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40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四0卷)  2007/6/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4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前面我们学习到「无方大用」第六段,「四摄摄生三昧门」。这一段一共有十七首偈,我们学到第十六首。在前面我们讲过「三解脱门」,佛法里面还有讲「三解脱」,这个佛学常识我们也应该要懂得,对我们修学有帮助。三解脱是讲「性本、修成、起用」,实在讲,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能够用得上,它以空假中,就是天台家的三止三观为中心的理念。

  「性本」是说一切众生的自性,这是我们应当要好好的记住,一切法都离不开自性。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道,示现证果成道,证的是什么?证的就是自性,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他所悟的,悟的是什么?也是自性。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五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也知道这桩事情,所以说人性本善。过去童蒙的教科书《三字经》,头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性本善。我们老祖宗讲的话笼统,佛法讲得很精细,两个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明白了。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的意思是太好了、太妙了,简直一丝毫缺陷都没有,是这么个解释。

  佛法讲的,它讲空假中,自性的体是空的,但是这个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叫做空,这个很好懂。这个空是有,有为什么说无?因为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质都是从这里变现出来。我们用相宗的八识的四分来说明就很容易理解,相宗说阿赖耶的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八个识都有这个四分。四分里面的自证分就是性体,就是自性的本体,它是空的,但是什么?它能生见分,能生相分。所以你不能说它无,它能生,就是能现、能变。这个道理现代科学家也发现了,我们听到科学报告说物质是有,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发现物质是无中生有,那个无就是佛法讲的性空。所以它不是物质,它能够变现出物质,物质是相分,精神是见分。佛法里面告诉我们,先变成见分,就是物质跟精神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证自证分是什么?实在讲,证自证分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智慧不是外面来的。这个三分确实跟《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相应,智慧就是证自证分,德就是见分,相就是物质,相分;相分是物质,见分是精神,见分属于德,德相。相宗跟华严用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讲的是一桩事情。这些,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这是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你自性里面统统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所以,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也不是真的,但是也不能说是假的。你说是真的,它是因缘所生法,所以没有自体。若说有自体,那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所以叫空。现相,现相有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是假的,所以相是假的。它起作用,既然有现相,一定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用。如果统统都清楚明了,那个作用就非常殊胜,用叫什么?用中。作用既不偏有又不偏空,所以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空有不二,你用中,中是中道,中国人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圣贤之用都讲到用中,你不能偏,你偏空,错了;你偏在有,也错了。所以懂得用中。

  这是讲性,它的体本来就具足空假中,用唯识的四分来讲非常清楚。证自证分就是觉性,你突然开悟了,为什么开悟?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忽然现前,障碍去掉了;你把障碍放下它就现前,这个现前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心本来是有障碍,它不明,障碍去掉之后,它明了,它放光了,这就见到性。见到性是什么?见到自性里面的体、相、作用。体,《华严经》上称作法性,相称之为法相,法相里头有精神、有物质,都是自性的现相。用是什么?用就是体、相在自自然然的运作,我们今天讲大自然的运作,大自然的秩序。

  我们现在看到太空,你看这许多无量的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好像有一定的轨道,互不干扰,它有一定的规则,它不乱。小到一个身体,实在讲,我们身体的构造跟外面的大宇宙,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严格来讲,它是相同的。这是《华严经》上讲大小不二,大到宇宙,小到什么程度?小到微尘。微尘里面有世界,外面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大小不二。从这个地方真正体现到性德不可思议,本来具足。现在科学逐渐发现了,但是科学跟《华严》上讲的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华严》讲得究竟,讲得彻底,微尘里头有世界,这个科学没有发现。

  由此可知,整个宇宙是什么?整个宇宙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整个宇宙,自性是宇宙的本体,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你真的明白,真的认识了,才晓得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跟自己一体,不能分割。所以,佛家提倡慈悲与爱心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整个宇宙跟我同一个体,同一个自性;《华严》上讲法性,同一个法性。你看这关系多密切!冲突怎么发生的?迷失了自性才发生冲突。觉悟自性,哪里会发生冲突?觉悟的境界是什么样子?觉悟的境界是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换句话说,你没有一个妄念,你哪来的冲突?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诚」,《中庸》里面讲诚,诚是什么意思?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诚在我们大乘教里面就是佛境界,人做到真诚就成佛了,一念不生,不起一个念头。虽不起念头,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奇怪了,不是凡夫的境界。为什么?你见到性,诚就见性,所以至诚感通。真正做到至诚,一切众生的自性是一个性,它怎么会不通?怎么会不起感应?诚则灵,灵是觉知,灵明觉知。所以终极的学问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终极的学问,一切都不是外面,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所以性本空假中。

  于是从性本来是空假中,从体上讲就是性净解脱,性清净。清净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解的意思;没有六道十法界,也没有一真法界,这是脱。法界是什么?法界勉勉强强叫个一真,你要是执着一真的这个名,执着一真的相,你又错了。所以一真法界,佛用了一个名词用得好,叫不可思议,就在眼前,你不可以去想,你不可以去说。为什么?你一想,妄想分别就起来;你一说,执着起来了,妄想分别执着马上就现前,你就迷了。如何能保持永恒的不思议?这个东西好难!保持永恒不思议,不就不起作用了吗?一样起作用,这个就怪了!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也起作用,好难懂!

  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得到很大的启示,我们讲水,这杯水放在那里,水肯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它真起作用,这就是感应道交。外面境界众生有感,善念对它,或者是恶念对它;或者很美的花卉对它,很好听的音乐对它,它都能反应很美的结晶。它起那个作用是什么?用中!它才真的会用中。然后我们就想到,原来像释迦牟尼、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他就是用中。他示现,有这个身,我们执着这个身是有,他不执着。所以他这个身是什么?有空不二,可以说它有,可以说它空。佛菩萨应化如是,我们现在身体是不是?也是如此,跟佛不二!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个身体有空假中,从来不晓得。

  身体的空在哪里?空是法性,在动物也可以叫佛性,就是觉性,就是四分里面的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觉性,你知道痛痒,你有很明显的感触。这个东西不生不灭,人身体有生灭,灵性不生灭。灵性有了分别执着,佛法里面叫它做阿赖耶,叫神识,我们俗话称它作灵魂;迷得重的叫灵魂,迷得轻的叫神识。迷有轻重不同,灵魂迷得重,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灵性迷得轻,所以它住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没有出十法界,这是灵性跟灵魂的差别不一样。不生不灭,那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个身体剎那生灭,物质现象剎那生灭,物质跟精神统统是剎那生灭。佛经上讲心行不住,前念跟后念是相似,不是一个。

  现在科学实在讲也很值得人尊敬,逐渐他们的发现跟佛经上所讲的相似,可是他们依旧是世间法,为什么?用释迦牟尼佛的标准来讲,因为科学家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道理就在此地。离妄想分别执着,才叫出世间法;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发现得再多,再接近相似,都叫做世间法。发现是发现了,你得不到受用,你不能解决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你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换句话说,你还是生活在烦恼跟六道轮回的世间。这个不一样!出世间法,他得其受用,他真的超越了,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他真做到了,得其受用。

  所以在性净解脱里面,我们用一句容易懂的话,本来解脱。这就是说明,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是什么?六道的相、三界的相、十法界的相,统统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三界、六道、十法界全都是有为法,梦幻泡影,性净解脱。性净解脱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自己迷了不知道,这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希望将来能够证得的就是这个。

  第二种叫「修成」,修成的空假中。我们现在迷了,性本空假中迷得太久,要是没有遇到大乘教,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怎么知道有这桩事情?虽然这桩事情就在现前,就在现前,就不知道!现在知道了,知道怎么样?知道要修。修是什么?修是修正,把我们对于遍法界虚空界,这一切现象、这一切道理、这一切因果的真相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现在全都是误会,全都是茫然无知。所以,修就是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这叫修。

  修成的空假中,你真正了解这现象,明白了,知道如《般若经》上所说,「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有把它称作妙有,妙有非有,那就是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所以称为妙有非有。因此,这些有,你可以受用它,你不能执着它。就像我们看电视、看电影一样,你可以欣赏它,你不能控制它,你也不能占有它,你没有办法得到它。你能够了解现前宇宙就跟电影画面一样,你在这里面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想获得的念头,你多自在!你想控制它、你想占有它,你多苦!结果怎么样?结果一场空。你占有得再多,到什么时候是一场空?死了之后一场空,什么也带不去,这是明显的你能看到。

  实在讲,我也常说,你每天晚上睡觉,你睡着之后跟死了有什么两样?睡熟的时候,人家把你身体抬走你都不晓得。你想想看,你眼睛一闭睡在床上,什么是你?连身体都不是。每天晚上死一次,你还不觉悟吗?觉悟跟不觉悟,这个人一生的享受可大不一样,觉悟的人快乐无比,不觉悟的人痛苦无边。不觉悟的,苦从哪来?苦从控制、占有来的,患得患失;觉悟的是一切随缘,快乐!只有现前,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现前也不在,也不是真的存在,他就解脱了,他就得大自在,他就是用中。所以要晓得,每天晚上都死一次,生死有什么了不起!平常现象,自然现象。

  所以修成真实的智慧,你能把这些事情看清楚、看明白,这是真实智慧,实慧解脱,修成实慧解脱。住在真实智慧当中,就是解脱,不生烦恼。惠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一般人不懂,五祖忍和尚可是行家,一听这个话,三解脱里他修成实慧解脱,决不是一般人能懂的。就是说在这个境界里就跟惠能大师一样,你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当中生智慧,不生烦恼。念念帮助苦难众生,不为自己。为苦难众生全心全力去服务,三轮体空,怎么样?没有执着身是我,也没有执着对方是真的、是实有的一个物体,没有执着,也没有执着我替他干些什么事情,叫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事情做了,做得非常圆满,做得非常好,心地痕迹都没有,这叫起用!这都是我们要学的。菩萨的境界,我们能学一分得一分受用,能学两分得两分受用,虽然妄想分别执着还没有放下,得相似的作用;如果放下,得真实作用,没放下是相似的作用,对于帮助你放下,大有好处!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原因在哪里?你就自然明白了。

  所以,我们先要要求相似,由相似再入真实。你看诸佛的四土,凡圣同居土叫你提升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相似位;然后再提升到真实,实报庄严土。说是我不通过相似,一下就到真实,有没有这个可能?有,太少了,那叫天才,上上根人,这个不容易找,千百年来可能出那么一、二个,绝大多数的人做不到!做不到就渐修,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最笨拙的方法,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往上去,像我们现在在凡夫位,希望来生能够停到四王天,接上去,再一世的时候提升到忉利天,再升到夜摩天,再升到兜率天,再升到化乐天,再升到他化自在天。一层一层往上去,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上去,行!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去就初禅,初禅、二襌、三襌、四禅,再到四空天;四空天再往上去就是声闻,再上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了。一层一层往上提升,正确的!绝大多数人走这个路子。这个路子对中下根性的人接引,成绩辉煌!

  可是这里头还有一个特别法门,那是无比的殊胜,比上上根人的成就还要殊胜,就是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那太殊胜。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真难信!你不要以为我这一生已经信了很幸运,靠不住!你没有真信。为什么没有真信?真信你就依教奉行,你现在还做不到,你对这个世间不能放下,对这世间还有留恋,所以你不是真信,只能说我相信有这么一回事情。真信跟一般的信不一样!所以,绝对大多数的学佛人,现在包括出家的,他的信是什么地位?天台大师讲的名字位中,有名无实。说你不信,你还相信,你也受了三皈五戒,甚至出家比丘、菩萨戒你都受了,是不是真信?还相信自私自利,还相信名闻利养,假的,不是真的。真信里面,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了。懂得佛教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自己还是做不到,那叫正信,正信是懂得理论,做不到;真正做到叫真信,才管用!

  所以,三解脱起用的空假中,空假中他都用上,都用在生活上,他得到方便净解脱,方便清净解脱。方便,我们下面的经文完全讲到,真叫大开方便之门!清净解脱。讲到究竟的方便,给诸位说,大小不二,「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那就是不二法门。所以我们可以说,方便净就是大乘教上常讲的不二法门。现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都是修行的总纲、总原则,总持法门。无论学哪个宗、学哪个法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你所修学能够与三解脱或者三解脱门相应,功夫决定得力。那么你在生活当中,真的像佛所说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想想我们现前,我们现前确实是惭愧。惭,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就是对不起自己的自性;愧,对不起父母师长,对不起一切众生。为什么?没学得好。现在在人间,不晓得自己学习,真叫醉生梦死,胡里胡涂过日子,这才叫真可怜!来生到哪里去?来生不是往上,往下面去,降级。来生还能得人道是留级,你在这个世间的功课没学好,留级。这个世间的功课是什么?基本的功课,就是说你得把人做好。人的标准是什么?在我们中国传统里面讲,五伦八德,五伦是道,八德是德,道德,你没做好!

  父子有亲就是父慈子孝,你做儿子,有没有做到孝道?父子的关系有没有修好?这些是课程。君臣的关系是领导跟被领导的关系,仁义!夫妻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你有没有达到标准?达不到标准,好,来生再来。什么时候达到标准了,你就提升,上升一级。像念书一样,我所学的学分全部及格,明年升级;不及格,留级;实在太差,降级。你降级,人降级就是三途,饿鬼、畜生、地狱,你降级。降级还是在学,无论是哪一道都是在学习。希望我们真正了解这个道理,知道我们把课程学好,向上提升。有向上提升的条件,念佛求生净土就很有可能,这是佛法里头无比殊胜的法门。

  我们现前的功课,这些年来,我们是非常具体的提供给同学们,第一个是儒的根,落实《弟子规》;第二个是佛的根,学习《十善业道》;第三个是道的根,受持《感应篇》。在中国五千年来,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有儒、有道,儒虽然讲的孔子,是孔子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所以儒家是代表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术是什么?中国学术是道德仁义。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中国传统的学术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五千年来中国人,无论你有没有读过书,你认不认识字,这三种教育都学过。不念书、不认识字,从哪里学的?从小父母教的,从小长辈教你的。无论在什么时候,耳濡目染,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教育。所以中国人善良,中国人温和,是教出来的。

  到佛法传到中国来,佛法传到中国来两千多年了,把我们的学术提升,提升到什么?大幅度的提升,扩充了伦理、道德、因果,提升了哲学跟科学的教育。所以佛经,特别是我们读的《华严经》,《华严经》讲什么你总要知道。《华严经》里面就是讲这五个东西,这五个科目,这个要知道,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方东美先生介绍我佛经哲学,他说《华严经》是佛经哲学概论,我们从这个题目里面来学《华严》。而且告诉我,这个哲学概论是全世界最高峰的哲学概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学不是去背,不是去念,要做到。所以要落实《弟子规》。

  《弟子规》总共有三百六十句,句句都要做到,变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有受用。学习《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不长,你读了之后你才晓得,《十善业道》是所有一切世出世间法的大根大本。为什么?它从人天讲起,人天世间法,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基础、根本都在这十条上。条目不多,只有十条,分配在身语意,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是你念头,不贪、不瞋、不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要遵守,都不能违犯。

  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说「十善业道」,我们那时候在台湾,台湾交通工具最普遍的是火车,从南到北。他说十善就像你上火车,从台北到高雄那张火车票一样,你买了票上车,起步,这张票时时要放在口袋里,不能丢掉,车上还要查票,到终点,票还要收去;就是说十善业道从开始学佛到成佛都不能离开。没有十善,就像车脱轨了,离开轨道,你就不在佛的轨道上。这一脱轨的话,到哪里去?就是饿鬼、畜生、地狱的轨道,你说多可怕!因为从人天到大乘究竟佛果,这个轨道都是十善,能离开吗?不但行为不犯,起心动念都不能够犯,这真正的学习。

  道家的《太上感应篇》,里面所讲的统统是因果教育,诸位要记住,祖师大德们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现在连外国人,近代的精神科的医疗在外国很流行催眠术,用深度催眠能叫人回到前生,回到再前世,发现轮回真有,不是假的。发现人没有死,人没有生死,身体有生死,他们也讲灵魂,灵魂没有生死,他又去找了一个身。生生世世的事情都还记得,都能够在催眠当中说出来,医生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等他从催眠醒过来之后放给他听。他自己如果不是在深度催眠之下,他也忘得干干净净,不知道,不晓得;这一听自己所说的,才真正明了有前世、有因果。杀生要偿命,欠债要还钱,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被外国人证明了。

  我们在这么多年讲席当中常常说,人在这个世间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为什么?没有占便宜的,也没有吃亏的,这是事实真相。我占了别人便宜,来生我要还他;我吃了亏,来生他要补偿我。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会生活得心平气和,你会生活得很快乐;不晓得事实真相,那么在你坚固的分别执着之下,你会很痛苦,你计较得失,不知道因果通三世。人与人、人与万物不可以结冤仇,冤仇结下去之后,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才叫真恐怖。所以冤要化解,怎么化解?我想化解,他不能化解,没有关系,只要我这边化解了,他那边虽记仇也没有用。为什么?世间一切法是相对的,对立的,我们前头讲二边,二边对立,如果一边没有了,这一边就空了,落空。

  你明白这个道理,能不能化解?能。诸佛如来化解怨结不是从对方化的,那生生世世跟多少众生结的怨,你怎么化解?自己这边没有了,那边全就没有了;自己这边还有执着,那边统统存在,就这样道理。所以,「觉后空空无大千」,那不全解决了吗?这就好比作梦一样,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在梦中跟人结冤仇,一下醒过来,梦中人虽然想报仇,你醒过来,你不在梦中,他找不到你,就是这种样子。所以,化解一切问题不在外,在内。

  我们参与联合国这么多的和平会议,和平会议开了三十多年,世界愈开愈乱,冲突的频率年年上升,冲突的伤害一次比一次严重,没有办法化解。什么原因?都认为冲突是在外面,是在双方。有人问,佛法里用什么方法?我们中国传统老祖宗用什么方法?用的方法高明,妙极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这类事情是向内心里面去化解,问题真的解决了。他跟我冲突,我不跟他冲突;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问题就解决了。你看佛法讲得多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对立在哪里?矛盾在哪里?冲突在哪里?全都没有了!这是解决问题真正的不二法门。我们真懂这个道理,要会用,用在生活上,用在调解纠纷上。调解纠纷是坐下来,不是讲和,和不了,坐下来干什么?上课,学习圣贤之道。大家学习圣贤之道之后,都恍然大悟。圣贤之道是什么?圣贤之道是回归自性之道,它不是外头的东西,它是自己。圣贤之道,我们可以这么说法,认识自己,真正认识自己才晓得那个人是自己。

  我常常比喻说,我们牙齿咬到舌头,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我有过好多次,严重的时候咬出血,很痛!舌头要不要报仇?要不要把这些牙齿都拔掉?从来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一体。你哪一天认识它,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就跟舌头跟牙齿一样,对立、冲突、矛盾一笔勾销,全没有了,现在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是一体。可是真正知道是一体,肯定是一体,给诸位说,这是大学问。到什么时候才真正知道?明心见性,真的知道了,证实了。我们今天没到这个程度,听佛讲经是这么说法的,我们只是听说,没有证实;听说而后证实,证实就是明心见性。所以听说是在名字位。真的很想证实,我们真的努力在想证实,观行位,你朝这个方向、目标去走,这不是假的,是真的,真干了!真干,还在初学的阶段,还没有见道,方向、目标没错,认真努力去学习。学习个三年五载,学习个十年八年,渐渐契入境界,信心具足,法喜充满,真的烦恼轻、智慧长。从名字入观行,从观行入相似,从相似入真实,这有阶段性的。

  出家必须要学习沙弥律仪,所以出家的根是四个根。在家修学是三个根,三个根好像鼎,三足而立,鼎;四个根比三个根稳固。所以中国几千年的教学,一般人只有浅深不同,全都接受过这三个根的教育,这是中国人。中国的出家人是四个根的教育,他还要接受沙弥律仪,叫根深蒂固,所以代代都出圣贤,大圣小圣、大贤小贤。佛门里面,儒、道里面,都出高人!到我们现在这一代?现在这一代看不见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有几个高人,这些人过世之后变成什么?后继无人,这个事情叫人担忧。

  去年我从伦敦回来,在伦敦去访问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前年访问牛津大学,我去访问他们的汉学系。欧洲汉学,这三个学校是非常著名,而且有很长的历史。果然不错,这里面的学生、教授普通话都讲得很好,完全不需要翻译,他们读中国古书,读佛经。有一个研究生用《无量寿经》写博士论文,还有一个研究生用《孟子》写论文,另外有一个是用王维,唐朝的文学家。他们的指导教授麦大维先生问我一个问题,说是在中国近年来出土文物里面有四个字,「物恶独胜」。他一个字一个字告诉我,物,物质的物,善恶的恶,独立的独,胜负的胜,他这么告诉我。他说这四个字什么意思,物恶独胜?

  他也请教过不少专家学者,有人跟他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明人厌恶一个人独自殊胜,他问我这个说法对不对?我觉得这个说法对,但是意思不完全。要是人讨厌别人独自殊胜,那用「人恶独胜」就好了,为什么用物?物比人大,比人的范围广,物是讲天地万物,都讨厌你独大、你独自殊胜。他明白了。那个恶是厌恶的恶,讨厌,你反过来想,天地万物都喜欢共胜,我们大家一起都殊胜,共和、共美,大家都一样的,好!个人独胜,超越别人,别人都嫉妒、都讨厌你。

  接触之后,我们深深感到在外国汉学系里头没有真正的高人。这也难怪,为什么?我们中国本身现在汉学里头确实也没有高人,外国怎么会出高人?所以从欧洲回来之后,我就想到如何能培养儒释道的高人。培养不难,只要四个根扎得好,那就是人才。这四个根能扎下去,然后你好好的帮助他,你给他一个环境,让他去念书,中国自古以来所谓的是十载寒窗,一举成名。你能够帮助他、供给他,让他无后顾之忧,好好念十年书,他有这四个根,念十年。十年专攻一门,不能学两样,学两样就不能成就,学个三样、四样就更糟糕。

  一定要遵守老祖宗的教诲,老祖宗教诲在哪里?在《三字经》的前面八句,首先肯定「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意思是佛在经上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肯定这一句,你才能建立自信心。我本性本善,我本来是佛,我要是学佛一定能成佛,他有信心;我要是学儒,我一定能够学到孔子,他有信心。所以首先建立信心。然后了解事实真相,「性相近,习相远」。从本性上来讲,大家没有两样,就像佛法里面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性相近。为什么会有差距?差距是习性,所谓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生长的环境,你会受环境影响。这个环境好,你就变成好人;环境不善,你就变成不善。

  所以孟母三迁,道理就在此地!她为什么要搬家?孟子的母亲原先住的地方,是跟像现在讲葬仪社很近,所以孟子从小学埋葬死人。他妈妈看了,这个不好,赶快搬家。搬到另外一个地方是跟屠宰场很近,孟子就学了杀猪、宰羊,她就想到这也不行。最后第三次搬的时候,搬到一个私塾的附近,看到小朋友去念书,他去念书,这个好。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这就说明,圣贤是教出来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看你怎么教法。这是教学的道理,环境太重要!

  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学校,我很少去看,一看的时候让我看得心惊胆跳。什么事情?学校的周围居然都是网吧、电子游戏机,大概这些学生一下课都到那边去玩去了,这个不好,这个学校要搬家。这些学生能念得好书吗?非常可怕,我们看了很恐怖。所以底下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重要,教、学都是贵以专,就是一门深入。你一生用十年,十年用在一门功课上,你就出人头地。早年我在台湾住在韩馆长家里,她家的邻居,大概隔三家,隔三家是天主教堂,这个天主教的神父是政大文学院的院长。他一生专攻《宋史》,一生时间、精力都用这一部书上,所以讲宋朝的历史他是专家。这个人我们问问他,他的学历初中毕业,自修成功,他的基础是初中毕业,没有念过高中。一生就是研究、学习《宋史》,最后是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好像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靠什么?靠自己成就!

  自古以来成就的人,都是自己发愤努力而成功的。但我们能够提供一些环境,他喜欢研究哪一门,真正有这四个根,我们可以帮助他,让他好好的去念十年书,他就会变成世界尖端的人才,真的是专家学者。如果没有这四个根,他所研究的就是儒学、道学、佛学;他要有这四个根,他是学儒、学道、学佛,不一样!他要学《论语》,真的是现代的孔子;学《孟子》,是现代的孟轲;要学大乘经教,是今天的释迦牟尼,成功了!所以我天天就在想这桩事情,能不能有这么一个环境,让天下真正好学的人在这个地方学习,我们提供他学习的环境。

  古时候十年寒窗,是独善其身;十年之后,学成之后,则兼善天下。现在怎么样?现在可以独善其身,同时兼善天下。譬如有十个、二十个同学,每个人专攻一门,每天自己做学习的报告。我今天读了一天书,我这一天书有些什么体会,做报告,报告给同学们听。我学《论语》,我报告《论语》,一天半个小时;你学《金刚经》,你每天也半个小时报告《金刚经》的学习心得;他学《庄子》、《老子》,每天都用半个小时。我们的报告厅就是摄影棚,我们录相同步用网络播出去,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那就是独善其身同时可以兼善天下。有这么一个小型的书院就行了,能够有十几二十个人天天在做这个报告,我相信一年的时间,整个社会风气会转变。为什么?圣贤的学说,圣贤人来讲才有效!不是圣贤人讲,学者专家说到做不到,别人不相信,听了没有味道,不想听你的课!你自己真正做到了,就有摄受力,至诚感通,有摄受力,会产生很大的效用。这不是做不到,不难做到。

  成圣成贤是不是要找个圣贤的老师?当然是要。找不到怎么办?跟诸位说,孟子就是找不到,孟子好学,找不到老师;他找不到老师,他找古人,古人他找谁?他找孔子。孔子那时候已经过世了,孔子的著作在,孔子还有不少学生在。所以,他专门学孔子,有问题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以孔子做老师,他真成功了,变成孔子的继承人。你看现在讲孔孟,没有讲孔曾,没有讲曾子。由此可知,我们找古人做老师就行了,现在没有老师,古时候有。我学佛,找释迦牟尼佛;我学儒,找孔子;我学道,找庄子、找老子。直接承传,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所以,就是基本的那四个根要稳。没有这四个根,你可以成为学者,你不能成为圣人;有四个根,你不但是学者,你是圣人。这是现在迫切需要的一个问题。

  我最近到云南去看看,在山上看到确实有很好的环境,能够真正让这批年轻人在那个地方闭关十年,十年不下山,这是至少。早年我访问日本,去看日本的比叡山,比叡山在日本是非常著名的,认为是佛教的母亲。日本有十三个宗派,佛教十三个宗派,十三个宗派的祖师,他们开山的祖师都是在比叡山上长期修行,然后下山传道。我问里面的执事,我说他们在山上修行,最少的时间是多长?他告诉我十六年,最长的三十多年,不下山。所以他才能成就,下山弘法就成为一个宗派的祖师。中国从前订的十年是最低的一个限度,不能少过十年,能够在山上十年不下山,专门攻一门。

  现在儒释道三家的经论都相当丰富,都不缺乏。佛家有《大藏经》,儒现在有儒藏,《四库全书》,道有《道藏》,典籍很丰富,参考数据多。可是要一门,只学一门。一门,前面两年专攻经,不要看批注;三年之后,可以参考各家的批注,各家批注选一种、二种深入;深入之后,再参考其它的批注,一部经的批注。十年功夫下去,真的通了。因为一门,心是定的,定生慧,人心不定,没有智慧,定生慧,慧才开悟,才能够贯通。所以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智慧开了。如果学很多门,你能够学到很多常识,不开智慧,学一门会开智慧。

  我们在初学经教的时候,老师只准学一门,你想学两门,不教你。他是很肯定的告诉你,你没有能力学两门,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它不像佛学院,佛学院同时学很多门,我们晓得那是学常识,真的,佛学院出不了人才。原因在哪里?学得太杂、学得太多,心是散乱的,不是清净的。学一门,心是清净的,他每天想就想他这一部东西。可以听别人的报告,能够吸收别人的一些智慧,帮助他自己开解,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才能成功。所以这是我们现前迫切的一个期望,真正能为中国传统造就人才。你懂得理论、懂得方法,不难,是可以做得到的,只要中等根性的人,最重要的是德行,有德行、有毅力、有决心,锲而不舍,没有一个不成功。

  中国三家的学说,可以贯通全世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学说,乃至于不同宗教的传统都能贯通。为什么?全都是自性流露的,到你真的见性的时候,没有一样不通。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门门通,我们要相信这个道理。然后读这个经文,我们的体会就更深了。「彼诸大士皆示现,能使众生尽调伏」,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的。

  我们今天处的这个世间,在历史上讲大乱之世,它不是大治之世。为什么乱?圣人的教诲没有了。科学技术的教育有负面的作用,圣贤教诲只有正面,没有负面,所以科学决定不能够脱离传统。中国人讲传统,就这三个东西,伦理、道德、因果,可以再加上哲学,不能脱离这个。科学如果把这个东西脱离,科学对于人类有害无利。得的利益,那就像佛经上的比喻,刀头舐蜜。好像一把利刀,刀刃上涂一点蜂蜜,舔起来很甜,甜头还没有尝到,舌头已经被割掉了。现代科学,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得到,科学的便利是有,比如现在的交通工具,飞机、轮船、汽车,代步方便;副作用,诸位现在知道了,臭氧层被破坏,大气被污染,温室效应就从这儿来的。

  地球现在暖化,特别是这一年来,去年冬天叫温冬,温暖的冬天。南极、北极亿万年的积雪现在开始在融化,速度惊人。科学家给我们做的报告,如果南北极的冰统统都融化,现在的海水会上升六十五公尺;换句话说,沿海六十五公尺以下的全都会被海水淹没。这个事情,美国上一任的副总统高尔好像在全世界到处在讲演,我是听到一个他讲演的光盘,听他报告这一桩事情,极力在呼吁!现在这个现象已经浮上来,太平洋有些小岛不见了,大概在海平面不到一公尺的不见了。前几天我听人告诉我,巴里岛,上次在那边举行一次,联合国办了一次国际和平会议。听说现在这个岛涨潮的时候潮水涨上来,但是它不会落下去。这是什么?这是水已经上升,不落下去了,低洼的地区被淹没了。海水上涨决定是加速度,愈往后面涨得就愈快,真的使人听到人心惶惶。

  科学只讲数据,温室效应,排除这个工业,排除这些废气,是的,在佛法讲这是缘,还有更深的因。因是什么?因是贪瞋痴慢,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洪水的因是什么?贪婪!如果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人各个都有很严重的贪心,洪水就涨,冰就融化了。这个说法科学家不信,学佛的人相信,学圣贤教育的人相信。贪心感水灾;瞋恚感火灾,火山爆发,气候的炎热,瞋恚;愚痴是风灾,飓风;傲慢是地震,傲慢是贡高傲慢,不平,我比人高,感招的是地震。这个我们讲天然,现在讲是天然灾害,他不晓得是人心所感,这在佛经里面讲的境随心转。

  用佛的方法来化解灾难,两句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灾难自然化解。佛说的这些,现在世间人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叫共业所感,那就没有法子。但是要晓得,这一个地区的人如果相信,这个地区不遭灾难。共业里头有别业,我们中国谚语所谓是「一人有福,连带一屋」,我们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人,有一个人有福报的,他不会遭灾难,我们有灾难也沾他的光,灾难也不会现前。香港这个地区,如果所有学佛的人都能认真落实四个根,香港就可以能免除灾难。我们学佛的人要做出真正的贡献,他们贪,我们不贪;他们瞋恚,我们能忍辱;他们愚痴,我们有智慧;他们傲慢,我们谦虚。真正能勤修戒定慧,不但度自己,度自己就是度众生,自己没度要想度众生,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要帮助别人是先帮助自己,帮助这个世间化解灾难,先把自己贪瞋痴慢、烦恼习气除掉。自己不遭难,然后才能够帮助这个地区。

  当然这样地区愈扩大愈好,所以宗教的教学、宗教的教育在今天比什么都重要。宗教要团结,宗教要往来,宗教要互相学习,避免冲突,避免矛盾。我们以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拯救地球上的灾难,那就是大家一定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最重要的还是互相学习,在教义上扎根。宗教都是爱人的,神爱世人,佛法的大慈大悲,《古兰经》的真主确实是普慈特慈的,普慈特慈就是大慈大悲。可以贯通,可以融合,我们共同一个目标,化解这个世间灾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39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741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