗汉的天眼能见一个小千世界。阿[/]楼驮那是例外的,他是修得的,不是报得的;普通阿罗汉是报得的,证得阿罗汉果的时候一定就有。阿[/]楼驮是例外,他是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是释迦牟尼佛教他的。他得到这个定,他这半个头,他不要用眼睛,都能看,所以他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讲阿罗汉天眼的极限就举他为例子,普通的阿罗汉只见到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昨天给诸位报告了,是一千个银河系。他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好像你手掌上拿了个水果,你说你看得很清楚;他看小千世界,就是看一千个银河系,就像看手掌心里面的东西一样,这么大的能力。你要记住,这个能力是本能,你有、他有,我们大家都有。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了。怎么迷了?因为你有执着,道理在此地。你只要把执着放下,于世出世间法不再执着,这个能力就恢复了。

  菩萨比他能力高,菩萨是把分别也放下了;佛是最高的,佛把妄想也放下了。麻烦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不肯放下,所以你的智慧、德能、相好虽然跟诸佛如来一样,你不能证得。你要是证得,此地这个涅盘八味,本来就是!所以阿罗汉,证到阿罗汉,不老、常住、寂灭他都证得,但是是少分。少分,对我们六道众生来说那就是了不起,不可思议了。他不能跟上面比,那真的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确实不迁不变、无增无减,阿罗汉,所以他不老。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很细心去体会。我们生在这个世间,如果对于分别执着淡一点,老化就减缓了。有些人我们看他,我看到一位老和尚,九十多岁,前几年看到的,九十多岁。可是跟他见面聊天,看他的举止动作,顶多是一般六、七十岁的人。我们听到他九十多岁非常惊讶,那是什么原因?年龄虽然增长,他的老化非常缓慢,没有别的,分别执着很淡薄,绝对不像一般人斤斤计较,很随缘。你跟他谈,什么都好。这就是烦恼轻、智慧长,不但智慧长,老化也缓慢了。你看稍微轻一点,如果统统没有,没有了就不老了。我们从这个理去推,能相信。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年岁大还能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你不要用药物,药物决定有副作用。你要好好的修行,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办到了,为什么?你本来不会老。

  涅盘八味是本来有的,就是因为我们起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什么都要看淡,有好,没有也好;得到好,失掉也好,决定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自在,你的心就解脱了。心里面念头真的是解脱掉,那你的身体决定是健康长寿,青春永驻。我们看古人形容修道的人,说是「鹤发童颜」。看到人怎么样?头发白了,那当然年岁很大了,八、九十岁。可是你看他的皮肤,你看他的动作、精神,像童子一样,童子十几岁。中国过去,男子二十岁成年,不满二十岁就叫童子。八、九十岁的人能够保持着十几岁的生态,除头发之外,那也给你示现的,告诉你有这么回事情,鹤发童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现在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他少烦少恼,没有烦恼,他才能做到。如果一天到晚妄想那么多,他什么都做不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认真学习的。增减,增是增加一点,减是减少一点,没有增减,才真正的不迁不变。如果有增有减,做不到,情况可以好一点,就像我们凡夫修行一样。真正能够在八、九十岁,还能保持着童子一样的生态,这是烦恼很轻很轻,世缘真的放下了,才会有这种情形。

  我们人都爱美,不需要去美容,佛告诉我们,相随心转,境随心转。相是属于境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转的决定是身体。身体是境界里面跟起心动念最为密切的,起心动念影响整个身体。起心动念的频率少,而且起心动念都清净、都善良,真正做到纯净纯善,没有染污,没有不善,这个样子你的相貌就能改变,它随着心转,你的体质也会改变。我们看江本博士水实验的报告,我说得很多,这是把起心动念会影响我们周边一切万事万物,他用这个做实验,证明真的会有影响。当然第一个影响就是自己的身体,身心的健康。他发现,他告诉我,几十万次的实验,水结晶呈现最美的就是爱、感恩,感恩的心跟爱心呈现是最美的。如果我们在这上下功夫,对一切人、对一切物、对宇宙自然现象,充满真诚的爱心。生活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万物对我都有恩德,我念念感恩,你的身体会是最健康的,也是最完美的。

  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示现,我们前面所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果报。释迦佛做出的样子来给我们看,让我们体会果必有因,因决定是善因,没有恶因。善护三业,你所得到的头发、眉毛,相好!善护三业。言语真诚,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恶口,没有绮语,你得广长舌相。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纯净纯善,你所得的相好不迁不变、无增无减,那是最完美的。为什么?增加一点,多余的;减少一点,就不足,不增不减就是恰到好处。佛跟我们说这是修得的,而实际上,你要知道实际上你自性本来是这样的。要知道了,我要增一点,或者它就胖一点,我要减一点,它就瘦一点。所以你起心动念「我要怎样」,就有增减;只求纯净纯善,其它一切随其自然,那就会恰到好处。

  换句话说,不要自己有意思就好,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面反而不好。这种说法,一般世间人听到有没有反对的?有,肯定有反对的。什么理由反对?他说你们学佛修行人怎么这么消极?好像这个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贡献。你们在这个社会上,取之于社会,对社会毫无贡献,这就是社会的寄生虫。确实自古至今有些人是这样批评,他批评的错不错?这些姑且不论,为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迷的人,他是迷的见解;悟的人,他是悟的见解。真正觉悟的人见到,他怎么样?他向你看齐,他向你学习,增长他的信心,坚定他的意志,他要求超出世间,这是上等人,佛家讲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也算是上乘人,他看到了,他也觉悟,他也会学习你。学习你,看到你这么快乐,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年岁这么大了,而看到形相像年轻人一样,他羡慕,他向你学,中等人。

  我过去没有学佛之前,读历史,每个朝代史书里面都有一篇叫「隐逸志」。隐逸,隐士,这些人有道德、有学问,一生不替社会服务,不做官,史学家还给他立传。我以前不懂这个道理,我说这有什么好立传的?青史留名,那是立功、立德、立言,留给后人做榜样的。这种人他虽然有学问、有道德,一生没有对社会做过什么贡献,为什么要给他立传?总想不通。以后学佛才明白,他对社会不是没有贡献,有贡献,有什么贡献?给社会人做一个很好的榜样。自爱、自律、守法,这就很难得。

  他们可以做善、可以做恶,都有能力,善恶都不做。过他一生平凡,天天游山玩水,跟几个朋友过着所谓半耕半读的生活。自己有一点点小土地,几亩地,种点粮食、蔬菜,养点家畜,他就能生活,非常快乐。朋友来了,在一起作作文章,作诗、填词,唱唱歌,饮酒作乐,他做的是这个,这样的生活,我们一般人讲是神仙生活。生活并不很富裕,非常快乐。所以是「不求闻达于诸侯」,跟这些官场上的人没有往来,过他的田园生活。世间真正有德行、有能力的人而不遇,就是没有人知道他,孔夫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以这些隐逸的人是君子,给社会人做很好的榜样。他不会造反、不会作乱,他享受他田园的生活。真的有学问、有道德,有很多确实无所不通,他愿意过这种生活。我们才晓得,这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做个好样子。

  如果说佛教也是社会的寄生虫,对社会没有贡献,那你看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是的,衣食是大家供养的,他过的是托钵的生活,可是他对社会有回馈,用什么回馈?教学。今天我们看看学校里面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他没有从事生产,他的生活也是靠大家帮助,他对社会的奉献是教学。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学生之多,不计其数,你怎么能说他对社会没有贡献?这是错误的观念。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涅盘八味第四。第四是「不死」,从本不生,今亦无灭。这个话是真的,佛在经论上常常跟我们讲不生不灭,确实没有生,怎么会灭?有生则有灭,不生当然就没有灭。我们眼前这些现象,要知道是幻相,有没有生?没有生,这就难懂。好在现在科学家很多新发现里面告诉我们,物质没有生灭。所以大科学家不承认宇宙之间有物质的存在,他不承认,他说只有场存在是真的。场是什么?是能量,可以说这个说法非常接近佛法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但是真正能够见到阿赖耶识的人,佛经上告诉我们不动地的菩萨,不动地是第八地,八地才见到阿赖耶的现象。

  科学家,在我相信他们是用数学推演出来的,那就是能量变成物质。它变成物质,物质存在的时间很短,短到什么程度?总是万分之一秒,我们怎么能觉察到?换句话说,它生,你看到它生,它已经灭掉了。我们看到的是它的相续相,前一个灭掉,后面接着又生。实在讲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为什么?如果是相续相,前面跟后面是完全一样的,这才叫相续。前面的相跟后面的相不一样,但是很接近,不完全一样,相似相续。正如同我们看电影,你看电影的底片,我们看胶卷是一张一张的幻灯片,前面一张跟后面一张不一样。它放映的速度太快,我们看到好像银幕上的画面有动作。这种常识我们都知道,其实你要拿电影银幕上的影像来讲,它有没有生?它有没有灭?银幕上干干净净,一丝毫也没有染着。

  银幕就好比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真如本性。这些现象是幻相,有体它就会有这些现象,可是这些现象,你要知道决定不存在。所以佛在经上用「梦幻泡影」做比喻,比喻得好。佛知道所有现象确实不生,因为你说生,它已经没有了,已经灭掉了。你再说第二个,第二个又不是前面那一个,就像换一张幻灯片一样。电影我们现在知道,一秒钟它的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也就是说那个相存在的时间多久?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就没有办法看到它是假的,眼睛被它欺骗了,以为是真的。我们看到喷射飞机在空中飞行,一个小时飞行速度一千公里,我们用五百分之一秒的相机快门去照它,照出来的飞机好像没有动,看得清清楚楚,在五百分之一秒的时候它是静止的。你再按第二张,你接着照第二张、照第三张、照第四张,现在就是摄影机照它,最好是用从前的摄影机,因为它里头有底片。连续照几张,然后放在银幕上,好像它飞行了,其实每一张是每一张的,你看到的是相似的相续相。佛告诉我们,我们眼前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确实没有生、没有灭。

  你人从小到老不是一个人,不要说从小到老,你就是一秒钟,我们在这儿坐一秒钟,一秒钟已经有多少个我?好像电影片已经放了多少张?佛在《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秒钟,一秒钟我们弹指,我们弹得快可以弹四次,一秒钟弹四次。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我们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我们在这里一秒钟,我们所有一切现象已经在那里生灭二十一万六千次了。这个说法我们在讲席里向诸位报告过,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为什么?太慢了,还嫌太慢了,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可能是万分之一秒,十万分之一秒,百万分之一秒,千万分之一秒。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太少了,太慢了,你怎么能知道它的生灭?所以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句话毫无意义。是这一种虚幻的现象,它生灭的速度太快,可以说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没有生灭了。

  我们这样去理解它,就能体会到这个事实真相。真正要是肯定了,你接受了,不怀疑了,那我问你,你还怕不怕死?你真的觉悟就是没有生死,哪来的恐惧?所以你要晓得,一般人贪生怕死,那个恐惧是真有,生死没有,恐惧是真有。真正晓得事实真相,恐惧没有了,这叫什么?了生死,了是明了,明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哪里有死?也没有老,也没有死。

  我们这个现象,这个幻相,没有法子停住。就是像《仁王经》上佛讲的方便说,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能不能停住?不能停,真的那个速度比这个还快,不晓得快多少倍。很难得,近代科学家发现物质不是真的存在。物质的现象,佛经上这两句话是千真万确,「从本不生,今亦无灭」,所以哪有生死?真的没有生死。我们要想契入这个境界,真正看到这个情形,像佛所说的,我们把一切执着放下,丝毫执着都没有了,阿罗汉,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有没有见到?没有,为什么?因为阿罗汉还有分别、还有妄想,他心是动的。这样微细的现象,阿罗汉心太粗,还见不到。菩萨把分别断掉了,他还有妄想,还是见不到。一定要到如来果位,妄想断掉了。妄想断掉,妄想的习气没有断,他对于其它的事情没有什么大障碍,对于这桩事情有障碍。所以法身菩萨确实有能力在十法界随类化身,能够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相,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有这样的能力。

  可是这种微细的相,他知不知道?当然知道,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了,我们从读佛经、听佛讲经说法知道了,他们当然知道。那要问他亲自见到没有?还没有,我们能想象到。为什么没有?虽然他无明断了,他还有无明习气,那个习气会障碍他这一层。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障碍的话,佛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毫无意义了。所以习气障碍极其微细的现象,他心还不够清净,还见不到。佛给我们说到哪个等级见到?八地。八地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断得差不多,快要断尽,这时候他见到了。就是科学家讲的物质生灭的现象,那是他亲眼看到的,这是心清净到这样的程度。

  这真正是宇宙人生的实相,佛经里面讲诸法实相,一切法,因为一切法是物质,物质现象如是,精神现象就更微细了。阿赖耶的见分,我们讲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从哪里来?相分是从见分缘自证分而变现成物质,相分是这么来的。所以先有见分,后有相分,见分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灵魂。阿赖耶的见分是灵魂,阿赖耶的相分是质体,是物质的体;在人是人的身体,在动物是动物的身体,在植物是植物的身体,在山河大地是泥沙物质的身体,在佛法里面总称之为微尘。这是佛经里面讲的科学,现在称为自然科学。

  今天科学的发展是两个方向,恰恰相反,一个是太空物理,研究宇宙,无穷大;一个是微观世界,量子力学,无限的小。一个向大去研究,一个向最小的。所以从微观里面看到原子、电子、粒子,现在还有一个名词叫夸克,愈分愈小,这是什么?物质的基本现象。有科学家讲宇宙的原点,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现在这个现象还是在膨胀。这种说法许多科学家也勉强承认,科学家不敢讲这是真相,为什么?恐怕以后再过若干年又有新的科学发现,会把以前的推翻。

  他说宇宙有个原点,这个原点非常小,但是他这个说法跟佛经里面讲的「大小不二」很接近。佛法确实这样说的,大是讲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读过「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讲那个大世界我们都无法想象。讲到小的世界,佛说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多大?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可能是现在科学家,大概他也不是看见,他一定是推算出来的。宇宙的原点那是微尘世界,那个里面的世界跟外面大世界没有差别,为什么?大是法性,小也是法性,法性没有大小,法性没有来去,法性没有先后,就是说决定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法性没有生灭。涅盘这个八味跟法性是一个意思,所以说法身不朽,因为它有这八味。

  他说那小的程度,我们过去也曾经做过报告。科学家有个比喻,比喻说我们头发,头发很细。把头发切断,好比我们这是个头发,把头发切断,切断它有个平面,这个平面很小,平面的直径排这个宇宙的原点可以排多少个?他说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宇宙原点。这个原点,大概我们现在世界上最高倍的显微镜也看不到。这么小,它爆炸出来是个大宇宙,我们要问,它怎么爆炸的?什么原因爆炸的?这个可费解了,科学家都在探测、在摸索。到如来果地上,他不是探索、不是摸索,他亲眼看见的。

  如来的智慧不是他一个人有,他说得太好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相是相好,平等平等,大家统统都有。他现在有,我们现在好像没有了,他说得很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把原因说出来了。他跟我们的差别在哪里?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叫诸佛如来;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凡夫。但是你要晓得,妄想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问题就是你不肯放下,不肯放下就是执着,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多读经,虽然没有证得,好像走路一样,还没有开步,可是我们现在研究地图。心里面确实有这个概念,我要到哪里去旅行,要采取什么交通工具,从哪个路线,心里有底子了,只要肯干、肯落实,目的地就达到了。

  佛教我们的落实没有别的,就是放下。佛也有善巧方便,教我们先放下执着,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先断见思烦恼。烦恼是错误,烦心、恼乱;见是错误的见解,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都错了;思是思想。换句话说,我们的想法、看法全错了,没有一样是正确的。即使现在科学家解释宇宙这些现象,还是错误的,为什么?他是从比量推断,不是他亲证的境界;只有亲证才是真实。推想,有的时候真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你怎么样推你都推不出来真相?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有聪明,没有智慧,聪明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古老的谚语讲得非常之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如果用在对哲学家、对科学家来讲都不为过。

  佛陀教导我们,我们能够心服口服,没有别的,他不妄语。他教我们自己亲证,我们服了。他不是叫我们相信他的,他说什么我们都相信,不是这个意思,他要我们亲证。他给我们说了,我们对他相信,这在佛法里面叫正信。因为佛不妄语,我们相信他是正确的,可是我们自己达不到他的境界。这只是信心的过程而已,初步,最后怎么样?最后我们自己亲证,那叫真信,那才管用。我们只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自己不能亲证,你在这个世间可以做个好人。佛决定不会叫我们作恶,这是肯定的,叫我们做个好人。如果你要真正了解宇宙的真相,那你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弃掉,你才跟他一样彻底见到,亲自见到了,就是见到真的这些现象是不生不灭。

  现象怎么有的?现象本来就有的,决定是幻相,剎那生灭,说剎那这个时间已经很长了,剎那的万分之一。所以我们用几乎是生灭同时来形容,我们没有法子体会到。我们看电影,一秒钟二十四张幻灯片已经把我们迷住,我们看起来非常逼真。说一秒钟有二十多万的生灭,我们怎么能辨别它是生灭相续相?见不到。常常想着,无论我们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体的接触,就是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常常把佛这句话记在心上。能帮助你放下执着,帮助你放下分别,对于我们用功(这叫真功夫,放下是真功夫)会大有帮助。我在早年常常教同学们,时时刻刻要念着《金刚经》上两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应作如是观」。还有更简单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听到虚妄,你就想到什么是虚妄?就是不生不灭,这个地方讲的「从本不生,今亦无灭」,根本就没有生灭,根本没有生灭是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教化众生,佛在经上是怎么形容他的?叫「水月道场,空花佛事」,说得好!那是什么?那就没有生灭。水月是水里面的月亮影子,我们建道场,建道场是水月道场,水中之月。你说有还是没有?你说没有,在水里面确实月亮的影子在里头;你说有,真的是了不可得。我们眼前所有的现象就是这样的。空花是怎么回事?空中没有花。眼睛生了病,害过眼病的人有这个经验,看到空中有花,眼睛好的人看不到,眼睛有病的人才看到。空花水月,这是形容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应化的真相。难得的是他知道,他一点不迷惑。我们在六道轮回,生生世世是什么现象?还是空花水月。

  经典、祖师也常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这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作梦,梦中,迷的时候是作梦;「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是醒过来,哪来的六道?没有!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所以觉悟过来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你记住,只要是二就是假的,所以菩萨修行证果叫入不二法门,这个理很深。什么时候你能够做到不二,从哪里做起?自他不二,你要从这里做起,这是最近的。我们有自己,遇到对象就是他,如何能做到自他不二?真的是不二,为什么?一体,一体是法性。我们今天坚固的执着,我不是你,你不是我,自他决定是二,这就没有法子。这就是六道的见解,迷惑颠倒的认知,错认了。

  从自他不二慢慢提升上去,生佛不二。中峰禅师《三时系念》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是什么?自佛不二,我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此土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此土,极乐娑婆不二。这好难!为什么这么难?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永远是对立的。没有对立就不二,对立才产生二,二就错了。现在讲和谐,确实自性是和睦的,决定没有不和,不和错了。大宇宙讲的是什么?太和。中国在几千年前,圣人就告诉我们,太和、中和、保和,《易经》里面讲的。和为贵!宇宙是和谐的,在佛法里面讲,性相是和谐的,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是和谐的。整个宇宙是和谐的,为什么?没有一样是对立的,找不到对立,在哪里?在一真法界、在极乐世界。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记住,你真正能把内心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化解掉,使你的身心和谐,你肯定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你跟极乐世界已经同一个鼻孔出气,通了。极乐世界里面的大众,绝对没有对立的念头,把对立化掉之后,你的心跟极乐世界佛菩萨的心是一个心。我还有人事物的对立,还有喜欢、还有怨恨,你要知道,念一辈子佛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去不了。为什么去不了?你没有办法感,佛没有法子应。所以你要记住,经上讲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清净,这清净心感,佛是清净心应,他就起感应道交。佛心是清净的,我们以不清净的心去感,没有办法应,这个道理你要懂。我们心稍微清净一点,不是完全清净,你可以感应到佛现相给你看,甚至你能看到极乐世界,你去不了,道理在此地。怎样才能去得了?你要永远保持清净心,可不能再有染污,那就行。

  要想保持不染污,没有别的,你一定要放下。头一个放下我执,放下我执实在讲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个功夫太难得了。你对一切人平等,对一切物平等,物比人的范围大,物是指什么?十法界的众生,还是平等的,上面对佛菩萨,下面对饿鬼、畜生、地狱,平等没有高下。平等心现前,转意识为妙观察智,你对于天地万物的看法不一样了,你看到什么?你看到和谐,你看到没有冲突。所有一切冲突、不和,都是自己迷了,不是外头。所以中国圣人不能说没有智慧,真智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什么看到外面不和?实际上是自己不和,你才会看到外面不和;自己真正和谐了,你看外面也是和谐的,所以要用佛眼看世间。佛眼看世间,世间所有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你也见到了;你见到他的本来面目,同时你也见到他的迷惑。

  六道就是一真,一真便是六道,不二!问题是你怎么样来帮助这些众生觉悟?这就是菩萨事业,你想帮助他觉悟,你自己先觉悟。佛在经上说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要帮助别人觉悟,先要自己觉悟,自己觉了之后,你才能帮人觉悟。帮人觉悟,人的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无量无边,没有定法。现相也没有一定的相,法也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因缘而异,你有妙观察智。妙观察,时空维次没有了,前面讲常住,三际、十方没有了。你能看到这个众生过去、再过去,什么时候迷的,什么原因迷的,你都看到。然后你跟他说法,你为他示现,叫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所以很容易帮助众生。

  可是这里面还要知道,众生有生熟不一样。熟了,很容易度他;没有熟,度不了。就好比我们到树林里面去采果实,我们提篮子到树下去看,先采什么?熟的先采,没有熟的,过几天再来。所以,根熟的众生先度,根没有熟的,帮助他增长,不能度他;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示现佛的形像给他看,让他阿赖耶里面种善根。或者我们念佛的名号、念经文,念一句、二句、四句偈都可以,或者念一个经题,让他「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叫种善根,他有善根了。善根成熟他就会开悟,他就能证果,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大慈大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涅盘八味讲到第四句。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0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2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