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02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二卷)  2007/1/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华严三昧」第七句:

  【施戒忍进及禅定。】

  我们前面学过布施、持戒,今天我们学忍辱。六度、十波罗蜜在经教里面是不断的在重复,每次重复确实我们都有新的体会,这就是说明我们的学习有了进步。如果每次讲这个科目内容都是相同的,那说明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上,没有进展。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我们学了之后,有没有落实在生活当中?如果落实在生活当中,生活里面有很多悟处,使我们逐渐契入佛菩萨境界。

  前面说的布施是要放下,要懂得「舍得」这句话的真实义,舍是因,得是果,那个果还要舍掉,决定不能贪着;如果贪着果报一定就堕到邪道。在修行道路当中,这条道路很长,佛在经教常常讲的无量劫。菩提道上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要有高度的警觉。因为你舍财,一定得财富;你舍法,一定得聪明智慧;你舍无畏,一定得健康长寿。我们舍无畏,前面跟诸位说过素食是无畏,不吃众生肉,不跟众生再结冤仇。长年吃素,增长慈悲心,那我们知道人身它也放光,练气功的人讲有气,佛法里讲光。这个气氛,外国人叫磁场,心地慈悲这个磁场柔和,进入这个磁场,你感觉得很平安、有清凉、有法喜,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的磁场就特别好,他住的那栋房子外面有院子,你进入他的大门,你就感觉得很温暖、很柔和。坐在他客厅里面,纵然一句话不说,你也感觉得是种很好的享受,那是什么?那就是磁场的享受。

  有一年我在美国迈阿密,讲「认识佛教」。原本到迈阿密,那边同修请我是讲《地藏经》大意,结果我们到那边去一看,当地的听众很多,当地的美国人。我看那么多,我想这《地藏经》对他不契机,这些外国人初接触佛教,临时改题目,改讲「认识佛教」。所以「认识佛教」并没有准备,连续讲一个星期,一天两个小时,有翻译,曾宪炜居士给我做翻译。我就告诉他,当地这些美国人刚学佛,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佛教,把题目换了。以后有同修从录音带把它写出来,就是现在这本小册子,《认识佛教》小册子。这几个美国人他每天都来,到我们最后讲完,他也很欢喜。我们问他有没有听懂?他说不十分懂。你为什么要来?他就告诉我们,他说这磁场好,他说听不懂,我们也愿意在这里坐两个小时。中国人讲气氛不一样!

  这桩事情,从前李老师也跟我讲过。李老师从前曾经见过一个将军,也是很有名的一位将军,他说他坐在那个大厅里面,感觉得寒毛直竖,怎么?杀气太重,好像很恐怖的样子,心不安宁,这都是磁场。所以修行人吃长素,心地慈悲,你想是不是无畏布施?鬼神遇到你,他感觉得很舒适、很安全,人觉得很舒畅,小动物不害怕。我们在国外,国外一些野生动物,像小松鼠很可爱,我们拿点花生放在手里想引诱牠,招招手来,牠就来了,放在手上让牠吃,牠就来吃,牠不怕人。如果这个人很凶悍,没有慈悲心,牠不敢进来,不敢接近你。可见得牠能够体会到磁场,你这个磁场柔和,他那个磁场很凶恶,不敢亲近。像这些事情,我想很多同学都有体会。所以我们要养什么?我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断恶修善培养我们的本性,养我们的慈悲心。

  我们的本性是爱,现在一些外国人都知道,爱是自性。我们常常培养自己的爱心,爱人才是真正爱自己,爱所有的万物,没有一样不爱,那叫真正爱自己,为什么?宇宙、万物、人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是什么?性就是慈悲,性就是至善,性就是圆满,性就是智慧,所有一切万物是自性!你尊重他,是尊重自性,就是尊重自己,你爱他就是爱自性,就是自爱,自他不二。你不爱他,错了!这个人是我的冤亲债主,他陷害我,他要置我于死地,我还能爱他吗?对,我还是爱他,为什么?我觉悟,他迷惑,这道理深。他那种凶恶、不善是一念不觉,不是他的本性,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样子修行,你才真正能修到纯净纯善,对畜生爱没有条件的,对妖魔鬼怪也是爱,对地狱众生也是爱,跟对佛的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决定没有差别,到这个时候你修行就证果了。你要是还有怨恨,还有分别,你永远不能证果。

  佛法里面讲慈悲有四种,第一种是凡夫的慈悲,凡夫的慈悲是什么?「爱缘慈悲」,我喜欢你、爱你,对你慈悲;我不喜欢你、讨厌你,对你就不慈悲。这是世间人爱缘慈悲,这是说世间人统统有的。第二种叫「众生缘慈悲」,那就比较少,这是我们世间人讲大爱,能够推己及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众生缘慈悲,世间的圣贤能做到这个阶层。再深一层这就是世间圣贤都做不到,「法缘慈悲」,法缘慈悲是菩萨的。菩萨知道,因为接受佛陀的教诲,知道宇宙万物、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也学诸佛如来大慈大悲。虽然学,为什么还叫法缘慈悲?他无明没有断干净,这个我们在《华严经》说得多,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他还是在法缘。无始无明习气断掉之后,那就是「无缘慈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没有起心动念。

  像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学得不错了,可以能够学到法缘慈悲,无缘学不到。为什么?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着没有了还有分别,法缘,比众生缘高,比无缘要低一级。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在这一生当中,不要去想第二生,这一生就要把我所学东西完成,达到无缘慈悲,没有任何条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像《华严经》上讲到究竟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怎么不爱!把中国伦理里头,父子有亲那种亲爱扩展到天地万物,这个境界就是法身菩萨,我们要懂。怎么学法?学法这戒跟忍是必要的手段。戒是守法,像我们现在开始学的,必须要接受佛陀的教诲,要依教奉行。做得有困难,困难是习气太重,自己的习气毛病很重,所以学起来好不容易。但是对佛要有信心,佛所说的是我们的性德,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这个学习就不是很困难,你一定能够克服你自己的习气。

  如果说别人教我的,我不服,我为什么要跟你学?你有什么了不起?傲慢的心就生起来。现在我们知道佛菩萨教导我们的,那不是他的发明,不是他的制作,而是什么?而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佛家所有一切戒律是本性本善。我们再把水平降低点来说,道家的《感应篇》是本善,儒家的《弟子规》是自性本善,那你说要不要学?当然要学。这是我自性里头本善,我本来是这个样子;现在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些规矩相违背了。那是什么?是我们迷,迷了自性,变成不善。现在怎么样?圣人教我们没有别的,回归到本善。本善就是禅宗里头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是纯净纯善,纯净是没有丝毫染污,纯善是没有丝毫不善,这是圣人的教诲。

  佛给我们讲得更圆满,回归到自性佛,你本来是佛。佛的心纯净,没有丝毫染污;佛的行为纯善,没有丝毫不善,你说这个东西要不要学?不是跟别人学,佛家讲到究竟处,再问十方有没有诸佛?有。诸佛到底是什么?是自己的本性,不是别的。释迦牟尼佛是自性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这个话同学们在经典里面念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佛如是,菩萨也如是,罗汉也如是,观世音菩萨是自性观音,地藏菩萨是自性地藏。然后你从这个原理原则再推演,我们看一切芸芸众生是自性众生,你才对众生生起一种真实无尽那种亲切之感,花草树木是自性花草树木,自性山河大地。古大德给我们讲,「净土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净土」,为什么?极乐世界是自性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也是自性娑婆世界,自性天堂,自性地狱,现的相不一样,体一样!

  如果你要再不懂的话,我们还用古大德的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黄金做的器皿,我们把黄金比喻性,比喻自性,我们用黄金做一尊佛像,金佛,这个懂!如果我们用黄金做个小狗的相,金狗,懂不懂?金是一个,那个佛像跟狗的相不一样。我们用黄金做一支花金花,用黄金做一支草金草,那就明白了!把黄金比喻作自性。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个见性的人,师父去考考他,看他是不是真的见性?问他见性了,在哪里?如果老和尚问你这句话,在哪里?你怎么回答?那个真的见性的人,随手拈一物举起来就是。你说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老和尚点头给他印证,真的见性。但是到末法时期就很多冒充的,他说他明心见性,你问他见性在哪里?他也随便拈一法,照样子比划比划给你看看。怎么晓得他是假的,那个人是真的?那个人是爱心,真诚爱心遍虚空法界;这个人没有,这个人还有喜怒无常,还有好恶,还有瞋恚,是假的。

  所以真正见性,一片慈悲。我们要问,他在处事待人接物,他会不会骂人?他会不会打人?有的时候会!他会打人,也会骂人。这怎么回事情?打你、骂你都是爱你,都是教化你,决不是恶意,决没有怨恨。你做错事情,父母打你,他是不是恨你?不是,是爱你。为什么你做错事情,别人看到不打你,也不骂你,也不说你?为什么?那个人不爱你,就这么个道理。真正我们自己做错事情有人来规劝,那是真的爱你;不爱你的人是在旁边笑笑,笑话你,绝不干涉你,我们要懂得。

  这个规过劝善不是个容易事情,在古时候只有三种人,父母、老师,还有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是这三种的一般不说。为什么?说人过,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在这上面结了冤仇,谁愿意说?《弟子规》里面讲「扬人恶,即是恶」,那就是你自己的过失;「道人善,即是善」。所以中国古人教训人隐恶扬善,看到人作恶决定不提,人家做好事赞叹,这个方式让人自己去觉悟。做很多坏事,人家不说他;做一点点好事,别人赞叹,让他良心发现。时间久了真是你看这些人,我做错事情,他们都原谅我,惭愧心生起来。惭愧是善心所,人有惭愧心不敢做错事。人要没有惭愧心那就是不知耻,我们一般讲没有良心,什么坏事他都敢做,毫无忌惮,可是果报逃不了,这是肯定的。

  佛在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修学成败的关键在忍,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一切法是世间法、佛法统统包括在里面。所以中国谚语有所谓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得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忍辱。愈是有大成就的人,他忍辱的功夫愈深;不能忍的,在佛法里面讲,成就不了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佛经常讲火烧功德林,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这个能帮助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瞋恚,一发脾气,戒定慧全完了。所以修行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教,对于忍辱没有不看重的。为什么?没有它就不能成就,一发脾气功德就完了。所以你要讲功德,讲修行的功德,有多大的功德?你就想你从哪天发了脾气之后,到现在没有发脾气,功德就这么多;发脾气之前的,你烧光了,你功德全完了。

  到临命终时再发个脾气,一生就完了,不容易,非常不容易,所以临终关怀比什么都重要。《饬终津梁》里面说得很详细,因为人断气之后,在一般讲八个小时他的神识没有离开。这就讲人有两个命,一个是身命,一个叫性命,灵性,我们一般人讲灵魂。灵魂不死,身体死了,断气了,呼吸停止,没有了,灵魂没走,一般讲八个小时。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碰他的身体,甚至于他睡的床铺你去碰它,有的时候他不高兴会生气,那一生气,这功德全没有了。所以佛门懂得这个道理,人过世他睡的床铺,我们要是看他,都要距离远一点,绝不碰它;八个小时之后,他神识离开了。可是还有些他离开很迟,八个小时还没有离开,所以最安全的是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那很安全了,那他一定走了。

  念佛往生,照理说往生的人、生天的人,你看瑞相非常好,那个差不多一断气就走了,他没有中阴身。可是我们一般还遵守这个习俗,以防万一,最好还是等十二个小时之后才把他移动。这桩事情在现代社会里头就有困难,为什么?一般医院这人一断气,十分钟他就把你移到太平间去,很糟糕!所以学佛的人对这桩事情非常担心,就是怕临终的时候自己修行功夫不好,不能够立刻就走,还有中阴,那个事情就麻烦。送到太平间马上就入冰库,那入冰库就等于入寒冰地狱,这是一般人不懂。在中国内地好一点。像在台湾学佛的人多,大家知道,医院也晓得。所以医院虽然有规矩十分钟之后一定要移开,可是睁个眼睛、闭个眼睛,也让你等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你要求他,医生会答应,他不说,他到十二个小时再宣布这个时候死亡,他成就你。

  可是一般在外国可就麻烦大!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最担心的这桩事情。这个担心好不好?不好。为什么?担心是个分别执着,念佛很不容易得清净心。因为你害怕,你有这个担心牵挂着,万一临终的时候,一断气就把我抬到太平间,入了冰库怎么办?他只要有这个念头就很麻烦。但是这个念头你叫人把它化解掉太不容易,这个利害得失就摆在眼前。所以我在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这个小城现在有九万人,我去的时候是八万人,现在增加一万人。这个小城里头,基督教有个临终关怀的中心,就是专门照顾病危的人。很难得他不分宗教,你人在临终的时候,你愿意用任何宗教仪式来处理,他都协助,这就难得。所以说人临终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不移动,他同意。我去看了之后非常欢喜。他们相当困难,经费不足,所以我大概是四年前就帮助他,每个月送一万块钱给他,澳币一年十二万,我每年都给他十二万。他做的好事,这个好事比一般医院的好事还要好,帮助很多人,成就了很多人。像这些都属于无畏布施。

  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尤其是现前这个社会,大家都晓得法弱魔强。法是什么?我们净土宗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法。魔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你自己比较一下,你好好的想一想,这两个你哪个强?法弱魔强的根在此地,不在外头!我今天是学佛的念头强,还是外面这些名闻利养的念头强?这个境界现前我还是舍弃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一心念佛,还是喜怒哀乐立刻就发作出来?自己冷静思惟一下就知道了。

  佛给我们讲魔有四类,《八大人觉经》上讲得很清楚,第一个是五阴魔,我们人人都有,五阴是什么?色、受、行、想、识。色是身体、色身,受想行识是情绪、是心理,你的情绪不稳定,你的心不安、心不定,这属于自身的。第二个烦恼魔,烦恼是贪瞋痴慢,无量无边的烦恼,烦恼魔。第三个是死魔,每个人有生一定有死,死为什么是魔?我们这一生的功课没有学完,寿命到了,你不能成就,来生接着再干,生生世世在受折磨。最后一个叫天魔,天魔是什么?是外面的,天魔说老实话,就是种种的引诱,你要知道。种种引诱里面有善、有恶,善的是什么?引诱你的贪心,把你的贪欲引诱出来。不善的、恶的?恶的把你的瞋恚心引诱出来,叫你天天生贪爱,天天发脾气,外面境界的诱惑,这叫天魔。所以你要晓得,魔并不是青面獠牙,不是魔鬼。本来佛经里面,佛里头讲这个魔字是折磨,你看这四种都是属于折磨,禁不起环境诱惑的这叫天魔,外面来的折磨。外面还是把自己里头的魔引诱出来,这才受折磨;如果里面如如不动,外面诱惑你不会被它诱惑,不会被它干扰,这就是禅定,这就是智慧。

  现在魔的势力大,我们里面烦恼、业障、习气非常重,外面的诱惑力量这么强,禁不起诱惑,叫法弱魔强。我们那点道心,古人说叫露水道心,很薄弱,敌不过烦恼,烦恼一现行,那点道心就没有了。我们怎样培养我们的道心?关键就要靠忍,什么都要忍。顺境善缘,这个外面环境很顺利,善缘你所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你很欢喜的人,好朋友,都是很关怀、很尊重你的人,在这环境里面,你要不生贪恋这就对了。你在这里磨炼,把你的贪心、吝啬的心磨掉。逆境就是环境很不顺利,恶缘你遇到一些人事都不是善人,都是你的冤家对头,这时候怎么样?这个时候你要忍住不起瞋恚,修忍辱波罗蜜。

  你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你一天的生活、饮食起居、工作、待人接物,这就是你真正修忍辱的道场。你在这里面学什么?学不动心,学不受干扰,你就会成就。如果实在忍不住,我忍的力量不够,功夫不够,那怎么办?就要让,让就是回避,这对初学是有必要的。真正功夫成就了,没有关系,接触到之后决不被外面环境所干扰,就是真正能保持你的清净心,行,要不然就要回避。

  所以古时候的道场为什么都建在深山里面,交通很不方便,你要上山去要爬山。绝大多数的道场,你从山下走到山上要走三天,当中有休息的地方,半山上有休息的地方,你才能上得去;不像现在交通工具方便,现在修了马路,车一直可以开上去,从前没有。修行到深山里面就是避免干扰,跟村庄都有相当的距离,避免干扰。那标准,以前讲兰若,就是清净修行的场所。「阿兰若」,这是佛经上的名词,就是我们修学的道场,标准是牛叫的声音听不见。因为乡村农夫都是养牛的,牛叫的声音大,这个山下牛叫的声音听不见,所以它清净,以这个为标准。大概一般的距离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三里,三里路,现在的说法就是一公里半。一公里半到两公里,距离农村这样远的距离,那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这是什么?这都是属于忍辱。

  现在不容易,为什么?科学工具这是魔,大魔王,你必须要知道。为什么?它送到你家里干扰你,不但电波磁场干扰你,播出的内容更糟糕,暴力、色情、杀盗YIN妄,让你天天收看这些节目,把你的七情五欲勾引出来,很麻烦。所以佛法里头,你看对于沙弥,沙弥是初学佛的、刚刚入佛门的,管得很严。凡是像唱歌、跳舞、这些戏剧绝对不能够去观听,为什么?它扰乱你的情绪,你不能够安心学教。这是现前的社会,困难!

  早年我在台中,我们李老师每年都办几次大专佛学讲座,多半在寒假跟暑假,学生放假的时候,期限是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暑假的时间长,办四个星期,寒假的时间短,办两个星期。请五、六个老师来教,讲佛法,学生听得也很象样。临走的那天老师就会说,你们在此地辛苦学了两个星期,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就完了,你们就原形毕露。真的一点都不错!两个星期几个老师在佛学上的教学,敌不过一场电影,你说那个诱惑力量多强!我们明了,明了只有不看,我有四十多年没有看过电视,没有看过电影,这些娱乐场合都没有去过。我也不看报纸,报纸是染污;现在书店里头卖的这些书,我一看十之八九也是染污,所以只看佛经,只看古圣先贤的书。这就是什么?懂得保护自己,都是属于忍辱波罗蜜。从忍辱,自己能忍这是初步功夫;进一步功夫,如果想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法,秘诀在诚敬,真诚恭敬,这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这个话题还没讲完,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接着再来学习。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佛告诉我们的原则,是「一切法得成于忍」。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成就,忍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能忍辱才真正能够做到成己、成人。要成就别人一定先成就自己,靠什么?忍辱是基础,没有忍,其它都说不上。从忍辱里面,学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个观念一定要建立,这是真的。如果说尊重自己,而不尊重别人,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那这个人不自爱。自尊而尊人!什么叫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表现出尊重自己。要往深处讲,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尊重性德,尊重自性,这个理很深,可是学一定要从这里开始;再学的是敬爱别人,对别人敬爱;第三个是关怀,第四个是帮助,需要帮助没有任何条件,全心全力的去帮助他。你能够把这四桩事情做好,这四桩事情都建立在忍辱的基础上。

  有很多人说这事情很难办,为什么难办?他不能忍。尤其是在逆境恶缘还是要知道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关怀别人,帮助别人。别人对我们怎样不好,我还是同样要对人好,为什么?别人对我不好,我们学佛的人要清楚,他一念不觉,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那就要原谅他,不要去计较,不要分别,还是一样的爱护他,帮助他。慢慢什么?慢慢他良心发现他会回头,我们要有耐心等待,总有一天他回头。可能到他临死的时候,他回想一下,我这一生真的遇到那个好人,你看我一生害他,他都对我那么好,他会觉悟。他回头,那你这个好事没有白做,你真的是度了他。他对你不好,你也对他不好,一报还一报,这个麻烦大!这就是佛讲的六道轮回里面的冤冤相报,那何时了?那是两方面都痛苦,彼此都痛苦,生生世世痛苦。

  我们自己觉悟了,要把过去一切的冤业,在这一生当中把它化解掉。这个化解的根就是忍辱,不能忍,就没有办法化解。我能忍,能忍就能够谦虚,就能够低头,就能够让步,让一步海阔天空,不要争。能忍的人能吃亏,世间人不愿意吃亏,真正有学养的人知道吃亏是福;你不肯吃亏,跟人家争,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不但毁掉自己,也毁掉别人,你说有什么意思?这是当前的花报,果报在来世,生生世世都是冤家,都是对头。我们看《文昌帝君阴骘文》,一开头文昌帝君就是讲他过去生生世世,跟这些冤家对头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残酷。到最后遇到佛法,修忍辱波罗蜜才把这个事情化解;遇不到佛法永远不觉悟,那一口气不服,会演变成严重的后果。

  古人常常教我们,我们要很认真的把它记住,「冤家宜解不宜结」,在这个世间决定不跟人结冤仇。误会很深的,怨恨很深的,根本不相往来的,那怎么办?我们每天念佛、诵经都有回向,在佛菩萨面前回向。我们给他回向,一辈子我们不改,天天给你回向。你活的时候不知道,你死了的时候就知道。死了之后怎么样?中阴身有五通,他就看到,看到他生惭愧心,我这样恨他、怨恨他、害他、欺负他、侮辱他,他以这个善意来对我,他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过这样子的人。所以他了解之后惭愧心就生起来,不再怨恨了,而且一定要发心跟你学习。那你看度自己又度了别人,这一生活的时候没有得度,死的时候肯定得度。

  佛度众生要记住不在一世,生生世世,尤其是《地藏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有时候要好多世他才回头,可是觉悟的人决定不舍弃,有耐心等待,等待你回头。你不回头,你有怨恨,我回避你,看你来了我躲在一边;等到你回头来,我来帮助你。你想想看没有一个不是先度自己,自己先得度,靠什么?靠忍辱,没有一样不能忍。这个忍本来就是忍耐的意思,因为中国社会环境不一样,中国人把辱看得非常重。你看我们在古书里面读的古文,古人常讲「士可杀不可辱」,就是杀头没有关系,能忍;侮辱、羞辱不能忍,把羞辱看得这么重。所以翻经的法师,忍下头加个辱;换句话说,对中国人来讲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没有一样不能忍。所以这个辱是特别对中国人讲的,中国人把辱看得太重。佛是真正觉悟的人,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用这个方法来教给我们。

  我们的忍要对遍法界虚空界,顺境里面、善缘里面要忍,不生贪恋,这个很重要,没有留恋就是要放得下。如果对这个地方一有留恋,你就生染着;换句话说,你来生还搞六道轮回,你舍不得离开这地方。所有一切人事物都不能贪,佛法也不能贪。我遇到过,有位法师对我也很不错,他怎么样?他最喜欢收藏佛像。有个很大的房间里面供的佛像都是古董,非常名贵,一般他都不给人看的,对我算不错,我去访问,他特别把他的房间打开让我去看,告诉我这是哪个朝代的佛像。喜欢、执着,无论到哪里去,念念都是那个房间里面的佛像。好不好?不好。为什么?死了以后他还是舍不掉。舍不掉,那个房间里面没有夫妻住在里头,那怎么办?他一定会投胎,不可能不投胎,那房间大概有老鼠、有蟑螂,他就到那投胎,他离不开那里,你说糟不糟糕?不可以。

  我一生不爱古董,人家送给我,随手就丢掉。有个朋友送给我一个弘一法师亲笔写的真迹,写的一些字,我都丢掉了,谁拿去了,我也不晓得,决不留这东西。我遇到好的东西也很喜欢,我做复制品,我供养的佛像全是复制品,没有真的,真的就送人。有的送学校、送图书馆、送博物馆,让他们去收藏去,我们不藏这东西,不收藏东西。收藏这些东西怎么样?这地方说是宝,价值很高,小偷目标都在那里,你不是招惹这些麻烦吗?人家一看是假的,一文不值,送他他也不要,安全。所以不要贪恋这些宝物,没有意思,只有带来麻烦、带来烦恼,你收藏这干什么?还有读书喜欢书的,我早年也是有这毛病,非常爱书,以后我明白了不可以,要舍弃,要把它布施掉。你要是真正爱书,舍不得书,那将来死了以后很麻烦,书里头有蛀虫,你投胎就变成蛀虫,变书虫了。千万不能养成这种习气,那给自己带来真正的麻烦。

  所以佛,你看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三宝这要知道。三宝住世,他用意是接引众生的,我们只要达到接引众生的目的就行了,不能有丝毫贪恋。我们想想,你看现在有人建大的寺院庵堂,或者是宫殿的建筑,或者是现代化的建筑,富丽堂皇。你住在那里头生不生贪恋的心?有贪恋的心,你这里是道场,道场里面没有婚配,那肯定就是将来投胎投到哪里?还不是老鼠、蟑螂、苍蝇、蚂蚁这一类的吗?不就搞这个去了!这就大错特错。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的榜样,一生没有建道场,连个茅蓬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说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人的身体健康,他长年累月在外面,晚上在树下一宿,风吹雨打,他不生病。身体好!我们现在身体比他差远了,我们要是在露天一个晚上不睡觉,第二天就急诊室去了,体力不行。所以年轻的时候到野外露宿,搭个帐篷,做学生的时代童子军搭个帐篷露营,我最长的时间住帐篷好像住了三个多月,不能够过露天的生活。这是什么?这叫你没有留恋。所以古代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在山上,住在深山里面自己盖个小茅蓬,茅蓬不大,因为只有二、三个人住,同参道友。很多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就是一个佛堂,一个卧房,再一个厨房,都非常简陋,所以他没有贪恋的心。这个样子他才向往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对这个世间有贪恋就麻烦了,亲情贪恋这是最麻烦的事情,障道的因缘。所以什么都要舍,对世间没有一丝毫的贪恋,这个你要忍,你不能忍就舍不掉。所以佛讲「一切法得成于忍」,真有道理。自己的生活够用就行,多余的要布施。布施,给诸位说,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施,决定不可以贪图享受。五欲六尘在面前你可以受用,不能起贪心;如果有一点点贪心起来,你要觉悟,要舍掉。你要不舍掉怎么样?贪心会增长。贪心增长就很麻烦,就很难舍掉,随着贪心你就走向邪道。虽学佛,学佛变质了,学佛的果报在哪里?还在三途。这就是古大德常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学佛最后堕地狱。

  我在早年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采用的古注,乾隆时代的灌顶法师,慈云灌顶法师的批注,他注得非常详细,我就用这个本子学讲这部经。这个本子最后面讲学佛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个就是下阿鼻地狱。我看了很纳闷,我就去问李老师,我说学佛再不好,也不会堕阿鼻地狱。李老师听到我这个提问,他说你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我不给你讲,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讲,你注意听。我们现在细心观察,这样学佛的人很多,打着学佛的招牌,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佛的教诲是背道而驰,那怎么不堕地狱?这么多年来,我们就很清楚了,看得很多,看到出家人学佛临走不如在家人,在家人有很好瑞相的我看到很多,出家人很少,多半走的时候神智不清,年岁大了得老年痴呆症这最可怕的。所以我们学佛,无论出家、在家要记住,要以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最重要的,临命终时没有病苦,真有把握往生。

  临终时候要是痴呆症,自己做不了主,做不了主你就没办法求生极乐世界,那怎样?随着你的业力去受报去了。你造的善业你生三善道,你造的恶业你就堕三恶道,随业流转,这是很可怕的,我们不能不知道。你知道就应该要知道预防,怎么预防法?一定要依照佛陀教诲好好去学习,首先心地要清净、要慈悲。我们净宗修学的课程不多,我提供同学们的只有五门功课,第一个是「净业三福」,这是我们根本的依靠。是《观无量寿佛经》佛教韦提希夫人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要落实;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我们根本依。

  我们处众,无论在什么时候跟人相处,记住六和敬,一切时、一切处跟大众相处,六和敬怎么修?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就没事了;他不跟我和,我也不跟他和,就对立了,冲突就发生了。所以这个要懂,凡事要常常记住祖宗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遇到障碍行不通了,找自己不要找别人,找别人永远不通,找自己马上就通。他不让,我让;他不低头,我低头,立刻问题就化解。他坚持他的成见,我随顺,不就没事了吗?要明白这个道理。他坚持,我也坚持,这两个问题就发生了;如果他是错误的,错误的也让他错误去,我要能忍受。慢慢的我用智慧把错误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幅度,让他觉悟,不能产生冲突。你虽然有好的意见,他不能接受,那你就不要提出来,就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六和敬里面的「戒和同修」,戒就是规矩、礼貌、风俗习惯,都包括在里头,人情世故。所以它跟佛经上讲的戒律不一样,范围很广,我们一切统统随顺,我都能忍受。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决定不违犯。然后就「身同住,口无诤」,这条非常重要,决定没有争论,那是说我们接受别人的意见,我们不反驳。如果他是错误的,我们细心观察,以善巧方便看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可以建议,不能接受不说,决定不发生冲突,要以这个为最高的原则。如果对方是个聪明人,看你很有礼貌,很真诚,一般建议都会接纳,都能听得进去。如果你的姿态很高,他首先看了对你就不喜欢,你再好的建议,他不接受,起反感。所以尊敬别人,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很重要,别人有过失,你劝导他,他能接受。如果我们根本就不尊重,根本就瞧不起,他有错误你建议,他不会接纳你的,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自己姿势低,办什么事情都好办;我们姿势低,他对我们就更尊敬。

  我学佛今年五十六年,这五十六年当中,你看我,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就是读经、讲经。我跟一切人往来,在佛法里面学到的,我都能用上,很管用!障碍很多,都能够化解,在我这边是一点障碍都没有,可是有些障碍是在对方。对方怎么不能化解?他不跟我接触就不能化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现象我们知道不外乎两种原因,第一个是过去生中的业因,这一生遇到就冤冤相报,他报我,我不报他。第二种业因多半起于什么?嫉妒、障碍,这个很多。你虽然做好事,你的好事做得超过他,他脸上没有光,他是觉得他脸上没光,总要想尽方法来破坏、来障碍你,多!这个事情多半都在佛门,在佛门也就是古人讲的「同行相忌」,你做事情谁嫉妒你?同行的。不是同行他不嫉妒你,同行的,你做得比他好,他就嫉妒你,就这么个道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受种种委屈,我们都知道业因、业缘,都知道。可是我们想想我们做得没错,而且我们应该要这样做下去;不能说因为他的嫉妒障碍,我们经就不讲,我们教就不学,那就错了,那个我们将来会堕落。虽然有这么多嫉妒障碍,我们每天讲经、念经、学教,把功德统统天天给他们回向。我们跟他接触的时候都是尊重、谦虚,学着是不敢走在别人前面。就是这样,找麻烦的人还是多,可是我们一定要什么?向佛学习,佛能忍,佛忍受的羞辱比我们要高出百倍、千倍,他都能忍。我们今天这点小小障难都不能忍,还学什么佛?那就错了。佛能忍,菩萨能忍,世间圣贤都能忍。在菩萨道上忍辱是第一德,讲到德行它是第一。

  能忍才能精进,进是进步,进步上加一个精,这个字很重要,精是什么?精是纯而不杂,这叫精。那你就懂得中国自古以来世出世法的教学,无不是讲求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是精进。一门就是精,太多了杂了,虽有进步,杂进不是精进。杂进的效果跟精进那差得太远了,为什么?精进后面的效果他得定,得禅定,禅定开智慧。杂进得不到定,得到什么?得到一些常识。所以我在这一生修学当中,我领悟到这个大道理,我知道现在学校里头,学生学习的功课杂进,他很难成就。纵然念到大学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依旧还是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道理就在此地。

  如果学校教学的方式,改变一种方式,肯定不一样。学校还是这么多课程,譬如一个学期,如果学三个学分、四个学分,三个学分是三门课,四个学分四门课。一个学期假设四个月,现在大概都算星期的,二十个星期,那二十个星期四门课,我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精进的方式来学习。怎么学习?我一门课上五个星期,还是这四门课上完,效果肯定不一样,五个星期他脑子里只有一样东西。杨老师告诉我一桩事实,她现在教一批小学生,小学生专门教数学,小学的数学。学生在一个年级,一年级两个学期的数学,她用两个礼拜教,统统学会,而且学的成绩比学校同学成绩优异,就这个道理。你说国文,两个礼拜专门学国文,两个礼拜专门学历史,不夹杂第二门课,他整个心专心在这点,他会很有兴趣。有学习的兴趣,又有很好的成绩,专心!同样的课程,不同的教法。

  你看现在学校里面,每天有几门课,三门功课、四门功课,就是四个老师。前面一个小时讲完之后,头脑还没有落印象,下个钟点又换另外一门功课,连前面的功课有点时间思考都没有,马上就换第二门,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方法不一样。所以我们中国古时候私塾教学,是绝对不可以选两门功课,他是一门功课不学完,不可以学第二门。从前教学,这一门功课,在私塾童蒙教学是讲求背诵,譬如你学《论语》,《论语》都是背得很熟,老师提问,问你这句,你立刻能够从下面一直背下去,这证明你很熟。任何一句都没有问题,知道在哪里,背得这么熟,这个科目算教完了,再教第二个科目,再教《孟子》。一门一门的教,不是同时教,同时教就乱了,就没有这么好的成绩。

  我们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用的这个方法。那个标准,他并没有要求我们背诵经典,他要求我们上台去讲经,每个学生都要上台去讲,所以你要有充分准备。老师这种方法好,我学会了,学生不要去管教,用不着去管学生,为什么?他每个星期,譬如他要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至少要用二十多个小时去准备,他要没有那么多时间准备,他上台就讲不出来。他准备的时间都觉得不够,他还有什么心思去玩?不会了。聪明一点,能力强的,每个星期讲两个小时。那两个小时的讲稿差不多两万字,一个小时讲稿要一万字,你想想看,一个星期算是七天,那一天讲演你没有办法,六天的准备,一天要写一千多字,你哪里有时间去搞别的,这叫一心专注。学得很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学得会很快乐,真的叫法喜充满。

  我们讲演,讲堂里头没有扩音设备,所以你的音量要高,要能贯注到全场。老师是坐在最后一排角落上,他要听不见你就不及格,所以他坐得远远的,坐在角落上,要听到你的声音很清楚。声音不够响亮怎么办?老师教我们求三宝加持,天天拜佛求三宝加持给我们音量,这我们都学过的,有效,真有效。这个都需要忍耐的功夫,你才能有进步,决定是一门深入。可是一个成就的人根重要,如果没有根,你用这些方法成就,你德行没有。德行没有,你知道这个方法,你用上几年也不错,会有成就。可是因为没有德行,你容易堕落,为什么?经讲得好的时候,一讲经名闻利养全来了,你那个爱憎之心生起来,那就是烦恼现前!你才晓得道德的根多重要。

  道德的根是什么?那个效果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无论什么境界现前,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会受它影响,你受影响亏就吃大了。所以这个进,真正讲精进,古大德的方法正确;现在讲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问题很多。实在讲现代的国外这些科学家,他们研究一门东西也是专注,他才会有成果;如果同时涉猎许多东西,不行。所以研究员做研究工作还是一门深入,但是在一般学校里头就疏忽这个方法的选择。世界上这种方式已经搞得很普遍,每个人都认为很正常,这个方法佛门也感染,很多佛学院也用这方法。我也办过一次佛学院,办了一年,我就辞掉不干了,对不起自己良心。

  一门深入的教,得一个人很辛苦。譬如你教十个学生,十个学生同样学一样的,不见得,他每个人喜欢自己学一样,那十样,十样那你教起来就很辛苦。可是我们在现在,现前环境可以应付了,为什么?这个经讲这么多年,留下不少的这些录相带、录音带,现在教学就方便,你学哪一门,我有这门资料给你。参考数据告诉你,这套讲经的带子你去听,你听了之后有问题再提出来讨论,这就方便太多了。可是能教几个学生?给诸位说,顶多十个,十个以上你的精神、精力做不到。佛菩萨、阿罗汉行,他们有这个体力,我们凡夫没这个体力,所以一个教十个还行,十个以上决定不行。

  人多的时候,人多像过去李老师,李老师跟我们教学,虽然同学有二十多个人,实际上他只教两个人,其它的旁听,这个方法好。他教学教得很潇洒,我们二十个同学轮流教,他教的都很短,实在讲好像是在做实验一样,把古大德这种方法,看看现在还有没有效?就像我在新加坡办短期培训班,三个月一期,那就做实验的,很有效果。这是实验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还能不能行得通?现在教育里面,这个方法还有没有效果?实验果然有效。那成就,成就就是这种方法要坚持下去,一般坚持多久?十年,就十年。

  中国古人讲「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十年专攻一部,但是要晓得,德行是先决条件;没有德行你不通经教还好,少造罪业。如果没有德行,你经教说得好的话,你将来一定堕在名利里头,堕落下去之后就很难出来,亏就吃大了。有德行怎么样?有德行真正做到像《般若经》上讲的「无住生心」,那是只有利,没有害。虽有利,那个利的念头你都没有。每天教学怎么?教而无教,无教而教。每天学习学而无学,无学而学,与般若相应,与自性相应,这叫真精进。如果觉得自己还有进步,已经落在什么?落在分别执着里面。勉励别人可以,自己真有这个念头就坏了。这个道理很深,慢慢学,愈学你愈能够体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01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03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