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86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六卷)  2006/12/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6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四段「明无方大用分」,十门三昧业用,请看第九门,「主伴严丽三昧门」。在社会或者是群体总离不开主伴这个关系,主伴在中国伦理上来说就是君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主是君,伴是臣。这个意思非常之广泛,用在家庭里面,家长是主,家里面所有的成员是伴;用在讲堂里面,讲堂里面是老师跟学生,老师是主,学生是伴。以此类推,所有社会群众里面一定有主伴,主伴范围就非常的广泛。除了人与人之间之外,你仔细观察,动物里面有,植物里头也有,再扩大去看,天地鬼神。十法界里面,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都有主伴这一伦的存在。我们看山,山有主峰,在很多山丘地带里面,你可以看到一个最高的高峰,这是主峰,其它比较低的都是伴。由此可知,主伴也能涵盖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现象都包括在其中。境界虽然这样的广大,深广无尽,可是此地依旧是以人为主。

  严是庄严,丽是华丽,丽也是成双成对。在佛法里面讲,主跟伴是平等的,主不是唯一的主,这跟一般宗教不一样。宗教里面讲的神、上帝,那是唯一的主;佛法不是的,佛法这个主好像是轮流作主。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就像舞台表演一样,他在台上表演主角,那么当然还有配角。配角是哪些人?配角可能里头有他的老师,有他的长辈,有他的师兄弟,舞台表演。但是他唱主角,在舞台上他是主,其它人统统是伴。所以佛经上常讲,一尊佛出世,就是这一尊佛(像释迦牟尼佛)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作主。伴是什么?菩萨是伴,阿罗汉是伴,辟支佛是伴,人数可多了,总有几万人。这些人许多都是古佛再来的,大菩萨再来的,还包括护法。当年佛陀在世,在家的这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很多都是跟佛一起来的,来唱配角的,这台戏才唱得圆满。所以他用严丽,庄严华丽,演得漂亮。下一台戏,另外一个人作主,释迦牟尼佛就作伴,所以这个要懂得。

  在中国古代丛林,丛林制度是叫做中国佛教,在印度没有,丛林是中国发明的。丛林是什么?就是把佛教的教学正规学校化。世尊当年在世,教学是私塾,跟孔老夫子一样没有正式的学校,固然天天教学上课,没有正式学校。到中国来的时候,百丈、马祖正式建立丛林,那就是正式学校,它有制度。所以丛林里面有主席,我们一般也称为方丈,也称为住持,他是主,他等于校长,下面所有的执事就是伴。你看他下面有首座,首座管教务;有维那,维那管训导,这个诸位要懂,不是说他只是敲大磬的,不是,维那管训导;有监院,现在称当家师,他管总务。你看看现在一个大学有校长,校长下面有教务长、有训导长、有总务长。只是称呼上不同,佛门称为首座,称为维那、监院,职掌完全相同。

  而且佛门里面执事的产生是选举的,民主制度,大家是平等的,他是来为大家服务的。服务总不能老叫他服务,那也不公平,所以服务是有期限的,任期是一年,这个制度非常好。腊月三十总辞,方丈及所有的执事,晚课做完之后总辞,总辞之后马上就选举,选举下一届的;第二天初一,新选上的他上任,任期都是一年。我们想想这个制度好!服务的时间并不长,他要很认真、很负责,为什么?做得总不能比上一届差;不能比上一届好,也不可以比上一届差。不像现在,现在任期很长,而且还连选连任,流弊就产生了。所以佛家的制度好,他为什么想得这么周到?智慧,没有别的,没有私心,没有欲望。方丈地位不是尊贵,是为大众服务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以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今天你上了,你照顾大家,明年选举的时候他上了,他来照顾大家,人人都有分。所以选举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候选人。

  非常可惜现在这个制度没有了,现在变成子孙庙。寺庙是哪个人建的,理所当然这就是他的,这个方丈他可以做一辈子,做到他死,他再传下来任命交给哪一个。变成古时候帝王世袭,流弊就产生,产生什么?产生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佛法是要防止这些东西的,怎么可以能叫它增长?

  所以讲民主,至少在中国,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将近两千年,民主是从佛教里头建立的,讲共产也是佛教建立的。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全都是无产阶级,所有人都把财产放弃了。跟着释迦牟尼佛,你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每天沿门托钵,过这样的生活,真正无产阶级。佛教传到中国,中国的社会跟印度社会不一样,中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亲尊师。哪有学生生活很舒服,让老师到外面去要饭?那这个学生不被人骂死了!所以学生一定供养老师,给老师建立房舍,以后就是变成寺院,寺院庵堂。让老师可以安居办道,也不必到外面去托钵了,弟子们都乐意来供养。但是产业不归于任何一个人,所以道场叫十方道场,只要是出家人,真正持戒、学佛的都可以挂单。挂单就是都可以住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一起修行,没有推辞的,除非你犯过,你被迁单。

  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志趣不相同,程度不一样,在修学上自然就有困难,于是乎这么多的寺院庵堂就形成宗派。我这个道场修什么法门,学哪些经典,固定了,你对这个法门、这些经典有兴趣,欢迎你来。所以,五台山是华严道场,天下爱好《华严》的都到那边去,那边是专修《华严》的;浙江的天台,专修《法华》的。同样是一个宗派的,也有兴趣不相同的,同一部经典古德有很多批注、注疏,有人喜欢这个本子,有人喜欢那个本子,于是宗下面再分派。由此可知,中国过去的寺院庵堂变成什么?专科大学,统统有成就;教学相长,定慧等学,真的是道场,没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经忏佛事。

  从前全部是学校,政府监督,但是政府对你的修学,就是你的行政、你的教学没有干涉。甚至于你犯戒做错事情了,政府都容许你依照你们的清规处分。除非他还俗了,还俗就要受国家的法律制裁,不还俗的时候要受寺院清规处分。那个时候出家人在社会上地位很高,上面受到帝王的尊重,下面受到人民的爱戴,他的确是以师道的身分住世。自己修养自己的品德,充实自己的学问,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楷模。

  所以这个地方的主,主跟伴,我们都明白了。主不是独一的主,我们可以说是任一,任何人被推选,他都要担任这些职务为大众服务。而且每个人实在讲也都非常欢喜为大众服务,为什么?人人为我,我也应该为人人,这才能讲得过去。所以被推选出来的没有推辞的,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做。一年一次改选非常的理想。

  古时候寺院住的人多,看看我们将来,纵然是小道场,如果也能够依照这个制度,像学校一样,纲领执事一定分开,教学。行政、训导还是要,总务现在一般人称为行政,实在讲总务还是有好处,规模不大的时候。不过现在教学,方式跟从前不一样,下面可以分组。建立一个很好的制度,把它推动,使佛教渐渐的再复兴起来,同时也可以影响到其它宗教,这么好的制度别人也会来模仿。制度可以推行,原因就是大公无私,地位是平等的,这是真诚清净平等。这个在佛门里面落实了,它不是口号,它是真正做到了。

  那么作主,就是你被选上了,你要担任这一年期间的教化。对内教化四众弟子,因为一般道场有四众的多,出家的男众、女众,在家的男众、女众。也有少数寺庙,单纯的,只有出家的男众、在家的男众;也有寺庙完全是女众的,出家、在家的女众,分开的。每种制度都有它的好处,有它的优点。而且一个出家众,或者是在寺庙里面修行的在家众,几乎都是全能,样样都会做。你请他做住持方丈没有问题,他会做;你请他当个饭头,饭头是什么?饭头是寺庙里的名称,厨房里面的大厨,翻作大厨,他也能做。到菜园里面种菜的叫菜头,他也能做,样样都能,什么都学。自己不会,有人会的,他就是老师,他就来教大家。所以谚语里面讲「出家人三把刀」,这三把刀是什么?第一个是剃头刀,你要自己会剃头,要学会剃头;第二个菜刀,就是厨房的工作也能做;第三个剪刀,你要能做衣服,出家人衣服都很简单,但是自己要会做,就三把刀。中国出家人,印度没有,印度古时候没有,中国出家人有三把刀。你从这些地方,你就了解寺院的生活。

  古时候寺院的经济是稳定的,经济来源从哪里来?它有山有田,这些山、这些田地都是施主布施给寺庙。寺庙有了山、有了田就可以给农民去耕种,向农民收租。譬如一年收的稻子,农民自己耕种的他可以得七分,以十分之三供给寺院,所以寺院每年有固定的收入。生活虽然清苦一点,不需要化缘,生活非常稳定。寺庙的生活都比较清苦,这是佛的教诲。为什么生活要清苦一点?生活清苦你才没有贪心,你才有出离的心,出离心就是我们不想来生再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苦!

  希望来生能升等,往上面升,上面是欲界天,诸位都知道,欲界有六层天。每个等级都有它的标准,这个标准多半是伦理道德,道德的水平愈高你升的等级就愈高。如果有定功,定是放下,放下情执,情执的根还在,但是他定的功夫确实能把情执控制住。贪瞋痴慢、五欲六尘他能控制住,不起作用,根没断,他就生到色界天去了,色界有十八层。再能把色相也舍掉,像中国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很大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我有这个身体在。有这个身体,你总得要照顾它。如果没有这个身体多省事,没有这个身体,也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房屋,这多痛快,多自在!行。真的,达到这个境界生无色界天。

  无色界天什么东西存在?世间一般人讲灵魂存在,他没有躯壳,没有身体,那真叫得自在。这个自在是三界里面的自在,六道轮回里面最自在的,没有比他们自在,他不要身体。可是没有出去,没有出六道轮回。那就是出六道轮回要把烦恼习气的根拔掉,贪瞋痴慢伏不行,连根拔除,没有了,就出了六道。诸位你要知道,伏已经不容易了,要把根去掉可不是简单事情,真的要用一番修行的功夫。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自私自利是错误的行为,名闻利养是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思想,贪瞋痴慢。真正把它修正过来,那就是要断根,这是真修行。所以,小乘把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就是见解,错误的看法真正放下,修正过来了。

  错误的看法头一个,众生都以为身是我,这个错误,身不是我。这个观念纠正过来,彻底纠正过来,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把身看作现在的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我们脱衣服很简单,送人也一点都不心痛,舍身受身就像穿衣脱衣一样,这个错误观念就修正过来了。第二个错误观念,我们今天讲的对立,佛法的名词叫「边见」,两边对立。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们,要从内心深处把我们对一切人的对立放下,对一切事的对立放下,对一切物的对立放下,没有对立,边见就断掉了。对立尚且没有,当然没有矛盾,没有误会,更没有冲突,化解冲突要从这里开始,冲突真的没有了。还有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看法,因果,对因上产生错误的看法叫「戒取见」,果报上错误的看法叫「见取见」。这四大类,不属于四大类的一切错误、不正确的看法,统统归纳在一起叫「邪见」。

  你的见解正确了,小乘法里面证须陀洹果,大乘,我们《华严经》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虽然那个很低,也没有出六道,但是他是圣人,为什么?烦恼他能断了一点,虽然不多,他断了一点。色界天、无色界天虽然定功很深,他没断,他伏住的,没断,所以他比不上这些修行人。你看色界天、无色界天,寿命终了之后还会堕三恶道,这是什么?没断!烦恼习气他控制压在那里,哪一天控制不了,它又起现行、起作用,还要堕三途。可是须陀洹跟初信位的菩萨没出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是断烦恼的功德,伏不行。

  再把错误的想法统统断掉,叫思惑,思想,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没有,错误的思想没有,当然就没有错误的行为,言语也是行为,到那个时候你的言行跟圣人就差不多了,很像了。所以这是执着放下了,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六道就超越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是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

  我们要离开六道轮回,不但要离开六道轮回,还要离开十法界,这个不容易。可是佛教里头有个特别法门,《华严经》最后用这个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用的是什么法门?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的法门。我对净土生起真正的信心是从《华严经》悟入的,没有读《华严》之前,多少人劝我,连李老师劝我,我都没有接受。我那时候只是不再反对净土,对净土很尊重,自己不想学。到我讲《华严》讲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贤学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结果把经后面翻翻,统统修的是净土法门,我非常惊讶。文殊、普贤是我们心目当中最羡慕的、最尊重的菩萨,全都修的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一定不简单。所以才认真的看净土经论,读《印光法师文钞》,这才真正回头。不依这个法门,这一生要靠我们断烦恼、证菩提,实在不容易。

  就是我刚才讲的最简单的,身见、边见,你能不能断?身见要是破了,清净心就现前;边见破掉了,平等心就现前。所以你不能瞧不起须陀洹,不能瞧不起初信位的菩萨,他们真正做到了清净平等。他们心里面没有对立,他们不再执着身是自己,所以能作主、能作伴,主伴不二,主伴圆融,这就叫严丽。《华严》的落实,在佛门是修学的道场,在家的同学可以落实在家庭里,落实在家庭,你的家庭就是华严道场。家庭里面修六和敬,修十波罗蜜,修四摄法,修十大愿王,它怎么不是华严道场?

  修得好,修得真有功夫,心量大,你表现在外面大方。中国古人常说的量大福大,心地清净,你的皮肤颜色有光彩,不用化妆,化妆是假的,自然就有光彩。所以修行有没有功夫,修到什么一个程度,没法子骗人。骗人只是骗愚人,真正是有修有学、有道行的人,你骗不了他,他一看就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光,自己看不见,我听说有一种人,特异功能的人,就是修气功的人,他能看见,他叫气,他不叫光。颜色不一样,光大小也不一样,佛法里面称为光。

  我们从理上来讲可以相信,理上是波动的现象,起心动念是波动。你念念都是善念,念念都与正法相应,念念是慈悲利益众生,光好,金色的光明,黄色的光明,白色的光明。如果念念与道德相违背,念念是贪瞋痴慢,那个光是灰色的、是暗色的,那个光不好。所以有这种功夫的人,他一看你,首先第一个很容易了解你这个人心行善还是恶,他立刻就能辨别。如果是得定的人,他看得清楚,功夫愈深看得愈清楚。

  这些事实真相,现代科学家也有新的发现,跟佛法里面所说的非常接近,但是他们必须要靠仪器去探测才能发现,他的肉眼看不到。真正有功夫的人不必用眼睛看,用他的感官他就能感触到。如果是强烈的境界里面,我们一般人都能感受到,外国人叫磁场,中国人叫气氛。我这一生当中最明显的感触就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住的环境,我们走到里面去,感到什么?温暖、安详,现在人讲安全感。妄想、忧虑自然降伏,像《金刚经》上所说的,降伏了。你会很欢喜那个地方,纵然跟大师见面一句话不讲,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我有这个感觉。

  第二种,也很明显、很强烈的,在从前,书店的磁场好,图书馆的磁场好。到里面去浏览,纵然不去翻书,也感觉得身心很舒畅。可是现在的书店不行,那就是什么?现在书本里面的内容与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相反了。我现在很少逛书店,年轻时候常常逛书店,现在偶然到书店去买几本书,那个磁场非常不好。这就是说明我们起心动念,环境它有回应,像江本博士水实验的。书是文字,善的这些言语文字,它感受响应是最美的结晶图案;不善的,它所反应的是很难看的。你从这一点细心去体会、去观察,今天社会风气为什么不好,你就恍然大悟。

  主伴都庄严、都美丽,主伴思想、见解、言行与法性相应,与圣哲相应,这个磁场怎么会不好?叫严丽。你看到这两个字,庄严、华丽,性德的流露。我们读圣贤书,学圣学贤,自己所在之处影响环境,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有些同修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时候,感觉到我们这儿气氛很好,他也到别的道场去过,不一样。如果我们这个小道场里头,这里头的主伴,主伴就是我们四众同学统统在一起。都能够依照经教去修行,身心与性德都相应,那磁场就更好了,会让人进来的时候流连忘返不想离开,我们不妨大家努力来试试看。这一句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十门三昧业用」最后的一句,「寂用无涯三昧门」。寂是清净寂灭,用是作用,这句话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换句话说,很难理解。现在人,我们也可以说是世间人,他的作用从哪来的?根据思考、研究。你看看学术上最高的层次,叫研究院。研究用什么?用第六意识,用第七识;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用这个。

  聪明的人发明许多科技的仪器,用这些仪器帮助你的观听,望远镜、显微镜帮助你看,用无线电帮助你听,用这些。科学技术起的作用,改变了这个时代,改变得太多,改变得太大,大到把自然生态都伤害了,大到地球被伤害了,所以很多人说地球病了。地球为什么病了?那你就晓得科技是地球大自然病根之所在。这个作用好不好?当然很多人举双手赞成,好;可是在佛法里面说,摇头,不好。我们需要这些作用,佛法里面讲不要用这些东西,用你的清净心,清净寂灭所起的作用不是科技能够相提并论的,这个很多人不知道。

  在中日战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年纪小,做学生的时代。抗战胜利之后,我到台湾,在台湾认识一位将军,王天民,他在抗战期间是个中将,这个阶级就很高了,告诉我一桩事情。他的年龄差不多是我父亲这一辈,我那时候刚刚学佛不久,大概三十多岁,他有六十多岁的样子,六十岁左右。他给我讲一桩真的事情,一点都不假。那个时候他带兵驻防在江西,当地有个老道,有一点道行,很受一般人的尊敬。王先生也是很有善根的人,以后到台湾学佛了,而且他自己主持一个道场,请我去讲过经。

  他说那个老道很有一点,我们现在讲特异功能,在佛法讲神通。有一天他派人送个信给他,他说三天之后这个地区会涨水,会被水淹没掉,叫他把他那些军队搬到比较高的地区。他看了这个之后,他说老道住的那个地方跟我们的地方差不多,派人去打听一下,看他搬了没有。结果到那个地方去一看,回来说老道搬走了。他说这就很有可能,他真的把军队就搬到比较高一点的地势去住。三天之后果然发生水灾,那个地方是赣江,好像是堤防崩坏掉,水流到里边来了。

  这个老道很奇怪,三天之前一丝毫迹象都没有,也不像要下雨,怎么会有水灾?可是看到老道自己搬了家,所以他就有一点警觉性,不冒险,我们也搬。三天之后果然发生这个事情。他说还有一次这个老道告诉他,在中国的东面,有相当远的距离,那个地方发生很激烈的战争,他看到了。跟他讲的那个方位、位置他们去查,高级军官去查,没这个事情。三个月之后,就是老道讲的那个距离、那个方向,珍珠港事变。确实被他预言到了,三个月之前他说他看到的。所以对这个老道就非常尊重,预测得一点都不错。这是寂用。老道没有用望远镜,怎么知道的?心地清净,清净心的作用。他的心比一般人清净,所以很多事情他能够预知。愈清净你知道的就愈多。有些可以防范,有些不能,为什么?像这些灾害,不纯粹是自然,众生业力的招感。老道通知几个人,让他们搬开,那也叫佛度有缘人。

  善心人士,相信佛道,大概相信佛道的人,心地都比较善良,不敢做坏事。做坏事有报应,报应快的就在眼前,慢的在来世。所以前清周安士居士说得好,这个话在《安士全书》里面,他说「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这政治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人人不相信因果报应,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个社会就会动乱。周安士距离我们现在三百多年,这两句话不深,理很深,事说得清楚、说得明白。我们看到今天这个社会,想到他两句话。

  在香港,有不少人认识陈朗老居士,好像是去年过世了,李嘉诚先生的顾问。他是四川人,跟我见过很多次面,曾经给我说过一句话。他说从前有这些神道庙,在四川乡下,神道庙很多,民风好,盗贼很少。抗战胜利之后,神道庙都被毁掉,人民不再相信因果,社会风气变坏了,犯罪率大幅度提升,与这个真有关系。我同意他的看法。好像是在去年的春天,这一年了,我到北京去看老朋友,也去访问天主教的傅铁山大主教,我送他一张地狱变相图,他看了非常欢喜。我说这是中国从前的城隍庙,城隍庙最重要的就是阎王殿,这张图画出来了。我说一个城隍庙至少可以抵得一万名警察,他把桌子一拍:不止,十万名!十万个警察没有办法把治安维持好,一个城隍庙能做到。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古圣先王用什么方法来教导人民、教导百姓,使这个社会在几千年当中长治久安?中国人没有侵略别人的念头,所以中国人都非常保守,心地厚道,靠什么?靠教育。小孩一出生就开始教,怎么教法?他的父母、大人在这个婴孩的面前,言行举止都要端庄,让婴儿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婴儿张开眼睛,竖起耳朵,他已经在那里学习了,他就在那里模仿,在那里学习。所以他所接触到的一切全是伦理道德。中国谚语讲「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这个教育的根扎下去了,根扎得深,一生都不会变。所以中国每个家族在从前有祠堂,你家里头有家谱,家谱里面有很多有家规、有家范、有家训、有家教。你从这些地方来看,看古时候这些祖先们怎样教导他的后代,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

  现在我还想做个工作,就是把中国各个家庭里面、家谱里面这一类的东西,家教,把它节录出来,将来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中国古代的祖先如何教导他的后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真正的根。从他的家训、家教、家规里面,你就能看到祖先是怎样期望后代的子孙。绝对大多数,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都是教你希圣希贤,不要忘记圣贤,要向圣贤人学习,不要违背伦理、道德、因果。可以说是一般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些,所以家庭教育是伦理教育。

  学校教育以前是私塾,从汉武帝之后,孔孟学说就变成国家的标准,教学的典范,道德教育。「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儒家提倡仁义的教育,「仁者爱人,义者循理」,就是义,起心动念一定要合理,不能够违背道理。道理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运行的秩序,人不能够违背。第三个,城隍庙,城隍庙教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三个教育(儒释道三家)维系中国五千年的和平,和睦的社会,靠这个。这个东西没有了,现在都没有了,你叫社会不乱那怎么可能?

  伦理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亲情,父子有亲。有伦理的教育,人才爱家,爱他的家族,爱他的传统;家族再扩大,就爱他的邻里乡党。所以中国人无论在海外走得再远,到晚年的时候都想到落叶归根,为什么?他怀念他的老家,怀念他的童年,怀念他的乡亲父老。他要有力量,一定要替家乡做出贡献,这是人之常情,这就是教育的效果。有道德,接受过孔孟的教学,不会做违反道德的这些事。在中国道德的标准,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不敢违背。再一个就是因果,看看城隍庙的阎王殿,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决定不可以起损人利己的念头,为什么?果报自己受。

  所以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安定、和谐,靠教育。任何一个朝代帝王他取得政权之后,头一桩大事就是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如果把教育疏忽了,他肯定失败,社会肯定是动乱不安。所以为什么在中国,你看中国历史,任何一个朝代,政权一安定之后,不超过五年,国家制礼作乐,使人民的生活都上轨道,都有规矩。唯独民国很糟糕,满清亡了之后,到现在九十多年了,没有制礼作乐,所以人民的生活没有规矩可以遵循。譬如婚礼、丧礼,现在用什么?用外国的。你不能怪他,中国没有了,照外国人学。在清朝时候有,婚丧喜庆,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统统都有规矩,都有礼节,不能错乱。现在全没有了,社会就乱了。圣人制定这些规矩,他的制定不是他想出来的。现在人都用妄想,我来研究,我想一套什么方法。古人不是的,古人是清净心里面自然流出来的,寂用。

  小的清净心足够你一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即使在动乱的时代,你还是比别人过得幸福、过得美满。心地愈清净起的作用就愈大,你看佛经上告诉我们,我们刚才举的几个例子,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能够预知未来都是清心寡欲才能做到。古老的预言我也看过,而且曾经向李老师请教过,这些预言从哪里来?根据什么能够推测到未来?李老师告诉我,中国的预言离不开《易经》,外国的预言大多数从数学推算的。另外一类的,中国从禅定,外国从巫术,也能够得到一些信息,但是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

  老师告诉我们,数学的推算,小数点后头差一点点就不准确,这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可以做参考,不一定很准确。当然最准确的是什么?现量境界,这是佛法里头讲的定功。甚深禅定可以看到未来、看到过去,那个是真的可靠,不过这个很少。真正有禅定的人也不愿意泄露天机,纵然是给你说一些,也说得很模糊,让你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去判断。所以,定功是最靠得住的,定功是寂用。

  数学还是用分别执着、用妄想,巫术也离不开妄想分别执着,不过他的妄想分别执着一定是比别人轻。要是严重的他决定没有这个能力,他轻一点,他就能照见。虽照见,模糊,并不清楚。好像水一样,我们这心水是大风大浪,所以观照的能力没有了。他的心比我们清净,小风小浪。小风小浪,你看看我们站在九龙看香港,那个海是小风小浪,那边一些高楼、太平山在水里面看得还有,但是不清楚。如果没有风浪,水平像镜子一样,那就照得清楚。从这个地方你就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寂用。

  寂有等级的,在《华严经》上讲,《华严经》菩萨有五十二个等级,前面五十一称菩萨,最后那一级称作佛,究竟圆满佛。五十二个等级从哪里分?从寂的程度上去分。最极清净,这是如来,比如来差一等的是等觉菩萨,再差一等的是十地法云地的菩萨。我们可以说初信位的菩萨等于念书一年级,总共五十二个年级,这是一年级。一年级比我们凡夫就高明多了,你看他的作用,《华严经》的初信位跟小乘的须陀洹初果,他们在断烦恼,这不是伏烦恼,是断烦恼,相等,都是把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见解正确了,自然他的智慧能力也上升,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看他智慧比我们高,能力比我们强,这都是作用。相好,都不是我们跟他能相比的。六根的能力,天眼、天耳,他就有了,他能看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我们一般人隔一张纸就看不见,他能够隔一道墙,外面人走过,他看得清楚,不需要用仪器。他用他的眼睛能够看透你的五脏六腑,你身体健康还是哪里有病,他马上就指出来,这不是假的。天耳,我们一般人听不到的音声,他能听到。这是初果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这个能力恢复了。

  诸位要晓得,所谓特异功能都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能力,本能。本能为什么失掉?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分别执着是动的,我们的真性、我们的真心是寂的,寂而不动是真心,真心的作用可不得了。遍法界虚空界,过去未来,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讲全知全能。现在人讲的时候,人家听了都摇头,人家认为全知全能是神。神未必是全知全能,而你自己真的是全知全能。佛说得很清楚,你可以试验,你把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放下,你的能力恢复少分。少分就不得了,你的天眼可以看一个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有多大?像黄念祖老居士讲的,一千个银河系。不要用什么望远镜,一千个银河系里面所有的星球,它的状况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经上讲的「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庵摩罗果是什么?从前道源老和尚第一次到印度去朝圣,他是讲经的法师,因为经上常讲醍醐灌顶、庵摩罗果,到底是什么?到印度去问当地人,庵摩罗果是什么?当地人就拿来给他,结果一看,台湾有,台湾人叫番石榴,就是佛经上讲的庵摩罗果。跟佛经上讲的意思相近,生熟不容易辨别,就是讲看手中的一个果实,那么样的清楚,望远镜做不到。醍醐是什么?醍醐是上味,奶制品里面最高的、最好的。拿来之后,现在人叫色拉,就是佛经上讲的醍醐。回到台湾时告诉我们,我现在知道是什么东西了,讲给我们听。

  所以真心的作用大,不要靠任何仪器,真心里面无量的智慧。真心就是清净寂灭,真心是清净心,灭是灭什么?灭所有的妄念,妄想分别执着统统灭尽。清净、寂静圆满了,真心。所以真心本来就具足智慧德能相好,本来具足的,不是外头有的。后面我们还要说到,前面说了,后面还要多次反复的说,这是佛经的一种特色。不像儒家的东西,儒家东西说过一遍,绝不讲第二次。佛陀慈悲,他反复的给我们说,就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这个太难得了。说明清净心才是无方大用。

  你要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作用就失掉了,你放下一分就恢复一分,放下两分就恢复两分。所以,你的智慧德能相好是你本有的,不是修来的,这个要知道。迷的时候要修,修太有限了,怎么修都是有限,而且是微不足道。你恢复本能,那是无限的,为什么不恢复本能?恢复本能就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执着,证阿罗汉果,我们这部经上讲的七信位的菩萨,六种能力都恢复,天眼、天耳、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但是恢复了少分。少分就不得了,你就有这么大的能力,眼可以看一千个银河系。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世五百年,知道过去,也知道未来五百年;换句话说,你这个能力是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这不是预言,一丝毫都不会差错,知道一千年。

  他心,别人、动物、鬼神起心动念都知道,所以教化容易,契机,知道自己也知道别人。神足,飞行、变化,我们现在讲飞行,实际上不是飞行,现代科学发现了,为什么?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哪里要飞行?动个念头就到了,速度比光还快。有很多星球距离我们这里,用光来计算要好几年,光才能达到。可是你这个地方动一个念头,人就到了,没有距离。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当中没有时间,过去五百年在现前,未来五百年也在现前,这个太奇妙了!很难得,科学家给我们做了证明,我们在下一堂可以讲到。所以寂的用处才是无限的,清净心起作用,无限。

  后面大师给我们解释三昧门,什么叫三昧?这十条都是三昧门。「以无不定心故,皆云三昧,作用不同,略辨十种。」十种展开是无量无边的作用,叫大用无方。这一行文就是解释什么叫三昧。心是定的,没有动,这叫三昧。什么叫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这叫定。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哪里还有分别执着?所以它有三个等级,不起心、不动念,真的三昧,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法身菩萨所证的。

  还有起心动念,但是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是这两个阶层的。如果他只有不执着,还有分别,这是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有分别,没有执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有,六道凡夫,六道有高下不同,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有轻重不一样。执着最严重的,是饿鬼、地狱、畜生;比他们轻一点的,是人道;比人轻一点的,是天道,欲界天;比欲界天轻一点的,是色界天;比色界天轻一点的,无色界天。如果统统断掉,他就出六道轮回,他就证阿罗汉果,执着没有了,这个重要,我们要记住。

  真正用功夫就用这个功夫,什么功夫?放下。我们在现前阶段放下执着,不要再执着,执着太苦了。为什么那么执着?因为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要了解事实真相,自然就不执着。事实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讲得好,世出世间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你执着,错了,不应该执着。所以看破之后容易放下。看破,我们没这个能力,我们读佛经,你要肯定佛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话,你就相信了。我应该怎样做人,我应该怎样生活,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跟道就相应了。

  下面「又初门依体起用」,初门是「圆明海印三昧门」,跟我们讲的从体起用。这些大作用从哪里起来的?从圆明海印三昧,那是什么?自性本定,是从这里起的作用。「末后明用不异体」,末后是寂用无涯,无量无边的大用没有离体,体是寂,寂是体。「中间并显妙用自在」,从华严妙行三昧到主伴严丽三昧门,当中这个八句展开,是世出世间无量无边的德用。但是你要晓得,这种大用,诸佛菩萨这个大用到极处,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就是示现,是大用,不离体,是从体自然显现出来。再多的作用,再妙的作用都不离体,妙用自在。「又十三昧,皆具此三」,这十种三昧就是依体起用、用不异体、妙用自在,这三项,那就是说一切作用都不离这个三句。

  今天疏文我们就学到此地。下面的《钞》是非常精彩的,清凉大师把它节录在此地,这是他的师父,清凉的师父贤首国师。明天我们再学习这一段,这一段非常有趣味。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85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687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