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4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四卷)  2006/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5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偈颂第三首看起:

  【若具随好为严饰。则身光明无限量。若身光明无限量。则不思议光庄严。】

  前面这三首是「身体德殊胜」。十地菩萨的科目,十信菩萨也可以学习。说到身德,所以我们讲法身不朽,涅盘八味,跟同学们做了个报告。在世间法里面,过去吕新吾先生的「好人歌」,跟我们佛门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然不相同,但是总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在中国世俗谚语所谓相随心转,佛法里面讲境随心转,心善相就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讲因果,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你的心善、言善、行善(行为善),果报一定是无比的殊胜。

  大般涅盘是果,虽然那是性德,性德离不开修德,没有修德你就不能够证性德,所以佛法终极的目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不能够疏忽。学佛学的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怎样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般涅盘的八味是自性本来具足。八条我们用了八个小时给诸位报告出来,我们听了确实无限的羡慕,知道这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就是《华严》所说的智慧德相。在现前我们是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的智慧不能现前,智慧变成烦恼,德相变成善恶的果报,这个就是经教里头常讲可怜悯者。我们学佛这才明白,不学佛的人不知道。明了之后,我们的惭愧心才能生得起来,要认真努力。怎样才能够恢复?把所有一切的不善先放下,再进一步,把所有一切的染着放下,染着就是执着。染着放下了,我们的性德就恢复一部分,六道轮回超越了,在佛法里面讲证阿罗汉果,在《华严》里面讲七信位的菩萨。

  我们现在这个经文,「贤首品」是第十信,前面七信位跟诸位报告过,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告诉我们是相似即佛,六即佛里头的相似即佛。在这个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是分证即佛,超越十法界了。这条路我们总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相好是修行的果报,换句话说,你有没有成就不必问,真正的高人见面一看,看你的容貌、看你的举止、看你的谈吐,你修行到哪个阶段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古人所讲的「诚于中而形于外」,你里面的德行完全表现在外面。乃至你所居住的环境,外国人讲磁场,中国人讲风水,能看得出。风水家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看到这个地方磁场非常好,这个地方一定有高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这个地区人心都不善,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磁场,也就是不可能有这么好的风水。只要有好风水、好磁场,这里头一定有高人,真正有德行的人,那怎么会一样?这个道理我们都听得耳熟,一般说没有科学的证明。

  现在真是难得,日本的江本博士从水实验里面给我们做出科学的证明。你看在前几年他在琵琶湖做了个实验,琵琶湖是日本国内最大的一个湖,琵琶湖靠近东京这边有个小湾,这里面的水很脏,气味很不好闻。他忽然有一天想起来,我们去做个实验。他请了一位法师,找了有二、三百人到这个湖边,让这么多人,法师领带着三百人,用自己的真诚心对这个湾区的湖水祝福。祝福的话那个意念非常简单,「湖水干净了,湖水干净了,我们很尊重你,我们很爱护你」,就这么一个心愿,诚诚恳恳说出来,做了一个小时。三天之后,这个小湾的湖水果然干净了,染污没有了,气味没有了,风平浪静。三百多个人一心一意祝福,这是因。你看看,湖水是物质,它不是动物、不是植物,有感应。可是这一次祝福,湖水干净多久?江本博士告诉我大概半年。一次的祝福,半年,半年以后慢慢又恢复原状。这就是说明祝福不能中断,中断怎么样?它又被染污了。

  大众染污的力量固然是很巨大,可是能够有二、三百人意志集中,你看看能够叫湖水干净保持半年。这就证明风水家所说的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有什么差别?在理上讲毫无差别。为什么那个世界遍地都是珍宝,我们这个世界遍地是沙石?那个世界是无量的庄严,我们世界是苦难不堪,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居住在里面彼此人的心行不一样。看看我们地球上这些人,起心动念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竞争、斗争、战争,这样的心行所感得的山河大地,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状况。我们再看看经教里面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那个地方的居民是什么?没有私心,没有妄念,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也没有贪瞋痴慢,每个人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你说那个心多清净!清净心就把山河大地变成净土,所以诸位要晓得极乐世界是人心变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地球上的人,人人都念佛,人人都放下名利,都能够淡薄五欲六尘,都能够降伏贪瞋痴慢,我们这个地球就变成极乐世界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也确实你看往生的条件那么样严格。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不清净,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一定要念到清净心现前才能往生。这就是说十方世界,我们现在讲移民,我们移民到极乐世界的条件就是身心清净,他非常欢迎。为什么?你到那边去不会带染污去,你生到那边去庄严国土,他当然欢迎。我们的心不清净,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人家那里不欢迎,不会让你去。你去怎么样?你去,带了染污给他们,那就是破坏净土,他怎么会让你去?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为什么有人念佛往生了,有人念佛不能往生,没有别的原因,道理就是在此地。

  所以,我们的心善,相貌就善;心清净,身心就清净。人活在这个世间,迷惑的人不知道,觉悟的人晓得,我这一生要做些什么?认真努力修觉正净。你看学佛的人一进佛门先受三皈,三皈教我们什么?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换句话说,我们要把迷邪染放下,要修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了。所以皈依叫翻邪皈依,迷邪染是邪,不是正,你从那边反过来,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我们用什么方法回觉正净?净宗的法门是最简单、最容易,也最稳当、最可靠的,就是依阿弥陀佛名号,用执持名号来恢复我们的身心清净。

  所以会念佛,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很多,什么人会念佛?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了,生起分别执着了,这就是染。不管你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善还是恶,统统是染。如果是善,果报在三善道,恶,果报在三恶道,总而言之,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怎么办?念头一起,马上把这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宗的觉就是这句佛号能提得起来,时时刻刻能把这个佛号提起来,这就是觉。把一切的念头用一句佛号取而代之,就是用一个念头断其余的一切念,一切念头不让它起来,只有一句佛号。你要能会用这个功夫,三年,一般讲三年就能成就。这是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看到的,得到的这个结论。

  念佛往生是真的,不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很多人不懂得念佛的方法。念得不如法,那个就难了。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道理、方法都在经论里头。所以学习经论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方法搞明白,如理如法好好去念,没有一个不成就,这个成就不可思议。你看无量劫来我们轮回在六道,苦不堪言,无法出离。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听到这个希有的法门,能信、发愿,如理如法的修,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不是生天,不是证阿罗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成佛,世间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我们要把这个话记住,这个方向、目标决定不能够错过。

  从经文里面,我们就深深体会到,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你真干,首先你的相变了,功夫再深一点,体质变了,你烦恼轻,你身体健康,所有一切毛病都没有。毛病怎么好的?你的心好,把你全身器官、细胞里面不正常的统统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是健康的,所以不要用药物。

  我昨天看到有个居士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在东北,托朋友带过来的,说她这几年学佛的心得,确实得了好处。她说有一次全家人得了传染的感冒,一家人都感冒,她自己也得了感冒。告诉她的先生、家人,你们去看医生、吃药,我不要,我就在家里念佛,我有信心,她说我可能比你们好得快。过了几天,真的她真好了,还照顾家人。她把这个讯息告诉我,用什么来治感冒?用念佛,用阿弥陀佛把感冒治好了。所以你要晓得,信心能转境界,在现在话说,是意念把自己身上的病毒恢复正常,这个毒解掉了,化解了,恢复正常。所以你念佛有功夫,你体质好,你不会生病。再更近一步的,功夫再深一步的,刚才讲过,你所居住的环境磁场改变了。真有德行的人,像在香港都是住公寓,真正有一个人修行功夫得力,这一栋公寓的磁场都不一样。你走进这栋大楼,你会感觉到这个地方很安全、很舒适,确实是这样的。

  这就是这个经文里面所说的,『若具随好为严饰』,你有「随好」,当然就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果报。这个人的智慧德行,我们一般讲到家了,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这样的相好。相好是修德跟性德相应,才能把境界转变过来,所以『则身光明无限量』,这是身放光。这种光,我们中国人不讲光,中国人讲气,讲气分,外国人讲磁场,气分跟磁场特别好,真有修行人。

  我是二十六岁学佛,学佛没多久就认识章嘉大师,那是个真有修行的人。他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刚才讲的,磁场特别好,怎么好?那时候刚学佛也说不出来,喜欢这个地方,总喜欢到他那个地方去多逗留一点时间,身心安详。跟他老人家坐在一起,就算一句话都不说,不想离开。有些好朋友问我,你到大师那里去感觉怎么样?感觉太好了,他的居住环境就有非常好的磁场。从这里我们体会到「福地福人居」,就是此地讲的他身上发射的能量,在佛法里面就用光来代表,修行功夫愈深,他的磁场能量愈大。

  末后这一句说,『若身光明无限量,则不思议光庄严』,这句我们可以解释出,用现在的话说,能量的庄严、磁场的庄严,一般人都能感受,但是他说不出。心里面烦躁、苦恼,业障、烦恼重,到他那个地方去,进入他的磁场,自然就没有了,你会感到身心清凉自在,这个现象就是不可思议的身光庄严。也有些我们讲特异功能,或者是真正修气功有相当成就的人,他的感触比我们要灵敏,他能看到气,也就是他能看到光。这个人居住在这个地方,他的光多大,大到把他居住的环境都能照在里面,这是一般有特异功能、气功师他能看出来,而且他还能看到光的颜色。我也跟他们接触过,他说最好的颜色,气是金色的光、黄色的光、白色的光。还有一种不善的人,很凶很恶,那种人也有光,但是光是黑色的、灰色的。你进入到他的磁场里面,你会感到恐怖,毛骨悚然,身心不安。你没有见到他的人,进入他的磁场,我们中国一般人讲杀气,是有气,那个气不好,叫人接触到感到恐怖。

  由此可知,这种光没有别的,意志能集中,就是心不散乱,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恶人,很恶的人,他的意志也集中,要不然怎么样?要不然他做不出大坏事。所以大善、大恶的气的场,就是磁场,都非常的明显,很容易能够辨认。这三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第四、第五、第六也有三首,是大用感遍万物,这是「明身业大用」。第四跟第五,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若不思议光庄严。其光则出诸莲华。其光若出诸莲华。则无量佛坐华上。】

  我们要记住这是十地菩萨,可是在初学的时候也行,虽然见不到,用心去观想。心想什么确实就变现什么,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哪一天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心想就停止作用了。这是什么样子?佛告诉我们,十法界没有了。心想是因,十法界是果,就是心想是能变,十法界是所变。只要有心想,十法界就在;心想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执着变的,心想微细,分别执着的念头很粗,很粗的念头就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所以佛说,如果我们真正能把极其粗重的烦恼,就是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经上给我们说得好,虚空法界、万事万物从哪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讲的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能现。经题上讲「大方广」,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体相用,「大」就是法性,「方」就是法相,「广」就是应用,它起的作用。佛说得清楚,我们自己读了之后要觉悟,要把佛陀的教诲用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就包括了日常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统统能用得上,这叫修菩萨道;用不上不叫做修菩萨道,完全用上,渐渐把自己不善的习气统统改掉。

  我们无始劫以来染污得非常的深,非常的严重,非常的广泛。虽然晓得这个道理,可是在事上绝对不是一下就能断得了的。一下断不了,慢慢来,那就希望什么?淡薄,什么事情都要看得淡,真正要努力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能做到。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没有学佛,佛法真正的受用我们得不到。你只要一淡薄,你自己就得受用,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愈淡薄愈好。淡薄,实在讲放下了,放下欲望,放下贪求,恢复到心地清净。虽然不能彻底,做一分有一分效果,做二分有二分效果,你会体会到佛经上所说的烦恼轻、智慧长。智慧增长又会帮助你再减轻烦恼,烦恼愈少,智慧就愈多,相辅相成。烦恼累赘不能不放下,晓得境随心转的道理。

  我们放出来的光,『其光则出诸莲华』,莲花在此地代表清净,说明我们的心、意识、言语造作逐渐离开染污,这是大乘教。大乘教里面,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限,跟小乘不一样,大乘讲「即世间而出世间」,没有离开世间。怎么出世间?不染就出世,像莲花一样,所以大乘教用莲花做比喻。你看莲花,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代表染污,可是它的茎是在水里面,水代表清净,花开在水上面,你就想想佛用莲花表什么意思?染净都不染。把泥土,根里面的泥土比喻作六道轮回,把水比作四圣法界,花在水的上面,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有没有离开十法界?没有。你看根还在泥里面,茎还在水里头,然后你再想想佛所讲的染净不二,是不是从莲花这里看出来?

  你看出来之后,我们怎样让我们自己的光,或者说气也可以,说磁场也行,反正都是一个意思,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们的心、意识、言语造作都不染着。染着是什么?就是《华严》上所讲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心意识有没有活动?有。我们每天有没有言语?有。身体有没有造作?有。跟凡人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凡人有执着,凡人有分别,凡人有妄想;阿罗汉没有执着,菩萨没有分别,佛没有妄想,就在此地。

  所以大乘法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现在是不是佛?是佛,一点都不假。你是个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佛,你是个染污的佛,你不是清净佛,你是带着严重的染污。阿罗汉是还带着有妄想分别的佛,菩萨轻,菩萨只带一种,妄想。菩萨是带了妄想的佛,如果妄想断掉了就不叫菩萨,就称之为究竟圆满佛。我们凡夫是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佛,你可不能不承认他是佛。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染污你的心性?给诸位说,没有。有没有染污虚空法界?也没有。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情?我们特别做了一个「凡圣迷悟示意图」,诸位好好看看这个,你就明白,你才晓得凡圣差别在哪里。你参透了,根本就没有差别。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的,但是这个东西你执着它有,你不肯舍弃的时候它真的起作用。你看它的作用确实没有妨碍到我们心性,也没有妨碍到一切万物,就是我们心性跟一切万物的关系当中,它在当中成了障碍。这个障碍不是真的,只要你放下就没有了,你的身心之光就出诸莲华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看下面两句,第四首的下面二句:

  【其光若出诸莲华。则无量佛坐华上。】

  莲花是清净心,心里面现诸佛。古人有两句诗说得很好,李商隐的诗,「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是境界。境界跟各人修行的功夫不相同,功夫是什么?功夫是戒定慧三学。持戒清净浅,功夫浅,持戒清净,但是一定从这里下手。如果我们把戒律疏忽,定就没指望。所以持戒清净,心里面现诸佛,这是观想。可是在定中见诸佛,就真的现境界,那就不一样。这是看你的定功浅深,你见的佛不一样。

  我们凡人有见佛菩萨的。好像是一九八二年,香港大屿山宝林寺的圣一法师到普陀山梵音洞拜观音。我们知道梵音洞常常有人去拜观音,在里面见到观音菩萨示现。他告诉我,他那次去的时候是三个出家人,在梵音洞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现身了,三个人都非常欢喜,都看到了。回来之后,大家谈谈「你见到观音菩萨什么样子的?」结果三个人见到的不一样。圣一法师见到的观音菩萨是戴着毘卢帽,毘卢帽就像地藏菩萨带的帽子,金色的,整个身体都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师见到的是白衣观音,第三位法师见到的是出家比丘相。同时见到,菩萨为什么不一样?诸位要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的,三个人能感的心不一样,所以菩萨应的就不相同。这个道理,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里面就会很清楚。

  你看同样一杯水,三个人去看,三个人用一样的,我们都用爱心,真诚的爱心对着这个水,把爱的讯息传达给它。它的反应结晶一定是很美的图案,三个人的图案决定不相同。即使是一个人,先后看到的图案也不相同,为什么?心剎那剎那在起变化。所以江本博士告诉我,他十年的实验总是将近百万次,从来没有看到两个图案是相同的,真的就好像人的指纹一样,没有相同的。所以他就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他,纵然是一个人,我自己,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的念头不一样,以为是一样,其实是相似,绝对不可能完全相同,道理在此地。所以我们看到相的时候,一定要晓得古人讲的话没错,相似相续,不是完全的相续,相似相续。

  说明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确实是无常,无常就是剎那剎那它都有变化,所以三个人去拜观音,观音现的相不一样。我们能感的心不相同,所以他应的不一样,就跟水实验是一个道理。从现相的反应,就知道自己修行的功夫不相同。见到金色身那么样的殊胜,这是圣一法师见到的,他告诉我的。这三个人当中的修行功夫,圣一法师是最好的,其次是见到白衣观音,第三是见比丘相。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相,不是他自己要考虑现什么相,没有,绝对没有。菩萨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观音是等觉菩萨,哪有起心动念的道理?现相是什么?要记住,佛法里教给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就解答得圆圆满满。为什么会现?我们心有感,他就现,现的为什么不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相同,现的相就不一样。

  所以功夫真的是持戒、修定、开慧,到开慧才有受用;智慧不现前,真正的受用得不到。所以在这个地方,像我们这种境界,这是观想。观想的相为什么不现前?我们观想的心不清净,我们观想的念头有夹杂,所以想象当中有,事实上你觉察不到。如果你的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观想会看到这个境界现前。所以一般人最容易看到是什么?定中。凡夫是在梦中,梦中看到,梦中看到也是唯识所变。一个道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梦中是什么?善根深厚。

  你常常想佛,「忆佛念佛」,这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来,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现前,古大德给我们讲,是在你往生的时候佛现前。你还没有断气,你还没有走,你会告诉你家人,阿弥陀佛来了,观音、势至许多菩萨来接引我,我走了。这是真往生,这个叫现前。往生到极乐世界叫当来,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在现前,不是临命终的时候,你在梦中见的、在定中见的,也都算是现前。

  我们看到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记载的,他老人家一生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在定中看到的,但是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这点非常重要,你心里很清楚,用不着跟别人说。他是最后,第四次,往生之前,这个境界又现前,告诉大众,我要走了,到极乐世界去,他说这个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你看往生之前才把讯息说出来,说完之后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了不走那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

  梦中见到的比较多,我们同学当中有不少,梦中见佛的、见菩萨的,这是什么?这就是一般讲习气,世间谚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梦的时候,那个意识对于忆佛念佛还没有忘记,有时候就会现这个境界,尤其是念佛功夫得力。但是有这种境界也不要欢喜,也不必告诉别人。这是好境界,自己应当更加努力,更用功,对自己的信心、愿心决定有增长,有帮助。

  务必要认真念佛,凡是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间的缘就不能不放下。所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我们,「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这就对了,这句话是念佛的秘诀。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我们心绝不向别处攀缘,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缘阿弥陀佛。

  所以忆佛念佛,忆佛很重要,忆佛是心里头真有佛;念的意思是我现在的心跟佛相应,那叫念,心上真有。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心上有没有佛?有,但是除佛之外还夹杂着一大堆的世缘,所以你的心不清净。如果能把世间拉拉杂杂的统统舍掉,不再去想,这个舍并不是叫你把它丢掉,这个道理要懂。我们的心意识、言语造作,还是照样过日子,会过得更幸福,会过得更圆满,为什么?你没有烦恼。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确实你会常生欢喜心,你怎么会不快乐?念佛念到法喜充满,就证明你的功夫得力。念佛人还会有烦恼,这就说明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不仅念佛,修学任何法门,不但是佛法,连儒家念书,读儒书的人,你看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就是法喜充满,快乐。你念书得不到快乐,你不会念。

  你看孔老夫子常常赞叹颜回,颜回是什么?物质生活贫苦到极限,过那么样苦的日子。箪食瓢饮,吃饭,饭碗都没有,喝水,杯子都没有,喝水用葫芦瓢,吃饭用竹子编成一个篓子盛饭,贫穷到这样的地步,可是颜回的生活比哪个都快乐。他快乐在哪里?他修学有心得,就是佛法讲的烦恼轻、智慧长。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他怎么会不高兴?六根聪利,聪明锐利,对一切法通达明了。

  物质生活的贫苦对一个通达的人来说,他明白,为什么?果报。为什么没有钱?前世没有修因,所以这一世没有这个果报。前世修什么因,这一生才能得财富?佛给我们讲,佛法里讲得最透彻,财富是果,因是财布施,过去生中要是生生世世都喜欢财布施,他这一生得大富,果报。我们前生没有修,这一生生活很苦,我的命就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非常苦,也有些算命的替我算,算得都不错,而且好几个人算的,也不是在同一时,也不在同一处,说得都差不多,所以我也很相信。想到什么?前世没有修财布施,前世也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命里头没有财,命理讲财库,我的财库空空;没有修无畏布施,寿命短促。大概修了点法布施,所以还有一点小聪明,这一点小聪明这一生救了自己。

  学佛之后,章嘉大师帮助我改造命运。头一天,他老人家,我也没问他,我只问他,我知道佛法好,殊胜,我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够快速的入门?我提出这么个问题。他老人家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入佛门。这两句话听起来好像是懂,要看破、要放下,从哪里下手?布施。所以他就教我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我就真干。没有钱,章嘉大师告诉我,一块有没有?一块有,一毛有没有?这个可以,一块、一毛都能布施。我们就明白了,你有多大的能力,你就尽你的能力去修布施,用真诚心、恭敬心,时间久了,真的果报就现前。

  我初学佛的时候很困难,因为看到佛法太好,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人宣扬多么可惜,所以就发心专门来学教。可是诸位都知道,学教的人没有人供养,尤其是刚刚出家的小和尚,谁供养你?所以生活就特别苦。那些一出家就参加经忏佛事法会,那就有钱,斋主会供养,我不参加这些活动,就没有。在寺院里面只是吃住没问题,没有钱,非常辛苦。刚刚学讲经不是那么容易事情,听众六、七个人,十几个人,二十多个人就不少了,而且也不是天天讲,一个星期讲个一次、二次,这样子熬过十年。为什么?十年慢慢就有进步,有进步听众就比较多,就有一点点供养,不多,大概维持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去。所以前面,我记得前面十五年非常艰苦,那十五年你要不能够咬紧牙关度过,你就会退心。这个路才能走得通,真叫什么?不怕死,什么都不顾,才把这个关口度过。

  讲经属于法布施,用我们的精神,用我们的时间,用我们的体力,这叫内财布施。所以老师给我们讲的三种,财、法、无畏,这统统都有。所以十年之后真的转运了,从前算命先生算得都不灵了,就跟《了凡四训》里面所讲的事迹相彷佛,就不灵了,愈来愈殊胜。算命算我的命运是过不了四十五岁,真的四十五岁那年害了一场病,病了一个多月。我心里想寿命到了,所以没有看医生,也没有吃药,念佛求往生。念了一个多月,身体好起来,那一年平安度过了。我没有求寿命,我也没有求财富,什么都不求,一切都是随缘。只知道佛法这么好,没有人认识非常可惜,我觉得我知道了应当要尽一分责任,自己认真学习,把佛法介绍给大众,就这么一个愿心。

  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是三十年前,那一年好像是五十岁,第一次到香港,也是第一次离开台湾。以后法缘就愈来愈胜,都是发展到海外,皆从香港结的缘。日本、韩国,然后就到美国、加拿大,缘就愈来愈殊胜。讲经的时间也增加了,最多的时候一天讲九个小时,精神真好。所以在差不多也是三十年前,我从香港回去之后,我们才有个图书馆,有个道场,韩馆长建立的。我们开始有录音,以后也有录相,所以保存录音、录相到现在,这三十年当中就保存得相当多。过去机器设备差,效果不好,可是同学们还是非常珍惜。用现在高科技的方法,听说依旧保存差不多将近有一万五千多个小时。所以,华藏卫星电视拿这个东西出来播,如果没有长年的累积,电视台每天播放,播几天就没有了。现在看到还不错,这个电视已经四年了,还在继续播。

  这就是我们明了之后,求财富、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你就要懂得财施、法施、无畏施。布施会非常快乐,尤其是布施不求回报,回报是自然的,根本不要有个念头,我求回报。所以我到了晚年,特别是最近的十年,真的像佛法讲的有求必应,可是决定不能妄求,那就错了。我所求的不为自己,为众生。今天世界动乱,我所求的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佛法能够发扬光大,佛法的发扬光大就能够落实化解冲突、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学佛必须要学释迦牟尼佛,这是我一开头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他教我读《释迦谱》、《释迦方志》,我们才知道、真正了解释迦牟尼佛的为人。学佛就是要学释迦牟尼佛,佛真放下了。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道场,他的僧团人数真不少,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众。这么多人住在哪里?住在旷野,没有房子,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你看人家过这种生活。每天吃饭到外面去托钵,沿门托钵,别人给什么吃什么,学习不执着、不分别,随缘而不攀缘。当时有国王大臣供养的道场,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都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佛接受,不是不接受,接受怎么样?借给他用。他不要所有权,我们今天讲产权,他不要。这个土地、房屋、财产是斋主的,佛跟弟子们借用在这边讲经教学,哪一天别的地方缘成熟了,佛就离开,道场还给斋主。心多清净!弟子们心也清净。有道场就有染污,为什么?你一定要操心去经营道场,这一经营就染污。

  在今天这个时代,你没有道场不行,我们现在人的身体,现在讲免疫系统、抵抗的能力,不能跟古人比。佛带着大众天天在树下坐就行了,我们今天要在树下坐的时候,我想坐不到三天就要到加护病房去,体力不如古人。你从这里想,古时候的修行人身体多健康,日晒、风吹、雨打不在乎,他不生病。穿着那么样单薄、那么简单,没有鞋袜,都打赤脚。所以世尊给我们做了好样子。

  中国祖师大德教我们,特别是印光法师,教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修行应该怎么做法。他老人家教导我们建小道场,住众不超过二十人,非常有道理。小道场不超过二十人,你维护很简单,在现在这个社会,能够有三、四个护法护持你,力量他们就做得到。来照顾你,来供养你,你可以不要去化缘,不要去看别人脸色,身心安稳,一心向道。生活的需要并不多,尤其心到清净了,我们的饮食纵然不能做到日中一食,过午不食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晚餐可以断掉,省很多事情。早晨喝一碗粥就够了,中午这一餐行了。烦恼愈少,我们能量消耗也就减少,你需要补充的当然就不多。

  所以二十个人这个标准祖师订的,我们感到在现前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好了,我们要依教奉行,不能搞大道场。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我这二十个人在一起,二十个人个个都能往生。就像当年慧远大师,他福报大,他道场不小,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这个叫殊胜,这叫庄严。道场再大,人再多,一个往生的都没有,那就错了,大错!所以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

  总而言之一句话,学佛,先要做到这个世间要看透,章嘉大师讲要看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时时刻刻想走,到极乐世界去,对这里还有什么贪恋的?你才真正能放下。放下愈多愈自在,放下愈多愈轻安,身心安稳。无论我们的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都没有关系,像佛经上所说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是看你怎么看法。你要能够真正把分别执着看淡,你才能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如果分别执着严重,你看不出来,只要心里淡了之后就看出来。坏事未必真的是坏事,好事也未必真的是好事,善恶好坏二边统统都离开,真正是好事,真正是好人好事。

  此地讲的光是我们的心光,是我们的行为表现在外面这个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说多快乐!现在人毛病在哪里?总要清楚,毛病在贪婪,我们示现什么?示现不贪。现在人傲慢,我们示现谦虚恭敬。要做出来,决不要想着别人什么感受,我只要这样做,时间久了,他就起感化的作用。你看人对待我们没有礼貌,我们对人有礼貌。我们接触到许多的信徒,常常写东西给我看,很少有一篇文字是写得工工整整的,都写得很潦草,都写得很随便。我们要晓得,我写给他的是工工整整,一点都不潦草,规规矩矩,这是教育。

  你对我的,我了解你没有学过,连《弟子规》都没学过,你不懂得孝亲,你不懂得尊师,我要用行动来帮助你。口说没有用,我要用行动帮助你。把孝、把敬,把对人的尊重、爱护、帮助,要用行为表现出来。也不要希求他真的改过来,不用,我只一昧去做,只知道我这个做法是正确的、是正常的,应该这样做法,他能不能领悟,那是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对这桩事情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学佛要学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如何教化众生,要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出家学佛如是,在家学佛亦如是。我出家的老师是章嘉大师,在家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李老居士十年,我看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经教相应,我在这里学会了。出家是佛弟子,在家也是佛弟子,出家人要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在家人亦如是,没有两样。只是形相不相同,实质完全一样,这个不能不知道。

  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世尊示现的是出家佛,同时有一位在家的居士,维摩诘居士示现的是在家佛。而世尊的弟子,像目犍连、舍利弗、阿难、迦叶,跟释迦牟尼佛学,也同时跟维摩居士学。他们见维摩居士都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给我们说明什么?佛法是师道,师道要尊师重道。你虽然是出家人,但是维摩居士是你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是你的老师,你对于维摩居士要跟对释迦牟尼佛一样,不能够厚此薄彼,平等的。世尊当年在世已经教我们了,我们今天用平等心看所有弘法利生的在家、出家的这些老师,这就对了。要不然佛陀跟维摩的示现,我们什么都没学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3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55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