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016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六卷)  2008/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最后一段「上方坚固慧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佛以大悲心。普观诸众生。见在三有中。轮回受众苦。唯除正等觉。具德尊导师。一切诸天人。无能救护者。】

  我们先学习这两首,第一首偈是说「观机」,清凉大师在《疏》里面跟我们提示,二、三、四、五这四首偈,「别示悲相」,也就是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的形相,就是慈悲的样子。第一首讲观机,机是机感,就是十法界的众生,通常我们在这个句子里面会加个有缘,十法界有缘众生。为什么?学佛的同学大多数都知道,佛不度无缘之人,跟佛没有缘的。什么叫没有缘?他不相信、他听不懂、他看不明了、他不能接受,这就属于无缘。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跟佛没有缘,这在《华严》里面说得很清楚、说得很透彻。不相信的、不能接受的也有缘吗?有,只要是众生就有缘。我们首先要把众生这两个字说清楚,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你看这个意思多广。缘,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条件,众缘是很多条件,不是个单纯的,许多条件之下它才能够生起,这叫众缘和合。像我们居住在此地这栋房子,这栋房子也叫众生,为什么?它也是众缘和合,若不是众缘和合这个房子就不能够生起,这个现相就不能生起。

  所以众生广义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既然我们找不出不是众缘和合生的,不是缘生法,这在佛法叫缘生法。只有法性,法性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现相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凡是和合而生的,它就没有自性,它没有自体。你说我们这个房子,房子什么是它的体?基本它要靠土地,土地不是房子的本体,它要靠许多建筑材料,钢筋、水泥,钢筋、水泥也不是它的本体。砖头、瓦块这些和合起来,依照图样把它排列起来,房子的现相出生了。所以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叫无自性,就是没有自体。这些东西聚集,它相就现前;散开来,它相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相是假相不是真相,这个相本来没有,有是暂时有,终归要消失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这个道理。为什么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因为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无自性就是它没有自体,所以佛说「毕竟空,不可得」。

  然后再看看我们身体,身体也是众缘和合的,照现在的分析,我们外面眼耳鼻舌身,这外头样子,里面五脏六腑,众缘和合。佛家常讲四大五阴众缘和合,四大五阴,四大五阴聚集的时候人的相现前,分散之后这个相就消失,所以这个相是假相也不是真相。真相,在物质上讲是地水火风,其实地水火风这是佛经里面所讲的科学。现在科学家说,一切现象把它分析变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就变成原子、变成电子,最后讲到基本粒子,不能再分了。基本粒子,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它聚集而出现的,我们科学术语里面讲,种种原子、电子、分子不相同,那是它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实际上基本粒子是相同的,是排列的方式不一样,佛法也是这个说法,所以现象都是假的。基本粒子从哪里来的?没人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从心想生」,物质现象是从念头生的。念头为什么会出现物质现象?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那是自性本具的,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所以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物质现象、具足精神现象。这个具足真的好像我们万花筒里面的碎片,具足这碎片。宇宙之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就是你动,转动,转动这些碎片就成千变万化,就这些基本粒子它就在那里组合,组合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它组合这么有规律,不可思议,为什么?那是性德,佛告诉我们叫「法尔如是」,一切法的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随顺。

  特别是讲修学,修学实在讲就是生活,生活要过得幸福,要过得快乐,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一定要随顺自性,它就会很圆满,我们常讲的真善美慧。就像万花筒转,你怎么转,你看里面图案千变万化,它都非常美,我们用真善美慧四个字来形容它不过分,要这样的人生。如果你是违背了这个法则,它也产生变化,那个变化就变得很难看,变形、变质了,那是什么?我们的万花筒破损,出了毛病,会产生这种现象。所以《华严经》的修行,就是修行方法,贤首国师给我们讲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你看他里面讲的,讲的性德,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这个德他讲了四条,这个德相是无量无边,归纳为四大类,这就重要。第一个就是「随缘妙用」,那个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幸福美满的人生,妙,随缘就妙。表现无论是在内、是在外,「有则」,则是原则,它有原则,它一点都不乱,则也可当作秩序来讲,有条不紊,千变万化,有条不紊。我们怎么随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性德相应。这四条,你看第三是「柔和质直」,第四「代众生苦」。实际上这四条只有三条,前面三条是真的,后面最后一条是愿。

  佛法发生在印度,传到中国来才两千年。两千年之前中国虽然没有佛法,这个地区的中国人,生活在此地决定不止两千年。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怎么样?中国人也随顺性德,读中国古时候的典籍就知道,好像古时候人很容易随顺性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原因?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不动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古时候的人确实人少,你看中国在抗战时期,我们常常挂在口边上说四万万同胞,而实际上有人曾经调查,中国没有四亿人,只有三亿一千万。现在十几亿,这十几亿怎么来的?也不过就是六十年,中国人讲一甲子,一甲子从三亿一千万,繁衍成现在所讲的十三亿。愈往古时候去,人愈少,满清之前,明朝的那个时候中国人口大概不到两亿人。我们就想到唐朝那个时候顶多不过是一亿人,愈往前面走就愈少,人口少,大家心是定的,没有什么争执,土地面积很大,社会诱惑的程度很弱,于是人心是定的。又何况中国老祖宗,这至少说到五千年,实际上我们想象当中决定不止五千年,连五万年都不止,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人心定,定生慧。抗战之前,中国的社会虽然也在动乱之中,军阀割据、对日本的抗战,在没有受到战火蹂躏的大后方,特别是农村人心还是很纯朴、厚道。纵然不识字没念过书,这些人民他都能明理,他都有爱心,他自自然然的,见到陌生人他会照顾,他会同情。

  就像此地讲的『大悲心』,他生起来了,他有同情心,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现在讲的同情心,看到人家很可怜流浪,都会帮助他;见到要饭的决定不会让他空手而走,总会给他一点。再穷的人,家里没饭吃,还有一餐饭,看到叫化子也能分一点给他,太难得了。跟现代的社会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人性!也就是那个时候人性还没有完全失去,不像现在,现在是失掉了。失掉怎么把它找回来?用什么方法找回来?在一切方法里面,无过于佛法,无过于大乘法,这是真的。所以佛,这是觉悟的人,看到这个字我们一定要晓得,佛是觉悟的人,称之为佛,具足真实智慧的人这是佛,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叫慈悲心;而大慈悲心是性德自然流露,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生烦恼,起心动念就现相。所以此地无论是讲智慧、是讲慈悲,都是性德自然流露,这叫妙用。众生有感他就起作用,众生决定是有感,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是真的。他现在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但是你念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你供养的佛像他看,他落了眼根。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是他自自然然就吸收,放在他阿赖耶识里头,做为今生后世遇佛得度的第一个业因。这是诸佛如来无尽的慈悲,普遍的慈悲。

  『普观诸众生』,这是平等心,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普。有分别、有执着就不普,他有局限;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诸众生」,「诸」字是指十法界有情众生,这是佛教化的对象。有情众生,我们今天科学把这一切万事万物,分为三大类:动物、植物、矿物,分成这三大类。有情众生就是指动物,实际上植物、矿物有没有情?我们学了佛法之后才知道,不能说没有,只是什么?它们情感的表现太微弱,我们没有法子发现,所以说它叫无情。一直到近代日本江本博士从水实验当中,才发现水是矿物,在我们一般讲它是非生物,植物、动物它是生物,矿物是非生物,居然在这里面实验出来它有见闻觉知,它也有受想行识。我们念这一句范围就扩大,诸众生不但是动物、植物,连矿物也包括在其中。难怪《华严经》里面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说得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在我们现在呢?情与无情同受苦难,就是后头两句话『见在三有中,轮回受众苦』。确实一点都没说错,有情众生受众苦,无情的山河大地,你看有地震、有洪水,现在气候变化,山河大地也受种种灾难,连天空当中的现象也在受灾难,都不正常。学过佛的人,跟一般世间人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样!

  「三有」就是三界: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有什么?有因、有果。欲界里面有五欲,欲望很多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叫财色名食睡,有五欲,欲界有这个东西。如果把财色名食睡都放下,没有丝毫贪恋的心,你的心就清净,你就不住在欲界。欲界,往上面去有二十八层天,当中有六层天是欲界,人在欲界,下面还有畜生、饿鬼、地狱,都在欲界,欲界有这么多东西。欲没有了,你就超越,到哪里?到色界,色界有,有色,也就是说有物质现象,没有欲,财色名食睡都没有,所以生到色界天,不错。你看欲界里面最大的苦难,人要穿衣、要吃饭;色界天的人他不要吃饭,他也不需要睡觉。财他不要,色,色是讲男女之色他不要,他不动心,名也不要,吃饭也不要,睡眠也不要,这五种他都没有了,这是色界天。如果把这些色也放下,他在六道就提升到最高的境界,这是第三层无色界天,无色界他还是有,有什么?有无色。他住在空无当中,这里头没有色法,色法就是色相,物质现象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他有精神现象,我们一般人称它作灵界,他没有身体他有灵,灵在,称为灵界。我们世俗人常讲人有灵魂,身体是个躯壳,是有形相的东西,它是有生,有生当然有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一个有生没有灭的东西?你找不到,有生就有灭。动物有生必定有死,植物有生一定有坏,连矿物、山河大地也有成住坏空。你看一个大地震,山河大地的形相改变,山可能倒掉,平地可能又冒起来变成山,沧海桑田,变幻无常,这就是成住坏空,为什么?因为它是缘生的。

  我们有情众生有求于佛菩萨,念头才动,佛菩萨感应就现前,我们有感,他就有应,自然现前。现什么样子不是他那边的事情,是我们这边的事情,所以他示现的叫随心应量,《楞严经》上,佛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三有就是三界,三界当中所有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植物、矿物,统统都是在「轮回受众苦」,这叫六道。六道最初说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这个诸位要知道。佛经上讲轮回讲了很多,轮回有没有?真有,现在人不相信。佛说有,那不是的,佛不是强迫你相信。轮回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所说的,婆罗门教比佛教至少要多一万多年。现在世界一般宗教承认,在宗教里面也承认它是最早的,至少有八千五百年的历史,佛教,佛教现在大家说的是二千五百年,婆罗门教要早过佛教五千多年。婆罗门教说有轮回,怎么知道的?他们证明,他们看到,亲身经历到的,这个可不是假的。他用什么方法看的?不是科学仪器,他修定,定中看到这个境界。在佛法大乘教里面佛常说,这个定中境界叫现量境界,跟我们现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一样,叫现量。它不是比量,比量是从理论上推测的这叫比量,它是属于现量就是四禅八定。修四禅定修成功,你就能见到色界十八层天,你能够到那个地方去观光旅游,没障碍。如果你能够修到四空定,你就能够去游览、参观、访问四空天,这是天界里面最高的,谁能够修到四禅八定,他就见到。见到不是一个人,一个人说,人家不相信,谁肯修定谁就见到。所以印度人修定的风气很盛,得定也非常普遍,印度在古时候可以说是宗教之国,那些宗教的信徒都修定,不但宗教里面重视禅定,学派里头,就是学术界里面也重视禅定,对于六道讲得就太多了。只要修禅定的人,他都可以给你做证明,没错,我在定中所见的跟他所讲的是一样的,他讲得没错误,这就不是假的了。

  现在欧美的人对轮回是愈来愈相信,什么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心理医生特别多,这些心理医生,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他们肯定是为那些病人,那些病人不是生理上有病,心理上有病,要找心理医生,身心不安稳。心理医生治疗的方法,现在趋向于催眠,让你催眠,催眠到过去生,前世、再前世让你自己说出来。他问你,你自己回答,人家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等到你醒过来之后,放给你自己听,是你自己说的,说出你前生前世,前世还有前世。我看到有个例子的报告,他催眠到一百多世之前,距离现在四千多年,他能够说出四千年前那个时候的样子、生活状况。四千多年没法子调查,但是一般把他催眠到前世、再前世,可能就是二十世纪初的人、十九世纪的人,那个可以在博物馆里面看到很多他所讲的东西。譬如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那个时候穿的什么衣服,那个时候用的什么钱币,他都能说出来。我们到博物馆去查证,真的,那个时代确实是他讲过的钱币。还有他居住的地方,到那个地方去打听,在过去世有没有这个人。有很多户口档案里面查到几十年前、一百多年前,那个记载里头真有,是有这么个人,什么时候出生的,什么时候死亡的,跟他讲的一样。所以说愈来愈相信,这个不是假的。一定是「轮回受众苦」,没法子出去,出不了六道轮回。

  过去有同修找到美国有个魏斯医生,他写了四本书,也就是在他自己几十年当中,用催眠术发现许多与轮回、与过去生中有关系的这种案例,他把它记载下来写成四本书,《前世今生》。这四本书我都看过,我把它最明显的案例节录出来,四本太多了,节录出来写成文字,文字多半是它的原文,从原文节录。我找个同学把这些节录的文字念出来,做成一个光盘,「魏斯四书节要」,我们这个道场有流通,你们诸位拿一片回家去看看。外国的轮回,是科学实验里面得到的结论,它可不是假的。我们在澳洲,我们道场有个同修他读到这些书,特地到美国去找这个催眠术,想让人家催眠,看看自己前生是怎么回事情。他到美国给我打电话,我说你有没有看到魏斯医生?比魏斯高明多的人好多。魏斯为什么那么出名?因为他出书,这样出名的,实际上比他高明的人很多。我说你有没有找他们做?有。他还没有把他前世事情告诉我。所以人有过去世,有过去世当然就有未来世,只要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就在轮回里面生生世世的受报。你的心善良,你这一生行为善良,往上升;如果思想、言行都不善,那你就往下坠落。

  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你造什么样的业,你在哪一道受报。六道里面最高的是天道,我们晓得,天道要修什么样的业因?上品十善还要加,加什么?加四禅八定,你才能到色界、无色界。无色界四层天,色界十八层天,上面二十二层天要修四禅八定。下面欲界有六层天,不必修禅定,上品十善还要加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叫慈悲喜舍,你有这个能力你才能够生到欲界的六层天。通常绝大多数都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层,第一层是四王天,第二层是忉利天,那是一点定功都没有。如果有一点定功,那个定功不足以生初禅,这初禅以下的,那他就能够生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界。佛告诉我们,只要你出不了六道轮回,纵然生到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还是在受轮回苦,为什么?出不去,你到达出去的边缘,但是走不出去。走不出去,时间到了,你定功失掉,以前所做的那些善、不善业它又起现行,还是要受报,这才叫真苦,这是我们在三界六道轮回众苦的根本。谁能救我们?

  下面一首偈就说出来,『唯除正等觉,具德尊导师,一切诸天人,无能救护者』。这句话很重要,谁能救我们?唯有除非是「正等觉」。这个经文是偈颂,像中国的诗歌一样,五言的偈颂,它一句是五个字,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的正等觉,上面还要加上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诸佛如来,这就说明除非是诸佛如来。下面把这个解释就证实,「具德尊导师」,在佛门里面诸位一定要知道,称导师、称大师都是对佛的尊称,所以对一般人我们称法师、称老师,年岁大了称老法师。用佛教里面的术语称和尚,和尚不是随便称的,是最尊贵的称呼。和尚的意思,和尚是印度话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亲教师。佛门一个道场、一个寺院只有一个和尚,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能说每个都称和尚,那就错了。这一个寺院的住持方丈称和尚,为什么?他在这里负责教化一方,就像学校他是校长,校长称和尚,其余的人不能称和尚,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不能有很多校长。其它的称什么?称阿阇梨,阿阇梨好像现在学校里教授、教员这么个名词。阿阇梨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轨范师,也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该跟他学习,轨是轨道,范是模范,他是我们的轨道、模范叫轨范师,就像我们中国人讲的教授、老师,教导我的。如果不教导我,还没有这么亲密的关系,我们一般就称法师,像我们一个学校有很多老师,那个老师没上过我课的,没上过我课的是我们学校老师,我们称他作法师;上过我课的,我们现在讲指导教授。校长才是亲教师,因为这些指导教授都是帮助校长来教学的,他们来执行。教学的政策、课程的制定是校长的责任,所以校长要负教化全部的责任;教员只是执行,我把这个科目教好。佛法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从这些地方你都能看得出来。所以此地讲的「尊导师」,这是诸佛,这是校长,这不是普通人。这是教导我们六道众生,我们现在在六道,不讲十法界只讲六道,教导我们。

  「一切诸天人,无能救护者」,诸天天神、天人,天人、天神都救不了三有的众生。我们人间诸位晓得,有许多的宗教,这些宗教所崇拜的,多半都是天神。天神帮助你生天,我们常常听到宗教里面有这么个说法,信了上帝就得救,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能说它是假的,也不能说它是真的,一定要搞清楚。信了就得救这个话靠不住,要怎样才得救?信了以后要能解义,要能真正修行这才能去,没有说是信了就能去。我们同学也要注意到,佛教也讲信,信了净土就能往生吗?我信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吗?不能。但是往生的人信不信?真信。所以信还要加上愿、还要加上行,才能往生,所以说一个信字后面都有愿、都有行,这才能结果。一般世间宗教也不例外,任何宗教信后头有愿、有行。你要想生到天堂,天堂当然比人间福报大,至少衣食住行他有,欲界天有,他不操心,他念头一想它就来了,天人确实是如此。忉利天以上福报就很大,想吃什么东西不需要厨房去做,哪有那么麻烦!念头一念,你想吃的东西已经在面前;吃完了不想再吃,这东西就没有了。不需要收拾碗碟,还要去洗,那多麻烦?所以天上有这么样殊胜,很多人喜欢生天,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人说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这是迷信。他从来没想到,天人的科技比我们人间高明多了。

  我们人间现在科学家懂这个道理,做不出来,这是什么道理?能量转变成物质,我们不就有用处了吗?我现在要吃饭,能量是无量无边的,用能量把它变成饭菜;我不需要了,这物质又变成能量,没有了,不就这么回事情。科学家现在知道有这么个原理,但是怎么样做出来还没有办法;天人有办法,所以他们的科学比我们发达。科学家没想到,想到各个都生天,你的科学技术一定不断向上提升。现在出门旅行,比从前方便太多,比抗战时期方便太多!这也不过是六、七十年而已,我们得力于高科技,有现在便捷的交通。但是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诸位都知道,现在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温室效应从哪里?排出的废气所造成的,这就是我们付出代价的一部分。这个代价很严重,造成全球气候的反常,这个反常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危机。特别是水的资源,再就是粮食的资源,给我们饮食起居都带来危机,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细心去盘算一下,得不偿失,我们得到太少,我们付出太多。如果你要是到,不要说忉利天,四王天,往上去一层,这些问题全解决了。旅行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你想到什么地方你身体就在那个地方。我们一般讲鬼神,鬼神也有这个能力,小;天神的能力他就大了,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付出代价,没有丝毫的危险,所以天人不错!生天确实是许多人们的愿望。但是宗教确实可以帮助你生天,你要相信,你要有这个愿望,你要依照经教的理论方法去学习,你的愿望才能达到。如果你对于教义不了解,对于经典教给你修行的方法你都不知道,那你是迷信,你对于上帝的相信只是跟上帝结个缘分,这一生去不了;这一生要想去得了,一定是依教奉行。

  这在佛经有个好处,你看佛经每部经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这都劝你,你这四个字做到,你决定有成就。这一切诸天。「人」是人间,人间也有很多能人科学家、哲学家,特别为人治病的大夫,还有一些通灵的人,他没有办法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小忙能帮得上,大的忙就帮不上。所以这一切诸天、一切人。「救护」是帮助你出离三界六道,经文上说的,可是意思里面非常的深广,佛帮助众生终极的目标是帮助你成佛,不是帮助你出轮回。出轮回是小事情,阿罗汉就出轮回,轮回之外是方便有余土。我们到底下一品,这品快学完,下面一品十住品里面就会讲到。佛帮助我们脱离十法界,这才叫做「大悲心」;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那佛对不起人。所以佛的大慈大悲,一定是帮助我们证得究竟的佛果,这才叫真正的慈悲。所以我们在此地要记住,除佛之外,「一切诸天人,无能救护者」,他不能够帮助你出六道,不能帮助你出十法界。下面一首偈:

  【若佛菩萨等。不出于世间。无有一众生。而能得安乐。】

  这个话说得重,我们要问,这个地方指的是『佛菩萨』,包不包括这世间的圣贤?包不包括这世间所有的宗教?给诸位说,包括。你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就会恍然大悟!诸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面,统统有佛菩萨,这个诸位要知道。佛菩萨现身在社会大众当中,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以种种不同的方式让大家离苦得乐,这是真正的慈悲心。他用什么方法帮助?记住,自性里面的四德,他用随缘妙用、用威仪有则、用柔和质直、代众生苦,他用这个方法。稍稍入佛境界你能看得很清楚,那做官的是菩萨,那个经商的是菩萨,那做工的也是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头都有。如果没有这么多菩萨住在这个世间,这个社会早就乱了,愈是灾难多,佛菩萨来得也愈多,这种灾难自然就是感,佛菩萨自然就有应。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有这么多,为什么现在这个世间还这么混乱、这么苦?这又叫人难以相信。我们学了大乘,知道大乘里头有个道理在,那就是众生造作的罪业太深。眼前这种混乱,天灾人祸是什么?是给众生消业障的,要不然业障到哪里消?现前这个业障消不了,就得死了之后到三途消,变畜生、变饿鬼、变地狱,那就太苦了;眼前给你这些苦难,苦难就报掉,你就不会再受来世苦。可是这些道理,不明白的人业障很难消掉,为什么?在苦难当中怨天尤人;是在这里消罪业,可是心里造更重的罪业,这个麻烦就大了。

  怎么办?必须要把诸佛菩萨所看到的事实真相,要向社会大众讲解清楚,让大家就明白。这个灾难现前能忍受得过,能平安度过,不怨天不尤人,灾难很快就过去,福报很快就现前,这是消灾免难最好的方法。所以佛经常常教导我们,「回头是岸」。现在全世界灾难很多,为什么会有灾难?人为的,心行不善,起心动念不善,言语造作不善,招来的天灾人祸。现在人祸不仅仅是战争,战争是人祸,现在最严重的人祸是什么?是造假。连生病吃药的药都是假的,这怎么得了,这不是人祸吗?现在到饮食店去买一点吃的东西,很自然的意识,这东西靠得住吗?有没有毒?连米,那个米很好看,我听说里面掺杂滑石粉,所以他的米就很漂亮。我们是素食吃蔬菜,市场买蔬菜,那个蔬菜是不是人家农药、化肥种出来的?农药、化肥种出来的蔬菜里面就有毒,现在这全都是人祸。我还听说,同学们告诉我,我相信他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菜农种菜卖菜,化肥、农药用得很重,他们自己种的菜,只是卖出去赚钱,他自己绝对不吃,为什么?他知道这里头农药下得太多。他自己吃的是自己另外种在一块的,他那一块没有用化肥,也没有用农药,长得不好看,有小虫常常去吃它,但是他有安全感。这种行为不叫谋财害命吗?你把菜卖给别人,让别人慢性中毒,你存这种心,你还会有好报吗?

  所以一切天灾人祸都是人造成的,什么样的因,他得什么样的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你说多可怕。现在人为什么敢做?那是他很时髦,他相信科学,认为伦理道德是过去帝王时代、封建时代的东西,应该全部把它推翻;因果是属于迷信,更应该铲除,什么都不相信。于是就无法无天,他什么都敢干,报应现前,后悔来不及。但是这里头肯定有一部分人不后悔,为什么不后悔?他不相信那是报应,他相信自己运气不好,怎么碰到天灾人祸,怪运气不好,他不说别的。我们处在这么一个时代,遇到佛法、遇到大乘还能够依教修行,给社会大众做出一个信奉古圣先贤的人,这种人在这个世间还没有断绝,是少数。可是我们给他的印象,他跟我们认识、接触,他也有所感动。如果他有善根,这个感动是好的,渐渐的帮助他断疑生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必须让他亲眼看到,他回去好好去反省,哪天想通了他就相信,他相信叫得度,这善根发现。善根发现,肯定他要去研究,再细心观察,到最后才发现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当然这样的人在大众当中也是属于少数,这个少数就是佛法讲的有缘人,能回头就是有缘人。不回头不是有缘,但是佛跟他结了缘,都是好事情,没有一样不是好事情。

  所以我们在此地看这句经文,「若佛菩萨等」,等是等阿罗汉,还等这些学佛还没有证得果位的善知识,他们的方向、他们的目标是正确的,现在没有证得果位,功力还不够,就在这个等字里面。这些人要是『不出于世间』,确实这个世间的一切众生没有一个能够得到我们平常所讲的幸福美满的人生,他得不到,他的一生都生在忧患苦难的岁月当中,日子过得很辛苦,过得很可怜。现在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化身到这个世间来没问题,而且是肯定有。问题在我们学佛的人、真正肯学习的人,愈来愈少了。在古时候要学习佛法有场所、有地方,佛门是寺院庵堂,道家有道观,儒里头有儒学、有书院,有地方学习。现在没有了,没有,我们到哪里学习?所以这就现在修学有它一定的困难之处,只有找经典典籍,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我们要向经典学习。经典是古时候传来的,虽然文字比古时候的文字要浅显,佛经上的文字在中国文学里面,称它作变体文,变化的变,体裁的体,变体文,也就是翻译当时的白话文。在古代这种文字一般人都能看得懂,很容易看得懂,处处替大多数众生着想,所以用浅显的文字。虽浅显,我们现在学起来还是困难,怎么办?一定要有老师来指导,这就是那些有修有证的人,他们来跟佛经做批注。

  像我们现在学习《华严经》,我们主要的依靠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是唐朝时候人,用他的批注。再参考李长者的《合论》,李通玄长者这在家居士,那是菩萨,他也是唐朝人跟清凉国师同时代,我们现在学习这个,是依据这两位老师帮助我们。现在虽然是困难,寺院庵堂学不到东西,没有场地;难得现在科技发达,有卫星电视、有因特网,这就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从这里面学习。尤其现在我们每堂课都把它做成光盘,这个光盘流通量也很大。《华严》讲到这个地方总共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如果一片光盘两个小时,那有两千片。听说现在可以压缩,几十个小时压缩成一片,这多方便!四千个小时的光盘,也不过就几片而已。所以有这样的方便,没有这些硬件设施,也就没有什么大妨碍。这是说我们今天的福报比不上古人,古人最殊胜的地方是共修,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在一块共修。现在我们这种机会没有,偶尔打个佛七、做个法会热闹一下,谈共修可不容易。所以古时候能共修,现在只有独修,独修一样有成就,如果有二、三个同参道友,五、六个同参道友,那都还要珍惜。

  我在早年跟李炳南老师学经教,那个时候我三十才出头,三十一、二岁。老师给我们上课,一个星期只有两天,两次,一次是讲经,公开讲经星期三,每个星期三讲经,我们就听经;另外星期五晚上,大概有三个小时给我们讲古文,主要讲儒家的东西。在那个时候,我们跟李老师学习的有二十多个人,二十多个人都是在家的,都是有职业的,不能全程来学习。所以除了老师上课,我们同学聚集在一起,在一起研究、复习的人就太少了。所以我觉得这很重要,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同学,老师是带路,同学是互相切磨,这个很重要,就是在一起研究讨论。我们也是一个星期一次,七个同学,我们在一起居然干了十年。我离开台中之后,好像我们这七个人也分散了,很不容易,同学的帮助不亚于老师。我们的方法还是跟老祖宗学的,跟阿难尊者学的,我们七个人在一块学习,复讲老师所讲的经典。学习不能加自己的意思,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就怎么复讲。所以我们几个人在一起,也复讲了十年,可是一个星期一次。

  从这方面来看,诸佛菩萨等,范围就大了。可是学习最难的,持之有恒这个难,凡是成就的,古今中外几乎都是「长时熏修,一门深入」,没有例外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凡是圣贤的教诲都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特别是中国古圣先贤,包括做帝王的都不例外,都好学。所以不读圣贤书不行,一定要认真去读圣贤书,开始学习要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开始要专,为什么?一定要跟性德相应,性德就是戒定慧。戒是什么?遵守原则,遵守学习的方式,这就是戒的精神。选择学习的科目一科,就是一种,学多久?中国古人的例子,五年。你这五年的功夫是修戒定慧,你心定下来,心清净,妄念少,智慧多,这个五年目的在此地,就修根本智,智慧开了。五年之后智慧开了,心清净,智慧开了,再叫你广学多闻,你什么都可以涉猎。没有戒定慧决定不能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就把你的清净心破坏,你念力不能集中你就散乱,那个麻烦大!你一生不能成就。

  所以中国人做学问就像树一样,你看树,根种下去之后,本就生,主干本就生。所以跟老师的五年就是培养自己的根本,五年之后广学多闻,那就是枝叶,枝叶繁茂,它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它跟外国不一样,外国人做学问他颠倒,他说做学问要像金字塔,开头广学多闻,慢慢慢慢到顶尖,他是这么一个理念,但是这个理念成功的人少,不成就的人多。中国这套理论,一开头就是很少,一样东西,学一门东西,到最后你看像树一样,大树枝叶花果太丰富了。所以中国学术愈学到最后就愈丰富,外国的愈学到最后就学到尖尖的,那个尖端没有了,他就完了。所以金字塔它是有限的,它是死的,它不是生的;这树木,千年古木它是活的,它是生的,不一样。所以中国人做学问的理念不相同,方法也不一样,中国人先求定慧。佛法亦如是,佛教人先求根本智,然后才会有后得智。根本智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它的本,后得智是什么?是枝叶花果,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这跟外国的思想、理念不相同,你细心去观察,细心去思惟,我们老祖宗东西超过外国人,这种教学的方法有道理。五年学教当中,就是把你的贪瞋痴慢打掉;现在人一开头就想学很多,贪心!谚语有所谓「贪多嚼不烂」,囫囵吞枣,你没消化,你所懂得的是一点皮毛,没有深度。所以一门深入可不一样,他有深度,他专攻,他真消化,变成自己的智慧,变成自己的德能,还有变成自己的相好。相好是什么?健康长寿,他为什么会健康长寿?他心清净,他没有烦恼,他不复杂,他就会健康长寿。

  你看看现在的教育,我们看谁?看小学生,你看小学生学得多辛苦,背的书包,我看看那个分量很重,背那么多,学了许多的科目,他不是专攻,他是广学多闻,所学的那些常识把他头脑都学乱掉。所以有的小学生压力太大,小学生会自杀,这成什么社会?小学生为什么自杀?学得太辛苦,不想活了,这都是现在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读书乐,现在读书苦!没有伦理、道德、因果的概念,学了这些技术,学完之后为什么呢?终极的目标是损人利己,干这个事情。他有些技术,有能力,为了怎么样去赚钱,怎么样自己得到名闻利养,别人的生死与我不相干。现在连一些少数的医生都是如此,没有医德,这怎么得了?所以各行各业里头还有德行的人,你细心观察,还有帮助别人的人,能够自己少得一点利益,多帮助别人一点,这都是「佛菩萨等」,都是那些人出现在世间。他做生意也赚钱,绝不害人,货真价实,这都是菩萨商人,菩萨生意人。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帮助这个社会才能够再恢复安定和谐。所以这个世间虽然有灾难,菩萨不少。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015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2017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