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一十

  日期:2011/7/18 17:25:14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一0集)  2011/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六十三面最后一行,从第二句看起。

  「上《法华》云:成就四法,当得法华经。今则法藏大士所发一切誓愿悉皆圆满成就,故得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法华经》上的四法是从果讲到因,这个例子在佛法、在中国传统都常常见到,先从果,然后再讲因。我们把它反过来看,我们怎样学才能得到诸佛护念?第一个,首先要发救一切众生的心,这个愿不发,跟佛菩萨的愿心相违背,他就是想加持你也加持不上。这一句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首先要发这个愿心。菩萨修行,无量劫中保持着精进不退转,靠什么?就靠这个愿力,修六波罗蜜,特别是布施、忍辱。愿发了之后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个地方入正定聚就是断烦恼。烦恼的根本是什么?是欲望太多,那是烦恼的根。把欲望减到最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切都放下了,世出世间一切放下,你心就定了;心要是定了,业障就消,就这么个道理。业障消了之后要植众德本,业障不消,积功累德是做不到的。在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它的确是有程序的。学法门为什么?是为普度众生。实际上,入正定聚在《般若经》上就讲的是根本智,植众德本就是培植后得智,无所不知。你才能够应种种不同的根机,普度众生,这样你就得诸佛护念。所以真正得诸佛护念,没有救度一切众生心(这是大慈悲心),跟诸佛就不相应。诸佛唯一的一个心愿,就是一切皆成佛,你说这还得了!所以你就能够得到一乘大法,一生成佛的法门。得这个《无量寿经》就更殊胜,无比的殊胜,阿弥陀佛示现给我们做榜样。

  今则,就是现在,现在法藏大士所发一切誓愿,这就是第六品上我们所学过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都圆满,悉皆圆满成就。故得,下面果报就现前。他得到「如实安住」,这里最重要是实,真实,这不是假的;决定不像十法界、六道,不实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十法界哪有安住?都是临时住,我们常常所讲的,居无定所,到处流浪,人在六道里头不到处流浪吗?在四圣法界里面稍微好一点,还算不上安稳,算不上,实报庄严土这才叫安住,这才叫安稳。为什么?这个世界永恒不变。下面批注要详细给我们介绍。具足庄严,完全是性德,性德自然的流露。正报,具足庄严;依报,清净佛土,是极乐世界。

  下面给我们细说。「如实安住」,先讲「实」,「真实,亦即实相、真如与法身。如实安住,即如实而安住于此真实之际」。《无量寿经》讲三种真实,安住在自性里面。实相就是真相。世间法,十法界都叫做世间法,十法界里面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真实的。佛家对真实有个定义,什么叫真实?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大乘教里面说永恒不变,那就叫真实。凡是有变化的,那都不是真实。我们仔细观察,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真实?动物,人是动物,动物有生老病死,变化。只要有变化、有生灭,就不是真实。植物有生住异灭,也不是真实的。矿物,包括星球、星系,现在科学家都证明了,有成住坏空。这都不符合真实的定义,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现代的量子科学家就讲得更清楚、更微细。讲到什么?物质的现象。物质最小,我们佛经上讲微尘。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阿罗汉能看见。可是比微尘还有更小的物质,阿罗汉也看不见,阿罗汉只能看到微尘。比微尘更小的叫色聚极微,这个阿罗汉看不见,菩萨能看见。比色聚极微更小的有极微之微,权教菩萨看不到,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都看不到。谁能看到?法身菩萨能看到。大乘经里面有说,极微之微,八地菩萨才能看到。这多半讲的是别教,别教八地就是圆教的八住,十住菩萨,到第八住他才能看到。这个不能再小了,这个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再就没有了。现在量子科学家看到了,他们从仪器里面看到的,看到最小的物质,就叫量子,也叫小光子,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的短暂,振动频率很高。有物质现象,发现物质现象是假的,根本物质不存在。

  我们现在感觉得有物质现象存在是怎么回事情?是意念在那个地方让这些极其微细的这些粒子聚集在一起,产生一个幻相,我们称它作物质。所以物质是意念累积的一个连续的幻相,确实是剎那生灭的,正如同我们看电影,在银幕上看到的画面一样。画面里面的动作有快有慢,那怎么回事情?科学家的解释,频率不相同。频率慢的就变成固体,坚固的东西,频率快的就变成液体,像水一类的东西,我们身上的皮肤,这都比较慢的,更快的就变成电磁波,是这么一种情形。我们看到五花八门,完全是频率不相同让我们产生的幻觉。这是物质的真相搞清楚了。物质是精神的累积,换句话说,物质的基础是精神,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从哪来的?这个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科学家现在说,精神现象是无中生有。这句话我们听到,他没说错,但是他没说清楚,不能说他错。在佛法里面,精神现象从哪里来?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都是以自性为本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一念不觉,从自性里面变现出一个阿赖耶,阿赖耶是依自性变的,没有自性就没有阿赖耶。佛经上比喻,譬如形跟影,我们在太阳底下站着,有个影子,影子是阿赖耶,人好比自性,所以阿赖耶是假的,但是它不离真的,没有人形哪来的影子!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能变,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法相确实是自性,依自性为体变现出来的。

  自性能现能生,它不会变,阿赖耶会变。自性现的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土。所以诸佛如来实报土完全相同的,没有两样。法性身,法性土,永恒不变。在实报土里面,你看到的人没有生老病死,你看到的树木花草没有生住异灭,没有,山河大地没有成住坏空,所以叫它做一真,它跟我们世界不一样。法藏菩萨所感得的佛土是法性土,非常非常的难得,他的四土都是法性土。这是不可思议誓愿的圆满成就,遍法界虚空界只有弥陀净土有,其它佛土里头没有。所以阿弥陀佛称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实相就是真如,也叫做法身,或者称为法性身。

  「如实安住,即如实而安住于此真实之际。」这里头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他们住在真如实相之中。那问一句话,我们是不是?说老实话,我们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是,但是不知道,确实是住在真如实相当中,你自己完全不晓得。真的吗?一点都不假。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此地就是真如实相。坏在哪里?坏在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你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把真如实相变质了,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都是你自己念头变的,跟别人毫不相关。如果你在这个环境里头还不满意,还怨天尤人,那你是罪上加罪。为什么?没有人来找你的麻烦,完全是你自己心态变现的,你迷了,你不觉。外面境界有没有影响你?说老实话,没有影响你。你要是「我被它影响」,为什么佛菩萨不受它影响?佛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他不受影响,他就住一真法界。

  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自己搞出来的,原本都是一真,都是诸佛的报土,也是自己的报土,自他不二,为什么要执着?因为你有执着,所以才有六道轮回,你不执着了,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哪来的六道轮回?你问阿罗汉、问辟支佛有没有六道轮回?他会跟你说我没见到。为什么?他没有执着了,见思烦恼断了。我们今天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变现出六道轮回,你自己的烦恼自己变的,自己变的果报自己去受,叫自作自受,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佛菩萨大慈大悲来把你点醒。你真的觉悟、明白了,见思烦恼一放下,六道真的没有了。尘沙烦恼一放下,声闻、缘觉没有了。起心动念一放下,十法界没有了,清净佛土、具足庄严这个时候现前,全都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萨对众生最大的恩德就是把我们点醒,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以为事实真相是真有,在这里头受苦受难,哪知道全是假的!

  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它能生能现,在哲学里面讲,它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体,全是从它现的,它所现的一切现象就是自性,性相不二。古人用金跟金器做譬喻,把黄金比作真实之际、真如本性,把金器比喻作法相。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万法是法相。法性在哪里?法相跟法性是一体的,法性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用黄金做一个手镯,手镯是相,做一枚戒指也是相,做个项链也是相,相不一样,性一样,全是黄金做的。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一样,相不一样,性是一样的,真如本性,一个性。所以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什么关系?一体,一个性体。这个认识不容易!现在人连父母都不认识,跟父母还要吵架,跟父母还要分家,成什么话!中国人讲孝道,你看孝字什么意思?孝字是会意,让你看到这个字你就晓得,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它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是一体。这就是佛家讲的法性跟法相的关系,法性是老,法相是子,一体,一,不是二,这才是事实真相。诸佛菩萨爱护一切众生是爱护自体,迷惑颠倒的众生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他只顾自己,去伤害别人,这大逆不道,这是错误。

  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外有眼耳鼻舌身的五官,里面有五脏六腑,它是一体,一个整体,不能说眼睛我独大,你们都得听我的,没有这个话,平等的。哪个地方出了麻烦,出了毛病,大家统统有分,都得关怀,都得照顾,一定要合作。为什么?一体。身上任何一个地方有痛痒,全身都感觉到,一定要把痛痒把它治好,大家都安心。每个器官都正常,每个细胞都正常,这个人身体健康;哪一部分不健康,麻木了,那个地方生病了。所以六道十法界是病态,是不正常,是迷惑颠倒造成的,佛菩萨来帮助,那不是应该的吗?迷了自性,不知道是一体,觉悟自性的人知道是一体,知道是一体,自自然然全心全力来照顾你。可是迷惑颠倒的人,对他的照顾不但不感恩,而且还排斥,怕你害他。这是迷悟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我们今天很不容易从迷走上觉悟,这个缘分百千万劫难遭遇,努力加一把劲走出去,就成佛了,永远不再迷惑,永远不退转,这就是如实安住。

  「简言之,即安住于诸法之实相。实相者,正本经之体也」。实相是什么?真如自性。《无量寿经》的经题,就是《无量寿经》从哪里来的?佛说的。佛根据什么说的?佛根据真如实相说的,因为佛证得真如实相,所以他能说得出来。真如实相是所有大乘经的体,一切大乘经都从真如实相流出来的,跟小乘经不一样,小乘经还是从阿赖耶流出来的,从阿赖耶的善心所流出来的。六道里面有不少的众生真的是迷惑颠倒,随业流转,那是从阿赖耶烦恼心所里头流出来的。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展开是八万四千烦恼、无量无边烦恼,归纳到最后三个,贪瞋痴,叫三毒。三毒还可以归纳,归纳成一个就是贪。为什么瞋恚?贪不到才瞋恚,贪到就欢喜。所以根本就一个字,就一个贪,你看贪多可怕!世尊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贪瞋痴感得的三灾叫大三灾。贪婪感得的是水灾,瞋恚感得的是火灾,愚痴感得的是风灾,大三灾,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又实相即真如,故如实即是如如。如实安住,即《金刚经》之如如不动也。」如如不动,这个意思很深,不是说我们一般不动,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什么?是说心不动,念头不动。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那叫如如,那叫不动。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应的时候有动,应的时候是现身说法。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三千年前他示现给我们看的,住世八十年,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年,八十年他哪一天没动,天天都在动作,每一天日常生活,教学、托钵、解答一切人的疑难杂症,每天有多少人去看他,向他请教。佛慈悲,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佛到这个世间来不为别的,就是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他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破迷开悟。所以身行,身在动,言教,口就说了,哪有不动?其实他真的不动,我们看到他动,实际上他没动,他如如不动。所以世尊曾经说,《般若经》上讲的,他一生没有说过一个字,如果有人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他统统否定了。

  明明是有动,怎么说不动?他真的没动,他没起心、没动念。他示现什么?他一生没说一个字,我们说话是通过思考的,有说,他说话没有通过思考,而且还没有通过起心动念,完全是感应,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这桩事情,佛在经上有比喻,譬如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你敲钟的时候,钟响了,响应是响了,那个钟有意识吗?你敲得重,我响重一点,它有没有这样想法?它没有。所以叫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行而无行、无行而行。这个意思太深了,只有法身菩萨知道,一般人哪里会知道?大乘经上我们常常看到,「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个定就是如如不动。那伽是比喻,那伽是什么?龙、象。龙我们没见过,象看见过,你仔细去观察象,你看这个象的态度,站着也好,走着也好,蹲着也好,都像在定中的样子,不慌不张,慢吞吞的,就像在定中。用这个比喻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换句话说,行住坐卧都是如如不动。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事实确实如此。

  他的心清净,丝毫染污都没有,丝毫的念头都没有,有念头就有染污,有染污就有波动的现象,它就动,没有染污哪来的波动现象。所以他们应化在十法界全是感应,法尔如是。你跟他在一起有说有笑,他怎么样教你,其实他真的没动,给你说了许多话,说而无说,替你办了很多事,无作而作,作而无作。这叫得大自在,这叫真解脱。它管用,它不是不管用,用处可大了,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只能用不可思议去形容它。如如不动不是凡夫境界,阿罗汉得到少分,有一点这个样子,不是真的,菩萨得到的是多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才证得圆满的如如不动。在极乐世界,凡是往生的人都入这个境界。带业往生,一品烦恼没断,不要紧,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你就得到了。你每天坐在阿弥陀佛讲堂听经,听阿弥陀佛说法,同时你可以化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佛,修福,听佛说法,开智慧,自己这个身又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在阿弥陀佛面前,无量的分身出去了,如如不动,修福修慧。

  哪像我们在此地,修一点小福小慧可费劲了;西方极乐世界修无量无边的大福大慧,他不费劲,没动。你要真正了解这个世界,你能不去吗?赶快去,愈早愈好,何必在这个世界受罪?求生极乐世界的心还不切,原因是对极乐世界不认识、不了解,真正认识、了解了,你就会想到要赶快去。认识清楚、搞明白了,还想在这个世间逗留几天,那是为什么?肯定还有一些有缘人,这些有缘人要帮助他,要带他一起去。如果这个世间没有缘,没缘就是你示现、你讲演,他不喜欢听,他不喜欢看,他讨厌你,你在这个世界没缘了,没缘就赶快走。哪里有缘哪里去,没缘就走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些还没觉悟的人,迷恋在七情五欲,迷恋在贪瞋痴慢,醒不过来,就随他去。

  他们不喜欢佛菩萨,讨厌佛菩萨,佛菩萨不来了,佛菩萨离开了。到哪一天受苦受难受够了,不想再受了,再想佛菩萨,佛菩萨就来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就来了,你有求他的时候就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世间人会记仇,冤冤相报,佛菩萨没有这个念头。记仇心就不清净,佛菩萨的心一尘不染,恩怨都没有。恩怨都没有,为什么?一体。但是为教化众生,佛菩萨的示现一定表演报恩,做给你看,不计怨恨,也表演给你看。教初学、教六道众生,得用这个方法。他出不了六道,不是佛菩萨没能力,是你自己不愿意。能不能出六道,能不能往生,能不能成佛,完全在你自己。你真有这个心,真有这个愿,他帮你忙,他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方法教给你,你依照方法做就行了,他没有办法代你做,你有苦,他不能代你受苦,你有乐,他也不能代你享乐。这都是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又实相即法身,《往生论》曰: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这是《往生论》里面的一段话。向说,这不是才说,过去说过很多次,一向所说的。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这句讲的是极乐世界。你看看极乐世界的庄严,它这个庄严怎么成就的?前面我们读过,法藏菩萨四十八愿成就的,无比的殊胜庄严。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为什么?不是为自己享受,自己的享受在常寂光里头,没有任何形相,极乐世界有形相,它没有变化。所以这个法界叫一真,跟十法界不一样,十法界是虚妄的,这叫一真。唯一真实,从自性所生所现,这里头没有阿赖耶。往生的人,所以带业,带业就是有阿赖耶,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它不起作用,时间久了自自然然就淘汰,不起作用了,时间久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了,我们讲无始无明的习气自然淘汰了。

  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教学,阿弥陀佛每天教学不间断,到那个地方是常年的去学习,佛讲经说法你真听懂了,你真有悟处,所以永远听不厌,真正是所谓教不倦、学不厌。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天天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大彻大悟。没大彻大悟之前,真的是靠阿弥陀佛本愿加持,让你以没有断烦恼的身,带业去往生的身,享受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一个地方有。所以说一往生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实报土里面的菩萨,实报庄严土,也就是法身菩萨。同居土、方便土没证法身,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法身菩萨同样的待遇,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听经接受教导的能力,都像法身菩萨一样。所以为什么叫极乐?欢喜,没有一天你不欢喜,天天在进步,没有一时不欢喜,所以叫极乐世界。这个欢喜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不是得到物质上外面的享受,不是的,内在的觉悟。

  我们在此地,跟极乐世界那怎么能比?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真正的功夫就是放下,每天都放一点,每天都放一点,真欢喜。世间人每天想得一点,每天都想多得一点,得的愈多烦恼愈多,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得到,得到的怕丢掉,患得患失的心永远放不下,所以他生活是苦,苦就这么来的。菩萨的乐是什么?菩萨的乐是悟处,放下了,愈放下愈轻松,愈放下愈清净,愈放下愈欢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都如是说。诸佛菩萨都懂得,世出世间第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教、学,教快乐,学也快乐。真乐,这不是假的,与性德完全相应。

  第二句,庄严佛功德成就,第三句,庄严菩萨功德成就。你看佛土,那是学校、道场,我们学习的环境,佛是老师,在极乐世界老师是阿弥陀佛,而且在极乐世界你跟阿弥陀佛是天天见面。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阿弥陀佛怎么能跟你天天见面?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应化身,确确实实你天天看到它,你在同居土里面看到的阿弥陀佛是化身,你在方便土里面看到阿弥陀佛是应身,你在实报土里面看见阿弥陀佛是报身,天天在一起,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不离开,又同时能亲近十方一切诸佛,为什么?弥陀有应化身,你也有化身,你也可以有无量无边的化身,而这个化身它真有作用,跟真的一样,没有两样。不是像变魔术变的化身他不能办事,佛菩萨的化身能办事,能应化到十方世界帮助诸佛教化众生,他们统统能做得到,都有这个本事。

  菩萨,这就是学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求学的。极乐世界就这么单纯,世界无比的清净庄严,只有两种人,一种老师,一种学生。没听说有国王,没有听说有政治组织,没有,也没有听说有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极乐世界全没有,极乐世界好像是个大学城,它什么都不缺乏,什么都没有,奇怪了。每一个菩萨所居住的寮房,讲寮房大家好懂,都是变化所作,寮房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什么家具都没有,想要什么东西它就现前,不想要就没有,这多自在!譬如从我们中国去的,偶然想到《大藏经》,《大藏经》就摆在书架上,不想的时候就没有了,我们想,中国有一套好书《四库全书》,那《四库全书》就摆在那里。一切法应念而生,你想它就有,就现前,不想它就没有,不用收拾。想吃,那像皇帝的饮食,皇帝吃饭是一百道菜,你这一动念的时候,一百道菜就现前,不想吃就没有了,不用厨房,不需要人去烹调。这是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成就。这个世界是真正得大自在,什么都不要操心。

  老师无量寿,学生也无量寿。活动的空间,我们一定要晓得,今天我们在地球上,活动空间不能超越地球,实在讲就像坐监牢狱一样,你没办法超越。地球像什么?在太空当中还不就像一个宇宙飞船一样,在空中四面没有依靠,到底往哪里走?不知道,没人晓得,只晓得跟着太阳。但是太阳也是在走,太阳在绕银河系,银河系想必一定也是在走,绕更大的一个星系,我们还不知道。太渺小了!这个渺小是什么?渺小是迷惑造成的,你要一开悟就不是这样的。开悟之后,你只要到极乐世界,你的活动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

  修到一定的程度,实报土还是有等级的,四十一个等级。到高层的,能够入微尘世界,微尘里头有世界,你能够进去,能够用应化身进去。微尘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经上明白告诉我们,普贤菩萨能入。凡是修净土的人都是普贤菩萨。本经第二品的品题就很清楚,「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的世界,净宗法门就是普贤菩萨的行门。我们在此地修学,每一天同学们在一起分享,都感到很快乐,那到极乐世界的乐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这里道场不大,同学不多,到极乐世界道场太大了,同学无量无边,数不清。阿弥陀佛讲经不要用扩音器,不需要科学设备,阿弥陀佛说法没有一个人听不清楚,没有一个人听不懂,这都是本愿威神加持。论典上告诉我们,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什么叫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无为法身。

  「今经如实安住,即是安住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即是入清净句。此清净摄二种清净: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这是具体为我们说出来如实安住。安住这两个字在十法界里头有名无实,为什么?即使你有大福报,你在这个地方安住,能住几年?我这里有一把扇子,这个扇子上面是清朝十个皇帝。顺治皇帝安住在他那个皇宫,他的帝位只有十八年,他就得走了,不安,没住。康熙,这最长的,六十一年,还得走路。雍正十三年,乾隆六十年,宣统就三年。十法界里头没有安,也没有住,都是临时挂单的,像住旅馆一样,这个要知道。真正安住那是生到诸佛实报土,安住了。至少,这《华严经》上讲的,你在那里安住三大阿僧祇劫,如如不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实报土一变,变成常寂光土,回归自性,那就是真实之际。所以在实报土里面,确实是你享受到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实报土里面,佛菩萨都非常清楚、非常了解,一体,情与无情同一体。换句话说,这一体里有感触,就是浓厚的伦理,一家人。这当然的,为什么?他起心动念没有了,自自然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在这个地方看到了。这个智就是真实智慧,这个体就是无为法身。他起的作用,自受用是学习,每天听佛讲经说法,他受用是与十方世界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前面我们学过,有四种,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有这四种不同。这是什么?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落实发救一切众生心,从前曾经发过这个愿,现在已经证得法身,当然兑现,而且兑现是非常自然,佛经上用一句话形容它,「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一桩事情,你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不要去想它,不要去说它,它就是这样的。

  清净句,摄二种清净:第一个器世间清净,我们用世间话来形容它,太平盛世;第二种,众生世间清净,盛世居民,生在太平盛世的这些人。这不是人间的太平盛世,是十法界里面佛法界的太平盛世,在这个时代,所有妖魔鬼怪都成佛了,再不会听说有一个是损害别人的念头,念头都没有,哪里会有行为?真正的和谐,中国人讲和睦,和睦的意思比和谐好,和睦里头有亲情。「此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与上说三种庄严」。这一法句里头就是有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跟前面讲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这一法句里头含的有这么多的内容。「故云:具足庄严。」

  「如《往生论注》云:此庄严事,纵使毘首羯磨(毘首羯磨乃天帝名。此天善工艺,巧变化,司建筑)」,这个天帝,就是他的特长,这是一位艺术大师,「工称妙绝,积思竭想,岂能取图?」这个取图是描绘,就是说像这样的艺术天王,他也做不到,极乐世界这个图他也画不出来,极乐世界这个工程他做不出来。这是以毘首羯磨天王他的艺术才干对极乐世界都感到不可思议,何况其它众生。「性者,本义也」,性是什么?根本的意思。「能生既净,所生焉得不净。故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净宗的真理就在这一句,修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想清净,净土就会现前,我们还有一些很混乱的想法,许多的杂念,这不清净,不清净就不能感得净土。

  我们要记住一桩事情,老人常说,早年李炳南老居士就常讲,他在台中居住三十八年,创办了台中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他还办一个老人院,还有一个菩提医院,还有两个托儿所,这是他老人家做的事业。常常跟我们说,念佛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少。老师的德望,敬仰的人很多,台湾各地参加台中莲社,做为莲社的分支机构,非常之多,有几十所。莲社莲友总共,我跟他的时候,那时候十年,台中莲社十周年纪念,莲友有二十万人;我在他身边十年,我离开的时候,莲友增加到五十万人。老师说真正往生的人,一万人当中只有二、三个,真往生的。就这个数字也相当可观,三十八年,就算一万人当中有三个,五十万人,三五也有一百五十人。要是每年都有一百五十人,三十多年相当可观,到极乐世界都成佛了。太难太难了。我们最保守的估计,台中莲社成就的这些诸佛如来,至少至少五百人以上,那是决定不成问题,这是最保守的数字。老师一生能度五百个人成佛。弥勒菩萨说,你一生能度两个人成佛,就比自己功德大。度五百个,那就是阿弥陀佛再来。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关键就是「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我们把这句话要抓到,我们就决定得生。念佛临终为什么不能往生?心不清净,与净土不相应。为什么不清净?没放下,还有牵肠挂肚的事情没放下。一桩事情放不下,就障碍你往生。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的人,同学们,你要记住,彻底放下。恩爱要放下,怨恨要放下,其它身外之物那就不必讲了,你要知道,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得去的。你所喜欢的东西极乐世界全有,用不着带去,实在讲你也带不去。真想去的,心地很单纯,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其它的统统放下,不要再搞了。如果想学其它法门,到极乐世界再学不迟。到极乐世界大家是无量寿,有的是时间。而且你在此地学,你找不到一个好的老师教导你,你到极乐世界去,你有能力每一天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这些诸佛如来在因地他所修学的法门不一样,你可以找你喜欢的佛菩萨教导你喜欢的那些法门。所以到极乐世界去学习稳稳当当,在这个地方学习浪费时间、浪费精神,而且学不好,把往生耽误掉了。

  往生的时候有种种瑞相,都不能证明那是真正往生。有很多人问,我的亲戚朋友有没有往生?当然人家说往生,安慰你,不是真的。真正往生是在他临走的时候,他告诉大家,告诉身边的人,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跟他去了,这是真往生,那就一点都不假。我们虽然没看见,他看见了,佛来接引他。不是这样往生的都不可靠。所以我们要把这一生的缘掌握住。缘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清净心。修净宗的,你看经题上给我们摆了三个目标,「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五个字统统具足,你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见到报身如来;如果你往生去的时候,大彻大悟没有,没有觉,你有清净平等,你见的是应身弥陀,方便有余土的;如果你是得清净心,平等觉你还没得到,你生凡圣同居土,你见化身弥陀,真去了。

  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真的它是平等境界。等级有没有?真有,但是活动在一起,没有差别,这也是西方极乐世界跟他方世界不一样的。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有实报庄严土、有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就是十法界的四圣法界)、有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但是它有隔别,它不在一起。我们的凡圣同居土里头,凡夫见不到圣人,圣人见到凡夫,凡夫见不到圣人。在极乐世界,凡圣共聚一堂,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力量成就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在极乐世界,我们熟悉的这些菩萨,天天都见面,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地藏菩萨,天天见面。每天跟这些人在一起,中国古人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天天跟这些大菩萨在一起,你不知不觉你就成了大菩萨,天天跟诸佛如来在一起,不知不觉你就成了如来,你就成佛了。在那个地方根本你就不会起心动念,烦恼习气自自然然淘汰掉,一天比一天少,智能一天比一天增长,神通、道力跟佛很相似。

  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得到佛力加持,就有能力在十方世界应化去了。十方世界跟你有缘的众生,他是时时刻刻不断的送信息给你,这个信息波一念之间周遍法界,你当然收到,收到之后自然就有反应。收到,不是去研究,不是去想想我该怎么帮他,不是,没那么多麻烦,自然的。像《楞严经》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是什么样的心量,你应的跟他的心量相等,他会接收到,他能得利益。应该现身帮助他就现身,应身、化身随他的意,不是随自己的,自己没有意思,这一点一定要知道,自己叫无为法身,应化的时候无所不为,无为无所不为。我们今天做不到什么?我们今天有为,有为就有所不为,就没有办法,无为才无所不为。般若亦如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我们今天有知就有所不知,麻烦在此地。

  真正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无」比「有」好,有真差劲。无,才能得到一切法;有,得不到。为什么?因为真的到无了,它跟自性通了。自性里面,你看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你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无知才能无所不知,得明白这个道理。无为跟自性相应,有为跟自性不相应。有为是自性里本具的智慧德相是一样都不能现前,你必须现学现卖,学得很辛苦,卖的也不诚意。所以最聪明的人听话,一切放下,这最聪明的人,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走到哪里,没事,若无其事,这叫得大自在。那个时候你就安住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安住。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你安住在自性清净圆明体上,就是你安住在无为法身上,真正得到安住。不觉悟,没有安住处;一觉悟,安住处得到了,处处皆是无为法身,处处皆是庄严佛土、清净佛土。所以清净心重要,日常生活当中不失清净心,真修行,真的是弥陀弟子。

  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零九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一十一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